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5820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5820A
CN113165820A CN201980076974.9A CN201980076974A CN113165820A CN 113165820 A CN113165820 A CN 113165820A CN 201980076974 A CN201980076974 A CN 201980076974A CN 113165820 A CN113165820 A CN 113165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gear
cover
main bod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69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5820B (zh
Inventor
哈克·塔普·布伊
丹·霍昂·恩古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165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5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9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0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with slit or like diaphragm moving over original for progressive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2Details
    • G03B27/62Holders for the origin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 H04N1/02835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ght guide, e.g. optical fibre, glass 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other means, e.g. linear motor or hydraulic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滑架的移动和原稿的输送。抵接部件使从稿台玻璃的第一端部的下方的第二位置侧移动的所述滑架停止在接触玻璃的下方的第一位置。所述马达、所述第一主体齿轮(531)以及第二主体齿轮(541)支承于所述滑架。所述第一主体齿轮与所述第二主体齿轮与所述马达连动。盖输入齿轮(532)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到中继区域的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啮合。主齿条齿轮(542)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中继区域到所述稿台玻璃的第二端部的下方的第三位置的区域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固定所述滑架时的所述马达的负载扭矩大于固定所述盖输入齿轮时的所述马达的负载扭矩。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原稿输送和滑架移动的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传真机或数码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读取装置和打印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有时选择性执行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和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
所述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是从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读取图像的处理。在所述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中,滑架移动装置使滑架在所述稿台玻璃的下方移动。另一方面,所述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是从由自动供稿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输送的原稿读取图像的处理。
所述滑架移动装置和所述自动供稿装置无需同时动作。因此,所述滑架移动装置和所述自动供稿装置可以考虑共用一个马达。
例如,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具备包括两个行星齿轮的机构,使所述滑架移动装置和所述自动供稿装置共用一个马达的结构已被公众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使与由马达驱动的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在向所述自动供稿装置传递动力的位置和向所述滑架传递动力的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进而,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第二行星齿轮和固定杆等的切换机构在所述自动供稿装置动作时,限制所述滑架的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86817号
然而,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能够通过极为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和所述原稿的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滑架的移动和原稿的输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接触玻璃、稿台玻璃、滑架、主体部、盖、多组输送辊对、以及驱动装置。所述稿台玻璃与所述接触玻璃排列配置。所述滑架支承向上方射出光的发光部以及将从所述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向所述图像传感器引导的导光部件。所述滑架通过被施加驱动力,沿着预先确定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移动路径跨越所述接触玻璃的下方的第一位置、所述稿台玻璃中的偏靠所述接触玻璃的第一端部的下方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稿台玻璃中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的下方的第三位置。所述主体部收纳所述滑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配置有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稿台玻璃。所述盖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中的覆盖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稿台玻璃的关闭位置与比从所述关闭位置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多组输送辊对设置于所述盖,通过被施加驱动力,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沿着经由沿所述接触玻璃的上表面的位置的输送通道输送原稿。