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6404B -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 Google Patents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6404B
CN111836404B CN202010516248.9A CN202010516248A CN111836404B CN 111836404 B CN111836404 B CN 111836404B CN 202010516248 A CN202010516248 A CN 202010516248A CN 111836404 B CN111836404 B CN 111836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frame
response
communication link
acknowled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62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6404A (zh
Inventor
朱俊
苏宏家
马驰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62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6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6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用以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降低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方法包括: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请求帧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接入点生成触发帧,触发帧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接入点向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触发帧;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接入点向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Description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第一站点及第二站点。
背景技术
端到端(Device-to-Deceive,D2D)通信技术是一种允许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它能够增加通信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提高空中接口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能够明显地提升整网系统性能。
端到端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是因为发生在端到端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是通过一条直接的无线链路来实现的,而传统的通信网络中需要通过两条链路以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作为中继才能实现信号传输。端到端通信包含三个步骤,第一为端到端终端的发现过程,第二为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过程,第三为端到端通信过程。
目前,直接链路建立(Direct-Link Setup,DLS)协议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unneled Direct-Link Setup,TDLS)协议对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进行定义。由于DLS协议或TDLS协议中的链路建立请求帧和链路建立响应帧都是单播帧,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的第一站点发起一次请求至多只能与一个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并且接入点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因此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效率较低。在DLS协议或TDLS协议中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过程是按照传统的载波检测多址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机制,向第一站点回复响应消息的站点与其他站点之间采用竞争的方式发送消息,导致多个站点之间容易发生竞争冲突。
尤其是在站点密集的场景下,第一站点需要与多个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时,第一站点需要针对每个站点发起一次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并且接入点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使得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低的问题更加明显。由于站点密集,多个站点采用竞争方式发送消息,将导致多个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第一站点及第二站点,以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降低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接入点生成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接入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所述触发帧;
接入点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接入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帧或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第一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第二站点在所述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请求帧生成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所述触发帧;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帧或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站点,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收发单元,用于向接入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请求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站点,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响应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由接入点统一协调控制,针对每个第一站点,该第一站点可以请求与一个或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接入点为每个第二站点分配用于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该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二站点是否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因此第二站点可以在分配的响应资源上发送响应帧,避免了第二站点在发送响应帧时与其他站点竞争资源,进而降低了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降低站点间由于竞争资源产生的开销。第一站点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后,第一站点可以根据接入点接收的多个第二站点发送的响应帧,确定分别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并且接入点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请求,进而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可以与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等机制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整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端发送信标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响应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认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认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认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设备间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设备间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请求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响应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的设备间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接入点、第一站和第二站点),以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降低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涉及端到端通信技术,端到端通信技术是一种允许终端(本发明中指站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它能够增加通信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适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尤其适用于站点密集的场景,可以满足下一代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标准对高密集用户和高吞吐率的需求,以及符合下一代Wi-Fi标准以调度模式为主的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的站点称为第一站点,将响应第一站点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的站点称为第二站点,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都具有端到端通信能力。