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0802A -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0802A
CN113170802A CN202110406769.3A CN202110406769A CN113170802A CN 113170802 A CN113170802 A CN 113170802A CN 202110406769 A CN202110406769 A CN 202110406769A CN 113170802 A CN113170802 A CN 113170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lant
microbial
funne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6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峰
邵晴
屈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haoyuan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haoyuan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haoyuan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haoyuan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6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0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0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0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2A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2Bacillus
    • A01N63/23B. thuringien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0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e.g. pea, lentil, soybean, clover, acacia, honey locust, derris or millet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6Stemonaceae [Stemona family], e.g. croom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抗虫菌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5‑10份、白僵菌菌液5‑10份、淡紫紫孢菌菌液10‑15份、植物浸提液70‑80份;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植物浸提液混合搅拌后制得抗虫菌剂;具有复配效果好、混合稳定、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的优点。

Description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农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杀虫药的最终归宿是直接暴露于生态环境;从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面来看;化学杀虫剂是最为宽广的,就各种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污染来说;化学杀虫剂是人为主动而且是最为直接的;扩散、残留是化学杀虫剂不可避免的环境行为,化学杀虫剂残留物随着大气和水的运动做长距离迁移;从一种环境介质扩散到另一种环境介质;并且可通过食物链影响到远距离农药使用地点的地区的人和其它动物;由于化学结构、自然降解等方面的原因;化学杀虫剂会以各种形式残留于农作物和其它环境要素中;特别是一些持久性残留品种即使禁用后经过漫长时间也难以消失;则化学杀虫药残留问题严重,残留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还可以使某些病虫具有抗药性,增加了人类与这些有害生物作斗争的难度。
而生物杀虫剂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微生物类、昆虫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类;其中微生物类和植物浸提液应用最普遍,他们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特点,是当前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最佳选择;但在使用过程中市场上都是单一使用,比如单一使用微生物类杀虫剂或者是植物浸提液类杀虫剂比较多;单一使用会出现杀虫效果不好,杀菌谱窄的情况;若将微生物类杀虫剂、植物浸提液类杀虫剂直接混合使用,会出现混合液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复配效果好、混合稳定、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的抗虫菌剂。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复配效果好、混合稳定、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的抗虫菌剂,本申请提供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5-10份、白僵菌菌液5-10份、淡紫紫孢菌菌液10-15份、植物浸提液70-8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植物浸提液相配合,使制得的抗虫菌剂混合均匀,复配效果良好,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
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在植物浸提液的连结效果下,使得三种菌液混合均匀,使抗虫菌剂具有良好的复配效果;并且三者均为性质温和的生物杀虫剂,只对害虫有作用,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较小,则使抗虫菌剂具有对人、畜安全的作用。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含有杀虫晶体蛋白、溶血素、几丁质酶、抗癌蛋白、磷脂酶C、水溶性毒素、β-外毒素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对线虫、瞒虫、原生动物等害虫有特异的杀虫活性;白僵菌的孢子与虫体表面接触,接触后孢子吸水长出芽管,芽管能够分泌黏液形成附着胞,附着胞粘附在虫体表皮上,芽管的附着胞伸出侵入菌丝钻进表皮、真皮,释放几丁质酶和蛋白质毒素杀灭虫体,对蛴螬、家蝇、介壳虫、白粉虱等害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淡紫紫孢菌与线虫卵囊相接触,通过菌丝对线虫卵进行包围寄生,然后经过代谢产生的衍生物和几丁质酶穿透线虫的卵壳、幼虫及雌性成虫体壁,吸收虫体内营养以促进自身菌体繁殖,从而破坏卵、幼虫及雌性成虫的正常生理代谢,同时分泌毒素对线虫起毒杀作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对应不同的虫体类别,使得抗虫菌剂具有杀虫范围广的优点。
