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7261A -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7261A
CN113177261A CN202110448296.3A CN202110448296A CN113177261A CN 113177261 A CN113177261 A CN 113177261A CN 202110448296 A CN202110448296 A CN 202110448296A CN 113177261 A CN113177261 A CN 113177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final assembly
assembly plant
design
conve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82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洪涛
蔡乾亚
单小芬
徐忆宁
刘永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82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7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7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7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总体所发布模型;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模型;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总装厂按工程管理转换好的模型;本发明可建立跨组织、跨地域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制业务模式,以模型载体作为传递媒介,变革厂所协同设计方式;同时,突破协同研制所需平台和工具软件不统一的壁垒,确保模型数据上下游的一致性,使得厂所之间的模型、数据能够共享、交流,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优化循环,有效促进厂所协同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升。

Description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舰船研制过程是一个串行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具有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优点,非常适合以纸质文档为主的人工管理;现有舰船研制过程中的厂所间大量的协调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话、会议、传真、文件等手段以及设计人员驻厂、驻所的现场配建配试方式来解决,在整个舰船研制过程中协调工作的周期长,成本高,协作效率和时效性比较低,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制造之间无关联,模型数据无法保证一致性,影响设计质量及设计效率,难以实现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集成,不利于未来数字化造船的发展;另外,厂所的船舶设计软件不统一,极大制约了研发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跨组织、跨地域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制业务模式尚未建立,协同研制所需平台和工具软件不统一,相关流程、标准和规范也有待建立,难以支撑协同工作的开展,导致各阶段的输入、输出重复工作多;软件不统一,造成厂所之间的模型、数据不能共享、交流,船厂在拿到设计单位的图纸、模型后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重新建模,造成产品数据不唯一、研制周期拉长、人力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且后期的设计更改等信息也无法反馈给设计单位,无法真正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优化循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船舶厂所间协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总体所发布模型;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体所发布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总体所建立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所述总体所基于所述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判断所述模型是否达到预设成熟度;所述总体所在所述模型达到所述预设成熟度时,依托标准化数据接口发布所述模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总装厂通过在线方式接收所述模型;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所述总装厂管理所述模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是否满足预设需求;若所述模型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接受所述模型;若所述模型不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向所述总体所反馈并记录反馈过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转换方式:数据类型转换、模型几何转换、模型类型转换及模型属性信息转换;其中,所述数据类型转换包括:同构数据类型转换和/或异构数据类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判断转换后的模型是否得到完全转换;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得到完全转换时,判断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是否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以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时,将所述转换后的模型作为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管理内容:审签流程管理、模型接收计划管理、模型转换管理、模型版本管理、模型维护管理、技术协调及沟通管理。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包括:模型发布模块、模型接收模块、模型转换模块及模型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模型发布模块,用于总体所发布模型;所述模型接收模块,用于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所述模型转换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所述模型管理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还包括:状态分析展示模块和设计模块;其中,所述状态分析展示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所述设计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打破了传统厂所协同方式,以模型为协同设计传递载体,不仅减少了设计建模工作量,同时,基于单一数字模型确保了数据传递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极大提高了设计、建造效率,节省了设计成本的需求。
(2)本发明通过协同管理手段可准确、无误接收和管理总体所模型,为模型传递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3)本发明通过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状态分析及展示,对整个项目模型传递状态进行了有效的管控。
(4)本发明打破厂所数字化在线协同管理模式空白,为进一步探索厂所协同设计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总体所发布模型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模型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总装厂审阅模型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总装厂对转换后的模型进行一致性检查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总装厂可视化展示管理过程状态于一实施例中的样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71 模型发布模块
72 模型接收模块
73 模型转换模块
74 模型管理模块
75 状态分析展示模块
76 设计模块
S1~S6 步骤
S11~S13 步骤
S21~S23 步骤
S221~S223 步骤
S31~S3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总体所发布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为一三维的数字化模型。
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体所(数据上游)发布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总体所建立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是为评价模型成熟度而建立的一标准,其具体是怎样的标准,并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条件,可视实际应用场景来设定;诸如,于一实施例中,将模型设计成熟度分成多个级别,然后,可根据模型的成熟度具体判断该模型处于哪个成熟度级别。
步骤S12、所述总体所基于所述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判断所述模型是否达到预设成熟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成熟度是预先设置好的一成熟度,其具体设为多少,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条件,可视实际应用场景来设定。
在所述模型达到所述预设成熟度时,执行步骤S13。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步骤S12,判断得到该模型没有达到预设成熟度时,该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会重新回到步骤S1,即由总体所再次发布一模型。
