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9980A -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9980A
CN113179980A CN202110460442.4A CN202110460442A CN113179980A CN 113179980 A CN113179980 A CN 113179980A CN 202110460442 A CN202110460442 A CN 202110460442A CN 113179980 A CN113179980 A CN 113179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breeding
parent
shellfish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0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刚
刘晓坤
罗泽鑫
杨尚松
曹楚畑
吴加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60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99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9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亲贝挑选、室外虾塘生态育肥与室内人工控温亲贝促熟、采用阴干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及孵化、采用封闭式育苗发进行幼虫培育、利用多层采苗器进行立体附苗以及稚贝培育。解决了钝缀锦蛤反季节人工育苗中亲本性腺不成熟、种苗生长慢、常规育苗单位面积出苗量低、耗能大等问题,大大提高育苗经济效益。实现了钝缀锦蛤工厂化育苗方法上的突破。本发明实用性强,对钝缀锦蛤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方法水体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种苗采收方便,能进行规模化人工育苗,极大地提高了钝缀锦蛤人工育苗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育苗方法,具体为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俗称“沙包螺”,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的海洋贝类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潮下带及浅海3~15cm的沙泥至泥沙底质中。贝壳略呈长方形。壳腹缘钝,表面黄褐色,具有断续的三角形栗色色带4条和锯齿状浅棕色的花纹。壳顶突起,两壳顶相接近,向前方弯曲。自壳顶至前方的距离约占壳长的1/4。小月面卵圆形,盾面狭长。生长纹粗壮,在贝壳后端翘起密集成片状。贝壳内面周缘白色,中央杏黄色,每壳各具主齿3枝。其个体较大,贝壳厚,适应性强,足部与软体部肌肉发达,肉质优美,是沿海地区人民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钝缀锦蛤需求量较大,但是现有的钝缀锦蛤几乎全部为天然野生资源,人工养殖较少,由于天然野生资源有限,种苗稀少,供求不平衡使得钝缀锦蛤资源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钝缀锦蛤养殖过程中,苗种生产技术是制约钝缀锦蛤养殖发展的的瓶颈,目前有关钝缀锦蛤的相关专利相对较少且不够全面。
在自然海区,钝缀锦蛤繁殖季节在秋季,过了秋季就没有成熟亲本,因此人工育苗季节短,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冬季的反季节人工育苗可以满足市场供应,缩短世代间隔,加快新品种选育速度,但需要克服亲本不成熟问题。冬季亲贝不成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区水温进入23℃以下的低温期,光照时间短、强度低,饵料生物量及品种少,亲贝无法积累大量营养物质用于形成生殖细胞,性腺难以发育;另一个是水温低,达不到性腺发育所需要的最低起点,即生物学零度,性腺难以成熟。要获得成熟亲贝,传统的做法是把不成熟亲本移入室内水池,投饵控温促熟,但对于钝缀锦蛤,经过多次试验,法效果差,性腺成熟速度慢,成熟后怀卵量低,卵子孵化率低,影响育苗进度和育苗效果,这可能与营养需求不能满足性腺发育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钝缀锦蛤选育群体的反季节繁育方法,解决钝缀锦蛤反季节人工育苗中亲本性腺不成熟、常规育苗单位面积出苗量低、种苗生长慢、耗水量大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亲贝挑选;S2:亲贝促熟;S3:人工催产;S4:受精及孵化;S5:幼虫培育;S6:采苗;S7:用虾塘藻培育稚贝。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所述亲贝挑选具体为选择处于2龄贝建立繁育基础群,按4~6%留种率选择最大壳长的个体作为繁育亲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1所述留种率为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繁育基础群的个体规格为壳长5.23~7.61cm,壳高3.49~5.12cm,壳宽2.21~3.12cm,所述优选的繁育群体的个体规格为壳长6.51~7.61cm,壳高4.28~5.12cm,壳宽2.60~3.12cm。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繁育基础群的个体规格为壳长6.49±0.38cm,壳高4.36±0.25cm,壳宽2.63±0.12cm。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繁育群体的个体规格为壳长7.09±0.16cm,壳高4.76±0.12cm,壳宽2.87±0.07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所述亲贝促熟的具体方法为采用室外虾塘生态育肥与室内人工控温促熟相结合的催产方法,大大提高促熟效率,室外培育至亲贝肉体肥满时,移入室内水池进行升温促熟,性腺开始发育直至成熟。
