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6120A -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6120A
CN113166120A CN201980075686.1A CN201980075686A CN113166120A CN 113166120 A CN113166120 A CN 113166120A CN 201980075686 A CN201980075686 A CN 201980075686A CN 113166120 A CN113166120 A CN 113166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emitting device
layer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56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振珠
金炯锡
李相遇
洪玩杓
尹洪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6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6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化学式1的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Description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主张于2018年12月10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5826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涉及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在这里,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物层大多情况下由分别利用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形成,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形成。对于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而言,如果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有机物层,电子从阴极注入有机物层,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该激子重新跃迁至基态时就会发出光。
持续要求开发用于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新的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说明书提供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课题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提供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21
在上述化学式1中,
X和Y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S或O,
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者相邻的取代基结合而形成环,
R3和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腈基,
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a、b和c各自为0至4的整数,
d、e和f各自为0至3的整数,
a至f为复数时,括号内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
另外,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括: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对置而具备的第二电极、以及具备在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1层或2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上述有机物层中的1层以上包含上述化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的化合物可以用作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物层的材料,通过使用该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发光器件中能够实现效率的提高、较低的驱动电压和/或寿命特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器件。
图2图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器件。
<符号说明>
1:基板
2:第一电极
3:有机物层
4:第二电极
5:第一有机物层
6:发光层
7:第二有机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说明书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提供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取代基的例示在下文中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上述“取代”这一用语的意思是指结合在化合物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替换成其它取代基,被取代的位置只要是氢原子可以被取代的位置、即取代基可以取代的位置就没有限定,当取代2个以上时,2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取代或未取代的”这一用语的意思是指被选自氘、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者被上述例示的取代基中的2个以上的取代基连接而成的取代基取代,或者不具有任何取代基。例如,“2个以上的取代基连接而成的取代基”可以为被芳基取代的芳基、被杂芳基取代的芳基、被芳基取代的杂环基、被烷基取代的芳基等。
在本说明书中,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至30。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20。更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作为具体例,有甲基、乙基、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戊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己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庚基、正庚基、1-甲基己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辛基、正辛基、叔辛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正壬基、2,2-二甲基庚基、1-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异己基、2-甲基戊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环烷基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具体而言,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3-甲基环戊基、2,3-二甲基环戊基、环己基、3-甲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2,3-二甲基环己基、3,4,5-三甲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烷氧基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氧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30。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20。更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具体而言,可以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异丙基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仲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异戊氧基、正己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苄氧基、对甲基苄氧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胺基可以选自-NH2、烷基胺基、N-烷基芳基胺基、芳基胺基、N-芳基杂芳基胺基、N-烷基杂芳基胺基和杂芳基胺基,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至30。作为胺基的具体例,有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苯基胺基、萘基胺基、联苯基胺基、蒽基胺基、9-甲基蒽基胺基、二苯基胺基、N-苯基萘基胺基、二甲苯基胺基、N-苯基甲苯基胺基、三苯基胺基、N-苯基联苯基胺基、N-苯基萘基胺基、N-联苯基萘基胺基、N-萘基芴基胺基、N-苯基菲基胺基、N-联苯基菲基胺基、N-苯基芴基胺基、N-苯基三联苯基胺基、N-菲基芴基胺基、N-联苯基芴基胺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甲硅烷基可以由-SiRaRbRc的化学式表示,上述Ra、Rb和Rc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上述甲硅烷基具体有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硅烷基、苯基甲硅烷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芳基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上述芳基可以为单环或多环。上述芳基为单环芳基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6至30。更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6至20。具体而言,作为单环芳基,可以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上述芳基为多环芳基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10至30,更具体而言,优选碳原子数为10至20。具体而言,作为多环芳基,可以为萘基、蒽基、菲基、三苯基、芘基、萉基、苝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51
