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2509A -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2509A
CN113152509A CN202110504587.XA CN202110504587A CN113152509A CN 113152509 A CN113152509 A CN 113152509A CN 202110504587 A CN202110504587 A CN 202110504587A CN 113152509 A CN113152509 A CN 113152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mporary
lifting mechanism
backf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45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
彭振峰
郑成梁
刘懿
吕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Bureau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Bureau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Bureau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45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25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2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2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2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E02D35/005Lowering or lift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包括:回填土层;多个第一基础,其分为两排,均埋置在所述回填土层中;多个升降机构,其支撑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的中间位置;以及临时建筑,其分为若干依次相连的房间单元,且每个房间单元的底部设有连续的地梁,并在每个所述房间单元的连接处设有立柱;其中,每个所述立柱支撑于所述地梁上,并且,每个所述升降机构支撑于所述立柱与所述地梁交接处的正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基础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座,使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嵌套在所述支撑座中。还提供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施工装置。本发明的装置简单,施工方便,可以有效改善临时建筑的施工沉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临时建筑一般使用活动板房组装搭建起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地震灾难中的救援建筑中多为常见。活动板房易于安装和拆除,结构稳定,施工效率高,是工程施工现场临时性的办公与住宅建筑。根据相关规范规定,临时建筑的使用年限应当在五年以内。
在施工现场中,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常常将活动板房搭建在回填土上。回填土土质松软,不宜用于搭建临时建筑。因此,当在回填土上搭建临时建筑后,随着回填土的下陷沉降,造成临时建筑倾斜、墙体开裂以及屋面开裂,在雨天时容易造成漏水;而对于大风天气,也极易造成临时建筑的倾覆倒塌,从而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但是,临时建筑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若是采用常规的加强基础强度的做法来避免沉降,则会造成临时建筑的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因此,提供一种可在回填土上施工时,避免临时建筑沉降的简单施工装置和高效施工方法就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包括:
回填土层;
多个第一基础,其分为两排,均埋置在所述回填土层中;
多个升降机构,其支撑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的中间位置;以及
临时建筑,其分为若干依次相连的房间单元,且每个房间单元的底部设有连续的地梁,并在每个所述房间单元的连接处设有立柱;其中,每个所述立柱支撑于所述地梁上,并且,每个所述升降机构支撑于所述立柱与所述地梁交接处的正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基础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座,使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嵌套在所述支撑座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其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高度为250~40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升降机构为螺旋式千斤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进一步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为可弹性伸缩的波纹管,套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外围。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进一步包括第二基础,所述第二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所述套管的外围,用于支撑在所述第一基础和所述地梁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基础的长度为350~450mm,宽度为350~450mm,高度与其内部的所述升降机构相同。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方法,基于以上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建场地进行回填土的填埋,得到回填土层,并在所述回填土层上施工放线,根据所述施工放线的位置开挖地基基坑;
S2,在每个所述地基基坑中进行第一基础的施工,待所述第一基础施工完成后,将升降机构安装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的中间位置;
