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3461B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3461B CN113073461B CN202110236419.7A CN202110236419A CN113073461B CN 113073461 B CN113073461 B CN 113073461B CN 202110236419 A CN202110236419 A CN 202110236419A CN 113073461 B CN113073461 B CN 1130734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decoloring
- polyester fabric
- solution
- o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5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by irradiation or ozonis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2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using agents which contain halogen
- D06L4/22—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using agents which contain halogen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D06L4/23—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using agents which contain halogen using inorganic agents using hypohalogenite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70—Multi-step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属于废旧织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主要是针对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及修色。本发明是利用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联合二甲亚砜或次氯酸钠溶液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使织物上染料的发色基团被破坏,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本发明对有色涤纶的脱色效果显著,可以达到90%以上的脱色率,且脱色工艺对涤纶织物的强力损伤较小,有利于脱色后织物的再利用。由于该脱色方法涉及的化学试剂和能耗较少,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符合环保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属于废旧织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服用纺织品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产业用纺织品也逐渐增多。据统计,我国在2016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5380万吨,其中涤纶产量高达2840万吨,当年废旧纺织品回收量约270万吨。据估算,我国每年约有2600多万吨废旧衣物直接丢弃,相比之下,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极低。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属于疏水性纤维,在水中溶胀度极低,分子链排列紧密。近年来,无色(白色)废旧涤纶的再利用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报道。但是对于有色涤纶织物,由于杂质含量多,以及不同染料、颜料及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回收再利用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有色涤纶的脱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外对于涤纶脱色的研究起步较早,从最初使用十六烷基苄二甲胺盐酸进行脱色,逐渐发展到使用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次氯酸钠、雕白粉、高锰酸钾等具有强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进行脱色,同时还引入了生物酶技术、超声波技术等,但是各项脱色技术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工艺条件苛刻,造成的强力损失较为严重。
臭氧(O3)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又称超氧,稳定性较差,常温下容易分解为O2,不会产生其它副产物,氧化电位为2.07V,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臭氧几乎对所有染料都有脱色作用,破坏其发色和助色基团,但是具体的处理机理有差别,最终将大多数有机物降解为H2O和CO2。臭氧在棉织物、麻织物的漂白及脱色已有应用,但是还未用于涤纶织物的脱色。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色率能达90%、强力保留率能达86%、适用于各类染料染色的含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有色涤纶织物脱色工艺存在的高能耗、高用水量、高污染、高排放以及人员、设备保护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脱色方法。本发明的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方法,是利用臭氧联合二甲亚砜或次氯酸钠溶液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所述方法为:将有色涤纶织物放入二甲亚砜或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轧液,在气相条件下以连续或间歇方式输入反应器中,同时臭氧由臭氧发生器产生并持续输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二者接触并发生反应,有色涤纶织物被脱色,反应残余臭氧被导入尾气处理装置中。脱色后的织物经过水洗、烘干,能达到较好的脱色率和较低的强力损伤。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臭氧联合脱色溶液处理有色涤纶织物,以实现涤纶织物的回收;所述脱色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或次氯酸钠溶液。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溶液的浓度为2-8g/L,并调节pH为5-1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处理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时,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0.5-1):(0.5-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脱色溶液中浸渍,轧液;
(2)脱色过程:将步骤(1)获得的具有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得到涤纶织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织物的带液率为80-20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脱色条件为:臭氧通入速率为6-13g/h,处理温度为20-80℃,脱色时间为2-6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过程可以是连续进布或者间歇进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色涤纶织物为废旧有色涤纶织物或染色疵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色涤纶织物为纯涤纶有色织物或含涤纶有色织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后织物的水洗次数为3次,水温为30-5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结束后残留的臭氧由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具体是: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7-13的二甲亚砜或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80-200%。