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滑架和所述多组输送辊对选择性地施加驱动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抵接部件、马达、第一主体齿轮和第二主体齿轮、盖输入齿轮、盖输出齿轮以及主齿条齿轮。所述抵接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通过与从所述第二位置侧向所述第一位置侧移动的所述滑架抵接而使所述滑架停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马达支承于所述滑架。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和第二主体齿轮支承于所述滑架,分别与所述马达连动地旋转。所述盖设置于所述盖,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先确定的中继区域的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啮合。所述盖输出齿轮与所述盖输入齿轮连动地使所述多组输送辊对旋转。所述主齿条齿轮在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地配置,是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中继区域到所述第三位置的区域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主体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在所述滑架位于比所述中继区域靠所述第一位置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所述滑架时为了驱动所述盖输入齿轮而对所述马达施加的负载扭矩,大于固定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啮合的所述盖输入齿轮时为了移动所述滑架而对所述马达施加的负载扭矩。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在薄片体上形成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从原稿读取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滑架的移动和原稿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滑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滑架位于中继区域时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滑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装置中的辅助驱动机构的主视图(盖关闭状态)。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装置中的辅助驱动机构的主视图(盖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从原稿9依次读取多个线图像,并依次输出表示所读取的多个线图像的多个线图像数据Ld1(参照图1)。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读取装置1构成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部分(参照图1)。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装置1和打印装置2。进而,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操作装置8a、显示装置8b和控制装置8。
操作装置8a、显示装置8b和控制装置8是图像读取装置1的一部分,并且是打印装置2的一部分。
打印装置2执行在薄片体90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处理。例如,打印装置2能够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1得到的线图像数据Ld1执行所述打印处理。即,打印装置2能够执行在薄片体90上形成由图像读取装置1从原稿9读取的图像的处理。
打印装置2具备薄片体输送装置3和图像形成部4。薄片体输送装置3沿着薄片体输送通道300输送薄片体90。图像形成部4针对由薄片体输送装置3输送的薄片体90执行所述打印处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图像形成部4执行电子照相方式的所述打印处理。在图像形成部中,带电装置42使滚筒状的感光体41的表面带电,光扫描单元43向感光体41的表面写入静电潜影。
进而,显影装置44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像,转印装置45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90上,定影装置47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90上。此外,鼓清洁装置46将残留在感光体41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另外,也可以采用以喷墨式等其他方式执行所述打印处理的装置作为打印装置2。
图像读取装置1具备主体部101、盖102、发光部11、多个反射镜12、透镜13、图像传感器14、滑架110、导轨111、自动供稿装置15、接触玻璃16、稿台玻璃17、驱动装置5以及滑架传感器6等。自动供稿装置15是原稿输送装置的一例。
接触玻璃16、滑架110、发光部11、多个反射镜12、透镜13和图像传感器14分别沿着主扫描方向D1延伸而形成。
接触玻璃16、滑架110、发光部11、多个反射镜12、透镜13和图像传感器14的长边方向为主扫描方向D1。
稿台玻璃17是沿着主扫描方向D1和副扫描方向D2延伸的矩形的平板玻璃。副扫描方向D2是与主扫描方向D1正交的方向。
在图1~图6中,朝向图面的进深方向为主扫描方向D1,朝向图面的左右的方向为副扫描方向D2。另外,与主扫描方向D1和副扫描方向D2正交的方向为高度方向D3。
主体部101是收纳滑架110和导轨111的框体。接触玻璃16和稿台玻璃17在副扫描方向D2上排列配置在主体部101的上表面。
滑架110支承发光部11、多个反射镜12、透镜13和图像传感器14。导轨111在接触玻璃16和稿台玻璃17的下方,将滑架110支承为能够沿着副扫描方向D2移动。
另外,也存在下述情况,即,滑架110由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构成,所述第一滑架支承发光部11和多个反射镜12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滑架支承多个反射镜12的剩余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透镜13和图像传感器14固定在主体部101内。
所述第二滑架与所述第一滑架连动,以所述第一滑架的移动速度的2分之1的速度沿着副扫描方向D2移动。
发光部11向上方射出光。例如,发光部11是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D1排列的多个LED的LED阵列。
此外,也可以考虑发光部11包括LED光源和沿着主扫描方向D1延伸形成的导光件。在该情况下,所述导光件将所述LED光源的射出光沿着主扫描方向D1引导并向上方放射。
多个反射镜12和透镜13将从发光部11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向图像传感器14引导。多个反射镜12和透镜13是导光部件的一例。
滑架110被从驱动装置5施加驱动力,由此沿着预先确定的移动路径移动。即,导轨111沿着所述移动路径引导滑架110。所述移动路径是跨越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的路径。所述移动路径是沿着副扫描方向D2的路径。
第一位置P1是接触玻璃16的下方的位置。第二位置P2是稿台玻璃17中的偏靠接触玻璃16的第一端部的下方的位置。第三位置P3是稿台玻璃17中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的下方的位置。
