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365B -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365B
CN113126365B CN202010042249.4A CN202010042249A CN113126365B CN 113126365 B CN113126365 B CN 113126365B CN 202010042249 A CN202010042249 A CN 202010042249A CN 113126365 B CN113126365 B CN 113126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rame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modul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22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6365A (zh
Inventor
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22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6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6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设有透光通道。背光模组设于显示模组的一侧,背光模组于透光通道在背光模组的投影处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外周侧设有环形通孔,环形通孔内可形成用于固定连接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的连接层。上述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能够提高液晶显示组件的支撑框的粘接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组件的屏内挖孔技术,大多是在背光模组挖设通孔,显示模组不挖孔。背光模块开设通孔,容易造成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连接不稳,使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的通孔的外周边连接位置处容易形成缝隙。
在显示屏点亮的状态下,背光模组会发出超过1万尼特的白光,背光模组的通孔处周边的缝隙,会导致光线漏到通孔内,影响通孔内摄像头光线的采集和通孔周边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连接不稳定,容易产生漏光缝隙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的液晶显示组件。
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模组,设有透光通道;
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于所述透光通道在所述背光模组的投影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侧设有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内可形成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连接层。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光学组件及上述液晶显示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通孔内。
上述液晶显示组件通过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在通孔处连接,可以通过环形通孔形成连接层。其中,连接层可以与环形通孔的两相对的环形内侧壁连接,增大连接层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接面积。并且,连接层的形状受限于环形通孔的形状,只需要较小体积的胶水即可实现连接层与环形通孔之间较大的连接面积。因此,提高了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液晶显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组件的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组件的连接层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图5所示的连接层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图5所示的连接层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子设备;10、液晶显示组件;11、显示区域;12、透光区域;13、盖板;14、24、显示模组;140、透光通道;141、基板;1411、上基板;1412、下基板;142、偏光片;1421、上偏光片;1422、下偏光片;143、镂空部;1431、上镂空部;1432、下镂空部;15、25、背光模组;151、支撑框;152、第一框;153、第二框;154、环形通孔;155、连接柱;16、26、通孔;17、连接层;171、第一胶部;172、第二胶部;18、光学胶层;19、黑边区域;20、光学组件;27、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目前,在传统的液晶显示组件中,请参阅图1,背光模组25的通孔26处与显示模组24之间的连接,通常只是在背光模组25的上边和侧边分别进行点胶,以使背光模组25固定于显示模组24上。但是,由于点胶工艺偏差及背光模组25的形变等因素,通过点胶粘接固定背光模组25的侧边,胶水只能与背光膜组25于通孔处的侧壁与显示模组24的接触面之间进行点胶固定。点胶形成的粘接层27为扇形。粘接层27则需保证同背光模组25的侧边有较大的粘接面积,以达到稳定粘接并完全遮光的目的。
因此,为保证背光模组25与显示模组24之间保持稳定连接,需要使点胶层与背光膜组25的侧壁之间具有较大的竖直方向的粘接距离S,因此必须加大点胶的胶水胶量。点胶的胶量增大,同时也会导致水平方向的粘接距离L随之变大。
粘接层27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距离L对应该通孔26的黑边区域。目前,在传统的电子设备中,为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通孔26的黑边区域不能过大。因此,为避免黑边区域占用过大的通孔内部空间,通常需要减小水平粘接距离L,水平粘接距离L减小,则竖直粘接距离S也会减小,容易导致粘接层27与背光模组25侧边粘接不牢的情况。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屏幕、IPAD、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此处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请参阅图2,图2为该电子设备1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在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1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组件10及光学组件20。光学组件20安装于液晶显示组件10上,光学组件20可以实现对拍摄功能、触控操作、智能识别等功能。可以理解,光学组件可以是摄像组件、光学指纹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等。
根据不同光学组件20的使用需求,光学组件20可以安装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相应位置。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组件20以摄像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则光学组件20设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边缘位置处。