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速率为6-13g/h,处理温度为20-80℃,脱色时间为2-6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水洗3次,水温为30-50℃,烘干。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方法回收得到的涤纶织物。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臭氧联合脱色溶液处理有色涤纶织物,以实现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所述脱色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或次氯酸钠溶液。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溶液的浓度为2-8g/L,并调节pH为5-1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处理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时,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0.5-1):(0.5-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臭氧脱色条件为:臭氧通入速率为6-13g/h,处理温度为20-80℃,脱色时间为2-6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有色涤纶回收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利用高的氧化还原性质的臭氧进行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使染料中的发色基团偶氮键等被破坏而达到脱色的目的。控制脱色条件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脱色效果,可以达到脱色率为90%以上。通过本发明方法进行脱色处理前后织物的强力损失很小,强力保留率可达86%以上。因此本发明处理方法可实现废旧纺织材料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染色疵品的修色。
(2)相对于次氯酸钠、雕白粉等脱色剂而言,本发明方法所需温度不高,仅需20-80℃,对设备要求较低,所需耗能较少;臭氧气相脱色只需要织物以一定带液率(80-200%),用水量小。
(3)本发明采用的脱色方法中,涉及到的化学试剂较少,产生的环境污染很低,符合环保的理念。同时工艺简单可靠,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1、脱色率的测定方法:
用Datacolor测色仪测量脱色前后的K/S值,利用[(K/S脱色样-K/S原样)/K/S原样]×100%计算出脱色率。
2、强力保留率的测试方法:
用HD026N+电子织物强力仪测出脱色前后的涤纶针织物的顶破强力值,利用[(F原样-F脱色样)/F原样]×100%计算出强力保留率。
实施例1: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用Datacolor测色仪测量脱色前后的K/S值,利用[(K/S脱色样-K/S原样)/K/S原样]×100%计算出脱色率,用HD026N+电子织物强力仪测出脱色前后的涤纶针织物的顶破强力值,利用[(F原样-F脱色样)/F原样]×100%计算出强力保留率。经测量及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3.2%,强力保留率为93.4%。
实施例2: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2.6%,强力保留率为93.8%。
实施例3: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4.2%,强力保留率为92.7%。
实施例4: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5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5.8%,强力保留率为92.4%。
实施例5:
脱色原样:用C.I.分散橙30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4.7%,强力保留率为92.3%。
实施例6:
脱色原样:用C.I.分散蓝79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4.5%,强力保留率为92.5%。
实施例7:
脱色原样:废旧服用涤纶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3.5%,强力保留率为91.1%。
实施例8: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6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2.8%,强力保留率为93.7%。
实施例9: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染色的涤纶针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13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4.7%,强力保留率为89.6%。
实施例10:
脱色原样:废旧服用涤纶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12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5.7%,强力保留率为88.7%。
实施例11:
脱色原样:废旧服用涤纶织物。
采用以下方法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5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6.5%,强力保留率为88.7%。
实施例12:
脱色原样:用C.I.分散红167以o.w.f为2%、直接大红F2G以o.w.f为2%染色混纺织物(织物含65%涤纶与35%棉)。
采用以下方法对含涤纶有色织物进行脱色: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pH为13的2g/L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混合溶液中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
(2)脱色过程:将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控制反应器内的臭氧通入率为8g/h,处理温度为25℃,脱色时间为3h。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颜色变化明显,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95.8%,强力保留率为86.3%。
对比例1:仅臭氧处理
不加入二甲亚砜及次氯酸钠,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脱色效果一般,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62.6%,强力保留率为93.5%。
对比例2:处理时间为1h
控制处理时间为1h,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脱色效果一般,采用实施例3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82.6%,强力保留率为93.2%。
对比例3:仅二甲亚砜处理
原样与实施例1相同,置于pH为5的2g/L二甲亚砜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处理温度为25℃,处理时间为3h。处理后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本方法对有色涤纶布无脱色效果,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0.03%,强力保留率为99.8%。
对比例4:仅次氯酸钠处理
原样与实施例1相同,置于pH为5的2g/L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轧液,使其带液率为100%,处理温度为25℃,处理时间为3h。处理后取出织物,在水温为50℃时,水洗3次、烘干。
本方法对有色涤纶布无脱色效果,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0.07%,强力保留率为99.4%。
表1本发明中实施例/对比例的脱色效果
对比例5:传统脱色方法1----保险粉剥色
原样与实施例1相同,浴比1:20,加入5g/L保险粉、1g/L氢氧化钠,先在70℃保温30min,升温到130℃,在此温度下剥色60min;降温至80℃,取出布样,在水温为50℃时,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脱色效果一般,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88.6%,强力保留率为74.5%。同时,该方法所需的脱色条件苛刻,且保险粉失效严重。
对比例6:传统脱色方法2----次氯酸钠剥色
