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4057A -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4057A
CN113184057A CN202110674382.6A CN202110674382A CN113184057A CN 113184057 A CN113184057 A CN 113184057A CN 202110674382 A CN202110674382 A CN 202110674382A CN 113184057 A CN113184057 A CN 113184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racket
instrument panel
mounting bracke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43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方
侯志华
毕晓琳
李胜伟
曹旭光
张翔
徐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43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4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4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主横梁,包括主横梁本体及与所述主横梁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支架组件;以及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与所述主横梁本体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主横梁本体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均为铝合金铸造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塑料件。本发明提供的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模块化。

Description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仪表板位于驾驶员的正前方,其上一般配有行驶里程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燃油表以及警告灯、信号灯等,驾驶员不仅可以通过仪表板了解车辆的基本行驶状态,而且可对风口、音响、空调和灯光等进行控制。
仪表板上的各种仪表和零件通过仪表板横梁总成支撑于车身上,传统仪表板横梁总成通常单纯依靠传统结构钢等金属材料和工艺制成,但无法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因此,具有重量轻的铝合金、工程塑料在仪表板横梁总成上的应用日益突显。
但是存在无法合理兼顾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模块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前横梁前端空间可调整量小且前端尺寸链多,使得整体装配精度及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整体装配精度及效率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前横梁总成。
本申请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主横梁,包括主横梁本体及与所述主横梁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支架组件;以及
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与所述主横梁本体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主横梁本体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均为铝合金铸造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塑料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本体具有左横梁段,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上的离合机构固定支架、油杯固定支架及转向柱固定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的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自动大灯控制器固定支架、倒车雷达控制器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本体还具有右横梁段,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右横梁段的空调两箱固定支架、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第一中下护板固定支架、保险丝盒固定支架及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右横梁段的第二车身线束固定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尼龙塑料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包括中控固定支架、逆变器固定支架和DMS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BCM固定支架和车联网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包括中控固定支架,所述中控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相连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设形成一用于放置中控的放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有减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三固定支架组件,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与所述主横梁本体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为钣金冲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BCM固定支架和车联网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及支撑支架;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分别设于所述主横梁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车身左侧围及车身右侧围相连,所述支撑支架设于所述主横梁本体的中部,用于与车身地板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本体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彼此可拆卸相连的左横梁段及右横梁段,所述主横梁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左横梁段及所述右横梁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仪表板,包括上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本申请又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仪表板。
上述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通过设置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与主横梁本体一体成型,一方面,可简化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降低零件数量种类,从而减少模具投入量,使主横梁模块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主横梁本体集成了第一固定之间组件为一体,故也可增强主横梁的结构强度。
同时,设置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与主横梁本体为铝合金铸造件,可降低制作难度、提高结构精度,且由于铝合金质量低,也能降低主横梁质量。
另外,设置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与主横梁本体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塑料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
因此,本申请的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模块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左横梁段集成部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左横梁段集成部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右横梁段集成部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右横梁段集成部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附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100,包括主横梁10以及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本申请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可用于轻型商用车,也可用于其他适用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车辆,在此不作限制。
主横梁10包括主横梁本体11及与主横梁本体11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可拆卸连接,其中主横梁本体11与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均为铝合金铸造件,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为塑料件。优选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为尼龙塑料件。具体地,可为PP+30GF、PA+30GF等,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及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均用于固定仪表板的其他部件。
