CN113184059A -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4059A
CN113184059A CN202110432921.5A CN202110432921A CN113184059A CN 113184059 A CN113184059 A CN 113184059A CN 202110432921 A CN202110432921 A CN 202110432921A CN 113184059 A CN113184059 A CN 113184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vehicle
balance
wheel
buff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2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友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432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4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4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4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sil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该车结构包括:两个动力舱和乘用舱,以及两个动力舱与乘用舱之间的水平稳定结构、水平缓冲结构、支承弹性结构、平衡减震机构。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通过对乘用舱作出主动抬升或降低的动作,能够平衡乘用舱所受或即将所受外力的变化,具有主动防侧倾、主动消除或减弱因启动和制动或爬坡和下坡引致的俯仰效应,保持乘用舱平稳运行的能力。所述的动力舱所连接的轮控结构可驱动车轮转向到任意方向,使得车辆在静止时可以向任意方向腾挪,在低速时有极短的过弯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L4-L5级别全自动驾驶将在短短数年内实现。 L5全自动驾驶实现以后,汽车将不止于交通工具,可以集成许多功能,变成一台行走的机器人、移动的超 级电脑,甚至集成办公住宿的功能。因此,发展适配多功能集成的汽车架构是越来越明确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L4-L5自动驾驶技术条件下,提出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具有安 全、转向灵活、平衡舒适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包括:动力舱,乘用舱,以及两个动力舱与乘用舱之间的连接结构。
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动力舱之间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两个动力舱分别 与乘用舱建立具有弹性和活动特征的连接。
所述的动力舱与乘用舱相连接的结构包括水平稳定结构,水平缓冲结构,支承弹性结构,平衡减震机 构,动力舱采用独立的动力舱骨架结构,动力舱骨架结构连接轮控结构并承载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
所述的水平稳定结构包括水平稳定结构导轨,水平稳定结构轴承,水平稳定结构橡胶圈,水平稳定结 构连接件,水平稳定结构弹簧,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水平稳定结构固定件。
进一步的,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向。水平稳定结构 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稳定 结构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轴承 可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稳定结构能够承受车辆水平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 定结构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承受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承 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所述的水平缓冲结构包括水平缓冲结构导轨,水平缓冲结构轴承,水平缓冲结构橡胶圈,水平缓冲结 构连接件,水平缓冲结构弹簧,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水平缓冲结构固定件。
进一步的,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向,水平缓冲结构按车 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 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缓冲 结构轴承可沿着水平缓冲结构导轨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缓冲结构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 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缓冲结构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所述的支承弹性结构包括支承结构橡胶衬套,支承结构连接件,支承结构弹簧,支承结构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承弹性结构能够承受乘用舱的自重和荷载,支承弹性结构可以在左右和前后方向 倾斜一定角度,在车辆不同的状态下,基本不承受或者承受少量车辆宽度方向的侧向受力和车辆前后方向 的推拉受力。
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包括平衡减震橡胶衬套,平衡驱动电机,平衡传动结构,平衡伸缩动作杆,平衡 连接件,平衡减震弹簧,平衡减震器,平衡机构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竖直安装或者在左右和前后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在驻车状态时,无论 在空载、半载或满载的情况,平衡减震机构都可以经过相应的动作达到基本不受到乘用舱的压力或拉力的 状态。在车辆运行状态时,平衡减震机构则能够通过对乘用舱的升高或降低动作,主动保持乘用舱的受力 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对乘用舱的升高或降低动作过程中,水平稳定结构和水平缓冲结构分 别通过水平稳定结构轴承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以及水平缓冲结构轴承沿着水平缓 冲结构导轨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配合乘用舱的升降动作。
所述的轮控结构通过与动力舱骨架结构上的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和轮控结构横向连接钢梁相连接 进行固定,轮控结构包括车轮,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轮边减震器,轮边弹簧,轮上框架,轮上转轴, 轮上转向固定框架,轮上轴承,转向齿轮,转向驱动电机,转向传动结构,动力驱动电机,动力变速及传 动结构。
进一步的,轮控结构通过转向驱动电机的工作,把转向动力由转向传动结构传递给转向齿轮,带动 固定在轮上轴承之间的轮上转轴转动,进而驱动车轮转向。轮控结构在构造上没有转向方向上的阻碍,通 过转向驱动电机的工作,能够驱动车轮转向到任意方向。
所述的动力舱当中的轮控结构之间的区域承载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其中包括电池箱保温区,水箱保 温区,温湿度控制区。
所述的乘用舱顶部装载抽屉式太阳能电池板。
任选的,电池箱所用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
可选的,动力驱动电机包括集成式电机、轮边电机、轮毂电机。
可选的,驱动车辆某一侧的车轮,除动力驱动车轮以外的另一侧车轮设为从动车轮,从动车轮装载制 动系统和动能回收系统。
