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2135A -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2135A
CN112512135A CN202010901358.7A CN202010901358A CN112512135A CN 112512135 A CN112512135 A CN 112512135A CN 202010901358 A CN202010901358 A CN 202010901358A CN 112512135 A CN112512135 A CN 112512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ld
link
communication link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1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刘明
袁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013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2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2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2135A/zh
Priority to EP21860264.7A priority patent/EP420792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567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426A1/zh
Priority to US18/042,87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1992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该设备,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非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Description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WIFI多链路操作中,同时收发是指同一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的两条链路(Link)上分别同时收发,如果MLD中通信信道之间隔离度做得不好就很容易引发设备内的共存干扰,Non-STR约束(即不支持同时收发)的MLD设备,在多链路操作时就应该回避同时收发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可以避免共存干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非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申请提供的多链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多链路操作建立过程中发送所述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接收所述AP MLD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发送的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单无线信道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单无线信道的链路以及确认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的数据总线,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多链路设备包括M站点,该站点为AP站点或者非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可以避免同时收发现象,避免共存干扰,可以减少同时工作造成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是Non-STR MLD的通信限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链路建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预先配置模式下,Non-AP MLD与AP MLD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自动切换模式下,Non-AP MLD与AP MLD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切换模式下通信示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一代WIFI标准(IEEE 802.11b)提出灵活的多链路(Multi-link)操作与通信技术,其架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多链路设备具有多个附属的站点(STA),对于所附属的站点都是接入点(AP)的MLD是AP多链路设备(AP MLD),而对于所附属的站点都是非接入点(Non-AP)站点的MLD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如图1所示,Non-AP MLD中的非AP站点可分别关联于AP MLD中的相应AP站点,每条链路可以有自己对应的通信信道。其中,STA1、STA2,STA3是非AP站点。
在WIFI多链路操作中,同时收发(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是指同一MLD的两条通信链路(Link)上分别同时收发,如果MLD设备中通信信道之间隔离度做得不好就很容易引发设备内共存干扰(IDC),因此,为避免发生干扰,有些MLD就不支持两条链路同时收发(如图2所示)。Non-STR约束是指(即不支持STR)的MLD设备,在多链路操作时就应该回避STR现象的发生。目前,相关技术中有方法通过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的机制来避开STR的发生,但存在通信效率不高的问题。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M个站点,站点为非接入点AP站点(Non-AP STA),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其中,该设备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MLD。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条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的其中之一进行通信,对于多个通信链路所共用的单无线信道,在每一时刻只有其中一条通信链路通过这个单无线信道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M个非AP站点分别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中的AP站点相关联;其中,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共用单无线信道的多个非AP站点或通信链路,采用预先配置模式或者自动切换模式与AP MLD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切换与控制至少两条非AP站点与AP MLD中的AP站点形成的通信链路在同一时刻只能通过一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其中,可以通过切换与控制模块使得M个非AP站点中的两个或多个站点(STA)协调共用P个单无线信道的其中一个。其中,单无线信道是指在同一时刻只能工作在某个信道,比如对于一个单无线信道,支持位于2.4GHz band的信道1与信道2,以及位于5GHz band的信道3,但在某个时刻只让三个信道中的一个进行数据收发。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非AP站点为物理实体,非AP站点具有独立的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非AP站点为逻辑实体,非AP站点与其他非AP站点共用一个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在逻辑实现上分开处理。
其中,非AP站点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也可以是一个逻辑实体。非AP站点具有独立的物理通道(PHY)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MAC)。非AP站点,可以与其他的非AP站点共用一个PHY与MAC实现模块,但在逻辑实现上加以区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包括: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天线。
其中,在Non-AP MLD设备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工作天线,关掉一些天线,满足M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P个天线(M>P,P为工作的天线)。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站点包括两个非AP站点,所述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所述两个非AP站点包括第一非AP站点和第二非AP站点;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一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二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二AP站点关联形成第二通信链路。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Non-AP MLD的STA1、STA2分别关联于AP MLD的AP1站点与AP2站点,即分别建立了链路1(Link1)与链路2(Link 2),STA1与STA2共用一个天线(即单无线信道),在任一时刻,只能同时工作在Link1或Link2;在T1时刻,无线物理通道可以采用LINK1对应的通信信道,通过LINK1进行数据通信,在T2时刻,无线物理通道可以采用LINK2对应的通信信道,通过LINK2进行数据通信。其中,STA1与STA2是非AP站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单无线信道包括天线,所述设备具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打开,所述第二天线关闭;两个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通信。
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具有两个天线(即单无线信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关掉一个天线,只有一个天线在工作,即只有一个单无线信道在工作,其中,STA1、STA2分别关联于AP MLD的AP1站点与AP2站点,即分别建立了链路1(Link1)与链路2(Link 2),STA1与STA2共用一个天线,即STA1与STA2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具有一个天线;所述两个非AP站点共用所述一个天线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M个站点包括4个非AP站点;所述4个非AP站点包括第一非AP站点、第二非AP站点、第三非AP站点和第四非AP站点;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一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二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二AP站点关联形成第二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和所述第二非AP站点共用第一单无线通信信道;所述第三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三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三通信链路,所述第四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四AP站点关联形成第四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第三非AP站点和所述第四非AP站点共用第二单无线通信信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单无线信道包括天线,所述Non AP MLD具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非AP站点和所述第二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通信;所述第三非AP站点和所述第四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
