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805A - 触摸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26805A CN113126805A CN202011517549.XA CN202011517549A CN113126805A CN 113126805 A CN113126805 A CN 113126805A CN 202011517549 A CN202011517549 A CN 202011517549A CN 113126805 A CN113126805 A CN 113126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line
- touch
- disposed
- display device
- driving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16027 MoTi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16 polygon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触摸显示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图像质量劣化的触摸显示装置。该触摸显示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多个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封装发光元件的封装单元上。该触摸显示装置包括驱动信号线,该驱动信号线包括被设置在封装单元下方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被设置在封装单元上方以与第一驱动信号线接触的第二驱动信号线。因此,可以减小驱动信号线的线电阻,由此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图像质量劣化的触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这样一种输入装置,通过该输入装置,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手或物体选择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指令来输入命令。也就是说,触摸屏将直接接触人手或物体的接触位置转换成电信号,并且接收基于该接触位置所选择的指令作为输入信号。这样的触摸屏可以替代连接至显示装置并被操作的单独输入装置(诸如键盘或鼠标),并且因此触摸屏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
近来,已经针对触摸屏被设置在诸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之类的显示面板上的触摸显示装置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开发。随着触摸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且尺寸越来越大,归因于每条信号线中的线电阻器(R)和电容器(C)的驱动信号的RC延迟增加了。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依据每个子像素的位置的每个驱动信号的延迟的变化而导致亮度发生了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针对触摸显示装置,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防止图像质量劣化的触摸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在阅读以下内容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部分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悉。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实施和广泛描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多个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封装发光元件的封装单元上。触摸显示装置包括驱动信号线,该驱动信号线包括被设置在封装单元下方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被设置在封装单元上方以与第一驱动信号线接触的第二驱动信号线。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以上概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弯曲区域的平面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V-IV’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其中设置有图9所示的第三驱动信号线的区域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V-V’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3A和图13B是详细示出其中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驱动信号线的区域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图;以及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图像质量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图像质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1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借助在触摸时段内响应于通过图2所示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的用户触摸感测互电容Cm(触摸传感器)中的变化,来感测触摸和触摸位置的存在与否。图1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通过包括发光元件120的单位像素来显示图像。
为此,触摸显示装置包括由以矩阵形式布置在基板111上的多个子像素SP组成的单位像素、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P上的封装单元140以及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上的触摸传感器Cm。
单位像素由布置成行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子像素SP组成。另选地,如图1所示,单位像素由红色(R)、绿色(G)、蓝色(B)和白色(W)子像素SP组成。
每个子像素SP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连接至像素驱动电路的发光元件120。
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Tl、驱动晶体管T2和存储电容器Cst。在本发明中,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T和一个电容器C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使用具有其中设置了三个或更多的晶体管T和一个或更多个电容器C的3T1C结构或3T2C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
当将扫描脉冲提供给扫描线SL时,开关晶体管T1导通,并且将被提供给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提供给存储电容器Cst和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
驱动晶体管T2响应于被提供给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的数据信号来控制从高压(VDD)供给线提供给发光元件120的电流,由此调节从发光元件120发射的光量。即使当开关晶体管T1截止时,驱动晶体管T2也通过使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充电的电压向发光元件120提供恒定量的电流来维持发光元件120的发光,直到提供下一帧的数据信号为止。