如图1(a)所示,第一站点群中包含多个第一站点,第二站点群中包含多个第二站点,接入点可以与第一站点群中任意一个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群中任意一个第二站点进行通信。接入点可以接收第一站点群中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每个第一站点可以请求与第二站点群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接入点为每个第二站点分配用于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并根据每个第一站点的请求向第二站点发送触发帧,因此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响应帧,避免了第二站点在发送响应帧时与其他站点竞争资源,进而降低了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降低站点间由于竞争资源产生的开销,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由于站点长期处于竞争资源状态导致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内的常规通信受到影响的情况,提高整网性能。接入点根据第二站点回复的响应帧向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回复确认帧,第一站点可以根据该确认帧确定分别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并且接入点同时处理多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请求,进而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可以与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等机制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整网效率。
实施例一
如图1(b)所示,在接入点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S101、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S102、接入点生成触发帧,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S103、接入点向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触发帧;
S104、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S105、接入点向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中,向接入点发送请求帧的第一站点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针对每个第一站点,该第一站点请求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站点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进而实现第一站点可以同时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
可选的,接入点在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过程中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即接入点发送随机接入触发帧(Trigger Frame for Random Access)来触发一次随机接入过程,在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竞争期间,有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需求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站点分别向接入点发送请求帧,该请求帧用于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
可选的,接入点接收的第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中包括第一能力字段,该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该第一能力字段可以为请求帧中的待讨论(to bediscussed,TBD)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描述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业务质量或关联标识符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TBD字段没有确定字段的比特数目和字段的位置,上述说明适用下文涉及的TBD字段。
本实施例中,接入点通过发送触发帧来通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站点,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通过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来指示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响应资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资源指示字段可以位于触发帧的前导码的信令字段,例如高效信令B(HE-SIG-B)字段,也可以位于触发帧的前导码后的负载部分。触发帧中可以包括多个请求信息字段,请求信息字段与第二站点一一对应,每个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第二站点标识和请求与该第二站点建立链路的第一站点的标识。第一站点是指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站点,也可简称为发起站点。
举例说明,触发帧采用图2所示的帧结构,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触发帧中包括STA6(第二站点)和STA2(第二站点)分别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对于STA2,STA1(第一站点)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因此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链路请求站点STA1的标识和链路响应站点STA2的标识。资源指示字段中依次包括STA6和STA2的响应资源。TBD字段可以包括能力字段、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字段、关联标示符(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字段等,用于描述STA1的通信能力、业务质量或关联标识符等信息。
举例说明,若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多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同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则可以将其等效为多个一对一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例如,STA7(第一站点)和STA8(第一站点)均请求与STA2(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图3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两个链路请求站点和两个链路响应站点,链路响应站点均为STA2,TBD1字段和TBD2字段分别用于指示STA7的通信能力和STA8的通信能力。
举例说明,若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则可以将其等效为多个一对一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例如,STA3(第一站点)请求分别与STA4(第二站点)和STA9(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4和STA9分别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
二、资源指示字段可以位于触发帧的前导码的信令字段,例如高效信令B(HE-SIG-B)字段,也可以位于触发帧的前导码后的负载部分。资源指示字段包括每个第二站点标识和每个第二站点标识分别对应的响应资源。触发帧中可以包括多个请求信息字段,请求信息字段与第二站点一一对应,触发帧中第二站点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的顺序与资源指示字段中第二站点标识的顺序相同,第二站点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该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的标识和该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的数量,此时请求信息字段中可省略该字段对应的第二站点的标识。第一站点是指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站点,也可简称为发起站点;第二站点是指响应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站点,也可简称为响应站点。
举例说明,触发帧采用图5所示的帧结构,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资源指示字段中按顺序包括STA6(第二站点)标识与STA6的响应资源、以及STA2(第二站点)标识与STA2的响应资源,触发帧中按顺序包括STA6和STA2分别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对于STA2的请求信息字段,该字段中包括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的标识和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的数量。
举例说明,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例如,STA7(第一站点)请求与STA2(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STA7的标识和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数量为1。
举例说明,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多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同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例如,STA7(第一站点)和STA8(第一站点)均请求与STA2(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结构,STA2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STA7的标识和STA8的标识,以及STA2对应的第一站点数量为2。可选的,对于同一个第二站点,该第二站点对应的多个第一站点按照MAC地址大小排列。可选的,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数量的字段为长度字段,例如,若站点的MAC地址长度为6字节,则该长度字段可以配置为12字节,或该长度字段可以配置为12+2x字节,x字节为TBD字段的字节长度。