基、芴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相邻的”基团可以是指在与该取代基取代的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上取代的取代基、与该取代基在立体结构上最接近的取代基、或者在该取代基取代的原子上取代的其它取代基。例如,苯环中以邻(ortho)位被取代的2个取代基和脂肪族环中同一碳上取代的2个取代基可以解释为彼此“相邻的”基团。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芳基胺基的例子,有取代或未取代的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芳基胺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芳基胺基。上述芳基胺基中的芳基可以为单环芳基,可以为多环芳基。上述包含2个以上的芳基的芳基胺基可以包含单环芳基、多环芳基,或者可以同时包含单环芳基和多环芳基。例如,上述芳基胺基中的芳基可以选自上述的芳基的例示。
在本说明书中,杂芳基包含1个以上的非碳原子,即杂原子,具体而言,上述杂原子可以包含1个以上的选自O、N、Se和S等中的原子。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2至3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至20,上述杂芳基可以为单环或多环。作为杂芳基的例子,有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咪唑基、噻唑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52
唑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53
二唑基、吡啶基、联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三唑基、吖啶基、哒嗪基、吡嗪基、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酞嗪基、吡啶并嘧啶基、吡啶并吡嗪基、吡嗪并吡嗪基、异喹啉基、吲哚基、咔唑基、苯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54
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咔唑基、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菲咯啉基(phenanthroline)、异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55
唑基、噻二唑基、吩噻嗪基和二苯并呋喃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61
在上述化学式2中,X、Y、R1至R6、a至d和f与上述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1-1和1-2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62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63
在上述化学式1-1和1-2中,X、Y、R1至R6和a至f与上述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2-1和2-2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2-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71
[化学式2-2]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72
在上述化学式2-1和2-2中,X、Y、R1至R6、a至d和f与上述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1-3至1-10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73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81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82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83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84
[化学式1-8]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91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92
[化学式1-10]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093
在上述化学式1-3至1-10中,X、Y、R1至R6、以及a至f与上述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X和Y为O。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X和Y为S。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X为O,Y为S。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X为S,Y为O。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烷基或芳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联苯基、蒽基、菲基、萘基、芘基、三亚苯基或芴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甲基或苯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3和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腈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3和R4为氢。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或者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苯基、联苯基、萘基、三联苯基、四联苯基、芘基、三亚苯基、蒽基、菲基或芴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或苯基。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R5为氢、腈基或苯基,上述R6为氢。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学式1为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个。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1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2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3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4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5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6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7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8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19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0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1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2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3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4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5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6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7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8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29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0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1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2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3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41
在本说明书中,当指出某一部分“包含/包括”某一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意味着可以进一步包含其它构成要素,而不是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
