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672B -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672B
CN113141672B CN202110378354.XA CN202110378354A CN113141672B CN 113141672 B CN113141672 B CN 113141672B CN 202110378354 A CN202110378354 A CN 202110378354A CN 113141672 B CN113141672 B CN 113141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arget
terminal
switch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83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672A (zh
Inventor
吴昊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83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该链路配置方法包括:网络接入设备生成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网络接入设备广播广播消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

Description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推广,应用类型的增多,对网络的吞吐量、延迟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延迟等性能,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AccessPoint,AP)之间建立多条数据传输链路。终端设备可包括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tion,STA)。网络接入设备可包括多链路接入设备。多链路接入设备可包括多个逻辑接入点。可通过在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逻辑接入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负载、业务类型、电量消耗等方面的考虑,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需要重新配置。但现阶段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无法实现数据传输链路的重新配置,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实现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方法包括:生成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广播广播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方法包括: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网络接入设备包括: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广播广播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第一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第二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包括第五方面的网络接入设备和第六方面的终端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或第二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网络接入设备通过包括链路切换信息的广播消息,向终端设备传输该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从而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能够根据该链路切换信息进行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操作及配置等,实现了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系统的一示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管理实体的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信息元的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随着对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为了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延迟等性能,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Access Point,AP)之间可建立多条数据传输链路。终端设备可包括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多链路设备可包括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tion,STA)。网络接入设备可包括多链路接入设备。多链路接入设备可包括多个逻辑接入点。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逻辑接入点之间可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即在多链路设备与多链路接入设备之间可建立有多条数据传输链路。多链路设备与多链路接入设备之间可通过多条数据传输链路实现数据传输。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数据传输链路简称为链路。下面提到的终端设备即为包括两个以上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终端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为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的网络设备。
根据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工作场景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存在需要对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重新配置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实现链路的配置。在一些示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网络,EHT网络的吞吐量更高,可靠性更强,延迟和抖动更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可兼容旧版本技术和向后兼容,可兼容在2.4GHz,5GHz和6GHz等频段运行的设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系统的一示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链路系统可包括终端设备11和网络接入设备12。终端设备11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网络接入设备12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一个逻辑接入点之间可建立链路。例如,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别为STA1、STA2和STA3;网络接入设备12包括三个逻辑接入点,分别为AP1、AP2和AP3。其中,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与逻辑接入点AP1之间建立有链路1;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与逻辑接入点AP2之间建立有链路2;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还未建立链路,逻辑接入点AP3还未建立链路。
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内部都部署有媒体访问层(Media Access Layer,MAC)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MAC具有信道管理、连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功率控制等功能。PHY具有调制、编码、传输。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内部部署的MAC可包括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MAC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MLME)。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内部部署的PHY可包括物理层管理实体(PHY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PLME)。MLME和PLME可提供层管理服务接口,以调用层管理功能。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还可包括终端管理实体(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SME),SME是独立于层的实体,具有从各种管理实体手机与层相关的状态之类的功能,以及设置特定于层的参数值。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管理实体的一示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MLME与PLME可进行交互,SME与MLME可进行交互,SME与PLME可进行交互。网络接入设备中管理实体之间的关系与终端设备中管理实体之间的关系相同,也可参见图2,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可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该网络接入设备如上文所述,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图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链路配置方法可包括步骤S301和步骤S302。
在步骤S301中,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目标链路即为期望的切换后的链路。确定目标链路即确定了目标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和逻辑接入点。终端设备可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操作以及配置等。
广播消息具体可包括信标帧即beacon帧或探测响应帧即probe response帧等,即链路切换信息可承载于beacon帧或probe response帧上发送。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目标链路信息用于指示目标链路。目标链路信息可通过对链路进行描述的信息来指示链路,也可通过对形成链路的逻辑接入点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进行描述的信息来指示链路。
例如,目标链路信息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逻辑接入点标识用于标识逻辑接入点,具体可包括逻辑接入点的编号、逻辑接入点的序号、逻辑接入点的地址等,在此并不限定。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用于标识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具体可包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编号、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序号、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等,在此并不限定。逻辑接入点的地址具体可包括逻辑接入点的MAC地址或其他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具体可包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MAC地址或其他地址。
