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4737B -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4737B
CN113084737B CN202110358600.5A CN202110358600A CN113084737B CN 113084737 B CN113084737 B CN 113084737B CN 202110358600 A CN202110358600 A CN 202110358600A CN 113084737 B CN113084737 B CN 113084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w
rod
hole body
frame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8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4737A (zh
Inventor
刘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586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4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4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10Spanners; Wrenches with adjustable jaws
    • B25B13/12Spanners; Wrenches with adjustable jaws the jaws being slidable
    • B25B13/16Spanners; Wrenches with adjustable jaws the jaws being slidable by screw or nut

Abstract

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1)、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2)、用于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的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设置在柄杆架(3)的中间部,通过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3),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二、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因此扳手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工具,在现有的扳手中,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由于操作人员只能在柄部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不能适合在野外作业时,对螺母进行旋紧或旋开的扭动作用力需要,从而影响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使用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用于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联接的柄杆架,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设置在柄杆架的中间部。
由于设计了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通过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条形边框架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柄杆架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联接。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增长了操作人员的握持距离,提供了更大扭矩力。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与柄杆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双头螺杆和移动座。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和压紧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柄杆架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集成了其它部件的安装。
本发明设计了,在柄杆架上分别设置有双头螺杆和制动爪,在双头螺杆和柄杆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爪和移动座并且在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在第一夹持爪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拨动爪并且在拨动爪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摆动架,在制动爪上设置有推力架并且在推力架上设置有连接环,在连接环上设置有连接螺杆并且在连接螺杆上设置有滑动螺母,在滑动螺母与摆动架之间设置有压紧杆。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柄杆架、双头螺杆、移动座、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压紧杆、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夹持爪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燕尾体的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夹持爪的燕尾体设置为与移动座沉入式联接,第一夹持爪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拨动爪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螺母的单侧夹持。
本发明设计了,在第二夹持爪的爪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并且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与柄杆架联接,第一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双头螺杆联接并且爪部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相对应分布,爪部设置为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与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螺母的单侧移动夹持。
本发明设计了,柄杆架设置为包含有内横杆部、外横杆部、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并且在内横杆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第一竖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的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横杆部的外侧面部联接,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与双头螺杆的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滑动孔体设置为与制动爪联接,外横杆部设置为与推力架贯串式联接并且内横杆部设置为与摆动架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和外横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和移动座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外横杆部、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滑动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H字形条架的支撑。
本发明设计了,在双头螺杆的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一螺纹体并且在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体,杆部的端头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螺纹体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联接,第二螺纹体设置为与移动座联接并且杆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架贯串式联接,杆部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在杆部的端面部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在杆部的端侧面部设置有矩形柱体,第一螺纹体的螺纹和第二螺纹体的螺纹设置为呈相反方向螺旋线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移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和耳座部并且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在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燕尾槽体并且在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有容纳腔体,在座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体、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并且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架联接,燕尾槽体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联接并且容纳腔体设置为与拨动爪联接,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双头螺杆联接,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耳座部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容纳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与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组成一个部件,实现了对向移动进行夹持。
