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306A -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9306A
CN113079306A CN202110462587.8A CN202110462587A CN113079306A CN 113079306 A CN113079306 A CN 113079306A CN 202110462587 A CN202110462587 A CN 202110462587A CN 113079306 A CN113079306 A CN 113079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lectrochromic
light
target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25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9306B (zh
Inventor
陈学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25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9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9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摄像模组包括:支架、盖板、电路板、感光芯片、光线转换组件以及镜头,其中,感光芯片安装在电路板上;支架与电路板相连,支架与电路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支架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通光孔,每个通光孔处设有一个镜头;盖板设于支架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盖板设有与至少两个通光孔一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光线转换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且位于镜头和感光芯片之间,光线转换组件用于将透射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和通信的发展,对电子设备的拍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通常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多个摄像头,以满足用户高质量、多功能的摄像需求。
在先技术中,电子设备通常堆叠设置多个摄像头,并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对应设置多个感光芯片,一个摄像头与一个感光芯片配合,实现拍摄功能。然而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多个感光芯片,造成电子设备的材料成本和堆叠空间增加。针对此情况,现有技术中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一个感光芯片,并使用驱动机构驱动多个摄像头运动,控制用于拍摄的摄像头与感光芯片相对,实现拍摄功能。然而,驱动机构运动时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的体验感;摄像头在切换过程中容易影响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造成结构缝隙脏污堆积,降低摄像头切换的灵敏性。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至少解决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堆叠空间、材料成本、噪音,提高镜头切换的便捷性,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中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支架、盖板、电路板、感光芯片、光线转换组件以及镜头,其中,
所述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光孔,每个所述通光孔处设有一个所述镜头;
所述盖板设于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通光孔一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可切换;
所述光线转换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光线转换组件用于将透射所述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模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不透光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目标镜头确认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不透光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线转换组件设置在镜头和感光芯片之间,可以将透射不同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使得多个镜头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实现拍摄功能,减少感光芯片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一个通光孔处设有一个镜头,且通光孔与电致变色区域一一对应,使得一个镜头与一个电致变色区域对应设置,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镜头拍摄的情况下,将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至透光状态即可。即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可以同时减少感光芯片和驱动机构的使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处于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拍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拍摄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拍摄装置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架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1-第一侧,12-第二侧,13-容纳腔,14-通光孔,2-盖板,21-电致变色区域,3-镜头,41-电路板,42-连接器,5-感光芯片,6-光线转换组件,61-第一反射元件,62-第二反射元件,7-载台,71-第三通孔,72-凸起部,81-透镜,82-马达,9-闪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厚度”、“上”、“下”、“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具体可以包括:支架1、盖板2、电路板41、感光芯片5、光线转换组件6以及镜头3,其中,感光芯片5安装在电路板41上;支架1与电路板41相连,支架1与电路板41之间形成容纳腔13,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光孔14,每个通光孔14处设有一个镜头3;盖板2设于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盖板2设有与至少两个通光孔14一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每个电致变色区域21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光线转换组件6可以安装于容纳腔13内,且位于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光线转换组件6可以用于将透射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线转换组件6设置在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可以将透射不同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使得多个镜头3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5实现拍摄功能,实现多焦段融合功能,减少感光芯片5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一个通光孔14处设有一个镜头3,且通光孔14和电致变色区域21一一对应,使得一个镜头3与一个电致变色区域21对应设置,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镜头3拍摄的情况下,将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切换至透光状态即可。即通过调整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3的切换,使得镜头3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5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镜头3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可以同时减少感光芯片5和驱动机构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感光芯片5是摄像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元件不同可以分为:CCD(电荷耦合元件)和C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具体地,镜头3采集的光线可以通过光线转换组件6透射至感光芯片5,感光芯片5可以接收镜头3采集的光线,并将光线转换为图像信息,实现镜头3的拍摄功能。
