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0112A -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0112A
CN113080112A CN202110420111.8A CN202110420111A CN113080112A CN 113080112 A CN113080112 A CN 113080112A CN 202110420111 A CN202110420111 A CN 202110420111A CN 113080112 A CN113080112 A CN 113080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ge yellow
net
fishing net
wil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0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0112B (zh
Inventor
余训凯
包欣源
刘兴彪
黄匡南
翁华松
刘家富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uhuiz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01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0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0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0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0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0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1/00Floating 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作采捕网,制作时,首先选取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渔网,第一渔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细分成三段。本发明设计合理,圆形网框的设置,为野生大黄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适应水压的变化,减少了起网过程中鱼鳞的脱落,运输和室内驯化暂养的过程中,为野生大黄鱼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且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为野生大黄鱼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将暂养后的野生大黄鱼混入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群体的海上养殖网箱中养殖,也能加快野生大黄鱼的驯化过程,增强投喂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野生大黄鱼的保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大黄鱼保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洋鱼类,大黄鱼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单一产量最高、养殖规模最大的鱼类,是我国八种最具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年产值超百亿元,因为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群体形成不了渔汛,数量骤减,种质资源衰退,采集和保活野生大黄鱼是大黄鱼原种选育的重要前期工作,确保大黄鱼采捕的保活率,才能有效的开展大黄鱼原种选育工作;
由于野生大黄鱼主要活动于水深10米以下的水层,骤然捕捞至水面会因为压力变化导致鱼鳔胀大死亡,同时大黄鱼鱼鳞易脱落,容易在保活过程中损耗,野生大黄鱼属于广谱性肉食鱼类,并且怕强光,不容易在水泥池中驯化喂养,目前野生大黄鱼的采捕保活率较低,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能够调节压力的保活箱保活运输大黄鱼,但是在起捕的时候大黄鱼已经经历了胀鳔的过程,损耗较大,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制作采捕网,制作时,首先选取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渔网,第一渔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细分成三段,第一渔网长30m,宽10-15m,第一渔网的一端固定在岸边处,另一端连接环形通道,第一段渔网宽度从岸边的一端到连接第二段渔网的一端逐渐加大,第二段渔网底端通过三角形渔网与第三段渔网底端相连,第三段渔网宽度逐渐减小,第一渔网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浮子,第一渔网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坠子;
S2:S1中所述的环形通道由多个钢圈和多个第二渔网拼接构成,环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形网框,且环形通道从连接第一渔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宽度呈现从大到小的变化,圆形网框与环形通道的连接处设置为倒须结构,倒须结构可让大黄鱼进入圆形网框,能够防止大黄鱼游出圆形网框,圆形网框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圆形网框的顶部栓接有第一缆绳,圆形网框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圈;
S3:选取两个固定杆,将S2中位于同一个圆形网框上的两个固定圈套在同一个固定杆上,固定杆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底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马达,马达的右侧固定并电性连接有开关,开关控制马达开启和关闭,蓄电池为马达供电,所述S2中的第一缆绳的一端绕设并固定在对应的马达的输出上,制备得到采捕网;
