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2512B -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2512B
CN113072512B CN202010010497.0A CN202010010497A CN113072512B CN 113072512 B CN113072512 B CN 113072512B CN 202010010497 A CN202010010497 A CN 202010010497A CN 113072512 B CN113072512 B CN 113072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zone
phosgene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reaction
hexamethylenedi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04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2512A (zh
Inventor
李强
李同和
孙淑常
王京旭
尚永华
王鹏飞
李建峰
石滨
韩金平
孙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04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2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2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2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51/2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51/30Only oxygen atoms
    • C07D251/34Cyanuric or isocyanuric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1,6‑己二胺与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得到含有难分离组分A的1,6‑己二异氰酸酯,通过控制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精馏使得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60mg/kg,将上述精馏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作为单体原料合成聚异氰酸酯时,可以使得聚异氰酸酯与现有产品比,具有浊度相对稳定的特性,在储存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小。

Description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异氰酸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浊度相对稳定的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脂族或芳香族胺的气相光气化反应可以制备相应的异氰酸酯,可以特别有利的在气相中进行。但时常发生的问题是,无论什么原因,这些异氰酸酯是有浊度的或者在后来的改进步骤中发生不受欢迎的副反应,例如预聚合、形成缩二脲或三聚体,并且对所得到的聚异氰酸酯的浊度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浊度的原因和来源是多种多样的,而在直接的工艺产品或下游产品中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不受欢迎浊度变化的不是所有的在异氰酸酯中的杂质。
美国公开专利US5691440中描述了使用一系列羧酸季铵盐及三聚催化剂制备HDI三聚体的方法。专利提及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处理,说明反应物出现了凝胶颗粒或固体颗粒,此现象主要是由催化剂分散不理想引起。
中国公开专利CN101903360A中描述了一种使用与异氰酸酯不互溶的全氟辛烷作为稀释剂来解决控制反应热及改善产品质量的方法。专利所述使用5倍于异氰酸酯量的稀释剂,达到将催化剂于异氰酸酯保持相对较低浓度的目的,使反应引发阶段不发生以催化剂液滴为中心的局部快速聚合现象,形成凝胶或固体颗粒。但是其使用的稀释剂需要较频繁的回收步骤,并且在产品中也有残留,大大增加了规模放大的成本,实际应用型存在较大的限制。
美国公开专利US6107484A中描述了使用多氟化季鏻盐制备不对称三聚体含量较高的异氰酸酯低聚物的方法,专利中述及使用该种类型的催化剂在管式反应器中齐聚,产品中形成凝胶颗粒的倾向较低。而在实际中,这类凝胶颗粒由于其与产品是非均相的,必然会对产品的浊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而,现今的聚异氰酸酯生产工艺中,更侧重的是如何降低聚异氰酸酯的浊度而忽略了聚异氰酸酯在储存过程中的浊度变化,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聚异氰酸酯的浊度会慢慢增大,对下游产品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可以通过过滤设备降低聚异氰酸酯中的浊度,但是也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解决现有聚异氰酸酯产品中浊度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浊度相对稳定的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制得的1,6-己二异氰酸酯作为原料合成得到的聚异氰酸酯具有浊度相对稳定的特性。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1,6-己二胺与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获得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进一步合成获得聚异氰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60mg/kg;所述难分离组分A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356977430000021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精馏处理使得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40mg/kg,优选≤20mg/kg,更优选≤10mg/kg。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难分离组分A可以为1,1-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2-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3-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4-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5-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6-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光气化反应在气相中进行,1,6-己二胺的气化是预先进行的,且所得到的气相的1,6-己二胺在进入反应区之前无液滴存在。优选地,从原料的混合、反应至形成反应产物是在一个反应区中进行的。在反应产物离开反应区之后,1,6-己二胺与光气已经在反应区完全反应。上述光气化反应可以采用间歇、半连续或连续的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优选采用连续操作的方式。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光气中可以含有≤10wt%的HCl气体。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1,6-己二胺与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所述惰性介质选自氮气、稀有气体(例如氩或氦)、芳香族化合物(例如氯苯、二氯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氮气、氯苯和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惰性介质的用量以气化后的惰性介质气体体积计算,惰性介质气体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001-5:1,优选0.01-3:1,更优选0.1-1:1。