如图3所示,驱动晶体管T2(130)包括:半导体层134,其被设置在缓冲层112上;栅极132,其与半导体层134交叠,栅绝缘膜102插入在栅极132与半导体层134之间;以及源极136和漏极138,该源极136和漏极138被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14上以与半导体层134接触。半导体层134由非晶半导体材料、多晶半导体材料和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发光元件120包括阳极122、形成在阳极122上的发光堆叠层124和形成在发光堆叠层124上的阴极126。
阳极122被电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2(130)的漏极138,该漏极通过贯穿像素平坦化层118的像素接触孔暴露。
在由堤部128限定的发射区域中在阳极122上形成至少一个发光堆叠层124。至少一个发光堆叠层124通过按顺序或按相反顺序在阳极122上堆叠空穴相关层、有机发射层和电子相关层而形成。另外,发光堆叠层124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彼此面对,并且在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之间插入电荷生成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中的任何一个的有机发射层生成蓝光,并且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中的另一个的有机发射层生成黄绿光,由此通过第一发光堆叠层和第二发光堆叠层生成白光。由于在发光堆叠层124中生成的白光入射到位于发光堆叠层124上方的滤色器上,因此可以实现彩色图像。另选地,可以在每个发光堆124中生成与每个子像素相对应的彩色光而无需单独的滤色器,以实现彩色图像。也就是说,红色(R)子像素的发光堆叠层124可以生成红光,绿色(G)子像素的发光堆叠层124可以生成绿光,并且蓝色(B)子像素的发光堆叠层124可以生成蓝光。
阴极126被形成为面对阳极122,并且在阴极126与阳极122间插入发光堆叠层124。阴极126连接至低压(VSS)供给线。
封装单元140防止外部湿气或氧气进入容易受到外部湿气或氧气影响的发光元件120。为此,封装单元140包括多个无机封装层142和146以及被设置在多个无机封装层142和146之间的有机封装层144。无机封装层146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的顶部。在这种情况下,封装单元140包括至少两个无机封装层142和146以及至少一个有机封装层144。在本发明中,将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其中有机封装层144被设置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之间的封装单元140的结构。
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在最接近发光元件120的位置处形成在上面已经形成了阴极126的基板111上。第一无机封装层142由能够在低温下沉积的诸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氮氧化硅(SiON)或氧化铝(Al2O3)之类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因此,由于在低温气氛中沉积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因此在沉积第一无机封装层142的处理期间,可以防止对易受高温气氛影响的发光堆叠层124的损坏。
有机封装层144用于减轻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弯曲而导致的各层之间的应力并且提高平坦化性能。有机封装层144由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或碳氧化硅(SiOC)之类的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当通过喷墨方法形成有机封装层144时,设置至少一个坝104以防止处于液态的有机封装层144扩散到基板111的边缘。至少一个坝104可以防止有机封装层144扩散到形成在基板111的最外部的焊盘区域,在基板111的最外部的焊盘区域设置有电源焊盘160(包括电源焊盘160A和160B)、触摸焊盘170和显示焊盘108。为此,至少一个坝104可以被形成为完全包围其中设置有发光元件120的显示区域,如图2所示,或者可以仅被形成在显示区域和焊盘区域之间。当焊盘区域被设置在基板111的一侧时,至少一个坝104仅被设置在基板111的一侧上。当焊盘区域被设置在基板111的相对侧时,至少一个坝104被设置在基板111的相对侧上。至少一个坝104以单层或多层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坝104与像素平坦化层118、堤部128和间隔层中的至少一个同时形成,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无机封装层146形成在上面已经形成了有机封装层144的基板111上,由此覆盖有机封装层144和第一无机封装层142中的每一个的顶表面和侧表面。因此,第二无机封装层146最小化或防止外部湿气或氧气渗透到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有机封装层144中。第二无机封装层146由诸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氮氧化硅(SiON)或氧化铝(Al2O3)之类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触摸传感器Cm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上。触摸传感器Cm包括触摸绝缘膜156,并且还包括被设置为彼此相交的触摸感测线154和触摸驱动线152,并且触摸绝缘膜156被插入在触摸感测线154和触摸驱动线152之间。触摸传感器Cm使用被提供给触摸驱动线152的触摸驱动脉冲来对电荷充电,并且将电荷释放至触摸感测线154。
触摸驱动线152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将第一触摸电极152e彼此电连接的第一桥接件152b。
第一触摸电极152e在触摸绝缘膜156上在作为第一方向的X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一触摸电极152e经由第一桥接件152b被电连接至相邻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
第一桥接件152b通过贯穿触摸绝缘膜156的触摸接触孔158暴露,并且被电连接至第一触摸电极152e。
触摸感测线154包括多个第二触摸电极154e和将第二触摸电极154e彼此电连接的第二桥接件154b。
第二触摸电极154e在触摸绝缘膜156上在作为第二方向的Y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二触摸电极154e经由第二桥接件154b被电连接至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154e。
第二桥接件154b被设置在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共面的触摸绝缘膜156上,并且因此被电连接至第二触摸电极154e而无需单独的接触孔。
触摸缓冲膜148可以被设置在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中的每一个与封装单元140之间。由于触摸缓冲膜148增加了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中的每一个与阴极126之间的间隔距离,因此,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中的每一个与阴极126之间的寄生电容器的电容值可以减小。
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以网格型形成,使得它们不与每个子像素SP的发射区域交叠并且与堤部128交叠。因此,可以防止开口率和透射率因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而劣化。
