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0004A -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0004A CN113090004A CN202110529404.XA CN202110529404A CN113090004A CN 113090004 A CN113090004 A CN 113090004A CN 202110529404 A CN202110529404 A CN 202110529404A CN 113090004 A CN113090004 A CN 1130900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fixing
- formwork
- templat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9/05—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the form surface being of plastic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8—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hich are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able to be rolled 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所述塑料模板主体包括模板体、模板框、复合纤维框,所述模板体的前面设置有复合防护板,所述模板框设置在所述模板体的背面,所述复合纤维框设置在所述模板框内,所述模板框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模板框的横向框板内设置有复合纤维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该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塑料模板主体包括模板体、模板框、复合纤维框,通过在模板框内设置复合纤维框、复合纤维杆,进而该塑料模板主体具有超高强度,不易开裂,可以承受较大的混凝土浇筑侧压力;同时塑料模板主体具有质量轻、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拆卸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和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具有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的特点,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为了降低成本主要采用实木模板,但是现有的建筑模板的在使用过程中,受混凝土的挤压下,极易出现变形、开裂甚至断裂现象,使用寿命较短且模板较重不易操作。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所述塑料模板主体包括模板体、模板框、复合纤维框,所述模板体的前面设置有复合防护板,所述模板框设置在所述模板体的背面,所述复合纤维框设置在所述模板框内,所述模板框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模板框的横向框板内设置有复合纤维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模板框内设置有两个竖向加强板、多个横向加强板,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靠近所述模板框的中部,所述竖向加强板的端部与所述模板框的横向框板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内设置有竖向复合纤维板,所述竖向复合纤维板与所述复合纤维框连接,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由上至下均布在所述竖向加强板与所述模板框的竖向框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由上至下将所述模板框与所述竖向加强板之间分别为多个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复合纤维框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两个横向纤维框板,所述竖直纤维框板设置在所述模板框的竖向框板内,所述横向纤维框板设置在所述模板框的横向框板内,所述竖直纤维框板包括多个短纤维层和多个长纤维层,所述短纤维层设置有层,所述长纤维层设置有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复合防护板包括纤维增强板和塑料片板,所述纤维增强板设置在所述模板体的前面,所述塑料片板设置在所述纤维增强板的前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复合防护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模板体的前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杆,所述防滑杆延伸至所述定位孔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塑料模板主体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两个固定部以及两个润滑部,所述固定杆穿过两个相邻模板框上相对的第一通孔,两个润滑部分别设置在模板框内的固定杆上,所述固定部分部设置在固定杆上并位于所述润滑部的外侧,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螺接在所述固定杆上并抵顶所述润滑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具有锥形前端和圆柱后端,所述锥形前端延伸至所述锥形固定槽内,所述锥形固定槽内设置有内弯曲孔,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表面设置有弯曲柱,所述弯曲柱延伸至所述内弯曲孔内,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杆螺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后端螺接的圆形槽,并且所述圆形槽内设置有蝶形弹簧和膨胀垫圈,所述蝶形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且所述蝶形弹簧的一端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支簧,所述膨胀垫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锥形支簧支撑所述膨胀垫圈,所述膨胀垫圈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圆形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膨胀垫圈的外周内部设置有骨架芯,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顶块,所述膨胀