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8668A -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8668A
CN113178668A CN202010016384.1A CN202010016384A CN113178668A CN 113178668 A CN113178668 A CN 113178668A CN 202010016384 A CN202010016384 A CN 202010016384A CN 113178668 A CN113178668 A CN 113178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battery structure
connecting part
pressing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63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钊
张静
李超鹏
赵俊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63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86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8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8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极耳和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与所述极耳压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电路。上述电池结构通过机械压合第一连接部与极耳,使得电连接件与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并易于装配,无需通过焊接连接,使得装配过程中不产生高温,有利于提高电池结构的可靠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结构的电子设备和上述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的电子设备大都由内置的电芯进行供电,现在市场上的电子设备都会选择带极耳的电芯,如锂离子聚合物电芯,正常情况下,电芯会通过极耳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保护板,再由保护板连接到终端。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日益增多,使用次数开始频繁,用户开始对电芯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电子设备制造商开始把保护板的功能集成到终端设备,取消电芯上的保护板,以此来提高电芯体积。
当取消保护板后,极耳与终端的连接变得困难,目前的做法是用电子线直接锡焊到极耳上,但由于电芯的正极耳材料大都是铝,电子线是无法直接锡焊上去,所以会把正极耳先镀锡或者在正极耳上焊接镍片,但是镀锡的方法难操作,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而在极耳上焊接镍片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增加电池制造的工序,电池可靠性下降。
同时,不管是镀锡再连接电子线,还是在极耳上焊接镍片之后再锡焊连接电子线,都是通过加热的方式连接,焊接温度很高,而且加热的时间是人为控制,无法精确预计,一旦时间过长,热量会传递到电芯极耳密封位置,会影响电芯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简单的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和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一种电池结构,包括极耳和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由机械压合过程产生,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电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极耳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机械冲压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极耳并压合于所述极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压合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其他区域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导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一极耳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极耳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相互绝缘。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为镍片,用于连接电池保护板和所述极耳。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电池结构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一种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与极耳重叠;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的连接处产生压合区域;机械压合的方式包括机械冲压和机械冷压。
上述电池结构通过机械压合第一连接部与极耳,使得电连接件与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并易于装配,无需通过焊接连接,使得装配过程中不产生高温,有利于提高电池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连接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池结构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电池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电池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电池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电池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池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池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池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机械冷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59041250000031
Figure BDA00023590412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极耳和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由机械压合过程产生,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电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包括电连接件1、极耳2和电池主体部3,所述极耳2从所述电池主体部3的一侧伸出,所述电连接件1用于连接所述极耳2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压合区域13,所述压合区域13由机械压合过程产生,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外部电路。
具体的,所述极耳2包括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所述第一极耳21和所述第二极耳22分别连接一个电连接件1。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21和所述第二极耳22自所述电池主体部3的同一侧伸出,可以理解,在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21和所述第二极耳22可以从电池主体部3的不同侧伸出,本申请不限定于此。
在第一实施例中,机械压合方式为机械冲压,即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通过机械冲压连接。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第一连接部11朝向所述极耳2的一侧设有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通过机械冲压所述第一连接部11形成,所述固定件14穿过所述极耳2并压合于所述极耳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固定连接并保证第一连接部11与极耳2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在第一实施例中,机械冲压的形式为冷冲花形式,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通过冷冲花的方式实现机械冷连接,所述固定件14在冷冲花的过程中形成,并分布在冲孔的周围,大致呈放射状。冲孔形成在所述压合区域13处,并且冲孔的数量可以根据极耳2的尺寸灵活选择。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为圆柱导线或金属棒,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通过碾压圆柱导线,使其延展形成薄片结构,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1。
