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414B -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414B
CN113169414B CN201980076941.4A CN201980076941A CN113169414B CN 113169414 B CN113169414 B CN 113169414B CN 201980076941 A CN201980076941 A CN 201980076941A CN 113169414 B CN113169414 B CN 113169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charge
battery case
wall plate
discharge mechanis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6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414A (zh
Inventor
末永真规
岩崎靖和
菊池就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38Flexibility or fold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25Re-sealable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eformable valve members, e.g. elastic or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在电池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该电池壳体(30)是用于在框体(10)内收容电池(2)的电池壳体,其具备气体排出机构(G),该气体排出机构(G)具有:气体排出口(51),其在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43)开口;和盖部(35m),其以从壁板(43)的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框体(10)侧。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框体内收容电池的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车载电源装置根据车辆的系统侧的要求向马达发电机供给借助变换器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的直流电流。一般而言,这种车载电源装置由组合多个电池而成的电池组构成,这多个电池收容于包括由壁板密闭起来的构造的电池壳体的框体内。
其中,作为这种电池壳体,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池壳体。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池壳体在电池壳体的壁板设置有开口部,盖构件(板)以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局部地与壁板一体地固定而被安装。
在电池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壁板朝向外侧鼓起,由此,在盖构件与壁板一起也朝向外侧移动了时,在壁板与盖构件之间产生间隙,可从该间隙向电池壳体外排出电池壳体内的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7/06094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壳体时,是盖构件与壁板一起也朝向外侧一体地移动的结构,因此,仅产生壁板的变形量程度的间隙,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
因此,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成的,以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为课题,该电池壳体包含在电池壳体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高时能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的气体排出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包含:框体,其用于收容电池;和多个壁板,其覆盖该框体的周围,该电池壳体的特征在于,该电池壳体包含气体排出机构,该气体排出机构包括:气体排出口,其在所述多个壁板中的至少一个壁板开口;和盖部,其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内侧覆盖该气体排出口的方式配置,并固定于所述框体侧,所述气体排出机构构成为,随着该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利用使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使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与所述盖部分开,保持所述盖部固定到所述框体侧的状态不变而形成所述盖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从而所述气体排出机构经由所述相对间隙和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所述电池壳体内的气体。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车辆的特征在于,在车载电源装置设置有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定置型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装备到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气体排出机构包括:气体排出口,其在覆盖框体的周围的壁板开口;和盖部,其从壁板的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盖部固定于框体侧,因此,能够使盖部不向电池壳体的外方移动。
因此,在壁板由于内压的上升而朝向外方鼓出变形了之际,能够不使盖部向电池壳体的外方移动而仅使壁板朝向外方相对移动。因此,能够将盖部与壁板的气体排出口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设定得较大。因而,能够在电池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此外,在本发明中,“不使盖部移动”是指,鉴于气体排出机构的功能而不使盖部实质上移动,包括盖部几乎不移动的情况和即使移动也稍微移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示意性立体图((a)、(b))。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拆掉周围的壁板的状态的电池组的示意性立体图,在该图2中,以双点划线图示构成框体的副框架的一部分。
图3是从图1所示的电池壳体拆掉壁板的状态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在该图3中,以双点划线图示构成框体的副框架的一部分。
图4是沿着图3中的Z-Z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池组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在该图6中,表示拆掉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的壁板的状态。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中的框体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8是图7的Y-Y剖视图(该图8的(a))和(a)中的A部放大图((b))。
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的动作的图,该图9以双点划线表示与图8相对应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图像(附图标记43M)。
图1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处的气体排出流量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热失控时的例子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经时动作的图表。
图12是图11的图表中的、气体排出机构进行初次开口动作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通过根据电池壳体的内压改变盖构件与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而开闭的动作的图表。
图14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之间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图14的(a)中,以包括轴线在内的纵向上的截面图示安装用的螺柱螺母部分,在该图14的(b)中,以包括轴线在内的横向上的截面图示安装用的螺柱螺母部分。
图15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之间的安装部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图15的(a)中,以包括轴线在内的纵向上的截面图示安装用的螺柱螺母部分,在该图15的(b)中,以包括轴线在内的横向上的截面图示安装用的螺柱螺母部分。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在该图17中,表示拆掉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的壁板的状态。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中的框体的示意性主视图(该图18的(a))、和(a)中的壁板周围的密封部分的放大图((b))、以及(a)中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盖部的放大图((c))。
图19是图18的X-X剖视图(该图19的(a))和(a)中的气体排出机构的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b)),在该图19中以双点划线表示动作时的壁板的图像。
图20是说明装备于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第一变形例的图,该图20的(a)是其示意性主视图,(b)是示意性俯视图。
图21是说明装备于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第二变形例的图,该图21的(a)是其示意性主视图,(b)是示意性俯视图。