其中采用室外虾塘生态育肥与室内人工控温促熟相结合的催产方法的优点是性腺成熟速度快,成熟后怀卵量高,卵子孵化率高,幼虫质量好,解决了反季节育苗中钝缀锦蛤亲本促熟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所述亲贝促熟的温度为23~26℃。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培育温度为以虾塘水温为基础,按每天升高1℃的速率提升,当水体温度达到26℃后,进行恒温控制。因为第一阶段,亲贝在室外虾塘生态育肥过程中,由于对虾养殖水体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盐,极大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饵料生物(称为虾塘藻)密度高且品种多,营养互补效果好,亲贝性腺发育所需营养得到极大的满足,亲贝很快肥满,但由于池塘水温低,性腺不能发育;第二阶段,当亲贝肉体肥满时,随即移入室内水池进行升温促熟,水温以虾塘水温为基础,按每天升高1℃的速率提升,当水体温度达到26℃后,进行恒温控制,若干天后性腺发育成熟,即可用于催产。升温过程,当水温超过23℃时,生殖细胞开始快速增殖,性腺开始发育直至成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所述人工催产的具体操作为:将亲贝阴干6~8h后放入育苗池,直至亲贝产完精卵后,移出水池,结束催产工作。原理是利用升温加阴干的重叠效应加强刺激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所述人工催产的条件为:阴干6~8h,气温为28~30℃。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3所述人工催产的条件为:阴干7h,气温为3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的水温为23~26℃。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的水温为2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的具体操作为在水温26℃下,受精卵经16~20h孵化,发育成为“D”型幼虫。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添加EDTA和光合细菌以调节水质以提高受精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对于精子过多的水池,催产完毕后需要洗卵,在催产后在胚胎上浮前完成2~3次洗卵,提高孵化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所述培育的过程中实施不换水的封闭式育苗法,实施不换水的封闭式育苗法,达到减少幼虫应激,提高幼虫存活率,节约水电和劳动力等目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的具体操作为育苗期间不换水,水温控温23~26℃,盐度30~35‰,溶氧量在6.5mg/L~7mg/L;幼虫培育密度为1~3个/mL,开口期的第一天投喂0.1~0.2ppm酵母,第二天后每天投喂饵料小球藻1~2次,日总投喂量为1.0~1.7万个/m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所述每天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以促进水体微生态系统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所述适量投放酵母是为了调节幼虫肠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所述适量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5所述适量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具体为每3~4天适量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控制水质和消除过量有机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的具体操作为当60~80%幼虫发育至壳长210~230μm的成熟期时,即将进入附着状态,育苗工作进入采苗环节。先清除地底污物,然后采用采苗器放入水体中,进行立体附苗,投放附着板采苗器后,3~5天后,幼虫全部附着完毕,并完成变态成为稚贝。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为70%幼虫发育至壳长220μm的成熟期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所述采苗器为多层塑料板采苗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所述采苗器的投放密度为2~4串/m2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6所述采苗器的投放密度为3串/m2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6所述多层塑料板采苗器的塑料板规格为30cm×30cm,采苗器由12~15片塑料板串联而成,板距10~15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7的具体操作为用虾塘藻培育稚贝,附着后稚贝经过30~4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约2mm,即可出苗,育苗工作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7稚贝培育期间,不换新鲜海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7所述用虾塘藻培育稚贝的具体操作为:投喂量以投喂后水色深浅变化来进行调节,一般以投喂后4h内水体变清为准,一天投喂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7中所述培育的温度为22~26℃,温度逐渐降低,可以锻炼贝苗适应低温能力,减少出池时低温差胁迫,为种苗出池做好准备,避免种苗出池时与海区温差大于2℃。