滑架传感器6是检测位于第二位置P2的滑架110的传感器。在滑架110设置有由滑架传感器6检测的被检测部110a(参照图2~图4)。当被检测部110a位于与滑架传感器6对置的位置时,滑架传感器6检测被检测部110a。
例如,考虑滑架传感器6是固定在主体部101内的与第二位置P2对应的位置的反射型光传感器。在该情况下,被检测部110a是反射所述反射型光传感器射出的光的反射镜。
此外,也考虑滑架传感器6是例如限位开关等的接触式传感器。在该情况下,被检测部110a是形成在滑架传感器6的表面的突起部。
控制装置8根据从滑架传感器6检测到滑架110的状态变化为检测不到滑架110的状态的时刻的马达51的旋转方向和转速来确定滑架110的位置。
发光部11射出的光照射到原稿9,多个反射镜12和透镜13将被原稿9反射的反射光向图像传感器14的受光部引导。此时,透镜13将所述反射光向图像传感器14的受光部聚光。
图像传感器14接收所述反射光,检测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进而,图像传感器14输出表示所述反射光的光量的检测结果的线图像信号La1。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图像传感器14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的传感器。另外,也考虑采用光源、C-MOS型的图像传感器和透镜被单元化的CIS(Contact ImageSensor)。在该情况下,滑架110支承所述CIS。
盖102被支承为能够在主体部101的上表面中的关闭位置与比所述关闭位置远离主体部101的上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关闭位置是从上方覆盖接触玻璃16和稿台玻璃17的位置。
盖102通过未图示的铰链与主体部101连接。所述铰链将盖102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自动供稿装置15被组装于盖102。当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即,当盖102位于覆盖接触玻璃16上的状态时,自动供稿装置15动作。
如图1所示,自动供稿装置15具备原稿输送通道150、供纸盘151、原稿搓取装置152、多组输送辊对153、以及出纸盘154。
原稿输送通道150是原稿9的输送通道,沿着从与供纸盘151对置的入口经由沿着接触玻璃16的上表面的位置直至与出纸盘154对置的出口的弯曲路径形成。
多组输送辊对153被从驱动装置5施加驱动力,由此,在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原稿输送通道150输送原稿9。多组输送辊对153通过向预先确定的正转方向旋转,将原稿9从原稿输送通道150的入口侧向出口侧输送。
图像读取装置1选择性执行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和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驱动装置5向滑架110和多组输送辊对153选择性施加驱动力。
所述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是从载置在稿台玻璃17上的原稿9读取图像的处理。在所述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中,驱动装置5使滑架110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往返移动。
发光部11的光通过滑架110的移动而对稿台玻璃17上的原稿9进行扫描。进而,图像传感器14依次接收在原稿9中的副扫描方向D2上的不同位置反射的所述反射光。
另一方面,所述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是从由自动供稿装置15输送的原稿9读取图像的处理。在所述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中,驱动装置5使滑架110在移动到第一位置P1后停止,进而,使多组输送辊对153旋转。
在滑架110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发光部11隔着接触玻璃16射出朝向原稿9的光。
通过沿着原稿输送通道150输送原稿9,发光部11的光对通过接触玻璃16的上表面的原稿9进行扫描。
图像传感器14在原稿9通过接触玻璃16的上表面时,接收被原稿9反射的所述反射光。然后,图像传感器14输出表示被原稿9反射的所述反射光的检测光量的线图像信号La1。此时,图像传感器14依次输出与在原稿9中的副扫描方向D2上的不同区域反射的所述反射光对应的线图像信号La1。
操作装置8a是接受人的操作的装置,例如包括操作按钮和触摸面板。显示装置8b是显示信息的装置,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单元等的面板显示装置。
控制装置8执行各种数据处理、图像读取装置1的控制和打印装置2的控制。例如,控制装置8控制驱动装置5。控制装置8包括将模拟的线图像信号La1转换为数字的线图像数据Ld1的AFE(Analog Front End)80。
然而,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优选能够通过极为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滑架110的移动和原稿9的输送。
驱动装置5具备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一个马达共用于滑架110的移动和原稿9的输送的结构。
(驱动装置5)
以下,参照图2~图4对驱动装置5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图4中,滑架110、主体部101、盖102和多组输送辊对153等的驱动装置5以外的构成要素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
驱动装置5具备马达51、马达齿轮52、第一输出机构53、第二输出机构54和抵接部件55。
马达51、第一输出机构53的一部分和第二输出机构54的一部分被滑架110支承。第一输出机构53的剩余的一部分设置于盖102。抵接部件55和第二输出机构54的剩余的一部分设置于主体部101。马达齿轮52固定于马达51的旋转轴。
马达51例如为步进电机等的能够控制转速的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51被共用于滑架110的驱动和多组输送辊对153的驱动。
第一输出机构53与马达齿轮52的旋转连动地使多组输送辊对153旋转。即,第一输出机构53将马达51的旋转力向多组输送辊对153传递。
第一输出机构53具备第一主体齿轮531、盖输入齿轮532、多个盖输出齿轮533、连杆部件534和弹性部件535。弹性部件535是第一弹性部件的一例。
第一主体齿轮531由滑架110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主体齿轮531与马达齿轮52啮合。因而,第一主体齿轮531与马达51连动地旋转。
在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且滑架110位于从第一位置P1到预先确定的中继区域P4的位置的状态下,盖输入齿轮532与第一主体齿轮531啮合(参照图2、图3)。
中继区域P4是占据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一定范围的区域。
在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且滑架110位于从第一位置P1到预先确定的中继区域P4的位置的状态下,在盖输入齿轮532不旋转的情况下,根据马达51的动作,从盖输入齿轮532向第一主体齿轮531作用用于使滑架110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移动的力。
多个盖输出齿轮533中的1个是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的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多个盖输出齿轮533中的剩余齿轮是将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的旋转力向多组输送辊对153传递的多个第二盖输出齿轮5332。