原样与实施例1相同,浴比1:20,加入30%(o.w.f)次氯酸钠,将溶液升温至130℃,在此温度下剥色30min;降温至80℃,取出布样,水洗脱氯,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后的有色涤纶布脱色效果一般,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涤纶织物在脱色前后的K/S值和顶破强力值,经计算发现,该实施例脱色后的织物,脱色率为82.6%,强力保留率为84.5%。同时,该方法所需脱色条件苛刻,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大。
综上,本发明利用臭氧对有色涤纶织物进行气相脱色,使织物上染料的发色基团被破坏,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本发明对有色涤纶的脱色效果较好,且强力损失很小,能够满足处理后涤纶的再利用,同时,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5)
1.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采用臭氧联合脱色溶液处理有色涤纶织物,以实现涤纶织物的回收;所述脱色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或次氯酸钠溶液;
所述脱色溶液的浓度为2-8 g/L,并调节pH为5-13;
所述臭氧脱色条件为:臭氧通入速率为6-13 g/h,处理温度为20-80℃,脱色时间为2-6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理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时,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0.5-1):(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轧液过程:将染色涤纶织物置于脱色溶液中浸渍,轧液;
(2)脱色过程:将步骤(1)获得的具有一定带液率的织物置于反应器中,臭氧由一端输入,尾气由一端输出;所述织物的带液率为80-200%;
(3)后处理过程:脱色完成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得到涤纶织物。
4.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采用臭氧联合脱色溶液处理有色涤纶织物,以实现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所述脱色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或次氯酸钠溶液;
所述脱色溶液的浓度为2-8 g/L,并调节pH为5-13;
所述臭氧脱色条件为:臭氧通入速率为6-13 g/h,处理温度为20-80℃,脱色时间为2-6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理溶液为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混合溶液时,二甲亚砜和次氯酸钠的质量比为(0.5-1):(0.5-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6419.7A CN113073461B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6419.7A CN113073461B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3461A CN113073461A (zh) | 2021-07-06 |
CN113073461B true CN113073461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6609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36419.7A Active CN113073461B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734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9375B (zh) * | 2021-09-13 | 2023-10-2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聚酯織物的除色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288551T3 (es) * | 2002-05-17 | 2008-01-16 | Howa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vo de descoloracion y procedimiento de descoloracion de un producto textil. |
CN1804207A (zh) * | 2005-12-15 | 2006-07-1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废旧边角布料的臭氧脱色方法 |
CN101787644A (zh) * | 2010-03-10 | 2010-07-28 | 苏州大学 | 纺织印染疵品的剥色处理方法 |
EP3519623B8 (en) * | 2016-10-03 | 2022-07-13 | Acticell GmbH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for local and reproducible bleaching of fabric with ozone |
-
2021
- 2021-03-03 CN CN202110236419.7A patent/CN11307346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3461A (zh)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21105B (zh) | 一种涤棉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 | |
CN102704282B (zh) | 应用国产荧光分散染料生产高标准荧光安全防护涤棉交织面料的工艺 | |
CN107044055A (zh) | 一种胭脂虫红素少水染色棉织物的方法 | |
CN113073461B (zh)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回收方法 | |
CN108951233A (zh) | 一种有色涤纶织物的脱色方法 | |
Liu et al. | Study on the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thiourea dioxi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charge printing of polyester fabrics | |
Arooj et al. | Application of ozone in stripping of cotton fabric dyed with reactive dyes | |
Avinc et al. | Ozone applications for after‐clearing of disperse‐dyed poly (lactic acid) fibres | |
CN111472182A (zh) | 一种高温高压少水染色工艺 | |
CN111088712B (zh) | 一种高效脱色絮凝还原清洗助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4846664A (zh) | 一种改性罗布麻纤维的酸性染料染色方法 | |
Saremi et al. | Dyeing of fibers a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 |
CN113550019A (zh) | 基于废旧纺织品的彩色再生纤维素导电长丝的制备方法 | |
Hassan et al. | Reuse of spent dyebath following decolorisation with ozone | |
CN110629568B (zh) | 一种涤纶纱染色工艺 | |
CN109505165A (zh) | 一种以硅氧烷为介质的分散染料涤纶染色方法 | |
CN106637908A (zh) | 一种利用臭氧对麻织物进行气相漂白的方法 | |
GB758745A (en) | Process for improving properties of fibres, films or sheets made of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material | |
CN106498700A (zh) | 一种利用臭氧对麻织物进行液相漂白的方法 | |
CN108914625B (zh) | 一种聚甲醛纤维染色方法 | |
CN111826973A (zh) | 一种棉针织布用环保无污染型硫化黑快速染色工艺 | |
CN1330821C (zh) | 一种织物等离子体-微喷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9826027A (zh) | 碱性染料助剂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 |
CN101914856B (zh) | Pla纤维的剥色方法 | |
CN108486856A (zh) | 一种退浆染整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