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226A -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0226A
CN113120226A CN202110598186.5A CN202110598186A CN113120226A CN 113120226 A CN113120226 A CN 113120226A CN 202110598186 A CN202110598186 A CN 202110598186A CN 113120226 A CN113120226 A CN 113120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81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0226B (zh
Inventor
王永亮
刘振刚
林子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ianyu 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ianyu 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ianyu 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ianyu H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81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hock-absorbers or springs
    • B64C25/62Spring shock-absorbers;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属于无人机减震装置的技术领域,该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包括机体、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通过伸缩支撑架固定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所述减震底板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于通孔两侧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环形气囊、第一、第二气囊发生形变,使其内部气压变大造成气体的流动维持环形气囊、第一、第二气囊内部气压的平衡,从而能够实现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机体在与地面之间收到撞击时的震动,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机体的使用寿命,环形气囊、第一、第二气囊变形减震的过程中将会对弹簧造成压缩和伸展,能够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减震装置的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的东西充满人们的生活,就拿无人机来说,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无人机的底座是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能够起到对无人机支撑的作用,同时在无人机进行降落的时,使其机体与地面之间起到减震的作用。
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654565.2的公开了一种减震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安装有旋翼,所述机体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机和两个液压箱,且两个液压箱位于摄像机的两侧,所述液压箱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液筒,所述分液筒的上部和中部侧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圆孔,所述液压箱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能够实现对于无人机落地时起到减震的作用。
但是对于不平整的地面或者对于倾斜失控降落的无人机将会无法实现无人机的正下方与地面之间进行直接接触,该种减震方式降低了无人机非正常降落的减震效果,易造成无人机与地面之间直接撞击而损坏。
但现在市面上的无人机底座在使用时减震效果不好,进而导致无人机的底座经常受到损伤,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无人机用减震底座结构的技术。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该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包括机体、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通过伸缩支撑架固定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所述减震底板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减震装置;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通孔两侧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其中,还包括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部中间设有集气盒,所述集气盒的边缘处与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径侧壁之间通过数量为十个的第三气管相连通,所述集气盒的顶部通过第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的底部中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吊板、隔板和放置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内部,所述吊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所述放置板设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底部,所述隔板的边缘处通过数量为四个的第一连接铰链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铰链的两侧均活动设有活动支撑杆,所述活动支撑杆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铰链分别与所述吊板和所述放置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减震底板上开设有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部滑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减震底板的上方,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铰链与所述放置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吊板远离所述第一气囊的一侧上方中间固定设有吊架,所述吊架通过安装螺栓螺纹安装设于所述机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远离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均包覆设有减震防磨垫,所述减震防磨垫有硅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均通过等距离设置弹簧分别与所述吊板和所述放置板连接。