又例如,目标链路信息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即CCFS)和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即Channel Width)。不同的中心频段和信道带宽可标识不同的目标链路。不同的中心频段和信道带宽与不同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可确定目标逻辑接入点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从而确定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目标链路。逻辑接入点标识的具体说明可参见上文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并不限定。
上述示例中的目标逻辑接入点即为目标链路中的逻辑接入点,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即为目标链路中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还可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即Link Switch Mode)和/或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即Link Switch Implementation Time)。
链路切换模式标识用于标识链路切换模式。链路切换模式用于表征链路切换过程中数据的收发模式。例如,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可包括第一模式标识或第二模式标识。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或者重新开始竞争无线资源。即暂缓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需要收发的数据的收发,在链路切换后利用目标链路中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进行暂缓收发的数据的收发。在切换至目标链路之前可存在有原链路,原链路指切换前的链路。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指原链路包括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原链路还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即不暂缓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需要收发的数据的收发,利用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之间其他能够进行数据收发的链路中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进行该数据的收发,能够避免数据收发的中断。第一模式标识和第二模式标识可包括数字、字母、其他字符等,在此并不限定。例如,第一模式标识可为Mode1,第二模式标识可为Mode2。
切换操作时间信息用于表征进行链路切换的时间。具体地,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切换操作时间为进行链路切换的具体时间,可为时间点或时间单位的计数等,如15:00、15:00至15:30、n个信标间隔即n个beacon interval或n个目标广播消息发送时间间隔(Target Beacon Transmission Time,TBTT)等。切换操作时间标识用于标识进行链路切换的时机。例如,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或第二时间标识。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目标链路。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广播消息后切换至目标链路。第一时间标识和第二时间标识可包括数字、字母、其他字符等,在此并不限定。例如,第一时间标识可为0,第二时间标识可为1。
在步骤S302中,广播广播消息。
网络接入设备广播该广播消息。终端设备可接收该广播消息,根据该广播消息中的链路切换信息进行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操作及配置等。这里的终端设备如上文所述,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入设备通过包括链路切换信息的广播消息,向终端设备传输该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从而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能够根据该链路切换信息进行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操作及配置等,实现了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尤其是实现了多链路系统场景下数据传输链路切换的配置。
网络接入设备包括媒体访问层实体和设备管理实体。在网络接入设备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与设备管理实体之间可通过原语进行交互。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图3中的步骤S301可具体细化为图4中的步骤S3011至步骤S3013,图3中的步骤S302可细化为图4中的步骤S3021。
在步骤S3011中,设备管理实体生成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并发送给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
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设备管理实体发送的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具体可为MLME-LINKRECONFIGURE.request原语。链路切换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3012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链路重置请求原语,生成链路切换信息元。
链路切换信息元包括链路切换信息,即链路切换信息可承载于链路切换信息元。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可包括信息元标识(Element ID)和/或信息元长度(Length)。信息元标识用于标识链路切换信息元,不同的链路切换信息元的信息元标识可不同。信息元长度为链路切换信息元的长度,可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设定,在此并不限定。
例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信息元的一示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链路切换信息元包括Element ID(即信息元标识)、Length(即信息元长度)、AP Address(即逻辑接入点的地址)、Link Switch Mode(即切换模式标识)、CCFS(即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Channel Width(即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和Link Switch Implementation Time(即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在步骤S3013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链路切换信息元,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元,即将链路切换信息元承载于广播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
在步骤S3021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广播广播消息。
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广播广播消息后,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可通过链路重置确认原语与设备管理实体进行交互,以通知设备管理实体网络接入设备的链路切换成功或失败。这里的网络接入设备的链路切换成功或是被指网络接入设备侧在链路切换过程中所执行的操作成功或失败。
图6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图6所示的链路配置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媒体访问子层管理实体向设备管理实体发送链路重置确认原语。
链路重置确认原语包括链路切换结果标识(即ResultCode)。在一些示例中,链路重置确认原语可具体为MLME-LINKRECONFIGURE.confirm原语。链路切换结果标识用于表征网络接入设备的链路切换成功或失败。网络接入设备的链路切换失败的原因在此并不限定,例如,目标链路所在频段的收发机发生故障等。
链路切换结果标识包括第一结果标识或第二结果标识。第一结果标识用于表征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成功。第二结果标识用于表征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失败。第一结果标识和第二结果标识可包括数字、字母、其他字符等,在此并不限定。例如,第一结果标识可为SUCCESS,第二结果标识可为FAILURE。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如上文所述,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图7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链路配置方法可包括步骤S401和步骤S402。
在步骤S401中,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广播消息、链路切换信息、目标链路等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具体地,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或者,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目标链路信息、逻辑接入点标识、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中心频段、信道带宽等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和/或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和第二模式标识。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和第二时间标识。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目标链路。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广播消息后切换至目标链路。
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切换操作时间信息等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广播消息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元,链路切换信息元可包括上述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可包括信息元标识和/或信息元长度,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402中,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链路切换信息可指示目标链路。终端设备可对链路切换信息指示的目标链路进行配置,以切换到目标链路,实现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链路配置。例如,终端设备可采用链路切换模式标识表征的链路切换模式在切换操作时间信息表征的切换操作时间进行目标链路的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可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调整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数据收发参数,将调整数据收发参数后的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目标链路对应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数据收发参数可包括数据收发中心频段、数据收发信道带宽等,在此并不限定。例如,在终端设备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STA2和STA3以及网络接入设备的逻辑接入点AP1、AP2和AP3中,原链路由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和逻辑接入点AP1形成。原链路的中心频段为f1,信道宽度为w1。目标链路的目标逻辑接入点为逻辑接入点AP1,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仍然为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即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为同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为f2,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为w2。可通过将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的数据收发中心频段从f1调整为f2,将数据收发信道带宽从w1调整为w2,实现目标链路的切换。