本发明设计了,拨动爪设置为π字形杆状体并且拨动爪的上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联接,拨动爪的下横部设置为与移动座滑动式联接并且拨动爪的下横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贯串式联接,拨动爪的竖部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拨动爪的竖部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架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压缩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压缩弹簧设置为与拨动爪套装式联接,压缩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缩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摆动架设置为包含有上块部、下块部、第一边条部、第二边条部和触动爪部并且第一边条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块部联接,第一边条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块部联接并且触动爪部的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上块部的外分枝体接触式,上块部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和触动爪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移动座联接,触动爪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接触式联接并且下块部设置为与压紧杆联接,第一边条部和第二边条部设置为与柄杆架和双头螺杆套装式联接并且触动爪部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上块部设置为Y字形杆状体并且下块部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边条部和第二边条部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并且第一边条部和第二边条部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压紧杆设置有中间部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棒状体并且压紧杆的透漏孔体设置为与滑动螺母联接,压紧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联接并且压紧杆的透漏孔体设置为内壁具有凸缘条的长条孔状体,压紧杆的凸缘条设置为与滑动螺母联接。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组成一个部件,实现了对螺母的微小间隙装夹,杠杆运动进行夹持,提高了对螺母的夹持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制动爪设置为Y字形架状体并且制动爪的竖部设置为与柄杆架滑动式联接,制动爪的竖部外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架联接并且制动爪的V字形片状体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推力架设置为包含有外块部、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并且在外块部上设置有第五通孔体,第三边条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制动爪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块部联接,第五通孔体设置为与连接环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和双头螺杆套装式联接,外块部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并且第五通孔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滑动螺母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凹槽体的矩形螺母并且滑动螺母设置为与压紧杆沉入式联接,滑动螺母的凹槽体设置为与压紧杆联接并且滑动螺母设置为与连接螺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连接环设置为回字形块状体并且连接环的内横部设置为与推力架贯串式联接,在连接环的外横部上设置有T字形孔状体并且连接环的T字形孔状体设置为与连接螺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连接螺杆设置为T字形螺栓并且连接螺杆的T字形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沉入式联接,连接螺杆设置为与滑动螺母联接。
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组成一个部件,实现对螺母的产生侧面作用力,使螺母产生微小转动,对螺母进行第三点夹持。
本发明设计了,柄杆架与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双头螺杆和移动座设置为按照H 字形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柄杆架、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双头螺杆和移动座与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和压紧杆设置为按照活动夹持口的方式分布,柄杆架、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双头螺杆、移动座、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和压紧杆与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设置为按照三点夹持的方式分布,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和杆部联接,上块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第一边条部和第二边条部设置为与内横杆部、外横杆部和杆部联接,第二螺纹孔体设置为与第二螺纹体联接,第一螺纹孔体设置为与第一螺纹体联接,第三通孔体和第一通孔体设置为与内横杆部联接,第四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与外横杆部联接,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过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由柄杆架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使杆部在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上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螺纹体在第一螺纹孔体中转动,第一通孔体在内横杆部上运动,第二通孔体在外横杆部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二螺纹体在第二螺纹孔体中转动,第三通孔体在内横杆部上运动,第四通孔体在外横杆部上运动,使第一夹持爪和爪部进行合拢,使第一夹持爪的内端端面部和爪部的内端端面部与螺母的左右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作用在压紧杆的外端头上,使压紧杆向内横杆部合拢,使上块部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在耳座部上进行摆动,上块部的外分枝体作用在触动爪部的下端头,使触动爪部在耳座部上进行摆动,触动爪部的上端头作用在拨动爪的竖部上,使拨动爪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中向内移动,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把第一夹持爪和爪部夹紧在螺母上,当使连接螺杆在滑动螺母上进行转动,连接螺杆通过连接环、外块部、第三边条部和第四边条部带动制动爪的竖部在滑动孔体中运动,使滑动螺母在压紧杆的透漏孔体中运动,把制动爪的V字形片与螺母的内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通过内横杆部施加旋转作用力,由第一夹持爪和爪部带动螺母进行旋转,制动爪的V字形片推动螺母进行旋转,实现螺母旋紧或旋开,当完成对螺母旋紧或旋开后,操作人员与压紧杆松开,使压紧杆与内横杆部涨开,在压缩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使拨动爪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中向外移动,第一夹持爪和爪部之间涨开后与螺母分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双头螺杆、移动座、