优选的,平衡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
优选的,每个平衡机构驱动电机功率1-3千瓦。
优选的,每个转向驱动电机驱动功率0.3-1千瓦。
优选的,轮控结构通过转向驱动电机驱动车轮分别向左或向右最大转向90度,即可达到向任意方向 转向的目的。
优选的,支承弹性结构的安装方向,左右倾斜5-15度,前后倾斜5-15度。
优选的,平衡减震机构的安装方向,左右倾斜0-8度,前后倾斜0-8度。
优选的,轮边弹簧具有弹力大且弹性大的特征。
优选的,水平稳定结构弹簧偏硬,弹力大但弹性较小。
优选的,水平缓冲结构弹簧的弹力及弹性均适中。
优选的,支承结构弹簧,具有弹力适中且弹性大的特征。
优选的,平衡减震弹簧的弹力及弹性均适中。
优选的,在车辆适度荷载且静态基础上,平衡减震机构最大可升高15厘米,最大可降低12厘米。
可选的,小型车整车长4-6米,宽1.8-2.6米,高1.8-2.8米。
可选的,中型车整车长6-9米,宽2.6-3.0米,高2.8-3.8米。
可选的,大型车整车长9-18米,宽3.0-3.3米,高3.8-4.2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通过多个弹性连接件和活动件连接动力舱与乘用舱,弹性件和活动件有着较大的变形缓冲 性能,能够提高车辆在事故或碰撞实验中的吸能能力。
2、本方案通过三舱式架构的设计,把占整车重量比例较大的电池放置在同一排车轮之间,与把电池 装置在车辆中间底盘上的传统架构相比,每排车轮所承载的质量都比较靠近车轮,因此可以适当降低支撑 电池重量的钢梁骨架强度,对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比较有利。并且电池离乘用舱有一定的物理距离和舱体 隔离,也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3、本方案通过车轮的独立支承和独立转向设计,车轮可以无阻碍向任意方向转向,即车轮可转向至 与车辆长度方向垂直,车辆在静态时可横向挪移,大大提高车辆灵活性。
4、本方案通过动力舱与乘用舱之间连接的平衡减震机构,作出对乘用舱主动抬升或降低的动作,能 够平衡乘用舱所受或即将所受外力的变化,具有主动防侧倾功能,主动消除或减小因启动和制动或爬坡和 下坡引致的俯仰效应,保持乘用舱平稳运行的能力,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水平,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晕车人士 的乘车体验。
5、本方案通过乘用舱的独立、弹性连接的设计,为隔绝低频震动和噪声提供了结构上的条件,通过 乘用舱的平衡能力设计,为车辆成为不间断办公场所提供了条件,配合大空间的设计,使得日常工作生活、 健身娱乐所需空间均能够在车辆上得到满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300&400&500&600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轮控结构200纵向立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体现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车辆架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体现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水平稳定结构300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9为图8中的301&302&303&304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水平稳定结构300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水平缓冲结构400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水平缓冲结构400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支承弹性结构500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提出的平衡减震机构600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提出的乘用舱900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出的体现300/400/500/600的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9为图16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20为图16中的D-D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21为图16中的E-E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22为图16中的F部分立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23为图16中的G-G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24为本发明提出的小型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提出的大型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提出的第三实施例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提出的第四实施例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提出的第五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动力舱骨架结构;101、钢梁骨架;102、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3、轮控结构横向 连接钢梁;104、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5、水平稳定结构安装区;106、防撞吸能软钢梁;107、水平 缓冲结构安装区;108、外饰件;200、轮控结构;201、车轮;202、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3、轮边 减震器;204、轮边弹簧;205、轮上框架;206、轮上转轴;207、轮上转向固定框架;208、轮上轴承; 209、转向齿轮;210、转向驱动电机;211、转向传动结构;212、动力驱动电机;213、动力变速及传动 结构;300、水平稳定结构;301、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2、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3、水平稳定结构橡胶 件;304、水平稳定结构连接件;305、水平稳定结构弹簧;306、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7、水平稳定 结构固定件;400、水平缓冲结构;401、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2、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3、水平缓冲结 构橡胶件;404、水平缓冲结构连接件;405、水平缓冲结构弹簧;406、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407、水平 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8、水平缓冲结构固定件;500、支承弹性结构;501、支承结构橡胶衬套;502、支 承结构连接件;503、支承结构弹簧;504、支承结构固定件;600、平衡减震机构;601、平衡减震橡胶衬 套;602、平衡驱动电机;603、平衡传动结构;604、平衡伸缩动作杆;605、平衡连接件;606、平衡减 震弹簧;607、平衡减震器;608、平衡机构固定件;700、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1、电池箱保温区; 702、水箱保温区;703、温湿度控制区;800、动力舱;900、乘用舱;901、乘用舱骨架;902、乘用舱内 空间;903、抽屉式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高度”、“厚 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 “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 