图22是说明装备于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3是说明装备于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池壳体的气体排出机构的第四变形例和第五变形例的示意性主视图((a)、(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因此,应该留意的是,厚度与平面尺寸之间的关系、比例等与现实的该关系、比例不同,在附图相互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例示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将构成零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包含在框体10的内部收容多个电池2(参照后述的图2)的电池壳体30。电池壳体30包括:框体10,其构成为框状;和多个壁板(盖板)41~46,其由覆盖框体10的开口部分的矩形形状的钢板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框体10,如在图2中表示拆掉多个壁板41~46的状态那样,由包括主框架11~15和副框架31~33的多个框架构成为矩形框状。此外,在该图2中,针对作为构成框体10的框架的副框架的壁板安装用角钢31~33,以双点划线表示安装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是在上下方向上将上下电池堆3u、3d呈多层(在该例子中是两层)堆积在框体10中而构成的,该上下电池堆3u、3d是将多个(在该例子中是16个)电池2配置成一列而成的。第1层的下电池堆3d在该图2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电池2。第2层的上电池堆3u相对于下电池堆3d配置于上方,且在该图2左右方向上排列多个电池2。
上下电池堆3u、3d分别固定于上述电池壳体30的框体10,将上下电池堆3u、3d固定于框体10而成的电池组1通过该框体10固定于例如车辆的框体而搭载于车辆。
构成上下电池堆3u、3d的各电池2在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内收纳有作为锂二次离子电池的未图示的多个单体。各电池2在一侧端面包括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电池堆3d的各电池2将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这面设为前侧,在排列方向上靠该图2的接线盒8侧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配置于上侧,负极端子2b配置于下侧。并且,直到与接线盒8侧相反的端,相邻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以上下颠倒的方式依次配置。
另外,上电池堆3u的各电池2将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这面设为前侧,在排列方向上靠接线盒8侧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配置于下侧,负极端子2b配置于上侧。并且,直到与接线盒8侧相反的端,相邻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以上下颠倒的方式依次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框体10由隔离配置到左右下部的两根柱支承构件11和隔离配置到前后下部的两根基础梁构件15构成了俯视呈矩形形状的下部框体。在下部框体的四角分别竖立设置有作为钢制的方筒构件的4根柱构件12。左右的柱构件12各自的中途部分由水平地配置的两根第1梁构件13相互连结。
另外,前后的柱构件12各自的中途部分由水平地配置的两根第2梁构件14相互连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跟前侧所示,在左右的柱构件12的中央的位置以使第1梁构件13和基础梁构件15相连的方式竖立设置有第2基础梁构件15,而且,第2基础梁构件15和左右的柱构件12由倾斜地延伸的两个斜撑16和与该斜撑16交叉的两个副斜撑17结合。
并且,如图4所示,下电池堆3d与两根基础梁构件15相对应,前后两个第1固定构件18与下电池堆3d相对应地设置,下电池堆3d由该第1固定构件18固定于框体10。第1固定构件18是左右延伸的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构成下电池堆3d的多个电池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由多个安装螺钉19固定于前后的基础梁构件15的第2基础梁构件15的上表面。另外,在下电池堆3d的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端板4。各端板4b由作为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的第2固定构件20分别固定于左右的柱支承构件11的上表面。
另外,上电池堆3u以与下电池堆3d设置有间隙δ而成为浮起来的状态的方式由两个第1固定构件18固定于两根第1梁构件13。第1固定构件18是左右延伸的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利用多个安装螺钉19将构成上电池堆3u的多个电池2的前表面固定于第1梁构件13的上表面。另外,在上电池堆3u的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作为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的端板4。各端板4由第2固定构件20和多个安装螺钉21固定于第2梁构件14的上表面。
其中,如图5所示,该电池组1的电路使上电池堆3u和下电池堆3d串联连接。如图2和图5所示,上电池堆3u的靠接线盒8侧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借助线束H1与接线盒8内的继电器RL1连接,相邻的电池2彼此的负极端子2b借助图2所示的汇流条5与正极端子2a依次连接。
反复进行该做法,在与接线盒8相反的一侧,上电池堆3u的端部的电池2的负极端子2b借助作为导电路径的线束H2与下电池堆3d的端部的电池2的正极端子2a连接。
线束H2在电线W的两端连接有压接端子T,压接端子T与负极端子2b和正极端子2a由安装螺钉6安装。并且,上电池堆3u的靠接线盒8侧的电池2的负极端子2b借助线束H1与继电器RL2连接。另外,继电器RL1和继电器RL2分别与连接器C连接,该连接器C与未图示的外部负载连接。
返回图1,上述的电池壳体30的框体10的周围由上述多个壁板(盖板)41~46覆盖,以使电池组1内密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上部面板41、后部面板42、前部面板43、右侧部面板44、左侧部面板45以及接线盒面板46这6张壁板作为多个壁板41~46。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柱构件12各自的上端部分由水平地配置的两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2相互连结。该壁板安装用角钢32是左右延伸的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由多个安装沉头螺钉(未图示)固定于左右的柱构件12。
而且,前后的柱构件12各自的上端部分由水平地配置的两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1相互连结。该壁板安装用角钢31是前后延伸的截面L字形的固定配件,由多个安装沉头螺钉(未图示)固定于前后的柱构件12。
另外,在四角的柱构件12的外侧的拐角,沿着各柱构件12,由多个安装沉头螺钉(未图示)安装4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3作为副框架,并且,在前后的柱构件12的下端部,前后的柱构件12各自的下端部分由水平地配置的两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4并利用多个安装沉头螺钉(未图示)相互连结。
由此,在四角的柱构件12的上端的开口部利用前后延伸和左右延伸的4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1、32形成有作为副框架的矩形形状框部,这4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1、32的上表面构成为上部面板41的安装面。
另外,在由左右的柱构件12形成的前后的开口部,由前后延伸的壁板安装用角钢31的侧面、前后两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3的侧面、以及配置到下部的壁板安装用角钢34的侧面形成作为副框架的矩形形状框部,这4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1、33、34的侧面构成为右侧部面板44和左侧部面板45的安装面。
而且,在由前后的柱构件12形成的左右的开口部,由左右延伸的壁板安装用角钢32的侧面、左右两根壁板安装用角钢33的侧面、以及配置到下部的基础梁构件15的侧面形成作为副框架的矩形形状框部,构成为后部面板42和前部面板43的安装面。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设置有3根纵框架35作为前部面板43的安装面。
并且,在各壁板41~46的周围,沿着四边在适当部位形成有用于安装壁板固定螺钉50的、未图示的许多贯通孔。并且,在上述主框架11~15以及副框架31~33的相对面的适当部位,在与所述许多贯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构成由壁板固定螺钉50分别紧固固定的多个紧固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多个紧固部中,沿着以使紧固部彼此相连的方式围绕的密封线SL在各开口部的周围涂敷密封材料S,之后,多个壁板41~46由多个壁板固定螺钉50紧固。由此,框体10的各开口部在整周上被覆盖而被可靠地密闭。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包含气体排出机构G,该气体排出机构G包括:气体排出口51,其在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中的前部面板43开口;和盖部35m,其以从前部面板43的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配置,并且,利用了作为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纵框架35的相对的面。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的外形形状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优选在构成该长方体形状的6个面中的、成为最大面积的面设置气体排出机构G。由此,易于利用面板的挠曲而进行气体排出机构G的开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电池壳体30中,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4个面具有大致相同的面积,因此,优选在该4个面中的任一面设置气体排出机构G。
