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0051B -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0051B
CN113080051B CN202110326432.1A CN202110326432A CN113080051B CN 113080051 B CN113080051 B CN 113080051B CN 202110326432 A CN202110326432 A CN 202110326432A CN 113080051 B CN113080051 B CN 113080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eed
seeds
planted
bed
primary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6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0051A (zh
Inventor
刘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i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i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i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ish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64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0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0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0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0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0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4Arranging seed on carriers, e.g. on tapes, on cords ; Carrier compos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本申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00‑120℃的温度下,以100‑15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中浸泡20‑24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降温至47‑50℃后,将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置于贝类外壳的一次混合料中,降温至20‑25℃,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待修复海草床处。本申请的方法可用于促进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提高种子法对海草床的恢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浅海海草床是儒艮、绿海龟、海马等多种珍贵海洋生物的取食地、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场所,被喻为海洋牧场,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与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相媲美。
然而,这一生态系统却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认为影响而丧失,并且全球海草的衰退速度还在加快,全球海草的加速退化也导致了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
传统的海草床恢复防范有生境恢复法和种子法。生境恢复法是通过保护、改善或者模拟生境,借助海草的自然繁衍,来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其时间周期较为漫长的过程;种子法虽然对草源地负面影响较小,但由于海草种子的萌发率普遍不超过10%,因此种子法对海草床的恢复受到了种子萌发率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促进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提高种子法对海草床的恢复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00-120℃的温度下,以100-15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一次混合料;
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中浸泡20-24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降温至47-50℃后,将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置于贝类外壳的一次混合料中,降温至20-25℃,得到海草种植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插入待修复海草床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琼脂凝固后起到粘合作用,硅藻土对琼脂进行加固,硅藻土作为框架与琼脂相互粘合,且硅藻土的多孔结构对整体有保温效果,将硅藻土和琼脂在100-120℃的温度下进行搅拌,使得琼脂在融化状态下与硅藻土混合均匀,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中,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种浸泡后,使得海草种子的种皮吸水变得柔软,且海草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便于海草种子的萌芽,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中,贝类外壳对一次混合料起到承托作用,能够帮助一次混合料成型,且贝类外壳是海底常见的物质,对海草床环境没有影响,将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后,在贝类外壳处降温后将待种植海草种子放入一次混合料中,在一次混合料再次降温后,一次混合料胶凝凝固,使得待种植海草种植固定在一次混合料中,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中,将海草种植物覆盖在待修复海草床处后,贝类外壳对待种植海草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凝固后的一次混合料将待种植海草种子固定在贝类外壳处,进而待种植海草种子得到一个稳定的环境,便于待种植海草种子的发芽生长,进而能够促进海草床的恢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水中加入30-35mg/L的赤霉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在水中加入赤霉素后,海草种子在水中浸泡时,赤霉素能够提高海草种子的活性,进而便于海草种子的发芽生长,进一步促进了对待修复海草床的恢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牡蛎是海底常见的软体动物,进而牡蛎壳在海底分布广泛,且牡蛎壳坚硬,具有较大的内室,能够盛放较多的一次混合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每个贝类外壳中放置有至少两个待种植海草种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贝类外壳中放置多个待种植海草种子,提高了贝类外壳的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海草种子数,进而促进海草床的恢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待修复海草床表面平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平整的待修复海草床便于对海草种植物进行放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琼脂的强度系数为1300mg/cm2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待种植海草种子位于贝类外壳与待修复海草床之间。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00-120℃的温度下,以100-15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中浸泡20-24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降温至47-50℃后,将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置于贝类外壳的一次混合料中,降温至20-25℃,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待修复海草床处。
由于步骤(1)中,琼脂凝固后起到粘合作用,硅藻土对琼脂进行加固,硅藻土作为框架与琼脂相互粘合,且硅藻土的多孔结构对整体有保温效果,将硅藻土和琼脂在100-120℃的温度下进行搅拌,使得琼脂在融化状态下与硅藻土混合均匀,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中,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种浸泡后,使得海草种子的种皮吸水变得柔软,且海草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便于海草种子的萌芽,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中,贝类外壳对一次混合料起到承托作用,能够帮助一次混合料成型,且贝类外壳是海底常见的物质,对海草床环境没有影响,将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后,在贝类外壳处降温后将待种植海草种子放入一次混合料中,在一次混合料再次降温后,一次混合料胶凝凝固,使得待种植海草种植固定在一次混合料中,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中,将海草种植物覆盖在待修复海草床处后,贝类外壳对待种植海草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凝固后的一次混合料将待种植海草种子固定在贝类外壳处,进而待种植海草种子得到一个稳定的环境,便于待种植海草种子的发芽生长,进而能够促进海草床的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00℃,以100r/min的转速搅拌15min,得到一次混合料;