在另一些示例中,根据链路切换信息,将除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外与链路切换信息匹配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目标链路对应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例如,在终端设备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STA2和STA3以及网络接入设备的逻辑接入点AP1、AP2和AP3中,原链路由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和逻辑接入点AP1形成。目标链路的目标逻辑接入点为逻辑接入点AP1,链路切换信息中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表征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为STA3,则建立逻辑接入点AP1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之间的链路即目标链路,完成目标链路的切换。又例如,在终端设备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STA2和STA3以及网络接入设备的逻辑接入点AP1、AP2和AP3中,原链路由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和逻辑接入点AP1形成。原链路的中心频段为f1,信道宽度为w1。目标链路的目标逻辑接入点为逻辑接入点AP1,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为f2,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为w2。在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STA2和STA3中,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的数据收发中心频段为f2,数据收发信道带宽为w2,则将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确定为与链路切换信息匹配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包括链路切换信息的广播消息,从网络接入设备获取该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从而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能够根据该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实现了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尤其是实现了多链路系统场景下数据传输链路切换的配置。
终端设备可包括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和设备管理实体。终端设备中的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和设备管理实体之间可通过原语传递接收到的链路切换信息。图8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8与图7的不同之处在于,图7所示的步骤S401可具体细化为图8所示的步骤S4011,图7所示的步骤S402可具体细化为图8所示的步骤S4021至步骤S4023。
在步骤S4011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在步骤S4021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广播消息,生成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并发送给设备管理实体。
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具体可为MLME-LINKRECONFIGURE.indication原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通过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将链路切换信息传达给设备管理实体。链路切换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4022中,在确定要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情况下,设备管理实体生成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并发送给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
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可具体为MLME-LINKRECONFIGURE.response原语。确定要切换至目标链路,即同意广播消息中链路切换信息中的配置。具体配置和切换由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完成,因此,设备管理实体可将链路切换信息通过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向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传达,表示同意进行链路切换,以触发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在步骤S4023中,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该网络接入设备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图9为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网络接入设备500可包括生成模块501和发送模块502。
生成模块501可用于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发送模块502可用于广播广播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入设备通过包括链路切换信息的广播消息,向终端设备传输该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从而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能够根据该链路切换信息进行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操作及配置等,实现了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尤其是实现了多链路系统场景下数据传输链路切换的配置。
在一些示例中,生成模块501可包括设备管理实体单元和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
设备管理实体单元用于生成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并发送给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
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
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可用于根据链路重置请求原语,生成链路切换信息元。
链路切换信息元包括链路切换信息;
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还可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元,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元。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或者,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和/或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或第二模式标识。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或第二时间标识。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目标链路。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广播消息后切换至目标链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包括信息元标识和/或信息元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还用于向设备管理实体发送链路重置确认原语。
链路重置确认原语包括链路切换结果标识。链路切换结果标识包括第一结果标识或第二结果标识。第一结果标识用于表征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成功。第二结果标识用于表征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失败。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图10为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600可包括接收模块601和执行模块602。
接收模块601可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
执行模块602可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包括链路切换信息的广播消息,从网络接入设备获取该链路切换信息。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从而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能够根据该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实现了在多链路系统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配置,尤其是实现了多链路系统场景下数据传输链路切换的配置。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执行模块602可包括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和设备管理实体单元。
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可用于根据广播消息,生成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并发送给设备管理实体单元,
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
设备管理实体单元可用于在确定要切换至目标链路的情况下,生成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并发送给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
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包括链路切换信息。