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的有效成分几丁质酶、蛋白质等物质均可以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回归自然生态系统,使制得的抗菌菌剂具有易于降解的优点,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污染。
优选的,所述植物浸提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马齿苋7-15份、百部7-15份、苦参5-10份、水75-90份、乙醇4-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齿苋、百部、苦参、水、乙醇相配合,利用水、乙醇对马齿苋、百部、苦参中的杀虫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使得植物浸提液不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还具有良好的抗虫效果。
马齿苋、百部、苦参自身不仅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还可以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提供能源物质,促进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繁殖、并且促进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的代谢产物长效作用与土壤环境中,使得抗虫菌剂具有长效抗虫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植物浸提液混合搅拌后制得抗虫菌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植物浸提液混合搅拌,使抗虫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复配效果好、易于制备的优点。
优选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占菌液总量5%-10%的竹纤维混合后在80-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2-20min,制得搅拌液;
S2、称取占S1中搅拌液总量5%-10%的淀粉溶液添加到S1制得的搅拌液中在100-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5min,制得预混液;
S3、称取植物浸提液添加到S2制得的预混液中在350-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0-35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和竹纤维混合,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利用竹纤维较好的吸水效果,通过吸收菌液中的水分,带动苏云金芽孢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朝向靠近竹纤维表面运动,利用竹纤维较好的吸附性,使得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吸附在竹纤维表面,从而保证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抗虫菌剂中。
然后与淀粉溶液、植物浸提液搅拌混合,通过淀粉溶液的粘附作用使得吸附有菌体的竹纤维能够均匀的分散并粘附在植物浸提液中,避免抗虫菌剂在储存的过程中,菌体下落产生聚集,影响抗虫菌剂的使用效果,使制得的抗虫菌剂混合均匀,复配效果良好,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的优点。
优选的,S1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斜面菌株在30-40℃条件下摇床培养1-2天,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2%-20%,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发酵培养1-2天,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8%-14%,发酵8-12小时后,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2%-6%,发酵结束后,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斜面菌株经过摇床培养后,使得菌种活化,活化后的菌种置于种子罐中进行菌种扩大培养,然后转移至发酵罐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添加消泡剂,消除苏云金芽孢杆菌呼吸、代谢产生的气泡,并且在发酵过程中,根据气泡含量的多少不断添加消泡剂,从而使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发酵效果,提高菌株的产孢率,使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Ⅱ中发酵条件是:pH=7.2-8.5、温度3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发酵pH和发酵温度,能够提高菌株的产孢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Ⅱ中添加消泡剂用到消泡剂调节装置,消泡剂调节装置包括漏斗和若干支撑杆,漏斗与若干支撑杆固接,漏斗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漏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观察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定量管,定量管上有刻度,漏斗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漏斗内液体下流速度的调节组件,定量管底部位于调节组件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调节组件,避免漏斗内消泡剂流出漏斗,向漏斗内添加消泡剂,操作人员可以从定量管上观察到漏斗内的液面高度,消泡剂添加结束后,根据发酵罐内需要的消泡剂添加量,调节调节组件,通过观察定量管上的刻度,使得漏斗内的消泡剂精准的进入发酵罐中,对发酵罐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添加结束后,调节调节组件阻止漏斗内的消泡剂流出漏斗,通过调节组件、漏斗、定量管相配合,便于精准调节发酵罐内消泡剂的添加量,并且能够根据发酵过程不断调节消泡剂的添加时间,使得操作精准、方便。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漏斗上的固定板和与固定板相接触的移动板,移动板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若干能够相连通的通孔,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两轴线方向水平设置的固定柱,两固定柱同轴设置,固定柱贯穿漏斗并在漏斗上沿固定柱轴线方向滑动,其中一固定柱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螺杆,螺杆上设置有转动块,转动块与漏斗转动连接在一起,转动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固定板上的通孔与移动板上的通孔相连通,当需要将消泡剂注入漏斗中时,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螺杆沿固定柱的轴线方向运动,螺杆通过固定柱带动移动板沿固定柱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固定板上的通孔与移动板上的通孔相交错,向漏斗中添加消泡剂;当需要将消泡剂注入发酵罐中时,将出料管置于发酵罐进料口处使出料管与发酵罐相连通,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螺杆沿固定柱的轴线方向运动,螺杆通过固定柱带动移动板回到初始位置,使固定板上的通孔与移动板上的通孔相连通,从而便于在发酵过程根据发酵情况精准添加消泡剂,使得操作方便。