盖输入齿轮532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盖102。具体而言,盖输入齿轮532设置成,在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且滑架110位于从第一位置P1到中继区域P4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接近或远离第一主体齿轮531的方向上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部件534由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转动,进而,将盖输入齿轮532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的旋转轴被支承在一定的位置上。因此,盖输入齿轮532能够维持与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啮合的状态,并在接近或远离第一主体齿轮531的方向上位移。
即,连杆部件534将盖输入齿轮532支承为能够在与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啮合的状态下在接近或远离第一主体齿轮531的方向上位移。连杆部件534是可动支承部件的一例。
弹性部件535将盖输入齿轮532朝向第一主体齿轮531弹性施力。例如,弹性部件535为弹簧。
图2所示的弹性部件535为压缩螺旋弹簧。也考虑弹性部件535是扭转螺旋弹簧或板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者弹性部件535是橡胶部件。
因此,当盖102关闭时,即使在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位于暂时不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的状态下,盖102也不会从所述关闭位置浮起,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退避。之后,当第一主体齿轮531开始旋转时,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
多个盖输出齿轮533与盖输入齿轮532连动地使多组输送辊对153旋转。即,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与盖输入齿轮532从动地旋转。进而,多个第二盖输出齿轮5332与第一盖输出齿轮5331从动地旋转,由此使多组输送辊对153旋转。
第二输出机构54与马达51连动地使滑架110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移动。即,第二输出机构54将马达51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向滑架110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机构54具备第二主体齿轮541和主齿条齿轮542。
第二主体齿轮541由滑架110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主体齿轮541与第一主体齿轮531啮合。因此,第一主体齿轮531和第二主体齿轮541被滑架110支承,分别与马达51连动地旋转。
主齿条齿轮542在主体部101中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地配置。即,主齿条齿轮542沿着副扫描方向D2配置。
主齿条齿轮542是在滑架110位于从中继区域P4到第三位置P3的区域的状态下与第二主体齿轮541啮合的齿条齿轮。
因此,当滑架110位于中继区域P4时,第一主体齿轮531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且第二主体齿轮541与主齿条齿轮542啮合。
在滑架110位于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主体齿轮541离开主齿条齿轮542,第一主体齿轮531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
即,在滑架110位于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情况下,即使马达51动作,也不从主齿条齿轮542向第二主体齿轮541作用力。
另外,第一主体齿轮531和盖输入齿轮532以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为条件而啮合。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滑架110位于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位置的状态称为第一啮合状态。所述第一啮合状态是第一主体齿轮531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但第二主体齿轮541不与主齿条齿轮542啮合的状态。
此外,将滑架110位于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三位置P3侧的位置的状态称为第二啮合状态。所述第二啮合状态是第二主体齿轮541与主齿条齿轮542啮合,但第一主体齿轮531不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的状态。
此外,将滑架110位于中继区域P4的状态称为中继状态。所述中继状态是第一主体齿轮531与盖输入齿轮532啮合且第二主体齿轮541与主齿条齿轮542啮合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固定滑架110时为了驱动盖输入齿轮532而对马达51施加的负载扭矩大于固定与第一主体齿轮531啮合的盖输入齿轮532时为了移动滑架110而对马达51施加的负载扭矩。
换言之,为了通过第一输出机构53驱动多组输送辊对153而需要的扭矩大于为了通过第二输出机构54使滑架110移动而需要的扭矩。
因此,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当马达51向预先确定的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盖输入齿轮532不旋转,滑架110通过从盖输入齿轮532作用的力而从第一位置P1侧向中继区域P4侧移动。
此外,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当马达51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盖输入齿轮532不旋转,滑架110通过从盖输入齿轮532作用的力而从中继区域P4侧向第一位置P1侧移动。
抵接部件55通过与从第二位置P2侧向第一位置P1侧移动的滑架110抵接而使滑架110停止在第一位置P1。即,抵接部件55在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通过与滑架110抵接,限制滑架110向比第一位置P1靠第二位置P2侧的相反侧移动。
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如果当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抵接部件55与滑架110抵接,则滑架110停止在第一位置P1。进而,盖输入齿轮532和多个盖输出齿轮533通过从第一主体齿轮531受到的力旋转。
因而,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当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在滑架110到达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多组输送辊对153向所述正转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在马达51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盖输入齿轮532不旋转。因而,滑架110从第一位置P1侧向中继区域P4移动。由此,装置的状态从所述第一啮合状态向所述中继状态转移。
