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1354A -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1354A
CN113091354A CN201911334531.3A CN201911334531A CN113091354A CN 113091354 A CN113091354 A CN 113091354A CN 201911334531 A CN201911334531 A CN 201911334531A CN 113091354 A CN113091354 A CN 113091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orage device
heat exchange
liquid storag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45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飞
谢郦卿
黄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45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1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1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通气管及第一出气管;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换热管及第二出气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换热单元设于同一筒体内,使得该装置能够在空气调节过程中,同时实现将冷媒气液分离的功能以及将冷媒换热(过冷或过热)的功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所述储液装置,利用所述储液装置分别进行冷媒的气液分离以及冷媒换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不但提高了换热量、增加了性能,而且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些空气调节系统(空调)为了提高在极端环境下的换热能力,则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喷气增焓式压缩机是采用两级节流中间喷气技术,采用闪蒸器进行气液分离,实现增焓效果。它通过中低压时边压缩边喷气混合冷却,然后高压时正常压缩,提高压缩机排气量,达到低温环境下提升制热能力的目的。
若空气调节系统(空调)使用了喷气增焓式压缩机,则往往还需要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增加一经济器(换热器),采用经济器补气循环,能提高换热量,改善压缩制冷循环的效率,所以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以及经济器能够共同构成高效节能的喷气系统。
但是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增加一经济器,这对于厂家来说不但增加了空气调节系统的器件成本,而且增加了空气调节系统的总体积,所以厂家往往不愿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以解决在不额外增加系统的成本和体积时,空气调节系统能够提高换热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通气管及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内并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筒体外,所述通气管置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出气管相连通;
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换热管及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内并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筒体外,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相连通且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相连通;
气液混合的冷媒从所述第一进气管流进所述筒体中,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通气管并从所述第一出气管流出,或者,气液混合的冷媒从所述第二进气管流进,流经所述换热管并从所述第二出气管流出以使所述气液混合的冷媒得到换热;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均具有间距。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二进气管均设于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第一出气管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气管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靠近所述通气管的一端。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气管均为铜管或者钢管。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通气管为钢性通气管;所述换热管为钢性换热管。
可选的,在所述储液装置中,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均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上。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所述储液装置,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所述压缩机本体均与所述储液装置相连,所述压缩机本体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节流单元相连,其中,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装置的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压缩机本体、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装置的换热单元以及所述节流单元之间形成一条回路以使冷媒能够在所述回路中循环流动。
可选的,在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中,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二进气管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二出气管与所述节流单元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中,所述节流单元为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组件。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通气管及第一出气管;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换热管及第二出气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换热单元设于同一筒体内,使得该装置能够在空气调节过程中,同时实现将冷媒气液分离的功能以及将冷媒换热(过冷或过热)的功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所述储液装置,利用所述储液装置分别进行冷媒的气液分离以及冷媒的换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不但提高了换热量、增加了性能,而且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结构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压缩机本体,20-蒸发器,30-冷凝器,40-节流单元,50-储液装置,101-第一进气管,102-通气管,103-第一出气管,201-第二进气管,202-换热管,203-第二出气管,300-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装置,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装置示意图,所述储液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300,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换热单元均穿过所述筒体300且相互保持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101、通气管102及第一出气管103,所述第一进气管101与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300内并穿过所述筒体300延伸至所述筒体300外,所述通气管102置于所述筒体300内并与所述第一出气管103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201、换热管202及第二出气管203,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300内并穿过所述筒体300延伸至所述筒体300外,所述换热管202置于所述筒体300内,所述换热管2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201相连通且所述换热管20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管201、所述换热管202及所述第二出气管203可以是一体式成型使得所述换热单元从外观上看呈一完整的通管;此外,所述第二进气管201、所述换热管202及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的焊接。
