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6426A -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6426A
CN113116426A CN201911424652.7A CN201911424652A CN113116426A CN 113116426 A CN113116426 A CN 113116426A CN 201911424652 A CN201911424652 A CN 201911424652A CN 113116426 A CN113116426 A CN 113116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collet
distal end
locking devic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46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庭超
郑贤章
张伟伟
李阳
李立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Valgen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46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64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6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64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4Knot push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用于固定穿装在锁钉中的缝合线,所述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及设置于夹头组件近端的驱动组件,夹头组件包括近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夹头及第二夹头,锁钉容置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远端之间,驱动组件包括抵接第一夹头的顶杆,顶杆沿轴向移动,以带动第一夹头相对于第二夹头闭合或打开,并挤压锁钉变形或解除对锁钉的挤压。本发明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是分体式结构,顶杆沿轴向移动能直接驱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闭合或打开,无需额外的弹性组件,因此锁紧所需的驱动力较小、松开夹头组件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小,减轻器械内部磨损,增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中经常需要对缝合线进行打结并固定的操作步骤,传统外科手术是在开刀直视条件下操作,通常由医生手动打结。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微创手术及介入手术日益普遍,例如腔镜下手术、经导管介入手术等,这类手术只需在患者身体上切开较小的操作窗口,由此将内窥镜或介入导管等器械伸入患者体内,到达预定位点进行治疗。在这类手术中,如需对患者体内的缝合线进行打结或固定操作,通常需要操作者通过较小的操作窗口,在患者体外进行远程操作,以对患者体内的缝合线进行打结。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缝合线锁结装置,通过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锁钉及与锁钉配套的锁结器来固定穿设在锁钉内腔中的缝合线,缝合线自锁结器的远端穿入,经过锁钉内腔后,从锁结器远端管体的侧壁穿出,由穿设在远端管体中的顶杆抵压具有弹性的夹头组件压握锁钉使其变形并锁紧缝线,然后顶杆后撤,夹头由于自身弹性而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松开锁钉。这种锁紧装置的夹头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弹性,当顶杆抵压夹头压瘪锁钉时,顶杆需要克服夹头自身的弹力,此时夹头对顶杆具有反作用力,并且弹力还会增加夹头、顶杆、远端管体三者之间的摩擦阻力,即,当顶杆向前推送时,既需要克服锁钉的变形力,也需要克服夹头对顶杆的反作用力和前述的摩擦阻力,导致锁紧所需的驱动力较大;并且当顶杆后撤时,由于夹头自身的弹性力对顶杆也同样具有反作用力和摩擦阻力,松开夹头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大;此外,前述摩擦力也导致器械内部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驱动力较小、减小器械内部磨损、增长器械使用寿命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用于固定穿装在锁钉中的缝合线,所述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驱动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近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夹头及第二夹头,所述锁钉容置于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抵接所述第一夹头的顶杆,所述顶杆沿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头闭合或打开,并挤压所述锁钉变形或解除对所述锁钉的挤压。