垫圈的内部中空并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弯曲柱的内部中空并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连通所述弯曲柱、所述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内弯曲孔的内端设置有中分杆,所述中分杆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内卡槽、第二内卡槽,所述弯曲柱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套,所述燕尾套的中部为中分槽,所述中分槽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内卡槽对应的第一卡套、与所述第二内卡槽对应的第二卡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所述润滑部包括外套圈、弹簧垫圈体、多个润滑油球体、多个分段杆,所述外套圈设置在所述弹簧垫圈体上,所述弹簧垫圈体套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外套圈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圈槽,所述弹簧垫圈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圈槽,多个所述润滑油球体设置在所述内圈槽、外圈槽之间,所述外圈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润滑油球体对应的漏孔,所述漏孔贯通至所述固定杆,相邻的两个所述润滑油球体通过所述分段杆连接,所述外套圈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刺破块,所述外套圈上设置有刺破槽,所述刺破槽内设置有刺破针杆和刺破弹簧,所述刺破块设置在所述刺破针杆的外端,所述刺破针杆的内端穿过所述刺破槽底部的刺破孔与所述润滑油球体对应。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该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塑料模板主体包括模板体、模板框、复合纤维框,通过在模板框内设置复合纤维框、复合纤维杆,进而该塑料模板主体具有超高强度,不易开裂,可以承受较大的混凝土浇筑侧压力;同时塑料模板主体具有质量轻、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拆卸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的图1中A-A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的图1中B-B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复合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竖直纤维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的部分结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膨胀垫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的图8中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中润滑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100,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包括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复合防护板4,所述模板框2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背面,所述复合纤维框3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内,所述模板框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01,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设置有复合纤维杆2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该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100,具体地,该塑料模板主体100包括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塑料模板主体100在制作时,首选制作复合纤维框3,通过将复合纤维层板通过热弯的方式弯折、并且通过热熔进行封闭成复合纤维框3,复合纤维框3制作后将其防止在模具中,再采用塑料的方式使得塑料包裹住复合纤维框3,以形成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嵌设在模板框2内,所以该塑料模板主体100具有质量轻的特点;
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多个塑料模板主体100相互搭建成所需要浇筑结构的外形,如浇筑竖直柱,将多个塑料模板主体100相互连接起来,其中,模板体1的前面具有复合防护板4,该复合防护板4用于接触混凝土,模板体1的背面设置模板框2,而为了增加该塑料模板主体100的强度,在模板框2内嵌入了复合纤维框3,同时在模板框2上开设了多个第一通孔101,以方便相邻的两个模板框2连接起来,同时为了在横向上进一步增加模板框2强度,在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安装了复合纤维杆23,所以混凝土在浇筑时塑料模板主体100可以承受更大的侧压力,避免塑料模板主体100上的模板框2发生开裂,其中,第一通孔101可以完全的贯通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或者半贯通复合纤维框3,此时复合纤维框3靠近模板框2的外端;同时该塑料模板主体100也方便拆卸重复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该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包括塑料模板主体100,塑料模板主体100包括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通过在模板框2内设置复合纤维框3、复合纤维杆23,进而该塑料模板主体100具有超高强度,不易开裂,可以承受较大的混凝土浇筑侧压力;同时塑料模板主体100具有质量轻、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拆卸的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框2内设置有两个竖向加强板103、多个横向加强板104,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103靠近所述模板框2的中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的端部与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103内设置有竖向复合纤维板105,所述竖向复合纤维板105与所述复合纤维框3连接,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均布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与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进一步增加模板框2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在模板框2内设计了两个竖向加强板103、多个横向加强板104,具体地,竖向加强板103的端部与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连接,也就是说,竖向加强板103的长度与模板框2的长度相同,其中,竖向加强板103内设置有竖向复合纤维板105,而竖向复合纤维板105则延伸至与复合纤维框3连接,进一步增加了模板框2在长度方向的强度;