请再次参阅图2,液晶显示组件10用于显示图像。液晶显示组件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1和透光区域12。显示区域11可以为液晶显示组件10的主要区域。透光区域301允许可见光通过。该透光区域12可以对应位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边缘位置。该光学组件20正对透光区域12设置。透光区域12允许光线通过,光学组件20正对所述透光区域12设置,并放置在透光区域12下方,以通过透光区域12传输光线。因此,光学组件20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2接收或发射光线,以实现光学组件20的对应功能。
该透光区域12的周缘由于封装、布置过线等工艺,会在通孔的外周缘涂布遮光胶形成一圈黑边区域19。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区域12可以位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顶角位置处。则光学组件20对应安装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顶角位置处。可以理解,该透光区域12还可以对应位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上顶边位置。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组件20。液晶显示组件1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透光区域12。多个光学组件20分别对应多个透光区域12,以分别实现各个光学组件20的光学性能。并且,透光区域12可以不仅设置有一个光学组件20,多个光学组件20可以共用一透光区域12。可以理解,透光区域1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此处对透光区域12的形状并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组件10可以包括盖板13、显示模组14及背光模组15。盖板13、显示模组14及背光模组15由电子设备1的外侧朝向内侧依次层叠设置。为方便说明,现规定,由盖板13朝向背光模组15的方向为由上至下的方向,即,盖板13位于显示模组14的上方,背光模组15位于显示模组14的下方。
其中,盖板13为位于电子设备1的最外侧。盖板13位于液晶显示组件10的正面。手指可触摸接触盖板13。盖板13为透明盖板,可以透射光线。盖板13可以为玻璃盖板、树脂盖板等。
显示模组14设置于盖板13的一侧。显示模组14通过光学胶层18与盖板13粘接连接。可以理解,该光学胶层18可以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层。OCA光学胶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OCA光学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显示模组14对应于透光区域12设有透光通道140。光线经盖板13进入透光通道140。透光通道140的形状与透光区域12的形状相适配。可以理解,透光通道140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4包括基板141及偏光片142。显示模组14的透光通道140对应透光区域12的位置处可透射光线。光线可以穿过位于透光通道140内的基板141及偏光片142。
基板141可以为多层,偏光片142也可以为多层。具体地,基板141包括上基板1411和下基板1412。偏光片142包括上偏光片1421及下偏光片1422。基板141设于上偏光片1421与下偏光片1422之间。上偏光片1421靠近盖板13设置,上基板1411及下基板1412设于上偏光片1421与下偏光片1422之间。下偏光片1422相对于上偏光片1421远离盖板13。下偏光片1422靠近所述背光模组15设置。即,在盖板13的下方,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偏光片1421、上基板1411、下基板1412及下偏光片1422。
偏光片142可以开设有镂空部143。镂空部143可以避免偏光片142改变入射到透光通道内的光线的偏振态,避免对光学组件20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镂空部143的形状与透光通道在偏光片142上的投影相匹配,以保证透过透光通道的光线均能够经过镂空部143。镂空部14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镂空部143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此处对镂空部143的形状并不做限定。
具体地,镂空部143可以为开孔。光线可以直接透射该镂空部1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镂空部143还可以为其他去偏光化结构。例如,偏光片142上可以贴设有去偏光膜层等。
具体地,上偏光片1421开设有上镂空部1431,下偏光片1422开设有下镂空部1432。且上镂空部1431与下镂空部1432相对设置。上镂空部1431与下镂空部1432的形状相同。并且,上镂空部1431与下镂空部1432可以为相同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结构。
可以理解,基板141可以开设镂空部,也可以不设有镂空部,此处对基板141的结构不做限定。
背光模组15设于显示模组14的一侧。背光模组15于透光通道140在背光模组15的投影处开设有通孔16。光学组件20收容于通孔16内。光线经盖板13进入到显示模组14的透光通道140,经透光通道140进入到通孔16,以为位于通孔16内的光学组件20提供入射光线。该通孔16的形状可以与光学组件20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光学组件20的安装。可以理解,通孔16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
请参阅图3,通孔16的外周侧设有环形通孔154。环形通孔154内可形成用于固定连接显示模组14与背光模组15的连接层17。
连接层17为胶层,通过在环形通孔154内注胶,可以形成粘接固定连接显示模组14与背光模组15的连接层17。连接层可以与环形通孔的环形内侧壁连接,增大连接层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接面积。并且,连接层的形状受限于环形通孔的形状,只需要较小体积的胶水即可实现连接层与环形通孔之间较大的连接面积。因此,提高了背光模组15与显示模组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5还可以包括支撑框151及背光膜层155。支撑框151形成有用于收容该背光膜层155的收容空间。请同时参阅图4,并且,支撑框151可以包括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其中,第一框152为位于支撑框151的收容空间的外侧的一环状侧框。第二框153可以设于该第一框152的内部。因此,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形成该环形通孔154。第二框153可以围成该通孔16。并且,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的形状相近似,以保证形成的环形通孔154的形状较为规范。具体地,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均为圆形框,则形成的环形通孔154为圆环形通孔,形成的通孔16为圆形通孔。
可以理解,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可以为方形框、圆形框或椭圆形框等。相应地,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形成的环形通孔154为方环形通孔、或椭圆环形通孔等。此处对环形通孔154的形状并不做限定。
因此,第二框153形成的通孔16为圆形通孔。通孔16的形状与镂空部143的形状相适配。通孔16为圆形通孔。通孔16的开孔位置与镂空部143的开设位置相对。并且,通孔16的中轴线与镂空部143的中轴线重合。则摄像组件20的入射光线经镂空部143进入通孔16内,保证进入通孔16内的光斑与镂空部143及透光通道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此处对第二框153的形状并不做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框还可以相应设计为方形框、椭圆形框等。