本发明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夹头组件的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是分体式结构,顶杆沿轴向移动能直接驱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闭合或打开,以挤压或松开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之间的锁钉,不需要额外的弹性组件来驱动第一夹头相对于第二夹头转动复位;因此,当顶杆向远端抵推第一夹头时,仅需克服锁钉的变形力,不需要克服弹性组件的反作用力和摩擦阻力,从而减小锁紧所需的驱动力;当顶杆向近端后撤时,由于没有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对顶杆施加反作用力和摩擦阻力,松开夹头组件所需的驱动力也减小;另外,由于没有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因此,顶杆与第一夹头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明显减轻顶杆与第一夹头之间的磨损,增长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使用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挤压的锁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V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锁钉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锁钉的剖视图。
图7是图2中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夹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夹头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夹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的驱动组件与操控手柄的驱动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驱动组件的顶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顶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的顶杆的剖视图。
图14是图2中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推送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推送组件的外管与端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外管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端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端盖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19及图2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夹头组件、驱动组件及推送组件组装后的两个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1-图2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用于病变二尖瓣的瓣膜修复过程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顶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顶杆的剖视图。
图29及图3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夹头组件、驱动组件及推送组件组装后的两个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方位定义:为了描述清晰,以下将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远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到另一元件上。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惯用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用于固定穿装在锁钉300中的缝合线,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包括夹头组件20及设置于夹头组件20近端的驱动组件40,夹头组件20包括近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夹头22及第二夹头24,锁钉300容置于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之间,驱动组件40包括抵接第一夹头22的顶杆42,顶杆42沿轴向移动,以带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闭合或打开,并挤压锁钉300变形或解除对锁钉300的挤压。锁钉300变形后将穿装在锁钉300中的缝合线固定锁紧。
本发明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的夹头组件20的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是分体式结构,顶杆42沿轴向移动能直接驱动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的闭合或打开,以挤压或松开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之间的锁钉300,不需要额外的弹性组件来驱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转动复位;因此,当顶杆42向远端抵推第一夹头22时,仅需克服锁钉300的变形力,不需要克服弹性组件的反作用力和摩擦阻力,从而减小锁紧所需的驱动力;当顶杆42向近端后撤时,由于没有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对顶杆42施加的反作用力和摩擦阻力,从而松开夹头组件20所需的驱动力也减小;另外,由于没有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因此,顶杆42与第一夹头2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明显减轻顶杆42与第一夹头22之间的磨损,提高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还包括套设于顶杆42外的推送组件60,以及与推送组件60及驱动组件40近端相连接的操控手柄80;夹头组件20容置于推送组件60的远端。