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7122A -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7122A
CN113097122A CN202110481429.7A CN202110481429A CN113097122A CN 113097122 A CN113097122 A CN 113097122A CN 202110481429 A CN202110481429 A CN 202110481429A CN 113097122 A CN113097122 A CN 11309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supporting
area
curved surfac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4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军强
杨硕
袁亚鸿
古春笑
刘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14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7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7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air incl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50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e.g. sealing of a cap to a base of a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1Apparatus for making assembl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ackage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01L21/68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using optical control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旨在提供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在支撑态下,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和支撑部干涉的情况,并且盖板包裹区可包裹于曲面盖板,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的贴合压力,进而避免曲面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产生贴合气泡。

Description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盖板贴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曲、柔性佳、体积轻薄、功耗低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应用柔性显示屏的智能显示终端中,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在相关技术中,针对用户极致追求的窄边框或无边框显示要求,大角度(如大于90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可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
基于此,为了追求智能显示终端的更高屏占比,通过开发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显示。然而,传统的曲面盖板贴合方案通常都是针对小角度(如小于90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而针对大角度(如大于90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如果采用传统的曲面盖板贴合方案可能导致曲面盖板贴合失败。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设计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适配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的盖板贴合方案。为了满足适配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的盖板贴合方案的需求,在一些实施方面,本申请的设计思路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治具,用于支撑曲面盖板,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所述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平面区和至少位于所述平面区一侧的弧钩区,所述弧钩区包括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与所述平面区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区与所述第一弧形区远离所述平面区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区沿远离所述平面区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弧形区沿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撑部包括平面支撑区和曲面支撑区,所述平面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平面区,所述曲面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弧钩区;
优选地,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平面区和位于平面区两侧的弧钩区,所述弧钩区相对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平面支撑区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曲面支撑区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平面区接触,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弧钩区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支撑区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弧形区的圆弧边缘缩进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不大于0.5mm。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包括柔性材料层,所述支撑态下,所述柔性材料层与所述曲面盖板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二缓冲槽,所述支撑治具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中的柔性缓冲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背移动形成非支撑态,所述非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
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的第一气缸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驱动所述第一滑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的第二气缸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件驱动所述第二滑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部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曲面盖板贴合系统,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包括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治具,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用于:
控制所述支撑治具支撑所述曲面盖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曲面盖板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板位置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标识位置信息和所述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曲面盖板贴合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背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离;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在所述曲面盖板上料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曲面盖板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板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位置信息和所述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或者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旨在提供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在支撑态下,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和支撑部干涉的情况,并且盖板包裹区可包裹于曲面盖板,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的贴合压力,进而避免曲面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产生贴合气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治具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闭合状态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治具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离状态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治具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治具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曲面盖板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