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具有比透明导电膜更高的导电率,并且因此形成为低电阻电极。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与布线150一起使用由诸如Ta、Ti、Cu或Mo之类的具有高耐腐蚀性和耐酸性以及优异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触摸金属层形成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以及布线150被形成为诸如Ti/Al/Ti、MoTi/Cu/MoTi或Ti/Al/Mo的堆叠之类的三层结构。因此,减小了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第一桥接件152b和第二桥接件154b以及布线150的电阻和电容。结果,减小了RC延迟,因此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中的每一个经由布线150和触摸焊盘170连接至触摸驱动单元(未示出)。
布线150通过触摸焊盘170将在触摸驱动单元中生成的触摸驱动脉冲发送至触摸驱动线152,并且通过触摸焊盘170将来自触摸感测线154的触摸信号发送至触摸驱动单元。因此,布线150被形成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与触摸焊盘170之间,以将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电连接至触摸焊盘170。
如图2所示,布线150从第一触摸电极152e延伸至显示区域的左侧和右侧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连接至触摸焊盘170。另外,布线150从第二触摸电极152e延伸至显示区域的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连接至触摸焊盘170。布线150的这种布置可以依据显示装置的设计要求而进行各种改变。
布线150被设置在触摸缓冲膜148和无机封装层142和146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沿着触摸缓冲膜148和无机封装层142和146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表面延伸。
触摸焊盘170连接至其上安装有触摸驱动单元的信号传输膜(未示出)。触摸焊盘170由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和第二触摸焊盘电极174组成。
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被设置在在封装单元140下方布置的基板111、缓冲层112和层间绝缘膜114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由与驱动晶体管T2(130)的栅极132、源极136和漏极138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平面中形成,并且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由于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由与源极136和漏极138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被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14上,因此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通过与源极136和漏极138相同的掩模处理形成。
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经由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和第二触摸辅助电极194电连接至布线150。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通过贯穿触摸缓冲膜148和触摸绝缘膜156的触摸辅助孔198a暴露,并且与布线150接触。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由与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中。第二触摸辅助电极194通过贯穿层间绝缘膜114的第二触摸辅助孔198b暴露并且与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接触。此外,第二触摸辅助电极194通过贯穿第二层间绝缘膜114的第三触摸辅助孔198c暴露,并且与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接触。第二触摸辅助电极194被设置在与栅极132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触摸焊盘电极174被电连接至通过贯穿触摸缓冲膜148和触摸绝缘膜156的触摸焊盘接触孔176暴露的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由于第二触摸焊盘电极174通过与布线150相同的掩模处理形成,因此第二触摸垫电极174由与布线150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平面中形成。
第二触摸焊盘电极174从布线150延伸,并且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未示出)连接至其上安装有触摸驱动单元的信号传输膜(未示出)。
显示焊盘108以及电源焊盘160A和160B一起设置在其中设置有触摸焊盘170的无源区域(边框)中。例如,如图2所示,显示焊盘108可以被设置在触摸焊盘170之间,或者触摸焊盘170可以被设置在显示焊盘108之间。另选地,触摸焊盘170可以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且显示焊盘108可以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相对侧。然而,触摸焊盘170和显示焊盘108的布置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并且可以依据显示装置的设计要求而进行各种改变。显示焊盘108连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显示焊盘108以与触摸焊盘170不同的堆叠结构形成,或者以与触摸焊盘170相同的堆叠结构形成。
多个电源焊盘160A和160B连接至提供低电位电压VSS或高电位电压VDD的驱动信号线180。例如,电源焊盘包括设置在基板111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源焊盘160A和设置在基板111的相对侧上的第二电源焊盘160B。第一电源焊盘160A和第二电源焊盘160B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和第二电源焊盘电极164,作为如图4所示的电源焊盘160。
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被设置在在封装单元140下方布置的基板111、缓冲层112和层间绝缘膜114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使用相同材料在与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相同的平面中以单层或多层结构形成。
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经由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和第二电源辅助电极168电连接至驱动信号线180。
