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5324U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15324U CN219415324U CN202320597654.1U CN202320597654U CN219415324U CN 219415324 U CN219415324 U CN 219415324U CN 202320597654 U CN202320597654 U CN 202320597654U CN 219415324 U CN219415324 U CN 2194153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gas
- liquid separator
- heat exchanger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包括气液分离器本体、冷媒换热管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冷媒换热管道贯穿于气液分离器本体,并且分别连通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第一冷媒管道分别连通气液分离器本体以及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第二冷媒管道分别连通气液分离器本体和压缩机的吸气口。在低温制热时,离开蒸发器的带液冷媒在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雾化被吸入压缩机,提高压缩机吸气量,提高制冷量,且雾化冷媒还能够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循环效率。由于冷媒换热管道贯穿气液分离器本体以起到回热效果,使得管内冷媒过冷,管外冷媒过热,有利于换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大幅度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现有的空调热泵系统,当环境温度越低,其制热能力衰减得越严重,在正常情况下,常规的空调热泵系统无法在-1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制热。
对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空调热泵系统中增设了喷气增焓装置来提高制热能力,但是,其提升的幅度仍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旨在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
气液分离器本体;
冷媒换热管道,贯穿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所述冷媒换热管道的一端用于连通至室内换热器的一侧,另一端用于连通至室外换热器的一侧;
第一冷媒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用于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
第二冷媒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用于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管道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周向侧面相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换热管道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换热纹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部分呈弯曲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之间组合安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冷媒管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制热模式下,由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蒸发,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冷媒管道、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后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制冷模式下,由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蒸发,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冷媒管道、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后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之间;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冷媒管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包括气液分离器本体、冷媒换热管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其中,冷媒换热管道贯穿于气液分离器本体,冷媒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至室内换热器的一侧,另一端连通至室外换热器的一侧;第一冷媒管道的一端连通至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至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第二冷媒管道的一端连通至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首先,在低温制热时,离开蒸发器的冷媒可以稍微带液,在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雾化被吸入压缩机,能够提高压缩机吸气量,从而提高制冷量;其次,雾化冷媒还能够降低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循环效率。另外,由于冷媒换热管道还会贯穿流经气液分离器本体以起到回热效果,从而使得冷媒换热管道内部的冷媒过冷,冷媒换热管道外部的冷媒过热,进而有利于换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大幅度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一些情形下,对于现有的空调热泵系统,当环境温度越低,其制热能力衰减得越严重,在正常情况下,常规的空调热泵系统无法在-1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制热。对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空调热泵系统中增设了喷气增焓装置来提高制热能力,但是,其提升的幅度仍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能够同时具备雾化效果和回热效果,不仅能够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而且还能够减少空间和生产成本,以及还能够减小冷媒流动的噪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和空调器的各个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但不限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冷媒换热管道130、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其中,冷媒换热管道130贯穿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并且冷媒换热管道130的一端用于与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连通,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换热器300的一侧连通;第一冷媒管道110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连通,第一冷媒管道11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内换热器200或者室外换热器300的另一侧连通;第二冷媒管道120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连通,第二冷媒管道120的另一端用于与压缩机400的吸气口连通。
具体地,在制热的模式下,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的流向示意图,压缩机400通过排气口排出冷媒,然后冷媒会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00中进行冷凝处理,经过冷凝处理后的冷媒会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接着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流入至室外换热器300进行蒸发处理,进行蒸发处理后的冷媒会通过第一冷媒管道11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接着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会对所流入的液相冷媒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气相冷媒以及原本为气体状态的气相冷媒通过第二冷媒管道120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处理。
