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5090B -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5090B
CN113085090B CN202110328703.7A CN202110328703A CN113085090B CN 113085090 B CN113085090 B CN 113085090B CN 202110328703 A CN202110328703 A CN 202110328703A CN 113085090 B CN113085090 B CN 113085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le
cabin
switching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87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5090A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Bost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Bost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Bost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Bost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87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5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42Mounting of moulds; Mould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12Construc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fluid flow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该注塑用模具包括定板、导板、公模板、母模板、混合机构,所述导板下方设置有定板,导板上方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上方设置有母模板,所述定板内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公模板以及所述母模板上设置有至少四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模仁进行锁定,所述公模板以及所述母模板通过锁定机构对模仁进行固定,所述混合机构将模仁中的产品顶出,混合机构对公模板进行散热,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混合机构由模具中的顶出系统和冷却系统混合组成,混合机构适应不同形状的公模仁,当模具生产产品时,混合机构对产品进行降温,产品生产好后,混合机构将产品顶出。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的结构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注塑模具主要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现在许多厂家的产品都会进行模块化设计,许多零件会做成大致相同的结构,仅有细微差别,例如许多注塑品就经常出现多个产品形状基本一致,一种产品上没开孔,另一种产品上开有通孔或槽或设置有凸块的情况,目前,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对应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设计和制造不同的注塑模具,开模的成本较高,也较为费时,并且当需要生产不同产品时需要整个的更换相应的注塑模具,操作非常复杂费时,会降低生产效率。
所以,人们需要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该注塑用模具包括定板、导板、公模板、母模板、混合机构,所述导板下方设置有定板,导板上方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上方设置有母模板,所述定板内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公模板以及所述母模板上均设置有至少四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模仁进行锁定,所述公模板以及所述母模板通过锁定机构对模仁进行固定,所述混合机构将模仁中的产品顶出,混合机构对公模板进行散热。混合机构由模具中的顶出系统和冷却系统混合组成,混合机构适应不同形状的公模仁,当模具生产产品时,混合机构对产品进行降温,产品生产好后,混合机构将产品顶出,锁定机构与卡板相互配合对公模仁以及母模仁进行锁定并将公模仁以及母模仁固定在模板上,需要跟换模仁时,只需按下锁定机构即可将模仁从模板上取下,相对于通过螺丝固定模仁的方式,此方式更加简单、快捷。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舱、若干组顶针、传输管,所述混合舱设置在定板中,混合舱上方设置有若干组压力舱,若干组所述顶针一端设置在压力舱中,若干组顶针贯穿导板,若干组顶针上端位于公模板中,所述传输管一端与混合舱管道连接,传输管另一端与公模板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中设置有切换组件。