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 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 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 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 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 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 “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 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 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 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 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对称结构的部件,以及在详图或其它图示中标注过的部件,未作全部标注,仅是 为了便于简化描述。
参照图1-29,所述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包括:动力舱800,乘用舱900,以及两个动力舱800 与乘用舱900之间的连接结构。两个动力舱800之间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两个动力舱800分别与乘用舱 900建立具有弹性和活动特征的连接。
所述的动力舱800包括动力舱骨架结构100,轮控结构200,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
所述的动力舱800与乘用舱900的连接结构包括水平稳定结构300,水平缓冲结构400,支承弹性结 构500,平衡减震机构600。
所述的水平稳定结构300包括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 303,水平稳定结构连接件304,水平稳定结构弹簧305,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水平稳定结构固定 件307。
所述的水平缓冲结构400包括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水平缓冲结构橡胶件 403,水平缓冲结构连接件404,水平缓冲结构弹簧405,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406,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 套407,水平缓冲结构固定件408。
所述的支承弹性结构500包括支承结构橡胶衬套501,支承结构连接件502,支承结构弹簧503,支承 结构固定件504。
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600包括平衡减震橡胶衬套601,平衡驱动电机602,平衡传动结构603,平衡伸 缩动作杆604,平衡连接件605,平衡减震弹簧606,平衡减震器607,平衡机构固定件608。
所述的水平稳定结构300中,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 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 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 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可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 水平稳定结构300能够承受车辆水平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承受车 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所述的水平缓冲结构400中,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 向,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 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 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可沿着推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 动,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缓冲结构400按 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所述的支承弹性结构500竖直安装或者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承受乘用舱900 自重及荷载,或者同时承受一定的车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受力。
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600竖直安装或者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在驻车状态时, 无论在车辆空载、半载或满载的情况,平衡驱动电机602都能够经过相应的动作使得平衡减震机构600达 到基本不受到乘用舱900的压力或拉力的状态,车辆在运行状态时,平衡减震机构600通过对乘用舱900 的升高或降低动作,主动保持乘用舱900的受力平衡。
进一步的,当平衡减震机构600执行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 及其组合结构和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受到来自车辆高度方向的力。因为水平稳定结构 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和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只能在水平方向可转动,这个来自 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力使得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水平稳定结构弹簧305和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 407发生比较有限的形变,这个形变使得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由水平状态变得相对有所 倾斜(当车辆处于非水平路面时,或者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的安装有所倾斜时,这个形 变使得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的倾斜度有所增加),这个倾斜度会传导给水平稳定结构轴 承302和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一个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拉力,当这个拉力大于此结构(水平稳定结构导轨 301、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组成的结构,以及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水平缓 冲结构轴承402、水平缓冲结构橡胶件403组成的结构)的摩擦阻力时,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和水平缓 冲结构轴承402分别在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和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中沿车辆高度方向移动,达到配合 平衡减震机构600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顺利执行的目的。