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方法在钝缀锦蛤培育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钝缀锦蛤,由上述方法培育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钝缀锦蛤人工育苗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季节人工培育方法,采用了亲贝挑选、亲贝促熟、人工催产、受精及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稚贝培育七个步骤,亲贝性腺促熟率达到85.7~89.3%,催产率达到了83.6~92.4%,受精率达到95.5~97.3%,孵化率达到92.7~96.8%,幼虫浮游期存活率达到87~92%,稚贝育成率(稚贝数量/D型幼虫数量×100%)达到23.1~25.7%。
2、本发明解决了钝缀锦蛤反季节人工育苗中亲本性腺不成熟、种苗生长慢、常规育苗单位面积出苗量低、耗能大等问题,大大提高育苗经济效益。实现了钝缀锦蛤工厂化育苗方法上的突破。本发明实用性强,对钝缀锦蛤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与传统钝缀锦蛤池底附着人工育苗方法相比,该方法水体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种苗采收方便,能进行规模化人工育苗,极大地提高了钝缀锦蛤人工育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2020年10月15日,广东省湛江市覃斗镇贝类苗种培育基地
(1)亲贝挑选:购进2龄越南野生钝缀锦蛤200kg,建立繁育基础群,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壳长6.49±0.38(cm),壳高4.36±0.25(cm),壳宽2.63±0.12(cm),并以壳长为选育目标,按5%留种率上选最大壳长的个体作为繁育亲本,建立繁育群体,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规格为壳长7.09±0.16(cm),壳高4.76±0.12(cm),壳宽2.87±0.07(cm)。
(2)亲贝促熟:10月15日,准备一口约1亩的高位池塘,施肥7天后,投放3万尾虾苗,按对虾养殖常规方法养殖凡纳滨对虾,控制池塘水色,11月15日,池塘生态环境进入稳定状态,藻相稳定,饵料生物丰富,颜色黄绿,透明度30~40cm,此时水温约23℃,繁育亲贝经挑选后用胶丝网笼悬挂于水下60~80cm,吊挂密度为200kg/亩。育肥过程通过控肥和控水保证生态环境和藻相稳定。育肥过程每3天观察一次肥满度,经过10天的培育,11月25日亲贝肥满度达到理想状态,此时池塘水温降至20℃左右,即转入室内水池升温促熟,升温方法按前述,亲贝用塑料筐悬浮培育,培育密度按200个/m3,并投喂虾塘藻,每天6次,投喂量视摄食情况及水色深浅加以调节,每两天取样观察性腺发育情况。经过9天的培育,12月3日,亲贝性腺成熟,性腺促熟率达到88.0%,成熟雌贝性腺呈米黄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性腺饱满包围整个内脏团,看不到内脏团颜色,可用于催产。
(3)人工催产:将亲贝从26℃的水池中取出,平铺于塑料筐底,置于空调控温30℃的室内阴干6~8h后,贝壳逐渐开口,原理是利用升温加阴干的重叠效应加强刺激效果。阴干结束后将亲贝按50~100个/池的密度放入育苗池。育苗池水温保持26℃,亲贝入池后,停止加温和充气,保持水面静止状态,使精子可以高密度滞留亲贝周围,加强对雌贝的刺激诱导效果,促进雌贝快速排卵。1h后雄贝开始排精,再过10几分钟后雌贝跟着排卵,此时调整充气为微波状使精卵均匀分散悬浮在水中,并恢复加热进行恒温控制。用手电筒观察池中卵子密度,达到2~3粒/mL时,及时将亲贝移入另一个处于恒温控制和充气状态中的水池中继续排精产卵,如此类推,直至亲贝产完精卵后,移出水池,结束催产工作,亲贝平均催产率达到了83.6%。
(4)受精及孵化:催产前,育苗池适量添加EDTA及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以提高受精率,受精率达到97.3%。接下来,为了提高孵化率,对于精子过多的水池,催产完毕后需要洗卵,方法是停止充气,静置30~50min,待受精卵基本沉淀后,排出上层海水,加入等温新鲜海水,捞去水面泡沫,如此重复2~3次,洗卵工作必须在胚胎上浮前完成。洗卵完毕后恢复微波状充气,在水温26℃下,受精卵经18h孵化,发育成为“D”型幼虫,孵化率达到96.8%。
(5)幼虫培育:胚胎发育成为“D”型幼虫后即进入幼虫培育环节。育苗期间微波状充气,水温控温在26℃左右,盐度33‰,溶氧量在6.5mg/L以上;育苗期间不换水,即采用封闭式育苗;培育水体54m2,有效水深1.6m,幼虫培育密度为2.0个/mL;开口期的第一天投喂0.1~0.2ppm酵母,第二天后,每天投喂饵料小球藻1~2次,日总投喂量为1.0~1.7万个/mL,根据摄食情况予以调节;此外,每天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促进水体微生态系统稳定,并视幼体进食情况,适量投放酵母以调节幼虫肠胃;育苗期间,每3~4天适当添加有益微生态制剂,以控制水质和消除过量有机质,为幼虫生长存活构建健康微生态环境,达到封闭式育苗效果。幼虫经过15~18天的培育,达到壳长220μm左右时,即成为成熟幼虫,将进入变态附着阶段;幼虫浮游期存活率89.3%。