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可以是普通多芯导线,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端部设有接线端子15,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接线端子15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中的电连接件1与极耳2正向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12从极耳2的下部向外延伸,图4中的电连接件1与极耳2倒置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12从极耳2的上部向外延伸。电连接件1与极耳2的连接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不限定于此。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在第二实施例中,电池结构200包括包括电连接件1、极耳2和电池主体部3,所述极耳2从所述电池主体部3的一侧伸出,所述电连接件1用于连接所述极耳2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压合区域13,所述压合区域13由机械压合过程产生,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外部电路。
电池结构200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通过冷压式实现机械冷连接,冷压式的原理是通过挤压但不贯穿叠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11和极耳2,在高压环境下,通过材料的物理接触使极耳2和第一连接部11产生大的形变,在第一连接部11上形成压合区域13。在形变时,压合区域13和极耳2的材料表面的氧化膜破裂,并且会通过材料的塑形变形挤出连接界面,使得极耳2和压合区域13相互接触,并发生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牢固的连接点,从而实现电连接件1与极耳2的压合连接。经过机械冷压,所述压合区域1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其他区域的厚度。压合区域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根据极耳2的大小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定。
图13展示了单片材料在机械冷压过程中发生的形变过程,冷压过程完成后材料背离压头5一侧的氧化膜4破裂,但是材料整体未被刺穿,压合区域13处的金属层露出氧化膜4。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8和图9,在第三实施例中,电池结构300包括电连接件1、极耳2和电池主体部3,所述极耳2从所述电池主体部3的一侧伸出,所述电连接件1用于连接所述极耳2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压合区域13,所述压合区域13与所述极耳2压合,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外部电路。
电池结构300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相似,区别在于,电池结构300的电连接件1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均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的压合区域13的数量有多个,分别对应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一极耳21压合于对应第一导电区域的压合区域13,从而实现第一极耳21与第一导电区域的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2压合于对应第二导电区域的压合区域13,从而实现第二极耳与第二导电区域的连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中,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相互绝缘。第二连接部12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端部,可以设置成电连接器,用于直接连接外部电路。
柔性电路板通与所述极耳2通过冷冲花的方式实现机械冷连接,冷冲花过程中形成的冲孔为压合区域13,冲孔周围形成有毛刺结构,毛刺结构贯穿极耳2并压合在所述极耳2背离柔性电路板的一侧,使得第一导电区域和/或第二导电区域内的导线露出并随着毛刺结构一起压合在第一极耳21和/或第二极耳22上,实现极耳2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0,图9中的电连接件1与极耳2正向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12从极耳2的下部向外延伸,图10中的电连接件1与极耳2倒置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12从极耳2的上部向外延伸。电连接件1与极耳2的连接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不限定于此。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1,在第四实施例中,电池结构400包括电连接件1、极耳2和电池主体部3,所述极耳2从所述电池主体部3的一侧伸出,所述电连接件1用于连接所述极耳2和外部电路。所述电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极耳2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压合区域13,所述压合区域13与所述极耳2压合,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外部电路。
电池结构400与第三实施例的电池结构300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或第二导电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21和/或第二极耳22通过冷压式实现机械冷连接,冷压式的原理是通过挤压但不贯穿叠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11和极耳2,在高压环境下,通过材料的物理接触使极耳2和第一连接部11产生大的形变,在第一连接部11上形成多个压合区域13,所述多个压合区域13分别对应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在形变时,压合区域13内的导线和极耳2的材料表面的氧化膜破裂,并且会通过材料的塑形变形挤出连接界面,使得极耳2和压合区域13内的导线相互接触,并发生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牢固的连接点,从而实现柔性电路板与极耳2的压合连接。经过机械冷压,所述压合区域1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其他区域的厚度。
上述电池结构通过使用冷冲花、冷压两种方式使电连接件1与极耳2连接,使得连接结构简单并易于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机械冷压合的方式会比极耳镀锡或者焊接镍片后再锡焊会更快捷和方便,同时实施机械冷压合的设备的要求会更低,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电池结构的可制造性。在可靠性上,采用机械冷连接的方式并不会产生太高的温度,不会对极耳2的密封产生影响。另外,机械冷连接后的电连接件1与极耳2的接触面积较大,电池使用过程汇总,电连接件1与极耳2的连接处产生的热量会减少,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可靠性。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电连接件1还可以为镍片,用于连接电池保护板和所述极耳2。所述镍片可以通过机械冲压(冷冲花)或机械冷压的方式与所述极耳2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包括电路板501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结构,所述电池结构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01。
请参阅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结构。所述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将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与极耳重叠;步骤S2,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的连接处产生压合区域,机械压合的方式包括机械冲压和机械冷压及其他低温机械压合方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选用机械冲压的方式冲压重叠后的第一连接部和极耳,在第一连接部上产生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在压力作用下刺穿所述极耳并压合于极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在机械冲压过程中形成,并分布在冲孔的周围,大致呈放射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还可以选用机械冷压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部和极耳。具体地,在高压环境下,通过材料的物理接触使极耳和第一连接部产生大的形变,在形变时,材料表面的氧化膜破裂,材料内部的金属层可以通过材料的塑形变形挤出连接界面,使得极耳和压合区域相互接触,并发生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牢固的连接点,从而实现电连接件与极耳的压合连接。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步骤S2具体包括:将第一极耳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导电区域重叠,机械压合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将第二极耳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导电区域重叠,机械压合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池结构,包括:
极耳;和
电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和外部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的一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由机械压合过程产生,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极耳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机械冲压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极耳并压合于所述极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其他区域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导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所述第一极耳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极耳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相互绝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镍片,用于连接电池保护板和所述极耳。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电池结构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11.一种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将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与极耳重叠;
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的连接处产生压合区域;
机械压合的方式包括机械冲压和机械冷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包括:
机械冲压所述第一连接部,产生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刺穿所述极耳并压合于所述极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通过机械压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包括:
将第一极耳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导电区域重叠,机械压合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电区域;
将第二极耳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导电区域重叠,机械压合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区域。
CN202010016384.1A 2020-01-08 2020-01-08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1786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384.1A CN113178668A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6384.1A CN113178668A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8668A true CN113178668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1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6384.1A Pending CN113178668A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866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17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构件及其接合方法和非水电解质电存储装置
CN102104134A (zh) * 2011-01-28 2011-06-22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的极耳、具有该极耳的负极结构和锂电池
JP2011233462A (ja) * 2010-04-30 2011-11-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属シートの接合方法
JP2011243531A (ja) * 2010-05-21 2011-12-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金属リ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83029A (zh) * 2011-02-17 2012-09-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083124A1 (ko) * 2017-10-23 2019-05-02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171A (zh) * 2006-10-25 2008-04-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构件及其接合方法和非水电解质电存储装置
JP2011233462A (ja) * 2010-04-30 2011-11-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属シートの接合方法
JP2011243531A (ja) * 2010-05-21 2011-12-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金属リ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04134A (zh) * 2011-01-28 2011-06-22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的极耳、具有该极耳的负极结构和锂电池
CN102683029A (zh) * 2011-02-17 2012-09-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083124A1 (ko) * 2017-10-23 2019-05-02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 이차전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4008B2 (en) Battery cell connector
CN108963311B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106469801B (zh) 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KR100882346B1 (ko) 리드 부재와 그 접합 방법 및 비수 전해질 축전 디바이스
JP5176312B2 (ja) 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90150B (zh) 由薄膜状封装材料覆盖的密闭型电池
JP5945904B2 (ja)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US816399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lead-wire and their production methods
KR20090056027A (ko) Ptc 소자가 장착된 탑 캡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06159179A (zh) 金属锂电池
JP5229440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EP2387088A2 (en) Battery pack
JP3571262B2 (ja) 密閉型電池
JP3736789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13178668A (zh) 电池结构、电子设备及电池结构的制造方法
JPH0831402A (ja) 封止電極端子構造
EP4131632A1 (en) Termina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30118899A1 (en) Collector used for an alkali storage battery
CN114696045A (zh) 电芯极组、锂离子电池及极耳焊接方法
WO2021237711A1 (zh)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JP4841076B2 (ja) 密閉型電池
JP2003045403A (ja) 密閉型電池
JP4878967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4143159A (ja) 電極端子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CN212462082U (zh) 电子元器件、电路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