操控手柄80包括位于远端的驱动部84及位于近端的固定部82。固定部82与推送组件60固定连接,驱动部84与驱动组件40的近端连接。驱动部84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82,当驱动部84相对于固定部82沿轴向前后摆动,可使得驱动组件40相对于推送组件60沿轴向前后移动。具体地,通过沿轴向向近端压握驱动部84能推动驱动组件40向远端移动,以直接驱动顶杆42沿轴向向远端移动,从而使顶杆42直接驱动夹头组件20的闭合,夹头组件20压握位于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远端之间的锁钉300使其变形;松开对驱动部84的压握力,驱动部82沿轴向向远端复位能拉动驱动组件40向近端移动,以带动顶杆42沿轴向向近端移动,顶杆42直接带动夹头组件20的松开,即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相互分离,以便于变形后的锁钉300自夹头组件20中脱落。
如图5及图6所示,锁钉300沿轴向开设穿线腔301,穿线腔301穿通锁钉300相对的两端,穿线腔301用于容纳并通过缝合线。锁钉300受到机械外力作用时可被压瘪,以将缝合线固定在锁钉300的穿线腔301中。锁钉300可以是多种形状,例如,圆柱形、棱柱形、椭圆形等,只要具有穿线腔301用于容纳缝合线即可。本实施例中,锁钉300采用中空的圆柱形以减小压握阻力并避免划伤人体组织。锁钉300的远端外壁径向凸设环形的圆台303。锁钉300的穿线腔301远端开口与锁钉300的远端面之间光滑过渡,避免二者之间的连接处切割缝合线或划伤患者组织。具体的,穿线腔301远端开口与锁钉300的远端面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面305。锁钉300由不锈钢、纯钛、镍钛、钴铬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优选由纯钛或不锈钢制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被压握后的锁钉300与缝合线之间的连接力,可以在锁钉300的穿线腔301设置至少一对互锁结构,例如凸起的锁台和凹入的锁孔,或者在穿线腔301的内周面上设置防滑纹、粗糙表面等摩擦增加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7至图9,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的近端之间通过转轴25转动连接,转轴25的轴心线垂直于轴向,转轴25相对的两端可以连接于推送组件60从而将夹头组件20固定在推送组价60的远端。顶杆42向远端移动以抵推第一夹头22的远端向第二夹头24的远端靠拢并挤压锁钉300,使锁钉300变形从而固定锁钉300中的缝合线;顶杆42向近端移动以拉动第一夹头22的远端远离第二夹头24的远端,以解除对锁钉300的挤压,方便锁钉300自第一夹头22的远端和第一夹头22的远端之间自动脱落。
具体地,第一夹头22包括位于远端的挤压部221、位于近端的复位部223,以及位于挤压部221与复位部223的相交处的铰接部225,铰接部225可转动地铰接于第二夹头24的近端。第一夹头22概呈V型结构,具体地,挤压部221自铰接部225(即挤压部221与复位部223的相交处)向远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倾斜,复位部223自铰接部225(即挤压部221与复位部223的相交处)向远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倾斜。
第一夹头22背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导滑面2211,用于抵接顶杆42。导滑面2211位于第一夹头22的远端并朝远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倾斜延伸。具体的,导滑面2211设置于挤压部221背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挤压部221为条形板,挤压部221远离铰接部225的一端厚度大于靠近铰接部225的一端的厚度,即在挤压部221的远端形成凸块以增强挤压部221的压握力,导滑面2211设置于所述凸块的近端。第一夹头22面朝第二夹头24的侧面邻近远端处设置第一夹齿2213,具体的,第一夹齿2213位于挤压部221面朝第二夹头24的侧面邻近远端处。第一夹齿2213包括若干齿槽,每一齿槽沿大致垂直于轴向方向延伸。
复位部223位于第一夹头22的近端,当顶杆42向近端移动以拉动复位部223,以带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转动,使得第一夹头22的远端远离第二夹头24的远端。复位部223包括凸设于第一夹头22面朝顶杆42的一侧的导滑块2231,即导滑块2231自复位部223的近端向远离第二夹头24的一侧突出。复位部223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挤压部221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宽度。第一夹头22的复位部223与挤压部221的相交处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开设第一轴孔2251,即第一轴孔2251沿平行于径向的方向开设于铰接部225,并穿通铰接部225相对的两侧面。