同时,多个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均布在竖向加强板103与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之间,一方面,横向加强板104在注塑时可以支撑着其两侧的增加了竖向加强板103、横向框板21,防止在注塑时发生歪斜,保证了注塑质量,同时也则将了横向框板21、竖向加强板103的强度;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注塑后的开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竖向加强板103、横向加强板104,其中,竖向加强板103内设计了竖向复合纤维板105,竖向复合纤维板105与复合纤维框3连接,进一步增加了模板框2在长度方向的强度;横向加强板104连接着横向框板21和竖向加强板103,增加了模板框2在横向上的强度,以及方便制造和开模,使得模板框2的强度进一步加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将所述模板框2与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之间分别为多个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加强筋10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由于横向加强板104连接着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和竖向加强板103,所以使得横向加强板104之间具有了隔槽,在隔槽内设计了加强筋106,加强筋106可以为十字形的,米字型的,进而起到加强的作用,同时,该加强筋106也方便了开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纤维框3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31、两个横向纤维框板32,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内,所述横向纤维框板32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包括多个短纤维层311和多个长纤维层312,所述短纤维层311设置有3层,所述长纤维层312设置有10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复合纤维框3的结构,该结构复合纤维框3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31、两个横向纤维框板32,具体地,复合纤维框3是由一个复合纤维层板通过热弯、热熔制作而成的,将复合纤维框3中的长边板定义为竖直纤维框板31,短边板定位为横向纤维框板32,这里竖直纤维框板31、横向纤维框板32的结构是相同的,均由多个短纤维层311和多个长纤维层312制成,具体地,短纤维层311先铺设3层,然后在3层短纤维层311的基础上再铺设10层的长纤维层312,短纤维层311、长纤维层312二者中的纤维是相互垂直的,这样13层的纤维层厚度在3-4mm,满足了厚度要求;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所以可以承受住混凝土浇筑时的对塑料模板主体100的侧压力,也不会到引起塑料模板主体100的开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复合纤维框3的结构,该结构复合纤维框3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31、两个横向纤维框板32,其中,竖直纤维框板31、横向纤维框板32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多个短纤维层311和多个长纤维层312制作而成的,短纤维层311、长纤维层312二者中的纤维是相互垂直的,满足了厚度要求;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所以可以承受住混凝土浇筑时的对塑料模板主体100的侧压力,也不会到引起塑料模板主体100的开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防护板4包括纤维增强板41和塑料片板42,所述纤维增强板41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所述塑料片板42设置在所述纤维增强板41的前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护板4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杆44,所述防滑杆44延伸至所述定位孔43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一般而言,当模板体1的前面没有设计复合防护板4的时候,由于需要将相邻的两个模板体1牢固地固定起来,所以导致模板体1的前面接触到模架钢筋,很容易被模架钢筋刺穿,进而造成塑料模板主体100具有开裂的风险,也不容易将其从混凝土上拆卸下来。所以本实施中提供了复合防护板4的结构,该结构的复合防护板4包括纤维增强板41和塑料片板42,具体地,在模板体1注塑过程中成型在纤维增强板41上,使得纤维增强板41增加模板体1的前面的强度,避免被模架钢筋刺穿;再者,在纤维增强板41上还设计了塑料片板42,塑料片板42具有光滑的表面,所以在较为容易地将塑料模板主体100从凝固成型的混凝土柱上拆卸下来。