另外,具体地,在制冷的模式下,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的流向示意图,压缩机400通过排气口排出冷媒,然后冷媒会进入至室外换热器300中进行冷凝处理,经过冷凝处理后的冷媒会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接着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流入至室内换热器200进行蒸发处理,进行蒸发处理后的冷媒会通过第一冷媒管道11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接着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会对所流入的液相冷媒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气相冷媒以及原本为气体状态的气相冷媒通过第二冷媒管道120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处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技术方案,首先,在低温制热时,离开蒸发器的冷媒可以稍微带液,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雾化被吸入压缩机400,能够提高压缩机400吸气量,从而提高制冷量;其次,雾化冷媒还能够降低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400的循环效率。另外,由于冷媒换热管道130还会贯穿流经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以起到回热效果,从而使得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过冷,冷媒换热管道130外部的冷媒过热,进而有利于换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大幅度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同时具备气液分离效果、雾化效果和回热效果,不仅能够减少空间,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0作为冷凝器并对冷媒执行冷凝处理,室外换热器300作为蒸发器并对冷媒执行蒸发处理;另外,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300作为冷凝器并对冷媒执行冷凝处理,室内换热器200作为蒸发器并对冷媒执行蒸发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道110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连通的一端和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周向侧面相切。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冷媒管道110进入气液分离器本体140时,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侧面与圆柱弧面相切进入,从而能够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产生规则旋涡,进而达到强化换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冷媒管道120所伸入至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部分的形状呈弯曲状。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的长度和管径,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冷媒管道11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的长度和管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换热管道130的一端穿设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底部,另一端穿设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顶部。具体地,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冷媒换热管道130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贯穿范围更大,增大了冷媒换热管道130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冷媒的接触范围,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回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冷媒换热管道130的长度和管径,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冷媒换热管道130的长度和管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内侧设置有换热纹路,或者,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外侧设置有换热纹路,或者,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换热纹路。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内侧设置换热纹路,从而增大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与冷媒换热管道1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利于换热;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冷媒换热管道130的外侧设置换热纹路,从而增大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与冷媒换热管道1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利于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换热纹路,可以是螺纹形状,也可以是竖纹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纹路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换热纹路的走向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换热管道130位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部分呈弯曲状设置。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冷媒换热管道130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路径长度更长,增大了冷媒换热管道130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冷媒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回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包括但不限于上筒体以及下筒体,其中,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组合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组合安装,也可以通过螺栓方式进行组合安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组合安装,本申请实施例对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的安装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所描述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气液分离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下面提出了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室内换热器200、室外换热器300、压缩机4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其中,室内换热器200的一侧与冷媒换热管道130连通,室外换热器300的一侧与冷媒换热管道130连通,压缩机400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200或者室外换热器300的另一侧连通,压缩机400的吸气口与第二冷媒管道120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由压缩机400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200进行冷凝,室内换热器200流出的冷媒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冷媒换热管道130流出的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300进行蒸发,室外换热器300流出的冷媒流经第一冷媒管道110、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后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
具体地,在制热的模式下,如图4所示,压缩机400通过排气口排出冷媒,然后冷媒会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00中进行冷凝处理,经过冷凝处理后的冷媒会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接着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流入至室外换热器300进行蒸发处理,进行蒸发处理后的冷媒会通过第一冷媒管道11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接着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会对所流入的液相冷媒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气相冷媒以及原本为气体状态的气相冷媒通过第二冷媒管道120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由压缩机400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300进行冷凝,室外换热器300流出的冷媒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冷媒换热管道130流出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200进行蒸发,室内换热器200流出的冷媒流经第一冷媒管道110、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和第二冷媒管道120后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