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从驱动信号线180的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延伸。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被设置在与第一触摸焊盘电极172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电源辅助电极168通过贯穿层间绝缘膜114的第一电源辅助孔188a暴露,并且与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接触。另外,第二电源辅助电极168通过贯穿层间绝缘膜114的第二电源辅助孔188b暴露,并且与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接触。第二电源辅助电极168被设置在与栅极132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电源焊盘电极164被电连接至通过贯穿触摸缓冲膜148和触摸绝缘膜156的电源缓冲接触孔166暴露的第一电源焊盘电极162,由于第二电源焊盘电极164通过与布线150相同的掩模处理形成,因此第二电源焊盘电极164被形成在与布线150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如图5所示,在设置有电源焊盘160A和160B、触摸焊盘170和显示焊盘108的非显示区域中包括用于使基板111弯曲或折叠的弯曲区域BA。被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和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以Z字形设置,或者被设置为使得多个空心多边形单元结构、多个空心圆形单元结构或其组合按行相互连接。因此,即使当由于弯曲区域BA的弯曲而向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和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施加外力时,也可以使对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和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的损坏最小化。
防裂层178被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使得弯曲区域BA容易弯曲。防裂层178使用应变率和抗冲击性比无机绝缘膜高的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在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上和第一触摸辅助电极192上。例如,由于防裂层178与像素平坦化层118和堤部128中的至少一个一起形成,因此防裂层178被设置在与像素平坦化层118和堤部128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由于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防裂层178具有比无机绝缘材料具有更高的应变率,因此减轻了由基板111的弯曲引起的弯曲应力。因此,防裂层178能够防止弯曲区域BA破裂,因此防止裂纹扩散至显示区域AA。
根据本发明,连接至电源极160A和160B的驱动信号线180被设置在(在坝104的外部布置的)左边框区域和右边框区域中,或者也被设置在(在坝104的外部布置的)上边框区域以及左边框区域和右边框区域中。例如,如图2所示,驱动信号线180被形成为U形,以围绕除了设置有电源焊盘160A和160B、触摸焊盘170和显示焊盘108的焊盘区域以外的区域。如图6所示,驱动信号线180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形成为在其中没有空的空间,或者被形成为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狭缝。
第一驱动信号线182与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下方的栅极132、源极136、漏极138、阳极122和阴极126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导电层一起形成。例如,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线182与源极136和漏极138一起形成,因此第一驱动信号线182被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14上并且由与源极136和漏极138相同的材料制成。当驱动信号线180向发光元件120的阴极126提供低电位电压VSS时,第一驱动信号线182经由像素连接电极116连接至阴极126。在这种情况下,像素连接电极116形成在与阳极122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驱动信号线184与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上方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和第一桥接件152b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电层一起形成。例如,由于第二驱动信号线184与触摸电极152e和154e一起形成,因此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形成在触摸绝缘膜156上并且由与触摸电极152e和154e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二驱动信号线184电连接至通过贯穿接触缓冲膜148和接触绝缘膜156的多个电源接触孔186暴露的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通过在坝104的外部未设置有有机封装层140的区域中的电源接触孔186彼此连接。因此,由于电源接触孔186形成为贯穿比有机封装层140薄的触摸缓冲膜148和触摸绝缘膜156,因此有助于形成电源接触孔186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如图7所示,提供高电位电压VDD和低电位电压VSS中的至少一个的驱动信号线180以多层并联连接结构形成。因此,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相比,本发明的驱动信号线180能够减小线电阻R182和R184。因此,本发明能够防止高电位电压VDD或低电位电压VSS的下降,由此减小了归因于这种电压下降的亮度的变化。
另外,如果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的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180被设计成具有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等效的电阻水平,可以减小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180的线宽,由此实现窄边框。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并且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V-IV’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除了进一步包括电源焊盘160的第三电源焊盘160C和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之外,图8和图9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相同的部件。因此,将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
第三电源焊盘160C被设置在第一电源焊盘160A和第二电源焊盘160B之间,并且还被设置在显示焊盘108之间或触摸焊盘170之间。第三电源焊盘160C具有与第一电源焊盘160A和第二电源焊盘160B相同的堆叠结构,并且经由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和第二电源辅助电极168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线212。
如图11所示,至少一条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被形成在弯曲区域BA的至少一部分中,被设置在弯曲区域BA和显示区域AA之间的非显示区域中,或被设置在弯曲区域BA和显示区域AA之间的非显示区域和弯曲区域BA两者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与连接至显示焊盘108的显示链路LK和布线150中的至少一个相交,因此防止了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与其电短路。例如,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被设置为与显示链路LK绝缘(在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与显示链路LK之间插入有触摸缓冲膜148),并且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被布置为与布线150绝缘,并且在第三驱动信号线21与布线150之间插入有触摸绝缘膜156。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被设置在触摸缓冲膜148上,并且由与第一桥接件152b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连接至通过贯穿触摸缓冲膜148的第三电源辅助孔110暴露的第一电源辅助电极196。另外,第三驱动信号线212连接至通过贯穿触摸缓冲膜148的第四电源辅助孔214暴露的第二驱动信号线18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通过第一电源焊盘160A、第二电源焊盘160B和第三电源焊盘160C向驱动信号线182、184和212提供高电位电压VDD或低电位电压VSS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第一电源焊盘160A、第二电源焊盘160B和第三电源焊盘160C中的每一个提供驱动电压,由此稳定地提供驱动电压。