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压紧杆、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爪部、第一螺纹孔体、第一通孔体、第二通孔体、内横杆部、外横杆部、第一竖杆部、第二竖杆部、滑动孔体、杆部、第一螺纹体、第二螺纹体、座部、耳座部、燕尾槽体、容纳腔体、第二螺纹孔体、第三通孔体、第四通孔体、上块部、下块部、第一边条部、第二边条部、外块部、第三边条部、第四边条部和第五通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夹持爪1、移动座5、拨动爪6和摆动架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柄杆架3、双头螺杆4、制动爪91和推力架9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柄杆架-3、双头螺杆-4、移动座-5、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压紧杆-9、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连接螺杆-95、爪部-21、第一螺纹孔体-22、第一通孔体-23、第二通孔体-24、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第二竖杆部-34、滑动孔体-35、杆部-41、第一螺纹体-42、第二螺纹体-43、座部-51、耳座部-52、燕尾槽体-53、容纳腔体-54、第二螺纹孔体-55、第三通孔体-56、第四通孔体-57、上块部-81、下块部-82、第一边条部-83、第二边条部-84、外块部-921、第三边条部-922、第四边条部-923、第五通孔体-924。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柄杆架3、双头螺杆4、移动座5、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压紧杆9、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 和连接螺杆95并且在柄杆架3上分别设置有双头螺杆4和制动爪91,在双头螺杆4和柄杆架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并且在移动座5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1,在第一夹持爪1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拨动爪6并且在拨动爪6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7和摆动架8,在制动爪91上设置有推力架92并且在推力架92上设置有连接环94,在连接环94上设置有连接螺杆95并且在连接螺杆95上设置有滑动螺母93,在滑动螺母93与摆动架8之间设置有压紧杆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爪1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燕尾体的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夹持爪1的燕尾体设置为与移动座5沉入式联接,第一夹持爪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
通过第一夹持爪1,形成了对移动座5和拨动爪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夹持爪1,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实现了与拨动爪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螺母进行夹持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夹持爪2的爪部2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体22、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并且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并且爪部21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相对应分布,爪部21设置为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与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通过第二夹持爪2,形成了对第一夹持爪1、柄杆架3和双头螺杆4的支撑连接点,由爪部21,实现了与第一夹持爪1的连接,由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由第一螺纹孔体22,实现了与双头螺杆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螺母进行夹持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柄杆架3设置为包含有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 和第二竖杆部34并且在内横杆部31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35,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的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的外侧面部联接,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分别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的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与制动爪91联接,外横杆部32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串式联接并且内横杆部31设置为与摆动架8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31和外横杆部3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 34分别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柄杆架3,形成了对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移动座5、摆动架8、制动爪 91和推力架92的支撑连接点,由内横杆部31和外横杆部32,实现了与第二夹持爪2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由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实现了与双头螺杆4的连接,由内横杆部31,实现了与摆动架8的连接,由滑动孔体35,实现了与制动爪91的连接,由外横杆部32,实现了与推力架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移动座5和制动爪91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双头螺杆4的杆部41的其中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一螺纹体42并且在杆部4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体43,杆部41的端头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螺纹体42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联接,第二螺纹体43设置为与移动座5联接并且杆部4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串式联接,杆部41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在杆部41的端面部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在杆部41的端侧面部设置有矩形柱体,第一螺纹体42的螺纹和第二螺纹体43的螺纹设置为呈相反方向螺旋线分布。
通过双头螺杆4,形成了对第二夹持爪2、柄杆架3、移动座5和推力架9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螺纹体42,实现了与第二夹持爪2的连接,由第二螺纹体43,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由杆部41,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架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进行合拢和分开运动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5设置为包含有座部51和耳座部52并且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耳座部52联接,在座部5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燕尾槽体53并且在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有容纳腔体54,在座部5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体55、第三通孔体 56和第四通孔体57并且耳座部5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架8联接,燕尾槽体53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并且容纳腔体54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并且座部5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耳座部52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容纳腔体54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与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通过移动座5,形成了对第一夹持爪1、柄杆架3、双头螺杆4、拨动爪6、压缩弹簧 7和摆动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燕尾槽体53,实现了与第一夹持爪1的连接,由第三通孔体 56和第四通孔体57,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由第二螺纹孔体55,实现了与双头螺杆4 的连接,由容纳腔体54,实现了与拨动爪6的连接,由座部51,实现了与压缩弹簧7的连接,由耳座部52,实现了与摆动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夹持爪1、拨动爪6、压缩弹簧7和摆动架8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爪6设置为π字形杆状体并且拨动爪6的上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移动座5滑动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贯串式联接,拨动爪6的竖部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竖部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架8接触式联接。