1,6-己二胺和光气可与惰性介质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惰性介质通常在反应前与1,6-己二胺和/或光气混合,优选在1,6-己二胺气化之前与1,6-己二胺混合,从而辅助1,6-己二胺的气化,缩短气化时间,降低1,6-己二胺气化的能耗。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内形成的1,6-己二异氰酸酯在反应条件下呈气态,即排除在反应区内有液滴形成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2-20:1,优选6-10:1,更优选6-8:1;所述的反应区的温度为350-500℃,优选为350-450℃;所述的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5-0.3MPa,优选0.07-0.2MPa,更优选0.09-0.18MPa;优选地,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5-100m/s,优选10-80m/s;在反应区中,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1-15s,优选0.08-10s,更优选0.08-5s。
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工艺区域,如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002-0.2MPa,优选高0.003-0.1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01-0.05MPa,优选低0.003-0.02MPa。
对于反应区的反应空间尺寸和流速的选择要使得反应区内的反应混合物达到湍流状态,也就是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大于3000,优选大于3500,这里雷诺数计算中用的流体的直径采用反应区的反应空间的水力直径。
本发明所述反应区可通过它的外表面进行加热或冷却。反应也可以在绝热的条件下进行,这意味着加热或冷却能量不能通过工程学措施流过反应体积的外表面,反应优选在绝热下实施。
通过以上条件得到的反应产物在250-550℃之间具有热不稳定性,因此在光气化反应之后需要将反应产物迅速冷却至150℃以下,来避免发生一些不期望的副反应,如1,6-己二异氰酸酯的热分解反应,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构化,1,6-己二异氰酸酯氯代的副反应等,同时也可能发生1,6-己二异氰酸酯进一步的低聚反应或聚合反应,同时该聚合反应生成的物质也存在进一步的分解反应等。将反应产物的温度冷却至150℃以下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惰性溶剂在单一阶段或多阶段喷淋洗涤实现反应产物温度的降低。上述惰性溶剂可以是任选的卤原子取代的烃,例如氯苯、二氯苯、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氯苯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使用经过换热器冷却的1,6-己二异氰酸酯溶液作为惰性溶剂。在喷淋洗涤的过程中,1,6-己二异氰酸酯选择性的进入惰性溶剂。从不含1,6-己二异氰酸酯的气体(包含过量的光气、氯化氢、惰性介质和喷淋洗涤的惰性溶剂)中可以通过浓缩回收惰性溶剂,光气在随后的回收措施中回收,可以含有一定量的HCl,可以返回反应区中作为原料继续进行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采用连续精馏的方式来控制1,6-己二异氰酸酯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精馏前,难分离组分含量在80-200mg/Kg;优选地,精馏填料塔的理论理论塔板数为18-30,更优选20;塔顶压力优选15-30Kpa,更优选20Kpa,塔底温度优选为145-160℃,更优选148-150℃;回流比优选为2:1-10:1,更优选3:1-6:1。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5块理论板进料,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采出位置为第17-18块理论板之间。
本发明的方法中,当获得的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的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低于60mg/Kg时,由此获得的异氰酸酯单体可以尤其有利的用于合成聚异氰酸酯,如异氰脲酸酯、亚氨基噁二嗪二酮类、缩二脲类、脲二酮类,脲及甲酸酯和/或预聚物,和工业上一致的方法封端。由此获得的这些聚异氰酸酯具有相对稳定的浊度。
文中的“组分A”中的字母A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及后文引用的便利而采用的代号,并无特定的技术内涵。
文中所述的“一种或多种”中的“多种”的含义是“两种或多于两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发现了1,6-己二异氰酸酯中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与聚异氰酸酯产品浊度稳定性的相关性,制备了合成聚异氰酸酯所需的原料1,6-己二异氰酸酯,并控制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60mg/kg,因而,将上述1,6-己二异氰酸酯作为单体原料合成聚异氰酸酯时,使得聚异氰酸酯与现有产品比,具有浊度相对稳定的特性,在储存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1,6-己二异氰酸酯中难分离组分A的测试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来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如下:利用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测定,色谱柱型号为DB-5CAM15m,0.25mm,0.25μm;检测器为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柱温升温程序:60℃保持2min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保持2min,然后以20℃/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持2min,检测器温度:250℃。首先采用气质联用的方式确定难分离组分A中的不同组分在气相色谱中的不同保留时间,获得难分离组分A及HDI等物质的峰面积,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
产品1,6-己二异氰酸酯的水解氯的测试方法参照标准ASTM D 4663-10。
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可参考专利CN 1509302 A第20页实施例4类似的方法。
聚异氰酸酯的浊度的测定使用美国Hach 2100N型浊度计。
以上方法均为本技术领域公知常识,不再一一详细赘述。
在以下实施例1-4中制备1,6-己二异氰酸酯J1-J4,实施例6-9为采用实施例1-4制备的1,6-己二异氰酸酯J1-J4作为原料制备聚异氰酸酯产品的实施例,对比例1-2为采用实施例5制备的1,6-己二异氰酸酯J5与实施例4制备的1,6-己二异氰酸酯J4比例配制后制备聚异氰酸酯产品的对比例,对比例3-4为采用Sigma-Aldrich公司市售产品比例配制后制备聚异氰酸酯产品的对比例。
实施例1
将600kg/h的1,6-己二胺原料与氮气介质混合后气化,然后将气化后的1,6-己二胺和氮气、光气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5s,光气中含有5wt%的HCl气体,氮气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1:1,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6:1,反应区的温度为350℃,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9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10m/s,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为4000;反应结束采用氯苯喷淋洗涤反应物将其冷却至100℃,上述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1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喷淋洗涤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2MPa。得到含光气的1,6-己二异氰酸酯反应液,反应液通过后续的脱光气、脱溶剂、产品精制流程获得最终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采用精馏的方式控制上述得到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其中产品精制段精馏的参数如下,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0,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5块理论板进料,采用泡点进料的方式,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塔顶压力控制在20Kpa,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从侧线采出,采出位置为第17-18块理论板中间,塔底温度控制在148℃,通过控制塔顶回流和进料负荷的方式,回流比为3:1,负荷800kg/h,获得难分离组分含量为4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1。