在本说明书中,当指出某一构件位于另一个构件“上”时,其不仅包括某一构件与另一构件接触的情况,还包括两构件之间存在其它构件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对置而具备的第二电极、以及具备在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1层或2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上述有机物层中的1层以上包含上述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可以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但不仅限于此。
图1中例示了在基板1上依次层叠有第一电极2、有机物层3、以及第二电极4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
上述图1例示了有机发光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2中例示了在基板1上依次层叠有第一电极2、第一有机物层5、发光层6、第二有机物层7和第二电极4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
上述图2例示了有机发光器件,根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有机物层和第二有机物层可以各自为空穴传输区域和电子传输区域。这时,空穴传输区域是指阳极与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电子传输区域是指阴极与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例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上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具有如下所示的层叠结构,但不仅限于此。
(1)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2)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3)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4)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5)阳极/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6)阳极/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7)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8)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9)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10)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11)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12)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13)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14)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覆盖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上述发光层包含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光层包含上述化合物作为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光层包含上述化合物作为磷光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光层以99:1至1:99的质量比包含主体和掺杂剂。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光层以99:1至10:90的质量比包含主体和掺杂剂。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发光层以99:1至50:50的质量比包含主体和掺杂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层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主体,可以包含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作为掺杂剂。
在本说明书中,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TADF,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Fluorescence)是指表现出通过热活化使从最低激发三重态(T1)到最低激发单重态(S1)的反向能量转移产生而实现荧光发光的现象的化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延迟荧光是指三重态激子向单重态激子进行反向系间窜越(Reverse-Intersystem crossing)而发光的荧光。
在本说明书中,最低激发三重态(T1)是指具有最低能量的三重态的能量。
在本说明书中,三重态(triplet state)是指电子整体具有的旋转角动量的量子数之和为1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最低激发单重态(S1)是指具有最低能量的单重态的能量。
在本说明书中,单重态(singlet state)是指电子整体所具有的旋转角动量的量子数之和为0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最低激发三重态(T1)和最低激发单重态(S1)的能量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而确定。
测定固体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最低激发单重态的能级)和低温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最低激发三重态的能级),固体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利用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的LS-55进行测定,激发(excitation)波长在370nm处的发光光谱为400nm至660nm,作为溶剂,使用HPLC级THF,上述化合物的含量为1×10-6M。低温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利用珀金埃尔默公司的LS-55进行测定,激发波长在445nm处的发光光谱为400nm至700nm。作为溶剂,使用HPLC级THF,并且在液氮下进行测定。
在本说明书中,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的最低激发三重态(T1)和最低激发单重态(S1)之差(ΔEst)优选为大于0eV且小于等于0.2eV。
在本说明书中,最低激发三重态(T1)和最低激发单重态(S1)之差(ΔEst)较小时,优选小于等于0.2eV时,单重态激子照常发光(即,荧光),三重态激子向单重态激子进行反向系间窜越而发光(即,延迟荧光)。由此,基于荧光机制的发光中增加了延迟荧光机制,因此可以实现将内部量子效率提高至100%。
最低激发三重态(T1)和最低激发单重态(S1)之差(ΔEst)大于0.2eV时,相对难以引起反向系间窜越,因此延迟荧光产生的现象也可能变少。
在本说明书中,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的单重态的能量(EgS)与在77K下的能量(Eg77K)之差可以由下述式表示。
ΔST=EgS–Eg77K<0.3eV
在上述式中,EgS和Eg77K为能够各自通过上面提到的单重态和三重态的能级测定法而测定的值,其差值小而满足上述式时,反向系间窜越顺利地实现,从而产生延迟荧光。
在本说明书中,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的混合物为了防止发光层激基复合物(exciplex)的形成,由│HOMO(主体)│>│HOMO(TADF)│表示,S1(主体)>2.8eV,优选HOMO(主体)≥5.8eV。
上述发光层的激基复合物是指两个彼此不同的分子之间的激发态分子和基态分子结合而形成的配合物。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一同使用时,以主体100重量份为基准,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1至60重量份。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主体,除了化学式1的化合物以外,还使用额外的主体的情况下,以主体100重量份为基准,化学式1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99至40重量份。
在本说明书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可以为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个,但并不限定于此。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39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0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1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2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者空穴注入和传输层,上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者空穴注入和传输层可以包含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物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或者电子注入和传输层,上述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或者电子注入和传输层可以包含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物层包括电子阻挡层或空穴阻挡层,上述电子阻挡层或空穴阻挡层可以包含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如下进行制造:利用溅射(sputtering)或电子束蒸发(e-beam evaporation)之类的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基板上蒸镀金属或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合金而形成阳极,然后在该阳极上形成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有机物层和包含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的有机物层,之后在该有机物层上蒸镀可用作阴极的物质而制造。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在基板上依次蒸镀阴极物质、有机物层、阳极物质而制造有机发光器件。