通过拨动爪6,形成了对第一夹持爪1、移动座5、压缩弹簧7和摆动架8的支撑连接点,由拨动爪6,实现了与第一夹持爪1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实现了与压缩弹簧7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架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夹持爪1在移动座5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7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压缩弹簧7设置为与拨动爪6套装式联接,压缩弹簧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5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缩弹簧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6接触式联接。
通过压缩弹簧7,形成了对移动座5和拨动爪6的支撑连接点,由压缩弹簧7,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实现了与拨动爪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夹持爪1 在移动座5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架8设置为包含有上块部81、下块部82、第一边条部83、第二边条部84和触动爪部85并且第一边条部8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8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块部81联接,第一边条部8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8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块部82联接并且触动爪部85的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上块部81 的外分枝体接触式,上块部81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和触动爪部85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移动座5联接,触动爪部85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6接触式联接并且下块部82设置为与压紧杆9联接,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设置为与柄杆架3和双头螺杆4套装式联接并且触动爪部85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上块部81设置为Y字形杆状体并且下块部82 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并且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
通过摆动架8,形成了对柄杆架3、双头螺杆4、移动座5、拨动爪6和压紧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双头螺杆4的连接,由上块部81和触动爪部85,实现了与移动座5的连接,由触动爪部85,实现了与拨动爪6的连接,由下块部82,实现了与压紧杆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夹持爪1在移动座5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杆9设置有中间部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棒状体并且压紧杆9的透漏孔体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压紧杆9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8联接并且压紧杆 9的透漏孔体设置为内壁具有凸缘条的长条孔状体,压紧杆9的凸缘条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
通过压紧杆9,形成了对摆动架8和滑动螺母93的支撑连接点,由压紧杆9,实现了与摆动架8的连接,实现了与滑动螺母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夹持爪1在移动座5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四。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爪91设置为Y字形架状体并且制动爪91的竖部设置为与柄杆架3滑动式联接,制动爪91的竖部外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架92联接并且制动爪91的V字形片状体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
通过制动爪91,形成了对柄杆架3和推力架92的支撑连接点,由制动爪91,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架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螺母进行第三点接触连接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架92设置为包含有外块部921、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并且在外块部921上设置有第五通孔体924,第三边条部922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92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制动爪91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9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9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块部921联接,第五通孔体924设置为与连接环94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和双头螺杆4套装式联接,外块部921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并且第五通孔体92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通过制动爪91,形成了对柄杆架3、双头螺杆4、制动爪91和连接环9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实现了与柄杆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双头螺杆4 的连接,实现了与制动爪91的连接,由外块部921和第五通孔体924,实现了与连接环94 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螺母进行第三点接触连接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螺母93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凹槽体的矩形螺母并且滑动螺母93设置为与压紧杆9沉入式联接,滑动螺母93的凹槽体设置为与压紧杆9联接并且滑动螺母93设置为与连接螺杆95联接。
通过滑动螺母93,形成了对压紧杆9和连接螺杆95的支撑连接点,由滑动螺母93,实现了与压紧杆9的连接,实现了与连接螺杆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螺母进行第三点接触连接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环94设置为回字形块状体并且连接环94的内横部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串式联接,在连接环94的外横部上设置有T字形孔状体并且连接环94的T字形孔状体设置为与连接螺杆95联接。
通过连接环94,形成了对推力架92和连接螺杆95的支撑连接点,由连接环94,实现了与推力架92的连接,实现了与连接螺杆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螺母进行第三点接触连接的部件之四。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杆95设置为T字形螺栓并且连接螺杆95的T字形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94沉入式联接,连接螺杆95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