(6)采苗:当70%幼虫发育至壳长220μm的成熟期时,即将进入附着状态,育苗工作进入采苗环节。采用虹吸方法刮净池底污物,为幼虫附着提供洁净的底部环境,促进幼虫在池底附着;此外,为了防止池底附着密度过大,影响幼苗生长和存活,采用多层塑料板采苗器悬挂水体中,进行立体附苗。塑料板规格为30cm×30cm,采苗器由12~15片塑料板串联而成,板距10~15cm。采苗器投放密度为3串/m2,以每串12片为例,每平方米池面投放的塑料板总表面积为3.24m2,是池底面积的3.24倍,因此采苗面积提高了3.24倍以上。投放附着板后,幼虫开始陆续附着在池底和附着板上,5天后,幼虫全部附着完毕,并完成变态成为稚贝。
(7)稚贝培育:此期稚贝进入快速生长状态,营养需求高,因此停止投喂小球藻,改用虾塘藻,虾塘藻来自亲贝育肥虾塘。虾塘藻种类多,营养互补性强,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碎屑,可补充更多营养成分,促进幼虫生长。如果此期继续投喂小球藻,由于营养成分单一,幼虫生长速度慢,而且存活率低。虾塘藻投喂量以投喂后水色深浅变化来进行调节,一般以投喂后4h内水体变清为准,一天投喂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由于投喂虾塘藻时带来较多的海水,因此投藻过程要排水,以保持池内水位平衡。稚贝培育期间,仍然不换新鲜海水。附着后前10天仍然保持26℃恒温,第14天降至24℃恒温,第27天降至22℃恒温,30天后停止加温,让池内水温逐渐接近自然水温,为种苗出池做好准备,避免种苗出池时与海区温差大于2℃。附着后稚贝经过30~4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1-2mm左右,即可出苗,育苗工作完成。
培育结果:本次育苗经过以上步骤,稚贝育成率达到了25.6%,平均每平方米池面出苗量达81.9万粒,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1.31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4422.6万粒;未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只培育出平均壳长1.15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2505.6万粒。
实施例2
2019年10月,广东省湛江市覃斗镇贝类苗种培育基地
(1)亲贝挑选:购进2龄越南野生钝缀锦蛤200kg,建立繁育基础群,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壳长6.25±0.34(cm),壳高4.18±0.23(cm),壳宽2.51±0.10(cm),并以壳长为选育目标,按5%留种率上选最大壳长的个体作为繁育亲本,建立繁育群体,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规格为壳长6.90±0.13(cm),壳高4.64±0.12(cm),壳宽2.81±0.07(cm)。
(2)亲贝促熟:10月10日,准备一口约1亩的高位池塘,施肥7天后,投放3万尾虾苗,按对虾养殖常规方法养殖凡纳滨对虾,控制池塘水色,11月10日,池塘生态环境进入稳定状态,藻相稳定,饵料生物丰富,颜色黄绿,透明度30~40cm,此时水温约24℃,繁育亲贝经挑选后用胶丝网笼悬挂于水下60~80cm,吊挂密度为200kg/亩。育肥过程通过控肥和控水保证生态环境和藻相稳定。育肥过程每3天观察一次肥满度,经过11天的培育,11月21日亲贝肥满度达到理想状态,此时池塘水温降至21℃左右,即转入室内水池升温促熟,升温方法按前述,亲贝用塑料筐悬浮培育,培育密度按200个/m3,并投喂虾塘藻,每天6次,投喂量视摄食情况及水色深浅加以调节,每两天取样观察性腺发育情况。经过10天的培育,11月28日,亲贝性腺成熟,性腺促熟率达到85.7%,成熟雌贝性腺呈米黄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性腺饱满包围整个内脏团,看不到内脏团颜色,可用于催产。
(3)人工催产:将亲贝从26℃的水池中取出,平铺于塑料筐底,置于空调控温30℃的室内阴干6~8h后,贝壳逐渐开口,原理是利用升温加阴干的重叠效应加强刺激效果。阴干结束后将亲贝按50~100个/池的密度放入育苗池。育苗池水温保持26℃,亲贝入池后,停止加温和充气,保持水面静止状态,使精子可以高密度滞留亲贝周围,加强对雌贝的刺激诱导效果,促进雌贝快速排卵。1h后雄贝开始排精,再过10几分钟后雌贝跟着排卵,此时调整充气为微波状使精卵均匀分散悬浮在水中,并恢复加热进行恒温控制。用手电筒观察池中卵子密度,达到2~3粒/mL时,及时将亲贝移入另一个处于恒温控制和充气状态中的水池中继续排精产卵,如此类推,直至亲贝产完精卵后,移出水池,结束催产工作,亲贝平均催产率达到了88.0%。
(4)受精及孵化:催产前,育苗池适量添加EDTA及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以提高受精率,受精率达到96.5%。接下来,为了提高孵化率,对于精子过多的水池,催产完毕后需要洗卵,方法是停止充气,静置30~50min,待受精卵基本沉淀后,排出上层海水,加入等温新鲜海水,捞去水面泡沫,如此重复2~3次,洗卵工作必须在胚胎上浮前完成。洗卵完毕后恢复微波状充气,在水温26℃下,受精卵经18h孵化,发育成为“D”型幼虫,孵化率达到95.8%。
(5)幼虫培育:胚胎发育成为“D”型幼虫后即进入幼虫培育环节。育苗期间微波状充气,水温控温在26℃左右,盐度33‰,溶氧量在6.5mg/L以上;育苗期间不换水,即采用封闭式育苗;培育水体54m2,有效水深1.6m,幼虫培育密度为2.0个/mL;开口期的第一天投喂0.1~0.2ppm酵母,第二天后,每天投喂饵料小球藻1~2次,日总投喂量为1.0~1.7万个/mL,根据摄食情况予以调节;此外,每天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促进水体微生态系统稳定,并视幼体进食情况,适量投放酵母以调节幼虫肠胃;育苗期间,每3~4天适当添加有益微生态制剂,以控制水质和消除过量有机质,为幼虫生长存活构建健康微生态环境,达到封闭式育苗效果。幼虫经过15~18天的培育,达到壳长220μm左右时,即成为成熟幼虫,即进入变态附着阶段;幼虫浮游期存活率87.0%。