S3,将临时建筑的地梁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并将立柱支撑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位置,并继续完成所述临时建筑的外围部件、屋面部件以及内部装饰部件的安装;
S4,待所述临时建筑的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升降机构向上顶升,使每个所述地梁处于同一初始高度,并记录所述初始高度;
S5,对所述临时建筑进行沉降观测,若发现所述临时建筑标高低于所述初始高度,则调整相应沉降位置处的所述升降机构高度,直至达到所述初始高度;
S6,待所述临时建筑沉降结束后,将套管套设在每个所述升降机构的外围,使所述套管的顶端贴合在所述地梁下表面,所述套管的底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基础的上表面;
S7,在每个所述套管的外围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第二基础,待所述第二基础养护完成后,使用回填土填埋所述地基基坑至室外设计标高,完成所述临时建筑的基础施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回填土层上施工放线,得到所述地梁的施工线,并在所述施工线上标出立柱施工位置点;
在所述立柱施工位置点处进行开挖地基基坑,所述地基基坑的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深度为500~70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
在位于所述临时建筑四角位置处的所述立柱,以及中间位置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使相邻的所述沉降观测点间距保持在4~8m;
在所述回填土层影响范围以外的位置选定2~3个观测基准点,所述观测基准点与所述临时建筑距离不小于30m;
使用水准仪逐一观测每个所述沉降观测点以及所述观测基准点,记录观测值,与所述初始高度进行比对;其中,第1~10天时,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11~20天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21~30天时,每五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所述步骤S7中,当所述临时建筑完成使用寿命进行拆除后,将所述套管内的所述升降机构取出回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装置,包括了第一基础、升降机构以及第二基础,并且在升降机构与第二基础之间设置了套管;本发明将临时建筑支撑在升降机构上,临时建筑的每个立柱下方均设置有升降机构,当临时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可通过调整升降机构的升缩杆高度,调整临时建筑的高度,改善临时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并且,通过在升降机构的外围设置套管,在套管的外围再浇筑第二基础,使第二基础和升降机构同时支撑临时建筑的地梁,提高了临时建筑基础的稳定性,满足临时建筑的使用耐久性和结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中的临建基础施工装置构造简单,易于取材,施工成本低,有效的改善了临时建筑的沉降问题,无需加强临时建筑的基础设计强度便可解决沉降问题。
其二:本发明中的临时建筑在拆除不用之后,可以取出套管内的升降机构回收再利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其三:本发明还提供了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装方法,利用本发明中的第一基础、升降机构、第二基础以及升降机构与第二基础之间的套管,有效改善临时建筑的沉降问题,使临时建筑的沉降处于人为可调控的状态,并且施工方法简单,技术要点少,便于人员施工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过程的立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的第一基础与升降机构的支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的第一基础、套管以及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的第一基础、第二基础以及升降机构的支撑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识为:
1.回填土层;
2.第一基础;21.支撑座;
3.升降机构;
4.临时建筑;41.房间单元;42.地梁;43.立柱;
5.套管;
6.第二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包括:
回填土层1;多个第一基础2,其分为两排,均埋置在所述回填土层1中;多个升降机构3,其支撑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的2的中间位置;以及临时建筑4,其分为若干依次相连的房间单元41,且每个房间单元41的底部设有连续的地梁42,并在每个所述房间单元41的连接处设有立柱43;其中,每个所述立柱43支撑于所述地梁42上,并且,每个所述升降机构3支撑于所述立柱43与所述地梁42交接处的正下方。
回填土层1压实密度低,容易沉降压陷。对于施工工地来说,现场用地面积紧凑,常常将活动板房组装的临时建筑4搭建在回填土层1上。临时建筑4往往有多个房间单元41,并排排列。在临时建筑4的下部设有地梁42,用于支撑在基础上。并且每个房间单元41之间均设有立柱43,立柱43支撑在地梁42上,在立柱43的下方会设置基础,立柱43上的力传递至地梁42,最后传至地梁42下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础2上设置一个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支撑于地梁42下表面,因此,可通过调整升降机构3的高度位置,来消除临时建筑4的不均匀沉降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础2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其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高度为250~400mm;并且,所述第一基础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座21,使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部嵌套在所述支撑座21中。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础2是钢筋混凝土基础,承载能力高。第一基础2长度优选为1000mm,宽度优选为400mm,高度优选为300mm。对于第一基础2的尺寸,同样需要根据临时建筑4每个房间单元41的开间大小,地梁42的跨度来衡量。为保障升降机构3的稳定性,在浇筑第一基础2时,在第一基础2的顶面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支撑座21,将升降机构3的底部嵌套在支撑座21内。支撑座21的深度不小于30mm,并且支撑座21的内径应当微大于升降机构3的底部外径,当升降机构3底部嵌套在支撑座21内时,升降机构3的底部外壁可以贴合在支撑座21的内表面。