同时,为了使得复合防护板4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体1的前面上,在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杆44,对应地,复合防护板4上均布设计多个定位孔43,防滑杆44延伸至定位孔43内,增加了复合防护板4与模板体1的固定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复合防护板4包括纤维增强板41和塑料片板42,通过纤维增强板41、塑料片板42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模板体1前表面的耐磨强度、抗冲击强度以及防火能力,还实现了不粘水泥免刷脱模剂即可脱离混凝土,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定位孔43、防滑杆44的设计也使得复合防护板4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体1的前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通过固定机构5连接,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部6以及两个润滑部7,所述固定杆51穿过两个相邻模板框2上相对的第一通孔101,两个润滑部7分别设置在模板框2内的固定杆51上,所述固定部6分部设置在固定杆51上并位于所述润滑部7的外侧,所述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固定块601螺接在所述固定杆51上并抵顶所述润滑部7,所述第一固定块601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固定槽604,所述第二固定块602具有锥形前端605和圆柱后端606,所述锥形前端605延伸至所述锥形固定槽604内,所述锥形固定槽604内设置有内弯曲孔607,所述第二固定块602的内表面设置有弯曲柱608,所述弯曲柱608延伸至所述内弯曲孔607内,所述第三固定块603与所述固定杆51螺接,所述第三固定块603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后端606螺接的圆形槽609,并且所述圆形槽609内设置有蝶形弹簧610和膨胀垫圈611,所述蝶形弹簧610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1上,并且所述蝶形弹簧610的一端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602,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支簧612,所述膨胀垫圈6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1上,所述锥形支簧612支撑所述膨胀垫圈611,所述膨胀垫圈611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602、所述圆形槽60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固定机构5的结构,通过固定机构5将相邻的两个塑料模板主体100固定起来,该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部6以及两个润滑部7,具体地,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固定杆51穿过两个相邻模板框2上相对的第一通孔101,再将两个润滑部7安装到两个相邻模模板框2的两侧,然后再将固定部6安装在润滑部7外侧的固定杆51上;其中,由于混凝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凝土并达到强度要求,所以不能在刚浇筑好混凝土就拆卸塑料模板主体100。但是随着固定机构5的多次长时间使用,固定杆51上难免会生锈导致难以拆卸固定机构5,所以在固定机构5内配设了润滑部7,润滑部7可以对固定杆51的表面进行润滑处理,进而方便拆卸固定部6,降低了拆卸固定机构5的难度;
具体地,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第一固定块601螺接在固定杆51上并抵顶润滑部7,同时在第一固定块601的外表面开设了锥形固定槽604,第二固定块602的锥形前端605延伸到锥形固定槽604内,防止第二固定块602与第一固定块601之间出现相对转动,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固定块602与第一固定块601之间的安装牢固能力,在锥形固定槽604内设计了两个对称的内弯曲孔607,对应地在第二固定块602的内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弯曲柱608,进而使得弯曲柱608延伸至内弯曲孔607内,这样即使锥形前端605与锥形固定槽604在多次使用后,二者之间出现磨损,也不会出现第二固定块602与第一固定块601之间的相对转动;
而第二固定块602的圆柱后端606则与第三固定块603内表面的圆形槽609螺接起来,为了增加第三固定块603与第二固定块602的安装牢固能力,则在圆形槽609内设置有蝶形弹簧610和膨胀垫圈611,具体地,蝶形弹簧610安装在固定杆51上,蝶形弹簧610的一端抵顶第二固定块602,另一端则安装了锥形支簧612,而膨胀垫圈611安装在固定杆51上并由锥形支簧612支撑着膨胀垫圈611,进而在将第三固定块603螺接到第二固定块602的圆柱后端606上时,圆形槽609与圆柱后端606之间对蝶形弹簧610、膨胀垫圈611不断的抵顶,同时由于锥形支簧612支撑着膨胀垫圈611,所以膨胀垫圈611则与圆形槽609的内壁接触的压力逐渐增加,进而了第三固定块603与第二固定块602的安装牢固能力,以此通过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三者之间的相互连接牢固能力,使得固定部6可以较好地安装在固定杆51上,同时也较好地抵顶着润滑部7,润滑部7再抵顶着两个模板框2,使得固定机构5将相邻的两个相邻的塑料模板主体100牢固地连接起来,避免两个相邻的塑料模板主体100发生开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固定机构5的结构,该结构的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部6以及两个润滑部7,固定部6、润滑部7安装在固定杆51以固定住塑料模板主体100,其中润滑部7可以润滑固定杆51,进而方便后续拆卸固定机构5,降低拆卸塑料模板主体100的难度;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力逐渐增加,进而了第三固定块603与第二固定块602的安装牢固能力,以此通过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三者之间的相互连接牢固能力,使得固定部6可以较好地安装在固定杆51上,同时也较好地抵顶着润滑部7,润滑部7再抵顶着两个模板框2,使得固定机构5将相邻的两个相邻的塑料模板主体100牢固地连接起来,避免两个相邻的塑料模板主体100发生开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膨胀垫圈611的外周内部设置有骨架芯613,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顶块623,所述膨胀垫圈611的内部中空并且设置有第二通孔614,所述弯曲柱608的内部中空并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块602上,所述第二固定块602上设置有内孔615,所述内孔615连通所述弯曲柱608、所述第二通孔61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中提供了膨胀垫圈611的结构,为了增加该膨胀垫圈611的使用寿命,在膨胀垫圈611的外周内部设置有骨架芯613,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顶块623,通过多个限位顶块623抵顶到圆形槽609的内壁上增加压力,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骨架芯613则支撑着多个限位顶块623,避免多个限位顶块623反向将膨胀垫圈611压坏;同时,膨胀垫圈611在上述过程中被压缩后变形,将其