通过调节移动板和固定板上通孔连通的大小,便于调节消泡剂的流出量,从而便于精准的调节漏斗中发泡剂的下流量。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底部螺纹连接有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停止向发酵罐中注入消泡剂时,将端盖螺纹连接在出料管底部,避免沾附在出料管内部残留的消泡剂流至地面不好清理;当需要将漏斗中的消泡剂注入发酵罐中时,将端盖从出料管底部取下,通过出料管将漏斗内的消泡剂注入发酵罐中;通过设置端盖,避免消泡剂流至地面,不便清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植物浸提液相配合,使制得的抗虫菌剂混合均匀,复配效果良好,抗菌谱广泛、对人、畜安全无害、易于降解。
2、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植物浸提液、竹纤维、淀粉溶液相配合,利用竹纤维较好的吸水效果使得菌体附着在竹纤维表面,配合淀粉溶液较好的粘结效果,使得附着菌体的竹纤维均匀分散的分布在植物提取液中,避免抗虫菌剂在储存过程中内部的菌体出现沉积现象,从而影响抗虫菌剂的使用效果。
3、通过调节组件、漏斗、定量管相配合,便于精准调节发酵罐内消泡剂的添加量,并且能够根据发酵过程不断调节消泡剂的添加时间,使得操作精准、方便。
4、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植物浸提液相配合,不仅可以对当代的有害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次年的有害生物种群依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的优点。
5、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均可以通过农副产品的玉米、豆饼、鱼粉、麦麸等原料再生,并且植物浸提液中的植物也是可再生物质,则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有利于人类自然资源保护和永久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消泡剂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消泡剂调节装置为体现固定板做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杆;2、漏斗;3、定量管;4、出料管;5、端盖;6、调节组件;61、固定板;62、移动板;63、固定柱;64、螺杆;65、转动块;6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培养基的制备例
制备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摇瓶液体培养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水1000g混合搅拌15min,调节pH=7.2,在121℃、0.1Mpa下灭菌30min,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摇瓶液体培养基。
制备例2: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g,将土豆去皮切成约2cm2的小块,然后放入1500mL烧杯中煮沸30min,过滤后取滤液,再添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0.1Mpa下灭菌30min,制得白僵菌的摇瓶液体培养基。
制备例3: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的发酵罐液体培养基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豆蛋白粉4kg、蔗糖4kg、玉米淀粉3kg、磷酸二氢钾0.8kg、磷酸氢二钾0.2kg、蛋白胨4kg、酵母粉0.3kg、牛肉膏2kg、葡萄糖3kg、微量元素0.8kg、生长因子0.05kg、维生素B120.4kg、水100kg混合搅拌30min,在121℃、0.1Mpa下灭菌30min,制得发酵罐液体培养基;其中维生素B12需要过滤除菌,微量元素为硫酸铁、硫酸锌、氯化钙、硫酸锰、乙酸钠、柠檬酸三铵,三氯化铁、硫酸钙、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的制备例以下原料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购买于北纳生物生产的ATCC10792标准斜面菌株;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制备例4: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斜面菌株摇瓶接种,摇瓶培养基选用制备例1制备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在35℃条件下摇床培养1.5天,转速100r/min,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种子罐中的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6%,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在pH=7.8、温度35℃条件下发酵培养1.5天,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0%,发酵10小时后,采用消泡剂调节装置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4%,发酵结束后,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菌株产孢率99.9%。
制备例5: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斜面菌株摇瓶接种,摇瓶培养基选用制备例1制备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在30℃条件下摇床培养2天,转速100r/min,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种子罐中的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2%,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在pH=7.2、温度30℃条件下发酵培养2天,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8%,发酵8小时后,采用消泡剂调节装置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2%,发酵结束后,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菌株产孢率99.8%。