作为上述阳极物质,通常为了使空穴能够顺利地向有机物层注入,优选为功函数大的物质。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阳极物质的具体例,有钒、铬、铜、锌、金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金属氧化物;ZnO:Al或SnO2:Sb等金属与氧化物的组合;聚(3-甲基噻吩)、聚[3,4-(亚乙基-1,2-二氧)噻吩](PEDT)、聚吡咯和聚苯胺等导电性高分子等,但不仅限于此。
作为上述阴极物质,通常为了使电子容易地向有机物层注入,优选为功函数小的物质。作为阴极物质的具体例,有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LiF/Al或LiO2/Al等多层结构物质等,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空穴注入物质是可以在低电压下从阳极良好地注入空穴的物质,优选为空穴注入物质的HOMO(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介于阳极物质的功函数与周围有机物层的HOMO之间。作为空穴注入物质的具体例,有金属卟啉(porphyrine)、低聚噻吩、芳基胺系有机物、六腈六氮杂苯并菲系有机物、喹吖啶酮(quinacridone)系有机物、苝(perylene)系有机物、蒽醌及聚苯胺和聚噻吩导电性高分子等,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空穴传输物质是能够接收来自阳极或空穴注入层的空穴并将其转移至发光层的物质,对空穴的迁移率大的物质是合适的。作为具体例,有芳基胺系有机物、导电性高分子、以及同时存在共轭部分和非共轭部分的嵌段共聚物等,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发光物质是能够从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分别接收空穴和电子并使它们结合而发出可见光区域的光的物质,优选为对于荧光或磷光的量子效率高的物质。作为具体例,有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3);咔唑系化合物;二聚苯乙烯基(dimerized styryl)化合物;BAlq;10-羟基苯并喹啉-金属化合物;苯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41
唑、苯并噻唑及苯并咪唑系化合物;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系高分子;螺环(spiro)化合物;聚芴、红荧烯等,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复数个有机物层时,上述有机物层可以由相同的物质或不同的物质形成。
本说明书的有机发光器件除了有机物层中的1层以上利用上述化合物来形成以外,可以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制造。
另外,本说明书提供利用上述化合物而形成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作为掺杂剂材料,有芳香族化合物、苯乙烯基胺化合物、硼配合物、荧蒽化合物、金属配合物等。具体而言,芳香族化合物是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氨基的芳香族稠环衍生物,有具有芳基氨基的芘、蒽、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42
二茚并芘等,苯乙烯基胺化合物是在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胺基上取代有至少1个芳基乙烯基的化合物,被选自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环烷基和芳基氨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具体而言,有苯乙烯基胺、苯乙烯基二胺、苯乙烯基三胺、苯乙烯基四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作为金属配合物,有铱配合物、铂配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上述电子传输层是从电子注入层接收电子并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的层,电子传输物质是能够从阴极良好地接收电子并将其转移至发光层的物质,对电子的迁移率大的物质是合适的。作为具体例,有8-羟基喹啉的Al配合物、包含Alq3的配合物、有机自由基化合物、羟基黄酮-金属配合物等,但不仅限于此。电子传输层可以如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那样与任意期望的阴极物质一同使用。特别是,合适的阴极物质的例子是具有低功函数且伴有铝层或银层的通常的物质。具体为铯、钡、钙、镱和钐,且在各情况下均伴有铝层或银层。
上述电子注入层是注入来自电极的电子的层,优选为如下物质:具有传输电子的能力,具有注入来自阴极的电子的效果,具有对于发光层或发光材料的优异的电子注入效果,防止发光层中生成的激子向空穴注入层迁移,而且薄膜形成能力优异的化合物。具体而言,有芴酮、蒽醌二甲烷、联苯醌、噻喃二氧化物、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51
唑、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52
二唑、三唑、咪唑、苝四羧酸、亚芴基甲烷、蒽酮等和它们的衍生物、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含氮五元环衍生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上述金属配位化合物,有8-羟基喹啉锂、双(8-羟基喹啉)锌、双(8-羟基喹啉)铜、双(8-羟基喹啉)锰、三(8-羟基喹啉)铝、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三(8-羟基喹啉)镓、双(10-羟基苯并[h]喹啉)铍、双(10-羟基苯并[h]喹啉)锌、双(2-甲基-8-喹啉)氯化镓、双(2-甲基-8-喹啉)(邻甲酚)镓、双(2-甲基-8-喹啉)(1-萘酚)铝、双(2-甲基-8-喹啉)(2-萘酚)镓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上述电子阻挡层是阻止电子到达阳极的层,作为其材料,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材料。
上述空穴阻挡层是阻止空穴到达阴极的层,通常可以利用与空穴注入层相同的条件形成。具体而言,有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53
二唑衍生物或三唑衍生物、菲咯啉衍生物、BCP、铝配合物(aluminum complex)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根据本说明书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为顶部发光型、底部发光型或双向发光型。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除了利用上述的化合物来形成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以外,可以利用通常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和材料而制造。
实施发明的方式
在下述反应式中,取代基的种类和个数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选择公知的起始物质来合成各种中间体。反应种类和反应条件可以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技术。
<反应式1:化学式1-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61
在上述反应式1中,Ra和Rb各自与化学式1的R1和R2的定义相同,
Rc和Rd各自与化学式1的R3和R4的定义相同,
Rf和Rg各自与化学式1的R5和R6的定义相同,
l、m和n各自为0至4的整数,
o、p和q各自为0至3的整数,
l至f为复数时,括号内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
1.中间体A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0.4mol的起始物质(sm)A、0.2mol的碘(I2)和0.2mol的苯基碘二乙酸酯(Ph-I(OAc)2)加入到150ml醋酸(AcOH)与150ml醋酸酐(Ac2O)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三滴硫酸(sulfuric acid,H2SO4)后,在常温下搅拌十小时。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后,与水一同洗涤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silica pad)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5%的收率获得了中间体A。
2.中间体B的合成
将0.3mol的中间体A、0.33mol的起始物质B和2mol%的四(三苯基膦)钯(Pd(PPh2)4)加入到50ml的四氢呋喃(THF)中,将0.6mol的碳酸钾(potassium carbonate,K2CO3)溶解于25ml的水(H2O)而进行混合。
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70%的收率获得了中间体B。
3.化学式1-1的合成
将0.2mol的中间体B、0.2mol的起始物质C、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Pd(t-Bu3P)2)和0.24mol的叔丁醇钠(NaOt-Bu)加入到70ml的甲苯(Toluene)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3%的收率获得了化学式1-1的化合物。