此外,气体排出机构G并不限定于该例子,能够设置于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41~46的任意的位置。此外,在该例子中,纵框架35在与气体排出口51相对的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壳体30的螺柱螺母53(在后述的安装例中详述螺柱螺母53。)。
以下,参照图6~图13,同时详细地说明上述气体排出机构G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表示在多个壁板41~46中的、前部面板43的中央及其左右这3个部位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G的例子。
此外,这3个部位的气体排出机构G同样地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图1的附图标记(G1)所示的中央的第一气体排出机构G进行说明,省略其他附图标记(G2)、(G3)的部分的气体排出机构G的放大图示及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设置到前部面板43的气体排出机构G分别配置于在电池壳体30的内部压力上升了时朝向框体10的前后方向(图8中的R方向)弯曲变形比较大地显现的前部面板43的中央及其左右隔离开的位置合计这3个部位。
对于弯曲变形的程度,前部面板43的中央部分最易于挠曲,在左右隔离开的位置,挠曲的大小比中央部分处的挠曲的大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把握其变形量而作为气体排出机构G的动作的机理。
如图6所示,各气体排出机构G包括:圆形的气体排出口51,其是在前部面板43开口形成的;和盖部35m,其以覆盖该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利用了沿着前部面板43的内表面相对配置的3根纵框架35的相对的面。
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盖部35m采用了兼用作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结构。此外,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电池壳体30内的具有比前部面板43的强度大的强度的其他构件(例如将电池支承于框体的支承角钢)兼备盖部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35m设为作为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纵框架35的中央的部分的相对面。如图7所示,除了前部面板43的周围的密封之外,各气体排出机构G中的、前部面板43的背面且圆形的气体排出口51的周围与相对的盖部35m的面之间被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前部面板43的材料的板厚厚的钢板分别用于3根纵框架35。各纵框架35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位置以与相对应的气体排出口51的中心一致的方式与各气体排出口51相对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气体排出口51的周边部的方式由液体密封垫等适当的密封材料SG接合了前部面板43和纵框架35彼此相对的面。由此,框体10内被实质上密闭,防止了雨水、尘埃等从外部进入。
此外,对于密封材料SG,示出了涂敷成一个圆环状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多层(例如双层)地涂敷成同心圆状的多个圆环状。另外,气体排出口51、围绕该气体排出口51的密封材料SG的涂敷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形,但并不限于此,能够设为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后述的变形例所示的狭缝等形态等任意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面板43使用了板厚比相对的后部面板42的板厚薄的钢板。由此,在电池壳体30的内部压力上升了时,前部面板43相比于相对的后部面板42相对较大地弹性变形。
由此,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上升时,如在图9中表示气体排出机构G的动作状态这样,前部面板43向外方鼓起而前部面板43的背面从相对的盖部35m的面剥离,内部的气体从相互的相对间隙ΔT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35m是具有高刚度的纵框架35自身的外表面,因此,具有比前部面板43的强度大的强度。
因此,在气体排出时,以盖部35m几乎不移动、仅前部面板43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与盖部35m的面之间产生与仅前部面板43向外方鼓出相应的量的相对间隙ΔT。由此,气体排出口51的实质上的流路面积变大,可充分地确保气体排出流量。
其中,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面积设定成与电池组1的容量等相应的适当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直径
Figure BDA0003077711650000101
形成为几c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中,如该图10所示,最终的流路面积不是由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面积自身决定,而是通过气体排出口51的周缘(开口缘)的长度与相对间隙ΔT之间的协作来决定最终的流路面积。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移L较小的情况下,流路面积S能够表示为S≈2π·r·L,在位移L足够大的情况下,流路面积S的最大值Smax成为Smax=πr2,可确保较大的流路面积。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中,如图8所示,在通常的使用时,盖部35m的面利用密封材料SG接合于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缘,气体排出口51被封堵。因而,防止了异物从外部经由气体排出口51进入。
另一方面,如在图9中表示动作时的状态这样,若由于电池2的内部短路等产生气体而框体10内的压力上升,则基于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覆盖框体10的壁板41~46要朝向外侧鼓起。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中,作为沿着该图9的截面的方向的弯曲刚度,构成盖部35m的面的纵框架35的弯曲刚度设定得比前部面板43的弯曲刚度高。因此,仅前部面板43向自盖部35m的面分离的方向弯曲变形。
随着前部面板43的弯曲变形,在前部面板43和盖部35m彼此由密封材料SG接合的方向上,在气体排出口51的周围,由于前部面板43的移动而盖部35m的整体自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缘分离而产生相对间隙ΔT。因而,如在图10中以箭头Ga表示这样,框体10内部的高压气体从气体排出口51经由相对间隙ΔT向外部排出。
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随着电池壳体30的内压上升,利用使与至少一个壁板相对应的、前部面板43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使前部面板43远离盖部35m。并且,保持盖部35m固定到框体10侧的状态不变而形成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的相对间隙ΔT。由此,气体排出机构G经由相对间隙ΔT和气体排出口51排出电池壳体30内的气体。
其中,如图10所示,相对间隙ΔT的变形量的大小根据前部面板43的弯曲变形的程度、也就是说框体10内部的压力(与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变化。也就是说,在内部的压力非常高时,较大地产生相对间隙ΔT,若内部的压力相对较低,则相对间隙ΔT相对变小。
即,对于该气体排出机构G,根据电池壳体30的内压,利用保持使盖部35m不向电池壳体30的外方移动的状态不变而仅使前部面板43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改变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的相对间隙ΔT,从而该气体排出机构G可开闭。
并且,前部面板43的受压面设定得较宽,因此,基本上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进行前部面板43的鼓出变形。换言之,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产生充分的相对间隙ΔT而排出气体。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变高到相比于外部气压超过了预定值时使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产生相对间隙ΔT而使气体排出口51开口。
并且,在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后,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较高的情况下,使相对间隙ΔT以与电池壳体30的内压较低时相比变大的方式变化。另外,在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后,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较低的情况下,使相对间隙ΔT以与电池壳体30的内压较高时相比变小的方式变化。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以如下方式动作:在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后,在使内部压力释放了后,前部面板43向恢复成初始形状那一侧移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将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封堵。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排出机构G以如下方式动作: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变高到相比于外部气压超过了预定值时,使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产生相对间隙ΔT而使气体排出口51开口,在平息了由热失控导致的气体的产生时,前部面板43向恢复成初始形状那一侧移动,该气体排出机构G将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封堵。