S4:选取水流缓慢,水深15m至30m左右,水下坡度较大,水下富有大小礁石的岸边,第一天退潮时,计算好当地涨落潮的水位差,将S3中制得的采捕网设置在岸边的位置,采捕网与岸边垂直,第一渔网的位置需要和潮汐水流方向垂直,在S3中制得的采捕网上设置四个固定点,分别为第一固定点、两个第二固定点和第三固定点,通过第一固定点、两个第二固定点、第三固定点和两个固定杆将采捕网固定在岸边的位置,圆形网框设置在涨潮时水下10m左右的位置,马达输出轴下的第一缆绳预留设置11m,圆形网框自然保持在水中10m左右的位置,大黄鱼被第一渔网拦截后顺着第一渔网的方向逐渐游入圆形网框中;
S5:在第二天退潮时,启动S3中所述的开关,开关控制马达开启,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并对第一线缆进行缠绕,在缠绕力作用下,第一线缆对圆形网框向上拉动,使得圆形网框缓缓上升,且圆形网框的上升速度控制在1m/h,10小时后,打开圆形网框上的开口,在圆形网框中挑选活力好的体重在50-150g之间的大黄鱼,大黄鱼起网过程都在水中进行,确保了大黄鱼的存活率;
S6:将S5中所述的大黄鱼放入运输桶中,在运输桶中加入相同海域的海水,加入盐酸土霉素和拜激灵,同时在运输桶中放入冰袋,维持运输桶水温应比采捕海区水温低1-2℃,运输至室内暂养,并对采捕海域的水温、流速、可见度等信息进行记录;
S7:将S6运输至室内的野生大黄鱼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水泥养殖池,同时在水泥养殖池中添加链霉素、青霉素和小球藻,水泥养殖池上设置有抽水泵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调节抽水泵控制水泥池内水循环速度,温度传感器对水泥养殖池内的水温进行监测,野生大黄鱼刚入池时的水泥养殖池内海水温度和水流循环的速度应接近采捕海区,随着暂养时间的增长,水温可逐渐转变为当地海水情况并减小水流循环的速度;
S8:选取新鲜的鳀鱼冰冻,采用切片机将冰冻的鳀鱼切片,获得鳀鱼薄片,并将鳀鱼薄片倒入到搅拌机中,并加入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进行搅拌,制得生物饵料;
S9:将S8中制得的生物饵料投喂给S7中的野生大黄鱼,早晚各投喂一次,在暂养3-5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减少小球藻的添加量,在暂养5-6天后,在投喂生物饵料的过程中每日逐渐添加人工饲料,且人工饲料在加入前需要用喷雾喷洒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的水溶液,在暂养14天后,停止喂养生物饵料,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在暂养14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小球藻;
S10:在暂养14天后,麻醉大黄鱼,在大黄鱼背部肌肉上注射电子标记,电子标记大小为直径1.25mm,长度7mm;
S11:等待野生大黄鱼采捕至一定数量后,在转移前两天,向水泥养殖池内逐渐加大水流循环速度,降低水位,用捞网将S10中所述的大黄鱼捞出,采用活水船将大黄鱼移至海上养殖网箱,将野生大黄鱼混入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群体中。
优选地,所述S4中,四个固定点均采用第二缆绳与第一渔网相连接,四个固定点起到横向固定采捕网的作用,纵向上不限制采捕网。
优选地,所述S1中,浮子和坠子的设置,使得第一渔网始终保持张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S4中,固定杆的长度需要高出水面1.0m以上。
优选地,所述S6中,盐酸土霉素浓度为5ppm,拜激灵的浓度为3ppm。
优选地,所述S6中,运输桶采用圆桶,周身为黑色,高1.2m,加水高度保持在0.8m。
优选地,所述S7中,水泥养殖池为圆池,水池深度在1.6m以上,水位保持为1.2m。
优选地,所述S7中,青霉素的浓度为5ppm,链霉素的浓度为3ppm,小球藻的浓度为500万/L至900万/L。
优选地,所述S8中,鳀鱼薄片的直径大小为0.6-1.2cm,厚度为2mm。
优选地,所述S9中,水产电解多维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0.5g,三黄散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3g。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合理,圆形网框的设置,为野生大黄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适应水压的变化,减少了起网过程中鱼鳞的脱落,运输和室内驯化暂养的过程中,为野生大黄鱼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且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为野生大黄鱼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将暂养后的野生大黄鱼混入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群体的海上养殖网箱中养殖,也能加快野生大黄鱼的驯化过程,增强投喂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野生大黄鱼的保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的采捕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的采捕网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渔网、2第二渔网、3钢圈、4固定杆、5蓄电池、6马达、7开关、8圆形网框、9固定圈、10第一缆绳、11第一固定点、12第二固定点、13第三固定点、14岸边、15浮子、16坠子、17第二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制作采捕网,制作时,首先选取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渔网1,第一渔网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细分成三段,第一渔网1长30m,宽10-15m,第一渔网1的一端固定在岸边14处,另一端连接环形通道,第一段渔网宽度从岸边14的一端到连接第二段渔网的一端逐渐加大,第二段渔网底端通过三角形渔网与第三段渔网底端相连,第三段渔网宽度逐渐减小,第一渔网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浮子15,第一渔网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坠子16,浮子15和坠子16的设置,使得第一渔网1始终保持张开状态;