第二夹头24面朝第一夹头22的侧面邻近远端处设置第二夹齿241,当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铰接后,第一夹齿2213与第二夹齿241错位并相互啮合;因此,第一夹头22朝第二夹头24转动,第一夹齿2213与第二夹齿241能将放置于两者远端之间的锁钉300压成具有曲率的形状。具体地,第二夹齿241包括若干齿槽,第二夹齿241的每一齿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齿2213的齿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夹头24沿径向开设过线孔242,具体地,过线孔242开设于第二夹头24面朝第一夹头22的一侧,过线孔242穿通第二夹头24。第二夹头24的近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开设对应第一轴孔2251的第二轴孔244,转轴25能收纳于第二轴孔244内。具体地。第二轴孔244位于第二夹头24面朝第一夹头22的侧面邻近近端处。第二夹头24面朝第一夹头22的侧面的近端开设收纳槽246,收纳槽246的近端穿通第二夹头24的近端面,收纳槽246用于收容第一夹头22的铰接部225。第二夹头24背离第二夹齿241的一侧设置定位部247,定位部247用于将夹头组件20固定于推送组件60内。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组装夹头组件20时,将第一夹头22的铰接部225插入第二夹头24的收纳槽246内,使第一夹头22的第一轴孔2251与第二夹头24的第二轴孔244对齐,再将转轴25插入第二轴孔224及第一轴孔2251内,从而使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之间通过插设于第一轴孔2251及第二轴孔244中的转轴25铰接。此时,第一夹头22的第一夹齿2213面朝第二夹头24的第二夹齿241,且第一夹齿2213与第二夹齿241相互错位,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之间通过转轴25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头22的远端面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面不共面,即第一夹头22的远端面位于第二夹头24的远端面的近端。
如图11-图13所示,顶杆42包括条形的抵顶部421及设置于抵顶部421近端的圆柱型的连接部423。顶杆42的远端设置有倾斜的助滑面425,具体地,助滑面425设置于抵顶部421的远端。在顶杆42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助滑面425滑动地抵接于第一夹头22的导滑面2211,从而抵推第一夹头22。导滑面2211沿轴向倾斜的角度小于或等于助滑面425沿轴向倾斜的角度,以便于助滑面425可持续地滑动抵推导滑面2211。顶杆42面朝第一夹头22的一侧沿轴向凹设导滑槽426,第一夹头22的导滑块2231能在导滑槽426内沿轴向移动。具体地,导滑槽426设于抵顶部421面朝第一夹头22的侧面邻近连接部423处,导滑槽426沿连接部423的长度方向延伸。顶杆42的导滑槽42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夹头22的导滑块2231的近端沿平行于径向的厚度,以方便导滑块2231在导滑槽426内自由滑动。导滑槽426的远端设有止挡面4261,止挡面4261垂直于抵顶部421的长度方向,在顶杆42相对于第一夹头22向近端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头22的导滑块2231能在导滑槽426内向远端移动,直至导滑块2231抵接于止挡面4261,此时顶杆42继续相对于第一夹头22向近端移动则拉动复位部223,从而带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转动而复位。顶杆42的导滑槽426的近端设有限位面4263,在顶杆42相对于第一夹头22向远端移动时,第一夹头22的导滑块2231在导滑槽426内向近端移动直至抵接于限位面4263,此时限位面4263限制顶杆42继续向远端移动,从而防止第一夹头22过度挤压锁钉300导致锁钉300过度变形(影响锁钉植入后的疲劳性能)或锁钉300过度挤压缝合线导致的缝合线断裂。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3,驱动组件40还包括连接于顶杆42近端的芯轴44,芯轴44沿轴向移动而带动顶杆42沿轴向移动。顶杆42的连接部423沿轴向开设连接孔4231,芯轴44的远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孔4231内。本实施例中,芯轴44的远端固定连接于顶杆42的近端,芯轴44的近端活动连接于驱动部84的一端,驱动部84能驱动芯轴44沿轴向移动,以带动顶杆42沿轴向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操控手柄80还包括集线件86,缝合线的近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集线件86。集线件86包括收线部861及控制收线部861沿轴向移动的控制部863,收线部861与控制部86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具体地,控制部863包括位于远端并沿轴向延伸的导螺杆8632及设置于导螺杆8632近端的调节旋钮8634;收线部861包括螺接于导螺杆8632的套接块8612及可转动地连接于套接块8612的收线块8614,缝合线的自由端缠绕在收线块8614上,转动调节旋钮8634驱动导螺杆8632转动,以带动套设于所述导螺杆8632上的收线部861沿轴向移动,用于调节缝合线的长度及松紧。
如图2所示,操控手柄80固定部82包括能相互卡合的第一壳体821及第二壳体823,第一壳体821与第二壳体823之间的空腔自远端至近端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腔824、第二容置腔825及第三容置腔826。第一容置腔824用于容置推送组件60的近端,第二容置腔825用于容置集线件86,第三容置腔826用于容置芯轴44的近端与驱动部84的连接处。第一壳体821及第二壳体823的侧壁均开设连通第二容置腔825的导槽827,导槽827沿轴向延伸。一组集线件86的收线部861分别自第一壳体821及第二壳体823的侧壁穿出,并可在导槽827中沿轴向滑动,从而放松或拉紧与收线部861相连的缝合线。操控手柄80的底壁开设连通第三容置腔826的通槽828,驱动部84邻近芯轴44的一端容置于通槽828中。操控手柄80于第三容置腔826处开设轴孔829,轴孔829的轴心线垂直于轴向方向。
如图2所示,驱动部84包括环形的手握部842及设置于手握部842一端的驱动条844;驱动条844背离手握部8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芯轴44的近端,两者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轴向。具体地,驱动条844相对的两侧分别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凸设轴杆8441,轴杆8441对应操控手柄80的轴孔829;驱动条844背离手握部842的一端向外凸设连接片8443,芯轴44的近端通过转轴8445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片8443,转轴8445的轴心线垂直于轴向。