具体地,电路板41可以用于起支撑和传输电讯号的作用。感光芯片5固定在电路板41上,可以形成电气通路。具体地,电路板41可以为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印刷电路板),电路板41可以与连接器42电连接,连接器42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电路板41可以通过连接器42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使得感光芯片5可以通过电路板41和连接器42将图像信息输入至电子设备内进行呈现。
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架1包括相互背离设置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为支架1的第一侧11,至少两个镜头3可以设置在支架1的第一侧11,容纳腔13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二侧12,光线可以通过第一侧11从电子设备外部透射至镜头3。
进一步地,光线转换组件6设置在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通过光线转换组件6可以更准确地将透射多个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提高镜头3的拍摄效果。所述投射可以包括折射或反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3是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在实际应用中,镜头3的分类可依焦距、光圈分和镜头3伸缩调整等方式分类。(1).依据焦距可分为固定焦距式、伸缩式、自动光圈或手动光圈等类型。(2).依据焦距数字大小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以及望远镜头等类型。(3).依据光圈分可分为固定光圈式(fixed iris)、手动光圈式(manual iris)、自动光圈式(auto iris)等类型。(4).依据镜头3伸缩调整方式可分为电动伸缩镜头、手动伸缩镜头等类型。所述镜头还可以根据特点划分为:标准镜头、鱼眼镜头、变焦镜头、定焦镜头、长焦镜头以及广角镜头等。
具体地,镜头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摄像模组设置至少设有两个镜头3,使得所述摄像模组可以实现多角度的拍摄需求,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拍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至少两个镜头3对应的焦距各不相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3进行拍摄,实现多焦段融合功能。具体地,镜头3可以包括: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中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以及微距镜头中的至少两种,本申请实施例对镜头3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1可以为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支撑架,支架1上可以设有至少两个通光孔14,一个通光孔14处可以设有一个镜头3;容纳腔13可以为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模组的功能组件的容置空间,以便于对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如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摄像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所述摄像模组的功能组件可以封闭于容纳腔13内。具体地,支架1包括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支架1的第一侧11朝向所述摄像模组的外部,使得光线可以透过第一侧11透射至镜头3,第二侧12与第一侧11相对,朝向所述摄像模组的内部。
进一步地,支架1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等结构,支架1为圆柱体的情况下,通光孔14可以环绕设置在所述圆柱体上,支架1为长方体的情况下,通光孔14可以呈一排设置在所述长方体上,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盖板2可以覆盖连接于支架1的第一侧11,且外露于支架1,一个电致变色区域21与一个通光孔14相对,使得光线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区域21进入镜头3;如图3所示,盖板2还可以设于容纳腔13内,且连接于支架1的第一侧11,一个电致变色区域21与一个通光孔14相对,镜头3采集的光线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区域21进入摄像模组的内部进行图像转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光度的可逆变化。具体地,盖板2上设有电致变色区域21,电致变色区域21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电致变色区域21在通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示例的,电致变区域21通电时,可以切换至透光状态;电致变色区域21断电时,可以切换至不透光状态。
或者,电致变色区域21还可以随着电压信号的改变而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电压信号越强,电致变色区域21的透光度越强;电压信号越弱,电致变色区域21的透光度越弱,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盖板2可以覆盖于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以使所述光线穿过盖板2的电致变区域21进入镜头3。在实际应用中,盖板2覆盖于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盖板2可以用于保护镜头3。盖板2连接于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且电致变色区域21均处于不透光状态的情况下,盖板2还可以隐藏镜头3,提高摄像模组的外观美感。
具体地,电致变色区域21处于不透光状态时,电致变色区域21可以呈现绿色、蓝色、紫色、红色或黑色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的,摄像模组可以为前摄模组,电致变色区域21在不透光状态时可以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一样呈现黑色,使得电致变色区域21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呈现相同的颜色,可以隐藏通光孔14和镜头3;摄像模组也可以为后摄模组,电致变色区域21在不透光状态时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后壳一样呈现红色、蓝色、黑色或白色等,使得电致变色区域21与电子设备的后壳呈现相同的颜色,可以隐藏通光孔14和镜头3。
在实际应用中,盖板2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以使盖板2的电致变色区域21可以接收电信号。
具体地,盖板2可以连接于支架1的第一侧11,使得一个电致变色区域21与一个镜头3相对,电致变色区域21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对应的一个镜头3可以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区域21均处于不透光状态,对应的镜头3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无法采集光线。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电致变色区域21处于透光状态,对应的镜头3可以透过电致变色区域21采集光线,进行拍摄任务;其他电致变色区域21均处于不透光状态,对应的镜头3无法采集光线,处于非工作状态。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其他镜头3采集到杂光而干扰拍摄镜头3的成像,还可以将拍摄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切换至透光状态,将其他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切换至遮光状态。具体地,在所述遮光状态下,电致变色区域21可以呈现深灰色或黑色等颜色,可以阻挡镜头3采集光线成像。
在实际应用中,关闭摄像模组的拍摄任务后,可以保留上次拍摄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为透光状态,其他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为不透光状态,即在重新开启摄像模组用于拍摄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选用上次的拍摄镜头3。或者关闭摄像模组的拍摄任务后,所有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全部恢复至不透光状态,以隐藏镜头3,在重新开启摄像模组用于拍摄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选择调整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对应透光状态或不透光状态,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可以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盖板本体的电致变色区域2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每个电致变色盖板嵌设于对应的一个第一通孔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盖板本体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并将一个电致变色盖板嵌设于对应的一个第一通孔内,便于对电致变色盖板的设置。而且,一个电致变色盖板与一个镜头3相对,通过切换不同的电致变色盖板的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即可实现拍摄镜头3的切换,分别控制多个电致变色盖板的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可以提高拍摄镜头3切换的灵敏性。