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结构简单,在遇到地面不平整时,将会造成环形气囊的一侧进行受力,环形气囊在受到撞击力时,将会使其表面造成形变,并且对环形气囊的内部的空气造成挤压,挤压的过程中将会造成气体的流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内部均为了保持气压的平衡,将会实现气体在第一、第二气囊和环形气囊内部的流动,实现环形气囊在受到撞击变形后的恢复,实现可逆性形变,反复的冲撞变形气体回流恢复,能够实现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机体受到较大的晃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2)、当环形气囊撞击时,不仅环形气囊将会发生形变,同时将会造成对于放置板进行撞击,放置板受到撞击后,将会发生倾斜并且在竖直方向上造成晃动,晃动挤压的过程中将会对于放置板和吊板之间的弹簧造挤压,此时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第二气囊在受到撞击时的形变,减少机体的晃动。
(3)、在放置板受力到不同方向的撞击时,撞击将会发生不同方向上的倾斜,同时将会对导向杆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同时能够实现导向杆在导向孔内部的滑动,导向杆的直径小于导向孔的直径能够实现导向杆在导向孔内部的倾斜,以方便配合放置板收到撞击后的倾斜,并且导向杆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大于导向孔,能够起到防脱落的作用,增加第二气囊和放置板吊挂放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第一、第二气囊和环形气囊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减震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减震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放置板、隔板和底板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减震防磨垫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机体;2、减震底板;3、通孔;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一气管;7、第二气管;8、单向阀;9、环形气囊;10、集气盒;11、第三气管;12、第四气管;13、吊板;14、隔板;15、放置板;16、第一连接铰链;17、活动支撑杆;18、导向孔;19、导向杆;20、限位块;21、第三连接铰链;22、吊架;23、减震防磨垫;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发明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包括机体1、减震底板2,所述减震底板2通过伸缩支撑架固定设于所述机体1的下方,能够实现机体1与减震底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减震底板2的悬空放置,所述减震底板2的中间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部设有减震装置;其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通孔3两侧用于气体存储的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7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管6和所述第二气管7上均设有单向阀8;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其中,还包括环形气囊9,所述环形气囊9的内部中间设有集气盒10,所述集气盒10的边缘处与所述环形气囊9的内径侧壁之间通过数量为十个且呈圆周陈列形式设置的第三气管11相连通,所述集气盒10的顶部通过第四气管12与所述第二气囊5的底部中间相连通,能够实现环形气囊内部的气体与第一、第二气囊之间向相连通,能够实现在机体进行降落时,机体的下方减震底板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之前,环形气囊9将会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当地面不平整时,环形气囊9将会出现一侧受力的情况,环形气囊9在受到冲击挤压后,内部的气体将会通过第三气管11进入到集气盒10中,集气盒10中的气体将会通过第四气管12进入到第二气囊5中,由于第二气囊5之间通过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7进行连通,由于第二气囊5中的压强变大,将会使第一气管6上的单向阀8打开,实现第二气囊5中的气体向第一气囊4的内部流动,气体进入到第一气囊4中,将会在造成第一气囊4内部的压强变大,此时第二气管7上的单向阀8将会打开并且将气体回流到第二气囊5中,第二气囊5中的气体将会通过第四气管12和第一气管6进行分流来维持第二气囊5内部气压的平衡,通过第四气管12回流进入到集气盒10中的气体将会通过第三气管11回流到环形气囊9中,实现在瞬间撞击后能够起到形变缓冲的作用,由于第一、第二气囊和环形气囊9的内部需要维持气压的平衡,将会实现气体流动后的回流,然后在对齐进行回复形变,从而能够对于机体1降落与不平地面之间进行撞击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机体1与地面之间发生较大的震动而损坏机体1内部的零件,大大的增加了机体1使用的安全性。