实施例2
将300kg/h的1,6-己二胺原料与氮气介质混合后气化,然后将气化后的1,6-己二胺和氮气、光气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10s,光气中含有10wt%的HCl气体,氮气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1:1,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8:1,反应区的温度为450℃,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18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80m/s,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为5000;反应结束采用氯苯喷淋洗涤反应物将其冷却至90℃,上述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003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喷淋洗涤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03MPa。得到含光气的1,6-己二异氰酸酯反应液,反应液通过后续的脱光气、脱溶剂、产品精制流程获得最终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采用精馏的方式控制上述得到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其中产品精制段精馏的参数如下:
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30,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6块理论板进料,采用泡点进料的方式,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塔顶压力控制在30Kpa,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从侧线采出,采出位置为第27-28块理论板中间,塔底温度控制在150℃,通过控制塔顶回流和进料负荷的方式,回流比为10:1,负荷400kg/h,获得难分离组分含量为1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2。
实施例3
将450kg/h的1,6-己二胺原料与氮气介质混合后气化,然后将气化后的1,6-己二胺和氮气、光气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8s,光气中含有8wt%的HCl气体,氮气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3:1,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10:1,反应区的温度为500℃,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2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100m/s,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为4000;反应结束采用氯苯喷淋洗涤反应物将其冷却至120℃,上述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02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喷淋洗涤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5MPa。
得到含光气的1,6-己二异氰酸酯反应液,反应液通过后续的脱光气、脱溶剂、产品精制流程获得最终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采用精馏的方式控制上述得到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其中产品精制段精馏的参数如下:
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30,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6块理论板进料,采用泡点进料的方式,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塔顶压力控制在30Kpa,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从侧线采出,采出位置为第27-28块理论板中间,塔底温度控制在160℃,通过控制塔顶回流和进料负荷的方式,回流比为6:1,负荷600kg/h,获得难分离组分含量为2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3。
实施例4
将700kg/h的1,6-己二胺原料与氮气介质混合后气化,然后将气化后的1,6-己二胺和氮气、光气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15s,光气中含有6wt%的HCl气体,氮气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5:1,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20:1,反应区的温度为400℃,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3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50m/s,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为4500;反应结束采用冷却的1,6-己二异氰酸酯溶液喷淋洗涤反应物将其冷却至90℃,上述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05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喷淋洗涤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3MPa。
得到含光气的1,6-己二异氰酸酯反应液,反应液通过后续的脱光气、脱溶剂、产品精制流程获得最终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采用精馏的方式控制上述得到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其中产品精制段精馏的参数如下: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8,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5块理论板进料,采用泡点进料的方式,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塔顶压力控制在15Kpa,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从侧线采出,采出位置为第15-16块理论板中间,塔底温度控制在145℃,通过控制塔顶回流和进料负荷的方式,回流比为3:1,负荷1000kg/h,获得难分离组分含量为6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4。
实施例5
将850kg/h的1,6-己二胺原料与氮气介质混合后气化,然后将气化后的1,6-己二胺和氩气、光气一起进料到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1s,光气中含有2wt%的HCl气体,氮气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001:1,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2:1,反应区的温度为350℃,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5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20m/s,反应混合物料流的雷诺数值为3500;反应结束采用甲苯喷淋洗涤反应物将其冷却至100℃,上述反应区上游邻接原料输送管,下游邻接气相反应产物降温或喷淋洗涤区域。进入反应区的1,6-己二胺和光气原料输送管中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高0.09MPa;与反应区下游邻接的甲苯喷淋洗涤工艺区域的压力比反应区的压力低0.008MPa。得到含光气的1,6-己二异氰酸酯反应液,反应液通过后续的脱光气、脱溶剂、产品精制流程获得最终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采用精馏的方式控制上述得到的1,6-己二异氰酸酯产品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其中产品精制段精馏的参数如下: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0,1,6-己二异氰酸酯从第5块理论板进料,采用泡点进料的方式,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塔顶压力控制在20Kpa,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从侧线采出,采出位置为第17-18块理论板中间,塔底温度控制在148℃,通过控制塔顶回流和进料负荷的方式,回流比为2:1,负荷1200kg/h,获得难分离组分含量为10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5。