在所述中继状态下,在马达51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滑架110通过从盖输入齿轮532向第一主体齿轮531施加的力以及从主齿条齿轮542向第二主体齿轮541施加的力,朝从中继区域P4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移动。由此,装置的状态从所述中继状态向所述第二啮合状态转移。
在所述第二啮合状态下,在马达51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滑架110通过从主齿条齿轮542向第二主体齿轮541施加的力,向朝向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的方向移动。
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滑架110的初始位置为第二位置P2。控制装置8在使马达51动作时,通过对马达51的转速进行计数,实时确定滑架110的位置。
然后,控制装置8在将滑架110定位在所述初始位置时,使马达51动作,当滑架110到达第二位置P2时,使马达51停止。通过滑架传感器6检测滑架110到达第二位置P2。
在将滑架110定位在第二位置P2之后,当发生所述平板台面式图像读取处理的开始事件时,控制装置8使马达51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由此,滑架110从第二位置P2朝向第三位置P3移动。
进而,当滑架110到达第三位置P3时,控制装置8使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由此,滑架110的移动方向反转,滑架110从第三位置P3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
然后,当滑架110到达第二位置P2时,控制装置8使马达51停止。
此外,在将滑架110定位在第二位置P2之后,当发生所述原稿进给式图像读取处理的开始事件时,控制装置8使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由此,滑架110从第二位置P2经由中继区域P4朝向第一位置P1移动。
然后,当滑架110到达第一位置P1之后,控制装置8也使马达5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滑架110通过抵接部件55的抵接而停止,第一输出机构53使多组输送辊对153向所述正转方向旋转。
如以上所示,通过采用驱动装置5,能够将一个马达51共用于滑架110的移动和原稿9的输送。此外,仅通过采用简单结构的第一输出机构53和第二输出机构54,就能够实现马达51的共用机构,而无需设置除此以外的复杂的切换机构。
另外,在所述第一啮合状态下盖102打开的情况下,即使马达51动作,第一主体齿轮531和第二主体齿轮541也空转。因此,滑架110不移动。
在需要使滑架110在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区域移动的情况下,当通过未图示的盖传感器检测到盖102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控制装置8执行预先确定的紧急处理。
所述紧急处理包括使马达51停止的处理、以及使显示装置8b显示预先确定的盖关闭消息的处理。所述盖关闭信息是催促用户关闭盖102的处理。
进而,在所述紧急处理中,当通过所述盖传感器检测到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控制装置8再次开始马达51的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A进行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A具有在图像读取装置1追加辅助驱动机构56的结构。辅助驱动机构56是驱动装置5的一部分。
辅助驱动机构56是实现即使在盖102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也使滑架110在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区域移动的机构。
辅助驱动机构56具备第三主体齿轮561、辅助齿条齿轮562、连杆部件563、弹性部件564、升降部件565和升降部件引导件566。辅助驱动机构56的构成要素设置于主体部101。
第三主体齿轮561与第一主体齿轮531一体地形成。第三主体齿轮561是与第一主体齿轮531连动地旋转的齿轮的一例。
辅助齿条齿轮562是被支承为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齿条齿轮。图5表示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辅助齿条齿轮562的一例,图6表示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辅助齿条齿轮562的一例。
辅助齿条齿轮562当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相对于滑架110位于从第一位置P1到中继区域P4的区域时的第三主体齿轮561以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的状态啮合(参照图6)。
另一方面,辅助齿条齿轮562当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从第三主体齿轮561离开(参照图5)。即,辅助齿条齿轮562当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不与第三主体齿轮561啮合。
弹性部件564是将辅助齿条齿轮562朝向所述卡合位置弹性施力的第二弹性部件的一例。例如,弹性部件535为弹簧。
图5、图6所示的弹性部件564为压缩螺旋弹簧。也考虑弹性部件564是扭转螺旋弹簧或板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者弹性部件564是橡胶部件。
连杆部件563将辅助齿条齿轮562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卡合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在图5、图6所示的例子中,连杆部件563与辅助齿条齿轮562一体地形成,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连杆部件563旋转,辅助齿条齿轮562位移。
升降部件565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在从主体部101的上表面突出的位置。升降部件565的下端与连杆部件563抵接。
升降部件引导件566在从主体部101的上表面突出的突出位置与沿着主体部101的上表面的上表面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引导升降部件565。
在盖102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齿条齿轮562通过弹性部件564的弹性力保持在所述卡合位置。
在辅助齿条齿轮562保持在所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马达51旋转的情况下,第三主体齿轮561从辅助齿条齿轮562受到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的力。由此,滑架110即使不位于从第一位置P1到中继区域P4的区域的情况下,也根据马达51的动作而移动。
此外,在滑架110位于中继区域P4且盖102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从与第二主体齿轮541啮合的主齿条齿轮542和与第三主体齿轮561啮合的辅助齿条齿轮562对滑架110作用相同方向的力。
因此,即使在滑架110位于中继区域P4的情况下,滑架110也根据马达51的动作而移动。此时,与第三主体齿轮561啮合的辅助齿条齿轮562不妨碍因第二主体齿轮541与主齿条齿轮542的啮合而引起的滑架110的移动。