其中,从蒸发器20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从所述第一进气管101流进所述筒体300中,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通气管102并从所述第一出气管103流出,同时,从冷凝器30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从所述第二进气管201流进,流经所述换热管202并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流出,以使所述从蒸发器20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与所述从冷凝器30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在所述筒体300内相互得到换热(过冷或过热)。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气管101与外部的蒸发器20连接,并使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沿着所述第一进气管101流入所述筒体300内;所述筒体300主要用于分离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所述通气管102用于将分离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排出至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处;所述第一出气管103用于与外部的压缩机本体10的内部接通,并将经所述通气管102传输过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送入外部的压缩机本体10内。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202主要用于气液混合的冷媒的换热使得从冷凝器30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冷媒得到过冷(同时使得所述筒体300内经分离后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获得过热并由所述通气管102及所述第一出气管103排出),由此提高制冷量,并提高储液装置50以及压缩机本体10的工作能力。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与外部的冷凝器30连接,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冷媒沿着所述第二进气管201流经所述换热管202再经第二出气管203排出,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与外部的节流组件40相连。外部的冷凝管30可以初步对冷媒进行过冷,然后从外部的冷凝管30流进所述第二进气管201并到达所述换热管202的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冷媒可以在所述换热管202中进一步得到过冷直至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排出,从而实现了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冷媒的过冷;此外,当从蒸发器20中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从所述第一进气管101进入所述筒体300内时,此时所述筒体300内聚集了刚刚从所述换热单元经过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过冷产生的能量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筒体300内的温度,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在所述筒体300内进行气液分离后,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吸收换热管202带来的热量,进一步过热后由所述通气管102以及所述第一出气管103进入所述压缩机本体10,从而实现了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冷媒的过热。将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换热单元设于同一筒体内,使得该储液装置能够在空气调节过程中,同时实现将冷媒气液分离的功能以及通过增加冷凝侧过冷度和蒸发侧过热度实现系统换热量增加的功能,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201均设于所述筒体300的顶端,所述第一出气管103设于所述筒体300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30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气管203设于所述筒体300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30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气管101与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之间、所述通气管102与所述换热管20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出气管103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之间均具有间距。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气管101与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通气管102与所述换热管202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第一出气管103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201均设于所述筒体300的顶端,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3设于所述筒体300的底端,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3相互保持间距,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201相互保持间距以及位于所述筒体300内的所述通气管102和所述换热管202相互保持间距,使得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互不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互不接触以及使得所述通气管102和所述换热管202互不接触,这样避免了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之间、所述第一出气管103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3之间以及所述通气管102和所述换热管202之间的热传导,也改善了工作时因气流脉动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以及所述换热单元产生的噪音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管101、第一出气管103、所述第二进气管201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3均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300上,同时,所述第一进气管101、第一出气管103、所述第二进气管201、所述第二出气管203能够通过焊接密封与筒体300之间的缝隙,避免了所述筒体300外部的杂质进入所述筒体300内部污染冷媒的情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管101、所述第一出气管103、所述第二进气管201以及所述第二出气管203均为铜管或者钢管,一方面钢管耐腐蚀性更好,延长了所述储液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所述储液装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铜管换热系数高,换热效果好,承压能力好,可塑性强,焊接性能好;同时铜管的气密性好,一般制冷剂的渗透性很强,气密性好,不容易造成制冷剂渗漏造成的缺少,从而减少了制冷剂的补充剂量。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102为钢性通气管,所述换热管202为钢性换热管,钢性通气管和钢性换热管耐腐蚀性更好,进一步延长了所述储液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储液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滤网(未图示),所述滤网设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01靠近所述通气管102的一端,所述滤网沿着所述第一进气管101的径向截面铺设,可有效地过滤从所述进气管110流入的所有冷媒中的杂质和异物。此外,所述滤网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筒体300内,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01和所述通气管102之间,并环绕包围在所述换热管202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结构框图,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10、蒸发器20、冷凝器30、节流单元40以及所述储液装置50,所述蒸发器20、所述冷凝器30、节流单元40以及所述压缩机本体10均与所述储液装置50相连,所述压缩机本体10与所述冷凝器30相连,所述蒸发器20与所述节流单元40相连,其中,所述蒸发器20、所述储液装置50的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压缩机本体10、所述冷凝器30、所述储液装置50的换热单元以及所述节流单元40之间形成一条回路以使冷媒能够在所述回路中循环流动。
优选的,所述节流单元40为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组件,都是起到节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装置50的第一进气管101与所述蒸发器20相连,所述储液装置50的第一出气管103与所述压缩机本体10相连,所述储液装置50的第二进气管201与所述冷凝器30相连,所述储液装置50的第二出气管203与所述节流单元40相连。