混合舱与外界液压泵连接,混合舱为冷却液提供盛放空间,传输管对冷却液进行传输,当传输管与公模板连通时,冷却液对公模板进行冷却,当传输管关闭时,随着混合舱中冷却液的不断增多,混合舱通过冷却液对顶针进行推动,使顶针在冷却液的推动下将产品与公模仁分离,切换组件对传输管与公模板之间的连通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至少四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公模板以及母模板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八组所述锁定机构均包括锁定轴、自锁舱、上升组件、卡爪组件,所述公模板以及母模板的四个对角处内部从上至下均设置有上升舱、固定舱,所述上升组件设置在上升舱中,所述卡爪组件设置在固定舱内,所述自锁舱设置在上升舱与固定舱之间,所述锁定轴贯穿自锁舱,锁定轴上端与上升组件滑动连接,锁定轴下端与卡爪组件滑动连接,锁定轴与自锁舱转动连接。锁定轴对卡爪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卡爪组件将模仁固定在模板上,当锁定轴在自锁舱中上升时,自锁舱对锁定轴的位置进行锁定,自锁舱与锁定轴相互配合相对于自锁开关,上升组件为锁定轴上升提供动力,当锁定轴上升时,锁定轴解除对卡爪组建的限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升组件包括按压壳、至少两组传动舱,两组所述传动舱均呈U型,两组传动舱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杆,传动舱内部均设置有传动液,所述锁定轴位于两组传动舱之间,锁定轴的上端设置有压力块,位于压力块左右两侧的两组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均与按压壳固定,位于压力块下方的两组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压力块下端面固定,所述按压壳与压力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按压壳传递动力,传动舱将下压动力转化为上升动力,当操作人员按下按压壳时,按压壳通过传动舱将动力传递到压力块上,使锁定轴在压力块的带动下上升运动,传动液为不易被压缩的液体,如水、油等,压力块对锁定轴进行下压,使锁定轴对卡爪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弹簧使按压壳与压力块分离。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转动轴、卡爪、限位块,所述转动轴与公模板以及母模板转动连接,所述卡爪以及限位块均设置在转动轴的外表面上,所述锁定轴下端与限位块滑动连接,所述公模板以及母模板内部在卡爪组件的下方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爪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位于卡槽内。转动轴为卡爪、限位块在固定舱中的转动提供支撑,卡爪与卡板进行固定,卡爪在卡板的推动下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限位块与锁定轴相互配合对卡爪的位置进行限定,卡槽为为卡板插入模板提供通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锁舱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两组自锁滑道,两组所述自锁滑道的滑动方向相反,两组所述自锁滑道均分为阶梯滑道和垂直滑道,所述阶梯滑道与垂直滑道连通,所述锁定轴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短轴,两组所述短轴在同一个水平面、同一条直线上,两组短轴分别位于两组自锁滑道中。自锁滑道对锁定轴的上升行程进行控制,使锁定轴上升一定距离后停留在自锁滑道中,阶梯滑道使锁定轴停留在自锁滑道中,垂直滑道为锁定轴回到自锁滑道下端提供通道,短轴为锁定轴停留在自锁滑道中提供支撑,自锁滑道与锁定轴相互配合相当于自锁开关。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注塑用模具还包括公模仁、母模仁,所述公模仁设置在公模板上,所述母模仁设置在母模板上,所述母模仁下端面上设置有生产产品的凹槽,母模仁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均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母模板的卡槽中,第一卡板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板靠近卡爪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第一卡板与卡爪相互配合使母模仁固定在母模板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公模仁上端面上设置有生产产品的凸槽,公模仁下端面的四组对角处均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位于公模板的卡槽中,第二卡板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板靠近卡爪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公模仁上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冷料井,所述公模仁上设置有若干组推料轴,一组所述推料轴位于冷料井内;所述公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组顶出通槽,若干组所述顶针的上端均位于若干组所述的顶出通槽内,若干组所述推料轴位于部分顶出通槽内,所述推料轴与顶针的上端接触。