另一方面,当盖102向所述关闭位置位移时,升降部件565通过从盖102受到的压力向所述上表面位置下压。
当升降部件565受到盖102的负载而向所述上表面位置位移时,升降部件565的下端下压连杆部件563。由此,辅助齿条齿轮562克服弹性部件564的弹性力而向所述避让位置位移。由此,解除辅助齿条齿轮562与第一主体齿轮531的啮合。
因而,在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根据马达51的旋转方向和滑架110的位置,滑架110和多组输送辊对153中任意一方动作。
另外,连杆部件563、升降部件565和升降部件引导件566是连杆机构的一例,当盖10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利用通过与盖102接触而从盖102受到的力使辅助齿条齿轮562克服弹性部件564的弹性力向所述退避位置位移。
在图像读取装置1A中,通过驱动装置5具备辅助驱动机构56,即使在盖102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滑架110在比中继区域P4靠第一位置P1侧的区域移动。
(应用例)
在图像读取装置1A的驱动装置5中,也考虑第一主体齿轮531兼作与第一主体齿轮531连动地旋转的第三主体齿轮561。此外,也考虑将第三主体齿轮561与第一主体齿轮531分体设置。

Claims (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
接触玻璃;
稿台玻璃,与所述接触玻璃排列配置;
滑架,支承向上方射出光的发光部以及将从所述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向所述图像传感器引导的导光部件,通过被施加驱动力,沿着预先确定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移动路径跨越所述接触玻璃的下方的第一位置、所述稿台玻璃中的偏靠所述接触玻璃的第一端部的下方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稿台玻璃中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的下方的第三位置;
主体部,收纳所述滑架,在上表面配置有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稿台玻璃;
盖,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中的覆盖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稿台玻璃的关闭位置与比从所述关闭位置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
多组输送辊对,设置于所述盖,通过被施加驱动力,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沿着经由沿所述接触玻璃的上表面的位置的输送通道输送原稿;以及
驱动装置,向所述滑架和所述多组输送辊对选择性地施加驱动力,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抵接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通过与从所述第二位置侧向所述第一位置侧移动的所述滑架抵接而使所述滑架停止在所述第一位置;
马达,支承于所述滑架;
第一主体齿轮和第二主体齿轮,支承于所述滑架,分别与所述马达连动地旋转;
盖输入齿轮,设置于所述盖,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先确定的中继区域的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啮合;
盖输出齿轮,与所述盖输入齿轮连动地使所述多组输送辊对旋转;以及
主齿条齿轮,在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地配置,是在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中继区域到所述第三位置的区域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主体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
在所述滑架位于比所述中继区域靠所述第一位置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所述滑架时为了驱动所述盖输入齿轮而对所述马达施加的负载扭矩,大于固定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啮合的所述盖输入齿轮时为了移动所述滑架而对所述马达施加的负载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动支承部件,设置于所述盖,将所述盖输入齿轮支承为在保持与所述盖输出齿轮啮合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位移;以及
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盖,将所述盖输入齿轮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齿轮弹性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主体齿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齿轮连动地旋转;
辅助齿条齿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是被支承为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滑架位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中继区域的区域时的所述第三主体齿轮以与所述移动路径平行的状态啮合的卡合位置与从所述第三主体齿轮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齿条齿轮;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将所述辅助齿条齿轮朝向所述卡合位置弹性施力;以及
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利用通过与所述盖接触而从所述盖受到的力使所述辅助齿条齿轮克服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向所述退避位置位移,
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中继区域且所述盖不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从与所述第二主体齿轮啮合的所述主齿条齿轮和与所述第三主体齿轮啮合的所述辅助齿条齿轮对所述滑架作用相同方向的力。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打印装置,在薄片体上形成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从原稿读取的图像。
CN201980076974.9A 2018-11-21 2019-11-07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3165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8495 2018-11-21
JP2018-218495 2018-11-21
PCT/JP2019/043580 WO2020105440A1 (ja) 2018-11-21 2019-11-07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820A true CN113165820A (zh) 2021-07-23
CN113165820B CN113165820B (zh) 2022-10-28

Family

ID=7077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6974.9A Active CN113165820B (zh) 2018-11-21 2019-11-07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480B2 (zh)