另外,根据本发明,用于提供高电位电压VDD和低电位电压VSS中的至少一个的驱动信号线180被形成为多层结构,由此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相比减小了线电阻。因此第一电源焊盘160A、第二电源焊盘160B和第三电源焊盘160C,本发明能够防止高电位电压VDD或低位势电压VSS的下降,由此减小了归因于这种电压下降的亮度的变化。
另外,如果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182、第二驱动信号线184和第三驱动信号线212的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被设计为具有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等效的电阻水平,可以减小驱动信号线180的总线宽,由此实现窄边框。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并且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V-V’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除了第一驱动信号线182、第二驱动信号线184和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与坝104的至少一部分交叠之外,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相同的部件。因此,将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
第一驱动信号线182、第二驱动信号线184和第三驱动信号线212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在基板111的边缘和坝104之间的区域中与坝104的至少一部分交叠。因此,驱动信号线182、184和212的面积增加了,由此减小了驱动信号线182、184和212的电阻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驱动信号线180被形成为多层结构,由此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相比减小了线电阻。因此,本发明能够防止高电位电压VDD或低电位电压VSS的下降,由此减小了归因于这种电压下降的亮度的变化。
另外,如果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182、第二驱动信号线184和第三驱动信号线212的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被设计为具有与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等效的电阻水平,则可以减小驱动信号线180的总线宽,由此实现窄边框。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线被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如图13A和13B所示。
如图13A所示,被设置在显示区域AA的左侧和右侧的非显示区域N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域NA1和第二非显示区域NA2,第一非显示区域NA1和第二非显示区域NA2被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与作为基板111的边缘的修整线TRL之间。如图13A所示,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设置在在显示区域AA的左侧和右侧布置的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中。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设置在有机封装层144的余量区域M1和包括在第二非显示区域中NA2的无机封装层142和146的余量区域M2中。第一驱动信号线182被形成为栅极驱动电路GIP与修整线TRL之间的源极和漏极金属层SDM,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形成为布线150与修整线TRL之间的触摸金属层TM。
被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下方的非显示区域NA是其上安装有驱动电路的信号传输膜被附接的区域,并且,如图13B所示,包括边框区域BA以及第一非显示区域NA1和第二非显示区域NA2。
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被设置在在显示区域AA下方布置的第一非显示区域NA1和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以及边框区域BA中。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和第二驱动信号线184在第一非显示区域NA1和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中与形成为栅极金属层GAM的信号链路LNK交叠。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可以与像素平坦化层118直接接触,如图6所示。另选地,第一驱动信号线182可以与像素平坦化层118交叠,在第一驱动信号线182与像素平坦化层118之间插入保护膜PAS。
尽管通过示例的方式将本发明描述为具有像素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T和一个电容器C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4所示,本发明可以具有其中像素电路包括七个或更多个被连接至扫描线SL1和SL2或发射控制线14的晶体管T1、T2、T3、T4、T5、T6和DT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电容器Cst的7T1C结构。
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被电连接至提供高电位电压VDD的驱动信号线180。因此,由于提供高电位电压VDD的驱动信号线180的线电阻,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位差Vgs根据高电位电压的改变而变化。此外,流过发光元件120的电流量根据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位差Vgs而变化,并且因此亮度变化。另外,图像质量受到初始化电压Vinit和被连接至驱动晶体管DT的低电位电压VSS以及高电位电压VDD的变化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发明,在使用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层和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层的多层结构中形成用于提供初始化电压Vinit和低电位电压VSS的驱动信号线180以及用于提供高电位电压VDD的驱动信号线180。因此,本发明能够减小提供高电位电压VDD、初始化电压Vinit和低电位电压VSS的驱动信号线180的线电阻值。