如前述背景技术所获知的技术问题,曲面显示屏越来越屏受到用户的追捧,如当前熟知的瀑布屏等大角度弧边的曲面显示屏的用户反馈越来越好,因此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开发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形态,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显示。然而发明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发现,在采用传统的曲面盖板贴合方案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1、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在放置于3D贴合设备的支撑部中时,传统适用于小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的支撑部,难以满足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的形态匹配需求,因为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在上料时会与支撑部发生干涉,导致贴合失败。
问题2、传统的3D贴合设备在进行贴合对位时采用背光源,采用抓取曲面盖板的四角边的方式进行对位,需要在对应曲面盖板的四角的治具处进行开槽,而开槽会导致曲面盖板不能被支撑部完全包裹,使得四角处的贴合压力不够,进而会在曲面盖板与待贴合的显示面板之间产生大量气泡。
问题3、传统贴合对位的方式是通过识别曲面盖板边缘的位置进行对位的,而由于大角度的曲面盖板边缘与支撑部的边缘会产生重影,进而会导致曲面盖板在贴合时抓取失败。
所应说明的是,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是发明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而不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内容。
基于发明人发现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撑治具,以改善上述问题。
详细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支撑治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在支撑态下,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
由此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和支撑部干涉的情况,并且盖板包裹区可包裹于曲面盖板,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的贴合压力,进而避免曲面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产生贴合气泡。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的可替代实施例详细介绍上述支撑治具的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案。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治具10,支撑治具10可以应用于图5中所示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治具10可包括支撑部和驱动装置300,支撑部与驱动装置300连接,支撑部可包括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驱动装置300可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0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在支撑态下,第一支撑部100与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300可以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相背移动(如图中的箭头方向所示),以控制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分离,并在曲面盖板20上料时,驱动装置300用于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相向移动,以控制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图1中所示的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
值得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2,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相背移动,可以理解为驱动第一支撑部100朝远离第二支撑部200的方向移动,并且驱动第二支撑部200朝远离第一支撑部100的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是仅驱动第一支撑部100朝远离第二支撑部200的方向移动,或者仅驱动第二支撑部200朝远离第一支撑部10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分离,以便于将需要上料的曲面盖板20上料。相对应地,当曲面盖板20上料后,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相向移动,可以理解为驱动第一支撑部100朝靠近第二支撑部200的方向移动,并且驱动第二支撑部200朝近第一支撑部100的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是仅驱动第一支撑部100朝靠近第二支撑部200的方向移动,或者仅驱动第二支撑部200朝近第一支撑部10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在移动过程中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
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盖板包裹区X与曲面盖板20接触,并完全包裹于曲面盖板20的外侧,以使得盖板包裹区X覆盖于曲面盖板20的区域均为密闭接触区域,不具有未接触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时的移动速度可以灵活设计,例如驱动装置300可以驱动第一支撑部100按照第一速度移动,驱动第二支撑部200按照第二速度移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基于上述设计,通过提供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在支撑态下,第一支撑部100与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20(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20和支撑部干涉的情况,并且盖板包裹区X可包裹于曲面盖板20,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20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的贴合压力,进而在避免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之间产生贴合气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参阅图2和图3,曲面盖板20包括平面区21以及至少位于平面区21一侧的弧钩区22。弧钩区22包括第一弧形区221和第二弧形区222,第一弧形区221与平面区21连接,第二弧形区222与第一弧形区221远离平面区21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弧形区221沿远离平面区21的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区222沿靠近平面区21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曲面盖板20可包括位于平面区21一侧的弧钩区22,也可以包括位于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例如,所述曲面盖板20可包括平面区21和位于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部(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可包括平面支撑区AA和曲面支撑区BB,所述平面支撑区AA用于支撑所述平面区21,所述曲面支撑区BB用于支撑所述弧钩区22。
例如,所述平面支撑区AA包括第一支撑面AA1,所述曲面支撑区BB包括第二支撑面BB1,所述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面AA1与所述平面区2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面BB1,与所述弧钩区22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BB1可以具有与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相适配的形状,即第二支撑面BB1的表面与弧钩区22的表面形状及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如此设计,可以使第二支撑面BB1与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接触得更加充分、接触面积更大,可以进一步减少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在贴附过程中的所发生的变形,从而提高后续的贴合效果。此外,当第一支撑部100与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第一支撑面AA1构成支撑面的表面尺寸与平面区21的表面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为弧形,因此第二支撑面BB1可以具有与平面区21两侧的弧钩区22相适配的形状,可以理解为,第二支撑面BB1的内径等于对应一侧的弧钩区22的外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设计支撑治具10可适用于支撑大角度弧面的曲面盖板,例如上述的曲面支撑区BB可以为弧度大于90度的弧面,如可以采用90度、95度、100度、105度、110度、115度、120度、125度、130度、135度、140度等弧度为90度-180度范围内的弧面,此处不作特殊限定。再例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曲面支撑区BB的弧面的弧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亦不作殊限定。