如此,通过设置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与主横梁本体11一体成型,一方面,可简化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结构,降低零件数量种类,从而减少模具投入量,使主横梁10模块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主横梁本体11集成了第一固定之间组件12为一体,故也可增强主横梁10的结构强度。
同时,设置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与主横梁本体11为铝合金铸造件,可降低制作难度、提高结构精度,且由于铝合金质量低,也能降低主横梁10质量。
另外,设置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为塑料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
因此,本申请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模块化。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横梁本体11具有左横梁段111,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包括设于左横梁段111上的离合机构固定支架121、油杯固定支架122及转向柱固定支架123。离合机构固定支架121、油杯固定支架122及转向柱固定支架123相对其他支架的占用面积较大,因此,将它们与主横梁本体11一体成型后,能更佳地加强主横梁10的结构强度,另外一方面,主横梁10模块化程度更高,进一步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离合结构固定支架121包括离合器左过渡支架1211和离合机构前固定支架1212、离合器右过渡支架1213。
如图3所示,具体地,离合机构固定支架12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离合机构通过第一安装部固定于离合机构固定支架121上。更具体地,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1214,较佳地,第一安装孔1214为通孔或者螺纹孔。
油杯固定支架122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油杯通过第二安装部固定于油杯固定支架122,较佳地,第二安装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安装孔1221,具体地,至少三个第二安装孔1221中的两个可为限位方形通孔,剩余一个为圆形螺纹孔。
转向柱固定支架123上设有第三安装部,转向柱的传动轴通过第三安装部固定于转向柱固定支架123上。更具体地,第三安装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三安装孔1231,较佳地,第三安装孔1231为螺纹孔。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还包括设于左横梁段111上的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126、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7、自动大灯控制器安装支架128、倒车雷达控制器安装支架129中的至少一者。具体地,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126包括仪表线束支架1261和插接器线束支架1262。如此,可进一步提高主横梁10的模块化程度。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还包括设于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126、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7、自动大灯控制器安装支架128及倒车雷达控制器安装支架129。
请再次参阅图3,具体地,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126上设有第四安装部,第一车身线束通过第四安装部固定于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126。更具体地,第四安装部包括第四安装孔1261,较佳地,第一车身线束可与第四安装孔1261卡接。
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7上设有第五安装部,第一仪表板本体通过第五安装部固定于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7。更具体地,第五安装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五安装孔1271,较佳地,第五安装孔1271为螺纹孔。
自动大灯控制器固定支架128设有第六安装部,自动大灯控制器通过第六安装部固定于自动大灯控制器固定支架128。更具体地,第六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安装孔1281,较佳地,第六安装孔1281为螺纹孔。
倒车雷达控制器固定支架129设有第七安装部,倒车雷达控制器通过第七安装部固定于倒车雷达控制器固定支架129。更具体地,第七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七安装孔1291,较佳地,第七安装孔1291为螺纹孔。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横梁主体11具有右横梁段112,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还包括设于右横梁段112的空调两箱固定支架1201、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02、第一中下护板固定支架1203、保险丝盒固定支架1204及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1205。空调两箱固定支架1201、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02、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1203、保险丝盒固定支架1204及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1205为右横梁段12的主要支架结构,因此,将它们与主横梁本体11一体成型后,能更佳地加强主横梁10的结构强度,且使主横梁10模块化程度更高,进一步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5所示,具体地,空调两箱固定支架1201包括第八安装部,空调两箱通过第八安装部固定于空调两箱固定支架1201。更具体地,第八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八安装孔12011,较佳地,第八安装孔12011为螺纹孔。
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02上设有第九安装部,第二仪表板本体通过第九安装部固定于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02。更具体地,第九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九安装孔12021和第一定位柱12022,较佳地,第九安装孔12021为螺纹孔,第一定位柱12022为定位螺柱。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02与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127用于固定仪表板本体的不同位置的对应部分。
第一中下护板固定支架1203上设有第十安装部,第一中下护板通过第十安装部固定于第一中下护板固定支架1203上。更具体地,第十安装部包括第十安装孔12031,较佳地,第十安装孔12031为螺纹孔。
保险丝盒固定支架1204上设有第十一安装部,保险丝盒通过第十一安装部固定于保险丝盒固定支架1204上。更具体地,第十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12041,较佳地,第二定位柱12041为定位螺柱。
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1205上设有第十二安装部,洗涤器水箱通过第十二安装部固定于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1205上。更具体地,第十二安装部包括第十一安装孔12051和第三定位柱12052,较佳地,第十一安装孔12051为螺纹孔,第三定位柱12052为定位螺柱。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还包括设于右横梁段12的第二车身线束固定支架。具体地,第二车身线束固定支架上设有第十三安装部1206,第二车身线束通过第十三安装部1206固定于第二车身线束固定支架。更具体地,第十三安装部1206包括至少四个第十二安装孔,较佳地,第二车身线束可与第十二安装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横梁段111和右横梁段11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使左横梁段111及其上的第二固定支架组件12部分与右横梁段112及其上的第二固定支架组件12部分分开铸造。如此,可降低整体铸造的难度,加快了铸造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主横梁本体11还包括用于连接左横梁段111和右横梁段112的第一连接件113,第一连接件113同样也为铝合金铸造件。具体地,左横梁段111靠近右横梁段112的一端设有多个第十三安装孔1121,右横梁段112靠近左横梁段111的一端设有多个第十四安装孔1111,第一连接件113通过多个第十三安装孔1121及多个第十四安装孔1121连接左横梁段111和右横梁段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横梁本体10的截面形状呈U形。如此,在方便铸造的同时,也能使主横梁本体10强度高,受力好,能够承受方向盘、方向盘支架重量,不易被损坏,且能保证方向盘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抖动问题,从而满足方向盘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主横梁本体10的内部设有加强结构,具体地,加强结构设于主横梁本体10的U形槽内。更具体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主横梁本体1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在不影响脱模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地提高主横梁本体1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包括中控固定支架21、逆变器固定支架22和DMS固定支架23中的至少一者。由于中控固定支架21、逆变器固定支架22和DMS固定支架23均设于主横梁本体10的中部,且受力小,因此,设置它们为塑料件,可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主横梁10的重量。优选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包括中控固定支架21、逆变器固定支架22和DMS固定支架23。