并且,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设有连接柱155。连接柱15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可以通过连接柱155连接呈整体结构,方便组装操作。
连接柱155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柱155间隔设置于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多个连接柱155使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保持稳定地间隔设置。
第二框153可以为铁框或塑胶框。具体地,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可以为铁框,连接柱155为铁柱。连接柱155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或者,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也可以为塑胶框,则第一框152、第二框153及连接柱155可以为注塑一体成型。或者,第一框152为第二框153可以为不同材质的框架结构。例如,第二框153可以为铁框,则第一框152及连接柱155可以在第二框153的基础上进行注塑形成。则支撑框151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连接柱155也可以为一个,只要将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保持连接即可。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155为两个,两个连接柱155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连接柱155分别设置于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的相对两侧,两个连接柱155保证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保持稳定形状。并且,在垂直点胶的过程中,两个连接柱155可以使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的相对两侧受力平衡,避免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受到胶水的冲击发生变形等问题。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155的高度小于环形通孔154的深度。连接柱155并没有将环形通孔154隔断成多个环形通孔154,该环形通孔154仍然为环形闭合贯通槽。因此,连接柱155并没有阻碍点胶胶水的运动,点胶胶水可以自由流动,在靠近显示模组14的一侧形成闭合环形胶圈。点胶胶水进入环形通孔154内,形成连接层1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框15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理解,只要能够在背光模组15上形成有环形通孔154即可。例如,背光模组15还可以通过切割、雕刻等方式形成环形通孔154。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层17可以连接显示模组14、环形通孔154的两环形的内侧壁。则连接层17与背光模组15的连接面积得到了大大增大,提高了背光模组15与显示模组14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背光模组15与显示模组14于通孔16的外周处形成漏光缝隙,影响通孔16内的光学组件20的光学效果或光学性能。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层17可以包括第一胶部171及第二胶部172。第一胶部171设于下镂空部1432内。第二胶部172形成于环形通孔154内。可以理解,请参阅图5及图6,第一胶部171与第二胶部172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一胶部171与第二胶部172还可以为分体结构。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胶部171可以连接下基板1412、下偏光片1422及背光模组15靠近显示模组14的侧面。第一胶部171用于粘接支撑框151靠近显示模组14的一侧面与显示模组14。
由于下偏光片1422上开设有下镂空部1432。第一胶部171设于下镂空部1432内,则第一胶部171可以上下粘接下基板1412、下偏光片1422、背光模组15靠近显示模组14的侧面。则通过第一胶部171的厚度可以填充由于下镂空部1432造成的空隙。第一胶部171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产生缝隙而漏光。
可以理解,第一胶部171可以为遮光胶层。第一胶部171在填充补偿下镂空部1432的同时,还可以为遮挡支撑框151。因此,第一胶部171可以遮挡从背光模组15射出的光线进入到下镂空部1432及通孔16内。
支撑框151固定设置于显示模组14上。支撑框151形成的环形通孔154的开口朝向背光模组15的下方。将支撑框151进行粘接固定的时候,可以往环形通孔154的开口内进行垂直点胶。并且,垂直点胶的点胶路径沿环形通孔154的圆环形路径,进行点胶。因此,胶水可以至少部分填充环形通孔154形成第二胶部172。第二胶部172可用于粘接第一胶部171、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因此,第二胶部172连接第一胶部171及背光模组15。
并且,在注胶过程中,第二胶部172可以从环形通孔154的上方溢出并与第一胶部171相接。第二胶部172可以与第一胶部171的一侧完全贴合,以保证第二胶部172与第一胶部171之间不存在间隙,使第二胶部172与第一胶部171稳定粘接固定,避免第二胶部172与第一胶部171之间漏光。
并且,第二胶部172还可以包覆于第一胶部171的外侧,第二胶部172并延伸至下基板1412上,第二胶部172可以固定连接第一胶部171、下基板1412及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第二胶部172可以进一步保证连接层17与下基板1412之间不存在发生漏光的缝隙。
可以理解,请参阅图7,第一胶部171可以省略。则第二胶部172可以直接渗入流动到下镂空部1432内,并将下基板1412、下偏光片1422固定连接。则位于环形通孔154内部的第二胶部172与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2固定连接,因此,第二胶部172也可以实现下基板1412、下偏光片1422及背光模组15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二胶部172可以为遮光胶层、硅胶层、热熔胶层、自然固化胶层或紫外线固化胶层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胶部172的胶水可选用液态硅胶、热熔胶等。第二胶部172的胶水可以具备、低流动性、稳定性、低弹性及高遮光性。因此,第二胶部172的胶水可以选用自然固化、紫外线、UV光固定化型的胶水,根据所选胶水类型确定是否进行额外的固化作业。
当第二胶部172为遮光胶层的时候,第二胶部172可以遮挡住第二胶部172与支撑框151之间可能存在的漏光。
并且,第二胶部172粘接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因此第二胶部172与支撑框151之间的粘接面积增大,可以保证第二胶部172与支撑框151之间稳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下偏光片1422不开设有下镂空部1432的时候,胶水会聚集在环形通孔154靠近显示模组14的一侧,位于环形通孔154最上方的胶水会与显示模组14的下偏光片1422粘接固定。并且,位于环形通孔154内部的胶水会分别粘接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连接层17可以直接与下偏光片1422、支撑框151的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固定连接。即,连接层17可以直接将下偏光片1422与背光模组15固定连接。