通过连接螺杆95,形成了对滑动螺母93和连接环94的支撑连接点,由连接螺杆95,实现了与滑动螺母93的连接,实现了与连接环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螺母进行第三点接触连接的部件之五。
在本实施例中,柄杆架3与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设置为按照H字形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 4和移动座5与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设置为按照活动夹持口的方式分布,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移动座5、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与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和连接螺杆 95设置为按照三点夹持的方式分布,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和杆部41联接,上块部81设置为与耳座部52联接,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 84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和杆部41联接,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与第二螺纹体43联接,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与第一螺纹体42联接,第三通孔体56和第一通孔体 23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联接,第四通孔体57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联接,杆部4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联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使杆部41在第一竖杆部33 和第二竖杆部34上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螺纹体42在第一螺纹孔体22中转动,第一通孔体23在内横杆部31上运动,第二通孔体24在外横杆部32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二螺纹体43 在第二螺纹孔体55中转动,第三通孔体56在内横杆部31上运动,第四通孔体57在外横杆部32上运动,使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进行合拢,使第一夹持爪1的内端端面部和爪部 21的内端端面部与螺母的左右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作用在压紧杆9的外端头上,使压紧杆9向内横杆部31合拢,使上块部81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在耳座部52上进行摆动,上块部 81的外分枝体作用在触动爪部85的下端头,使触动爪部85在耳座部52上进行摆动,触动爪部85的上端头作用在拨动爪6的竖部上,使拨动爪6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54中向内移动,使压缩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把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夹紧在螺母上,当使连接螺杆 95在滑动螺母93上进行转动,连接螺杆95通过连接环94、外块部921、第三边条部922 和第四边条部923带动制动爪91的竖部在滑动孔体35中运动,使滑动螺母93在压紧杆9 的透漏孔体中运动,把制动爪91的V字形片与螺母的内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通过内横杆部31施加旋转作用力,由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带动螺母进行旋转,制动爪91的V字形片推动螺母进行旋转,实现螺母旋紧或旋开,当完成对螺母旋紧或旋开后,操作人员与压紧杆9松开,使压紧杆9与内横杆部31涨开,在压缩弹簧7的弹性蓄能作用下,使拨动爪6 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54中向外移动,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之间涨开后与螺母分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和柄杆架3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条形边框架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柄杆架3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与柄杆架3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柄杆架3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 和连接螺杆95。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过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由柄杆架3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和柄杆架3,通过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3,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2、由于设计了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实现了对扳手卡扣的活动调节。
3、由于设计了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实现了对扳手卡扣的微量调节,实现了对螺母的快速夹紧。
4、由于设计了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和连接螺杆95,实现了对螺母的三点夹持。
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6、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和柄杆架3 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1)、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2)、用于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的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设置在柄杆架(3)的中间部,
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与柄杆架(3)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
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
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柄杆架(3)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和连接螺杆(95),
在柄杆架(3)上分别设置有双头螺杆(4)和制动爪(91),在双头螺杆(4)和柄杆架(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并且在移动座(5)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1),在第一夹持爪(1)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拨动爪(6)并且在拨动爪(6)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7)和摆动架(8),在制动爪(91)上设置有推力架(92)并且在推力架(92)上设置有连接环(94),在连接环(94)上设置有连接螺杆(95)并且在连接螺杆(95)上设置有滑动螺母(93),在滑动螺母(93)与摆动架(8)之间设置有压紧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和柄杆架(3)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条形边框架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柄杆架(3)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夹持爪(1)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燕尾体的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夹持爪(1)的燕尾体设置为与移动座(5)沉入式联接,第一夹持爪(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
在第二夹持爪(2)的爪部(2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体(22)、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并且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并且爪部(21)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相对应分布,爪部(21)设置为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置于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中间,