在升降机构3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座21可为升降机构3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为螺旋式千斤顶。螺旋式千斤顶能长期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可达100吨,应用较广,并且升程慢,承重稳定,适于用在本实施例临时建筑4的基础结构中。升降机构3用于临时建筑4的沉降高度调节,因此,本实施例中选用的螺旋式千斤顶升程应不小于150mm,为临时建筑4提供足够的调节空间。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的升缩杆上表面设有相互交错的锯齿状条纹,增加与地梁42下表面的摩擦力。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地梁42下表面中,对应在升降机构3的位置设置有向内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升降机构3的升缩杆顶端可嵌入所述凹槽内,提升升降机构3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施工装置还包括套管5,所述套管5为可弹性伸缩的波纹管,套设于所述升降机构3的外围。
本实施例中继续提供一种套管5,在套管5的纵向上设置有一条贯通的开口缝。当临时建筑4沉降稳定后,拨开套管5上的开口缝,可以将套管5套在升降机构3的外围。套管5本身具有弹性,拨开之后会自动将开口缝合上。套管5的直径应当大于升降机构3的外径,便于拆除临时建筑4后将升降机构3取出来,同时,对套管5的直径进行限定,套管5直径不大于250mm,从而保证套管5外围的第二基础6具有足够的截面厚度,从而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施工装置还包括第二基础6,所述第二基础6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所述套管5的外围,用于支撑在所述第一基础2和所述地梁42之间。
在临时建筑4沉降稳定后,即可在套管5外围进行绑钢筋和支模板操作,之后即可浇筑混凝土,得到第二基础6。第二基础6支撑在第一基础2和地梁42之间,若是升降机构3失去效力,地梁42可直接支撑在第二基础6上,临时建筑4便不会继续沉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础6的长度为350~450mm,宽度为350~450mm,高度与其内部的所述升降机构3的升缩杆顶端面相同。
具体的,第二基础6的截面宽度同时要和升降机构3外围尺寸相配合。第二基础6的截面外边缘到套管5的外表面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0mm,保证第二基础6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础2和第二基础6的截面尺寸与每个房间单元41的跨度相适配,房间单元的41的跨度越大,第一基础2和第二基础6的截面尺寸就越大,以便能承受更大更重的临时建筑4。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以上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建场地进行回填土的填埋,得到回填土层1,并在所述回填土层1上施工放线,根据所述施工放线的位置开挖地基基坑。
由于待建场地施工时,首先需将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填埋,场地条件有限,常常将活动板房搭建起来的临时建筑搭建在回填土上,回填土压实密度低,容易塌陷,临时建筑后期使用时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活动板房的开裂漏水,影响使用。而施工场地上的活动板房又是重要的办公和生活场所,后期维修影响成本,也影响施工进度。在步骤S1中,在平整场地后,在回填土层1上进行临时建筑4的搭建。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步骤S1中,在所述回填土层1上施工放线,得到地梁42的施工线,并在所述施工线上标出立柱43施工位置点;
在所述立柱43施工位置点处进行开挖地基基坑,所述地基基坑的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深度为500~700mm。
本实施例中每个立柱43的位置就是地基基坑的施工位置点,施工放线确定地基基坑施工位置点后则进行开挖,开挖地基基坑之后需将地基基坑内的土渣清理干净。同时,地基基坑的尺寸同样需要和第一基础2的大小相适应,已能够符合承载临时建筑4重量为准。
S2,在每个所述地基基坑中进行第一基础2的施工,待所述第一基础2施工完成后,将升降机构3安装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2的中间位置。
将绑扎好的钢筋下放到每个地基基坑中,同时应当保证底部钢筋应具有合适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不下于30mm的保护层厚度。然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充分的振捣。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用C20~C30之间,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每个第一基础2上表面中间位置预留支撑座21,并且将支撑座21的表面抹平。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础2上有预留钢筋,待第二基础6施工时,将所述预留钢筋与第二基础6中的钢筋绑扎一起,提高第一基础2和第二基础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S3,将临时建筑4的地梁42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上方,并将所述立柱43支撑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上方位置,并继续完成所述临时建筑4的外围部件、屋面部件以及内部装饰部件的安装。
在安装地梁42和立柱43时,应使用经纬仪对立柱43的垂直度进行校准,确保立柱43的纵向中心线对准升降机构3的上方。紧接着完成临时建筑4的所有部件的安装,使临时建筑4以使用状态时的重量进行后续的沉降观测,以便得出最终的沉降结果。
S4,待所述临时建筑4的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升降机构3向上顶升,使每个所述地梁42处于同一初始高度,并记录所述初始高度;
调节升降机构3高度,使每个升降机构3的顶点都处于同一高度,以便所述临时建筑4保持在初始高度处,有利于后续观测对比。升降机构3向上顶升时,使升降机构3的升缩杆处在升缩里程的中间位置,便于后期调整升降机构3时具有可向上也可向下的升降里程。
S5,对所述临时建筑4进行沉降观测,若发现所述临时建筑4标高低于所述初始高度,则调整相应沉降位置处的所述升降机构3高度,直至达到所述初始高度。
一旦监测到临时建筑4存在沉降,则调整升降机构3进行顶升或下降,再次使临时建筑4处于初始高度。
S6,待所述临时建筑4沉降结束后,将套管5套设在每个所述升降机构3的外围,使所述套管5的顶端贴合在所述地梁42下表面,所述套管5的底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基础2的上表面。