例如,如图7所示,Non-AP MLD具有两个天线,即两个单无线信道,STA1、STA2分别关联于AP MLD的AP1站点与AP2站点,即分别建立了链路1(Link1)与链路2(Link 2),STA1与STA2共用其中的一个单无线信道;STA3、STA4分别关联于AP MLD的AP3站点与AP4站点,即分别建立了链路3(Link3)与链路4(Link 4),STA3与STA4共用另外一个单无线信道。
本申请提供的多链路设备,通过包括M站点,且该站点为非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可以避免同时收发现象,避免共存干扰,可以减少同时工作带来的功耗。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M个AP站点分别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中的非AP站点相关联;其中,至少两个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切换与控制至少两条所述AP站点与所述Non-AP MLD中的非AP站点形成的通信链路在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在每一时刻只有其中一条通信链路通过这个单无线信道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切换与控制模块使得M个AP站点中的两个或多个站点协调共用P个单无线信道的其中一个。其中,单无线信道是指在同一时刻只能工作在某个信道,比如对于一个单无线信道,支持位于2.4GHz band的信道1与信道2,以及位于5GHz band的信道3,但在某个时刻只让三个信道中的一个进行数据收发。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P站点为物理实体,所述AP站点具有独立的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P站点为逻辑实体,所述AP站点与其他AP站点共用一个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在逻辑实现上分开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包括:至少两个AP站点共用一个天线。其中,在AP MLD设备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工作天线,关掉一些天线,满足M个AP站点共用一个P个天线(M>P,P为工作的天线)。
本申请提供的多链路设备,通过包括M站点,且该站点为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可以避免同时收发现象,避免共存干扰,减少同时工作带来的功耗。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由一种通信装置来执行,所述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所述装置可以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所述方法应用于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场景中。
如图9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S910:在多链路操作建立过程中发送所述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S920:接收所述AP MLD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发送的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其中,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单无线信道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单无线信道的链路以及确认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需要进行链路建立以及信道环境参数更新,其中,操作参数还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参数、链路的通信信道参数等。具体的,如图9b所示,在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non-AP MLD多链路建立(setup)阶段,可以通过链路1(link1)与链路2(link2)的协调切换,分别通过链路1与链路2进行信道探测(sounding),并获取两个链路的信道环境信息;选择STA1或STA2为Multi-link建立发起的STA(可以假设选STA1),并把单无线信道操作切换到该STA1对应工作的无线信道。
其中,由STA1发起关联请求,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还可以包括链路的通信信道参数、链路切换参数等。AP MLD接收到该关联请求,经协调处理后向单无线信道(Singe-Radio)操作的Non-AP MLD的STA1回复关联应答,其中,关联应答中包括: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相关能力及各链路的操作参数,并且确认哪些站点(或链路)共用单无线信道操作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将通信链路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配置命令;
基于所述配置命令发送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其中,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初始通信链路,在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之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初始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在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之后,AP MLD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将通信链路由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配置命令;其中,其他通信链路可以是区别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接收配置命令之后,发送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并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AP MLD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APMLD与Non-AP MLD通过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发送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其中,切换至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AP MLD切换至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可以发送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AP MLD接收到该请求发送确认消息,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Non-APMLD和AP MLD通过第一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预设时间段内监听到第二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信道空闲,且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目标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是T。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T时长内,一直监听到信道忙且没有发送给自身(目标接收地址是自身)的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则切换到另外一条链路进行监听。如果在T时长内,监听到有发送给自身的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则接收该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接收完数据后或者切换到另一通信链路,或者继续监听T时长。如果在T时长内,当有上行数据需传输时,当监听到哪条信道空闲,则通过信道竞争机制获取传输机会TXOP,并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由一种通信装置来执行,所述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所述装置可以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所述方法应用于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场景中。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S1010:接收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S1020: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其中,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需要进行链路建立以及信道环境参数更新,其中,操作参数还可以包括链路切换参数、链路的通信信道参数等。具体的,如图9b所示,在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non-AP MLD多链路建立(setup)阶段,可以通过link1与link2链路的协调切换,分别通过链路1与链路2进行信道探测(sounding),并获取两个链路的信道环境信息;选择STA1或STA2为Multi-link建立发起的STA(可以假设选STA1),并把单无线信道操作切换到该STA1对应工作的无线信道。
其中,由STA1发起关联请求,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还可以包括链路的通信信道参数、链路切换参数等。AP MLD接收到该关联请求,经协调处理后向单无线信道(Singe-Radio)操作的Non-AP MLD的STA1回复关联应答,其中,关联应答中包括: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相关能力及各链路的操作参数,并且确认哪些站点(或链路)共用单无线信道操作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将通信链路由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配置命令;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并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其中,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初始通信链路,在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之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初始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在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之后,AP MLD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将通信链路由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配置命令;其中,其他通信链路可以是区别于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接收配置命令之后,发送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并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AP MLD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APMLD与Non-AP MLD通过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