具体地,中控固定支架21、逆变器固定支架22和DMS固定支架23均设于右横梁段12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控固定支架21包括底板211及与底板211相连的第一侧板212及第二侧板213,第一侧板212与第二侧板213相对设置,且与底板211共同围设形成一放置空间。应当理解,该放置空间用于放置中控。由于中控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采用使底板211及与底板211相连的第一侧板212及第二侧板213围设形成一盒状结构,可提高承重能力和结构强度,确保中控的安装稳定性。
更具体地,第一侧板212及第二侧板213均开设有减重孔214。如此,在使中控安装稳定且保护性好的同时,也能减轻中控固定支架21的重量,进而使仪表板横梁总成100进一步地实现轻量化。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还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24、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25、BCM固定支架26和车联网固定支架27中的至少一者。如此,可进一步地降低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整体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之间均可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第一螺纹连接件包括螺栓。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固定方式而带来的焊缝多,焊接易回弹变形,焊接一致性差的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5,具体地,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十四安装部,中控固定支架21通过第十四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十四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十五安装孔114,较佳地,第十五安装孔114为螺纹孔。
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十五安装部,逆变器固定支架22通过第十五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十五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十六安装孔115,较佳地,第十六安装孔115为螺纹孔。
主横梁本体11上开设有第十六安装部,DMS固定支架23通过第十六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十六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十七安装孔116,较佳地,第十七安装孔116为螺纹孔。
请再次参阅图3,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十七安装部,左下护板固定支架24通过第十七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上。更具体地,第十七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第十八安装孔117,较佳地,第十八安装孔117为螺纹孔。
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25上设有第十八安装部,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25通过第十八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上。更具体地,第十八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十九安装孔118,较佳地,第十九安装孔118为螺纹孔。
请再次参阅图5,主横梁本体11上还开设有第十九安装部,BCM固定支架26通过第十九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十九安装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十安装孔119,较佳地,第二十安装孔119为螺纹孔。
主横梁本体11上还开设有第二十安装部,车联网固定支架27通过第二十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二十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十一安装孔1101,较佳地,第二十一安装孔1101为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总成100还包括第三固定支架组件,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的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为钣金冲压件。钣金冲压件耐热性好,强度高,可解决塑料受热变形或者塑料受碰易损坏的问题,因此,可提高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结构稳定性。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30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24、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25、BCM固定支架26和车联网固定支架27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左下护板固定支架24、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25、BCM固定支架26和车联网固定支架27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塑料件或者钣金冲压件之间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支架组件30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之间通过第二螺纹连接件相连。具体可为螺钉或者螺母等,在此不作限制。同样的,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固定方式而带来的焊缝多,焊接易回弹变形,焊接一致性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总成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支架40、第二连接支架50及支撑支架60,第一连接支架40与第二连接支架50分别设于主横梁本体11的两端,用于与车身左侧围及车身右侧围相连,支撑支架60设于主横梁本体11的中部,用于与车身地板相连。优选地,第一连接支架40、第二连接支架50及支撑支架60与主横梁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可用第三螺纹连接件与主横梁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二十一安装部,第一连接支架40通过第二十一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二十一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二十二安装孔119,较佳地,第二十二安装孔119为螺纹孔。
具体地,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二十二安装部,第二连接支架50通过第二十二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二十二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二十三安装孔1101,较佳地,第二十三安装孔1101为螺纹孔。
具体地,主横梁本体11上设有第二十三安装部,支撑支架60通过第二十三安装部固定于主横梁本体11。更具体地,第二十三安装部包括至少四个第二十四安装孔1102,较佳地,第二十四安装孔1102为螺纹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安装孔的数量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加,在此不作限制。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仪表板,包括上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及上述的仪表板,仪表板安装于车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仪表板及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与主横梁本体11一体成型,一方面,可简化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结构,降低零件数量种类,从而减少模具投入量,使主横梁10模块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主横梁本体11集成了第一固定之间组件12为一体,故也可增强主横梁10的结构强度。
同时,设置了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与主横梁本体11为铝合金铸造件,可降低制作难度、提高结构精度,且由于铝合金质量低,也能降低主横梁10质量。
另外,设置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与主横梁本体11或者第一固定支架组件12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固定支架组件20为塑料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
因此,本申请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仪表板及车辆,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模块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横梁,包括主横梁本体及与所述主横梁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支架组件;以及