举例说明,若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一个第一站点请求分别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则可以将其等效为多个一对一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例如,STA3(第一站点)请求分别与STA4(第二站点)和STA9(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4和STA9分别对应的请求信息字段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
可选的,对于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或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场景,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数量为1,因此第二站点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可省略用于指示该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数量的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触发帧的帧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且触发帧的帧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形式。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接入点通过广播管理帧或控制帧,例如信标帧(Beacon帧),来指示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所有具有端到端通信能力的站点均能够接收接入点广播的管理帧或控制帧。这样,第二站点根据接入点广播的管理帧或控制帧可以确定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进而第二站点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之前保持休眠状态,并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保持唤醒状态,以接收触发帧。即第二站点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之前,可以在没有业务需求时采用节能模式,以节省第二站点的耗能。
举例说明,以接入点广播Beacon帧为例,接入点周期性地广播Beacon帧,通常情况下广播Beacon帧的周期为1毫秒。如图9所示,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第一个Beacon帧,根据第一个Beacon帧的指示得知,在第二个Beacon帧到来之前接入点没有发送触发帧,因此第二站点可以在第二个Beacon帧到来之前保持休眠状态。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第二个Beacon帧,根据第二个Beacon帧的指示得知,在第二个Beacon帧之后的T1时刻接入点发送触发帧,因此第二站点在T1时刻之前保持休眠状态,在T1时刻唤醒以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
本实施例中,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第二站点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方式向接入点发送响应帧,该响应帧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响应信息:
第一种是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可以同时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针对回复第一响应信息的第二站点,接入点向该第二站点及该第二站点同意建立链路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站点发送第一确认信息,该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另一种是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针对回复第二响应信息的第二站点,接入点向该第二站点及该第二站点不同意建立链路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站点发送第二确认信息,该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上述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第一响应信息和/或第二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站点标识和状态代码(status code)字段,该响应帧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站点标识,该statuscode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是否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举例说明,响应帧采用如图10所示的帧结构,图10中包括STA2(第二站点)的响应帧和STA6(第二站点)的响应帧。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站点为STA1时,STA2的响应帧中包括STA1的标识和STA1对应的status code字段;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站点包括STA7和STA8时,STA2的响应帧中包括STA7的标识和STA7对应的status code字段、以及和STA8的标识和STA8对应的status code字段,status code字段可以包含一比特,该一比特为“1”表示同意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该一比特为“0”表示不同意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tuscode字段也可以为其他长度。第一站点(或第一站点对应的status code字段)在响应帧中的顺序可以按照站点的MAC地址排列,此时响应帧中可省略第一站点的标识。
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第一确认信息和/或第二确认信息)中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状态代码(status code)字段、以及接入点为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配的链路标识,该status code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是否成功,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的链路标识可以作为后续接入点调度站点进行端到端通信时的标识符。
举例说明,确认帧采用如图11所示的帧结构,图11中包括STA2和STA6对应的响应帧、以及STA1和STA2对应的响应帧。STA1和STA2对应的响应帧中包括STA1的标识、STA2的标识、status code字段、STA1和STA2的端到端通信链路标识、以及TBD字段,该TBD字段可以用于描述站点的通信能力。当status code字段指示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时,对应的用于承载链路标识的字段无效。
举例说明,若接入点接收的请求帧中指示:多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同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或同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链路,则均可以将其看成是多个一对一的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过程,此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中包括多个确认信息,每个确认信息对应一个一对一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的确认。例如,STA7(第一站点)和STA8(第一站点)均请求与STA2(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确认帧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结构,确认帧中包括STA7和STA2对应的确认信息、STA8和STA2对应的确认信息。例如,STA3(第一站点)请求分别与STA4(第二站点)和STA9(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确认帧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结构,确认帧包括STA3和STA4对应的确认信息、STA3和STA9对应的确认信息。
可选的,若确认帧中包括多个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确认信息,确认帧中多个确认信息排列的顺序与触发帧的资源指示字段中第二站点的排列顺序相同,则每个确认信息中可省略第二站点标识。进一步的,若确认帧中包括多个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确认信息,确认帧中多个确认信息排列的顺序与触发帧的资源指示字段中第二站点的排列顺序相同,并且第一站点能够解析触发帧的资源指示字段中第二站点的排列顺序,则每个确认信息中可省略第一站点标识和第二站点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确认帧中的status code字段指示的内容和端到端链路标识利用同一个标识字段来指示,此时可省略确认帧中的status code字段和用于承载端到端链路标识的字段。若该标识字段为全零,或者全1,或者其他协议约定的某个值时,表示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失败,此时确认帧包括第二确认信息;否则,该标识字段表示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成功,并且该标识字段承载端到端链路标识,此时确认帧包括第一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中,站点的标识可以为MAC地址、AID或部分关联标识符(Partial AID,PAID)等能够唯一识别站点的标识。
与接入点对应的,如图14所示,在第一站点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S1401、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S1402、第一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该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站点接收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第一站点接收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第一确认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第一站点侧的实施例内容参照接入点侧的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与接入点和第一站点对应的,如图15所示,在第二站点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包括:
S1501、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S1502、第二站点在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响应帧,该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S1502、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该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站点接收的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这样第二站点在接入点分配的响应资源上发送响应帧,避免了第二站点在发送响应帧时与其他站点竞争资源,进而降低了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站点接收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该链路标识可以作为后续接入点调度站点进行端到端通信时的标识符。第二站点接收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管理帧或控制帧,该管理帧或控制帧用于指示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第二站点根据管理帧或控制帧确定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之前保持休眠状态,并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保持唤醒状态,以接收触发帧。即第二站点在接入点发送触发帧的时刻之前,可以在没有业务需求时采用节能模式,以节省第二站点的耗能。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第一响应信息和/或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二站点侧的实施例内容参照接入点侧的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举例说明(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接入点(AP)、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16所示,图16中,AP发送的触发帧和确认帧均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方式发送,第一站点包括STA1和STA5,STA1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5请求与STA6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AP通过广播随机接入触发帧(Trigger Frame for Random Access)触发随机接入过程,STA1和STA5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分别向AP发送请求帧,AP分别向STA1和STA5发送块确认帧/确认帧,以指示AP接收到STA1和STA5发送的请求帧。AP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指示:STA1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用于STA2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STA5请求与STA6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用于STA6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所有具有端到端通信能力的STA均可接收该触发帧。STA2和STA6接收到触发帧后,STA2和STA6采用OFDMA的方式分别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向AP回复响应帧,STA2回复的响应帧包括第一响应信息,即STA2同意与STA1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6回复的响应帧包括第二响应信息,即STA6不同意与STA5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AP接收到响应帧后发送确认帧,该确认帧中包括STA1和STA2对应的第一确认信息、以及STA5和STA6对应的第二确认信息。STA1和STA2对应的第一确认信息中包括:STA1的标识、STA2的标识、用于指示STA1和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成功的statuscode字段、以及STA1和STA2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的标识。STA5和STA6对应的第二确认信息中包括:STA5的标识、STA6的标识、用于指示STA5和STA6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status code字段。
举例说明(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接入点(AP)、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17所示,与图16区别在于,图17中AP发送的请求帧和确认帧均以OFDMA的方式发送。图17中,AP分别接收到STA1和STA5的请求帧(STA1请求与STA2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STA5请求与STA6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后,AP以OFDMA的方式向STA2和STA6发送请求帧,该请求帧可以采用图18所示的结构,该请求帧包括STA2的请求信息字段和STA6的请求信息字段,STA2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STA1的标识和用于描述STA1的通信能力的TBD字段,STA6的请求信息字段中包括STA5的标识和用于描述STA5的通信能力的TBD字段。AP向STA2和STA6发送请求帧后,AP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包括分别用于STA2和STA6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STA2和STA6以上行OFDMA的方式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向AP回复响应帧,响应帧可以采用图19所示的结构,AP根据接收的响应帧发送确认帧。
举例说明(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中,接入点(AP)、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20所示。与图16的区别在于,图20中,AP发送的触发帧和确认帧均以OFDMA的方式发送,触发帧的前导码中指示了用于承载各个第二站点分别对应的信息的信令的资源位置,第二站点对应的信息包括:第二站点对应的第一站点标识、用于描述该第一站点通信能力的TBD字段、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当第二站点的响应资源与用于承载该第二站点对应的信息的信令资源一致时,第二站点对应的信息中可省略该第二站点的响应资源。例如,触发帧的前导码中指示了用于承载STA6对应的信息的信令的资源位置和用于承载STA2对应的信息的信令的资源位置,用于承载STA2对应的信息的信令中包括STA2的第一站点标识和TBD字段,可选的,包括STA2的响应资源。
本实施例中,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可以为专用触发帧,也可以为普通触发帧,即接入点将本实施例中触发帧指示的内容携带在普通触发帧中,与其他信息随普通触发帧一起发送。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由接入点统一协调控制,针对每个第一站点,该第一站点可以请求与一个或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接入点为每个第二站点分配用于回复响应帧的响应资源,该响应帧用于指示第二站点是否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因此第二站点可以在分配的响应资源上发送响应帧,避免了第二站点在发送响应帧时与其他站点竞争资源,进而降低了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站点之间发生竞争冲突的概率,降低站点间由于竞争资源产生的开销,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由于站点长期处于竞争资源状态导致BSS内的常规通信受到影响的情况,提高整网性能。第一站点发起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过程后,第一站点可以根据接入点接收的多个第二站点发送的响应帧,确定分别与多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并且接入点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第一站点发起的端到端通信链路请求,进而提高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可以与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等机制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整网效率。
实施例二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该接入点可以采用图1(b)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参阅图21所示,接入点2100包括:收发单元2101和处理单元2102。
收发单元21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2102,用于根据收发单元2101接收的请求帧生成触发帧,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收发单元2101,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处理单元2102生成的触发帧;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向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可选的,请求帧或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响应信息或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站点,该第一站点可以采用图14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参阅图22所示,第一站点2200包括:处理单元2201和收发单元2202。