(6)采苗:当70%幼虫发育至壳长220μm的成熟期时,即将进入附着状态,育苗工作进入采苗环节。采用虹吸方法刮净池底污物,为幼虫附着提供洁净的底部环境,促进幼虫在池底附着;此外,为了防止池底附着密度过大,影响幼苗生长和存活,采用多层塑料板采苗器悬挂水体中,进行立体附苗。塑料板规格为30cm×30cm,采苗器由12~15片塑料板串联而成,板距10~15cm。采苗器投放密度为3串/m2,以每串12片为例,每平方米池面投放的塑料板总表面积为3.24m2,是池底面积的3.24倍,因此采苗面积提高了3.24倍以上。投放附着板后,幼虫开始陆续附着在池底和附着板上,4天后,幼虫全部附着完毕,并完成变态成为稚贝。
(7)稚贝培育:此期稚贝进入快速生长状态,营养需求高,因此停止投喂小球藻,改用虾塘藻,虾塘藻来自亲贝育肥虾塘。虾塘藻种类多,营养互补性强,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碎屑,可补充更多营养成分,促进幼虫生长。如果此期继续投喂小球藻,由于营养成分单一,幼虫生长速度慢,而且存活率低。虾塘藻投喂量以投喂后水色深浅变化来进行调节,一般以投喂后4h内水体变清为准,一天投喂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由于投喂虾塘藻时带来较多的海水,因此投藻过程要排水,以保持池内水位平衡。稚贝培育期间,仍然不换新鲜海水。附着后前10天仍然保持26℃恒温,第15天降至24℃恒温,第26天降至22℃恒温,30天后停止加温,让池内水温逐渐接近自然水温,为种苗出池做好准备,避免种苗出池时与海区温差大于2℃。附着后稚贝经过30~4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2mm左右,即可出苗,育苗工作完成。
培育结果:本次育苗经过以上步骤,稚贝育成率率达到了23.1%,平均每平方米池面的出苗量达75.9万,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1.42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3991.7万粒。未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1.25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2116.8万粒。
实施例3
2018年10月,广东省湛江市覃斗镇贝类苗种培育基地
(1)亲贝挑选:购进2龄越南野生钝缀锦蛤200kg,建立繁育基础群,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壳长6.41±0.34(cm),壳高4.28±0.23(cm),壳宽2.59±0.10(cm),并以壳长为选育目标,按5%留种率上选最大壳长的个体作为繁育亲本,建立繁育群体,随机测量50个个体,平均规格为壳长7.11±0.16(cm),壳高4.78±0.12(cm),壳宽2.93±0.07(cm)。
(2)亲贝促熟:10月17日,准备一口约1亩的高位池塘,施肥7天后,投放3万尾虾苗,按对虾养殖常规方法养殖凡纳滨对虾,控制池塘水色,11月18日,池塘生态环境进入稳定状态,藻相稳定,饵料生物丰富,颜色黄绿,透明度30~40cm,此时水温约23℃,繁育亲贝经挑选后用胶丝网笼悬挂于水下60~80cm,吊挂密度为200kg/亩。育肥过程通过控肥和控水保证生态环境和藻相稳定。育肥过程每3天观察一次肥满度,经过12天的培育,11月30日亲贝肥满度达到理想状态,此时池塘水温降至20℃左右,即转入室内水池升温促熟,升温方法按前述,亲贝用塑料筐悬浮培育,培育密度按200个/m3,并投喂虾塘藻,每天6次,投喂量视摄食情况及水色深浅加以调节,每两天取样观察性腺发育情况。经过9天的培育,12月9日,亲贝性腺成熟,性腺促熟率达到89.3%,成熟雌贝性腺呈米黄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性腺饱满包围整个内脏团,看不到内脏团颜色,可用于催产。
(3)人工催产:将亲贝从26℃的水池中取出,平铺于塑料筐底,置于空调控温30℃的室内阴干6~8h后,贝壳逐渐开口,原理是利用升温加阴干的重叠效应加强刺激效果。阴干结束后将亲贝按50~100个/池的密度放入育苗池。育苗池水温保持26℃,亲贝入池后,停止加温和充气,保持水面静止状态,使精子可以高密度滞留亲贝周围,加强对雌贝的刺激诱导效果,促进雌贝快速排卵。1h后雄贝开始排精,再过10几分钟后雌贝跟着排卵,此时调整充气为微波状使精卵均匀分散悬浮在水中,并恢复加热进行恒温控制。用手电筒观察池中卵子密度,达到2~3粒/mL时,及时将亲贝移入另一个处于恒温控制和充气状态中的水池中继续排精产卵,如此类推,直至亲贝产完精卵后,移出水池,结束催产工作,亲贝平均催产率达到了92.4%。
(4)受精及孵化:催产前,育苗池适量添加EDTA及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以提高受精率,受精率达到95.5%。接下来,为了提高孵化率,对于精子过多的水池,催产完毕后需要洗卵,方法是停止充气,静置30~50min,待受精卵基本沉淀后,排出上层海水,加入等温新鲜海水,捞去水面泡沫,如此重复2~3次,洗卵工作必须在胚胎上浮前完成。洗卵完毕后恢复微波状充气,在水温26℃下,受精卵经18h孵化,发育成为“D”型幼虫,孵化率达到92.7%。
(5)幼虫培育:胚胎发育成为“D”型幼虫后即进入幼虫培育环节。育苗期间微波状充气,水温控温在26℃左右,盐度33‰,溶氧量在6.5mg/L以上;育苗期间不换水,即采用封闭式育苗;培育水体54m2,有效水深1.6m,幼虫培育密度为2.0个/mL;开口期的第一天投喂0.1~0.2ppm酵母,第二天后,每天投喂饵料小球藻1~2次,日总投喂量为1.0~1.7万个/mL,根据摄食情况予以调节;此外,每天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促进水体微生态系统稳定,并视幼体进食情况,适量投放酵母以调节幼虫肠胃;育苗期间,每3~4天适当添加有益微生态制剂,以控制水质和消除过量有机质,为幼虫生长存活构建健康微生态环境,达到封闭式育苗效果。幼虫经过15~18天的培育,达到壳长220μm左右时,即成为成熟幼虫,即进入变态附着阶段;幼虫浮游期存活率92.0%。
(6)采苗:当70%幼虫发育至壳长220μm的成熟期时,即将进入附着状态,育苗工作进入采苗环节。采用虹吸方法刮净池底污物,为幼虫附着提供洁净的底部环境,促进幼虫在池底附着;此外,为了防止池底附着密度过大,影响幼苗生长和存活,采用多层塑料板采苗器悬挂水体中,进行立体附苗。塑料板规格为30cm×30cm,采苗器由12~15片塑料板串联而成,板距10~15cm。采苗器投放密度为3串/m2,以每串12片为例,每平方米池面投放的塑料板总表面积为3.2m2,是池底面积的3.24倍,因此采苗面积提高了3.24倍以上。投放附着板后,幼虫开始陆续附着在池底和附着板上,4天后,幼虫全部附着完毕,并完成变态成为稚贝。