第二卡板与卡爪相互配合使公模仁固定在公模板上,推料轴使加工成型的产品与公模仁分离,顶针对推料轴进行顶升,使推料轴获得推动产品的动力。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公模板中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传输管管道连接,所述切换组件位于传输管与冷却管的连接处,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壳、切换板,所述切换壳一端与冷却管连接,切换壳另一端与传输管连接,所述切换板与切换壳转动连接,切换板为弧形的半圆管,切换壳内部与切换板对应的端面呈弧形的半圆管状,切换板与切换壳相互配合在切换壳内部形成弧形通道,所述公模板内部位于切换壳右侧的上方设置有压缩通槽,所述母模板下端面对应压缩通槽的位置设置有压缩轴,所述压缩轴穿过压缩通槽并贯穿切换壳,压缩轴与切换板滑动连接。冷却管对公模仁进行冷却,加快产品的成型,切换组件对传输管与冷却管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混合机构通过切换组件实现顶出系统与冷却系统之间的切换,切换壳为切换板的安装提供支撑,切换板与切换壳相互配合实现对传输管与冷却管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当母模板与公模板对接时,压缩轴插入公模板内部并对切换板的一端下压,当切换板右端在切换板的作用下下压时,冷却管与传输管之间导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舱分为缓压舱和增压舱,所述增压舱为梯形增压舱,增压舱的上端与缓压舱连接,所述顶针的下端位置缓压舱中,且顶针的下端设置有承压板。当冷却液流到增压舱上端时,通过收缩的增压舱舱口,使得增压舱上端的压力大于下端的压力,通过增压的压力使顶针获得大的推动力,缓压舱使顶针获得舒缓的上升动力,从而使顶针缓慢的上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混合机构由模具中的顶出系统和冷却系统混合组成,混合机构适应不同形状的公模仁,当模具生产产品时,混合机构对产品进行降温,产品生产好后,混合机构将产品顶出,相对于现有的只能使用一种模仁的模具,本模具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公模仁,使得生产成本降低。
2、锁定机构与卡板相互配合对公模仁以及母模仁进行锁定并将公模仁以及母模仁固定在模板上,需要跟换模仁时,只需按下锁定机构即可将模仁从模板上取下,相对于通过螺丝固定模仁的方式,此方式更加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整体结构位置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部件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公模板与公模仁连接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公模板前视半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公模仁前视半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图4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图4中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自锁滑道的展开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自然状态时的锁定轴与卡爪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卡爪在母模板内与第一卡板连接时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的切换板与压缩轴连接时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定板;2、导板;3、公模板;4、母模板;7、混合机构;8、锁定机构;9、公模仁;10、母模仁;3-1、冷却管;4-1、压缩轴;7-1、混合舱;7-2、顶针;7-3、传输管;7-4、压力舱;7-51、切换壳;7-52、切换板;8-1、锁定轴;8-11、压力块;8-2、自锁舱;8-21、自锁滑道;8-31、按压壳;8-32、传动舱;8-33、传动杆;8-41、转动轴;8-42、卡爪;8-43、限位块;9-1、第二卡板;9-2、推料轴;10-1、第一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 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如图1-12所示,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该注塑用模具包括定板1、导板2、公模板3、母模板4、混合机构7,定板1以及母模板4均与外界设备固定,导板2下方固定有定板1,导板2上方安装有公模板3,公模板3上方放置有母模板4,定板1内安装有混合机构7,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上均安装有至少四组锁定机构8,锁定机构8对模仁进行锁定,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通过锁定机构8对模仁进行固定,混合机构7将模仁中的产品顶出,混合机构7对公模板3进行散热。
混合机构7包括混合舱7-1、若干组顶针7-2、传输管7-3,混合舱7-1位于定板1中,混合舱7-1上方加工有若干组压力舱7-4,压力舱7-4分为缓压舱和增压舱,增压舱为梯形增压舱,增压舱的上端与缓压舱连接,顶针7-2的下端位置缓压舱中且顶针7-2下端焊接有承压板,承压板对增压舱的上端进行封堵。