处理单元2201,用于确定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收发单元2202,用于向接入点发送处理单元2201确定的请求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站点,该第二站点可以采用图1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参阅图23所示,第二站点2300包括:收发单元2301和处理单元2302。
收发单元2301,用于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2302,用于确定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收发单元2301,还用于在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处理单元2302确定的响应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响应信息或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该接入点可采用图1(b)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是与图21所示的接入点相同的设备。参阅图24所示,该接入点2400包括:收发器2401、处理器2402、总线2403以及存储器2404,其中:
收发器2401、处理器2402以及存储器2404通过总线1803相互连接;总线24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收发器24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器2402,用于根据收发器2401接收的请求帧生成触发帧,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收发器2401,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处理器2402生成的触发帧;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向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可选的,请求帧或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响应信息或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该接入点2400还包括存储器2404,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2404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2402执行存储器2404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如上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站点,该第一站点可采用图14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是与图22所示的第一站点相同的设备。参阅图25所示,该第一站点2500包括:处理器2501、收发器2502、总线2503以及存储器2504,其中:
处理器2501、收发器2502以及存储器2504通过总线2503相互连接;总线2503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2501,用于确定请求帧,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收发器2502,用于向接入点发送处理器2501确定的请求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该第一站点2500还包括存储器2504,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2504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2501执行存储器2504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如上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站点,该第二站点可采用图1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是与图23所示的第二站点相同的设备。参阅图26所示,该第二站点2600包括:收发器2601、处理器2602、总线2603以及存储器2604,其中:
收发器2601、处理器2602以及存储器2604通过总线2603相互连接;总线2603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收发器2601,用于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器2602,用于确定响应帧,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收发器2601,还用于在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处理器2602确定的响应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可选的,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第一响应信息或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该第二站点2600还包括存储器2604,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2604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2602执行存储器2604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如上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接入点生成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所述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通过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来指示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接入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所述触发帧;
接入点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接入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帧或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6.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第一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是所述接入点在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后发送的;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所述响应资源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从所述接入点接收的触发帧所指示的,所述触发帧由所述接入点生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11.一种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所述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通过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来指示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第二站点在所述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第二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16.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分别发送的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请求帧生成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所述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通过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来指示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所述触发帧;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发送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不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二响应信息;
对应的,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帧或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21.一种第一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请求帧,所述请求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请求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第一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
收发单元,用于向接入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请求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是所述接入点在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在各自的响应资源上发送的响应帧后发送的;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所述响应资源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站点从所述接入点接收的触发帧所指示的,所述触发帧由所述接入点生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一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一站点与每个第二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26.一种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发送的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站点请求与第二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以及用于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第二站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具备端到端通信能力;所述触发帧包括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通过资源指示字段和请求信息字段来指示第一站点标识、第二站点标识以及用于每个第二站点发送响应帧的响应资源;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响应帧,所述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同意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响应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响应资源上向接入点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响应帧;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确认帧,所述确认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的第一确认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帧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的第二确认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包括标识字段,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与至少一个第一站点建立端到端通信链路失败。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帧包括第一能力字段,所述第一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的通信能力;