并且,若框体10内的气体被从气体排出口51排出而内压降低,则前部面板43恢复成初始形状,如在图11和图12中以图表表示开闭动作的例子这样,盖部35m接近气体排出口51而返回封堵状态。此外,此处的“封堵状态”不是完全气密地密闭着的状态。
因此,可抑制空气从外部经由气体排出口51流入。当使壳体内部的压力释放时,气体排出口关闭,因此,可防止大气向壳体内进入。由此,例如,如图11所示,在产生了热失控的平静的状态下,产生由于烟囱效果、风而大气易于进入电池壳体30内部的时刻S1~S4,结果,能够抑制壳体内部的由所流入的大气中的氧导致的燃烧、气体爆燃。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可以说利用上述那样的简单的结构起到压力响应可变阀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中,如图12所示,在该例子中,作为粘接部的密封材料SG剥离且作为开口部的气体排出口51开口的工作压力成为内部压力的峰值。因此,在决定工作压力之际,期望的是以考虑框体10的耐压设计值而取得充分的安全边际的方式恰当地设定。
此外,在该图12和图13中以附图标记a1表示的部分处于内部压力因由热失控导致的气体产生开始而逐渐提高的状态,密封材料SG由于所设定的工作压力而剥离,气体排出口51开口。另外,以附图标记a2表示的部分处于如下状态:利用由密封材料SG剥离产生的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而积存到框体内的气体被排气,内部压力瞬时降低。另外,以附图标记F表示的部分处于如下状态:虽然热失控变得剧烈并产生大量的气体,但由于压力释放部所包含的充分的气体排出口51处的流路面积,以比密封材料SG剥离时的工作压力低的压力推移,作为可变阀进行动作。
也就是说,如在图13中表示作为动作时的阀的开口面积的推移例这样,若内部压力上升,则将达到了密封材料SG剥离的压力时的内部压力设为工作压力而开始工作(附图标记a1)。并且,若气体排出口51开口,则气体从开口着的气体排出口51排放,因此,内部压力降低。
其中,在本说明书中,“工作压力”是指,“气体排出机构G从封堵状态过渡到开口状态时的压力”。尤其是,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夹装有密封材料SG的气体排出机构G中,“工作压力”是“密封材料SG剥离而气体排出口51开口的压力”。此外,在未夹装密封材料SG而利用相对构件相互密合来构成气体排出机构G的情况下,与密封材料SG的剥离无关,“工作压力”是气体排出口51最初开口的压力。并且,在任一情况下,在气体排出口51暂且开口后,成为作为可变阀进行动作时的内压。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机构G,在电池壳体30的前部面板43形成有气体排出口51,在作为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纵框架35设置有从前部面板43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盖部35m,因此,在前部面板43由于内压上升而鼓出之际,盖部35m不移动,能够增大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的开口部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ΔT。
因而,在例如电池2热失控而电池壳体30内的压力变高时,能够从所期望的场所、也就是说气体排出机构G以充分的排出流量迅速地排出电池壳体30内的气体。并且,在气体排出后,若电池壳体30的内压降低,则前部面板43的板形状恢复原状,由此,能够利用盖部35m再次封闭气体排出口51。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体排出机构G。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装备气体排出机构G。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面板43的气体排出口51配置于远离前部面板43由壁板固定螺钉50紧固的相对于框架周围的紧固部位的前部面板43的中央及其附近的可鼓出变形位置(尤其是,优选鼓出量最大的前部面板43的中央部)。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由于壳体内压的上升,远离壁板固定螺钉50的前部面板43的中央部易于朝向外方鼓起。因此,不使盖部35m移动而是增大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的开口部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ΔT,在确保充分的气体流量方面较恰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的框架构件15、32之间追加纵框架35作为框架构件,借助该纵框架35牢固地安装于上下的框架构件15、32。因此,不使盖部35m移动而是增大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的开口部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ΔT,在确保充分的气体流量方面较恰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气体排出口51的前部面板43的厚度比相对的相反的后部面板42薄。因此,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G那一侧的壁板(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是前部面板43)易于朝向外方相对地鼓起。由此,不使盖部35m移动就能够增大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的开口部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ΔT。因而,可以说在确保充分的气体流量方面是优异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封堵前部面板43的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在盖部35m的面上在气体排出口51的周围粘贴有液状密封垫作为密封材料,因此,在封堵气体排出口51时,在防止异物从外部经由气体排出口51进入方面较恰当。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那样,根据该电池壳体30,采用了包含气体排出机构G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体排出机构,该气体排出机构G包括:气体排出口51,其在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中的前部面板43开口;和盖部35m,其以从前部面板43的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框体侧。
并且,该气体排出机构G根据该电池壳体30的内压,利用保持使作为盖部35m的纵框架35的外侧的面不移动的状态不变而使前部面板43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来改变盖部35m与前部面板43之间的相对间隙ΔT,从而该气体排出机构G开闭,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体排出机构,并且也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使用了构成框体的框架自身兼用作盖部35m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这样将与框体侧的框架独立的盖构件专用地配置为盖部。
接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针对相对于作为电池壳体30要装备的装备对象的车辆的安装构造(安装到车身的状态),说明安装部的一个例子。
如在图14中表示安装部这样,该例子是将由设置到车辆侧的C通道形成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用作面板移位限制构件的实施例。但是,在该图14中,省略了密封材料的图示(但是,夹装有密封材料(在图15中同样)。)。
此外,面板移位限制构件并不限定于车身侧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也可以是车身侧的其他零部件。在装备于车辆的情况下,优选使气体排出侧的面朝向与驾驶员(日文:乗務員)的座椅侧不同的方向(例如在图14、图15中,优选将附图标记M所示的箭头那一侧设为驾驶员的座椅侧。)。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部面板43的面设为电池壳体30相对于车身的安装部,在前部面板43设置有多个(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是9处)螺柱螺母53,并且,针对中央及其左右这三个部位设置有上述气体排出机构G。
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螺柱螺母53包括圆环状的凸缘部53t和在内部形成有内螺纹53a的圆筒部53b。需要将凸缘部53t的直径设定得比气体排出口51的内径足够小。
如图1和图6所示,螺柱螺母53的设置于气体排出机构G的位置的部分在构成框体10的上述纵框架35的外侧的面(也就是说作为盖部53m发挥功能的面)中利用焊接等固定于与气体排出口51同轴的位置。另外,三个部位分别利用焊接等固定于构成框体10的上下的框架。
并且,如图14所示,通过螺栓B拧入各螺柱螺母53,电池壳体30的前部面板43的面固定于车身侧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此外,在该例子中,在螺栓B与螺柱螺母53之间以夹装的方式固定有衬垫S。
如在图15中表示动作时的状态这样,车身侧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在车身侧限制前部面板43的鼓出量。由此,限制气体排出口51开口后的、前部面板43鼓出的位移量。通过限制前部面板43的位移量,能够防止前部面板43的缘部处的剥离。此外,在该图15中,空心的箭头表示前部面板43由于鼓出而向外方移动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在气体排出时,气体排出路径(在图15中以附图标记Ga表示的箭头的图像)的一部分被车身侧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遮挡,因此,在气体排出时,利用车身侧的电池包安装构件A的上表面限制开口后的前部面板43的位移量。通过限制前部面板43的位移量,能够防止面板缘部的剥离。
在要更充分地确保高压时的流量的情况下,如第一实施方式这样设置多个(在上述的例子中是三个部位)气体排出机构G为佳。此外,也可以未必使3个气体排出机构的打开量统一成相同的量,也可以根据电池壳体30内的模块的布局等并根据各气体排出机构的配置部位而使受到限制构件限制的打开量不同。
其中,在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这样在3个部位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G的情况下,最易于挠曲的中央部分的第一气体排出机构最先打开,且第一气体排出机构的位移量受到限制,从而开口面积对于压力释放不充分的情况下,两侧两个部位的第二气体排出机构~第三气体排出机构打开。