S2:S1中的环形通道由多个钢圈3和多个第二渔网2拼接构成,环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形网框8,且环形通道从连接第一渔网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宽度呈现从大到小的变化,圆形网框8与环形通道的连接处设置为倒须结构18,倒须结构18可让大黄鱼进入圆形网框8,能够防止大黄鱼游出圆形网框8,圆形网框8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圆形网框8的顶部栓接有第一缆绳10,圆形网框8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圈9;
S3:选取两个固定杆4,将S2中位于同一个圆形网框8上的两个固定圈9套在同一个固定杆4上,固定杆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5,蓄电池5的底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马达6,马达6的右侧固定并电性连接有开关7,开关7控制马达6开启和关闭,蓄电池5为马达6供电,S2中的第一缆绳10的一端绕设并固定在对应的马达6的输出上,制备得到采捕网;
S4:选取水流缓慢,水深15m至30m左右,水下坡度较大,水下富有大小礁石的岸边14,第一天退潮时,计算好当地涨落潮的水位差,将S3中制得的采捕网设置在岸边14的位置,采捕网与岸边垂直,第一渔网1的位置需要和潮汐水流方向垂直,在S3中制得的采捕网上设置四个固定点,分别为第一固定点11、两个第二固定点12和第三固定点13,通过第一固定点11、两个第二固定点12、第三固定点13和两个固定杆4将采捕网固定在岸边14的位置,四个固定点均采用第二缆绳17与第一渔网1相连接,四个固定点起到横向固定采捕网的作用,纵向上不限制采捕网,固定杆4的长度需要高出水面1.0m以上,圆形网框8设置在涨潮时水下10m左右的位置,马达6输出轴下的第一缆绳10预留设置11m,圆形网框8自然保持在水中10m左右的位置,大黄鱼被第一渔网1拦截后顺着第一渔网1的方向逐渐游入圆形网框8中;
S5:在第二天退潮时,启动S3中的开关7,开关7控制马达6开启,马达6的输出轴转动并对第一线缆10进行缠绕,在缠绕力作用下,第一线缆10对圆形网框8向上拉动,使得圆形网框8缓缓上升,且圆形网框8的上升速度控制在1m/h,10小时后,打开圆形网框8上的开口,在圆形网框8中挑选活力好的体重在50-150g之间的大黄鱼,大黄鱼起网过程都在水中进行,确保了大黄鱼的存活率;
S6:将S5中的大黄鱼放入运输桶中,运输桶采用圆桶,周身为黑色,高1.2m,加水高度保持在0.8m,在运输桶中加入相同海域的海水,加入盐酸土霉素和拜激灵,盐酸土霉素浓度为5ppm,拜激灵的浓度为3ppm,同时在运输桶中放入冰袋,维持运输桶水温应比采捕海区水温低1-2℃,运输至室内暂养,并对采捕海域的水温、流速、可见度等信息进行记录;
S7:将S6运输至室内的野生大黄鱼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水泥养殖池,水泥养殖池为圆池,水池深度在1.6m以上,水位保持为1.2m,同时在水泥养殖池中添加链霉素、青霉素和小球藻,青霉素的浓度为5ppm,链霉素的浓度为3ppm,小球藻的浓度为500万/L至900万/L,水泥养殖池上设置有抽水泵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调节抽水泵控制水泥池内水循环速度,温度传感器对水泥养殖池内的水温进行监测,野生大黄鱼刚入池时的水泥养殖池内海水温度和水流循环的速度应接近采捕海区,随着暂养时间的增长,水温可逐渐转变为当地海水情况并减小水流循环的速度;
S8:选取新鲜的鳀鱼冰冻,采用切片机将冰冻的鳀鱼切片,获得鳀鱼薄片,鳀鱼薄片的直径大小为0.6-1.2cm,厚度为2mm,并将鳀鱼薄片倒入到搅拌机中,并加入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进行搅拌,制得生物饵料;
S9:将S8中制得的生物饵料投喂给S7中的野生大黄鱼,早晚各投喂一次,在暂养3-5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减少小球藻的添加量,在暂养5-6天后,在投喂生物饵料的过程中每日逐渐添加人工饲料,且人工饲料在加入前需要用喷雾喷洒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的水溶液,水产电解多维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0.5g,三黄散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3g,在暂养14天后,停止喂养生物饵料,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在暂养14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小球藻;
S10:在暂养14天后,麻醉大黄鱼,在大黄鱼背部肌肉上注射电子标记,电子标记大小为直径1.25mm,长度7mm;
S11:等待野生大黄鱼采捕至一定数量后,在转移前两天,向水泥养殖池内逐渐加大水流循环速度,降低水位,用捞网将S10中的大黄鱼捞出,采用活水船将大黄鱼移至海上养殖网箱,将野生大黄鱼混入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群体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制作采捕网,制作时,首先选取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渔网(1),第一渔网(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细分成三段,第一渔网(1)长30m,宽10-15m,第一渔网(1)的一端固定在岸边(14)处,另一端连接环形通道,第一段渔网宽度从岸边(14)的一端到连接第二段渔网的一端逐渐加大,第二段渔网底端通过三角形渔网与第三段渔网底端相连,第三段渔网宽度逐渐减小,第一渔网(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浮子(15),第一渔网(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坠子(16);
S2:S1中所述的环形通道由多个钢圈(3)和多个第二渔网(2)拼接构成,环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形网框(8),且环形通道从连接第一渔网(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宽度呈现从大到小的变化,圆形网框(8)与环形通道的连接处设置为倒须结构(18),圆形网框(8)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圆形网框(8)的顶部栓接有第一缆绳(10),圆形网框(8)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圈(9);