若干组顶针7-2的下端位于缓压舱中,若干组顶针7-2的上端贯穿导板2且若干组顶针7-2上端位于公模板3中,传输管7-3一端与混合舱7-1管道连接,传输管7-3另一端与公模板3管道连接,传输管7-3与公模板3连接的位置中安装有切换组件。
公模板3中安装有冷却管3-1,冷却管3-1与传输管7-3管道连接,切换组件位于传输管7-3与冷却管3-1的连接处,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壳7-51、切换板7-52;
切换壳7-51位于公模板3内部并与公模板3固定,切换壳7-51左端与冷却管3-1焊接连接,切换壳7-51右端的下端与传输管7-3焊接连接,切换板7-52安装在切换壳7-51内部并与切换壳7-51转动连接,切换板7-52为弧形的半圆管,切换壳7-51内部与切换板7-52对应的端面呈弧形的半圆管状,切换板7-52与切换壳7-51相互配合在切换壳7-51内部形成弧形通道,切换壳7-51左端上方安装有弹簧并在弹簧外侧焊接有套壳,弹簧一端与切换板7-52的左端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套壳固定。
公模板3内部位于切换壳7-51右侧的上方加工有压缩通槽,母模板4下端面对应压缩通槽的位置焊接有压缩轴4-1,压缩轴4-1穿过压缩通槽并贯穿切换壳7-51,压缩轴4-1与切换板7-52滑动连接。
当压缩轴4-1不与切换板7-52接触时,切换板7-52左端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切换壳7-51中的弧形通道接触,右端与切换壳7-51的其他位置接触,切换板7-52与切换壳7-51相互配合使传输管7-3无法向冷却管3-1中传输冷却液;
当压缩轴4-1与与切换板7-52接触后,切换板7-52在压缩轴4-1的压缩下在切换壳7-51中进行转动,切换板7-52的右端在压缩轴4-1的压缩下下降,左端上升并与切换壳7-51的壳壁接触,从而使得传输管7-3可以向冷却管3-1中传输冷却液。
至少四组锁定机构8设置在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八组锁定机构8均包括锁定轴8-1、自锁舱8-2、上升组件、卡爪组件;
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的四个对角处内部从上至下均加工有上升舱、固定舱,上升组件设置安装在上升舱中,卡爪组件安装在固定舱内,自锁舱8-2位于上升舱与固定舱之间,锁定轴8-1贯穿自锁舱8-2,锁定轴8-1上端与上升组件滑动连接,锁定轴8-1下端与卡爪组件滑动连接,锁定轴8-1与自锁舱8-2转动连接。
上升组件包括按压壳8-31、至少两组传动舱8-32;
两组传动舱8-32均呈U型,传动舱8-32垂直且对称的安装在上升舱中,两组传动舱8-32的两端内部均滑动安装有传动杆8-33,传动杆8-33的两端均焊接有挡板,传动杆8-33下端的挡板与传动舱8-32接触的端面上安装有密封圈,传动舱8-32内部均盛放有传动液,锁定轴8-1位于两组传动舱8-32之间,锁定轴8-1的上端焊接有压力块8-11,位于压力块8-11左右两侧的两组传动杆8-33的上端均通过挡板与按压壳8-31焊接,位于压力块8-11下方的两组传动杆8-33的上端均通过挡板与压力块8-11下端面焊接,按压壳8-31与压力块8-11之间安装有弹簧。
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内部在卡爪组件的下方均加工有卡槽,卡槽与固定舱连通,卡爪组件包括转动轴8-41、卡爪8-42、限位块8-43;
转动轴8-41与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转动连接,卡爪8-42以及限位块8-43均焊接在转动轴8-41的外表面上,限位块8-43的重量大于卡爪8-42的重量,限位块8-43远离模板内端面的一端与固定舱之间安装有弹簧(图中并未画出),弹簧板一端与固定舱固定,另一端与限位块8-43固定,卡爪8-42远离转动轴8-41的一端位于卡槽内,限位块8-43通过转动轴8-41对卡爪8-42的位置进行控制,当第一卡板10-1及第二卡板9-1未插入卡槽时,限位块8-43使卡爪8-42处于靠近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内端面的位置。
卡爪8-42包括主爪与支爪,主爪与第一卡板10-1及第二卡板9-1接触,支爪在卡爪8-42转到位后插入第一卡板10-1及第二卡板9-1中,当卡爪8-42不与第一卡板10-1及第二卡板9-1接触时,锁定轴8-1位于限位块8-43的上方,且锁定轴8-1的下端与限位块8-43上端面滑动连接,当卡爪8-42与第一卡板10-1或第二卡板9-1接触并对卡板进行固定后,锁定轴8-1失去限位块8-43的支撑进入到固定舱中,并对限位块8-43的位置进行限定,使限位块8-43无法回到原位置。
自锁舱8-2内表面加工有至少两组自锁滑道8-21,两组自锁滑道8-21的滑动方向相反,两组自锁滑道8-21之间连通,两组自锁滑道8-21均分为阶梯滑道和垂直滑道,阶梯滑道的上端与垂直滑道的上端连通,一组自锁滑道8-21中的阶梯滑道的下端与另一组自锁滑动中的垂直滑道的下端连通,锁定轴8-1上焊接有至少两组短轴,两组短轴在同一个水平面、同一条直线上,两组短轴分别位于两组自锁滑道8-21中的阶梯滑道的下端。
当锁定轴8-1的下端与限位块8-43的上端面接触时,短轴位于垂直滑道内,当锁定轴8-1下端位于固定舱中并对限位块8-43的位置进行限定时,短轴位于另一组阶梯滑道的下端。
该注塑用模具还包括公模仁9、母模仁10,公模仁9安装在公模板3上,母模仁10安装在母模板4上,母模仁10下端面上加工有生产产品的凹槽,母模仁10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均转动安装有第一卡板10-1,第一卡板10-1位于母模板4的卡槽中,第一卡板10-1与卡槽滑动连接,第一卡板10-1靠近卡爪8-42的端面上加工有固定槽,固定槽为支爪插入第一卡板10-1提供通道。