(7)稚贝培育:此期稚贝进入快速生长状态,营养需求高,因此停止投喂小球藻,改用虾塘藻,虾塘藻来自亲贝育肥虾塘。虾塘藻种类多,营养互补性强,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碎屑,可补充更多营养成分,促进幼虫生长。如果此期继续投喂小球藻,由于营养成分单一,幼虫生长速度慢,而且存活率低。虾塘藻投喂量以投喂后水色深浅变化来进行调节,一般以投喂后4h内水体变清为准,一天投喂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由于投喂虾塘藻时带来较多的海水,因此投藻过程要排水,以保持池内水位平衡。稚贝培育期间,仍然不换新鲜海水。附着后前10天仍然保持26℃恒温,第12天降至24℃恒温,第26天降至22℃恒温,30天后停止加温,让池内水温逐渐接近自然水温,为种苗出池做好准备,避免种苗出池时与海区温差大于2℃。附着后稚贝经过30~4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2mm左右,即可出苗,育苗工作完成。
培育结果:本次育苗经过以上步骤,稚贝育成率达到了25.7%,平均每平方米池面出苗量达82.2万,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1.37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4441.0万粒。未投放附着基的育苗池只培育出平均壳长1.21mm的钝缀锦蛤人工苗种2241.0万粒。
对比例1
选择不选育的育苗效果,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不添加EM菌微生物制剂,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单独使用光合细菌,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利用“室内常温+阴干”的重叠效应,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采用室内池26℃以及小球藻作为饵料喂养,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采用常规平面采苗,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统计实施例1~3相关指标数据,具体内容见表1。
表1实施例1~3中的生长指标
Figure BDA0003042054520000111
Figure BDA0003042054520000121
实施例5
1)留选率对育苗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别采用采用5%留选率以及不选育的方式,统计结果见表2。
表2相同育苗时间5%留选率选育与不选育的育苗效果对比
留选率(%) 种苗壳长(mm) 种苗体重(粒/克) 稚贝育成率(%) 壳长变异系数(%)
对比例1 1.18±0.26 865±52 23.61±1.12 22.03
实施例1 1.31±0.21 470±37 25.60±1.18 16.03
从表2可以看出,若留种率超过5%,这种效果就会削弱;若留种率小于5%,虽然选育效果会进一步提升,但受制于可供选择亲本数量有限,最终选出数量达不到繁育需要,而且会大大增加劳动力成本。此外,通过选育,培育出来的种苗均匀度高,变异系数小。
2)微生物制剂对稚贝育成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别采用采用EM菌微生物制剂,比不用或单独使用光合细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封闭式育苗采用微生物制剂效果
Figure BDA0003042054520000122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EM菌微生物制剂,比不用或单独使用光合细菌,都对浮游期幼虫生长存活及稚贝育成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催产方式对催产率的影响
在其它催产条件相同情况下,分别利用“室内常温+阴干”的重叠效应与“室内30℃恒气温+室内阴干”的重叠效应进行催产,结果见表4。
表4催产方式对催产率的影响
催产方式 开始排放时间(min) 催产率(%)
对比例4 78 55.4
实施例1 62 83.6
结果表明,后者催产率显著高于前者,其原理在于室内升温至30℃,亲本耗氧大于温度较低的室内温度,容易引起亲本开口吸氧,从而提高阴干效果。
4)不同促熟方式对促熟效果的影响
表5不同促熟方式促熟效果比较
促熟方式 促熟数量(kg) 促熟天数(d) 性腺促熟率(%)
实施例1 200 19 88.0
对比例5 200 19 23.8
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性腺促熟率达到88.0%(产放个数/总数×100%);而相同条件下对比例5投喂小球藻的传统室内水池促熟方法,亲贝性腺成熟率只有23.8%。
5)不同采苗方式
表6立体采苗与常规平面采苗效果对比
性状 实施例1 对比例6 提高率(%)
单位池面出苗量(万/m<sup>2</sup>) 81.9 46.4 76.5
平均壳长(mm) 1.31 1.15 13.9
稚贝育成率(%) 25.6 14.5 76.5
据本研究统计,采用上述立体采苗技术,种苗出池密度可以达到池底平均23.58粒/cm2(21万粒/m2),附着板平均18.00粒/cm2(1万粒/m2),相当于每平方米池面可出苗23.58×1+18×3.24=81.9万粒,稚贝平均壳长1.31mm,稚贝育成率=81.9万粒/每平方池面÷(D型幼虫200万粒/m3×1.6m3/每平方池面)×100%=81.9÷320×100%=25.6%。对照封闭育苗法不采用立体采苗,池底附苗密度到收获时为46.4粒/cm2(46.4万粒/m2),相当于每平方米池面出苗46.4万粒,稚贝壳长平均1.15mm,稚贝育成率=46.4万粒/每平方池面÷(D型幼虫200万粒/m3×1.6m3/每平方池面)×100%=46.4÷320×100%=14.5%。立体采苗数量比常规采苗数量提高了(81.9-46.4)÷46.4×100%=76.5%;生长速度提高了(1.31-1.15)÷1.15×100%=13.9%;稚贝育成率提高了(25.6-14.5)÷14.5×100%=76.5%。