S3:选取两个固定杆(4),将S2中位于同一个圆形网框(8)上的两个固定圈(9)套在同一个固定杆(4)上,固定杆(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5),蓄电池(5)的底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马达(6),马达(6)的右侧固定并电性连接有开关(7),开关(7)控制马达(6)开启和关闭,蓄电池(5)为马达(6)供电,所述S2中的第一缆绳(10)的一端绕设并固定在对应的马达(6)的输出上,制备得到采捕网;
S4:选取水流缓慢,水深15m至30m左右,水下坡度较大,水下富有大小礁石的岸边(14),第一天退潮时,计算好当地涨落潮的水位差,将S3中制得的采捕网设置在岸边(14)的位置,采捕网与岸边垂直,第一渔网(1)的位置需要和潮汐水流方向垂直,在S3中制得的采捕网上设置四个固定点,分别为第一固定点(11)、两个第二固定点(12)和第三固定点(13),通过第一固定点(11)、两个第二固定点(12)、第三固定点(13)和两个固定杆(4)将采捕网固定在岸边(14)的位置,圆形网框(8)设置在涨潮时水下10m左右的位置,马达(6)输出轴下的第一缆绳(10)预留设置11m,圆形网框(8)自然保持在水中10m左右的位置,大黄鱼被第一渔网(1)拦截后顺着第一渔网(1)的方向逐渐游入圆形网框(8)中;
S5:在第二天退潮时,启动S3中所述的开关(7),开关(7)控制马达(6)开启,马达(6)的输出轴转动并对第一线缆(10)进行缠绕,在缠绕力作用下,第一线缆10对圆形网框(8)向上拉动,使得圆形网框(8)缓缓上升,且圆形网框(8)的上升速度控制在1m/h,10小时后,打开圆形网框(8)上的开口,在圆形网框(8)中挑选活力好的体重在50-150g之间的大黄鱼,大黄鱼起网过程都在水中进行,确保了大黄鱼的存活率;
S6:将S5中所述的大黄鱼放入运输桶中,在运输桶中加入相同海域的海水,加入盐酸土霉素和拜激灵,同时在运输桶中放入冰袋,维持运输桶水温应比采捕海区水温低1-2℃,运输至室内暂养,并对采捕海域的水温、流速、可见度等信息进行记录;
S7:将S6运输至室内的野生大黄鱼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水泥养殖池,同时在水泥养殖池中添加链霉素、青霉素和小球藻,水泥养殖池上设置有抽水泵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调节抽水泵控制水泥池内水循环速度,温度传感器对水泥养殖池内的水温进行监测,野生大黄鱼刚入池时的水泥养殖池内海水温度和水流循环的速度应接近采捕海区,随着暂养时间的增长,水温可逐渐转变为当地海水情况并减小水流循环的速度;
S8:选取新鲜的鳀鱼冰冻,采用切片机将冰冻的鳀鱼切片,获得鳀鱼薄片,并将鳀鱼薄片倒入到搅拌机中,并加入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进行搅拌,制得生物饵料;
S9:将S8中制得的生物饵料投喂给S7中的野生大黄鱼,早晚各投喂一次,在暂养3-5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减少小球藻的添加量,在暂养5-6天后,在投喂生物饵料的过程中每日逐渐添加人工饲料,且人工饲料在加入前需要用喷雾喷洒水产电解多维和三黄散的水溶液,在暂养14天后,停止喂养生物饵料,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在暂养14天后,停止向水泥养殖池内添加小球藻;
S10:在暂养14天后,麻醉大黄鱼,在大黄鱼背部肌肉上注射电子标记,电子标记大小为直径1.25mm,长度7mm;
S11:等待野生大黄鱼采捕至一定数量后,在转移前两天,向水泥养殖池内逐渐加大水流循环速度,降低水位,用捞网将S10中所述的大黄鱼捞出,采用活水船将大黄鱼移至海上养殖网箱,将野生大黄鱼混入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群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四个固定点均采用第二缆绳(17)与第一渔网(1)相连接,四个固定点起到横向固定采捕网的作用,纵向上不限制采捕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浮子(15)和坠子(16)的设置,使得第一渔网(1)始终保持张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固定杆(4)的长度需要高出水面1.0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盐酸土霉素浓度为5ppm,拜激灵的浓度为3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运输桶采用圆桶,周身为黑色,高1.2m,加水高度保持在0.8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水泥养殖池为圆池,水池深度在1.6m以上,水位保持为1.2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青霉素的浓度为5ppm,链霉素的浓度为3ppm,小球藻的浓度为500万/L至900万/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鳀鱼薄片的直径大小为0.6-1.2cm,厚度为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水产电解多维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0.5g,三黄散浓度为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3g。
CN202110420111.8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Active CN113080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0111.8A CN11308011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0111.8A CN11308011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0112A true CN113080112A (zh) 2021-07-09
CN113080112B CN113080112B (zh) 2022-11-25

Family

ID=7667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0111.8A Active CN11308011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01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665A (zh) * 2012-12-28 2013-04-03 浙江御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方法
