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3344B -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3344B CN112203344B CN202011053807.3A CN202011053807A CN112203344B CN 112203344 B CN112203344 B CN 112203344B CN 202011053807 A CN202011053807 A CN 202011053807A CN 112203344 B CN112203344 B CN 1122033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er
- twt
- sta
- connections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31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1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0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0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00395869 Escherichia coli sta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000752249 Homo sapiens Rho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21689 Rho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2579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BA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AP分别确定每组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TWT参数用于指示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AP通过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并且为每组对等连接分配各不相同的TWT参数,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组对等连接中的STA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以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其中无线网络可以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AP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站点(Station,STA)进行通信。
目前,在一个AP关联众多STA的拥挤的网络场景中,STA除了具有AP连接的数据业务之外,还可以同时有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其中,多组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之间会采用EDCA竞争信道,从而使得在拥挤网络中空口包碰撞的概率大幅升高。
其中,空口包频繁的发生碰撞,会使得网络的吞吐率降低,以及单个设备的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网络的吞吐率降低、设备功耗增加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包括:
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所述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所述AP分别确定每组所述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所述TWT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TWT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TWT SP的周期、所述TWT SP的开始时间、所述TWT SP的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或者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不存在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包括:
所述AP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所述帧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帧消息,确定所述第一ST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所述对等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帧消息为TWT请求帧;或者,所述帧消息为管理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TWT SP开始时,所述AP向所述TWT SP对应的STA发送询问信息,其中,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所述STA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数据帧;
所述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存在待发送的数据;
所述AP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STA发送触发帧,以使得所述STA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所述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确定模块,用于所述AP分别确定每组所述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所述TWT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TWT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TWT SP的周期、所述TWT SP的开始时间、所述TWT SP的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或者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不存在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AP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所述帧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帧消息,确定所述第一ST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所述对等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帧消息为TWT请求帧;或者,所述帧消息为管理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TWT SP开始时,所述AP向所述TWT SP对应的STA发送询问信息,其中,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所述STA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数据帧;
所述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存在待发送的数据;
所述AP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STA发送触发帧,以使得所述STA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AP分别确定每组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TWT参数用于指示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AP通过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并且为每组对等连接分配各不相同的TWT参数,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组对等连接中的STA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以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对等连接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WT S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的通信场景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wireless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其中,STA可以通过无线连接AP以接入以太网,进行相关的通信业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P可以为站点提供接入服务,AP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也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还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
一方面,AP通过网线接入有线网络,另一方面AP将有线信号转化为无线信号,例如,转化为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信号,在AP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内,STA可无线连接AP,通过AP访问有线网络。由于单个AP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有限,在AP之间还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可延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以满足大范围无线网络的覆盖需求。
其中,STA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脑一体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机顶盒(settopbox,STB)、无线电视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等可连接上AP的终端设备,具体在此不做限定,用户可通过STA访问网络,进行相关的业务。