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或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能力字段,所述第二能力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站点的通信能力。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第二站点与每个第一站点成功建立的端到端通信链路分别对应的标识。
CN202010516248.9A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Active CN111836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248.9A CN111836404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248.9A CN111836404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201510633887.2A CN106559903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3887.2A Division CN106559903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6404A CN111836404A (zh) 2020-10-27
CN111836404B true CN111836404B (zh) 2024-04-12

Family

ID=584147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3887.2A Active CN106559903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202010516248.9A Active CN111836404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3887.2A Active CN106559903B (zh) 2015-09-29 2015-09-29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6559903B (zh)
WO (1) WO2017054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0494A (zh) * 2018-07-19 2020-01-3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0972329B (zh) * 2018-09-28 2022-03-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系统、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50231A1 (en) * 2019-01-14 2020-07-23 Apple Inc. Port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data service (rds) protocol
CN112218363B (zh) * 2019-07-12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8175660A (zh) 2020-07-03 202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建立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512135A (zh) * 2020-08-31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911728B (zh) * 2021-01-29 2023-05-02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中搜索对等终端的方法、终端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540A (zh) * 2011-05-11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端到端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17371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12013A (zh) * 2011-10-24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允许基站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以及允许d2d设备有效地发送d2d通信请求信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7424B1 (en) * 2011-06-29 2017-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540A (zh) * 2011-05-11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端到端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12013A (zh) * 2011-10-24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允许基站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以及允许d2d设备有效地发送d2d通信请求信号的方法
CN103517371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4492A1 (zh) 2017-04-06
CN106559903B (zh) 2020-06-26
CN111836404A (zh) 2020-10-27
CN106559903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6404B (zh)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US202101856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9668240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17448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sponse request frame and a response frame in a multi-user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34354B2 (en) RACH-specif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54326A1 (ko)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단말이 데이터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CN106793148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50478B (zh) 一种多用户传输网络分配矢量设置方法和装置
US92323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ulti-user transmission
KR20130121982A (ko) 감소된 오버헤드 단문 메시지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WO2013187643A1 (ko)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d2d 단말
US100981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time slots
WO2017076055A1 (zh) 车联网业务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425768B2 (en) Unique direct link session id to driv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5316008A (zh) 无线侧链路通信中的节电方法和设备
CN115211192A (zh) 在无线侧链通信中节能的方法和设备
EP3091805B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84555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그룹 페이징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랜덤 액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03344B (zh)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6900073B (zh) 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接入点及第一站点
CN108377535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站点
CN106550343B (zh)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Hsu et al. Hey! I have something for you: paging cycle based random access for LTE-A
WO2022237646A1 (zh)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si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23977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