<反应式2:化学式1-2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71
在上述反应式2中,Ra和Rb各自与化学式1的R1和R2的定义相同,
Rc和Rd各自与化学式1的R3和R4的定义相同,
Rf和Rg各自与化学式1的R5和R6的定义相同,
l、m和n各自为0至4的整数,
o、p和q各自为0至3的整数,
l至f为复数时,括号内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
1.中间体C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0.4mol的起始物质D和0.5mol的溴(Br2)加入到150ml的氯仿(Chloroform,CHCl3)中,在-40℃搅拌30分钟。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水溶液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35%的收率获得了中间体C。
2.中间体D的10-1合成
将0.3mol的中间体C、0.33mol的起始物质E和2mol%的[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II)([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dich loropalladium(II),Pd(dppf)Cl2)加入到50ml的四氢呋喃中,将0.6mol的碳酸钾溶解于25ml的水而进行混合。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70%的收率获得了中间体D。
3.化学式1-2的合成
将0.2mol的中间体D、0.2mol的起始物质F、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和0.24mol的叔丁醇钠加入到70ml的甲苯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3%的收率获得了化学式1-2的化合物。
如果基于通常的技术常识将本说明书的反应式1或2和上述中间体适当地组合,则可以制造全部的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
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它们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合成例1]化合物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81
1.中间体1-1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10g(40.65mmol)的4-溴二苯并呋喃、5.1g(20.32mmol)的碘和6.6g(20.32mmol)的苯基碘二乙酸酯加入到150ml醋酸与150ml醋酸酐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三滴硫酸后,在常温下搅拌十小时。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后,与水一同洗涤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5%的收率获得了中间体1-1。
2.中间体1-2的合成
将9.8g(26.35mmol)的中间体1-1、6.15g(28.99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和2mol%的四(三苯基膦)钯加入到80ml的四氢呋喃中,将7.3g(52.70mmol)的碳酸钾溶解于40ml的水而进行混合。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0%的收率(6.5g)获得了中间体1-2。
3.化合物1的合成
将6.5g(15.78mmol)的中间体1-2、2.6g(15.78mmol)的9H-咔唑、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和1.8g(18.94mmol)的叔丁醇钠加入到50ml的甲苯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3%的收率(4.96g)获得了化合物1。
MS:[M+H]+=500
[合成例2]化合物2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91
利用6g(14.56mmol)的中间体1-2和3.5g(14.56mmol)的2-苯基-9H-咔唑代替6.5g(15.78mmol)的中间体1-2和2.6g(15.78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1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1%的收率(5.1g)获得了化合物2。
MS:[M+H]+=576
[合成例3]化合物3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492
1.中间体3-1的合成
利用二苯并[b,d]呋喃-1-基硼酸代替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中间体1-2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57%的收率(6.2g)获得了中间体3-1。
2.化合物3的合成
利用6.2g(15.05mmol)的中间体3-1和2.5g(15.05mmol)的9H-咔唑代替6.5g(15.78mmol)的中间体1-2和2.6g(15.78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1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5%的收率(4.9g)获得了化合物3。
MS:[M+H]+=500
[合成例4]化合物4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01
1.中间体4-1的合成
利用6g(16.14mmol)的中间体1-1和3.96g(17.75mmol)的二苯并[b,d]噻吩-2-基硼酸代替9.8g(26.35mmol)的中间体1-1和6.15g(28.99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中间体1-2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3%的收率(4.4g)获得了中间体4-1。
2.化合物4的合成
利用4.4g(10.28mmol)的中间体4-1和1.7g(10.28mmol)的9H-咔唑代替6.5g(15.78mmol)的中间体1-2和2.6g(15.78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1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6%的收率(5.3g)获得了化合物4。
MS:[M+H]+=516
[合成例5]化合物5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11
1.中间体5-1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10g(38.18mmol)的4-溴二苯并噻吩、4.8g(19.09mmol)的碘和6.2g(19.09mmol)的苯基碘二乙酸酯加入到150ml醋酸与150ml醋酸酐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三滴硫酸后,在常温下搅拌十小时。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后,与水一同洗涤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53%的收率(7.8g)获得了中间体5-1。
2.中间体5-2的合成
将7.8g(18.22mmol)的中间体5-1、4.3g(20.05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和2mol%的四(三苯基膦)钯加入到60ml的四氢呋喃中,将5.0g(36.44mmol)的碳酸钾溶解于30ml的水而进行混合。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1%的收率(4.8g)获得了中间体5-2。
3.化合物5的合成
将4.8g(11.22mmol)的中间体5-2、1.9g(11.22mmol)的9H-咔唑、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和1.3g(13.46mmol)的叔丁醇钠加入到30ml的甲苯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58%的收率(3.4g)获得了化合物5。
MS:[M+H]+=516
[合成例6]化合物6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21
利用8g(18.69mmol)的中间体5-2和3.6g(18.69mmol)的3,6-二甲基-9H-咔唑代替4.8g(11.22mmol)的中间体5-2和1.9g(11.22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5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59%的收率(5.9g)获得了化合物6。
MS:[M+H]+=544
[合成例7]化合物7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22
1.中间体7-1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10g(34.02mmol)的1-碘二苯并呋喃和2.7g(17.01mmol)的溴加入到140ml的氯仿中,在-40℃搅拌30分钟。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水溶液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35%的收率(4.4g)获得了中间体7-1。
2.中间体7-2的合成
将4.4g(11.83mmol)的中间体7-1、2.8g(13.01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和2mol%的四(三苯基膦)钯加入到30ml的四氢呋喃中,将3.27g(23.66mmol)的碳酸钾溶解于15ml的水并进行混合。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0%的收率(2.9g)获得了中间体7-2。
3.化合物7的合成