尽管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具有矩形结构,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各种诸如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倾斜表面的多边形结构或具有至少一个圆形表面的不规则形状的结构之类的其他结构。由于与具有矩形结构的触摸显示装置相比,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结构的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减小的面积的拐角部,因此减小了形成驱动信号线的面积,从而导致线电阻变化。因此,由于设置有拐角部的区域与除拐角部以外的区域之间的线电阻的差异,所以如图15A所示,在设置有拐角部的区域和除拐角部以外的区域之间出现亮度差异,从而导致了块暗淡。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驱动信号线180形成为使用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层和被设置在封装单元140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层的多层结构。因此,本发明能够减小驱动信号线180的线电阻。结果,如图15B所示,本发明能够通过减小设置有拐角部的区域与除拐角部以外的区域之间的亮度差来改善图像质量。
尽管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将本发明描述为具有互电容类型触摸传感器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自电容类型触摸传感器结构。也就是说,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电容,并且因此被用作感测由于用户触摸引起的电容变化的自电容类型触摸传感器。每个触摸电极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被连接至相应的一条布线。每个触摸电极被电连接至相应的一条布线,而不被连接至其余的布线。例如,第m个触摸电极(其中“m”是自然数)被电连接至第m条布线,而不被连接至除第m条布线以外的其余布线。第m+1个触摸电极被电连接至第m+1布线,而不被连接至除第m+1条布线以外的其余布线。在这种情况下,布线可以跨触摸电极设置,或者布线可以设置在触摸电极之间。布线被设置在与触摸电极不同的层中,并且在其间插入触摸绝缘膜,并且因此通过贯穿触摸绝缘膜的接触孔与触摸电极电连接。另选地,布线可以与触摸电极被设置在同一层中,并且因此可以直接被连接至触摸电极而无需单独的接触孔。
从以上描述显而易见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中,驱动信号线被形成为多层并联连接结构。因此,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相比,本发明的驱动信号线能够减小线电阻。结果,本发明能够防止高电位电压或低电位电压的下降,由此减小了归因于这种电压下降的亮度变化。
另外,如果将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设计为具有与具有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等效的电阻水平,则具有多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的线宽可以减少,由此实现窄边框。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对本发明进行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019-0178306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如同在本文完全阐述一样。
Claims (11)
1.一种触摸显示装置,该触摸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被设置在基板上;
封装单元,所述封装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
多个触摸传感器,所述多个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以及
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下方的第一信号线和被设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方以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第二信号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由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被设置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平面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由与每个触摸传感器的触摸电极和桥接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被设置在与每个触摸传感器的所述触摸电极和所述桥接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桥接件将所述触摸电极彼此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摸绝缘膜,所述触摸绝缘膜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
接触孔,所述接触孔贯穿所述触摸绝缘膜以暴露所述第一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单元包括:
多个无机封装层,所述多个无机封装层被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以及
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无机封装层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接触孔不与所述有机封装层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坝,所述坝围绕所述有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以不与所述坝交叠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坝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坝,所述坝围绕所述有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被设置为与所述坝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线被设置在所述基板被弯曲的弯曲区域和设置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显示区域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个电源焊盘,所述多个电源焊盘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
其中,所述多个电源焊盘被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以包围所述坝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信号线是被配置为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高电位电压的高电位电压线和被配置为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低电位电压的低电位电压线中的至少一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178306A KR20210085356A (ko) | 2019-12-30 | 2019-12-30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19-0178306 | 2019-12-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26805A true CN113126805A (zh) | 2021-07-16 |