公模仁9上端面上加工有生产产品的凸槽,公模仁9下端面的四组对角处均转动安装有第二卡板9-1,第二卡板9-1位于公模板3的卡槽中,第二卡板9-1与卡槽滑动连接,第二卡板9-1靠近卡爪8-42的端面上加工有固定槽,固定槽为支爪插入第二卡板9-1提供通道,公模仁9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加工有冷料井,公模仁9上安装有若干组推料轴9-2,一组推料轴9-2位于冷料井内,公模仁9内部位于推料轴9-2的外侧加工有安装槽,推料轴9-2的上端焊接有推板,推料轴9-2的下端贯穿公模仁9并位于公模板3中,位于安装槽内部的推料轴9-2上焊接有复位板,且复位板与安装槽之间安装有弹簧,弹簧套设在推料轴9-2上。
公模板3上加工有若干组顶出通槽,若干组顶针7-2的上端均位于若干组的顶出通槽内,顶出通槽位置对应不同公模仁9上的推料轴9-2的位置,顶出通槽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推料轴9-2的数量,生产不同形状产品的公模仁9上的推料轴9-2的位置不同,通过顶出通槽位置及数量的设置,使得公模板3适应不同的公模仁9,若干组推料轴9-2的下端位于部分顶出通槽内,推料轴9-2与顶针7-2的上端接触,并使得混合机构7适应不同的公模仁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公模仁9放置在公模板3中时,第二卡板9-1进入卡槽,随着第二卡板9-1的不断进入,第二卡板9-1与卡爪8-42接触并对卡爪8-42进行推动,使得卡爪8-42通过转动轴8-41带动限位块8-43进行转动,限位块8-43在固定舱中移动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当第二卡板9-1完全放入公模板3中后,卡爪8-42的支爪插入固定槽中,并且锁定轴8-1插入固定舱中。
母模仁10放置在母模板4中时,第一卡板10-1进入卡槽,随着第一卡板10-1的不断进入,第一卡板10-1与卡爪8-42接触并对卡爪8-42进行推动,使得卡爪8-42通过转动轴8-41带动限位块8-43进行转动,同时限位块8-43在固定舱中移动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当第一卡板10-1完全放入母模板4中后,卡爪8-42的支爪插入固定槽中,并且锁定轴8-1插入固定舱中。
当公模仁9完全放入公模板3中后,推料轴9-2的下端位于顶出通槽内并与顶针7-2的上端接触。
当母模板4与公模板3紧密接触后,压缩轴4-1插入切换壳7-51中并使切换板7-52与切换壳7-51组成冷却液流通的通道,同时液压泵通过管道向混合舱7-1中传输冷却液,冷却液灌满混合舱7-1后通过传输管7-3以及切换组件流向冷却管3-1中,从而对公模板3以及公模仁9进行降温冷却,冷却管3-1另一端伸出公模板3并与外接冷却机构连接。
产品成型后,母模板4与公模板3分离,压缩轴4-1抽出切换壳7-51以及公模板3,切换板7-52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置即压缩轴4-1没有与切换板7-52接触时的位置,切换板7-52回到原位置后将冷却管3-1与传输管7-3之间的连接切断,使冷却液无法进入到冷却管3-1中。
当母模板4与公模板3分离以及冷却液无法进入到冷却管3-1中时,液压泵向混合舱7-1中继续注入一定时间的冷却液,使得混合舱7-1中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冷却液通过增压舱对顶针7-2进行挤压,使顶针7-2上升,使得顶针7-2产生对推料轴9-2往上顶升的动力,使得推料轴9-2在顶针7-2的顶升下将产品与公模仁9分离。
将产品取走后,母模板4再次与公模板3连接在一起,压缩轴4-1再次使切换板7-52进行转动,液压泵再次通过管道向混合舱7-1中传输冷却液,使得混合舱7-1中的冷却液通过传输管7-3以及切换组件进入到冷却管3-1中,当冷却液从混合舱7-1向冷却管3-1中流动时,顶针7-2在推料轴9-2上的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置,使缓压舱及增压舱中的冷却液再次进入混合舱7-1中。
当需要生产其他形状的产品时,当操作人员按下按压壳8-31,按压壳8-31通过传动舱8-32将动力传递到压力块8-11上,使锁定轴8-1在压力块8-11的带动下离开固定舱。
当锁定轴8-1上升时,短轴与自锁滑道8-21中滑动,并使锁定轴8-1锁定在自锁滑道8-21中,当锁定轴8-1锁定时,锁定轴8-1的下端位于固定舱的上方,操作人员按下按压壳8-31后,限位块8-43将不受锁定轴8-1的限制,操作人员将母模仁10抽出母模板4时,第一卡板10-1在母模仁10的带动下带着卡爪8-42在固定舱中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得卡爪8-42与第一卡板10-1分离,使得母模仁10抽取母模板4。
操作人员将公模仁9抽出公模板3时,第二卡板9-1在公模仁9的带动下带着卡爪8-42在固定舱中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得卡爪8-42与第二卡板9-1分离,使得公模仁9抽取公模板3,同时限位块8-43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轴8-41进行转动,使得卡爪8-42回到原位置,公模仁9及母模仁10抽出后,操作人员再次按下按压壳8-31,使得锁定轴8-1再次在自锁滑道8-21中滑动一次,使得锁定轴8-1接触自锁,并使得锁定轴8-1下端与限位块8-43上端面接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2)

1.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注塑用模具包括定板(1)、导板(2)、公模板(3)、母模板(4)、混合机构(7),所述导板(2)下方设置有定板(1),导板(2)上方设置有公模板(3),所述公模板(3)上方设置有母模板(4),所述定板(1)内设置有混合机构(7),所述公模板(3)以及所述母模板(4)上均设置有至少四组锁定机构(8),所述锁定机构(8)对模仁进行锁定,所述公模板(3)以及所述母模板(4)通过锁定机构(8)对模仁进行固定,所述混合机构(7)将模仁中的产品顶出,混合机构(7)对公模板(3)进行散热;
