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一种激振器,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稳定效果差、作业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稳定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稳定作业效果差、作业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稳定设备,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道床稳定效果差、作业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轨道养护车,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道床稳定效果差、作业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振器,用于轨道作业装置,激振器包括传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均与所述轨道作业装置的箱体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激振轴的转动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激振轴的转动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激振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激振轴设置有第一偏心块,所述第二激振轴设置有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三激振轴设置有第三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所述第二偏心块和所述第三偏心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转动时产生双向水平激振力,且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三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能够抵消所述第二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
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相对垂直平面呈夹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为水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的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三激振轴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激振轴位于所述第一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的上方。
可选的,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激振轴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中的一个用于与动力输入件连接,且驱动另外两个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激振轴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激振轴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激振轴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用于与动力输入件传动连接,以在所述动力输入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激振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激振轴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用于与动力输入件传动连接,以在所述动力输入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激振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心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偏心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偏心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齿轮的轴向的两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包括箱体、夹持结构以及激振器。激振器包括传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均与所述轨道作业装置的箱体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激振轴的转动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激振轴的转动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激振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激振轴设置有第一偏心块,所述第二激振轴设置有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三激振轴设置有第三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所述第二偏心块和所述第三偏心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转动时产生双向水平激振力,且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三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能够抵消所述第二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相对垂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激振器的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均与所述箱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夹持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二激振轴的径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结构分别用于夹持两股钢轨。
可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滚轮、夹钳轮以及夹钳油缸,所述滚轮和所述夹钳轮之间用于形成夹持所述钢轨的夹持空间;所述滚轮和所述夹钳油缸分别连接于所述箱体,且所述夹钳油缸与所述夹钳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夹钳轮夹持或松开所述钢轨。
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杠杆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安装有所述杠杆板,且所述杠杆板的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前板和后板的安装座上;所述杠杆板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夹钳油缸和所述夹钳轮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夹钳油缸通过所述杠杆板带动所述夹钳轮摆动。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以及销轴,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且所述座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之间形成安装所述杠杆板的卡槽,所述销轴穿设所述杠杆板,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臂连接,以使所述杠杆板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夹钳油缸水平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前板和后板上,所述夹钳油缸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输出的力通过所述杠杆板使所述夹钳轮相对所述箱体摆动,以使所述夹钳轮夹持或松开所述钢轨。