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与所述主横梁本体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主横梁本体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均为铝合金铸造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塑料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本体具有左横梁段,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上的离合机构固定支架、油杯固定支架及转向柱固定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左横梁段的第一车身线束固定支架、第一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自动大灯控制器固定支架、倒车雷达控制器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本体还具有右横梁段,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右横梁段的空调两箱固定支架、第二仪表板本体固定支架、第一中下护板固定支架、保险丝盒固定支架及洗涤器水箱固定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右横梁段的第二车身线束固定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为尼龙塑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包括中控固定支架、逆变器固定支架和DMS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还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BCM固定支架和车联网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组件包括中控固定支架,所述中控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相连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设形成一用于放置中控的放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有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三固定支架组件,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与所述主横梁本体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为钣金冲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组件包括左下护板固定支架、第二中下护板固定支架、BCM固定支架和车联网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及支撑支架;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分别设于所述主横梁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车身左侧围及车身右侧围相连,所述支撑支架设于所述主横梁本体的中部,用于与车身地板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本体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彼此可拆卸相连的左横梁段及右横梁段,所述主横梁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左横梁段及所述右横梁段。
14.一种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安装于所述车身。
CN202110674382.6A 2021-06-17 2021-06-17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Pending CN113184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4382.6A CN113184057A (zh) 2021-06-17 2021-06-17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4382.6A CN113184057A (zh) 2021-06-17 2021-06-17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4057A true CN113184057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7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4382.6A Pending CN113184057A (zh) 2021-06-17 2021-06-17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40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680A (zh) * 2022-05-30 2022-08-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支撑结构和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601A (zh) * 2015-12-29 2016-05-04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的新型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07311620U (zh) * 2017-07-20 2018-05-0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
CN207595065U (zh) * 2017-11-06 2018-07-10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钢塑混合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及汽车
CN109774796A (zh) * 2019-03-08 2019-05-21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仪表台总成及仪表台总成的装配方法
CN110239632A (zh) * 2019-07-17 2019-09-1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
CN209617284U (zh) * 2019-03-04 2019-11-12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仪表支架总成及车辆
CN111071348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横梁总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601A (zh) * 2015-12-29 2016-05-04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的新型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07311620U (zh) * 2017-07-20 2018-05-0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
CN207595065U (zh) * 2017-11-06 2018-07-10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钢塑混合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09617284U (zh) * 2019-03-04 2019-11-12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仪表支架总成及车辆
CN109774796A (zh) * 2019-03-08 2019-05-21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仪表台总成及仪表台总成的装配方法
CN110239632A (zh) * 2019-07-17 2019-09-1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
CN111071348A (zh) * 2019-12-30 2020-04-28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横梁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680A (zh) * 2022-05-30 2022-08-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支撑结构和汽车
CN114954680B (zh) * 2022-05-30 2023-11-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支撑结构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1087B2 (en) Cowl cross assembly
US972512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1319687A (zh) 用于车辆的轻质的前围横杆
US8029045B2 (en) Crossbeam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10278876A1 (en) Dashboard support
JP2014004973A (ja) 車両用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及び車両用バンパ装置並びに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US20100001552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wl crossbar
JP6724594B2 (ja) 車両用情報表示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10555161U (zh) 设有口字形封闭加强结构的铝合金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US20190077452A1 (en) Cowl cross bar for vehicle
US20170259856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ing cfrp
CN113184057A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及车辆
CN210502891U (zh) 仪表板横梁
WO2018055515A1 (en) Cross-member assembly for a dashboard for vehicles
CN207902180U (zh) 副仪表板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7889833U (zh) 仪表板横梁及汽车
CN115447672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结构及汽车
CN103625370A (zh) 汽车中控箱与车身焊接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20180940U (zh) 仪表板横梁及车辆
JP4193570B2 (ja) ワイパモジュール取付部の衝撃吸収構造
CN219790320U (zh) 新型复合塑料材料汽车仪表板横梁
CN220363325U (zh) 一种副驾安全气囊安装支架总成、车辆仪表总成和车辆
CN219277628U (zh) 车辆用加强梁、机舱总成和车辆
WO2016051331A1 (en) Improved dashboard cross-member assembly for vehicles
CN212220392U (zh)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