将2.9g(7.04mmol)的中间体7-2、1.2g(7.04mmol)的9H-咔唑、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和0.8g(8.45mmol)的叔丁醇钠加入到20ml的甲苯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5%的收率(2.3g)获得了化合物7。
MS:[M+H]+=500
[合成例8]化合物8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31
1.中间体8-1的合成
利用6g(16.14mmol)的中间体7-1和3.7g(17.75mmol)的二苯并[b,d]呋喃-1-基硼酸代替4.4g(11.83mmol)的中间体7-1和2.8g(13.01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中间体7-2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0%的收率(3.9g)获得了中间体8-1。
2.化合物8的合成
利用3.9g(9.47mmol)的中间体8-1和1.6g(9.47mmol)的9H-咔唑代替2.9g(7.04mmol)的中间体7-2和1.2g(7.04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7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58%的收率(2.7g)获得了化合物8。
MS:[M+H]+=500
[合成例9]化合物9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41
利用6.0g(14.56mmol)的中间体7-2和2.8g(14.56mmol)的9H-咔唑-3-氰基代替2.9g(7.04mmol)的中间体7-2和1.2g(7.04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7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2%的收率(4.7g)获得了化合物9。
MS:[M+H]+=525
[合成例10]化合物10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42
1.中间体10-1的合成
在氮气下,将10g(32.26mmol)的1-碘二苯并噻吩和2.7g(16.13mmol)的溴加入到140ml的氯仿中,在-40℃搅拌30分钟。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水溶液后,进行层分离。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31%的收率(3.8g)获得了中间体10-1。
2.中间体10-2的合成
将3.8g(9.80mmol)的中间体10-1、2.3g(10.78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和2mol%的四(三苯基膦)钯加入到30ml的四氢呋喃中,将2.7g(19.60mmol)的碳酸钾溶解于15ml的水而进行混合。在80℃搅拌12小时后,结束反应,冷却至常温并分离水和有机层。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63%的收率(2.6g)获得了中间体10-2。
3.化合物10的合成
将2.6g(6.07mmol)的中间体10-2、1.0g(6.07mmol)的9H-咔唑、1mol%的双(三叔丁基膦)钯(0)和0.7g(7.28mmol)的叔丁醇钠加入到20ml的甲苯中,在110℃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后,用硅胶垫过滤而去除杂质。过滤后,溶液与水一同洗涤后,只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搅拌,用硅胶垫过滤后,在减压下,将溶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柱纯化,从而以59%的收率(1.8g)获得了化合物10。
MS:[M+H]+=516
[合成例11]化合物1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51
1.中间体11-1的合成
利用6g(15.47mmol)的中间体10-1和3.6g(17.02mmol)的二苯并[b,d]呋喃-1-基硼酸代替3.8g(9.80mmol)的中间体10-1和2.3g(10.78mmol)的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中间体10-2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59%的收率(3.8g)获得了中间体11-1。
2.化合物11的合成
利用3.8g(8.88mmol)的中间体11-1和1.5g(8.88mmol)的9H-咔唑代替2.6g(6.07mmol)的中间体10-2和1.0g(6.07mmol)的9H-咔唑,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化合物10的合成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并纯化,从而以64%的收率(2.9g)获得了化合物11。
MS:[M+H]+=516
<实施例1-1>
将ITO(氧化铟锡)以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52
的厚度被涂布成薄膜的玻璃基板放入溶解有洗涤剂的蒸馏水中,利用超声波进行洗涤。这时,洗涤剂使用菲希尔公司(Fischer Co.)制品,蒸馏水使用了利用密理博公司(Millipore Co.)制造的过滤器(Filter)过滤两次的蒸馏水。将ITO洗涤30分钟后,用蒸馏水重复两次而进行10分钟超声波洗涤。在蒸馏水洗涤结束后,用异丙醇、丙酮、甲醇的溶剂进行超声波洗涤并干燥后,输送至等离子体清洗机。此外,利用氧等离子体,将上述基板清洗5分钟后,将基板输送至真空蒸镀机。在约10-7托的真空下,通过从加热舟皿蒸发,从而以如下所示的顺序蒸镀了有机发光器件的各层。这时,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蒸镀速度设定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62
在这样准备的ITO透明电极上,通过上述的方法,以m-MTDATA(60nm)/TCTA(80nm)/主体+10wt%Ir(ppy)3(300nm)/BCP(10nm)/Alq3(30nm)/LiF(1nm)/Al(200nm)的顺序构成有机发光器件,作为上述主体,使用化合物1,从而制造了有机发光器件。
m-MTDATA、TCTA、Ir(ppy)3、BCP和Alq3的结构分别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6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71
<实验例1-2>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2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3>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3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4>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4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5>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5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6>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6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7>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7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8>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8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9>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9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10>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10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1-11>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上述化合物11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比较例1-1>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GH1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81
<比较例1-2>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GH2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82
<比较例1-3>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GH3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91
<比较例1-4>
在上述实验例1-1中,使用GH4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592
对通过实验例1-1至1-11、比较例1-1和1-4而制作的有机发光器件施加10mA/cm2的电流时,得到了表1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01
实验结果,将根据本发明的由化合物1至1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物质使用的实验例1-1至1-11的绿色有机发光器件,与使用现有的绿色主体(GH)的比较例1-1至1-4的绿色有机发光器件相比,在电流效率和驱动电压方面显示了优异的性能。
<实验例2-1>