基于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与所述Non-AP MLD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可以发送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AP MLD接收到该请求发送确认消息,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Non-APMLD和AP MLD通过第一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Non-AP MLD所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监听到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对应信道空闲的情况下,通过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其中,请求发送控制帧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在第三目标通信链路接收数据;
接收请求发送控制帧的确认消息,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预先配置模式下,Non-AP MLD与AP MLD通信的方法可以参考图图11。在申请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关联,完成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能力协商。其中,Non-AP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关联的流程可以参考图9b,其中,通信模式采用预先配置模式,选定初始通信链路,比如STA1。在通信阶段,AP MLD通过LINK1来下发配置命令,配置STA2(或对应链路)为通信链路,STA1收到配置命令后并进行确认,然后,Non-AP MLD切换到STA2(或对应链路),把LINK2作为通信链路。或者,在通信阶段,由Non-AP MLD正在通信的站点,比如STA2,来发起请求,请求切换到LINK1进行数据通信,经过AP MLD的AP2确认后,通过链路1(Link1)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先配置模式下,Non-AP MLD与AP MLD之间预先协商确定采用哪个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包括在MLD建立过程中,选定初始通信链路,以及在数据通信阶段,通过AP MLD下发配置命令更新通信链路,Non-AP MLD确认或Non-AP MLD请求更新通信链路AP MLD确认的方式,来切换到不同的通信链路。
如图11所示,Non-AP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关联,完成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能力协商,其中,通信模式采用预先配置模式,选定初始通信链路,比如STA1。在通信阶段,AP MLD通过LINK1来下发配置命令,配置STA2(或对应链路)为通信链路,STA1收到配置命令后并进行确认,然后,Non-AP MLD切换到STA2(或对应链路),把LINK2作为通信链路。或者,在通信阶段,由Non-AP MLD正在通信的站点,比如STA2,来发起请求,请求切换到LINK1进行数据通信,经过AP MLD的AP2确认后,通过链路1(Link1)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自动切换模式下,Non-AP MLD与AP MLD通信的方法可以参考图12a。
在本实施例中,Non-AP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关联,完成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能力协商,确定通信模式采用自动切换模式,其中,Non-AP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关联的流程可以参考图9b。Non-AP MLD针对共用单无线信道操作的两个站点(STA)及对应的通信链路,频繁切换LINK1与LINK2,分别对LINK1与LINK2上的信道进行监听。
具体方法包括:监听某条链路直到T时长(其中T表示监听某条链路的持续时间长度),对于Non-AP MLD的非AP站点(STA),如果在T时长内,一直监听到信道忙且没有发送给自身(目标接收地址是自身)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则切换到另外一条链路进行监听。如果在T时长内,监听到有发送给自身的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则接收该PPDU数据或者管理控制信息。接收完数据后或者切换到另一通信链路,或者继续监听T时长。
如果在T时长内,当有上行数据需传输时,若监听到哪条信道空闲,则通过信道竞争机制获取传输机会(TXOP),并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针对AP MLD的接入点AP,两个AP都在进行对应通信信道的监听。当某个AP监听到信道空闲并获取到传输机会(TXOP),则向STA2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如果收到对方回应(比如,确认发送帧),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没收到对方回应,则继续发请求发送控制帧,如果发送N次请求发送控制帧后,都没收到对方回应,则放弃该数据传输。
当AP MLD中涉及与基于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中对应站点通信的接入点AP,比如图12b中的AP1站点与AP2站点,当AP1站点向STA1发送数据的时候,则禁止AP2站点向STA2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on-AP MLD可以为基于单无线信号操作的多链路设备。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所述装置配置于Non-APMLD,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310和第一接收模块1320。
第一发送模块1310,被设置为在多链路操作建立过程中发送所述Non-AP MLD与AP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1320,被设置为接收所述AP MLD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发送的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单无线信道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单无线信道的链路以及确认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320,被设置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将通信链路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配置命令;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310,被设置为基于所述配置命令发送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1310,被设置为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发送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其中,切换至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AP MLD切换至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还包括:
监听模块,被设置为:
分别对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预设时间段内监听到第二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信道空闲,且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目标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框图,所述方法应用于AP MLD,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410和第二发送模块1420。
第二接收模块1410,被设置为接收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1420,被设置为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发送模块1420,被设置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将通信链路由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配置命令;
第二接收模块1410,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并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之后,
第二接收模块1410,被设置为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
切换模块,被设置为基于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与所述Non-AP MLD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监听模块,被设置为:
分别对Non-AP MLD所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监听到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对应信道空闲的情况下,通过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其中,请求发送控制帧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在第三目标通信链路接收数据;
接收请求发送控制帧的确认消息,并基于所述第三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发送模块1420,被设置为:
在没有接收到Non-AP MLD发送的所述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继续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
在发送N次所述请求发送控制帧,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的情况下,放弃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和存储器122;该设备中的处理器12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5中以一个处理器121为例;存储器12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设备还包括:通信装置123、输入装置124和输出装置125。