JP (1) JP7151783B2 (zh)
CN (1) CN113165820B (zh)
WO (1) WO20201054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6847B (zh) * 2020-11-27 2023-03-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5236A (ja) * 1985-12-20 1987-06-29 Ricoh Co Ltd 原稿供給装置
US20080266614A1 (en) * 2007-04-25 2008-10-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cument transport
CN202663472U (zh) * 2011-06-28 2013-0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JP201325519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7556A (ja) * 2012-07-27 2014-02-0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177246A (ja) * 2014-03-13 201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複合機
JP2016048895A (ja) * 2014-08-28 2016-04-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CN10600409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6817A (ja) 2004-09-16 2006-03-30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5929281B2 (ja) * 2012-02-13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337414B2 (ja) * 2012-08-06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994533B2 (ja) * 2012-09-28 2016-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5236A (ja) * 1985-12-20 1987-06-29 Ricoh Co Ltd 原稿供給装置
US20080266614A1 (en) * 2007-04-25 2008-10-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cument transport
CN202663472U (zh) * 2011-06-28 2013-0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JP201325519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7556A (ja) * 2012-07-27 2014-02-0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177246A (ja) * 2014-03-13 201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複合機
JP2016048895A (ja) * 2014-08-28 2016-04-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CN10600409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6847B (zh) * 2020-11-27 2023-03-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820B (zh) 2022-10-28
US11438480B2 (en) 2022-09-06
JPWO2020105440A1 (ja) 2021-11-04
JP7151783B2 (ja) 2022-10-12
WO2020105440A1 (ja) 2020-05-28
US20220014643A1 (en)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5869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940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to control operation based on open or closed state of upper portion of apparatus
US7733540B2 (e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US78436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24924A1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
US8264754B2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US20150002914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99304B2 (en) Paper feed structur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4826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3165820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013726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361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operation display unit
EP2028554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that employs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41892B2 (en) Image reader
US94771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1988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88538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9475664B2 (en) Document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61307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85569B2 (en) Document-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4125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51610B (zh) 原稿送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7862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085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07276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