可选的,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均开设有左侧通孔、中间通孔和右侧通孔,所述左侧通孔、所述中间通孔和所述右侧通孔分别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激振轴、所述第二激振轴和所述第三激振轴;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的两侧,且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杠杆板。
可选的,所述稳定装置的夹持结构还包括水平油缸,所述水平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轴与两个所述夹持结构的滚轮连接,所述滚轮轴安装在所述箱体的滚轮轴孔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设备。该稳定设备包括中间传动轴以及上述的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稳定装置的激振器传动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养护车,轨道养护车包括上述的激振器、稳定装置或稳定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激振器、稳定装置、稳定设备及轨道养护车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激振器,其用轨道作业装置,且包括传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均与轨道作业装置的箱体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二激振轴的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激振轴的转动方向以及第三激振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激振轴设置有第一偏心块,第二激振轴设置有第二偏心块,第三激振轴设置有第三偏心块,当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转动时,通过第一偏心块、第二偏心块和第三偏心块产生水平激振力,同时通过第一偏心块和第三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能够抵消第二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即使用时,激振器整体仅产生水平激振力。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和第三激振轴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相对垂直平面呈夹角设置,相较于现有的垂直分布的三轴式激振器的高度,该激振器高度得到有效降低,即激振器的重心明显下沉,因此有助于提高稳定效果以及作业过程的平稳性。同时,由于第二激振轴上设置的第二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与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产生的垂直激振力抵消,避免了转动力偶的产生,增强了轨道作业装置与轨排连为一体的稳固性,有效防止轨道作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倾覆现象,能够充分保障作业安全;且有利于稳定力的有效传递,达到有效的振动道碴、密实道床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激振器。由于该稳定装置包括上述的激振器,因此也具有稳定效果好、作业平稳性好、能够有效振动道碴密实道床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其具有水平方向伸缩的夹钳油缸,能够有效避免夹钳油缸漏油的惯性质量问题,具有使用可靠、运维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其还包括扁平化结构的箱体,该结构重心低、体积紧凑、结构简单,具有更高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其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前、后板上的安装座,杠杆板安装在安装座上,能够有效保证杠杆板的安装强度,提高夹钳油缸夹紧力的稳定输出,具有增强作业过程的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稳定装置,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养护车,其包括上述的激振器、稳定装置或稳定设备,因此也同样具有稳定效果好、作业平稳性好、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振动道碴、密实道床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轨道作业装置,其可以是稳定装置,也可以是稳定设备,还可以是轨道养护车,其具体所指可根据上下文的描述内容来确定。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装置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激振器2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振器2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100、稳定设备10和轨道养护车(图未示出)。
轨道养护车包括激振器200、稳定装置100或稳定设备10,同时轨道养护车还包括车体(图未示出)。激振器200、稳定装置100或稳定设备10设置在车体上,同时通过车体对激振器200、稳定装置100或稳定设备10提供驱动力。
稳定设备10包括稳定装置100,同时稳定设备10还包括中间传动轴312。稳定装置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稳定装置100分别为第一稳定装置111和第二稳定装置112,中间传动轴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稳定装置111的激振器200和第二稳定装置112的激振器200传动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稳定装置111的激振器200带动第二稳定装置112的激振器200运转,且第一稳定装置111的激振器200与第二稳定装置112的运转同步性高。
稳定装置100包括激振器200,同时稳定装置100还包括箱体210、夹持结构120。夹持结构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结构120分别为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分别设置于箱体210沿第二激振轴230的径向的两端,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分别用于夹持两股钢轨20,使稳定装置100与钢轨20、轨枕连接成为一体,从而将激振器200产生的水平激振力传递给钢轨20、轨枕和道碴。
激振器200包括传动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均与轨道作业装置的箱体210(在本实施例中,即为稳定装置100的箱体210)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二激振轴230的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激振轴220的转动方向以及第三激振轴240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激振轴220设置有第一偏心块222,第二激振轴230设置有第二偏心块232,第三激振轴240设置有第三偏心块242,当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转动时,通过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水平激振力,同时通过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能够抵消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即使用时,激振器200整体仅产生水平激振力,水平激振力作用于钢轨20,提高轨道道碴的稳定效果。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相对垂直平面呈夹角设置,相较于现有的垂直分布的三轴式激振器200的高度,该激振器200高度得到有效降低,即激振器200的重心降低,进而有助于提高轨道道碴的稳定效果以及作业时的平稳性。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装置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依次设置,即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分别位于第二激振轴230的两侧,且第一激振轴220的轴线、第二激振轴230的轴线以及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均平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激振轴的数量为三个,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激振轴的数量,例如将激振轴的数量设置为五个等。