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二通孔614压缩吹出至第二固定块602上的内孔615内,再进入到弯曲柱608内,这样弯曲柱608在内弯曲孔607内时,二者之间接触的面积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二者的连接牢固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弯曲孔607的内端设置有中分杆616,所述中分杆616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内卡槽617、第二内卡槽618,所述弯曲柱608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套619,所述燕尾套619的中部为中分槽620,所述中分槽620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内卡槽617对应的第一卡套621、与所述第二内卡槽618对应的第二卡套62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在内弯曲孔607的内端设置有中分杆616,而中分杆616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内卡槽617、第二内卡槽618,对应地,弯曲柱608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套619,燕尾套619的中部为中分槽620,中分槽620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卡套621、第二卡套622,这样当弯曲柱608延伸至内弯曲孔607内时,中分槽620则套在中分杆616的外部,使得第一卡套621也延伸到第一内卡槽617内,第二卡套622延伸到第二内卡槽618内,进一步提高内弯曲孔607、弯曲柱608的连接牢固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部7包括外套圈701、弹簧垫圈体702、多个润滑油球体703、多个分段杆704,所述外套圈701设置在所述弹簧垫圈体702上,所述弹簧垫圈体702套在所述固定杆51上,所述外套圈70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圈槽705,所述弹簧垫圈体7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圈槽706,多个所述润滑油球体703设置在所述内圈槽705、外圈槽706之间,所述外圈槽706内设置有与所述润滑油球体703对应的漏孔707,所述漏孔707贯通至所述固定杆51,相邻的两个所述润滑油球体703通过所述分段杆704连接,所述外套圈70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刺破块708,所述外套圈701上设置有刺破槽709,所述刺破槽709内设置有刺破针杆710和刺破弹簧711,所述刺破块708设置在所述刺破针杆710的外端,所述刺破针杆710的内端穿过所述刺破槽709底部的刺破孔712与所述润滑油球体703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混凝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凝土并达到强度要求,所以不能在刚浇筑好混凝土就拆卸塑料模板主体100。但是随着固定机构5的多次长时间使用,固定杆51上难免会生锈导致难以拆卸固定机构5,所以在固定机构5内配设了润滑部7,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润滑部7的结构,该结构的润滑部7包括外套圈701、弹簧垫圈体702、多个润滑油球体703、多个分段杆704,具体地,弹簧垫圈体702套在固定杆51上并被固定部6抵顶在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上,而套圈701套在弹簧垫圈体702上,同时,套圈70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圈槽705,弹簧垫圈体7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圈槽706,所以在内圈槽705、外圈槽706可以安装多个润滑油球体703、多个分段杆704,同时外圈槽706内设置了与润滑油球体703对应的漏孔707,润滑油球体703的部分球体卡在漏孔707的上端内,所以在拆卸塑料模板主体100前,操作人员可以按动外套圈701上的两个刺破块708,这样刺破块708则推动刺破槽709内刺破针杆710通过刺破孔712将润滑油球体703刺透,进而润滑油球体703内的润滑油则可以通过漏孔707进入到固定杆51上,由于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则会沿着固定杆5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固定部6对应的固定杆51上也逐渐地有润滑油过来,所以方便拆卸将固定部6从固定杆51上拆卸下来,以实现固定机构5的拆卸;其中,套圈701的宽度略小于弹簧垫圈体702的宽度,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转动外套圈701,外套圈701在弹簧垫圈体702上转动,而弹簧垫圈体702不转动,进而将两个刺破块708转动其他的润滑油球体703上,再次地使得刺破针杆710刺穿润滑油球体703上,进而更多的润滑油流动到固定杆51上,这样在拆洗前对固定杆51进行润滑处理,以方便操作人员将固定部6从固定杆51上拆卸下来,实现对固定机构5的拆卸;再者,由于润滑部7具有多个润滑油球体703,所以在最开始安装好塑料模板主体100即可通过刺破块708、刺破针杆710刺穿一个或两个润滑油球体703,这样润滑油球体703内的润滑油可以先流动到固定杆51上对固定杆51的部分长度杆体进行润滑保护;同时由于弹簧垫圈体702的设计,弹簧垫圈体702可以避免第一固定块601在固定杆51发生周向转动,进而提供了固定机构5对塑料模板主体100的牢固固定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润滑部7的结构,该结构的润滑部7包括外套圈701、弹簧垫圈体702、多个润滑油球体703、多个分段杆704,即可以在拆卸固定机构5前将润滑部7中的润滑油球体703通过刺破块708、刺破针杆710刺穿,进而使得润滑油球体703内的润滑油通过漏孔707流动到固定杆51上进行润滑处理,进而方便拆卸固定机构5;也可以对固定杆51先进行润滑防锈处理,减少固定杆51生锈的部位,增加使用寿命;再者,通过弹簧垫圈体702可以起到防止第一固定块601在固定杆51上相对固定杆51发生周向转动的作用,提供了固定机构5对塑料模板主体100的牢固固定能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模板主体(100),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包括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复合防护板(4),所述模板框(2)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背面,所述复合纤维框(3)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内,所述模板框(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01),