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水温为45℃且添加有30mg/L赤霉素的水中浸泡24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自然降温至47℃后,将十枚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均匀淹没在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内,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自然冷却至20℃后,得到海草种植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表面平整的待修复海床处。
本实施例1中的琼脂为强度系数1300mg/cm2的琼脂,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20℃,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得到一次混合料;
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水温为50℃且添加有35mg/L赤霉素的水中浸泡20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自然降温至50℃后,将十枚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均匀淹没在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内,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自然冷却至25℃后,得到海草种植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表面平整的待修复海床处。
本实施例2中的琼脂为强度系数1300mg/cm2的琼脂,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10℃,以120r/min的转速搅拌12min,得到一次混合料;
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水温为48℃且添加有33mg/L赤霉素的水中浸泡21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自然降温至48℃后,将十枚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均匀淹没在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内,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自然冷却至23℃后,得到海草种植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表面平整的待修复海床处。
本实施例3中的琼脂为强度系数1300mg/cm2的琼脂,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15℃,以130r/min的转速搅拌11min,得到一次混合料;
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水温为47℃的水中浸泡21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自然降温至47℃后,将十枚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均匀淹没在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内,贝类外壳中的一次混合料自然冷却至23℃后,得到海草种植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覆盖在表面平整的待修复海床处。
本实施例4中的琼脂为强度系数1300mg/cm2的琼脂,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对比例1
将大叶藻种子插接埋藏在待修复海床处。
性能检测试验
试验方法
选用100m2的浅海海草床,将海草床表面收置平整,均匀划分为100个1m×1m的区域,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中的方法分别在1m×1m的区域上实行,且每个方法试用20个区域,检测30天后,海草种子的发芽率,且计算采用同一方法的二十个区域的平均发芽率。
每一区域中,放置有25个海草种植物,即每1m×1m的单位面积上种植有250个海草种子。
表1采用实施例1-4和对比例1中方法的海草种子平均发芽率
平均发芽率/%
实施例1 17.99
实施例2 18.03
实施例3 17.89
实施例4 13.55
对比例1 8.42
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方法能够提高大叶藻种子的发芽率,进而促进海草床的恢复。
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4,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在水中添加赤霉素后,能够促进海草种子的萌发,进而促进了海草床的恢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硅藻土和琼脂加热至100-120℃的温度下,以100-15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中浸泡20-24h,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降温至47-50℃后,将步骤(2)中的待种植海草种子置于贝类外壳的一次混合料中,降温至20-25℃,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将步骤(3)中的海草种植物插入待修复海草床处;由于步骤(1)中,琼脂凝固后起到粘合作用,硅藻土对琼脂进行加固,硅藻土作为框架与琼脂相互粘合,且硅藻土的多孔结构对整体有保温效果,将硅藻土和琼脂在100-120℃的温度下进行搅拌,使得琼脂在融化状态下与硅藻土混合均匀,得到一次混合料;步骤(2)中,将海草种子置于45-50℃的水种浸泡后,使得海草种子的种皮吸水变得柔软,且海草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便于海草种子的萌芽,得到待种植海草种子;步骤(3)中,贝类外壳对一次混合料起到承托作用,能够帮助一次混合料成型,且贝类外壳是海底常见的物质,对海草床环境没有影响,将一次混合料倒入贝类外壳中后,在贝类外壳处降温后将待种植海草种子放入一次混合料中,在一次混合料再次降温后,一次混合料胶凝凝固,使得待种植海草种植固定在一次混合料中,得到海草种植物;步骤(4)中,将海草种植物覆盖在待修复海草床处后,贝类外壳对待种植海草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凝固后的一次混合料将待种植海草种子固定在贝类外壳处,进而待种植海草种子得到一个稳定的环境,便于待种植海草种子的发芽生长,进而能够促进海草床的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中加入30-35mg/L的赤霉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贝类外壳为牡蛎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个贝类外壳中放置有至少两个待种植海草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待修复海草床表面平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种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琼脂的强度系数为1300mg/c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待种植海草种子位于贝类外壳与待修复海草床之间。
CN202110326432.1A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Active CN113080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432.1A CN113080051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432.1A CN113080051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0051A CN113080051A (zh) 2021-07-09
CN113080051B true CN113080051B (zh) 2023-10-20

Family

ID=76670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6432.1A Active CN113080051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0051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9078A (ja) * 1999-05-07 2001-10-02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藻場の造成方法、藻場増殖礁、育成部材、及び、藻場増殖礁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330510A (zh) * 1998-11-06 2002-01-09 M&M实验室株式会社 植物保水用载体和植物体栽培用保水材料
JP2004159610A (ja) * 2002-11-15 2004-06-10 Mitsuru Takasaki 海藻類造成礁および藻場造成方法
JP2008061509A (ja) * 2006-09-04 2008-03-21 Okabe Co Ltd 藻場造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藻場造成方法