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单元还可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进行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目标链路。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执行模块602可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调整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数据收发参数,将调整数据收发参数后的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目标链路对应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执行模块602可用于根据链路切换信息,将除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外与链路切换信息匹配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目标链路对应的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或者,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和/或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或第二模式标识。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或第二时间标识。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目标链路。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广播消息后切换至目标链路。
在一些示例中,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包括信息元标识和/或信息元长度。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图11为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网络接入设备700包括存储器701、处理器702及存储在存储器701上并可在处理器7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处理器7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701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702通过读取存储器7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接入设备700还可包括通信接口703和总线704。其中,如图11所示,存储器701、处理器702、通信接口703通过总线7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7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通过通信接口703接入输入设备和/或输出设备。
总线7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网络接入设备700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704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nhanc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ow pincount,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Local Bus,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7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12为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处理器8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01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802通过读取存储器8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800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03和总线804。其中,如图12所示,存储器801、处理器802、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通过通信接口803接入输入设备和/或输出设备。
总线8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终端设备800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804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nhanc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ial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ow pin count,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Local Bus,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8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该多链路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或第二方面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此并不限定。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网络接入设备实施例、终端设备实施例、系统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的说明部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之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数量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20)

1.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所述目标链路指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和逻辑接入点,其中,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所述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或第二模式标识,所述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所述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广播所述广播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和设备管理实体;
所述生成广播消息,包括:
所述设备管理实体生成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并发送给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所述链路重置请求原语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
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所述链路重置请求原语,生成链路切换信息元,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
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生成所述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
或者,
所述目标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所述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所述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所述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或第二时间标识,
所述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所述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所述广播消息后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包括信息元标识和/或信息元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广播所述广播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向所述设备管理实体发送链路重置确认原语,
所述链路重置确认原语包括链路切换结果标识,所述链路切换结果标识包括第一结果标识或第二结果标识,所述第一结果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成功,所述第二结果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网络接入设备链路切换失败。
8.一种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所述目标链路指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和逻辑接入点,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其中,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所述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和第二模式标识,所述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所述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和设备管理实体;
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包括:
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广播消息,生成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并发送给所述设备管理实体,所述链路重置指示原语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
在确定要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管理实体生成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并发送给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所述链路重置应答原语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
所述媒体访问层管理实体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包括:
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调整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数据收发参数,将调整数据收发参数后的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所述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或者,
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将除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外与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匹配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确定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所述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链路信息包括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和所述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标识;
或者,
所述目标链路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逻辑接入点的逻辑接入点标识、所述目标链路的中心频段和所述目标链路的信道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切换操作时间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操作时间信息包括切换操作时间或切换操作时间标识,所述操作时间标识包括第一时间标识和第二时间标识,