柄杆架(3)设置为包含有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并且在内横杆部(31)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35),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的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的外侧面部联接,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分别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的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与制动爪(91)联接,外横杆部(32)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穿式联接并且内横杆部(31)设置为与摆动架(8)贯穿式联接,内横杆部(31)和外横杆部(3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贯穿式联接,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分别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在双头螺杆(4)的杆部(41)的其中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一螺纹体(42)并且在杆部(4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体(43),杆部(41)的端头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螺纹体(42)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联接,第二螺纹体(43)设置为与移动座(5)联接并且杆部(4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穿式联接,杆部(41)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在杆部(41)的端面部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在杆部(41)的端侧面部设置有矩形柱体,第一螺纹体(42)的螺纹和第二螺纹体(43)的螺纹设置为呈相反方向螺旋线分布,
移动座(5)设置为包含有座部(51)和耳座部(52)并且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耳座部(52)联接,在座部(5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燕尾槽体(53)并且在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有容纳腔体(54),在座部(5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体(55)、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并且耳座部(5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架(8)联接,燕尾槽体(53)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并且容纳腔体(54)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并且座部(5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耳座部(52)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容纳腔体(54)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置于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中间,
拨动爪(6)设置为π字形杆状体并且拨动爪(6)的上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移动座(5)滑动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贯穿式联接,拨动爪(6)的竖部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竖部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架(8)接触式联接,
压缩弹簧(7)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压缩弹簧(7)设置为与拨动爪(6)套装式联接,压缩弹簧(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5)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缩弹簧(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6)接触式联接,
摆动架(8)设置为包含有上块部(81)、下块部(82)、第一边条部(83)、第二边条部(84)和触动爪部(85)并且第一边条部(8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8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块部(81)联接,第一边条部(8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边条部(8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块部(82)联接并且触动爪部(85)的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上块部(81)的外分枝体接触式,上块部(81)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和触动爪部(85)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移动座(5)联接,触动爪部(85)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6)接触式联接并且下块部(82)设置为与压紧杆(9)联接,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设置为与柄杆架(3)和双头螺杆(4)套装式联接并且触动爪部(85)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上块部(81)设置为Y字形杆状体并且下块部(82)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并且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
压紧杆(9)设置有中间部具有透漏孔体的矩形棒状体并且压紧杆(9)的透漏孔体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压紧杆(9)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架(8)联接并且压紧杆(9)的透漏孔体设置为内壁具有凸缘条的长条孔状体,压紧杆(9)的凸缘条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
制动爪(91)设置为Y字形架状体并且制动爪(91)的竖部设置为与柄杆架(3)滑动式联接,制动爪(91)的竖部外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架(92)联接并且制动爪(91)的V字形片状体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
推力架(92)设置为包含有外块部(921)、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并且在外块部(921)上设置有第五通孔体(924),第三边条部(922)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92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制动爪(91)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9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四边条部(9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块部(921)联接,第五通孔体(924)设置为与连接环(94)联接并且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和双头螺杆(4)套装式联接,外块部(921)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字形杆状体,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并且第五通孔体(92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滑动螺母(93)设置为侧面部具有凹槽体的矩形螺母并且滑动螺母(93)设置为与压紧杆(9)沉入式联接,滑动螺母(93)的凹槽体设置为与压紧杆(9)联接并且滑动螺母(93)设置为与连接螺杆(95)联接,
连接环(94)设置为回字形块状体并且连接环(94)的内横部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穿式联接,在连接环(94)的外横部上设置有T字形孔状体并且连接环(94)的T字形孔状体设置为与连接螺杆(95)联接,