制备例6: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斜面菌株摇瓶接种,摇瓶培养基选用制备例1制备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在40℃条件下摇床培养1天,转速100r/min,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种子罐中的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20%,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在pH=8.5、温度40℃条件下发酵培养1天,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4%,发酵12小时后,采用消泡剂调节装置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6%,发酵结束后,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菌株产孢率99.9%。
白僵菌菌液的制备例
以下原料中的白僵菌斜面菌株购买于北纳生物生产的球孢白僵菌斜面;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制备例7:白僵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白僵菌斜面菌株摇瓶接种,摇瓶培养基选用制备例2制备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在35℃条件下摇床培养1.5天,转速100r/min,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种子罐中的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6%,制得种子液;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在pH=7.8、温度35℃条件下发酵培养1.5天,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0%,发酵10小时后,采用消泡剂调节装置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4%,发酵结束后,制得白僵菌菌液,菌株产孢率97%。
淡紫紫孢菌菌液的制备例
以下原料中的淡紫紫孢菌购买于广州真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制备例8:淡紫紫孢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淡紫紫孢菌摇瓶接种,摇瓶培养基选用制备例2制备的摇瓶液体培养基,在35℃条件下摇床培养1.5天,转速100r/min,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种子罐中的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6%,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在pH=7.8、温度35℃条件下发酵培养1.5天,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0%,发酵10小时后,采用消泡剂调节装置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4%,发酵结束后,制得淡紫紫孢菌菌液,菌株产孢率97%。
参照图1和图2,消泡剂调节装置包括漏斗2和三个支撑杆1,漏斗2与三个支撑杆1固定连接在一起,漏斗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漏斗2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漏斗2同轴设置的出料管4,出料管4底部螺纹连接有端盖5,漏斗2上固定连接有定量管3,定量管3为玻璃管,定量管3上设置有刻度,定量管3顶部与漏斗2顶部平齐,定量管3靠近漏斗2底部的一端与漏斗2相连通,漏斗2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调节组件6,定量管3底部位于调节组件6的上方。
调节调节组件6,使漏斗2内的消泡剂随时、精准的注入到发酵罐中,并且注入过程中不断观察定量管3液面高度,便于精准控制消泡剂的添加量。
参照图2和图3,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漏斗2上的固定板61和设置在固定板61下方的移动板62,固定板61和移动板62均水平设置并且均与漏斗2同轴设置,移动板62和固定板61相接触,移动板62和固定板61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66,移动板62上的若干通孔66能够与固定板61上的若干通孔66相连通或相交错,通孔66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移动板62上固定连接有两固定柱63,两固定柱63的轴线方向均与漏斗2轴线方向垂直,两固定柱63同轴设置,两固定柱63均贯穿漏斗2并在漏斗2上沿固定柱63轴线方向滑动,其中一固定柱63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螺杆64,螺杆64上设置有转动块65,转动块65与漏斗2转动连接在一起,转动块65与螺杆64螺纹连接在一起。
转动转动块65,转动块65通过螺杆64带动固定柱63沿固定柱63的轴线方向滑动,固定柱63带动移动板62沿固定柱63轴线方向滑动,使移动板62上的通孔66与固定板61上的通孔66相连通,使得漏斗2中的消泡剂能够下落至发酵罐中;消泡剂添加结束后,转动转动块65,转动块65依次通过螺杆64、固定柱63带动移动板62回到初始位置,停止向发酵罐中注入消泡剂,从而便于精准控制发泡剂的添加量。
消泡剂调节装置实施原理:转动转动块65,转动块65通过螺杆64和固定柱63带动移动板62沿固定柱63的轴线方向运动,使移动板62上的通孔66与固定板61上的通孔66相交错,向漏斗2内注入消泡剂;当需要将消泡剂倒入发酵罐中时,将出料管4的底部一端置于发酵罐进料口位置处,与发酵罐相连通,然后转动转动块65,转动块65通过螺杆64带动固定柱63回到初始位置,固定柱63带动移动板62回到初始位置,移动板62上的通孔66与固定板61上的通孔66相连通,漏斗2中的消泡剂流入发酵罐中,根据观察定量管3上的刻度,便于精准控制消泡剂的添加量,从而使消泡剂添加过程简单、便捷、精准。
实施例
以下原料中的马齿苋购买于亳州市亿弘堂药业有限公司;百部购买于亳州市盟桥药业有限公司;苦参购买于亳州市恒熠花茶销售有限公司;竹纤维购买于山东久棉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纤维短纤;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实施例1: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
S1、称取10kg马齿苋、10kg百部、8kg苦参粉碎至20目后添加85kg水、6kg无水乙醇混合,然后在100℃、200r/min的条件下蒸煮2h,然后浓缩30min,制得植物浸提液;
S2、称取制备例4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8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8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2kg、S1制得的植物浸提液75kg,混合后在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5min,制得抗虫菌剂。
实施例2: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
S1、称取7kg马齿苋、7kg百部、5kg苦参粉碎至20目后添加75kg水、4kg无水乙醇混合,然后在100℃、200r/min的条件下蒸煮2h,然后浓缩30min,制得植物浸提液;