例如,曲面支撑区BB的弧度在90度-180度的范围内。由于曲面支撑区BB具有与曲面盖板20相适配的形状,因此,曲面盖板20的弧钩区22弧度也对应在90度-180度的范围内,以实现大弧度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的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曲面支撑区BB的边缘相对于弧钩区22的圆弧边缘缩进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小于0.5mm。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弧钩区22超出对应的曲面支撑区BB的边缘过多导致弧钩区22结构强度不稳定的情况,并且相较于弧钩区22的圆弧位于对应的曲面支撑区BB的边缘内的设计方式,可以改善避免后续对位贴合过程中产生重影的问题,进而提高对位精度,并且还可以减少弧钩区22在贴合过程中的破碎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与曲面盖板20接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对曲面盖板20造成损坏,支撑部(如第一支撑部100和/或第二支撑部200)还可以包括柔性材料层(图中未示出),在前述图1中所示的支撑态下,该柔性材料层与曲面盖板20接触。通过设置柔性材料层,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对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对曲面盖板20造成的划伤等损坏,从而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支撑曲面盖板20的过程中保护曲面盖板20不受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材料层的材料类型可以选择具有柔性缓冲功能的任意材料层,如高疲劳强度、高回弹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柔性材料层可以为硅胶层、橡胶层等,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一种优选示例中,柔性材料层可以为硅胶层,可以具有更好的柔性,能够对曲面盖板20的弧钩区22进行更好地保护,同时硅胶层还具有易清洗、寿命长等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曲面盖板20贴附完成之后,在对下一个待上料的曲面盖板20进行贴附之前,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需要在驱动装置300的驱动作用下脱离弧钩区22时,曲面支撑区BB容易与弧钩区22吸附在一起,导致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会对弧钩区22进行拉扯,从而可能损坏弧钩区22。基于此,的曲面支撑区BB的第二支撑面BB1可以具有一定粗糙度,如可以采用磨砂面,从而可以避免第二支撑面BB1与弧钩区22贴合得过于紧密导致两者吸附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二支撑面BB1与弧钩区22脱离时,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拉扯对弧钩区22造成的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进行闭合时进行压力缓冲,防止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对曲面盖板20产生损伤,第一支撑部100朝向第二支撑部200的一侧具有第一缓冲槽130,第二支撑部200朝向第一支撑部100的一侧具有第二缓冲槽230,支撑治具1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缓冲槽130和第二缓冲槽230中的柔性缓冲件400,例如柔性缓冲件400可以采用硅胶条。硅胶条的材料为硅橡胶,硅橡胶是含有硅氧键的线型高分子弹性体,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老化、氧老化、光老化和天候老化的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防霉性能和高透气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300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构,例如在一些设计思路中,请参阅图4,驱动装置300可以包括与第一支撑部100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310以及与第二支撑部200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320。
例如,第一驱动组件310可以包括:第一气缸311、与第一气缸311连接的第一气缸连接件312以及与第一气缸连接件312连接的第一滑轨313,第一滑轨313与第一支撑部100固定连接,第一气缸311用于通过第一气缸连接件312驱动第一滑轨313滑动以带动第一支撑部100移动。
又例如,第二驱动组件320可以包括:第二气缸321、与第二气缸321连接的第二气缸连接件322以及与第二气缸连接件322连接的第二滑轨323,第二滑轨323与第二支撑部200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21用于通过第二气缸连接件322驱动第二滑轨323滑动以带动第二支撑部200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连接件312和第二气缸连接件322可以包括螺杆、转动部和牵引部。螺杆和牵引部螺纹连接,转动部与对应的第一气缸连接件312或者第二气缸连接件322连接,能够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部移动,牵引部的移动能够控制对应的第一滑轨313或者第二滑轨323移动,进而驱动对应的第一支撑部100或者第二支撑部200移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10与第二驱动组件320也可以省略其中之一,例如仅采用第一驱动组件310,或者仅采用第二驱动组件32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阅图5,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曲面盖板贴合系统1,其曲面盖板贴合系统1包括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图像采集装置40以及前述实施例的支撑治具10。
例如,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用于控制支撑治具10包裹于曲面盖板20、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0采集曲面盖板20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50的面板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标识位置信息和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贴合。
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40中具有图像传感器,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半导体光学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图像传感器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图像传感器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图像传感器通过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例如,CCD图像传感器上可以具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电容,能感应光线,并将影像转变成数字信号,经由外部电路的控制,每个小电容能将其所带的电荷转给它相邻的电容。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0采集曲面盖板20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50的面板位置信息,可以确定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分别对应的位置,由此可以基于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分别对应的位置,控制支撑治具10抓取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进行对位贴合,进而执行显示终端的制备过程。
如此设计,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分离,并在曲面盖板20上料时,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以使得盖板包裹区X包裹于曲面盖板20,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20(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20)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20和支撑部干涉的情况,并且由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包裹于曲面盖板20,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20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贴合压力,进而避免产生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之间的贴合气泡。此外,通过获取曲面盖板20上的位置标识进行贴合对位的方式,可以防止由于大角度的曲面盖板20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边缘产生重影而导致抓取失败的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阅图6,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曲面盖板贴合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1,例如可以通过图5中所示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1中的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执行。本申请中使用了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一个或以上其它操作添加到这些流程图中。也可以从流程图中删除一个或以上操作。该方法包括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控制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沿相反方向移动,以控制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分离。
步骤S120,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在曲面盖板20上料时,控制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沿相向方向移动,以控制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以使得盖板包裹区X包裹于曲面盖板20。
步骤S130,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30通过图像采集装置40采集曲面盖板20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50的面板位置信息,并根据标识位置信息和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贴合。