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设置有复合纤维杆(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2)内设置有两个竖向加强板(103)、多个横向加强板(104),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103)靠近所述模板框(2)的中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的端部与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103)内设置有竖向复合纤维板(105),所述竖向复合纤维板(105)与所述复合纤维框(3)连接,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均布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与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将所述模板框(2)与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之间分别为多个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加强筋(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框(3)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31)、两个横向纤维框板(32),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内,所述横向纤维框板(32)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包括多个短纤维层(311)和多个长纤维层(312),所述短纤维层(311)设置有3层,所述长纤维层(312)设置有10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护板(4)包括纤维增强板(41)和塑料片板(42),所述纤维增强板(41)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所述塑料片板(42)设置在所述纤维增强板(41)的前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护板(4)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杆(44),所述防滑杆(44)延伸至所述定位孔(4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通过固定机构(5)连接,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部(6)以及两个润滑部(7),所述固定杆(51)穿过两个相邻模板框(2)上相对的第一通孔(101),两个润滑部(7)分别设置在模板框(2)内的固定杆(51)上,所述固定部(6)分部设置在固定杆(51)上并位于所述润滑部(7)的外侧,所述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固定块(601)螺接在所述固定杆(51)上并抵顶所述润滑部(7),所述第一固定块(601)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固定槽(604),所述第二固定块(602)具有锥形前端(605)和圆柱后端(606),所述锥形前端(605)延伸至所述锥形固定槽(604)内,所述锥形固定槽(604)内设置有内弯曲孔(607),所述第二固定块(602)的内表面设置有弯曲柱(608),所述弯曲柱(608)延伸至所述内弯曲孔(607)内,所述第三固定块(603)与所述固定杆(51)螺接,所述第三固定块(603)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后端(606)螺接的圆形槽(609),并且所述圆形槽(609)内设置有蝶形弹簧(610)和膨胀垫圈(611),所述蝶形弹簧(610)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1)上,并且所述蝶形弹簧(610)的一端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602),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支簧(612),所述膨胀垫圈(6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1)上,所述锥形支簧(612)支撑所述膨胀垫圈(611),所述膨胀垫圈(611)抵顶所述第二固定块(602)、所述圆形槽(6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垫圈(611)的外周内部设置有骨架芯(613),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顶块(61),所述膨胀垫圈(611)的内部中空并且设置有第二通孔(614),所述弯曲柱(608)的内部中空并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块(602)上,所述第二固定块(602)上设置有内孔(615),所述内孔(615)连通所述弯曲柱(608)、所述第二通孔(6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弯曲孔(607)的内端设置有中分杆(616),所述中分杆(616)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内卡槽(617)、第二内卡槽(618),所述弯曲柱(608)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套(619),所述燕尾套(619)的中部为中分槽(620),所述中分槽(620)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内卡槽(617)对应的第一卡套(621)、与所述第二内卡槽(618)对应的第二卡套(62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部(7)包括外套圈(701)、弹簧垫圈体(702)、多个润滑油球体(703)、多个分段杆(704),所述外套圈(701)设置在所述弹簧垫圈体(702)上,所述弹簧垫圈体(702)套在所述固定杆(51)上,所述外套圈(70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圈槽(705),所述弹簧垫圈体(7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圈槽(706),多个所述润滑油球体(703)设置在所述内圈槽(705)、外圈槽(706)之间,所述外圈槽(706)内设置有与所述润滑油球体(703)对应的漏孔(707),所述漏孔(707)贯通至所述固定杆(51),相邻的两个所述润滑油球体(703)通过所述分段杆(704)连接,所述外套圈(70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刺破块(708),所述外套圈(701)上设置有刺破槽(709),所述刺破槽(709)内设置有刺破针杆(710)和刺破弹簧(711),所述刺破块(708)设置在所述刺破针杆(710)的外端,所述刺破针杆(710)的内端穿过所述刺破槽(709)底部的刺破孔(712)与所述润滑油球体(703)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9404.XA CN113090004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9404.XA CN113090004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0004A true CN113090004A (zh) | 2021-07-09 |