实施例6-9为采用实施例1-4制备的1,6-己二异氰酸酯J1-J4作为原料制备聚异氰酸酯产品的实施例。
实施例6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4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1为原料,将1680g的1,6-己二异氰酸酯放入三口烧瓶中,将烧瓶放入水浴锅内,水浴温度设置为60℃,在干燥氮气覆盖的条件下搅拌处理1h,以便赶出1,6-己二异氰酸酯内的溶解气体。当溶液温度升至60℃后滴加4.6g催化剂溶液,以溶液温度升高1~2℃为标志开始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温度范围内,时间在1h内,直至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该要求的转化率通过折射指数nD20检测。在nD20=1.4668时,通过加入1.9g的42%浓度对甲苯磺酸在异丙醇中的溶液终止进一步反应。获得的粗产物随后通过在120℃/0.1mbar条件下在短程蒸发器中进行薄膜蒸馏除掉未反应单体,获得单体量小于0.2%的三聚体产品。获得的三聚体是具有非常低的三官能团的聚异氰酸酯,将该产品放置于50℃的条件下储存,定期测定其浊度变化,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实施例7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1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2为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2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3为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6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J4为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8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10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对比例3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30mg/kg,氯代己基异氰酸酯含量为8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对比例4
采用难分离组分A含量为30mg/kg,1,6-二氯己烷含量为30mg/kg的1,6-己二异氰酸酯原料制备三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浊度变化结果见表1。
表1三聚体的浊度稳定性结果表
Figure BDA0002356977430000101
Figure BDA0002356977430000111
综上所述,通过控制1,6-己二异氰酸酯中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低于60mg/Kg时,获得聚异氰酸酯的浊度稳定性明显优于组分A>60mg时。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和1,6-二氯己烷的添加对聚异氰酸酯的浊度稳定性未见明显的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之下,可对本发明做出一些修改或调整。这些修改或调整也应当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将1,6-己二胺与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获得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进一步合成获得聚异氰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60mg/kg;所述难分离组分A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790099410000011
采用连续精馏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精馏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8-30;塔顶压力为15-30Kpa,塔底温度为145-160℃;回流比为2:1-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精馏处理使得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40mg/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精馏处理使得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20mg/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精馏处理使得其中的难分离组分A的含量≤10mg/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难分离组分A为1,1-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2-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3-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4-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5-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1,6-二氯代己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馏前,难分离组分A含量在80-200mg/Kg;精馏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0;塔顶压力为20Kpa,塔底温度为148-150℃;回流比为3:1-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从第5块理论板进料,纯化后的1,6-己二异氰酸酯物料采出位置为第17-18块理论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气中含有≤10wt%的HCl气体;在惰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1,6-己二胺与光气在反应区中进行光气化反应,所述惰性介质选自氮气、稀有气体、芳香族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惰性介质的用量以气化后的惰性介质气体体积计算,惰性介质气体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001-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介质选自氮气、氯苯和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惰性介质气体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01-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介质气体与1,6-己二胺气体的体积比为0.1-1:1。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2-20:1;所述的反应区的温度为350-500℃;所述的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5-0.3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在为5-100m/s;在反应区中,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1-15s。