所述的动力舱800采用独立的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动力舱骨架结构100连接轮控结构200并承载电 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每个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当中的四条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和两条轮控结构 横向连接钢梁103与轮控结构200形成双层三角连接固定。
所述的轮控结构200包括车轮201,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2,轮边减震器203,轮边弹簧204,轮 上框架205,轮上转轴206,轮上转向固定框架207,轮上轴承208,转向齿轮209,转向驱动电机210, 转向传动结构211,动力驱动电机212,动力变速及传动结构213。轮控结构200通过转向驱动电机210的 工作,把转向动力由转向传动结构211传递给转向齿轮209,带动固定在轮上轴承208之间的轮上转轴206 转动,进而驱动车轮201转向。
进一步的,轮控结构200没有转向方向上的阻碍,通过转向驱动电机210的工作,能够驱动车轮201 转向到任意方向。
所述的动力舱800当中的轮控结构200之间的区域安装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其中包括电池箱保 温区701,水箱保温区702,温湿度控制区703。
所述的乘用舱900顶部装载抽屉式太阳能电池板90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动力舱骨架结构100通过水平 稳定结构300,水平缓冲结构400,支承弹性结构500,平衡减震机构600与乘用舱900相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乘用舱900与轮控结构200以及动力舱80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厘米,平 衡减震机构最大可降低12厘米,预留1厘米的弹性空间,以及2厘米的冗余距离。外饰件108在靠近乘 用舱900的部分可以采用柔性材料,所以与乘用舱900的距离可以小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中的钢梁骨架101并未穿过轮控结构200,但为了 直观表达,图示中的钢梁骨架101穿过轮控结构200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支撑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钢 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图以及下述部分示图,为了简明及直观表达的需要,部分钢梁骨架101走向并未完 整呈现,也未体现轮控结构200与动力舱骨架结构100连接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示意图仅是对显见部分的描述,为简洁表达的需要,本图及以下示意图并未体现 同方向视图的所有构造。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1中的300&400&500&600拆分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俯视结构示意图,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当中,未特别 标识的钢梁部分均识别为钢梁骨架101,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和轮控结构横向连接钢梁103与轮控 结构200相连接,其它特别标识的有: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2、水平稳定结构安装区105、防撞吸能 软钢梁106、水平缓冲结构安装区107、外饰件108。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轮控结构200纵向立面结构示意放大图,轮控结构200包括车轮201,带 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2,轮边减震器203,轮边弹簧204,轮上框架205,轮上转轴206,轮上转向固定 框架207,轮上轴承208,转向齿轮209,转向驱动电机210,转向传动结构211,动力驱动电机212,动 力变速及传动结构213。
需要说明的是,与轮控结构横向连接钢梁103连接的钢梁骨架101,在轮控结构200附近区域需要往 上方位置布置,以绕过轮控结构200当中轮上框架205、轮边弹簧204、轮边减震器203的转向空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4、7、17、19所示,所述动力舱800当中,轮控结构200当中的轮上 转向固定框架207都与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当中的四条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和两条轮控结构横向 连接钢梁103形成双层三角稳定连接架构。每个轮控结构200配置四个轮边减震器203和相配套的轮边弹 簧204,配合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2和轮上框架205,与车轮201连接,形成弹性而牢靠的支承结构。 轮上转向固定框架207固定上下两个轮上轴承208约束轮上转轴206,轮上转轴206连接固定在轮上框架 205上面,形成稳定的转向结构。转向驱动电机210以及转向传动结构211与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 固定连接,当转向驱动电机210接到车辆驾驶系统的转向指令后开始动作,转向驱动电机210把转向动力传递给转向传动结构211,进一步传递给转向齿轮209,带动固定在轮上轴承208之间的轮上转轴206转 动,进而带动轮上框架205以及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2和车轮201,最终实现对车轮201的转向目的。
进一步的,由于轮上转轴206所带动的轮上框架205、轮边弹簧204、轮边减震器203、带机械制动的 轮边框架202、车轮201以及动力驱动电机212、动力变速及传动结构213在构造上无任何转向方向上的 阻碍,所以可以达到向任意方向转向的目的。
进一步的,动力驱动电机212通过动力变速及传动结构213实现对车轮201的启动加速或动能回收控 制。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侧视示意放大图。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包括 电池箱保温区701,水箱保温区702,温湿度控制区703,电池箱保温区701的尺寸需要结合图7的动力舱 800俯视图中所标示的关于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部分。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体现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车辆侧视结构示意图。电池箱水箱及控温 区700与乘用舱900在侧视结构图中有重合,但实际是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处于轮控结构200之间, 而乘用舱900在侧视结构图中并未体现出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正上方那部分乘用舱900结构框架的 布置和走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两个动力舱800各自采用独立的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动力舱骨架结构100 与轮控结构200相连接,并承载电池箱保温区701、水箱保温区702以及温湿度控制区703。每个动力舱800 的两个轮控结构200之间安装电池箱保温区701,由于需要给动力驱动电机212留置转向空间,电池箱保 温区701离两边的轮控结构200有一些距离。电池箱保温区701的一侧是水箱保温区702,电池箱保温区 701的另一旁有温湿度控制区703,电池箱保温区701与水箱保温区702可以独立控温,可以共用保温箱, 也可以水循环辅助散热或保温。
进一步的,由于电池的质量在整车质量中所占比例比较高,电池箱保温区701在同一排两个车轮201 之间的布局,与把电池装置在整车中间底盘上的传统架构相比,每排车轮所承载的质量相对更靠近车轮, 有利于适当降低支撑电池重量的钢梁骨架101的强度,对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比较有利,且电池箱保温区 701离乘用舱900有一定的物理距离和舱体隔离,也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水平稳定结构300的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水平稳定结构300包括水平稳 定结构导轨301,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水平稳定结构连接件304,水平稳定 结构弹簧305,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水平稳定结构固定件307。