具体地,盖板本体可以固定连接于支架1的第一侧11,一个第一通孔可以和一个通光孔14连通,使得一个电致变色盖板与一个镜头3相对。多个电致变色盖板可以独立设置,分别与摄像模组内的控制模块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可以分别控制多个电致变色盖板。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为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可透光玻璃盖板,所述电致变色盖板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2毫米。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可以为电致变色盖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2为电致变色盖板,便于调节电致变色区域21的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进而便于切换所述摄像模组的拍摄镜头3。
具体地,一个电致变色盖板上可以设有多个独立的电致变色区域21,可以通过所述摄像模组的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多个电致变区域21。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为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可透光玻璃盖板,所述电致变色盖板的厚度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2毫米。
如图1所示,支架1靠近电路板41的一侧可以设有通槽;电路板41覆盖在通槽的开口端,与通槽围合形成容纳腔1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支架1靠近电路板41的一侧开设通槽,将电路板41覆盖在通槽的开口端,使得电路板41和支架1可以围合形成容纳腔13,便于对容纳腔13的设置,且将摄像模组的功能器件放置在该容纳腔13内,可以减少摄像模组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通光孔14可以为第二通孔,每个镜头3对应设于一个第二通孔内;第二通孔可以连通电致变色区域21和容纳腔1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镜头3对应设于一个第二通孔内,由于第二通孔连通电致变色区域21和容纳腔13,便于透射镜头3的光线顺利到达感光芯片5。
具体地,透射镜头3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与镜头3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21、第二通孔,进入容纳腔13,然后由光线转换组件6投射至感光芯片5。或者,透射镜头3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二通孔、电致变色区域21,进入容纳腔13,然后由光线转换组件6投射至感光芯片5。
可选地,通光孔14还可以为与电致变色区域21对应设置的透光区域;支架1可以在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镜头3可以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光孔14为透光区域,且在透光区域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一个镜头3可以安装在对应的一个安装槽内,便于放置镜头3,而且,透射镜头3的光线可以穿设透光区域,传递至感光芯片5。
如图2所示,光线转换组件6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设于镜头3和第一反射元件61之间,用于将透射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第一反射元件61;第一反射元件61与感光芯片5相对,用于将第二反射元件62投射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将透射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第一反射元件61,第一反射元件61又可以将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以使感光芯片5可以将透射镜头3的光线进行光电转换,完成镜头3的拍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的多次投射可以更准确地将镜头3采集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5,提高镜头3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连接于支架1第一侧11的中间区域或边缘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是指至少有一个反射面的光学元件,起着折转光线的传播路径的作用。第一反射元件61可以为反光棱镜或者反光面镜等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62也可以为反光棱镜或者反光面镜等反射元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二反射元件62用于将透射与其对应的镜头3的光线折射至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元件6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反射元件62将透射与其对应的镜头3的光线投射至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元件61,使得透射镜头3的光线可以更精准的传递至感光芯片5,进一步提高镜头3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的数量可以一一对应,第一反射元件61和第二反射元件62的数量可以均为至少两个,第二反射元件62和第一反射元件61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与一个镜头3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用于将透射对应的镜头3的光线反射至对应的一个第一反射元件61。
可选地,至少两个通光孔14沿支架1的周向分布,每个第二反射元件62与一个通光孔14内的镜头3对应;第一反射元件61设于至少两个第二反射元件62的中间区域,且至少两个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围绕第一反射元件61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至少两个第二反射元件62围绕第一反射元件61设置,便于在第一反射元件61上设置反射面,也更方便第一反射元件61可以将多个第二反射元件62投射的光线反射至感光芯片5。
具体地,一个第一反射元件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与一个镜头3对应设置,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用于将透射对应镜头3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元件61。
进一步地,一个第一反射元件61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反射面,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可以设有一个反射面;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与一个镜头3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反射元件61的反射面与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的反射面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的反射面可以用于将透射对应镜头3的光线反射至一个第一反射元件61的反射面。
具体地,第一反射元件61的反射面个第二反射元件62的反射面均可以用于反射光线,第一反射元件61的反射面与第二反射元件62的反射面可以一一对应。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反射元件61连接于支架1第一侧11的中间区域,四个第二反射元件62环绕第一反射元件61设置,四个第二反射元件62分别与四个镜头3相对,箭头方向为镜头3采集的光线在摄像模组内部的传播路径,具体地,箭头方向为由上至下,第二反射元件62位于对应的镜头3的正下方,第二反射元件62可将对应的镜头3采集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元件61,第一反射元件61又可以将光线反射至感光芯片5。