S2、称取制备例5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5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5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0kg、S1制得的植物浸提液70kg,混合后在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5min,制得抗虫菌剂。
实施例3: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
S1、称取15kg马齿苋、15kg百部、10kg苦参粉碎至20目后添加90kg水、10kg无水乙醇混合,然后在100℃、200r/min的条件下蒸煮2h,然后浓缩30min,制得植物浸提液;
S2、称取制备例6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10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10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5kg、S1制得的植物浸提液80kg,混合后在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5min,制得抗虫菌剂。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S2、称取制备例4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8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8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2kg、竹纤维8.4kg混合后在150r/min的转速下搅拌16min,制得搅拌液;竹纤维粉碎后长度为2mm;
S3、称取质量分数2%的淀粉溶液7.28kg添加到S2制得的搅拌液中在15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制得预混液;
S4、称取植物浸提液75kg添加到S3得的预混液中在4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8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抗虫菌剂成品。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S2、称取制备例4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8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8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2kg、竹纤维7.84kg混合后在80r/min的转速下搅拌20min,制得搅拌液;竹纤维粉碎后长度为2mm;
S3、称取质量分数2%的淀粉溶液5.376kg添加到S2制得的搅拌液中在1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5min,制得预混液;
S4、称取植物浸提液75kg添加到S3得的预混液中在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35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抗虫菌剂成品。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S2、称取制备例4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8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8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2kg、竹纤维11.2kg混合后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2min,制得搅拌液;竹纤维粉碎后长度为2mm;
S3、称取质量分数2%的淀粉溶液9.8kg添加到S2制得的搅拌液中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制得预混液;
S4、称取植物浸提液75kg添加到S3得的预混液中在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0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抗虫菌剂成品。
注:以上植物浸提液中的原料包括但不仅限于马齿苋、百部、苦参。
对比例
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植物浸提液替换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
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水替换植物提取液。
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竹纤维。
对比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苦参替换马齿苋、百部。
对比例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虫菌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S2、称取制备例4制备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8kg、制备例7制备的白僵菌菌液8kg、制备例8制备的淡紫紫孢菌菌液12kg、竹纤维8.4kg、质量分数2%的淀粉溶液7.28kg、植物浸提液75kg混合后在450r/min的转速下搅拌54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抗虫菌剂成品。
对比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在制备过程中,消泡剂一次性加入发酵罐中。
性能检测试验
1、杀虫性能试验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的制备方法制备抗虫菌剂,取500只线虫均匀分散到5kg土中,在土壤表面喷涂0.5kg抗虫菌剂,在喷涂后的10d记录线虫的死亡率。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的制备方法制备抗虫菌剂,取500只蛴螬均匀分散到5kg土中,在土壤表面喷涂0.5kg抗虫菌剂,在喷涂后的10d记录蛴螬的死亡率。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的制备方法制备抗虫菌剂,取500只介壳虫均匀分散到2kg植物叶片表面,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涂0.5kg抗虫菌剂,在喷涂后的10d记录介壳虫的死亡率。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的制备方法制备抗虫菌剂,取500只白粉虱均匀分散到2kg植物叶片表面,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涂0.5kg抗虫菌剂,在喷涂后的10d记录白粉虱的死亡率。
2、复配效果试验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的制备方法制备抗虫菌剂,分别在储存后30天、90天、180天观察抗虫菌剂的复配效果,并对其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如下:复配效果良好,无分层现象,菌体均匀分散在抗虫菌剂液体中→复配效果差、分层严重,菌体堆积在抗虫菌剂的底部,分数为10分→0分。