因此,上述电子设备1的液晶显示组件10相对于传统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液晶显示组件10通过背光模组15的结构设计,显示模组14与背光模组15在通孔的连接处,可以通过环形通孔154形成连接层17。其中,连接层17可以与环形通孔154的两相对的环形内侧壁连接,增大连接层17与背光模组17之间的粘接面积。并且,连接层17的形状受限于环形通孔154的形状,只需要较小体积的胶水即可实现连接层17与环形通孔157之间较大的连接面积。因此,提高了背光模组15与显示模组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液晶显示组件10通过支撑框151的结构设计,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使第二胶部172能够分别与第一框152及第二框153的两个侧壁相粘接,增大第二胶部172与背光模组15之间沿竖直方向上的粘胶距离S,因此提高背光模组15与显示模组14之间粘接的稳定性。因此,上述电子设备1可以保证支撑框151与显示模组14保持固定连接,保证支撑框151的遮光效果,使摄像组件20具有较高的拍摄效果。
并且,注入环形通孔154的液体胶水不会随意流动,形成的第二胶部172的形状受限于环形通孔154的形状。因此,第二胶部172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粘胶距离L即为第一框152与第二框153之间的距离,不会扩延伸至较大区域占用显示模组14的较大的水平距离。因此,上述电子设备1的通孔16的黑边区域19较小,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
同时,上述液晶显示组件10避免通孔16的黑边区域19占用通孔16的较大的孔径距离,则通孔16的入光孔径较大,使上述电子设备1的摄像组件20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同时,在传统的电子设备中,往往是通过减小摄像组件的尺寸来减小通孔的黑边区域19,不仅影响摄像组件拍照效果,同时也会增加电子设备的成本。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利用较低的成本即可以减小通孔16的黑边区域19,较小的通孔16可以减少占用液晶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11的面积,提高上述电子设备1的屏占比。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设有透光通道;
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于所述透光通道在所述背光模组的投影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侧设有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内可形成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连接层;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框及第二框,所述第二框围成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框与所述第二框之间形成所述环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连接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环形通孔的两环形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基板、上偏光片及下偏光片,所述基板设于所述上偏光片与所述下偏光片之间,所述下偏光片靠近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所述下偏光片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透光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包括第一胶部及第二胶部,所述第一胶部设于所述下偏光片的镂空部内,所述第一胶部连接所述基板、所述下偏光片及所述背光模组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所述第二胶部形成于所述环形通孔内,所述第二胶部连接所述第一胶部及所述背光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部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包覆于所述第一胶部的外侧,所述第二胶部并延伸至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胶部连接所述第一胶部、所述基板及所述背光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部及第二胶部为一体化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与所述第二框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与所述第二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通孔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遮光胶层、硅胶层、热熔胶层、自然固化胶层或紫外线固化胶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组件及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通孔内。
CN202010042249.4A 2020-01-15 2020-01-15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Active CN113126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2249.4A CN113126365B (zh) 2020-01-15 2020-01-15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2249.4A CN113126365B (zh) 2020-01-15 2020-01-15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365A CN113126365A (zh) 2021-07-16
CN113126365B true CN113126365B (zh) 2022-11-08

Family

ID=7677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2249.4A Active CN113126365B (zh) 2020-01-15 2020-01-15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6365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2664A (en) * 2005-09-05 2007-04-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20120129460A (ko) * 2011-05-20 2012-1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6101372A1 (zh) * 2014-12-24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定位胶结构及显示器
WO2016183902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19544A (zh) * 2018-06-26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895782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208672989U (zh) * 2018-09-29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9782488A (zh) * 2018-06-29 2019-05-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JP2019086761A (ja) * 2017-11-06 2019-06-06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164297A (zh) * 2019-05-05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偏光片和电子设备