可选地,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载台7,载台7可以设于容纳腔13内且连接于电路板41;载台7上可以设有第三通孔71和至少两个凸起部72,第三通孔71可以用于透过感光芯片5,一个凸起部72可以用于固定一个第二反射元件6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载台7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部72,便于对第二反射元件62的布置。载台7上设有第三通孔71,使得第一反射元件61可以与感光芯片5相对,便于感光芯片5接收第一反射元件61透射的光线。
在实际应用中,载台7可以固定在电路板41上,感光芯片5可以透过第三通孔71与第一反射元件61相对。
具体地,载台7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等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载台7的形状可以与支架1的形状保持一致,以便于在载台7上固定第二反射元件62,使得第二反射元件62与镜头3相对。
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透镜81和马达82,透镜81和马达82均可以设于容纳腔13内;马达82分别与电路板41和透镜81连接,马达82可以用于驱动透镜81运动;透镜81可以设于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透镜81可以分别与感光芯片5和镜头3相对,透镜81可以用于调整镜头3的焦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马达82可以驱动透镜81运动,对镜头3进行对焦或变焦,进一步提高镜头3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每个镜头3可以对应不同的拍摄焦距,马达82可以与摄像模组的控制模块电连接,在镜头3切换的过程中,摄像模组的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马达82带动透镜81运动,对应调整拍摄镜头3所需的焦距。
具体地,马达82可以为对焦马达,对焦马达可以通过透镜81调节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的距离,使得镜头3采集的光线可以落在感光芯片5的成像表面。对焦马达具体地可以为音圈马达、自动对焦马达、超声波马达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透镜81设于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透镜81可以连接于载台7的中间区域,以使第三通孔71设于透镜81和感光芯片5之间,透射镜头3的光线可以依次穿过透镜81和第三通孔71进入感光芯片5。马达82可以驱动透镜81在摄像模组的主轴方向上微调,进而调节镜头3和感光芯片5之间的距离。所述主轴方向与支架1的轴向方向一致。
具体地,透镜81可以为滤光镜,用于滤除镜头3采集的杂光,并将滤除杂光后的光线聚焦在感光芯片5上,使得感光芯片5可以进行光电转换成像,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线转换组件设置在镜头和感光芯片之间,可以将透射不同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使得多个镜头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实现拍摄功能,减少感光芯片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一个通光孔处设有一个镜头,且通光孔与电致变色区域一一对应,使得一个镜头与一个电致变色区域对应设置,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镜头拍摄的情况下,将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至透光状态即可。即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可以同时减少感光芯片和驱动机构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上述摄像模组。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设有闪光灯9,闪光灯9可以连接于支架1的远离电路板41的一侧,且设于至少两个镜头3之间,闪光灯9用于给镜头3补光,以提高镜头3的拍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内还可以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控制模块可以开启闪光灯9。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以及处理器等部件,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线转换组件设置在镜头和感光芯片之间,可以将透射不同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感光芯片,使得多个镜头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实现拍摄功能,减少感光芯片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一个通光孔处设有一个镜头,且通光孔与电致变色区域一一对应,使得一个镜头与一个电致变色区域对应设置,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镜头拍摄的情况下,将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至透光状态即可。即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提高镜头切换的可靠性;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可以同时减少感光芯片和驱动机构的使用。
【方法实施例一】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第一输入。
在该步骤中,第一输入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输入操作、滑动操作或点击操作等。例如,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输入信息,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进行滑动操作或者用户点击操作等。
步骤3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在该步骤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第一输入确定拍摄的目标镜头,使用目标镜头进行拍摄任务。具体地,目标镜头为用于拍摄的拍摄镜头,具体可以为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或微距镜头等。示例的,用户滑动选择广角镜头,则将广角镜头确定为拍摄镜头,用户点击选择长焦镜头,则将长焦镜头确定为拍摄镜头。
步骤303,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在该步骤中,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使得目标镜头可以透过所述电致变色区域采集光线,完成拍摄任务,除目标镜头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可以避免其他镜头采集到杂光影响目标镜头的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输入;根据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调整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为透光状态,除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为不透光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镜头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实现拍摄功能,可以减少感光芯片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该电子设备中的用于执行加载拍摄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执行加载的拍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
【方法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拍摄过程的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接收第一输入。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1,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3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3,在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盖板。
在该步骤中,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电致变色盖板和镜头一一对应设置,将与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盖板作为目标电致变色盖板。
步骤404,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在该步骤中,在步骤403中确定了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后,应用操作模块可以进一步将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具体地,将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使得目标镜头可以透过所述电致变色盖板采集光线,完成拍摄任务,将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可以避免其他镜头采集到杂光影响目标镜头的成像。