在图1示例性的给出了4个STA和1个AP,在实际实现过程中,无线局域网中的AP数量、STA数量以及AP和STA之间的具体对等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AP关联众多STA的拥挤的网络场景中,如果STA之间同时还有peer(对等者)连接的数据业务,如对等网络(Peer to Peer,p2p)、通道直接链路建立(Tunneled DirectLink Setup,tdls)等,则多组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之间,以及和AP的上行/下行数据业务之间,会用增强的分布式通道访问(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竞争信道。
例如参见图1,在图1的示例中,假设STA1~STA4均和AP连接,同时STA1和STA2之间还有peer连接,以及同时STA3和STA4之间还有peer连接,其中STA1和STA2的peer连接为1组peer连接,STA3和STA4的peer连接为另1组peer连接,则这两组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之间,以及和AP的业务数据之间会通过EDCA竞争信道。
其中,若通过EDCA竞争信道会导致在拥挤网络中空口包碰撞的概率会大幅升高,从而导致整个网络吞吐会降低,单个设备功耗也会增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本申请的技术构思为:让不同组的peer连接的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收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以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进行介绍,在介绍具体的方案之前,因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涉及定时唤醒机制(TargetWake Time,TWT),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首先对TWT进简单说明。
TWT用于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环境下的节能工作,在TWT中,STA和AP之间可以协定建立一张时间表,时间表是由TWT时间周期所组成的。通常STA和AP所协商的TWT时间周期包含一个或者多个beacon(信标帧)周期,其中周期例如可以为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等。
当STA和AP所协商的时间周期到达后,STA会苏醒(awake),并进行数据交换。当数据传输完成后,返回休眠(doze)状态。
TWT至少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单独TWT(Individual TWT)和广播TWT(Broadcast TWT)。
在单独TWT模式下,STA会和AP协商特定的TWT时间,该时间会被存放在AP的时间表中。STA会在特定的时间醒来并进行数据交换。每一个STA仅仅知道自己和AP协商的TWT时间,不需要知道其他STA的TWT时间。
在广播TWT模式下,由AP负责管理,其中TWT时间周期是由AP宣告,通常AP会在每一个beacon帧中宣告本轮的TWT时间周期。STA在TWT时间周期到达后进行苏醒,AP会发现哪些终端正在处于苏醒状态,并向这些终端发送数据帧,这里由于是广播通信,所以只有AP向节点发送。当AP发送完成后,终端恢复到休眠状态,直到下一次广播TWT时间到达。通常,这种广播TWT中的时间间隔也可以称为TWT服务时间(Service Period,SP)。
基于上述介绍的内容,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进行介绍,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AP。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可以存在多个STA,其中多个STA之间可以存在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在每组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其中,对等连接还可以称为点对点连接,或者peer连接关系。
假设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示例进行理解,假设当前存在STA1、STA2、STA3、STA4,其中,STA1和STA2之间有peer连接,则STA1和STA2之间的对等连接就为一组对等连接,以及STA3和STA4之间有peer连接,则STA2和STA3之间的对等连接就为一组对等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假设STA1和STA2之间有peer连接,以及STA2和STA3之间有peer连接,则当前就存在一组对等连接为:STA1、STA2、STA3之间的对等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关联关系中包括具有peer连接的至少两个STA,多个STA之间的具体对等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P例如可以接收STA发送的上报信息,从而确定多个STA的至少一个对等连接,其中上报信息中例如可以包括当前STA所连接的STA的地址等;或者,AP还可以主动向STA发送询问信息,从而获取多个STA之间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本实施例对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S202、AP分别确定每组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TWT参数用于指示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多组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采用EDCA竞争信道,导致的空口包频繁的发生碰撞,AP可以确定每组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TWT参数。
其中,TWT参数用于指示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erviceperiod,SP),也就是说在TWT SP内,对应的STA可以苏醒进而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当前存在STA1和STA2之间有peer连接,那么当前就存在STA1和STA2的一组对等连接,假设这组对等连接对应的TWT参数为TWT1,其中,TWT1就是用于指示STA1和STA2的TWT SP的,在TWT1指示的TWT SP内,STA1和STA2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其余的STA不能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各组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组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 SP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WT参数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TWT SP的周期、TWT SP的开始时间、TWT SP的持续时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TWT参数可以确定各个STA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的TWT SP,并且不同组的TWT参数不同,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组的TWTSP不同,以有效实现了对不同组的peer连接的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传输,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包括: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AP分别确定每组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TWT参数用于指示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AP通过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并且为每组对等连接分配各不相同的TWT参数,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组对等连接中的STA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以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P例如可以接收STA发送的帧消息,从而根据帧消息的确定对等连接,其中,帧消息例如可以为TWT请求帧,或者,帧消息还可以为管理帧。
下面结合图3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对等连接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AP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帧消息中包括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
S302、AP根据帧消息,确定第一STA和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对等连接。
下面对S301和S302一起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TA可以是具有peer连接任意一个的STA,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例如可以为TWT请求帧,或者帧消息还可以为管理帧,下面对两种帧消息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帧消息为TWT请求帧:
当两个或多个STA建立peer连接后,其中第一STA可以向AP请求加入individualTWT,因此第一STA可以向AP发送TWT请求帧,在本实施例中,TWT请求帧中可以携带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其中地址信息例如可以为MAC地址(peer MACaddress)。
之后,AP可以根据TWT请求帧中的地址信息,确定哪些STA之间有peer连接,以得到一组对等连接。