针对这样的机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池包安装构件A限制中央的第一气体排出机构而使该第一气体排出机构不过度打开。另外,在壳体内压非常高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与电池包安装构件A之间的抵接位置来设定,以使3个气体排出机构的打开量成为相同的量(但是,成为全开的时刻根据各气体排出机构相对于前部面板43的配置部位处的前部面板43的挠曲容易度而改变。)。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参照图16~图19,同时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相比,除了因收容的电池尺寸不同而形成为扁平箱型这点以外,内置于电池壳体的电池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仅图示电池壳体的部分,并且,省略内置于电池壳体的电池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或相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也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B是在一个部位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G的例子,该气体排出机构G包括:气体排出口51,其在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中的前部面板43开口;和盖构件52,其以从前部面板43的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作为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梁构件35。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梁构件35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纵框架35相对应的框架构件,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说明。
如在图17中表示分解立体图这样,气体排出机构G包括:圆形的气体排出口51,其是在前部面板43开口形成的;和板状的盖构件52,其以覆盖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安装到沿着前部面板43的内表面相对配置的梁构件35。由此,盖构件52固定于框体10的框架构件、或电池壳体30内的具有比前部面板43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
在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电池壳体30B的外形形状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构成该长方体形状的6个面中的成为最大面积的面配置有前部面板43,在前部面板43设置有气体排出机构G。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盖构件52以位于作为框体10的框架构件的、台阶加工有凸部的两个部位的梁构件35的中央的凹部的方式配置,左右伸出的安装部52j分别焊接于左右的凸的梁构件35,从而以横跨相邻的两个部位的梁构件35的方式固定。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由多个框架构件构成梁构件35。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气体排出机构G设置于覆盖框体10的周围的壁板41~46的任意的位置。
如图18所示,除了前部面板43的周围的密封S之外,各气体排出机构G中的、前部面板43的背面且圆形的气体排出口51的周围与盖构件52的相对面之间还由液体密封垫等适当的密封材料SG密封。
盖构件52由比气体排出口51的直径大与密封材料SG所涂敷的密封量相应的量的大径的圆形平板状的钢板形成。期望的是,盖构件52不因框体10内部的压力而变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盖构件52使用比前部面板43的材料的板厚厚的钢板。
以盖构件52的中心与气体排出口51的中心对齐的方式与气体排出口51相对配置有盖构件52,两者由上述密封材料SG接合。由此,框体10内实质上被密闭,防止了雨水、尘埃等从外部进入。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气体排出口51的开口面积设定成与电池组1的容量等相应的适当的大小。此外,气体排出口51和盖构件5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形,但并不限于此,能够设为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任意的形状。
由此,在内压上升时,如图19所示,前部面板43向外方鼓起而前部面板43的背面从盖构件52剥离,内部的气体从相互的相对间隙ΔT排出。
盖构件52自身具有比前部面板43的强度大的强度,并且,盖构件52固定于具有比前部面板43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框体侧的梁构件35。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气体排出时盖构件52几乎不移动,产生与前部面板43向外方鼓出的量相应的相对间隙ΔT,因此,可充分地确保气体排出流量。
其中,将与类似于本发明的气体排出机构的其他气体排出机构之间比较作用效果而进行了整理的结果表示在表1中。在该表1中,以往例1是包括使用了破裂板的压力释放机构的例子(例如日本特许第5803553号公报)。另外,以往例2是包括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力释放部的例子。另外,比较例是利用壁板的缘的密封部分的剥离进行了气体排出的情况的例子。
其中,如该表1所示,作为比较的作用效果,对如下4个项目进行了考察:(1)压力释放部的开闭状态;(2)压力释放部的开口面积(气体排放能力);(3)外部发火;(4)封堵压力释放功能的降低的可能性。此外,在热失控时,从电池排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从压力释放部向框体外部排放。
[表1]
Figure BDA0003077711650000201
如该表1所示,首先,在以往例1中,压力释放部(破裂板)由于内压而断裂,因此,在压力释放部断裂后,当然保持打开着的状态。并且,若是由断裂导致的打开,则开口部比较大。
因此,由于热失控而从电池排放的高温的粒子(火星)易于从压力释放部的开口部分向外部排放,高温的粒子(火星)成为发火火源,使从开口部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发火的风险提高。尤其是,若是成为可从开口部视觉辨认内部构造的状态,则与此相伴,在外部就更易于发火。但是,开口部比较大,因此,易于确保释放时的气体排放能力,另外,即使大量产生内部的电池活性物质等的粉尘,也只要压力释放部较宽地断裂,就可以说封堵压力释放功能难以降低。
接着,在以往例2(专利文献1)中,虽然火星难以排放,但在压力释放部因内压而打开之际,如上所述,是盖构件与壁板一起也朝向外侧一体地移动的结构,因此,仅产生壁板的变形量程度的间隙,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尤其是,框体是进行面板的冲压成型而成的构造,因此,存在与面板的由内压导致的位移量相比间隙变小的倾向。
另外,开口部比较小,因此,释放时的气体排放能力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另外,在产生了大量内部的电池活性物质等的粉尘的情况下,压力释放部有可能封堵而压力释放功能降低。另外,框体是进行面板的冲压成型而成的构造,因此,面板易于压曲,若压曲,则开口部分一直开着。
接着,在比较例中,在利用壁板的缘的密封部分的剥离来进行气体排出的情况下,壁板有可能压曲,若压曲,则开口部分一直开着。另外,开口部分处的间隙可能比壁板由于内压而压曲了的提升量小。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电池壳体如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这样,气体排出机构G是由在覆盖框体的周围的壁板开口的气体排出口和以从所述壁板的内侧覆盖该气体排出口的方式配置而固定于所述框体侧的盖部构成的单纯的形态,因此,难以产生由鼓出变形导致的压曲,能够使其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鼓出变形。因此,若内压降低,则能够关闭气体排出口。也就是说,可根据内压使压力释放部开闭。
并且,本发明的气体排出机构G根据电池壳体30的内压利用保持使盖部不移动的状态不变而仅使壁板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来改变盖部与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从而本发明的气体排出机构G开闭,因此,能够将鼓出变形时的提升量效率良好地且有效地灵活用作气体的开口面积。因此,设为简易的结构,并且即使与以往例1、2和比较例进行对比,也可以说气体排放能力较高。
另外,通过改变盖部与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而开闭,因此,能够提供如下极其优异的气体排出机构:在由于热失控而从电池排放的高温的粒子(火星)难以从开口部分向外部排放的基础上,即使是在产生了大量内部的电池活性物质等的粉尘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心压力释放部封堵而压力释放功能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电池壳体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包含本发明的电池壳体30的电池组1的适用对象,表示了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车载电源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的电池壳体并不限定于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车载电源装置的情况,能够用于包括例如定置型蓄电装置等在内的各种电源装置。
另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表示了在电池壳体30内呈两层堆积了电池堆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电池堆也可以由1层构成,另外,也可以堆积3层以上而构成。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以简单的结构形成了气体排出机构G的例子,以将气体排出口设为圆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气体排出机构只要是如下气体排出机构,就能够设为各种形态,该气体排出机构包括:气体排出口,其在覆盖框体的周围的壁板开口;和盖部,其以从壁板的内侧覆盖该气体排出口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框体的框架构件或框体内的强度构件,根据电池壳体的内压,利用保持使盖部(相对地)不移动的状态不变而使(该或其他)壁板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来改变盖构件与(该)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从而该气体排出机构开闭。