进一步的,结合图8、10、1、16所示,本实施例中,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 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 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 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当水平稳定结构300受到来自车辆高度方向上的 力,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可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稳定结构300能够承 受车辆水平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承受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8中的301&302&303&304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 包裹着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为了避免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与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和水平稳定结构 连接件304发生触碰,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比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略宽。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水平稳定结构300的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结合图9所示的俯视图,侧 视图上可以看到,每个水平稳定结构300有四个包裹着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的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 同侧配置两个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以保证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在水平稳定结构导 轨301中移动到任意位置时,水平稳定结构300都具有稳定的受力结构,同时这种结构可抵抗倾覆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水平缓冲结构400的俯视结构示意放大图。水平缓冲结构400包括水平 缓冲结构导轨401,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水平缓冲结构橡胶件403,水平缓冲结构连接件404,水平缓 冲结构弹簧405,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406,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水平缓冲结构固定件408。在本 实施例中,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 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可沿着推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 缓冲结构400能够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水平缓冲结构400的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结合图11所示的俯视图,侧 视图上可以看到,每个水平缓冲结构400有四个包裹着水平缓冲结构橡胶件403的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 同侧配置两个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以保证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在水平缓冲结构导 轨401中移动到任意位置时,水平缓冲结构400都具有稳定的受力结构,同时这种结构可抵抗倾覆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承弹性结构500的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支承弹性结构500包括支承 结构橡胶衬套501,支承结构连接件502,支承结构弹簧503,支承结构固定件504。支承弹性结构500能 够承受乘用舱900的自重以及载人载物的荷载重量。支承结构弹簧503在车辆的高度方向有比较大的弹性 活动空间,能够比较理想地配合平衡减震机构600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舱800的架构,包括安装的电池箱保温区701、水箱保温区702、温湿度控制区703 的重心在设计上处于车轮201的中轴线上,因此支承在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上面的支承结构固定件504距 离车轮201的距离是相等的。但若由于电池或其它构件有所变化,动力舱800的重心不处在车轮201的中 轴线上,则可以调整支承在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上面的支承结构固定件504距离车轮201的距离,重心偏 向的一侧支承距离较短,重心偏离的一侧支承距离较长,从而使得动力舱800获得重心平衡。
进一步的,支承弹性结构500在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上面的支承距离可以采用机电结构调整装置,这 种调整装置可以更有效地抵抗车辆在加速或减速时造成的动力舱800的倾覆力。而不设置这种调整装置, 这种倾覆力则由平衡减震机构600承担一部分,其它连接结构协同承担。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平衡减震机构600的侧视结构示意放大图。平衡减震机构600包括平衡 减震橡胶衬套601,平衡驱动电机602,平衡传动结构603,平衡伸缩动作杆604,平衡连接件605,平衡 减震弹簧606,平衡减震器607,平衡机构固定件608。平衡减震机构600通过平衡驱动电机602的工作, 经过平衡传动结构603和平衡伸缩动作杆604的动作输出,达到升高或降低乘用舱900的目的。平衡减震 机构600配置平衡减震弹簧606、平衡减震器607,在平衡驱动电机602的动作输出无法精细覆盖的细微 颠簸、低频震动或抖动时,平衡减震弹簧606和平衡减震器607可消减这些情况对乘用舱900的不利影响, 使得乘用舱900的乘坐体验更为平衡舒适。
进一步的,平衡减震机构600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过程中,所述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 缓冲结构400分别通过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以及水平 缓冲结构轴承402沿着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配合乘用舱900的升降动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乘用舱9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乘用舱900最显著的特点是乘用舱内空 间902中间段的高度,没有传统汽车底盘或电池的空间占用。面积较大的抽屉式太阳能电池板903更是对 车辆的能源自给提供了支持。抽屉式太阳能电池板903的结构和支承方式在现有公开技术范围,本实施例 未就此作出描述和示意图体现。