设备中的处理器121、存储器122、通信装置123、输入装置124和输出装置12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12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12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12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12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12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器12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定时参量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器12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2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多链路操作建立过程中发送所述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接收所述AP MLD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发送的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单无线信道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单无线信道的链路以及确认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或者,
接收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28)

1.一种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非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的其中之一进行通信,对于多个通信链路所共用的单无线信道,在每一时刻只有其中一条通信链路通过这个单无线信道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M个非AP站点分别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MLD中的AP站点相关联;其中,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共用单无线信道的多个非AP站点或通信链路,采用预先配置模式或者自动切换模式与AP MLD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切换与控制至少两条非AP站点与所述APMLD中的AP站点形成的通信链路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在每一时刻只有其中一条通信链路通过这个单无线信道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非AP站点为物理实体,所述非AP站点具有独立的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非AP站点为逻辑实体,所述非AP站点与其他非AP站点共用一个物理通道与媒体访问控制实现模块,在逻辑实现上分开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包括:至少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站点包括两个非AP站点,所述两个非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所述两个非AP站点包括第一非AP站点和第二非AP站点;
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一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二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二AP站点关联形成第二通信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单无线信道包括天线,所述设备具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打开,所述第二天线关闭;
所述两个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具有一个天线;
所述两个非AP站点共用所述一个天线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M个站点包括4个非AP站点;所述4个非AP站点包括第一非AP站点、第二非AP站点、第三非AP站点和第四非AP站点;
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一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二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二AP站点关联形成第二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非AP站点和所述第二非AP站点共用第一单无线通信信道;
所述第三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三AP站点关联形成第三通信链路,所述第四非AP站点与所述AP MLD中的第四AP站点关联形成第四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第三非AP站点和所述第四非AP站点共用第二单无线通信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单无线信道包括天线,所述设备具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第一非AP站点和所述第二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通信;
所述第三非AP站点和所述第四非AP站点共用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通信。
14.一种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站点,所述站点为接入点AP站点,每个站点形成各自的通信链路,所述M个站点形成M条通信链路,所述M个通信链路通过P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其中,M大于P且P大于或等于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M个AP站点分别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中的非AP站点相关联;其中,至少两个AP站点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切换与控制至少两条所述AP站点与Non-AP MLD中的非AP站点形成的通信链路在共用一个单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在每一时刻只有其中一条通信链路通过这个单无线信道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P MLD与Non AP MLD采用预先配置模式或者自动切换模式进行通信。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多链路操作建立过程中发送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接收所述AP MLD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发送的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单无线信道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确认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将通信链路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配置命令;
基于所述配置命令发送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发送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其中,切换至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AP MLD切换至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预设时间段内监听到第二目标通信链路对应的信道空闲,且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目标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2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Non-AP MLD与AP MLD建立关联的关联请求;
基于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所述关联应答,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与所述AP MLD建立关联;
所述关联请求中携带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或者为自动切换模式;
所述关联应答中携带确认支持单无线信道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相关能力、确认共用单无线信道的链路,和/或各链路的相关操作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模式为预先配置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Non-AP MLD发送将通信链路由第一通信链路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配置命令;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其他通信链路的确认消息,并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至所述其他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通信链路接收所述Non-AP MLD发送的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请求;
基于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的所述请求切换至第一目标通信链路与所述Non-APMLD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或者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其他通信链路之外的通信链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Non-AP MLD所共用单无线信道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其他通信线路进行信道空闲状态监听;
在监听到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对应信道空闲的情况下,通过第三目标通信链路向Non-APMLD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其中,请求发送控制帧用于指示所述Non-AP MLD在第三目标通信链路接收数据;
接收请求发送控制帧的确认消息,并基于所述第三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没有接收到Non-AP MLD发送的所述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继续发送请求发送控制帧;
在发送N次所述请求发送控制帧,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的情况下,放弃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发送的数据。