CN110208976A (zh) * 2019-06-13 2019-09-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显示模组
CN110488526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488523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09765215U (zh) * 2019-05-29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648586A (zh) * 2018-11-21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658582A (zh) * 2019-05-10 2020-01-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3097B2 (en) * 2007-01-29 2009-01-27 Wintek Corporation Anti-Newton's ring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8254975B (zh) * 2018-01-23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94910B (zh) * 2018-03-12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EP3547019B1 (en) * 2018-03-30 2021-10-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572539A (zh) * 2019-06-28 2019-12-1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2664A (en) * 2005-09-05 2007-04-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20120129460A (ko) * 2011-05-20 2012-1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6101372A1 (zh) * 2014-12-24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定位胶结构及显示器
WO2016183902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9086761A (ja) * 2017-11-06 2019-06-06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919544A (zh) * 2018-06-26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9782488A (zh) * 2018-06-29 2019-05-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895782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208672989U (zh) * 2018-09-29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10648586A (zh) * 2018-11-21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10164297A (zh) * 2019-05-05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偏光片和电子设备
CN110658582A (zh) * 2019-05-10 2020-01-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9765215U (zh) * 2019-05-29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208976A (zh) * 2019-06-13 2019-09-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显示模组
CN110488526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488523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安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sking LED hot spots in a thin direct backlight unit using semitransparent and perforated masks;Ramachandra Rao;《Optics Communications》;20141231;258-264 *
避免光学膜与面板吸附贴合问题导致画面显示不均的设计;高亮等;《电子测试》;20181105(第21期);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365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04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646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89508B (zh) 一种显示屏组装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153023B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1016327B2 (en)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2111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for notebook comput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09018510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443774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443523A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N110867136B (zh) 极点屏及电子设备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22156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10033913A1 (en) Flexible liquid-crystal-screen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1102575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5297867U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屏
CN112731705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920432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壳体
CN113126365B (zh) 电子设备及其液晶显示组件
US10969621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43452A (ko) 표시 장치
EP3940452B1 (en) Support bracket,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44645B (zh) 显示设备
KR10169032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133667A (zh)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11613143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