制作了将化合物1用作发光物质层的主体的有机发光器件。首先,将附着有40mm×40mm×厚度0.5mm的ITO(包括反射板)电极的玻璃基板用异丙醇、丙酮、去离子水(DIWater)进行5分钟超声波洗涤后,在100℃烘箱(Oven)中进行干燥。洗涤基板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2分钟O2等离子体处理,为了在上部蒸镀其它层而移送至蒸镀室。在约10-7托的真空下,通过从加热舟皿蒸发,从而以如下所示的顺序蒸镀有机发光器件的各层。这时,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蒸镀速度设定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02
在上述ITO透明电极上,通过上述的方法,以空穴注入层(HIL;HAT-CN,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1
)、空穴传输层(HTL;NPB,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7
)、电子阻挡层(EBL;mCBP,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2
)、发光物质层(EML;将化合物1用作主体,将BDpyInCz作为延迟用光物质掺杂30重量%,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8
)、空穴阻挡层(HBL;B3PYMPM;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3
)、电子传输层(ETL:TPBi,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9
)和电子注入层(EIL;LiF,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4
)、阴极(Al;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5
)的顺序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HAT-CN、NPB、mCBP、BDpyInCz、B3PYMPM和TPBi的结构分别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16
用上述CPL将覆盖层(capping layer)成膜后,用玻璃进行封装。在蒸镀这样的层后,为了形成被膜而从蒸镀室转移至干燥箱内,后续使用UV固化环氧和吸水剂(getter)来进行封装。
<实验例2-2>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2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3>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3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4>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4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5>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5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6>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6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7>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7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8>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8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9>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9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10>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10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实验例2-11>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化合物11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比较例2-1>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GH1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比较例2-2>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GH2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比较例2-3>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GH3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比较例2-4>
在上述实验例2-1中,使用GH4代替化合物1,除此以外,通过与实验例2-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有机发光器件。
对通过实验例2-1至2-11、比较例2-1和2-4而制作的有机发光器件施加6.3J的电流时,得到了表2的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3068720310000641
在将根据本发明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用作延迟荧光发光物质层的主体时,与将比较例2-1至2-4的GH1至GH4用作主体的情况相比,驱动电压变低,外部量子效率(EQE)提高。最终,确认了将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用于有机发光层,从而降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提高发光效率,并且可以改善色纯度。因此,可以利用适用有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而应用于如降低电力消耗、提高发光效率和器件寿命的有机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和/或照明装置之类的发光装置等中。

Claims (12)

1.一种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11
在所述化学式1中,
X和Y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S或O,
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氘、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者相邻的取代基结合而形成环,
R3和R4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腈基,
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a、b和c各自为0至4的整数,
d、e和f各自为0至3的整数,以及
a至f为复数时,括号内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1-1和1-2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1-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21
化学式1-2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22
在所述化学式1-1和1-2中,X、Y、R1至R6、以及a至f与所述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R5和R6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腈基、或者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学式1为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个: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3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4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5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6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7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8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09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0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1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2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3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4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5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6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7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8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19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0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1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2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3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4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5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61