请一并参阅图2、图4、图14-图16,推送组件60包括位于远端的外管62、推送管64、连接筒66及端盖68,连接筒66固定连接于外管62近端与推送管64的远端,端盖68固定连接于外管62的远端;端盖68的远端面开设缝合线入口682,夹头组件20设置于外管62的内腔,具体是通过转轴25固定于外管62中,使得第二夹头24的远端邻近缝合线入口682。锁钉300容置于第一夹头22的远端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之间,锁钉300的内腔与缝合线入口682对应并连通。外管62、连接筒66及推送管64的内腔沿轴向连通,顶杆42沿轴向可移动地容置于外管62的内腔。推送管64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操控手柄80的固定部82,具体地,推送管64的近端通过定位件642定位于手柄80的第一容置腔824中。芯轴44沿轴向滑动地插设于推送管64的内腔,芯轴44的近端活动连接于驱动部84,驱动部84用于驱动芯轴44沿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外管62的近端与连接筒66的远端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具体地,连接筒66外壁的远端沿周向设置一圈连续的或间隔的卡槽,外管62的近端沿周向凸设能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条;或者外管62的内壁的近端沿周向设有一圈连续或间隔的卡槽,连接筒66的远端设有能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条。推送管64的远端与连接筒66的近端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具体地,连接筒66外壁的近端沿周向设置一圈连续的或间隔的卡槽,推送管64的远端沿周向凸设能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条;或者推送管64的内壁的近端沿周向设有一圈连续或间隔的卡槽,连接筒66的近端设有能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条。端盖68卡接于外管62的远端,具体地,外管62的远端设有卡接环623,端盖68近端的内周面设有卡接于卡接环623的环形槽683。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筒66与外管62及推送管64之间、端盖68与外管62之间分别可以通过焊接、螺接或胶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5所示,外管62的侧壁邻近远端处开设通孔625,通孔625用于缝合线的穿出。外管62的侧壁靠近通孔625的近端处沿径向开设定位孔627,定位孔627相对的两端穿通外管62的外周面,定位孔627用于连接夹头组件20的转轴25相对的两端,从而将夹头组件20固定在外管62中。
如图17及图18所示,缝合线入口682开设于端盖68的远端面的中部,缝合线入口682的尺寸大于或等于锁钉300外径最大处的尺寸。具体地,端盖68包括圆形的盖板681及设置于盖板681周缘的环形的连接板684,连接板684用于套接外管62的卡接环623。缝合线入口682包括位于盖板681中部的开口6821及位于开口6821相对两侧的开槽6823,每一开槽6823沿径向延伸,用于收容被挤压变形后的锁钉300。本实施例中,开口6821是圆形孔,每一开槽6823的槽宽略小于开口6821的孔径。
在其他实施例中,端盖68可以省略,缝合线入口直接设置于外管62的远端面,锁钉300插入所述缝合线入口后容置于第一夹头22的远端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筒66也可以省略,外管62的近端直接固定连接于推送管64的远端,外管62的内腔与推送管64的内腔连通。
组装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时,将夹头组件20固定于外管62的内腔的远端,即第二夹头24固定于外管62的内腔,且转轴25的两端插接于外管62的定位孔627内,第二夹头24的过线孔242正对外管62的通孔625;将芯轴44的远端插接于顶杆42的连接孔4231内,并顶杆件42容置于外管62的内腔,使顶杆件42的助滑面425对应第一夹头22的导滑面2211,且第一夹头22的导滑块2231插入顶杆件42的导滑槽426内;将连接筒66套设于芯轴44上,并将连接筒66的远端固定连接于外管62的近端,推送管64套于芯轴44上且远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筒66的近端;将芯轴44的近端通过转轴8445可转动地连接于驱动部84的连接片8443;将端盖68固定连接于外管62的远端,使端盖68的缝合线入口682正对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远端之间的间隙;将两个集线件86分别安装于第一壳体821及第二壳体823的第二容置腔825内,使两个集线件86的收线块8614分别外露出第一壳体821及第二壳体823,以方便收集缝合线,每一收线部861的收线块8614通过连接杆穿过对应的导槽827连接于所述套接块8612,且每一集线件86的调节旋钮8634外露出操控手柄80的近端,方便操作;将推送管64的定位件642定位于手柄80的第一容置腔824,将驱动条844容置于第三容置腔826内,轴杆8441可转动地插接于轴孔829内,手握部842穿过通槽828而外露,最后将第一壳体821与第二壳体823卡接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9及图20,手握操控手柄80并向近端拉动手握部842,当驱动部84沿轴杆8441转动以驱动芯轴44沿轴向向远端滑动时,芯轴44的远端带动顶杆42向远端移动,使助滑面425滑动地抵推导滑面2211,第一夹头22的近端与第二夹头24的近端沿转轴25转动,使第一夹头22的远端朝向第二夹头24的远端靠近而两者之间的间隙减小,以挤压锁钉300,锁钉300逐步变形并锁紧位于锁钉300中的缝合线;导滑块2231相对于顶杆42在导滑槽426内向近端滑动,直至导滑块2231止挡于顶杆42的限位面4263,以避免锁钉300被过度挤压。当挤压完成,缝合线被固定在锁钉300这,驱动部84沿轴杆8441转动复位以驱动芯轴44沿轴向向近端滑动时,芯轴44的远端带动顶杆42向近端移动,导滑块2231在导滑槽426内向远端滑动直至抵接于止挡面4261,顶杆42滑动地拉动复位部223,以带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沿转轴25转动,第一夹头22的远端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相互远离而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大,变形后的锁钉300自端盖68远端的缝合线入口682中自动脱落。