具体地,在制冷的模式下,如图5所示,压缩机400通过排气口排出冷媒,然后冷媒会进入至室外换热器300中进行冷凝处理,经过冷凝处理后的冷媒会流入至冷媒换热管道130,接着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与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会流入至室内换热器200进行蒸发处理,进行蒸发处理后的冷媒会通过第一冷媒管道11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本体140的内部,接着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会对所流入的液相冷媒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气相冷媒以及原本为气体状态的气相冷媒通过第二冷媒管道120进入至压缩机400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处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技术方案,首先,在低温制热时,离开蒸发器的冷媒可以稍微带液,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40内雾化被吸入压缩机400,能够提高压缩机400吸气量,从而提高制冷量;其次,雾化冷媒还能够降低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400的循环效率。另外,由于冷媒换热管道130还会贯穿流经气液分离器本体140以起到回热效果,从而使得冷媒换热管道130内部的冷媒过冷,冷媒换热管道130外部的冷媒过热,进而有利于换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大幅度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同时具备气液分离效果、雾化效果和回热效果,不仅能够减少空间,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0作为冷凝器并对冷媒执行冷凝处理,室外换热器300作为蒸发器并对冷媒执行蒸发处理;另外,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300作为冷凝器并对冷媒执行冷凝处理,室内换热器200作为蒸发器并对冷媒执行蒸发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节流装置500,第一节流装置500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00和冷媒换热管道130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节流装置600,第二节流装置600设置于室外换热器300和冷媒换热管道13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节流装置500和第二节流装置600,可以是毛细管,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毛细管,毛细管是空调器最简单的节流装置,可以是一根有规定长度的紫铜管,内径一般为0.5毫米至2毫米。其优点是制造方便,价格低廉;缺点是没有调节流量的功能。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结构可以由检测、控制、执行三部分组成。其优点是流量调节范围大,控制精度高,适用于智能控制,可以适应高效率的制冷剂流量的快速变化,换句话说,电子膨胀阀可以认为是内径可以变化的智能毛细管。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但不限于四通阀,四通阀分别连通至压缩机400的排气口、室内换热器200的另一侧、室外换热器300的另一侧和第一冷媒管道110。
可以理解的是,四通阀是具有四个油口的控制阀。四通阀是制冷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当电磁阀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先导滑阀在右侧压缩弹簧驱动下左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左移,使排气管与室外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环。
当电磁阀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先导滑阀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张力而右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右移,使排气管与室内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热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有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所描述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液分离器本体;
冷媒换热管道,贯穿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所述冷媒换热管道的一端用于连通至室内换热器的一侧,另一端用于连通至室外换热器的一侧;
第一冷媒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用于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
第二冷媒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另一端用于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的周向侧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热管道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换热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部分呈弯曲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之间组合安装。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冷媒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制热模式下,由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蒸发,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冷媒管道、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后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制冷模式下,由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来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至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冷媒换热管道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蒸发,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冷媒管道、所述气液分离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冷媒管道后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之间;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冷媒管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7654.1U CN219415324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7654.1U CN219415324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15324U true CN219415324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3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97654.1U Active CN219415324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15324U (zh)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20597654.1U patent/CN2194153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86985B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215638160U (zh) |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 |
CN109386989B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7763877A (zh) | 一种静音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 |
CN101476793B (zh) | 一种超高温空调制冷循环系统 | |
CN219415324U (zh)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
CN114838535B (zh) | 旁通加热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
CN114909725B (zh) |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 |
CN115014003B (zh) |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
CN219415322U (zh) | 闪蒸器和空调器 | |
CN205678933U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9415314U (zh) | 三通道经济器和空调器 | |
CN209341640U (zh) | 节流阀组件和空调器 | |
CN208871925U (zh) | 一种带回热功能的储液罐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109682105B (zh) | 空调系统 | |
CN209459275U (zh) | 闪发器、热泵系统 | |
CN221005577U (zh) | 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 | |
CN219414991U (zh) | 空调器 | |
CN221005579U (zh) | 用于冷媒循环系统的换热装置、冷媒循环系统 | |
CN219756547U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219036903U (zh) | 一种具有宽容量控制的热交及室外机 | |
CN219083453U (zh) | 气液分离储液器、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 | |
CN115218559A (zh) | 经济器及空气调节系统 | |
CN220852419U (zh) | 空调器及其压缩式制冷系统 | |
CN210463633U (zh) | 一种采用热管换热器作为室内换热器的特种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