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激振轴22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21,第二激振轴230上设置有第二齿轮231,第三激振轴240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41。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31啮合,第二齿轮231与第三齿轮241啮合,换言之,第二齿轮231同时与第一齿轮221和第三齿轮241啮合。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的一个转动时,其余两个同步开始转动,且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转动同向,第二激振轴230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当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激振轴230顺时针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激振轴220上设置有第一偏心块222,第二激振轴230上设置有第二偏心块232,第三激振轴240上设置有第三偏心块242,从而在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转动时,通过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水平激振力,使用时,水平激振力作用于钢轨20从而达到提高钢轨20稳定性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二激振轴230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激振轴220以及第三激振轴240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当第二偏心块232位于垂直方向下侧时,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处于垂直方向上侧,通过对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以及第三偏心块242的具体设置能够通过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抵消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即激振器200整体仅产生水平激振力,有助于提高稳定效果。由于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31和第三齿轮241的齿数相等,因此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31和第三齿轮241之间的传动比为1,从而保证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始终处于水平激振力相互叠加,垂直激振力抵消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水平”指大致与两股钢轨20的顶端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同理地,“水平面”即为大致与两股钢轨20的顶端形成的平面平行的平面。激振器200安装于钢轨20时,激振器200产生的水平激振力所在方向与两股钢轨20的顶端形成的平面平行,激振器200相对两股钢轨20的顶端形成的平面的高度降低,也即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降低。相应地,“垂直”即为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的两个的轴线所成的平面相对垂直平面呈夹角设置,即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至少一个的轴线所在的垂直平面与其余两个的轴线所在的垂直平面不共面。相较于将三个激振轴的轴线设置为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即三个激振轴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的方式,该激振器200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降低,进而有助于提高轨道道碴的稳固效果,同时提高了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相应地,能够有效降低箱体210的高度,从而能够通过对箱体210结构的改善,使得箱体210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进一步的,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的两个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因此该两个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的激振轴的相对高度最小,进而有助于显著减小使用时激振器200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进一步的,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如此,使用时,激振器200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最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布置,例如设置为“品”字形分布,此时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第二激振轴230位于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上方。这样也能够降低激振器200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提高轨道道碴的稳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依次设置,即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分别位于第二激振轴230的两侧。同时,第二激振轴230的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激振轴220的转动方向以及第三激振轴240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通过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抵消,垂直激振力的抵消效果更好。具体的,下面以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处于0相位时的状态对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进行说明: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激振器200处于O相位时的偏心块示意图。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激振器200处于0相位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均处于垂直方向上,即此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均为垂直激振力。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位于上侧,第二偏心块232位于下侧,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之和等于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激振力,从而使激振器200的垂直激振力抵消为0。可选的,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相等,如此可以更好地抵消激振轴产生的扭矩。具体的,偏心块产生的激振力计算公式为:
F=meω2;
式中:F为偏心块产生的激振力,单位为N;m为偏心块的质量,单位为kg;e为偏心块的偏心距,单位为m;ω为偏心块的角速度,单位为rad/s。
第一偏心块222产生的激振力与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均为F1,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激振力为F2。当激振器200处于0相位(如图4所示)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的摆向位于异侧,激振器200产生的激振力F0=F2-2F1=0。如图5所示,当激振器200处于90相位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的摆向位于同侧,激振器200的激振力F0=F2+2F1=4F1=2F2。如图6所示,当激振器200处于180相位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的摆向位于异侧,激振器200的激振力F0=2F1-F2=0。如图7所示,当激振器200处于270相位时,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的摆向位于同侧,激振器200的激振力F0=F2+2F1=4F1=2F2。
进一步的,第一偏心块2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偏心块222分别位于第一齿轮221的轴向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偏心块222的相位相同,即沿第一激振轴220的周向,两个第一偏心块222处于同一位置。第二偏心块2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偏心块232分别位于第二齿轮231的轴向的两侧,且两个第二偏心块232的相位相同,即沿第二激振轴230的周向,两个第二偏心块232处于同一位置。第三偏心块2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偏心块242分别位于第三齿轮241的轴向的两侧,且两个第三偏心块242的相位相同,即沿第三激振轴240的周向,两个第三偏心块242处于同一位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两个第一偏心块222、两个第二偏心块232和两个第三偏心块242的相位,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偏心块22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与第二偏心块232产生的垂直激振力抵消即可。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21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稳定装置100还包括轴承251和轴承座252。轴承251设置在轴承座252内,通过将图3所示的激振器200结构中第一激振轴220两端的轴承座252去除以示出轴承251的安装状态。箱体210具有相对的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开设有同轴设置的左侧通孔211、中间通孔212和右侧通孔213。左侧通孔211、中间通孔212和右侧通孔213分别用于支撑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具体的,第一激振轴22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252支承在前板和后板的左侧通孔211中,第二激振轴23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252支承在前板和后板的中间通孔212中,第三激振轴24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252支承在前壁和后壁的右侧通孔213中。由于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应地,左侧通孔211、中间通孔212和右侧通孔213大致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使得箱体210的结构更加扁平化,如此结构重心低、体积紧凑且结构简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稳定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中的一个用于与动力输入件311连接,且驱动另外两个同步转动。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激振轴230设置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为第一连接法兰233,通过第一连接法兰233与动力输入件311传动连接,在动力输入件311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激振轴230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激振轴230上的第二齿轮231带动第一齿轮221和第三齿轮241转动,以带动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同步转动。具体的,动力输入件311为传动轴,传动轴通过第一连接法兰233与第二激振轴230传动连接,当传动轴转动时,第二激振轴230随传动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从第二激振轴230输入,在第二激振轴230的带动下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岁第二激振轴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连接法兰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激振轴220上设置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与动力输入件311传动连接,以在动力输入件311的驱动件带动第一激振轴220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221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齿轮231,然后通过第二齿轮231传递至第三齿轮241。
进一步的,第二激振轴230远离第一连接法兰233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234,第二连接法兰234用于与中间传动轴312连接,从而将动力传递至另一激振器200,中间传动轴312即为另一激振器200的动力输入件311,如此使得两个激振器200同步运转。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装置10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稳定装置100包括箱体210、激振器200以及设置在箱体210两端的两个夹持结构120,两个夹持结构120分别为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分别夹持两股钢轨20,从而将稳定装置100与钢轨20连接成一体,并通过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将激振器200产生的水平激振力分别传递至两股钢轨20,从而提高钢轨20的稳定性。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分别位于第二激振轴230的径向的两端,即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的连线与第二激振轴230的轴线垂直,换言之,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分别位于箱体210的左右两端(如图8所示)。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装置100中夹持结构1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120包括滚轮125、夹钳轮124和夹钳油缸123,夹钳轮124和滚轮125之间用于形成夹持钢轨20的夹持空间,夹持时,夹钳轮124和滚轮125分别抵触于钢轨20的两侧,从而将钢轨20夹紧在夹持空间内。滚轮125和夹钳油缸123分别连接于箱体210,且夹钳油缸123和夹钳轮124传动连接,从而通过夹钳油缸123带动夹钳轮124运动,进而在夹钳轮124和滚轮125的共同作用下夹持或松开钢轨20。