请一并参阅图21-图26,以下以心脏二尖瓣的瓣膜修复术为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的使用。
二尖瓣为左心房(简称:LA)和左心室(简称:LV)之间的单向“阀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正常健康的二尖瓣具有多根腱索,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时,二尖瓣的瓣叶处于张开状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腱索被拉伸,保证瓣叶不会被血流冲到心房侧。如图21所示,二尖瓣的瓣叶分为前叶401和后叶403,若二尖瓣出现病变时,当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前叶401和后叶403不能像正常状态时恢复至关闭状态,血流的冲力会进一步导致瓣叶脱入左心房,造成血液反流。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在瓣膜的缘对缘修复术中的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如图21所示,首先在患者的股静脉穿刺,经房间隔穿刺后,向二尖瓣的前叶401和后叶403分别植入多根带有弹性垫片501的缝合线500,缝合线500与瓣叶之间的点接触被转变为弹性垫片501与瓣叶之间的面接触,可有效降低瓣叶撕裂的风险;
第二步: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患者体外把两侧瓣叶上的多根缝合线500,的近端依次穿过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的远端的缝合线入口682、锁钉300的穿线腔301、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之间的空隙、第二夹头24的过线孔242及外管62的通孔625;将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远端经心尖推入心脏,向二尖瓣的瓣叶移动靠近,同时向近端拉动缝合线500,直至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远端到达瓣叶下预定位置;区分植入在前叶401和后叶403的两组缝合线500,将两组缝合线500分别在两个收线块8614上缠绕几圈以固定;
第三步:如图24所示,分别旋转两个调节旋钮8634,带动两个导螺杆8632旋转,进而驱动与导螺杆8632相连的收线部861在导槽827中沿轴向前后移动,以分别调节与集线件86相连的两组缝合线500的松紧,同时通过超声确定二尖瓣返流最轻的状态,当到达该状态时,停止旋转调节旋钮8634,即可保持两组缝合线500的松紧状态,即,保持二尖瓣的前叶401和后叶403之间的相对距离;
第四步:如图25所示,保持操控手柄80的固定部82不动,使得驱动部84向固定部82运动,此时芯轴44和顶杆42相对于外管62向远端移动,顶杆42的远端持续挤压第一夹头22,使得第一夹头22向第二夹头24靠拢,而挤压位于第一夹头22及第二夹头24之间的锁钉300,直至锁钉300变形,此时锁钉300中的缝合线固定在一起,变形后的锁钉300自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的端盖68远端的缝合线入口682自动脱落;
第五步:如图26所示,将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100远端撤出患者体外,锁钉300留在患者体内,再根据适宜的缝合线500的长度裁断缝合线500,将缝合线500的自由端固定在心尖位置,此时锁钉300将分别穿过前叶401和后叶403的两组缝合线500固定在一起,二尖瓣的前叶401和后叶403完成缘对缘修复,形成双孔化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以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用于二尖瓣缘对缘修复过程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本发明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也可用于其他手术过程中的缝合线的锁紧及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27及图28,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顶杆42a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具体地,第二实施例中的顶杆42a上的导滑槽428贯通顶杆42a面朝复位部的侧壁,具体地,导滑槽428设于抵顶部421邻近连接部423处,导滑槽428穿通抵顶部421相对的两侧面,导滑槽428的长度方向沿顶杆42a的长度方向延伸。抵顶部421的导滑槽428的远端面设有止挡面4282,止挡面4282垂直于抵顶部421的长度方向。
如图29所示,当芯轴44的远端带动顶杆42a向远端移动,使顶杆42a抵接第一夹头22,第一夹头22近端的导滑块2231滑入导滑槽428内,使第一夹头22远端与第二夹头24远端之间的间隙更小,不仅有利于第一夹头22远端与第二夹头24远端挤压锁钉变形,还可减小夹头组件20的外径,进而减小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外径,减轻对患者组织的损伤。优选地,当导滑块2231抵接于止挡面4282时,第一夹头22远端与第二夹头24远端闭合,第一夹头22的第一夹齿2213与第二夹头24的第二夹齿241之间能基本无缝贴合,从而提高挤压效果,保证锁钉的锁紧力。