以下,对本发明的气体排出机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其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作为压力释放部的气体排出口和由围绕该气体排出口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位是圆形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气体排出口、密封部位的形状例如能够设定成椭圆、四边形、圆角四边形、菱形等适当的形状。
另外,设置气体排出机构的数量也未被限定,既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这样是多个部位,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这样是一个部位。
另外,对于配置气体排出机构的位置,也并未限定于壁板的中央的位置,也可以是从中央的位置偏离的(偏置的)偏置位置(图7所示的附图标记Os)。若使气体排出机构从壁板的中央偏置,则在密封部位处,密封材料以从壁板的中央侧卷缩的方式被剥离,因此,气体排出口易于开口。
另外,设置气体排出机构的壁板并不限定于由螺钉进行的紧固,也可以利用粘接将壁板固定于框架来替代紧固构造,也能够利用粘接、粘合、焊接、接合、铆接、双面胶带等各种固定手段固定。另外,并不限定于壁板和框架直接固定的情况,也可以借助其他构件相互固定。
另外,气体排出机构对于夹装密封材料这点也是可靠性特征,未必是本发明的必要特征。例如,如果在被定置的情况下等设置于不直接暴露于风雨的房间,则也可以不夹装密封材料。另外,也可以夹装其他密封材料、衬垫等来替代液体密封。
另外,在夹装密封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各种由密封进行的粘接的程度。也就是说,气体排出机构在夹装密封材料的情况下,在内压上升这样的异常时,密封面在框体破裂破坏之前剥离即可。
另外,装备气体排出机构的壁板并不限定于一张,也可以由多张协作构成。另外,气体排出机构G例如也可以使用面板的边来形成气体排出口。
具体而言,如在图20中表示第一变形例这样,能够使用多个面板(例如两张)。在该例子中,作为覆盖电池壳体30的一个面的壁板(前部面板43),将两张面板43a、43b在框体10的中央的位置处沿着相对方向隔离配置,利用相互的协作,将在相对方向上隔离的部分作为气体排出口51而设置于两张面板43a、43b的边之间的部分。换言之,覆盖电池壳体的一面的壁板(前部面板43)成为由面板43a和面板43b构成的分割构造,在面板43a与面板43b之间设置有气体排出口51。也就是说,气体排出口51不会仅由面板43a来设置,而是利用面板43a与面板43b的协作,在面板43a与面板43b之间开口有气体排出口51。
在该气体排出口51以从面板43a、43b的背面侧覆盖的方式配置有框体10的框架构件35。并且,在两张面板43a、43b的背面与框架构件35的外侧的面35m之间夹装有密封材料SG1、SG2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壁板43a、43b由于内压的上升而朝向外方鼓出变形了之际,盖部35m不移动,能够仅使壁板43a、43b朝向外方移动。因此,能够将盖部35m与壁板43a、43b的气体排出口51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设定得较大。因而,在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能够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
另外,在形成密封的情况下,也未必限于夹装于壁板与盖部之间的例子,能够设为各种形态。例如,在图2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将两张面板43a、43b以在框体10的中央的位置处沿着相对方向隔开比上述的例子窄的狭缝状的间隙的方式隔离配置,利用相互的协作,将在相对方向上隔离的部分作为气体排出口51而设置于两张面板43a、43b的边之间的部分。
以从各面板43a、43b的背面侧覆盖该气体排出口51的方式配置有框体10的框架构件35。并且,向由两张面板43a、43b之间和框架构件35的外侧的面35m形成的凹部填充密封材料SG而进行密封。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壁板43a、43b由于内压的上升而朝向外方鼓出变形了之际,盖部35m不移动,能够仅使壁板43a、43b朝向外方移动。因此,能够将盖部35m与壁板43a、43b的气体排出口51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设定得较大。因而,在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能够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
另外,在图22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使用一张面板43,相对于该面板43在框体10的中央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在该图22的上下的边开口的缺口部,将该缺口部的部分分别设置于两个部位而作为气体排出口51。
在各气体排出口51以从面板43的背面侧覆盖的方式配置有框体10的框架构件35。并且,在面板43的背面与框架构件35的外侧的面35m之间夹装有密封材料SG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壁板43由于内压的上升而朝向外方鼓出变形了之际,盖部35m不移动,能够仅使壁板43朝向外方移动。因此,能够将盖部35m与壁板43的两个气体排出口51周围之间的相对间隙设定得较大。因而,在壳体内的压力变高时,能够充分地确保气体的排出流量。
另外,气体排出机构所装备的壁板并不限定于平板状,例如,如图23所示,也可以包括弯曲构造。
在该图23的(a)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使用两张面板43a、43b作为覆盖电池壳体30的一个面的壁板(前部面板43),将一个面板43a设为平板状,在另一个面板43b设置弯曲部43d。两张面板43a、43b除了彼此相对的边之外,周围由固定螺钉等固定于框体10侧。在一个面板43a的端部与另一个面板43b的弯曲部43d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由此,相对部分的该间隙作为气体排出口51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分割构造,面板43a和43b与“至少一个壁板”相对应。
并且,另一个面板43b以其端部52从一个面板43a的背面侧重叠的方式构成了弯曲形状。另一个面板43b的背面侧由框架构件35支承。在一个面板43a的端部的背面与另一个面板43b的端部52的上表面之间夹装有密封材料SG
由此,另一个面板43b利用弯曲构造提高刚度,并且,端部52作为盖部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另一个面板43b与“设置于框体侧且具有比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相对应。
另外,在该图23的(b)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使用两张面板43a、43b,在一个面板43a的顶端部设置有弯曲部43e,将另一个面板43b设为平板状。两张面板43a、43b除了彼此相对的边之外,周围由固定螺钉等固定于框体10侧。另一个面板43b的背面侧由框架构件35支承。
在一个面板43a的弯曲部43e的端面51与另一个面板43b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由此,相对部分的该间隙作为气体排出口51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一个面板43a与“至少一个壁板”相对应。
在该例子中,为了调整刚度,设置有弯曲部43e的一个面板43a使用较薄的板,另一个面板43b使用了厚板,以便赋予比一个面板43a的刚度相对大的刚度。
并且,另一个面板43b以其端部52从一个面板43a的弯曲部43e的背面侧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一个面板43a的端部的背面与另一个面板43b的端部上表面52之间夹装有密封材料SG
由此,另一个面板43b利用厚板提高刚度,并且,端部上表面52作为盖部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另一个面板43b与“设置于框体侧且具有比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相对应。
此外,在有意地赋予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方面,如上所述,优选的是,使板厚不同、或利用弯曲形状使刚度不同、或使受压面积不同、或使距支承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在欲朝向外方鼓出那一侧降低相对于内压的弹簧常数。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组;2、电池;2a、正极端子;2b、负极端子;3d、第1层电池堆;3u、第2层电池堆;4、端板;5、汇流条;6、安装螺钉;8、接线盒;10、框体;11、柱支承构件(主框架);12、柱构件(主框架);13、第1梁构件(主框架);14、第2梁构件(主框架);15、第2基础梁构件(主框架);16、第1斜撑;17、第2斜撑;18、第1固定构件;19、安装螺钉;20、第2固定构件;21、安装螺钉;30、电池壳体;31、壁板安装用角钢(副框架);32、壁板安装用角钢(副框架);33、壁板安装用角钢(副框架);34、壁板安装用角钢(副框架);35、纵框架;35m、盖部;41~46、壁板(盖板);42、后部面板(与气体排出机构相对的位置的壁板);43、前部面板(供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壁板);50、壁板固定螺钉(紧固部);51、气体排出口;52、盖构件;53、螺柱螺母;C、连接器;RL1、RL2、继电器;S、密封材料;SL、密封线;H、线束(导电路径);T、压接端子;W、电线;G、气体排出机构;Os、偏置。

Claims (24)

1.一种电池壳体,其包含:框体,其用于收容电池;和多个壁板,其覆盖该框体的周围,该电池壳体的特征在于,