步骤405,在所述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在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中,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区域。
在该步骤中,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电致变色盖板上的电致变色区域与镜头一一对应设置,将与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作为目标电致变色区域。
步骤406,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在该步骤中,在步骤405中确定了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后,应用操作模块可以进一步将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具体地,将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使得目标镜头可以透过电致变色区域采集光线,完成拍摄任务,将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可以避免其他镜头采集到杂光影响目标镜头的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镜头可以通过一个感光芯片实现拍摄功能,可以减少感光芯片的堆叠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用一个感光芯片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拍摄,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和材料成本;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
【装置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500,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该装置500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目标镜头确认模块50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调整模块503,用于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不透光状态。
可选地,在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盖板;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可选地,在所述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中,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区域;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输入;根据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调整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为透光状态,除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为不透光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的透光状态,既可实现拍摄镜头的切换,使得镜头切换的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容易出现噪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无需使用驱动机构驱动镜头的运动,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堆叠厚度和材料成本,提高镜头切换的可靠性;镜头无需运动,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防尘防水水平,避免结构缝隙出现脏污堆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能够实现图7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1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0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盖板、电路板、感光芯片、光线转换组件以及镜头,其中,
所述感光芯片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光孔,每个所述通光孔处设有一个所述镜头;
所述盖板设于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通光孔一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在透光状态和不透光状态之间可切换;
所述光线转换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光线转换组件用于将透射所述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
所述盖板本体的电致变色区域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电致变色盖板嵌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使所述光线穿过所述盖板的电致变区域进入所述镜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通槽;
所述电路板覆盖在所述通槽的开口端,与所述通槽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为第二通孔,每个所述镜头对应设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和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为与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对应设置的透光区域;
所述支架在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所述镜头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二反射元件;
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设于所述镜头和所述第一反射元件之间,用于将透射所述镜头的光线投射至所述第一反射元件;
所述第一反射元件与所述感光芯片相对,用于将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投射的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用于将透射与其对应的所述镜头的光线投射至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射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通光孔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与一个所述通光孔内的镜头对应;所述第一反射元件设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中间区域,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围绕所述第一反射元件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载台,所述载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载台上设有第三通孔和至少两个凸起部,所述第三通孔用于透过所述感光芯片,一个所述凸起部用于固定一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透镜和马达,所述透镜和所述马达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马达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透镜连接,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透镜运动;
所述透镜设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透镜分别与所述感光芯片和所述镜头相对,所述透镜用于调整所述镜头的焦距。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14.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盖板;
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包括:
在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中,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区域;
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17.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目标镜头确认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确定用于拍摄的目标镜头;