在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对第一气囊4进行吊装的吊板13、用于第一、第二气囊之间分离且对第一气囊4进行支撑的隔板14、实现对于第二气囊5进行放置的放置板15,所述隔板14设于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之间且位于所述通孔3的内部,方便实现第一、第二气囊之间的分离,所述吊板13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囊4的顶部,避免第一气囊4的悬空放置,所述放置板15设于所述第二气囊5的底部,避免第二气囊5的吊挂放置,增加了第一、第二气囊安装放置的稳定性,所述隔板14的边缘处通过数量为四个的第一连接铰链16与所述通孔3的内壁连接,避免隔板14的悬空放置,实现隔板14安装放置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铰链16的两侧均活动设有活动支撑杆17,所述活动支撑杆17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铰链分别与所述吊板13和所述放置板15活动连接,活动支撑杆17能够实现在放置板15收到较大的冲击力时,能够实现对于活动支撑杆17的挤压,活动支撑杆17挤压的过程中将会带动第二气囊5的压缩,第二气囊5压缩后将会造成对于内壁气体瞬间的挤压,气体将会通过第一气管6进入到第一气囊4的内部,实现第一气囊4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由于气体的流动,气体将会通过第二气管7进入到第二气囊5中,从而能够实现对于第二气囊5进行充气鼓起,在气体流出和回流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冲击力,即可实现起到减震的作用。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通孔3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减震底板2上开设有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的导向孔18,能够对导向杆19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在具体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导向孔18的孔径大于导向杆19的直径,以方便导向杆19在导向孔18内部的滑动,所述导向孔18的内部滑动设有导向杆19,所述导向杆19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20,能够在机体1飞行的过程中对于放置板15起到起吊的作用,增加放置板15吊置的安全性,所述限位块20设于所述减震底板2的上方,避免导向杆19从导向孔18的内部脱落,增加了导向杆19滑动吊杆的安全性,所述导向杆19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铰链21与所述放置板15活动连接,增加导向杆19与放置板15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同时放置板15在受到撞击后进行倾斜变化。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吊板13远离所述第一气囊4的一侧上方中间固定设有吊架22,方便吊板13与机体1之间的连接,避免吊板13的悬空放置,增加了吊板13放置的稳定性,所述吊架22通过安装螺栓螺纹安装设于所述机体1的下方,增加吊板13与机体1之间安装的方便性。
在图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述环形气囊9远离所述放置板15的一侧均包覆设有减震防磨垫23,能够对环形气囊9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环形气囊9与地面之间造成较大的摩擦力而造成损坏,在其外侧固定设有减震防磨垫23能够实现对于环形气囊9的保护,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所述减震防磨垫23有硅胶材质制成,能够增加环形气囊9避免的柔软度,实现在环形气囊9收到冲击力后实现缓冲的作用。
在图在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隔板14的两侧均通过等距离设置弹簧24分别与所述吊板13和所述放置板15连接,能够实现对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受到气体的冲击时起到束缚的作用,同时能够在放置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弹簧能够对放置板和隔板之间起到减震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当机体进行降落的时,减震底板2下方一侧的放置板15将会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在遇到地面不平整时,将会造成环形气囊9的一侧进行受力,环形气囊9在受到撞击力时,将会使其表面造成形变,并且对环形气囊9的内部的空气造成挤压,挤压的过程中将会造成气体的流动,内部气体将会通过第三气管11进入到集气盒10中,然后再从集气盒10的内部通过第四气管12流入到第二气囊5中,此时将会造成第二气囊5中的气压变大,气体将会通过第一气管6流入到第一气囊4的内部,以此来维持第二气囊5内部的气压,流入到第一气囊4内部的气体将会造成第一气囊4内部的压力变大,压力变大后,气体将会通过第二气管7回流到第二气囊5的内部,造成第二气囊5内部的气压变大,此时第二气囊5中的气体将会通过第一气管6排入到第一气囊4的内部,和通过第四气管12排入到集气盒10的内部,流入到第一气囊4内部的气体将会再次造成第一气囊4内部的气压变大,进行再一次的通过第二气管7流出,以维持第一气囊4内部气压的平衡,流出的气体到第二气囊5中进行再一次的分流,进入到集气盒10中,一直到第一气囊4中的气压维持原有的平衡,进入到集气盒10中的气体将会通过第三气管11对齐进行引入带环形气囊9中,犹如实现对于环形气囊9的充气,实现环形气囊9受到碰撞后变形处进行恢复,环形气囊9受到撞击时,发生可逆性形变,反复的冲撞变形气体回流回复,能够实现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机体1受到较大的晃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当环形气囊9撞击时,不仅环形气囊9将会发生形变,同时将会造成对于放置板15进行撞击,放置板15受到撞击后,将会发生倾斜并且在竖直方向上造成晃动,晃动挤压的过程中将会对于放置板15和吊板13之间的弹簧24造挤压,此时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第二气囊5在受到撞击时的形变,减少机体1的晃动。
在环形气囊9受到较大的撞击时,此时将会带动放置板15进行同时的撞击,放置板15将会度第二气囊5周围的弹簧24造成挤压,弹簧24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放置板15将会对隔板14与放置板15之间的第二气囊5启动压制变形的作用,此时第二气囊5中的气体和环形气囊9将会受到撞击而变形,挤压变形将会对其内部的气体造成流动,气体将会流入到第一气囊4中,此时造成造成第一气囊4膨胀变形,第一气囊4膨胀变形将会对吊板13造成推动,推动的过程中将会对隔板与吊板13之间的弹簧24造成拉动,实现弹簧24的拉伸,并且是机体与减震底板2之间的伸缩支撑架进行拉伸,实现机体1的减震,避免机体1发生较大的震动,第一气囊4受到气压变大膨胀变形后,将会在弹簧24的拉力向,向下运动,并且加快第一气囊4内部气体的流动,使气体快速的向第二气囊5和环形气囊9的内部进行回流,使第二气囊5和环形气囊9恢复,能够在放置板15再次受到撞击时起到减震的作用,气体在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和环形气囊9内部的流动,实现三者的可逆性形变,实现反复的使用,并且能够对机体1起到减震的在作用,降低受到撞击时机体1的晃动,大大的增加了机体内部零件的安全性。