该电池壳体包含气体排出机构,该气体排出机构包括:气体排出口,其在所述多个壁板中的至少一个壁板开口;和盖部,其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内侧覆盖该气体排出口的方式配置,并固定于所述框体侧,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构成为,随着该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利用使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朝向外方鼓出的变形使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与所述盖部分开,保持所述盖部固定到所述框体侧的状态不变而形成所述盖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之间的相对间隙,从而所述气体排出机构经由所述相对间隙和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所述电池壳体内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以如下方式动作:在该电池壳体的内压变高到相比于外部气压超过了预定值时,使所述盖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之间产生所述相对间隙而使所述气体排出口开口,在开口后,使所述相对间隙以在所述内压较高的情况下相比于所述内压较低时变大的方式变化,并且,使所述相对间隙以在所述内压较低的情况下相比于所述内压较高时变小的方式变化,在释放了内部压力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向恢复成初始形状那一侧移动而将所述盖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之间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设置于所述框体侧且具有比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或者所述框体的框架构件兼用作所述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设置于所述框体侧且具有比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或者所述框体的框架构件兼用作所述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盖部是固定到被设置于所述框体侧且具有比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的盖构件、或者固定到所述框体的框架构件的盖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盖部是固定到被设置于所述框体侧且具有比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强度大的强度的构件的盖构件、或者固定到所述框体的框架构件的盖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壁板和所述盖部在彼此的相对面夹装有密封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偏离的偏置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偏离的偏置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多个部位。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于多个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多个所述气体排出机构包括:第一气体排出机构,其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部;和第二气体排出机构,其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除了中央部以外的部分,
该电池壳体构成为,所述第一气体排出机构最先打开,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排出机构打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多个所述气体排出机构包括:第一气体排出机构,其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中央部;和第二气体排出机构,其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板的除了中央部以外的部分,
该电池壳体构成为,所述第一气体排出机构最先打开,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排出机构打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6、9、11以及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供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向该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安装的安装部,且该壁板安装成在由于所述内压而以朝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了时,鼓出量受到所述装备对象侧的限制构件限制。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供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向该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安装的安装部,且该壁板安装成在由于所述内压而以朝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了时,鼓出量受到所述装备对象侧的限制构件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供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向该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安装的安装部,且该壁板安装成在由于所述内压而以朝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了时,鼓出量受到所述装备对象侧的限制构件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供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向该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安装的安装部,且该壁板安装成在由于所述内压而以朝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了时,鼓出量受到所述装备对象侧的限制构件限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供所述气体排出机构设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壁板成为向该电池壳体要装备的装备对象安装的安装部,且该壁板安装成在由于所述内压而以朝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了时,鼓出量受到所述装备对象侧的限制构件限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壁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排出机构,受到所述限制构件限制的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打开量根据各气体排出机构的配置部位而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壁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排出机构,受到所述限制构件限制的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打开量根据各气体排出机构的配置部位而不同。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在车载电源装置设置有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24.一种定置型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定置型蓄电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CN201980076941.4A 2018-11-27 2019-03-20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Active CN113169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1534 2018-11-27
JP2018221534A JP7235485B2 (ja) 2018-11-27 2018-11-27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定置型蓄電装置
PCT/JP2019/011918 WO2020110333A1 (ja) 2018-11-27 2019-03-20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定置型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414A CN113169414A (zh) 2021-07-23
CN113169414B true CN113169414B (zh) 2023-04-25

Family

ID=7085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6941.4A Active CN113169414B (zh) 2018-11-27 2019-03-20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3852A1 (zh)
EP (1) EP3890050A4 (zh)
JP (1) JP7235485B2 (zh)
CN (1) CN113169414B (zh)
WO (1) WO20201103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09220A (ko) 2021-01-28 2022-08-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화재 방지 성능이 향상된 배터리 모듈
CN114709551B (zh) * 2021-07-16 2023-09-26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32538B (zh) * 2023-02-27 2023-06-13 深圳市誉铭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953A (ja) * 1990-06-01 1992-02-06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密閉形アルカリ蓄電池の安全弁装置
JPH09161755A (ja) * 1995-12-06 1997-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用安全弁