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区域调整为不透光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至少两个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盖板;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盖板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盖板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为电致变色盖板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盖板中,确定所述目标镜头对应的目标电致变色区域;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透光状态,以及将所述目标电致变色区域之外的其他电致变色区域切换为不透光状态。
CN202110462587.8A 2021-04-27 2021-04-27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Active CN113079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2587.8A CN113079306B (zh) 2021-04-27 2021-04-27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2587.8A CN113079306B (zh) 2021-04-27 2021-04-27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306A true CN113079306A (zh) 2021-07-06
CN113079306B CN113079306B (zh) 2023-09-19

Family

ID=76618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2587.8A Active CN113079306B (zh) 2021-04-27 2021-04-27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930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7024A (zh) * 2021-09-13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59637A (zh) * 2021-09-30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598821A (zh) * 2022-03-08 2022-06-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166658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5022510A (zh) * 2022-05-30 2022-09-06 艾酷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拍摄方法和拍摄装置
WO2023179527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227259A1 (de) * 2022-05-24 2023-11-30 Steiner-Optik Gmbh Fernoptische einrichtung
WO2023241011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385A (zh) * 2017-07-31 2017-10-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9040570A (zh) * 2018-10-26 2018-12-1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闪光灯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266848A (zh) * 2019-06-26 2019-09-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29448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1601026A (zh) * 2020-05-28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649562U (zh) * 2020-08-20 2021-03-02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385A (zh) * 2017-07-31 2017-10-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9040570A (zh) * 2018-10-26 2018-12-1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闪光灯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29448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266848A (zh) * 2019-06-26 2019-09-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601026A (zh) * 2020-05-28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649562U (zh) * 2020-08-20 2021-03-02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6658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3747024A (zh) * 2021-09-13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7024B (zh) * 2021-09-13 2023-05-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59637A (zh) * 2021-09-30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598821A (zh) * 2022-03-08 2022-06-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598821B (zh) * 2022-03-08 2023-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79527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227259A1 (de) * 2022-05-24 2023-11-30 Steiner-Optik Gmbh Fernoptische einrichtung
CN115022510A (zh) * 2022-05-30 2022-09-06 艾酷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拍摄方法和拍摄装置
WO2023241011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306B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9306B (zh)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以及拍摄装置
US9648221B2 (en) Autofocus system using phase difference data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1857843A1 (en) Optical low-pass filter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6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187463A (zh) 自动聚焦驱动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KR102350059B1 (ko) 광학 기기
CN111093018B (zh) 成像模组及终端
CN114071025A (zh) 摄像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213473B (zh) 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4995012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6292990A (ja) シャッター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シャッター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11702174U (zh) 电子设备
RU2790958C1 (ru) Узел объектива, камера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7508811U (zh) 电子设备
CN220671792U (zh) 光路转折元件、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757955B (zh) 顯示屏下影像擷取顯示裝置
CN111432097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4184931A (zh) 一种安装于移动终端取光角度可调的光学模块
CN213783355U (zh) 摄像组件和终端
CN218897259U (zh) 摄像头模组、拍摄组件及终端
CN217954827U (zh) 成像光学系统、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1416927A (zh) 电子设备
CN11626688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0357825C (zh) 具有激光指引功能以及可利用激光取景的图像拾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