连接螺杆(95)设置为T字形螺栓并且连接螺杆(95)的T字形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94)沉入式联接,连接螺杆(95)设置为与滑动螺母(93)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柄杆架(3)与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设置为按照H字形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与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设置为按照活动夹持口的方式分布,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双头螺杆(4)、移动座(5)、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与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和连接螺杆(95)设置为按照三点夹持的方式分布,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和杆部(41)联接,上块部(81)设置为与耳座部(52)联接,第一边条部(83)和第二边条部(84)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和杆部(41)联接,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与第二螺纹体(43)联接,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与第一螺纹体(42)联接,第三通孔体(56)和第一通孔体(23)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联接,第四通孔体(57)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联接,杆部(4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联接。
7.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使用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其步骤是:通过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3)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使杆部(41)在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上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螺纹体(42)在第一螺纹孔体(22)中转动,第一通孔体(23)在内横杆部(31)上运动,第二通孔体(24)在外横杆部(32)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二螺纹体(43)在第二螺纹孔体(55)中转动,第三通孔体(56)在内横杆部(31)上运动,第四通孔体(57)在外横杆部(32)上运动,使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进行合拢,使第一夹持爪(1)的内端端面部和爪部(21)的内端端面部与螺母的左右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作用在压紧杆(9)的外端头上,使压紧杆(9)向内横杆部(31)合拢,使上块部(81)的内分枝体上端头在耳座部(52)上进行摆动,上块部(81)的外分枝体作用在触动爪部(85)的下端头,使触动爪部(85)在耳座部(52)上进行摆动,触动爪部(85)的上端头作用在拨动爪(6)的竖部上,使拨动爪(6)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54)中向内移动,使压缩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把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夹紧在螺母上,当使连接螺杆(95)在滑动螺母(93)上进行转动,连接螺杆(95)通过连接环(94)、外块部(921)、第三边条部(922)和第四边条部(923)带动制动爪(91)的竖部在滑动孔体(35)中运动,使滑动螺母(93)在压紧杆(9)的透漏孔体中运动,把制动爪(91)的V字形片与螺母的内侧面部接触,操作人员通过内横杆部(31)施加旋转作用力,由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带动螺母进行旋转,制动爪(91)的V字形片推动螺母进行旋转,实现螺母旋紧或旋开,当完成对螺母旋紧或旋开后,操作人员与压紧杆(9)松开,使压紧杆(9)与内横杆部(31)涨开,在压缩弹簧(7)的弹性蓄能作用下,使拨动爪(6)的下横部在容纳腔体(54)中向外移动,第一夹持爪(1)和爪部(21)之间涨开后与螺母分开。
CN202110358600.5A 2021-03-30 2021-03-30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084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8600.5A CN113084737B (zh) 2021-03-30 2021-03-30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8600.5A CN113084737B (zh) 2021-03-30 2021-03-30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4737A CN113084737A (zh) 2021-07-09
CN113084737B true CN113084737B (zh) 2022-09-30

Family

ID=7667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8600.5A Active CN113084737B (zh) 2021-03-30 2021-03-30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47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16068A (en) * 1946-08-23 1949-01-17 Benjamin Leo Lurie Pipe wrench
US5016503A (en) * 1989-07-27 1991-05-21 Morton Carlyle D Adjustable open end wrench
IT248029Y1 (it) * 1999-06-09 2002-12-09 Sipa Spa Pinza perfezionata per movimentazione preforme
CN201342650Y (zh) * 2009-02-16 2009-11-1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扭力快速活络扳手
GB2472019B (en) * 2009-07-21 2011-09-14 Mervyn Victor Parman A spanner
CN201511326U (zh) * 2009-09-18 2010-06-23 文登威力高档工具有限公司 加力管钳
WO2016149931A1 (zh) * 2015-03-26 2016-09-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门锁机构及洗碗机
CN105690399B (zh) * 2015-08-06 2017-12-08 长沙今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设备、洗瓶机、机器人及其便于维护的机械手
CN106944956A (zh) * 2016-12-22 2017-07-14 杭州跟策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板连杆连接的活动扳手
CN206846058U (zh) * 2017-03-16 2018-01-05 张舒萌 用于煤气输送管道的阀门扳手装置
CN207824887U (zh) * 2017-12-19 2018-09-07 昆山捷盈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摆盘机夹具机构
CN108214366A (zh) * 2017-12-26 2018-06-29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可调节的螺纹件预紧力施加转接装置
CN112847223A (zh) * 2019-09-27 2021-05-28 达英科(南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紧变径扳手套筒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4737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18095U (zh) 新型可调套筒扳手
CN112077782B (zh) 一种五金工具用套筒扳手
CN113084737B (zh)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CN2275013Y (zh) 一种管钳
CN213917983U (zh) 多类型全尺寸油样阀门松动装置
CN201960490U (zh) 快速扳手
CN212218233U (zh) 一种设有平行钳口的钳子
CN21105316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快速推拉式平口钳
CN212763193U (zh) 一种多用途扳手
CN220030032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扳手
CN220007615U (zh) 一种平面角度可调节组合式活动扳手
CN2848478Y (zh) 一种方便快捷扳手
CN2346542Y (zh) 活动扳手
CN214081154U (zh) 一种五金扳手结构
CN220313103U (zh) 一种六角棒加工用专用夹具
CN214643376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工具
CN218145747U (zh) 一种撬棒头可调节更换的撞击式撬棒
CN108818377B (zh) 一种适应性强的扳手
CN213381279U (zh) 一种扳手头可换式高适用性五金扳手
CN208276795U (zh) 一种便于更换批头的内六角棘轮扳手
CN102615612A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CN204487500U (zh) 多功能拆装工具
CN217056277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定位架
CN201249419Y (zh) 叠加式多功能活扳手
CN113799166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复合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