可以看出,对比现有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运用本实施例中的培育方法,能解决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过程中高死亡率、低出苗率的弊端,钝缀锦蛤的存活率、单位面积出苗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存活率的改善最为显著,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钝缀锦蛤人工育苗产业的养殖效益。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钝缀锦蛤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亲贝挑选;
S2:亲贝促熟;
S3:人工催产;
S4:受精及孵化;
S5:幼虫培育;
S6:采苗;
S7:用虾塘藻培育稚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亲贝挑选具体为选择处于2龄的贝建立繁育基础群,再在该群体中按4~6%的选留率优选较大壳长的个体作为繁育群体用于育苗;所述繁育基础群的个体规格为壳长5.23~7.61cm,壳高3.49~5.12cm,壳宽2.21~3.12cm,所述繁育群体的个体规格为壳长6.51~7.61cm,壳高4.28~5.12cm,壳宽2.60~3.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亲贝促熟的具体方法为采用室外虾塘生态育肥与室内人工控温促熟相结合的催产方法,所述催产的温度优先为23~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人工催产的条件为:阴干6~8h,气温为28~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的具体操作为在水温26℃下,受精卵经16~20h孵化,发育成为“D”型幼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受精及孵化的过程中添加EDTA和光合细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培育的过程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适量优选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酵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培育的过程中实施不换水的封闭式育苗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培育的初始温度为24~28℃,每10天降低2℃的培育温度,优选降至22℃。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在钝缀锦蛤种苗培育中的应用。
CN202110460442.4A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Pending CN1131799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0442.4A CN11317998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0442.4A CN11317998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9980A true CN113179980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7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0442.4A Pending CN113179980A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998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971A (zh) * 2022-05-24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钝缀锦蛤亲本培育促熟的方法和培养装置
CN116267723A (zh) * 2022-12-26 2023-06-23 广西阿蚌丁海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缀锦蛤半人工高效繁育方法
CN117898227A (zh) * 2024-01-31 2024-04-19 广东海洋大学 虾塘藻饵料在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3187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3125415A (zh) * 2013-03-19 2013-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075938A (zh) * 2015-06-30 2015-11-25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钝缀锦蛤的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8849657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北海市秀派珠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马氏珠母贝亲贝促熟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3187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3125415A (zh) * 2013-03-19 2013-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075938A (zh) * 2015-06-30 2015-11-25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钝缀锦蛤的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8849657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北海市秀派珠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马氏珠母贝亲贝促熟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水产新品种推广指南 2017版》", 31 August 2017, 海洋出版社, pages: 103 - 104 *
吕富: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31 March 2018,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224 - 229 *
吴仲庆: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30 September 2000, 厦门大学出版社, pages: 145 - 146 *
孙洪 等: "《科技兴海适用技术汇编》", 30 June 199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2 - 13 *
张明 等: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31 August 2015,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85 - 90 *
王清印: "《中国海水养殖科技进展 2014》", 31 October 2015, 海洋出版社, pages: 206 *
高悦勉 等: "《海水养殖应用技术》", 31 December 2009, 东北大学出版社, pages: 38 - 4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971A (zh) * 2022-05-24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钝缀锦蛤亲本培育促熟的方法和培养装置
CN114793971B (zh) * 2022-05-24 2023-01-0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钝缀锦蛤亲本培育促熟的方法和培养装置
CN116267723A (zh) * 2022-12-26 2023-06-23 广西阿蚌丁海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缀锦蛤半人工高效繁育方法
CN117898227A (zh) * 2024-01-31 2024-04-19 广东海洋大学 虾塘藻饵料在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0546467C (zh) 双白壳虾夷扇贝的培育方法
CN101584304B (zh)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CN113179980A (zh) 一种钝缀锦蛤的育苗方法
CN107148928B (zh) 一种虾夷扇贝与风向标扇贝杂交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6942105B (zh) 一种利用北方高温期进行香港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10692564A (zh) 适于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育苗方法
CN110074023B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04488762B (zh) 一种魁蚶不同地理群体杂交育苗方法
CN113557998B (zh) 高品质虾的生态养殖方法
CN201091153Y (zh) 克氏螯虾育苗箱
KR20160112168A (ko) 로티퍼를 먹이생물로 하는 한해성 양식품종의 양식방법
CN112970634B (zh) 一种小丑鱼鱼菜共生循环水繁育方法
CN107926774B (zh) 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CN106035176A (zh) 一种青虾的养殖技术
CN109644911A (zh) 一种红螯螯虾-草鱼-轮叶黑藻生态综合种养方法
CN112616739A (zh) 一种盐田虾养殖有效防治桃拉综合征方法
CN112568159A (zh)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CN103688882A (zh) 高密度螃蟹养殖方法
CN112753627A (zh) 一种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方法
CN1168381C (zh) 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及生态养殖方法
CN102356756A (zh) 一种塘鳢育苗方法以及塘鳢育苗的育苗池体体系
JP2010041983A (ja) アコヤガイ、ヒオウギガイ種苗の生産方法とその種苗
CN111316942B (zh) 一种防控外来海洋贝类生物入侵的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09937923B (zh) 一种提高美洲鲥池塘养殖当年鱼种出池规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