如图30所示,当芯轴44的远端带动顶杆42a向近端移动,顶杆42a向近端后撤,以带动第一夹头22相对于第二夹头24沿转轴25转动,第一夹头22的远端与第二夹头24的远端相互远离而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大,至直至导滑块2231止挡于顶杆42a的止挡面4282,从而使第一夹头22与第二夹头24恢复到初始的开合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的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用于固定穿装在锁钉中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驱动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近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夹头及第二夹头,所述锁钉容置于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抵接所述第一夹头的顶杆,所述顶杆沿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头闭合或打开,并挤压所述锁钉变形或解除对所述锁钉的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向远端移动以抵推所述第一夹头的远端向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靠拢,所述顶杆向近端移动以拉动所述第一夹头的远端远离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背离所述第二夹头的一侧设有倾斜的导滑面,所述顶杆的远端向远端滑动地抵推所述导滑面,使得所述第一夹头的远端向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靠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远端设置有倾斜的助滑面,在所述顶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助滑面滑动地抵接于所述导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面沿轴向倾斜的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助滑面沿轴向倾斜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包括位于近端的复位部,所述顶杆向近端移动以拉动所述复位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头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头的远端远离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面朝所述第一夹头的一侧沿轴向凹设导滑槽,所述复位部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夹头面朝所述顶杆的一侧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在所述导滑槽内沿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槽的远端设有止挡面,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头向近端移动,所述导滑块在所述导滑槽内向远端移动直至抵接于所述止挡面,所述顶杆拉动所述复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槽的近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头向远端移动,所述导滑块在所述导滑槽内向近端移动直至抵接于所述限位面,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顶杆继续向远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槽贯通所述顶杆面朝所述复位部的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滑块的近端沿平行于径向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还包括位于远端的挤压部,所述第一夹头的复位部与所述挤压部的相交处铰接于所述第二夹头的近端,所述导滑面设于所述挤压部背离所述第二夹头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自所述相交处向远离所述第二夹头的一侧倾斜,所述挤压部自所述相交处向远端所述第二夹头的一侧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的复位部与所述挤压部的相交处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开设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夹头的远端开设对应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之间通过插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二轴孔中的转轴铰接。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面朝第二夹头的侧面邻近远端处设置第一夹齿,所述第二夹头面朝第一夹头的侧面邻近远端处设置第二夹齿,所述第一夹齿与所述第二夹齿错位并相互啮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顶杆外的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外管,所述外管的远端面开设缝合线入口,所述夹头组件固定于所述外管的内腔,所述锁钉的内腔与缝合线入口对应并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还包括操控手柄,所述操控手柄包括固定部及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驱动部,所述推送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近端的推送管,所述推送管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杆近端的芯轴,所述芯轴沿轴向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推送管的内腔,所述芯轴的近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芯轴沿轴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