CN109197686A (zh) * 2018-08-14 2019-01-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
CN109329130A (zh) * 2018-11-07 2019-02-15 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CN210642025U (zh) * 2019-09-20 2020-06-02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大黄鱼快速收集转移装置
CN211407276U (zh) * 2020-01-03 2020-09-04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在网箱中转移大黄鱼的装置
CN111742870A (zh) * 2020-07-06 2020-10-09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大黄鱼室内养殖池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29559U (zh) * 2020-07-15 2021-03-02 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花鱼苗采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665A (zh) * 2012-12-28 2013-04-03 浙江御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方法
CN109197686A (zh) * 2018-08-14 2019-01-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条鰤海陆接力养殖方法
CN109329130A (zh) * 2018-11-07 2019-02-15 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CN210642025U (zh) * 2019-09-20 2020-06-02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大黄鱼快速收集转移装置
CN211407276U (zh) * 2020-01-03 2020-09-04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在网箱中转移大黄鱼的装置
CN111742870A (zh) * 2020-07-06 2020-10-09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大黄鱼室内养殖池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29559U (zh) * 2020-07-15 2021-03-02 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花鱼苗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0112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575B (zh) 一种利用网箱养殖江豚的方法
KR101438992B1 (ko) 연승 수하식 중층 전복 가두리 시설의 관리장치 및 인양방법
CN210017492U (zh) 养殖工船或养殖平台用立体分层养殖装置
KR101945893B1 (ko) 김 양식용 자체 건조 장치, 양식 장치 및 조차 자체 건조 방법
CN101720694A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装置和方法
CN111802292A (zh) 一种深远海大型坐底式一体化养殖渔场
CN113647356A (zh) 牧鱼控草式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293168A (zh) 单浮管可潜浮式集约化海珍品养殖装置
CN103004665B (zh) 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方法
CN210017491U (zh) 一种养殖工船或养殖平台用立体分层养殖装置
CN113080112B (zh) 一种用于野生大黄鱼的保活方法
CN111838030A (zh) 一种温带海域离岸养殖大规格鲑鳟的方法
CN204393123U (zh) 一种海蜇捕捞工具
CN215957827U (zh) 牧鱼控草式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控制装置
CN101755695B (zh) 浮筏培育软壳蟹的方法
CN212487982U (zh) 用于设施渔业的捞鱼网箱
CN112772501A (zh) 一种用于金鲳鱼养殖的深海网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44520A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海洋牧场旅游休闲综合智慧平台系统
CN203105330U (zh)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CN103039391B (zh)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CN110973029A (zh) 用于设施渔业的捞鱼网箱及其使用方法
CN21863505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防护装置
CN218337504U (zh) 一种防破坏的网箱养殖装置
CN109122450B (zh) 一种螺类增养殖礁
CN210226563U (zh) 深水智能抗风浪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1

Address after: 352100 fish pond in qiuzhu village, Sandu Town,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LTD.

Applicant after: Fujian yuhuiz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52100 fish pond in qiuzhu village, Sandu Town,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FUFA AQUATIC PRODUCT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