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6-10:1;所述的反应区的温度为350-450℃;所述的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7-0.2MPa;1,6-己二胺和光气进料流股进入反应区的流速为10-80m/s;在反应区中,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8-10s。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气和1,6-己二胺的摩尔比为6-8:1;所述的反应区的绝对压力为0.09-0.18MPa;在反应区中,1,6-己二胺和光气在反应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0.08-5s。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惰性溶剂在单一阶段或多阶段喷淋洗涤实现反应产物1,6-己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温度降低至≤150℃;所述惰性溶剂是任选的卤原子取代的烃;或者使用经过换热器冷却的1,6-己二异氰酸酯溶液产品作为惰性溶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溶剂为氯苯、二氯苯、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溶剂为氯苯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异氰酸酯包括异氰脲酸酯、亚氨基噁二嗪二酮类、缩二脲类,脲二酮类、脲及甲酸酯和/或它们的预聚物。
CN202010010497.0A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072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0497.0A CN113072512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0497.0A CN113072512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2512A CN113072512A (zh) 2021-07-06
CN113072512B true CN113072512B (zh) 2022-11-08

Family

ID=7660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0497.0A Active CN113072512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25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0282A (zh) * 2013-05-16 2013-10-23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82167A (zh) * 2013-05-16 2013-11-06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精制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22969A (zh) * 2014-04-10 2014-07-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颜色稳定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10396057A (zh) * 2019-07-16 2019-11-01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低氯含量的异氰酸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0282A (zh) * 2013-05-16 2013-10-23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82167A (zh) * 2013-05-16 2013-11-06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精制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22969A (zh) * 2014-04-10 2014-07-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颜色稳定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10396057A (zh) * 2019-07-16 2019-11-01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低氯含量的异氰酸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2512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1948B1 (ko) 크실릴렌 디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KR101032936B1 (ko)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CN102070491B (zh) 基于成盐光气化反应制备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US4162362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phenylmethane dicarbamates and polymethylene polyphenyl carbamates
EP3901133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US7943724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diaminodiphenylmethanes
KR101021208B1 (ko)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3072512B (zh) 一种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EP0014482B1 (en) Preparation of diphenylmethane dicarbamates and polymethylene polyphenyl carbamates with lewis acid catalysts intercalated in graphite
EP4273124A1 (en) Isocyanate compound preparation method
CN113880730B (zh) 一种连续式制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工业化方法
CN112824376B (zh) 一种气相法制备低水解氯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
US11814339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cyanate in gaseous phase
WO2011130907A1 (zh) 一种通过界面光气化反应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1671276B (zh) 甲苯二异氰酸酯连续生产过程中回收光气的方法
CN115010694B (zh) 氟代碳酸乙烯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4182B (zh) 一种高效合成1,1,4,4-四甲氧基-2-丁烯的方法
EP4273123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cyanate compound
CN115960332A (zh) 一种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33345A (zh) 一种2-氯磺酰基-4-甲磺酰胺甲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WO2023108620A1 (zh) 气相无溶剂法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16239501A (zh) 高温气相制备低氯1,5-戊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JPS5835179B2 (ja) 1−イソシアナト−3−(イソシアナトメチル)−3,5,5−トリメチルシクロヘキサンの連続的製法
CN115340470A (zh) 一种气相法制备异佛尔酮腈的方法
CN111909055A (zh) 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