所述第一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任意时间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所述第二时间标识用于指示在接收所述广播消息后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元,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包括所述链路切换信息,
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元还包括信息元标识和/或信息元长度。
15.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所述目标链路指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和逻辑接入点,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其中,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所述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和第二模式标识,所述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所述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发送模块,用于广播所述广播消息。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链路切换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链路,所述目标链路指示所述目标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和逻辑接入点,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接入点,其中,所述链路切换信息包括目标链路信息,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还包括链路切换模式标识,所述链路切换模式标识包括第一模式标识和第二模式标识,所述第一模式标识用于指示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的收发并在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后利用目标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所述第二模式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停止数据收发并利用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除链路切换前的链路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所述原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未收发的数据进行收发;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切换信息进行所述目标链路的配置,切换至所述目标链路。
17.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19.一种多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接入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
CN202110378354.XA 2021-04-08 2021-04-08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41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354.XA CN113141672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354.XA CN113141672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672A CN113141672A (zh) 2021-07-20
CN113141672B true CN113141672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81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354.XA Active CN113141672B (zh) 2021-04-08 2021-04-08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0716B (zh) * 2021-12-27 2023-05-02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配置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6001B (zh) * 2022-01-25 2022-04-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2584B1 (en) * 1999-12-30 2007-11-06 Nokia Corporation Effective multilink flow handling
WO2012008927A1 (en) * 2010-07-13 2012-01-19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robabilistically scheduled cognitive ieee 802.11 mac
CN111741500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6188A (zh) * 2014-07-23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主时钟切换方法、装置及 ptn 设备
US11140578B2 (en) * 2016-07-11 2021-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multilin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11349B2 (en) * 2017-11-17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ggregation with floating primary link
US11032207B2 (en) * 2017-11-17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ggregation with floating primary link
US11153921B2 (en) * 2018-11-19 2021-10-19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enablement and disablement during multi-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381999B2 (en) * 2019-05-10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aggregation link management
US11510269B2 (en) * 2019-07-01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219078B2 (en) * 2019-09-05 2022-01-04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high throughput (EHT) stations
CN111641970B (zh) * 2020-05-29 2022-08-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多链路收发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11683413B (zh) * 2020-08-12 2020-11-1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终端、网络接入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2135A (zh) * 2020-08-31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2584B1 (en) * 1999-12-30 2007-11-06 Nokia Corporation Effective multilink flow handling
WO2012008927A1 (en) * 2010-07-13 2012-01-19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robabilistically scheduled cognitive ieee 802.11 mac
CN111741500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i-Hien Gan ; Yung-Chun Lin ; Shun-Neng Yang ; Yi-Bing Lin.A Seamless Multi-link Switch Solution for LTE and Wi-Fi Integrated Networks.《2013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Mobile and Internet Servic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2013, *
基于多链路通信的通用航空地面监控系统设计;李恒,何东林,张益,赵泽西,邓胜吉;《电讯技术》;201604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672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9596B (zh)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82572B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6559733B (zh) V2x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141672B (zh)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09866B (zh) 命令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1937461B (zh) 分割基站中的rrc版本处理
JP2023521512A (ja) リンク処理方法、マルチリン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111436115B (zh) 一种pdu会话激活方法、寻呼方法及其装置
CN113141673B (zh)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41674A (zh)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30738A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328140B (zh)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90182116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1131079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terminal
CN116234061B (zh) 探测mld的请求方法及站点
US202300995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246419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30103595A1 (en)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865483B (zh) 一种发送、接收csi、配置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1588431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25054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54469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0982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60337099A1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6546662B (zh) 实现双连接的方法和装置、主节点和辅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