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体现了包括水平稳定结构300,水平缓冲结构400,支承弹性结构500, 平衡减震机构600的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水平稳定结构300安装于车辆的水平方向,本实施例中两 个动力舱800一共有四条水平稳定结构300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有两条水平稳定结构300平行于车 辆宽度方向安装。水平缓冲结构400安装于车辆的水平方向,本实施例中两个动力舱800一共有两条水平 缓冲结构400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支承弹性结构500在车辆左右及前后方向上有一定的倾斜度为本 实施例最优选择,平衡减震机构600则竖直安装为本实施例的最优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受力,均可以与车辆的长 度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安装,或者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安装,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 度的方式安装,倾斜安装后主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受力,是本发明构思的变形。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6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两个轮控结构200与轮控结 构横向连接钢梁103的连接,以及轮控结构200与乘用舱骨架901的相对位置。为直观表达的需要,对轮 控结构200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示意。为简洁表达的需要,此示意图未体现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
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图16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支承弹性结构500和平衡减 震机构600的相对位置,与乘用舱骨架901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2的连接。为简 洁表达的需要,此示意图未体现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
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图16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轮控结构200、转向驱动电 机210以及转向传动结构211与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的连接,平衡减震机构600与乘用舱骨架901 的位置,以及与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2的连接。为直观表达的需要,对轮控结构200的基本结构进行 了示意。为了简洁表达的需要,只对轮控结构200周边区域进行了示意绘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图16中的D-D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平衡减震机构600与乘用舱 骨架901及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2的连接。为直观表达的需要,对轮控结构200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示 意。为了简洁表达的需要,只对轮控结构200周边区域进行了示意绘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图16中的E-E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支承弹性结构500与乘用舱 骨架901及支承及平衡机构安装区102的连接。在支承弹性结构500之间的区域,钢梁骨架101往上方位 置布置,以绕过轮控结构200当中轮上框架205、轮边弹簧204、轮边减震器203在相应位置的转向空间。 为了简洁表达的需要,只对轮控结构200周边区域进行了示意绘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图16中的F部分立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水平稳定结构300与乘用 舱骨架901及水平稳定结构安装区105的连接。为了简洁表达的需要,未体现钢梁骨架101和防撞吸能软 钢梁106以及外饰件108的位置及走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图16中的G-G剖面结构示意放大图,体现了水平稳定结构300与乘用舱 骨架901及水平稳定结构安装区105的连接,水平稳定结构300与乘用舱骨架901、钢梁骨架101的相对 位置,以及钢梁骨架101在水平稳定结构300附近的走向。水平稳定结构300与乘用舱骨架901之间的距 离给平衡减震机构600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水平稳定结构300下方的钢梁 骨架101离地距离比较低则可以保护电池箱保温区701。
本实施例中,车辆的转向或挪车通过轮控结构200得以实现。车辆驾驶系统指令转向驱动电机210作 出转向动作,转向动作最终传导给车轮201以后,车轮201可以向任意方向转向。
进一步的,当车辆前后的车轮201分别可以向左或向右转向90度的时候,车辆就已经达到可以向任 意方向转向的能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车辆静态时,四个车轮201都向右或向左转向90度的时候,车轮201可 以行驶的方向与车辆长度方向垂直,此时车辆可以横向行驶,也可以原地掉头或转圈。四个车轮201都转 向某一个角度,车辆就可以向这个角度整体移动。在车辆低速行驶时,通过前后轮的转向配合,可以在极 短的过弯距离实现过弯或掉头。在车辆中低速行驶时,通过前轮的精确转向和后轮的微小转向,可以实现 各种复杂路段的良好通过性。在车辆中高速行驶时,驾驶系统通过禁用后轮的转向以及限制前轮的转向角 度,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进一步的,车辆前后车轮201分别可以向左或向右转向45度或者30度的时候,车辆已经具备较强的 腾挪能力,此时可以相应减少轮控结构200的转向空间,其它结构也可以更紧凑,从而为乘用舱900腾出 更多空间。
本实施例中,在车辆驻车状态时,无论乘用舱900空载、半载或者满载情况下,平衡减震机构600都 可以通过主动的升高或降低的动作,达到理想的基本不受力状态。这种设计可以在采用比较小功率的平衡 驱动电机602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车辆运行状态时,平衡减震机构600能够主动保持乘用舱900的受力平衡。 车辆驾驶系统指令平衡驱动电机602,通过主动抬升或降低乘用舱900的动作,平衡乘用舱900所受和即 将所受外力的变化,具有主动防侧倾功能,主动消除或减小因启动和制动引致的俯仰效应,使得乘用舱900 保持平稳运行的能力。在车辆的驾驶系统作出要快速启动或加速时,系统根据将要发生的车辆加速度和历 史类似加速模式对比分析作出判断,指令车辆后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一定幅度的 向上抬升动作,抵消乘用舱900的后部惯性下沉,同时指令车辆前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 作出适当向下降低动作,抵消乘用舱900前面的惯性抬起,在车辆的驾驶系统作出要快速制动或减速时, 系统根据将要发生的车辆减速和历史类似减速模式对比分析作出判断,指令车辆前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 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相应幅度的向上抬升动作,抵消乘用舱900的前面惯性下沉,同时指令车辆后面运 行的动力舱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向下降低动作,抵消乘用舱900后部的惯性抬起。同理,车 辆向左过弯时,车辆右边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上抬升动作,同时车辆左边的平衡驱动电 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下降低动作,为乘用舱900提供向左的向心力,抵消向右的侧倾离心力。