CN101204135A (zh) * 2007-12-19 2008-06-25 孙庆海 一种铜藻养殖方法
CN101341851A (zh) * 2008-08-18 2009-01-14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一种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1720661A (zh) * 2009-12-11 2010-06-09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草种子的播种方法
CN102138510A (zh) * 2010-11-26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CN102138393A (zh) * 2010-02-02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含氧土壤对沉水植物种芽包衣的方法
CN102405825A (zh) * 2011-07-15 2012-04-1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CN102613066A (zh) * 2012-04-10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
CN102730909A (zh) * 2012-06-21 2012-10-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CN103918544A (zh) * 2014-04-11 2014-07-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播种种植方法
CN105900808A (zh) * 2016-04-25 2016-08-31 北京克林纳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轻便的多孔仿土栽培基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3296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民勤县全盛永泰农业有限公司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CN107318637A (zh) * 2017-06-07 2017-11-07 江苏长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
CN107396823A (zh) * 2017-08-28 2017-11-28 上海大学 快速培育移栽沉水植物的方法
CN107889576A (zh) * 2017-12-07 2018-04-1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草海桐种苗快速高效繁育方法
CN109329215A (zh) * 2018-12-06 2019-02-15 铜陵向日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田中甲鱼套养的生态种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6698B2 (en) * 2016-06-29 2018-06-05 James Anders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eagrass
US20200396895A1 (en) * 2019-06-20 2020-12-24 Robert Vasiluth Marine Grass Seed Plan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510A (zh) * 1998-11-06 2002-01-09 M&M实验室株式会社 植物保水用载体和植物体栽培用保水材料
JP2001269078A (ja) * 1999-05-07 2001-10-02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藻場の造成方法、藻場増殖礁、育成部材、及び、藻場増殖礁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04159610A (ja) * 2002-11-15 2004-06-10 Mitsuru Takasaki 海藻類造成礁および藻場造成方法
JP2008061509A (ja) * 2006-09-04 2008-03-21 Okabe Co Ltd 藻場造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藻場造成方法
CN101204135A (zh) * 2007-12-19 2008-06-25 孙庆海 一种铜藻养殖方法
CN101341851A (zh) * 2008-08-18 2009-01-14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一种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1720661A (zh) * 2009-12-11 2010-06-09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草种子的播种方法
CN102138393A (zh) * 2010-02-02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含氧土壤对沉水植物种芽包衣的方法
CN102138510A (zh) * 2010-11-26 2011-08-0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CN102405825A (zh) * 2011-07-15 2012-04-1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CN102613066A (zh) * 2012-04-10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
CN102730909A (zh) * 2012-06-21 2012-10-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CN103918544A (zh) * 2014-04-11 2014-07-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播种种植方法
CN105900808A (zh) * 2016-04-25 2016-08-31 北京克林纳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轻便的多孔仿土栽培基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3296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民勤县全盛永泰农业有限公司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CN107318637A (zh) * 2017-06-07 2017-11-07 江苏长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
CN107396823A (zh) * 2017-08-28 2017-11-28 上海大学 快速培育移栽沉水植物的方法
CN107889576A (zh) * 2017-12-07 2018-04-1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草海桐种苗快速高效繁育方法
CN109329215A (zh) * 2018-12-06 2019-02-15 铜陵向日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田中甲鱼套养的生态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0051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7068B (zh) 一种提高人工繁育砗磲幼贝增殖放流成活率的方法
KR101830034B1 (ko) 천연해조장 자연암반 해조류 종사 직접 이식방법
CN113647349A (zh)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KR102054598B1 (ko) 패각에 잠입한 김 사상체의 배양을 위한 김 양식용 배양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18544A (zh)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播种种植方法
CN113080051B (zh) 一种促进浅海海草床恢复的方法
KR20160146866A (ko) 굴을 양식하는 개선된 방법
CN106035177A (zh) 鳖、鳝、鱼、莲共生种养方法
CN105325241A (zh) 一种优质山桃砧木苗的种植方法
CN110506621B (zh) 一种紫香糯稻立体式育秧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4719121A (zh) 一种坛紫菜藻场的修复方法
CN1272264C (zh) 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
CN110754229A (zh) 一种疏花水柏枝穴盘扦插繁殖方法
CN104509467A (zh) 一种草鱼、泥鳅的混合养殖方法
CN105075937A (zh) 一种菲律宾蛤仔白苗海区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10291983B (zh) 一种海黍子藻礁的人工接种方法
CN103444527A (zh) 一种湖北贝母的促生栽培方法
CN104381130B (zh) 适用于多基因型的豇豆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10140472B (zh) 一种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方法
CN112471011A (zh) 一种适宜盐碱地区域的立体化水产养殖方法
CN1557118A (zh) 一种五加科辽东楤木、长白楤木种子催芽剂及其催芽方法
CN111296093A (zh) 一种淡水红树植物红花玉蕊扦插繁殖的方法
CN105284680A (zh) 一种优质鲢鱼的养殖方法
CN110833052A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北育南养技术
KR20200066577A (ko) 미역 배우체의 대량 생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