CN113126805B CN113126805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7654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17549.XA Active CN113126805B (zh) | 2019-12-30 | 2020-12-21 | 触摸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226702B2 (zh) |
KR (1) | KR20210085356A (zh) |
CN (1) | CN113126805B (zh) |
TW (3) | TWI7729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166400A (ko) * | 2021-06-09 | 2022-12-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30134011A (ko) | 2022-03-10 | 2023-09-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17540A1 (en) * | 2001-12-20 | 2003-06-26 | Park Dae L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line on glass typ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1097324A (zh) * | 2006-06-30 | 2008-01-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基底及具有该显示基底的显示装置 |
US20160099299A1 (en) * | 2014-10-01 | 2016-04-0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US20180286937A1 (en) * | 2017-03-31 | 2018-10-0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8987436A (zh) * | 2017-05-31 | 2018-12-1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92784B1 (en) * | 2011-02-25 | 2021-02-24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sensor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
US9276055B1 (en) * | 2014-08-31 | 2016-03-01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micro cover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TWI582658B (zh) * | 2015-06-05 | 2017-05-1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KR102472641B1 (ko) * | 2015-11-30 | 2022-11-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
KR101929452B1 (ko) * | 2016-07-29 | 2018-1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583831B1 (ko) * | 2016-11-25 | 2023-09-2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KR102325171B1 (ko) * | 2017-03-20 | 2021-11-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626223B1 (ko) * | 2018-10-26 | 2024-01-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
2019
- 2019-12-30 KR KR1020190178306A patent/KR20210085356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
- 2020-11-24 US US17/103,936 patent/US112267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2-04 TW TW109142717A patent/TWI772995B/zh active
- 2020-12-04 TW TW112102625A patent/TWI811177B/zh active
- 2020-12-04 TW TW111124825A patent/TWI795321B/zh active
- 2020-12-21 CN CN202011517549.XA patent/CN113126805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07 US US17/544,593 patent/US1146769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25 US US17/895,586 patent/US1177510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17540A1 (en) * | 2001-12-20 | 2003-06-26 | Park Dae L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line on glass typ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1097324A (zh) * | 2006-06-30 | 2008-01-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基底及具有该显示基底的显示装置 |
US20160099299A1 (en) * | 2014-10-01 | 2016-04-0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US20180286937A1 (en) * | 2017-03-31 | 2018-10-0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8987436A (zh) * | 2017-05-31 | 2018-12-1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2628A (zh) | 2022-11-01 |
CN113126805B (zh) | 2024-04-26 |
TWI811177B (zh) | 2023-08-01 |
TW202125194A (zh) | 2021-07-01 |
TWI795321B (zh) | 2023-03-01 |
US11226702B2 (en) | 2022-01-18 |
KR20210085356A (ko) | 2021-07-08 |
US20220413678A1 (en) | 2022-12-29 |
US20220091719A1 (en) | 2022-03-24 |
TWI772995B (zh) | 2022-08-01 |
US11467691B2 (en) | 2022-10-11 |
US11775106B2 (en) | 2023-10-03 |
TW202319899A (zh) | 2023-05-16 |
US20210200406A1 (en) | 2021-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87796B1 (ko) | 표시 장치 | |
JP7502399B2 (ja) | 表示装置 | |
US1049061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712195B (zh) | 具有觸控感測器之發光顯示裝置 | |
JP6574286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330864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3126799B (zh) | 触摸显示装置 | |
CN112860137B (zh) | 触摸显示装置 | |
CN110737353B (zh) |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
CN113031804B (zh) | 触摸显示装置 | |
US11775106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