车辆向 右过弯时,车辆左边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上抬升动作,同时车辆右边的平衡驱动电机602 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下降低动作,为乘用舱900提供向右的向心力,抵消向左的侧倾离心力。当车辆上坡时, 车辆前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下降低动作,车辆后面运行的动力舱 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上抬升动作,当车辆下坡时,车辆前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平 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幅度的向上抬升动作,车辆后面运行的动力舱800的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适当 幅度的向下降低动作,消减车辆上下坡导致的乘用舱900的倾斜。当遇到既上坡或下坡同时又拐弯的路段 时,车辆则需要先减速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效果。当监控到路面不平时,依照同样的原理可提前预判并指 令平衡驱动电机602作出相对应的动作,消减乘用舱900的颠簸。车辆驾驶系统指令给平衡驱动电机602 的输出动作是有预见的、非线性的、有补偿的,能够始终保持乘用舱900的平稳,提升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极大改善晕车人士的用车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过于崎岖或极度不规则的路面,要获得良好的平稳感受,需要有更好的减震器, 比如轮边减震器203、平衡减震器607均采用空气型减震器。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处于极为复杂状况或野外无路环境时,此时可以人工干预车辆运行,车辆的转 向、启停操作可以在电脑、手机、遥控器上进行,也可以配套设置仿真方向盘、加速制动踏板等实体操作 硬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小型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大型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长续航的车辆,每个动力舱800都安装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对于非长续航 或者追求乘用舱900大空间的配置选型,只需要一个动力舱800安装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另一个动 力舱800未安装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大乘用舱内空间902。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动力舱800作出车头与车尾区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对于 需要较高速度运行的车辆可减少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但会减少乘用舱内空间902的空间以及抽屉式太阳能 电池板903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低配车型的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 基础上,每个动力舱800由安装四个平衡减震机构600减配至安装两个平衡减震机构600,每个车轮201 的旁边各安装一个平衡减震机构600,两个平衡减震机构600处于两个车轮201中心轴的两边且与两个车 轮201中心轴等距,以保证动力舱800能够保持受力平衡。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动力舱800俯视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 每个动力舱800中,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的水平稳定结构300由水平缓冲结构400替代,此条水平缓冲结 构400的水平缓冲结构弹簧405弹力加大弹性减少,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406的减震性能适当调整为较硬, 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的硬度适当调整为较硬。其中一条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的水平稳定结构300不 变。另一条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的水平缓冲结构400由水平稳定结构300替代,此条水平稳定结构300当 中的水平稳定结构弹簧305弹力减少弹性加大,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的硬度适当调整为较软。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高配车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 每个动力舱800中,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的水平稳定结构300由两条增配至四条。为了简洁表达的需要, 示意图中没有体现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的水平缓冲结构400(若要体现出水平缓冲结构400,乘用舱骨架 901的走向在侧视图中有重合)。增加的水平稳定结构300位于原有水平稳定结构300之上,上下两条水平 稳定结构300组合后能够承受比较大的倾覆力,大大减轻倾覆力对平衡减震机构600的影响,增配后的车 辆可大大提高设计时速。
在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动力舱800与乘用舱900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车辆在经受极限碰撞测试时, 无论正向碰撞、追尾碰撞、斜对面碰撞还是侧面碰撞,连接结构的弹性为之提供变形缓冲空间,并且水平 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的构造具有改变部分冲撞受力方向的特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 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 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 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这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包括动力舱(800),乘用舱(900),以及两个动力舱(800)与乘用舱(900)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动力舱(800)各自采用独立的动力舱骨架结构(100),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与轮控结构(200)相连接,并承载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动力舱(800)与乘用舱(900)相连接的结构包括水平稳定结构(300),水平缓冲结构(400),支承弹性结构(500),平衡减震机构(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动力舱(800)之间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两个动力舱(800)分别与乘用舱(900)建立具有弹性和活动特征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控结构(200)通过与动力舱骨架结构(100)上的轮控结构纵向连接钢梁(104)和轮控结构横向连接钢梁(103)相连接进行固定,轮控结构(200)包括车轮(201),带机械制动的轮边框架(202),轮边减震器(203),轮边弹簧(204),轮上框架(205),轮上转轴(206),轮上转向固定框架(207),轮上轴承(208),转向齿轮(209),转向驱动电机(210),转向传动结构(211),动力驱动电机(212),动力变速及传动结构(213),轮控结构(200)通过转向驱动电机(210)的工作,把转向动力由转向传动结构(211)传