表1抗虫菌剂性能测试表
Figure BDA0003022604530000111
Figure BDA0003022604530000121
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4-6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4-6制备的抗虫菌剂对线虫、蛴螬、介壳虫、白粉虱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并且实施例4-6制备的抗虫菌剂无论在30天、90天、180天其评分均高于实施例1制备的抗虫菌剂对应天数的分数,实施例4-6制备的抗虫菌剂即使经过长时间储存,其复配效果和混合均匀程度仍然较好;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淡紫紫孢菌、植物浸提液、竹纤维、淀粉溶液相配合,利用竹纤维较好的吸水效果使得菌体附着在竹纤维表面,配合淀粉溶液较好的粘结效果,使得附着菌体的竹纤维均匀分散的分布在植物提取液中,避免抗虫菌剂在储存过程中内部的菌体出现沉积现象,从而影响抗虫菌剂的使用效果。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植物浸提液替换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1制备的抗虫菌剂对线虫、蛴螬、介壳虫、白粉虱的杀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并且对比例1制备的抗虫菌剂无论在30天、90天、180天其评分均略高于实施例1对应天数的分数;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植物浸提液相配合,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对线虫的致死率明显提高,使制得的抗虫菌剂具有杀虫范围宽的优点;菌液总量减少后,植物提取液总量增加,植物提取液其粘结性能能够更好的将菌液中的菌种均匀的粘结在抗虫菌剂中,从而提高菌液复配效果的均匀度。
对比例2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水替换植物提取液,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2制备的抗虫菌剂对线虫、蛴螬、介壳虫、白粉虱的杀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明显减弱,并且对比例2制备的抗虫菌剂无论在30天、90天、180天其评分均低于实施例1对应天数的分数;说明植物提取液、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相配合制备抗虫菌剂,使抗虫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虫效果、复配均匀度。
对比例3原料中未添加竹纤维,相比于实施例4,对比例3制备的抗虫菌剂无论在30天、90天、180天其评分均低于实施例4制备的抗虫菌剂对应天数的评分,说明竹纤维、淀粉溶液相配合,能够提高抗虫菌剂混合均匀性和复配均匀度。
对比例4原料中以同等质量的苦参替换马齿苋、百部,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4制备的抗虫菌剂对线虫、蛴螬、介壳虫、白粉虱的杀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明显减弱;苦参、马齿苋、百部相配合,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并且杀虫范围较广,能够长时间作用与土壤从而实现长效杀虫的效果。
对比例5在制备抗虫菌剂时,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竹纤维、淡粉溶液、植物浸提液直接混合,相比于实施例4,对比例5制备的抗虫菌剂无论在30天、90天、180天其评分均低于实施例4制备的抗虫菌剂对应天数的评分;说明一次全部混合,容易使得混合不均匀,竹纤维表面不容易附着菌体,菌体容易产生分层现象,复配效果较差。
对比例6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在制备过程中,消泡剂一次性加入发酵罐中,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6制备的抗虫菌剂对线虫、蛴螬、介壳虫、白粉虱的杀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一次性添加发泡剂容易对菌体的生长产生影响,影响菌体作用时间,从而影响杀虫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5-10份、白僵菌菌液5-10份、淡紫紫孢菌菌液10-15份、植物浸提液70-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浸提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马齿苋7-15份、百部7-15份、苦参5-10份、水75-90份、乙醇4-10份。
3.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植物浸提液混合搅拌后制得抗虫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白僵菌菌液、淡紫紫孢菌菌液、占菌液总量28%-40%的竹纤维混合后在80-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2-20min,制得搅拌液;
S2、称取占S1中搅拌液总量15%-25%的淀粉溶液添加到S1制得的搅拌液中在100-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5min,制得预混液;
S3、称取植物浸提液添加到S2制得的预混液中在350-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0-35min,制得混合液;混合液经灌装后,制得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斜面菌株在30-40℃条件下摇床培养1-2天,然后将菌液转移到种子罐中进行培养,接种量占种子罐中液体培养基的12%-20%,制得种子液;
Ⅱ将步骤Ⅰ制得的种子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发酵培养1-2天,接种量占发酵罐中液体培养基的8%-14%,发酵8-12小时后,不断添加消泡剂,消泡剂占发酵罐中种子液和液体培养基总量的2%-6%,发酵结束后,制得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Ⅱ中发酵条件是:pH=7.2-8.5、温度30-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Ⅱ中添加消泡剂用到消泡剂调节装置,消泡剂调节装置包括漏斗(2)和若干支撑杆(1),漏斗(2)与若干支撑杆(1)固接,漏斗(2)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漏斗(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观察漏斗(2)内液面高度的定量管(3),定量管(3)上有刻度,漏斗(2)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漏斗(2)内液体下流速度的调节组件(6),定量管(3)底部位于调节组件(6)的上方。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工艺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漏斗(2)上的固定板(61)和与固定板(61)相接触的移动板(62),移动板(62)和固定板(61)上均开设有若干能够相连通的通孔(66),移动板(62)上固定连接有两轴线方向水平设置的固定柱(63),两固定柱(63)同轴设置,固定柱(63)贯穿漏斗(2)并在漏斗(2)上沿固定柱(63)轴线方向滑动,其中一固定柱(63)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螺杆(64),螺杆(64)上设置有转动块(65),转动块(65)与漏斗(2)转动连接在一起,转动块(65)与螺杆(64)螺纹连接在一起。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工艺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4)底部螺纹连接有端盖(5)。