如图2所示,冷媒在上述回路中循环工作一次,需要分别两次流经所述储液装置,其中一次是冷媒从所述蒸发器20流出后进入所述储液装置50的气液分离单元使得冷媒完全实现气液分离并将气态冷媒输送进所述压缩机本体10,从而在所述储液装置的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中实现了冷媒的气液分离,与此同时,当冷媒从所述第一进气管101进入所述筒体300内时,此时所述筒体300内聚集了刚刚从所述换热单元经过的冷媒过冷产生的能量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筒体300内的温度,气态冷媒能够吸收所述换热管202带来的热量,进一步过热后由所述通气管102以及所述第一出气管103进入所述压缩机本体10,从而实现了冷媒的过热;另一次是冷媒从所述冷凝器30流出后流进所述储液装置50的换热单元使得冷媒得到过冷并将过冷后的冷媒输送进后续的所述节流单元40,所述冷凝器30可以初步对冷媒进行过冷,然后从所述冷凝器30流进所述第二进气管201并到达所述换热管202的气液混合冷媒可以在所述换热管202中进一步得到过冷直至从所述第二出气管203排出,从而实现了冷媒的过冷,冷媒进入所述储液装置50的换热单元换热可以提高制冷量。利用所述储液装置进行冷媒的气液分离,以及增加冷凝侧过冷度和蒸发侧过热度实现系统换热量增加,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不但提升了换热量,而且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通气管及第一出气管;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换热管及第二出气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和所述换热单元设于同一筒体内,使得该装置能够在空气调节过程中,同时实现将冷媒气液分离的功能以及将冷媒换热(过冷或者过热)的功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所述储液装置,利用所述储液装置进行冷媒的气液分离,以及增加冷凝侧过冷度和蒸发侧过热度实现系统换热量增加,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不但提高了系统换热量,而且减少了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单元、换热单元及筒体;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第一进气管、通气管及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内并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筒体外,所述通气管置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出气管相连通;
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二进气管、换热管及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内并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筒体外,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相连通且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相连通;
气液混合的冷媒从所述第一进气管流进所述筒体中,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通气管并从所述第一出气管流出,或者,气液混合的冷媒从所述第二进气管流进,流经所述换热管并从所述第二出气管流出以使所述气液混合的冷媒得到换热;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均具有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二进气管均设于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第一出气管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气管设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或者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的间距介于5mm~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靠近所述通气管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气管均为铜管或者钢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为钢性通气管;所述换热管为钢性换热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均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上。
8.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节流单元均与所述储液装置相连,所述压缩机本体还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蒸发器还与所述节流单元相连,其中,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装置的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压缩机本体、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装置的换热单元以及所述节流单元之间形成一条回路以使冷媒能够在所述回路中循环流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一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二进气管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储液装置的第二出气管与所述节流单元相连。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单元为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组件。
CN201911334531.3A 2019-12-23 2019-12-23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Pending CN113091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531.3A CN113091354A (zh) 2019-12-23 2019-12-23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531.3A CN113091354A (zh) 2019-12-23 2019-12-23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1354A true CN113091354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6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4531.3A Pending CN113091354A (zh) 2019-12-23 2019-12-23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135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9420A (ja) * 1995-09-27 1997-04-04 Fuji Koki:Kk 膨張弁付レシーバタンク
KR20090031139A (ko) * 2007-09-21 2009-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5481968U (zh) * 2016-03-24 2016-08-1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除液换热装置及空调循环系统
CN109489294A (zh) * 2018-11-19 2019-03-19 佛山市德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系统增焓多功能油分装置及其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9420A (ja) * 1995-09-27 1997-04-04 Fuji Koki:Kk 膨張弁付レシーバタンク
KR20090031139A (ko) * 2007-09-21 2009-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5481968U (zh) * 2016-03-24 2016-08-1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除液换热装置及空调循环系统
CN109489294A (zh) * 2018-11-19 2019-03-19 佛山市德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系统增焓多功能油分装置及其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3941B1 (en) Chiller
CN203857539U (zh) 一种具有压缩机余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1493269B (zh) 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202813592U (zh) 空调装置
CN101329124A (zh) 空调的二次节流再冷却装置
US11092369B2 (en) Integrated suction header assembly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101476793B (zh) 一种超高温空调制冷循环系统
CN113654132A (zh) 热泵机组
CN205481964U (zh) 带气液分离的回热器结构及使用该回热器的制冷空调系统
CN204555400U (zh) 空调器
CN114909725B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5910348A (zh) 低温制冷系统翅片换热器
CN201897345U (zh) 船用空调用三联型冷凝装置
CN208871925U (zh) 一种带回热功能的储液罐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3091354A (zh) 储液装置及空气调节系统
CN109442778B (zh) 空调系统
CN219415322U (zh) 闪蒸器和空调器
CN220417715U (zh) 一种低温活塞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CN21800186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JP2005337577A5 (zh)
CN219415324U (zh)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CN219415314U (zh) 三通道经济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