步骤S13、依托标准化数据接口发布所述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总体所发布的该模型需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所以,在该总体所发布该模型之前,需要对该模型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地,依托该标准化数据接口发布该模型,即可在对该模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再发布。
步骤S2、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数据下游)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所述总装厂通过在线方式接收所述模型。
具体地,经步骤S1,总体所发布模型后,总装厂通过在线传递方式,自动接收到该模型。
步骤S22、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
如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1、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是否满足预设需求。
若所述模型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执行步骤S222;若所述模型不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执行步骤S223。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需求是预先设定好的,其具体是什么样的需求规则,并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条件,可视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设置。
步骤S222、所述总装厂接受所述模型。
步骤S223、所述总装厂向所述总体所反馈并记录反馈过程。
具体地,该总装厂向总体所反馈该模型不满足预设需求,以使该总体所重新发布一模型(即执行步骤S1,直至总装厂发布的模型满足该预设需求为止)。
步骤S23、所述总装厂管理所述模型。
步骤S3、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总装厂接收到来自总体所的模型后,需根据自身设计平台需要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该模型转换为设计平台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该属性信息需求均是已知确定的信息,其具体需求内容均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条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转换方式:
(1)数据类型转换:支持同构或异构模型转换,主要将各专业模型转换为总装厂三维设计、仿真、计算所需的数据类型格式。
(2)模型几何转换:支持模型几何特征的正确、完整转换,转换后的模型与原始模型几何特征保持一致(点、线、面、体)。
(3)模型类型转换:支持对各专业模型类型的正确转换,包括原生模型类型和自定义模型类型,转换后的模型拥有正确的模型类型,可在总装厂软件平台实现正常的编辑操作。
(4)模型属性信息转换:转换后的模型包含总体所发布模型所有的属性信息;也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定向转换所需的属性;同时支持对模型附属信息的转换,包括:三维标注(文本类、尺寸类、视图等)、模型参数等;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向转换所需的附属信息。
如图5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后,还包括以下步骤(也即对转换后的模型进行一致性检查):
步骤S31、判断转换后的模型是否得到完全转换。
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得到完全转换时,执行步骤S32。
需要说明的是,若经步骤S31判断得到,该转换后的模型没有得到完全转换,则经步骤S3,再次对该模型进行转换,直至经步骤S31判断得到,该转换后的模型得到完全转换为止。
步骤S32、判断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是否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
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时,执行步骤S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不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时,返回步骤S3,由总装厂再次对该模型进行转换,直至经步骤S32判断得到,该转换后的模型满足该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该属性信息需求为止。
步骤S33、将所述转换后的模型作为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步骤S4、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具体地,总装厂在接收来自总体所的模型后,按工程对该模型进行管理。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管理内容:
(1)审签流程管理;审签流程管理对模型接收过程的校、审、派流程进行管理,并对各级审签意见进行管理。
(2)模型接收计划管理;按工程项目对模型接收节点计划进行管理,按节点计划管控模型接收进度。
(3)模型转换管理;对模型转换过程进行管理,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将模型及属性信息转换为所需数据格式,并管控转换状态。
(4)模型版本管理;对总体所传递的模型进行版本管理,并能查阅、展示不同版本间模型差距。
(5)模型维护管理;可对模型进行属性查看、轻量化浏览、结构重组等快速维护操作。
(6)技术协调及沟通管理;可基于模型的协调会议管理、基于模型的可视化在线协调等。
步骤S5、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
如图6所示,基于对模型的管理过程,对管理过程状态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展示方式,直观显示各项数据分析、进度等情况,例如,模型接收计划状态、各专业模型接收状态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步骤S6、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具体地,将经步骤S3获取的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供总装厂开展相应的生产设计、工艺设计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计平台包括但并不限于:CAD、CAE等设计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步骤执行顺序,凡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步骤增减、步骤替换所实现的方案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可应用于控制器,例如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控制器、SoC(System on Chip)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控制器,或者MCU(Micorcontroller Unit)控制器等;也可应用于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个人电脑;还可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功能、负载等多种因素布置在一个或多个实体服务器上,也可以由分布的或集中的服务器集群构成。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包括模型发布模块71、模型接收模块72、模型转换模块73及模型管理模块74。
具体地:
所述模型发布模块71,用于在数据上游(总体所)发布模型,供下游(总装厂)进行模型接收。
所述模型接收模块72,用于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模型转换模块73,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所述模型管理模块74,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即对该模型从上游发布到下游设计应用,整个模型传递、转换、应用等过程进行管理。
如图7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还包括状态分析展示模块75和设计模块76。
具体地:
所述状态分析展示模块75,用于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所述设计模块76,用于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于一实施例中,模型转换模块73与模型管理模块74连接,通过模型管理模块74管理模型转换及属性信息处理内容。
于一实施例中,状态分析展示模块75与模型管理模块74,通过模型管理模块74分析并可视化展示管理过程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与上文中提供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的实施方式类似,故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x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系统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系统的存储器中,由上述系统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x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但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的结构,凡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变形和替换,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建立跨组织、跨地域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制业务模式,以模型载体作为传递媒介,变革厂所协同设计方式;同时,突破协同研制所需平台和工具软件不统一的壁垒,确保模型数据上下游的一致性,使得厂所之间的模型、数据能够共享、交流,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优化循环,有效促进厂所协同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升;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总体所发布模型;
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所发布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体所建立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