JP2003068268A (ja) * 2001-08-27 2003-03-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蓄電池
JP2003323877A (ja) * 2002-05-07 2003-11-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2007018968A (ja) * 2005-07-11 2007-01-25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JP201119857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バッテリケース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2714289A (zh) * 2010-11-30 2012-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3089375A (ja) * 2011-10-14 2013-05-13 Nissan Motor Co Ltd 密閉型電池の排気栓
WO2013121990A1 (ja) * 2012-02-16 2013-08-22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防爆弁
CN103824987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电池壳体
JP2014170649A (ja) * 2013-03-01 2014-09-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密閉式電池の調圧弁構造体および密閉式電池
JP2014209526A (ja) * 2013-03-22 2014-11-06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CN105103344A (zh) * 2013-03-15 2015-11-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6030852A (zh) * 2014-02-20 2016-10-1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池组
JP2017033638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JP2017033886A (ja) * 2015-08-06 2017-0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圧力開放機構
JP2018049737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08140780A (zh) * 2015-10-05 2018-06-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的压力释放机构
CN108695481A (zh) * 2017-04-11 2018-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池布线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553B2 (ja) 1976-03-06 1983-01-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線分信号発生装置
DE102007063191A1 (de) * 2007-12-20 2009-06-25 Daimler Ag Batterie, insbesondere zu einer Anwendung in einem Fahrzeug
JP2015022997A (ja) 2013-07-23 2015-02-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鉛蓄電池
JP5850039B2 (ja) * 2013-12-26 2016-02-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CN107768577A (zh) * 2016-08-16 2018-03-06 原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爆结构的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953A (ja) * 1990-06-01 1992-02-06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密閉形アルカリ蓄電池の安全弁装置
JPH09161755A (ja) * 1995-12-06 1997-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用安全弁
JP2003068268A (ja) * 2001-08-27 2003-03-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蓄電池
JP2003323877A (ja) * 2002-05-07 2003-11-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2007018968A (ja) * 2005-07-11 2007-01-25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JP201119857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バッテリケース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2714289A (zh) * 2010-11-30 2012-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3089375A (ja) * 2011-10-14 2013-05-13 Nissan Motor Co Ltd 密閉型電池の排気栓
WO2013121990A1 (ja) * 2012-02-16 2013-08-22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防爆弁
CN103824987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电池壳体
JP2014170649A (ja) * 2013-03-01 2014-09-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密閉式電池の調圧弁構造体および密閉式電池
CN105103344A (zh) * 2013-03-15 2015-11-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14209526A (ja) * 2013-03-22 2014-11-06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CN106030852A (zh) * 2014-02-20 2016-10-1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池组
JP2017033638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JP2017033886A (ja) * 2015-08-06 2017-0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圧力開放機構
CN108140780A (zh) * 2015-10-05 2018-06-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的压力释放机构
JP2018049737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08695481A (zh) * 2017-04-11 2018-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池布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87750A (ja) 2020-06-04
EP3890050A4 (en) 2023-06-21
CN113169414A (zh) 2021-07-23
US20220013852A1 (en) 2022-01-13
JP7235485B2 (ja) 2023-03-08
EP3890050A1 (en) 2021-10-06
WO2020110333A1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414B (zh) 电池壳体、包含该电池壳体的车辆以及定置型蓄电装置
EP1921691B1 (en) Battery module
EP3809487B1 (en) Protection plate, battery cell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WO2013111669A1 (ja) 燃料電池車両
EP2827428B1 (en) Fuel cell stack system and vehicle with fuel cell stack system
JP4992208B2 (ja) 燃料電池搭載構造体
US2021012631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US20200321646A1 (en) Fuel cell system
US11502324B2 (en) Fuel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fuel cell module
CN111710885B (zh) 燃料电池堆
US10730399B2 (en) Fuel cell vehicle
US10903513B2 (en) Fuel cell device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mounted thereon
US10944117B2 (en) Fuel cell vehicle
JP7088769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5115776B2 (ja) 燃料電池のマウント構造体
JP7020867B2 (ja) 電池ケース
US20240136635A1 (en) Battery module
US11444309B2 (en) Fuel cell system
US11101486B2 (en) Stack case and outer restraining member for fuel cell
US20170200967A1 (en) Fuel cell system
EP4184684A1 (en) Battery module
EP4358252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210020970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fuel cell vehicle
JPH0620295Y2 (ja) 燃料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