2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的数据总线,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01358.7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512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358.7A CN112512135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EP21860264.7A EP4207927A1 (en) 2020-08-31 2021-08-19 Multi-link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13567 WO2022042426A1 (zh) 2020-08-31 2021-08-19 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8/042,871 US20230319922A1 (en) 2020-08-31 2021-08-19 Multi-link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358.7A CN112512135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2135A true CN112512135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5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1358.7A Pending CN112512135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9922A1 (zh)
EP (1) EP4207927A1 (zh)
CN (1) CN112512135A (zh)
WO (1) WO2022042426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674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41672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042426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2209212A1 (ja) * 2021-03-29 2022-10-0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WO2022217612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5398842A (zh) * 2021-03-25 2022-1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连接下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61821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020395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0657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3216113A1 (en) * 2022-05-10 2023-11-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ccess point,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838957B2 (en) 2021-03-26 2023-12-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NSTR MLD channel access with shared TXOP
WO2023246913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24855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link operations
CN117202317A (zh) * 2022-05-30 2023-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non-AP MLD的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6404B (zh) * 2015-09-29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WO2019232808A1 (zh) * 2018-06-08 2019-1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1202286B2 (en) * 2018-07-11 2021-12-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ulti-link setup between a multi-link access point (AP) logical entity and a multi-link non-AP logical entity
CN109672027A (zh) * 2019-01-15 2019-04-23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多模天线装置
CN112512135A (zh) * 2020-08-31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426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398842A (zh) * 2021-03-25 2022-1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连接下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398842B (zh) * 2021-03-25 2024-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连接下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838957B2 (en) 2021-03-26 2023-12-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NSTR MLD channel access with shared TXOP
WO2022209212A1 (ja) * 2021-03-29 2022-10-0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13141672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41674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17612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261821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TWI832377B (zh) * 2021-08-17 2024-02-11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關裝置
WO2023020395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0657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3216113A1 (en) * 2022-05-10 2023-11-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ccess point,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46913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2426A1 (zh) 2022-03-03
EP4207927A1 (en) 2023-07-05
US20230319922A1 (en)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2135A (zh)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2402450B1 (ko) 하위 대역 시그널링에 의한 스케줄링되고 트리거링된 mmW 발견 지원
JP4266159B2 (ja) Ieee802.11準拠の無線lanのた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情報パラメータセットを使用した集中制御役の受け渡し方法
JP5073066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および再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構成
US6493545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20517187A (ja) 指向性送信を用いた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近隣ノードの発見
JP2023546847A (ja) パラメ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更新、関連方法、通信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媒体
KR101952308B1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일 대 다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23528106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US11349549B2 (en) Allocation and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in millimeter wave WLAN networks
EP3534650B1 (en) Wake-up fram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ethod, device and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first frame after node wakes up
CN114071512A (zh) 管理基本服务集颜色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20160143072A1 (en) Support for peer-to-peer discovery in 5 ghz band
US20240147518A1 (en)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for low-latency applications
JP2023534684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機器
JP2023123492A (ja) 発見支援要求及び応答の伝搬
US20220287049A1 (en) Access point configured for signaling configur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side a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txop)
EP3863361A1 (en) Eht ap configured for multi-ap operations using coordinated announcement (coa) frame
CN111586666B (zh)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043621A1 (en) Wireless termination point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and wireless control point
CN111182476A (zh) 一种dmr/pdt多载频基站通讯系统及其载频基站通讯方法
US20240114436A1 (en) Beaconing with range extension
EP3996424A1 (en) Multi-access point assistan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028874A1 (en) Ultra-low latency (ull) communications using a dedicated resource unit (ru)
US2022033027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pdate for communicating within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s-txo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