所述混合机构(7)包括混合舱(7-1)、若干组顶针(7-2)、传输管(7-3),所述混合舱(7-1)设置在定板(1)中,混合舱(7-1)上方设置有若干组压力舱(7-4),若干组所述顶针(7-2)一端设置在压力舱(7-4)中,若干组顶针(7-2)贯穿导板(2),若干组顶针(7-2)上端位于公模板(3)中,所述传输管(7-3)一端与混合舱(7-1)管道连接,传输管(7-3)另一端与公模板(3)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7-3)中设置有切换组件;
至少四组所述锁定机构(8)设置在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八组所述锁定机构(8)均包括锁定轴(8-1)、自锁舱(8-2)、上升组件、卡爪组件;
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转动轴(8-41)、卡爪(8-42)、限位块(8-43),所述转动轴(8-41)与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转动连接,所述卡爪(8-42)以及限位块(8-43)均设置在转动轴(8-41)的外表面上,所述锁定轴(8-1)下端与限位块(8-43)滑动连接,所述公模板(3)以及母模板(4)内部在卡爪组件的下方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爪(8-42)远离转动轴(8-41)的一端位于卡槽内;
该注塑用模具还包括公模仁(9)、母模仁(10),所述公模仁(9)设置在公模板(3)上,所述母模仁(10)设置在母模板(4)上,所述母模仁(10)下端面上设置有生产产品的凹槽,母模仁(10)上端面的四个对角处均设置有第一卡板(10-1),所述第一卡板(10-1)位于母模板(4)的卡槽中,第一卡板(10-1)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板(10-1)靠近卡爪(8-42)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
所述公模仁(9)上端面上设置有生产产品的凸槽,公模仁(9)下端面的四组对角处均设置有第二卡板(9-1),所述第二卡板(9-1)位于公模板(3)的卡槽中,第二卡板(9-1)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板(9-1)靠近卡爪(8-42)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公模仁(9)上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冷料井,所述公模仁(9)上设置有若干组推料轴(9-2),一组所述推料轴(9-2)位于冷料井内;所述公模板(3)上设置有若干组顶出通槽,若干组所述顶针(7-2)的上端均位于若干组所述的顶出通槽内,若干组所述推料轴(9-2)位于部分顶出通槽内,所述推料轴(9-2)与顶针(7-2)的上端接触;
所述公模板(3)中设置有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与传输管(7-3)管道连接,所述切换组件位于传输管(7-3)与冷却管(3-1)的连接处,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壳(7-51)、切换板(7-52),所述切换壳(7-51)一端与冷却管(3-1)连接,切换壳(7-51)另一端与传输管(7-3)连接,所述切换板(7-52)与切换壳(7-51)转动连接,切换板(7-52)为弧形的半圆管,切换壳(7-51)内部与切换板(7-52)对应的端面呈弧形的半圆管状,切换板(7-52)与切换壳(7-51)相互配合在切换壳(7-51)内部形成弧形通道,所述公模板(3)内部位于切换壳右侧的上方设置有压缩通槽,所述母模板(4)下端面对应压缩通槽的位置设置有压缩轴(4-1),所述压缩轴(4-1)穿过压缩通槽并贯穿切换壳(7-51),压缩轴(4-1)与切换板(7-52)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舱(7-4)分为缓压舱和增压舱,所述增压舱为梯形增压舱,增压舱的上端与缓压舱连接,所述顶针(7-2)的下端位于缓压舱中,且顶针(7-2)的下端设置有承压板。
CN202110328703.7A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Active CN113085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703.7A CN1130850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6164.0A CN11171665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CN202110328703.7A CN1130850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6164.0A Division CN11171665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090A CN113085090A (zh) 2021-07-09
CN113085090B true CN113085090B (zh) 2023-06-09

Family