CN113090004B CN113090004B (zh) | 2022-04-01 |
Family
ID=76665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29404.XA Active CN113090004B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000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68164A1 (en) * | 2000-02-03 | 2003-09-11 | Richard Blackmore | Composite structures |
EP1426526A2 (en) * | 2002-11-22 | 2004-06-09 | CivilPlas-Aplicacoes Modulares, Lda. | Formwork |
CN206091278U (zh) * | 2016-04-07 | 2017-04-12 | 上海东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加强的高分子材料建筑模板 |
CN109113325A (zh) * | 2018-10-23 | 2019-01-01 | 廖康鑫 |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塑钢复合模板 |
CN110005188A (zh) * | 2019-03-30 | 2019-07-12 | 丛建敏 | 碳纤维与塑料复合模板 |
CN212053730U (zh) * | 2019-12-18 | 2020-12-01 | 宿迁市广运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直角塑料建筑模板 |
CN112160415A (zh) * | 2020-10-12 | 2021-01-01 | 许昌学院 | 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框架结构 |
-
2021
- 2021-05-14 CN CN202110529404.XA patent/CN1130900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68164A1 (en) * | 2000-02-03 | 2003-09-11 | Richard Blackmore | Composite structures |
EP1426526A2 (en) * | 2002-11-22 | 2004-06-09 | CivilPlas-Aplicacoes Modulares, Lda. | Formwork |
CN206091278U (zh) * | 2016-04-07 | 2017-04-12 | 上海东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加强的高分子材料建筑模板 |
CN109113325A (zh) * | 2018-10-23 | 2019-01-01 | 廖康鑫 |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塑钢复合模板 |
CN110005188A (zh) * | 2019-03-30 | 2019-07-12 | 丛建敏 | 碳纤维与塑料复合模板 |
CN212053730U (zh) * | 2019-12-18 | 2020-12-01 | 宿迁市广运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直角塑料建筑模板 |
CN112160415A (zh) * | 2020-10-12 | 2021-01-01 | 许昌学院 | 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框架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0004B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64181B1 (ko) | 슬라브거푸집지지바 연결구조 | |
CN113090004B (zh) |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 |
CN111360982A (zh) | 一种pc构件制作成型机械及制作成型方法 | |
CN111331711A (zh) | 一种隧道预埋槽模具锁定装置 | |
CN111236725A (zh) | 一种可更换插板式消能柱脚构造 | |
CN111255222A (zh) |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961103B (zh) | 一种钢桁架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连体结构 | |
CN107165412B (zh) | 一种用于附板式爬模的可旋转附着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1221916U (zh) | 一种肘杆合模机构的定模板 | |
CN211891317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混凝土试块成型模具 | |
CN214006573U (zh) | 一种用于斜混凝土支柱钢模浇筑外壳上的辅助夹具 | |
CN214269953U (zh) | 一种轨道支撑结构及其桁车 | |
CN212317489U (zh) | 一种可自助拆模的柱式钢模板 | |
CN219757857U (zh) | 一种水泥胶砂三联模具 | |
CN215202557U (zh) | 一种砼试模 | |
CN217419737U (zh) | 一种用于更换沉管竖向剪切键橡胶支座的装置 | |
CN218314283U (zh) | 一种空心预制构件生产用张拉组件及生产装置 | |
CN217150930U (zh) | 一种钢筋骨架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 |
CN219054760U (zh) | 一种墩柱浇筑用模具 | |
CN220565702U (zh) | 一种墙体水管压槽构造 | |
CN219080577U (zh) | 一种连接结构稳定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梁 | |
CN215845594U (zh) | 一种无缝钢管离心铸造模具 | |
CN204589724U (zh) | 一种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鱼尾板 | |
CN220331559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管状模具 | |
CN220956463U (zh) | 一种抗挤压轴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