所述总体所基于所述模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判断所述模型是否达到预设成熟度;
所述总体所在所述模型达到所述预设成熟度时,依托标准化数据接口发布所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通过在线方式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
所述总装厂管理所述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审阅所述模型是否满足预设需求;
若所述模型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接受所述模型;
若所述模型不满足所述预设需求,则所述总装厂向所述总体所反馈并记录反馈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转换方式:数据类型转换、模型几何转换、模型类型转换及模型属性信息转换;其中,
所述数据类型转换包括:同构数据类型转换和/或异构数据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转换后的模型是否得到完全转换;
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得到完全转换时,判断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是否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以在所述转换后的模型满足所述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所述属性信息需求时,将所述转换后的模型作为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管理内容:审签流程管理、模型接收计划管理、模型转换管理、模型版本管理、模型维护管理、技术协调及沟通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9.一种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发布模块、模型接收模块、模型转换模块及模型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模型发布模块,用于总体所发布模型;
所述模型接收模块,用于总装厂在线传递与接收所述模型;
所述模型转换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根据自身设计平台格式需求和/或属性信息需求,将所述模型转换为所需的模型数据格式,获取转换好的模型;
所述模型管理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按工程管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系统还包括:状态分析展示模块和设计模块;其中,
所述状态分析展示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基于管理过程,统计和分析管理过程状态,并可视化展示所述管理过程状态;所述管理过程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状态:模型接收计划状态、模型转换完成状态、项目进度计划状态;
所述设计模块,用于所述总装厂将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同步至设计平台,以供所述总装厂在所述设计平台上实现基于所述转换好的模型开展设计。
CN202110448296.3A 2021-04-25 2021-04-25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177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8296.3A CN113177261A (zh) 2021-04-25 2021-04-25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8296.3A CN113177261A (zh) 2021-04-25 2021-04-25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7261A true CN113177261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5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8296.3A Pending CN113177261A (zh) 2021-04-25 2021-04-25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726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8731A (zh) * 2018-02-26 2018-08-1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基座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9446607A (zh) * 2018-10-16 2019-03-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分段零件三维标注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22445A (zh) * 2019-06-13 2019-09-10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与设计信息的集成、协同设计和交付方法及系统
CN110427647A (zh) * 2019-06-28 2019-11-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
CN111915276A (zh) * 2020-08-04 2020-11-1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船舶三维模型的在线操作管理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8731A (zh) * 2018-02-26 2018-08-1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基座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9446607A (zh) * 2018-10-16 2019-03-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分段零件三维标注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22445A (zh) * 2019-06-13 2019-09-10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与设计信息的集成、协同设计和交付方法及系统
CN110427647A (zh) * 2019-06-28 2019-11-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艺协同仿真方法、电子装置及储存介质
CN111915276A (zh) * 2020-08-04 2020-11-1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船舶三维模型的在线操作管理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充 等: ""基于 CATIAV6 的船舶模型数据协同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 *
王昆 等: ""基于模型的船舶厂所异地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船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Digital twin-based designing of the configuration, moti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model of a flow-type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
Botkina et al. Digital twin of a cutting tool
CN103020393B (zh) 一种基于Web的飞机装配数据可视化方法
CN112488654B (zh) 一种电力物资设计一体化智能协同方法和装置
CN114186984B (zh) 一种建筑设计企业二三维一体化协同设计系统
CN113673104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业车间工艺规划系统
CN113657730B (zh) 一种数字化制造一体化执行平台
CN104216845A (zh) 一种面向工艺的复杂产品总装数据信息传递方法
CN113128041B (zh) 基于数字孪生虚拟技术的数字工厂mes系统开发方法
CN103078920A (zh) 一种基于iec61968企业服务总线的消息在线校验系统
KR102219643B1 (ko) 조선, 플랜트산업 중소 제조업의 생산고도화를 위한 3d 기반 스마트 작업정보 시스템
Majstorovic et al.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 SMEs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Industry 4.0 framework–one approach
CN108388731B (zh) 船舶基座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140173420A1 (en) Smart office system, operation server,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1597777A (zh) 物料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50912A (zh) 一种面向智慧工厂/车间的智能制造生产管理平台
Wang et al. Digital twin-driven system for roller conveyor line: design and control
CN115983809A (zh) 一种基于智能门户平台的企业办公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110361A (zh) 一种基于产联网的智能工厂综合控制系统
Zhang et al. A model-driven dynamic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of lifecycle business activity for complicat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s
CN113177261A (zh) 面向厂所协同设计的模型传递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125855A (zh) 用于光机系统设计的仿真系统和方法
CN114490854A (zh) 报表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085831A (zh) 基于全流程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085604B (zh) 一种数控系统消息应用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