由上述可知,套管5的侧面设有一条纵向的缝,可使套管5向两侧拨开,套管5具有弹性,拨开套管5后,将套管5套在升降机构3的外围。套管5的顶端贴合在地梁42的下表面,并且,套管5的底端贴合在第一基础2的下表面,在后续浇筑第二基础6时,混凝土不会渗入到套管5内。
S7,在每个所述套管5的外围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第二基础6,待所述第二基础6养护完成后,使用回填土填埋所述地基基坑至室外设计标高,完成所述临时建筑4的基础施工。
第二基础6支撑在地梁42与第一基础2之间,第二基础6与升降机构3可以共同产生支撑作用,提升临时建筑4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当升降机构3失去支撑效力时,第二基础6用来支撑地梁4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
在位于所述临时建筑4四角位置处的所述立柱43,以及中间位置的所述立柱43上设置沉降观测点,使相邻的所述沉降观测点间距保持在4~8m;
本实施例中,将沉降观测点标记在立柱43上,临时建筑4四角处的立柱43均标记沉降观测点。对于四角之间的立柱43,应每隔4~8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使本实施例中沉降观测点布置更加合理,提供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在所述回填土层1影响范围以外的位置选定2~3个观测基准点,所述观测基准点与所述临时建筑4距离不小于30m;
观测基准点应当选用临时建筑4附近的道路或固定物处的永久观测基准点,且距离不小于30m,以免受到回填土层1的影响。
使用水准仪逐一观测每个所述沉降观测点以及所述观测基准点,记录观测值,与所述初始高度进行比对;其中,第1~10天时,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11~20天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21~30天时,每五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临时建筑4的沉降过程是前期沉降多,后期沉降少,逐渐稳定,不再沉降。因此本实施例对观测次数进行限定,前期观测次数多,后期观测次数少。若在前期观测时,沉降已经逐渐稳定,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观测次数,直至沉降稳定。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7中,当所述临时建筑4完成使用寿命进行拆除后,将所述套管5内的所述升降机构3取出回收。
本实施例中对于完成使用寿命的临时建筑4,应当对套管5内的升降机构取出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第一基础2和第二基础6则继续填埋在回填土层1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填土层(1);
多个第一基础(2),其分为两排,均埋置在所述回填土层(1)中;
多个升降机构(3),其支撑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的(2)的中间位置;以及
临时建筑(4),其分为若干依次相连的房间单元(41),且每个房间单元(41)的底部设有连续的地梁(42),并在每个所述房间单元(41)的连接处设有立柱(43);其中,每个所述立柱(43)支撑于所述地梁(42)上,并且,每个所述升降机构(3)支撑于所述立柱(43)与所述地梁(42)交接处的正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基础(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座(21),使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部嵌套在所述支撑座(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2)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其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高度为250~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为螺旋式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套管(5),所述套管(5)为可弹性伸缩的波纹管,套设于所述升降机构(3)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基础(6),所述第二基础(6)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所述套管(5)的外围,用于支撑在所述第一基础(2)和所述地梁(4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础(6)的长度为350~450mm,宽度为350~450mm,高度与其内部的所述升降机构(3)相同。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建场地进行回填土的填埋,得到回填土层(1),并在所述回填土层(1)上施工放线,根据所述施工放线的位置开挖地基基坑;
S2,在每个所述地基基坑中进行第一基础(2)的施工,待所述第一基础(2)施工完成后,将升降机构(3)安装在每个所述第一基础(2)的中间位置;
S3,将临时建筑(4)的地梁(42)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上方,并将立柱(43)支撑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上方位置,并继续完成所述临时建筑(4)的外围部件、屋面部件以及内部装饰部件的安装;
S4,待所述临时建筑(4)的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升降机构(3)向上顶升,使每个所述地梁(42)处于同一初始高度,并记录所述初始高度;
S5,对所述临时建筑(4)进行沉降观测,若发现所述临时建筑(4)标高低于所述初始高度,则调整相应沉降位置处的所述升降机构(3)高度,直至达到所述初始高度;
S6,待所述临时建筑(4)沉降结束后,将套管(5)套设在每个所述升降机构(3)的外围,使所述套管(5)的顶端贴合在所述地梁(42)下表面,所述套管(5)的底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基础(2)的上表面;
S7,在每个所述套管(5)的外围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第二基础(6),待所述第二基础(6)养护完成后,使用回填土填埋所述地基基坑至室外设计标高,完成所述临时建筑(4)的基础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回填土层(1)上施工放线,得到所述地梁(42)的施工线,并在所述施工线上标出立柱(43)施工位置点;
在所述立柱(43)施工位置点处进行开挖地基基坑,所述地基基坑的长度为800~1200mm,宽度为350~500mmm,深度为500~70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