递给转向齿轮(209),带动固定在轮上轴承(208)之间的轮上转轴(206)转动,进而驱动车轮(201)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轮控结构(200)在构造上没有转向方向上的阻碍,通过转向驱动电机(210)的工作,能够驱动车轮(201)转向到任意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舱(800)当中的轮控结构(200)之间的区域安装电池箱水箱及控温区(700),其中包括电池箱保温区(701),水箱保温区(702),温湿度控制区(7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稳定结构(300)包括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水平稳定结构橡胶件(303),水平稳定结构连接件(304),水平稳定结构弹簧(305),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水平稳定结构固定件(307),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稳定结构橡胶衬套(306)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可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稳定结构(300)能够承受车辆水平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稳定结构(3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缓冲结构(400)包括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水平缓冲结构橡胶件(403),水平缓冲结构连接件(404),水平缓冲结构弹簧(405),水平缓冲结构减震器(406),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水平缓冲结构固定件(408),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水平方向,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水平缓冲结构橡胶衬套(407)及其组合结构的可转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可沿着推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在车辆高度方向活动,水平缓冲结构(400)能够承受车辆水平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长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长度方向的推拉受力,水平缓冲结构(400)按车辆宽度方向安装时,能够承受车辆宽度方向的推拉受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弹性结构(500)包括支承结构橡胶衬套(501),支承结构连接件(502),支承结构弹簧(503),支承结构固定件(504),支承弹性结构(500)竖直安装或者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承受乘用舱(900)自重及荷载,或者同时能够承受一定的车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受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减震机构(600)包括平衡减震橡胶衬套(601),平衡驱动电机(602),平衡传动结构(603),平衡伸缩动作杆(604),平衡连接件(605),平衡减震弹簧(606),平衡减震器(607),平衡机构固定件(608),平衡减震机构(600)竖直安装或者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在驻车状态时,无论在车辆空载、半载或满载的情况,平衡驱动电机(602)都能够经过相应的动作使得平衡减震机构(600)达到基本不受到乘用舱(900)的压力或拉力的状态,车辆在运行状态时,平衡减震机构(600)能够通过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主动保持乘用舱(900)的受力平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减震机构(600)对乘用舱(900)的升高或降低动作过程中,水平稳定结构(300)和水平缓冲结构(400)分别通过水平稳定结构轴承(302)沿着水平稳定结构导轨(301)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以及水平缓冲结构轴承(402)沿着水平缓冲结构导轨(401)在车辆高度方向移动,配合乘用舱(900)的升降动作。
CN202110432921.5A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Pending CN113184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921.5A CN113184059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921.5A CN113184059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4059A true CN113184059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7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921.5A Pending CN113184059A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4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599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6084968B2 (ja) 車両
JP5157305B2 (ja) 車輪位置可変車両
KR20110020931A (ko) 박스 모듈 내에 가로 토션바아 및 동축 댐퍼 유닛을 갖는 4개의 서스펜션 요소를 구비하며 배터리들과 같은 큰 아이템들의 중앙 위치를 허용하는 자동차용 파라메트릭 새시 시스템
KR20210099558A (ko) 자동차용 휠 모듈 및 해당 자동차
JP5505483B2 (ja) 車輪位置可変車両
CN106335542B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及工作方法
CN111055872B (zh) 一种单轴胶轮转向架
CN110435381B (zh) 集成轮毂电机的低地板底盘平台
EP4351908A1 (en) Skateboard chassis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KR100320499B1 (ko) 자동차의전륜현가장치
CN202320499U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214823666U (zh)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CN113184059A (zh)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CN218858097U (zh) 基于滑板底盘的主动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11717013A (zh) 全地形车
CN108819608B (zh) 一种无悬架结构行驶系统轮式车辆的设计方法
CN216034395U (zh) 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0143107A (zh) 一种新型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CN112977623A (zh)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架构
CN211969149U (zh) 车辆及其驱动机构
CN210554003U (zh) 一种集成多连杆和横置板簧的后悬结构
CN113103931A (zh) 一种电动汽车架构及动能回收方案
CN103303135B (zh) 一种轻型电动客车驱动变速前桥
CN112757857A (zh)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