夹持结构120还包括杠杆板126,夹钳油缸123通过杠杆板126带动夹钳轮124摆动。具体的,杠杆板具有三个连接端。箱体2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每个夹持结构120包括两个杠杆板126,两个杠杆板126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相对的前板和后板的安装座128上,即前板和后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杠杆板126的安装座128。杠杆板126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夹钳油缸123和夹钳轮124转动连接,以使夹钳油缸123通过杠杆板126带动夹钳轮124摆动。具体的,每一夹持结构120包括两个夹钳油缸123,两个杠杆板126分别与两个夹钳油缸123传动连接,同时两个杠杆板126带动同一夹钳轮124摆动。当两个夹钳油缸123伸缩时,两个夹钳油缸123分别带动两个杠杆板126相对箱体210转动,从而通过两个杠杆板126共同带动夹钳轮124相对箱体210摆动,进而夹持或松开钢轨20。可选的,夹钳轮124夹持于钢轨20的外侧。同时通过设置安装座128实现杠杆板126的安装,能够有效保证杠杆板126的安装强度,提高夹紧力的稳定输出,确保作业过程的稳定性。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体1281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0和图11,进一步的,安装座128包括座体1281和销轴1282。座体1281固定连接于箱体210,具体的,同一夹持结构120的两个安装座128的座体1281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箱体210的前板和后板。座体1281具有相对两个支臂1283,两个支臂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杠杆板126的卡槽,换言之,两个支臂1283可看作通过在方形的座体1281上开设卡槽形成。销轴1282穿设杠杆板126,且销轴128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臂1283连接,以使杠杆板126通过销轴1282与座体1281转动连接。进一步的,销轴1282的一端贯穿支臂1283穿设于箱体210。同时由于两个安装座128分别具有一个销轴1282,因此在两个安装座128的销轴1282之间形成供夹钳轮124摆动的空间,避免在夹钳轮124摆动过程中与销轴1282干涉。
进一步的,夹钳油缸123水平安装于箱体210,即夹钳油缸123的伸缩方向位于某一水平面上,夹钳油缸123沿水平方向输出的力通过杠杆板126使夹钳轮124相对箱体210摆动,以使夹钳轮124夹持或松开钢轨20。通过将夹钳油缸123水平布置,使得夹钳油缸123的推力方向与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产生的激振力叠加后(水平激振力)的方向同向,如此一方面可改善夹钳油缸123使用时的受力方向,有效避免夹钳油缸123由于受力方向不合理导致出现漏油的惯性质量的问题,提高夹钳油缸123的使用可靠性,且有利于延长夹钳油缸123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夹钳油缸123的输出力的方向与用于传递给夹钳轮124的夹紧力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降低输出力的损耗,并且在同等夹紧力的要求下,可以减少夹钳油缸的油压,提高稳定装置的可靠性。具体的,两个夹钳油缸123分别水平安装在箱体210的前板和后板上。当夹钳油缸123水平伸出时,通过杠杆板126推动夹钳轮124转动,从而使夹钳轮124夹紧钢轨20。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稳定装置100还包括水平油缸127,水平油缸127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轴与两个夹持结构120的滚轮125连接,从而通过水平油缸127使滚轮125抵持于钢轨20的内侧,进而通过滚轮125和夹钳轮124的共同作用将钢轨20夹持于滚轮125和夹钳轮124之间。滚轮轴安装在箱体210的滚轮轴孔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夹持结构120包括两个滚轮125和一个夹钳轮124。两个滚轮125沿激振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夹钳轮124设置在两个滚轮125之间,夹紧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装置100,稳定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定装置100,使用时通过夹钳油缸123伸出带动夹钳轮124抵持于钢轨20外侧,滚轮125在水平油缸127的带动下抵持于钢轨20的内侧,从而夹紧钢轨20。而且第一夹持结构121和第二夹持结构122同时夹持两股钢轨20,从而将稳定装置100、钢轨20以及轨枕连接成一体。然后通过动力输入件311带动第二激振轴230转动,第二激振轴230带动第一激振轴220和第三激振轴240同步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偏心块222、第二偏心块232和第三偏心块242的共同作用向钢轨20提供水平激振力,道碴在稳定装置100的下压力以及水平激振力的共同作用下相互移动、充填和密实,从而提高钢轨20的横向阻力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振器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激振器200,其通过将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和第三激振轴240的轴线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有效降低了激振器200的高度,使用时,激振器200相对道碴平面的高度低,有效提高了激振器200对道床的稳固效果,提高了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对第一激振轴220、第二激振轴230以及第三激振轴240上偏心块的设置,使得激振器200整体仅对钢轨20产生水平激振力,其内的扭矩互相抵消,对道碴的稳定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稳定装置100,其包括上述的激振器200。由于该稳定装置100包括上述的激振器200,因此也具有道碴稳固效果好、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有益效果。同时稳定装置100通过夹钳油缸123水平伸出夹紧钢轨20,夹紧力输出平稳,能耗低,且能有效避免夹钳油缸123漏油的惯性质量问题,延长了夹钳油缸123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运用维修成本。箱体210结构的扁平化设计及安装座128的使用,带来箱体210的结构重心低、体积紧凑、结构简单、有利于夹紧力平稳输出等诸多优点,进一步提高了稳定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稳定设备10,其包括上述的稳定装置100。由于该稳定设备10包括上述的稳定装置100,因此也具有轨道道碴的稳固效果好、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使用可靠性高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轨道养护车,其包括上述的激振器200、稳定装置100或稳定设备10,因此也具有轨道道碴的稳固效果好、作业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高、使用可靠性高的有益效果。
稳定设备10的两个稳定装置100位于轨道养护车的车架下方,通过带有橡胶减振器的纵向四杆机构和位于每股钢轨20两侧的两只垂直油缸柔性地连接在车架上。两个激振器200之间的中间传动轴312为万向传动轴,采用机械方式将两个激振器200连接在一起,可以准确、可靠地保持前后稳定装置100中激振器200的相位、实现同步振动。
使用时,稳定设备10采用一台液压马达驱动前后两个稳定装置100的激振器200高速同步旋转,两个激振器200均产生水平激振力,于此同时,位于每股钢轨20两侧的两只垂直油缸自动地对每股钢轨20施加所需要的垂直下压力,稳定装置100的滚轮125在水平油缸127的作用下紧靠在钢轨20的内侧,夹钳轮124在夹钳油缸123的作用下夹紧在钢轨20的外侧,从而使稳定装置100、轨排和道床成为一体、同时振动。轨道道碴在垂直下压力和水平激振力的同时作用下,相互移动、充填和密实,有效增强轨道道床的横向阻力和稳定性,确保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