在位于所述临时建筑(4)四角位置处的所述立柱(43),以及中间位置的所述立柱(43)上设置沉降观测点,使相邻的所述沉降观测点间距保持在4~8m;
在所述回填土层(1)影响范围以外的位置选定2~3个观测基准点,所述观测基准点与所述临时建筑(4)距离不小于30m;
使用水准仪逐一观测每个所述沉降观测点以及所述观测基准点,记录观测值,与所述初始高度进行比对;其中,第1~10天时,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11~20天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第21~30天时,每五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7中,当所述临时建筑(4)完成使用寿命进行拆除后,将所述套管(5)内的所述升降机构(3)取出回收。
CN202110504587.XA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1525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587.XA CN113152509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587.XA CN113152509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2509A true CN113152509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4587.XA Pending CN113152509A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250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829A (ja) * 1994-07-14 1996-01-30 Fujio Itagaki 建築物の沈下修正工法
CN102864795A (zh) * 2012-10-19 2013-01-09 重庆大学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轻钢厂房柱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05507625A (zh) * 2015-12-22 2016-04-20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拼接式集装箱多功能移动厂房
JP2017203302A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複合基礎構造の構築方法
CN208039290U (zh) * 2018-01-12 2018-11-02 天津峰花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集成房屋的底座
CN215105472U (zh) * 2021-05-10 2021-12-10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829A (ja) * 1994-07-14 1996-01-30 Fujio Itagaki 建築物の沈下修正工法
CN102864795A (zh) * 2012-10-19 2013-01-09 重庆大学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轻钢厂房柱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05507625A (zh) * 2015-12-22 2016-04-20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拼接式集装箱多功能移动厂房
JP2017203302A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複合基礎構造の構築方法
CN208039290U (zh) * 2018-01-12 2018-11-02 天津峰花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集成房屋的底座
CN215105472U (zh) * 2021-05-10 2021-12-10 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6939B (zh) 深基坑预应力组合钢支撑及施工方法
CN110016938B (zh) 一种逆作法基坑矩形格构柱定位调垂装置
CN105863042A (zh) 一种全钢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7746A (zh) 一种现浇箱梁膺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
US5050356A (en) Immured foundation
CN1041207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KR20120033683A (ko) 지하 구조물 구축장치 및 공법
CN110682433A (zh) 一种预制立柱施工方案
CN215105472U (zh)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
CN114837088A (zh) 一种公路上承台的施工方法
CN212270962U (zh) 一种基坑支护和施工道路一体化结构
CN110904992B (zh) 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电梯基础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A2661363C (en) Method of building elevated water storage tanks
CN113152509A (zh) 一种回填土软基临建基础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US4999966A (en) Method of forming an-before "immured"
CN113137060B (zh) 一种水塔的水箱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JP6639006B1 (ja) 建築ベタ基礎構造体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AU2020100004A4 (en)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olumn, A Subterranean Structure, And A Structure Made From The Method
CN111811491A (zh) 能够自由升降、循环使用和可集成化作业的强制对中装置
CN211498929U (zh) 一种路灯基础预制结构
CN211006750U (zh) 一种测量观测平台
CN206902721U (zh) 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CN212432165U (zh) 能够自由升降、循环使用和可集成化作业的强制对中装置
CN211285674U (zh) 一种地下室承台和地梁通用预制模板装置
CN220433745U (zh) 一种旋流井施工期间利用支护桩进行抗浮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