CN202110406769.3A 2021-04-15 2021-04-15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170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769.3A CN113170802A (zh) 2021-04-15 2021-04-15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769.3A CN113170802A (zh) 2021-04-15 2021-04-15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0802A true CN113170802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6769.3A Pending CN113170802A (zh) 2021-04-15 2021-04-15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080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70219U (zh) * 2010-08-25 2011-03-23 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 计量储罐装置
CN107950605A (zh) * 2017-11-30 2018-04-24 钟山佳欣果蔬有限责任公司 柑橘果园虫害防治的微胶囊制剂
CN110432287A (zh) * 2019-08-22 2019-11-12 四川鑫鑫骄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生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9977291U (zh) * 2019-05-04 2020-01-21 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滑板式调节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70219U (zh) * 2010-08-25 2011-03-23 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 计量储罐装置
CN107950605A (zh) * 2017-11-30 2018-04-24 钟山佳欣果蔬有限责任公司 柑橘果园虫害防治的微胶囊制剂
CN209977291U (zh) * 2019-05-04 2020-01-21 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滑板式调节阀
CN110432287A (zh) * 2019-08-22 2019-11-12 四川鑫鑫骄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生根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永峰: "马齿苋提取物对枸杞蚜虫毒杀和拒食活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6847A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gt11及其应用
CN105594767B (zh) 一种液态复合生物多控水田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7921B (zh) 一种复合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11881A (zh)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及降解菌剂和应用
CN111733081A (zh) 一种适用于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菌剂配方
CN109221190A (zh) 一种有效防治棉蚜的复配杀虫剂
CN103773690A (zh) 一种开放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2173954B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并防治虫害微生态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CN107019005A (zh) 一种茶树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8714B (zh) 液体发酵制备生物农药的方法
CN113170802A (zh) 微生物-植物双向抗虫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98308A (zh) 一种咖啡木蠹蛾幼虫的人工饲养专用饲料及其人工饲养方法
CN108849985B (zh) 一种三元复配生物菌剂及其在姜瘟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10200028A (zh) 一种甘蔗种植用除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Rathod et al. Antifungal activity of some medicinal plant material extract against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CN110066200A (zh) 基于澳洲茶树精油加工剩余物的羊肚菌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48560A (zh) 一种灵芝不脱袋栽培方法
CN107646899A (zh) 一种绿色高效水稻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36647A (zh) 一种植物复合杀虫剂
CN112106789B (zh) 飞燕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在防治小菜蛾上的应用
CN107027829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茶树复配植物源农药
CN110438032A (zh) 一种兼防烟草野火病及赤星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7018997B (zh) 一种利用蛤蟆菌制备灭蝇剂的方法
CN108041090A (zh) 一种防治蚜虫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
CN108651459A (zh) 一种基于辣椒素的预防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