在放置板15受力到不同方向的撞击时,撞击将会发生不同方向上的倾斜,同时将会对导向杆19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同时能够实现导向杆19在导向孔18内部的滑动,导向杆19的直径小于导向孔18的直径能够实现导向杆19在导向孔18内部的倾斜,以方便配合放置板15收到撞击后的倾斜,并且导向杆19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20,限位块大于导向孔18,能够起到防脱落的作用,增加第二气囊5和放置板15吊挂放置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包括机体(1)、减震底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底板(2)通过伸缩支撑架固定设于所述机体(1)的下方,所述减震底板(2)的中间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部设有减震装置;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通孔(3)两侧的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7)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管(6)和所述第二气管(7)上均设有单向阀(8);
其中,还包括环形气囊(9),所述环形气囊(9)的内部中间设有集气盒(10),所述集气盒(10)的边缘处与所述环形气囊(9)的内径侧壁之间通过数量为十个的第三气管(11)相连通,所述集气盒(10)的顶部通过第四气管(12)与所述第二气囊(5)的底部中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吊板(13)、隔板(14)和放置板(15),所述隔板(14)设于所述第一气囊(4)和所述第二气囊(5)之间且位于所述通孔(3)的内部,所述吊板(13)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囊(4)的顶部,所述放置板(15)设于所述第二气囊(5)的底部,所述隔板(14)的边缘处通过数量为四个的第一连接铰链(16)与所述通孔(3)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铰链(16)的两侧均活动设有活动支撑杆(17),所述活动支撑杆(17)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铰链分别与所述吊板(13)和所述放置板(15)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减震底板(2)上开设有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形式设置的导向孔(18),所述导向孔(18)的内部滑动设有导向杆(19),所述导向杆(19)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设于所述减震底板(2)的上方,所述导向杆(19)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铰链(21)与所述放置板(1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13)远离所述第一气囊(4)的一侧上方中间固定设有吊架(22),所述吊架(22)通过安装螺栓螺纹安装设于所述机体(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9)远离所述放置板(15)的一侧均包覆设有减震防磨垫(23),所述减震防磨垫(23)有硅胶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的两侧均通过等距离设置弹簧(24)分别与所述吊板(13)和所述放置板(15)连接。
CN202110598186.5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Active CN113120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186.5A CN11312022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186.5A CN11312022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226A true CN113120226A (zh) 2021-07-16
CN113120226B CN113120226B (zh) 2023-04-18

Family

ID=76782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8186.5A Active CN11312022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02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540A (zh) * 2022-03-10 2022-05-31 莫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用防爆裂缓冲装置及缓冲防护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896A (ja) * 1996-01-19 1997-07-29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37190B1 (ja) * 2015-07-31 2016-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飛行体
CN106904286A (zh) * 2017-03-10 2017-06-30 蔡佳朋 一种无人机光电吊舱减震装置
CN206813332U (zh) * 2017-05-06 2017-12-29 北京速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机的盘煤仪减震装置
CN206984327U (zh) * 2017-05-27 2018-02-09 青岛锐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保无人机起落架的减震装置
CN108163186A (zh) * 2018-01-16 2018-06-15 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降落减震装置
CN108791824A (zh) * 2018-06-29 2018-11-13 赵永兴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CN208529823U (zh) * 2018-07-15 2019-02-22 扬州星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
JP2019214256A (ja) * 2018-06-12 2019-12-19 Nok株式会社 無人航空機の防振構造
CN210165952U (zh) * 2019-07-13 2020-03-20 文碧龙 一种房产航测无人机
CN111674544A (zh) * 2020-06-19 2020-09-18 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货运无人机的螺旋桨装置及其驱动系统