ID=7257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6164.0A Active CN11171665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CN202110328703.7A Active CN1130850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6164.0A Active CN11171665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71665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1494A (zh) * 2012-11-09 2013-08-07 广州现代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芯的注塑模具
CN107399061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天津永炬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与自动脱模相结合的注塑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4359A (ja) * 1996-11-21 1998-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肉部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544034A (zh) * 2008-03-28 2009-09-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模具定位结构
CN201342762Y (zh) * 2009-01-08 2009-11-11 郑清雄 组合式模具
CN102555113A (zh) * 2010-12-14 2012-07-11 任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换模及通用的成型模具装置
CN205033485U (zh) * 2015-08-19 2016-02-17 天津市华天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气体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1494A (zh) * 2012-11-09 2013-08-07 广州现代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芯的注塑模具
CN107399061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天津永炬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与自动脱模相结合的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6652A (zh) 2020-09-29
CN113085090A (zh) 2021-07-09
CN111716652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36185U (zh) 一种模具装配设备
CN111152394B (zh) 一种压制模具和压铸成型方法
CN113085090B (zh) 一种模块化拼接式注塑用模具
CN112356386A (zh) 一种胶鞋注塑模具
CN21686051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CN112873737B (zh) 一种带有锁定机构的塑料注塑模具
CN210730961U (zh) 一种带有顶出机构的芯盒模具
CN218083930U (zh) 一种支撑扣注塑模具
CN115230086A (zh) 一种支撑扣注塑模具
CN212948914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橡胶模具
CN208730220U (zh) 一种冷缩式电缆附件成型模具
CN219522940U (zh) 一种用于生产hud抬头显示屏的注塑模具
CN218535473U (zh) 一种Econo3外壳注塑模具
CN212761061U (zh) 一种联轴器加工用铸模装置
CN219505420U (zh) 便于脱模的吸塑模具系统
CN220464460U (zh) 一种环保塑料成型的模具
CN220560254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热成型模具
CN215434605U (zh) 一种硫化机的出模机构
CN215549510U (zh) 封模油缸位置可调的高压注浆机
CN217346353U (zh) 一种耐高温复合橡胶制备专用工装
CN21606521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配电柜五金件生产用冲压模具
CN220499779U (zh) 一种导流板注塑模具
CN211730029U (zh) 一种圆筒注塑模具
CN215750483U (zh) 一种轿车轮罩生产用模具
CN219881070U (zh) 一种锥度弧形板的压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No. 4 Yanghui Road, Silianhe Pi, Xiashan Street, Chaonan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5031

Applicant after: Shantou Boster Plastic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228, Sh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an Xi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