头沿径向开设过线孔,所述外管的侧壁开设连通所述过线孔的通孔,穿设于所述锁钉中的缝合线的近端穿过所述过线孔及所述通孔后连接至所述操控手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手柄还包括集线件,所述缝合线的近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集线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远端的端盖,所述缝合线入口开设于所述端盖的远端,所述缝合线入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锁钉外径最大处的尺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入口包括位于端盖中部的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相对两侧的开槽,每一开槽沿径向延伸,所述开口与所述开槽用于收容被挤压变形后的锁钉。
CN201911424652.7A 2019-12-30 2019-12-30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Pending CN1131164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652.7A CN113116426A (zh) 2019-12-30 2019-12-30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652.7A CN113116426A (zh) 2019-12-30 2019-12-30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6426A true CN113116426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0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4652.7A Pending CN113116426A (zh) 2019-12-30 2019-12-30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64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554A (zh) * 2022-01-19 2022-02-22 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缝合线端部锁结装置、方法及操作枪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554A (zh) * 2022-01-19 2022-02-22 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缝合线端部锁结装置、方法及操作枪体
CN114073554B (zh) * 2022-01-19 2022-04-15 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缝合线端部锁结装置、方法及操作枪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0823U (zh) 可调弯的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0742710A (zh) 一种锁线装置
EP4260832A1 (en) Valve clip delivery device
US20220125427A1 (en) Locking nail for locking sutures and interventional remote suture locking device
CN209186798U (zh) 可调节的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2346607U (zh)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0612172U (zh) 改进锁紧方式的缝合线锁结装置及其缝合线锁扣
WO2022068202A1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CN113116426A (zh)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3892986A (zh) 可调弯的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4305551A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CN112206022A (zh) 介入式远程锁结及切线装置
CN111839626A (zh) 改进锁紧方式的缝合线锁结装置及其缝合线锁扣
US20230025774A1 (en) Forward-pushing for releasing suture locking device
CN212490016U (zh) 前推释放型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1723286U (zh) 介入式远程锁结及切线装置
CN112206021A (zh) 介入式远程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3491547A (zh) 前推释放型缝合线锁结装置
US20210315565A1 (en) Locking device with locking feedback function and heart valve repair system
CN110575210A (zh) 可调节的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3040843A (zh) 拉力驱动式锁结装置
CN211834541U (zh) 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211243518U (zh) 介入式远程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2630822U (zh) 夹头分体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1934162U (zh) 驱动转换型锁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