如此设计,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分离,并在曲面盖板20上料时,驱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使得盖板包裹区X包裹于曲面盖板20,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曲面盖板20(尤其是大角度弧边的曲面盖板20)进行上料时发生曲面盖板20和支撑部(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干涉的情况,并且由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盖板包裹区X包裹于曲面盖板20,可以保证在曲面盖板20的贴合边角处能够产生足够贴合压力,进而避免产生曲面盖板20与显示面板50之间的贴合气泡。此外,通过获取曲面盖板20上的位置标识进行贴合对位的方式,可以防止由于大角度的曲面盖板20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200的边缘产生重影而导致抓取失败的问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它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它方式明确地说明。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仅仅是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此外,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治具,用于支撑曲面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形成支撑态,所述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平面区和至少位于所述平面区一侧的弧钩区,所述弧钩区包括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与所述平面区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区与所述第一弧形区远离所述平面区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区沿远离所述平面区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弧形区沿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撑部包括平面支撑区和曲面支撑区,所述平面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平面区,所述曲面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弧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支撑区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曲面支撑区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平面区接触,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弧钩区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支撑区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弧形区的圆弧边缘缩进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不大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柔性材料层,所述支撑态下,所述柔性材料层与所述曲面盖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具有第二缓冲槽,所述支撑治具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中的柔性缓冲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背移动形成非支撑态,所述非支撑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
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的第一气缸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驱动所述第一滑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的第二气缸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件驱动所述第二滑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部移动。
9.一种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包括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治具,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用于:
控制所述支撑治具支撑所述曲面盖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曲面盖板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板位置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标识位置信息和所述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
10.一种曲面盖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面盖板贴合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背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离;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在所述曲面盖板上料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的盖板包裹区;
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曲面盖板上设置的位置标识的标识位置信息和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面板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位置信息和所述面板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曲面盖板贴合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
CN202110481429.7A 2021-04-30 2021-04-30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097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429.7A CN113097122A (zh) 2021-04-30 2021-04-30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429.7A CN113097122A (zh) 2021-04-30 2021-04-30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7122A true CN113097122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8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429.7A Pending CN113097122A (zh) 2021-04-30 2021-04-30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712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72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US11583964B2 (en) * 2020-10-22 2023-02-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ttaching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39427A (zh) * 2015-04-16 2016-11-01 zheng-zhan Cai 電路板壓合裝置
CN110576595A (zh) * 2019-09-29 2019-12-17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设备及曲面贴合方法
CN211138442U (zh) * 2019-11-29 2020-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治具及贴合装置
CN111697165A (zh) * 2020-05-18 2020-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768710A (zh) * 2020-07-21 2020-10-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2497879A (zh) * 2020-11-25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39427A (zh) * 2015-04-16 2016-11-01 zheng-zhan Cai 電路板壓合裝置
CN110576595A (zh) * 2019-09-29 2019-12-17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设备及曲面贴合方法
CN211138442U (zh) * 2019-11-29 2020-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治具及贴合装置
CN111697165A (zh) * 2020-05-18 2020-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768710A (zh) * 2020-07-21 2020-10-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2497879A (zh) * 2020-11-25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3964B2 (en) * 2020-10-22 2023-02-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ttaching apparatus
CN11382972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7122A (zh) 支撑治具、曲面盖板贴合系统及方法
US9013619B2 (en) Camera with multi-function display
CN104994193B (zh) 一种具有拼接屏幕结构的移动终端
US20160229166A1 (en) Film attaching apparatus
CN104203805B (zh) 用于补偿抖动的微机电系统装置和设备
CN204717266U (zh) 一种有刷电机直接驱动的三轴云台
WO2020029821A1 (zh) 摄像装置、sma驱动设备及制造方法、驱动方法和布线方法
WO2019233424A1 (en) Storage medium,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5408771A (zh) 辐射图像拾取单元和辐射图像拾取显示系统
CN101739067A (zh) 笔记本电脑及其多向支架
CN209149719U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05212943U (zh) 无人机上置成像系统
CN202183820U (zh) 电子摄影装置
CN211167454U (zh) 一种无人机摄像平衡装置
CN210626357U (zh) 一种手机屏检测装置
CN206864472U (zh) 图像传感器
CN203691498U (zh) 一种多功能网络教学用摄像设备
CN207740671U (zh) 一种可调式低像素插值摄像头
CN104407490A (zh) 一种手机拍摄方法
CN203942557U (zh) 一种手机的防潮装置
CN110572552A (zh) 镜头马达使用的多轴平移模块
CN213342438U (zh) 传感器组件和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CN103325649B (zh) 一种底装光纤耦合透射电镜数字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CN219329781U (zh) 智能章台
CN218498047U (zh) 一种半导体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