6.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而具备的第二电极、以及具备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1层或2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其中所述有机物层中的1层以上包含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并且所述发光层以99:1至50:50的质量比包含主体和掺杂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并且所述发光层包含所述化合物作为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包含所述化合物作为磷光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包含所述化合物作为主体,并且包含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作为掺杂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掺杂剂包括最低激发三重态(T1)与最低激发单重态(S1)之间的能隙(ΔEst)为0.2eV以下的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热活化延迟荧光化合物由下述结构式中的任一个表示: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8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29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301
Figure FDA0003068720300000311
CN201980075686.1A 2018-12-10 2019-11-21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Pending CN1131661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158269 2018-12-10
KR10-2018-0158269 2018-12-10
PCT/KR2019/016002 WO2020122451A1 (ko) 2018-12-10 2019-11-21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6120A true CN113166120A (zh) 2021-07-23

Family

ID=7107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5686.1A Pending CN113166120A (zh) 2018-12-10 2019-11-21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52349B1 (zh)
CN (1) CN113166120A (zh)
WO (1) WO20201224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2378A1 (ja) 2018-07-27 2020-01-3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化合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645609B1 (ko) 2018-12-14 2024-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내열 특성 및 발광 특성이 우수한 유기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다이오드 및 유기발광장치
CN114105956B (zh) * 2020-09-01 2023-04-18 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三嗪衍生物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409240A (zh) * 2020-11-20 2021-02-26 清华大学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
CN112409241B (zh) * 2020-11-27 2023-04-25 清华大学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
KR20220077298A (ko) * 2020-12-01 2022-06-09 엘티소재주식회사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유기 발광 소자의 유기물층용 조성물 및 유기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250A1 (ja) * 2009-10-26 2011-05-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6207954A (ja) * 2015-04-28 2016-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
WO2017126370A1 (ja) * 2016-01-20 2017-07-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5513B4 (de) 2001-07-20 2005-02-24 Novaled Gmbh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WO2011122132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5022987A1 (ja) * 2013-08-16 2015-0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電子デバイス、発光装置及び発光材料
US11031279B2 (en) * 2016-12-14 2021-06-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reduced trench loading effect
KR102170390B1 (ko) * 2018-07-25 2020-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250A1 (ja) * 2009-10-26 2011-05-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6207954A (ja) * 2015-04-28 2016-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
WO2017126370A1 (ja) * 2016-01-20 2017-07-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71002A (ko) 2020-06-18
KR102352349B1 (ko) 2022-01-18
WO2020122451A1 (ko) 2020-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9191B (zh) 杂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602258B (zh) 有机发光器件
KR102100008B1 (ko) 안트라센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352349B1 (ko)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119954B1 (ko)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1699177A (zh) 杂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KR20210042873A (ko) 유기발광소자
KR102102036B1 (ko)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245935B1 (ko)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자소자
KR102097870B1 (ko)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7257787B (zh)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1770919B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225905A (zh) 杂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527081A (zh) 多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2805278A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KR20210010409A (ko)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3875034A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1148024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1225895B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KR20200122252A (ko)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70101586A (ko)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3056471A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0248945B (zh) 蒽衍生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KR20200091827A (ko)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3056468A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