此处进行举例说明,假设STA1和STA2建立了peer连接,例如STA1可以向AP发送TWT请求帧,在TWT请求帧中可以包括STA2的MAC地址,则AP可以根据STA1发送的TWT请求帧,确定STA1和STA2之间具有对等连接,从而确定一组对等连接包括STA1和STA2。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例如还可以由STA2发送TWT请求帧,或者还可以是STA1和STA2均发送TWT请求帧,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帧消息为管理帧:
当两个或多个STA建立peer连接后,其中第一STA可以向AP发送特殊管理帧,在本实施例中,特殊管理帧中包括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其中地址信息例如可以为MAC地址(peer MAC address)。
之后,AP可以记录特殊管理帧,并根据其中的地址信息,确定哪些STA之间有peer连接,以得到一组对等连接。
此处进行举例说明,假设STA1和STA2建立了peer连接,例如STA1可以向AP发送特殊管理帧,在特殊管理帧中可以包括STA2的MAC地址,则AP可以根据STA1发送的特殊管理帧,确定STA1和STA2之间具有对等连接,从而确定一组对等连接包括STA1和STA2。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例如还可以由STA2发送特殊管理帧,或者还可以是STA1和STA2均发送特殊管理帧,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AP可以接收多个STA发送的帧消息,从而得到多个STA之间的多组对等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帧消息中包括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根据帧消息,确定第一STA和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对等连接。本实施例中AP通过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确定第一STA和第二STA的对等连接,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对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的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中AP确定的TWT SP分配策略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WT S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AP在确定TWT SP分配策略时,可以为同一组peer连接的多个STA分配相同的TWT参数,为不同组peer连接的多个STA分配不同的TWT参数,以及AP保证不同组对等连接对应的TWT SP尽量不重叠,或者,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也就是说尽量少重叠。
下面结合图4对分配的TWT SP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参照图4,当前存在4个STA,分别是STA1、STA2、STA3、STA4,假设其中STA1和STA2建立有P2P连接,以及假设STA3和STA4建立有TDLS连接,那么STA1和STA2就是一组P2P对等连接,STA3和STA4是一组TDLS对等连接。
当前针对P2P这一组对等连接,假设可以分配有TWT SP1,则STA1和STA2可以在TWTSP1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的收发,例如参照图5,STA1可以在TWT SP1的时间段内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Protocol Data Unit,PPDU),之后STA2可以发送块应答(BlockAck,BA),以及STA2可以发送PPDU,之后STA1可以BA。
同时,当前针对TDLS这一组对等连接,假设可以分配有TWT SP2,则STA3和STA4可以在TWT SP2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的收发,例如参照图5,STA4可以在TWT SP2的时间段内发送PPDU,之后STA4可以发送BA。
基于图4的示例性介绍可以确定的是,当前针对一组P2P对等连接和一组TDLS对等连接,分别分配了不同的TWT SP,以使得这两组对等连接中的STA在各自对应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收发,实现了不同组的peer连接的分时数据传输,避免了这两组peer连接的数据业务竞争信道,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以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的是,在AP为各个STA分配TWT SP之后,各个STA可以在各自对应的TWT SP内进行数据的收发,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STA进行数据收发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TWT SP内进行数据收发时,无需AP的参与,则其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
STA在申请TWT时使用not trigger-enabled(无需触发)&&unannounced(无需宣布)TWT,也就是说无需AP进行触发,在TWT SP开始时,该TWT SP对应的一组peer连接的多个STA都awake,并用EDCA方式进行数据收发,在TWT SP结束后都停止数据的收发并进入doze。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TWT SP内进行数据收发时,仍然需要AP的参与,则其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
在申请TWT时使用trigger-enabled TWT,也就是说需要AP触发,则在在TWT SP开始时,AP可以向TWT SP对应的各个STA发送询问消息,已询问各个STA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数据帧。
例如,AP可以发广播或组播管理帧给该TWT SP内所有STA,与询问各个STA是否有peer数据帧需要发送。
STA在收到询问信息之后,可以向AP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通知AP当前存在待发送数据。
AP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向STA发送触发帧,例如特殊trigger帧,从而使得STA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协助peer之间的数据以TB PPDU的格式发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不同的peer连接的数据进行分时传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EDCA竞争导致的空口碰撞,提高网络吞吐,降低设备功耗。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50包括: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502。
获取模块501,用于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所述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确定模块502,用于所述AP分别确定每组所述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所述TWT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TWT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TWT SP的周期、所述TWT SP的开始时间、所述TWT SP的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或者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不存在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所述AP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所述帧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帧消息,确定所述第一ST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所述对等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帧消息为TWT请求帧;或者,所述帧消息为管理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TWT SP开始时,所述AP向所述TWT SP对应的STA发送询问信息,其中,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所述STA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数据帧;
所述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存在待发送的数据;
所述AP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STA发送触发帧,以使得所述STA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60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其中
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数据分时调度方法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6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602独立设置时,该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数据分时调度设备还包括总线6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602和处理器60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所执行的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AP获取多个站点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所述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所述AP分别确定每组所述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所述TWT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所述TWT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TWT SP的周期、所述TWT SP的开始时间、所述TWT SP的持续时长;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或者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不存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获取多个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包括:
所述AP接收第一STA发送的帧消息,其中,所述帧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STA所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STA的地址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帧消息,确定所述第一ST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TA之间的对等连接,得到一组所述对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消息为TWT请求帧;或者,所述帧消息为管理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TWT SP开始时,AP向所述TWT SP对应的STA发送询问信息,其中,所述询问信息用于询问所述STA是否存在待发送的数据帧;
所述AP接收所述STA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存在待发送的数据;
所述AP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STA发送触发帧,以使得所述STA进行数据传输。
5.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入点AP获取多个站点STA的至少一组对等连接,其中,每组所述对等连接中包括至少两个STA;
确定模块,用于所述AP分别确定每组所述对等连接各自对应的定时唤醒机制TWT参数,其中,各组所述对等连接所对应的TWT参数不相同,所述TWT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对等连接中的STA进行数据传输的TWT服务时段SP;
所述TWT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TWT SP的周期、所述TWT SP的开始时间、所述TWT SP的持续时长;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的重叠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或者
各组所述对等连接分别对应的TWT SP之间不存在重叠。
6.一种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3807.3A CN112203344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3807.3A CN112203344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3344A CN112203344A (zh) | 2021-01-08 |
CN112203344B true CN112203344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7400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53807.3A Active CN112203344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033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71239A (zh) * | 2021-04-16 | 2023-08-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CN113939038B (zh) * | 2021-10-29 | 2024-08-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WiFi网络的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和系统及EDCA用户节点 |
WO2024148549A1 (en) * | 2023-01-12 | 2024-07-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way of twt overlapp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65130A1 (en) * | 2016-03-09 | 2017-09-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broadcast time to wake service period allocation |
US20170339680A1 (en) * | 2016-05-20 | 2017-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x scheduling using hybrid signaling techniques |
US10750445B2 (en) * | 2017-09-01 | 2020-08-1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target wake tim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devices |
CN109803353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接入点及工作站 |
US10716066B2 (en) * | 2018-02-08 | 2020-07-1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to allocate target wake time (TWT) service periods in accordance with a temporary primary channel |
CN111628809B (zh) * | 2019-02-28 | 2021-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波束赋形的加权参数的方法及wlan中的ap |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11053807.3A patent/CN11220334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3344A (zh) | 2021-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89022A1 (zh) | 一种多链路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2203344B (zh) | 基于AP的peer连接数据分时调度方法及装置 | |
JP6527965B2 (ja) | チャネル効率の高い分散方式のピアステーション間のデータ伝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8157786A1 (zh) | 下行业务数据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 |
WO2017124850A1 (zh) | 协商目标唤醒时间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 |
JP2019537360A (ja) |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3298064B (zh) |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03298135B (zh) | 一种调度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点和站点 | |
CN106559903B (zh) | 端到端通信链路建立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 |
JP2008532332A (ja) | 無線チャネルによって接続される複数の局及び1つ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を含む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ネル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 |
WO2018068716A1 (zh) | 传输唤醒帧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787029A (zh) |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唤醒帧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070206517A1 (en) | Power save in ibss mode of wlan operation | |
JP2023528106A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2105075B (zh) | 唤醒帧发送方法、节点醒来后发送第一帧的方法及设备 | |
JP2010062846A (ja) |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7534848B (zh) | 一种以分散和省电方式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900073B (zh) | 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接入点及第一站点 | |
CN108377535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站点 | |
JP2010081367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5744638A (zh) | 一种调度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点和站点 | |
CN106550343B (zh) |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 |
WO2024087030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接入点设备和站点设备 | |
CN115529651B (zh) | 节省终端电源消耗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2914050B1 (en) | Message confirm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