EP3730402A1 (fr) * 2019-04-25 2020-10-28 Safran Landing Systems Atterrisseur d'aeronef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venue en butee interne de son amortisseur en position compressee
CN112046737A (zh) * 2020-10-17 2020-12-08 何的花 一种无人机降落自动稳定调节机构
CN112373681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航空遥感测绘无人机减震装置
CN213180092U (zh) * 2020-09-27 2021-05-11 天津鸣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环境检测仪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896A (ja) * 1996-01-19 1997-07-29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37190B1 (ja) * 2015-07-31 2016-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飛行体
CN106904286A (zh) * 2017-03-10 2017-06-30 蔡佳朋 一种无人机光电吊舱减震装置
CN206813332U (zh) * 2017-05-06 2017-12-29 北京速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机的盘煤仪减震装置
CN206984327U (zh) * 2017-05-27 2018-02-09 青岛锐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保无人机起落架的减震装置
CN108163186A (zh) * 2018-01-16 2018-06-15 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降落减震装置
JP2019214256A (ja) * 2018-06-12 2019-12-19 Nok株式会社 無人航空機の防振構造
CN108791824A (zh) * 2018-06-29 2018-11-13 赵永兴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CN208529823U (zh) * 2018-07-15 2019-02-22 扬州星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
EP3730402A1 (fr) * 2019-04-25 2020-10-28 Safran Landing Systems Atterrisseur d'aeronef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venue en butee interne de son amortisseur en position compressee
CN210165952U (zh) * 2019-07-13 2020-03-20 文碧龙 一种房产航测无人机
CN111674544A (zh) * 2020-06-19 2020-09-18 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货运无人机的螺旋桨装置及其驱动系统
CN213180092U (zh) * 2020-09-27 2021-05-11 天津鸣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环境检测仪
CN112046737A (zh) * 2020-10-17 2020-12-08 何的花 一种无人机降落自动稳定调节机构
CN112373681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航空遥感测绘无人机减震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元明: "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的理论研究" *
蒋寒;华晓波;: "无人机回收气囊减震性能有限元参数分析"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540A (zh) * 2022-03-10 2022-05-31 莫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用防爆裂缓冲装置及缓冲防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226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0226B (zh)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机构
CN213145799U (zh) 一种机械结构底座
CN21661634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抗震结构
CN21524548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降落缓冲支架
CN219827969U (zh) 一种防排烟抗震支架
CN213806994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14367470U (zh) 一种建筑减震支座
CN220891445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管道弹簧支吊架
CN218287953U (zh) 具有快速干燥功能的减震坐垫
CN206797196U (zh) 一种气压自适应减震座椅底座
CN217327845U (zh) 一种风机减震器
CN111609086A (zh) 一种刚柔自动切换的悬吊式缓冲抗震设备
CN210064864U (zh) 一种有利于保持平衡且减震的电梯轿厢
CN213087031U (zh) 一种减震效果优良的抗震型钢结构
CN220349533U (zh) 一种减震型汽车座椅骨架
CN219929373U (zh) 一种基于bim的吊装设备
CN219033618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211345036U (zh) 一种具有缓冲防坠落结构的大型吊灯
CN215387317U (zh) 一种跑步机悬浮减震结构
CN21802482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梯用的支架
CN215168269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安全防坠装置
CN2081814U (zh) 拉簧式多级避震装置
CN219339753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防护装置
CN111207730B (zh) 一种勘测杆
CN216142584U (zh) 一种汽车尾盖撑杆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