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1880A -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1880A
CN113071880A CN202110319869.2A CN202110319869A CN113071880A CN 113071880 A CN113071880 A CN 113071880A CN 202110319869 A CN202110319869 A CN 202110319869A CN 113071880 A CN113071880 A CN 113071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roller
roller
group
idler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98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1880B (zh
Inventor
朱言顺
汪灿
段国伟
赵天奉
甄宏昌
由悦文
李博
梅嵩
范国伟
于静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GROU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98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1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1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B65G39/12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 B65G39/18Arrangements of rollers mounted on framework for guiding lo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76Tubes and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08Adjustable and/or adaptable to the article size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托辊装置无法实现与管道的自适应承载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包括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托辊主轴、支撑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托辊主轴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设置于另一端;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组支撑装置、第二组支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在承载的管道重力作用下克服弹性连接组件的弹性势能绕托辊主轴的中心轴线向外转动以进行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载。

Description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铺管船及其船艉托管架实现S型铺管是海底管道最主要的铺设安装方法,该方法在船上焊接并检测管道,利用张紧器或AR绞车约束焊接好的管道,使其在船艉托管架及悬空段上呈S形构形铺设到海床上。
现有技术中,在海底管道实际铺设之前,先根据管道铺设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托辊高度的调整。托辊箱高度的精调需要靠改变托管箱主轴下方的垫片数量调整,单个垫片的厚度约1厘米,不能实现无极差的调整。另外,由于作业水深变化、计算偏差、测量偏差、托辊及托管架结构变形等因素,托辊与管道的整体接触情况不理想,承载分配不均。部分托辊承载过大,部分托辊承载较小或者不接触,引起管道局部弯曲过度。同一托辊箱上的四排辊轮,相比外侧的辊轮,中间滚轮承载明显小很多,有时甚至接触不到管道;由于铺设水深等条件的动态变化,这一问题无法通过提前设定托辊高度解决。
海底管道与托管架上托辊接触不理想时,管道会在局部托辊过高位置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当铺管船、管道动态运动引起部分位置管道脱离、撞击托辊时,将引起管道应力的进一步增大;局部过高位置的托辊箱本身受到的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过大,为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现有固定式托管架一般由两节或三节桁架组成,各节桁架之间为铰接连接。在每节桁架上布置有若干托辊箱,每个托辊箱上布置有四排托辊,各排托辊只能随托辊箱整体调节高度。在铺管过程中,由于无法实时调节各个托辊箱的高度,很容易发生管道曲率与托管架曲率相差明显,各托辊承载力差异过大的情况,局部托辊甚至接触不到管道,此时在承载力过大的托辊位置,管道将承担过大的局部应力,很容易导致管道应力超标;由于这一现象存在,托管架的整体铺设能力被大幅度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托辊装置无法实现与管道的自适应承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托辊主轴、支撑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之间;
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的另一端;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两端部的第一组支撑装置、第二组支撑装置,以承载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
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在承载的管道重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弹性势能绕所述托辊主轴的中心轴线向外转动以进行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托辊箱和第一组辊轮,所述第一组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
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二托辊箱和第二组辊轮,所述第二组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箱靠近所述第二组辊轮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托辊箱靠近所述第一组辊轮的一端;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托辊箱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在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在承载管道状态下,所述第一托辊箱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在对应承载的管道段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或者呈V字型。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一辊轮,两个所述第一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二辊轮,两个所述第二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所述第一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一组辊轮沿着所述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所述第二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所述第二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二组辊轮沿着所述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包括第一辊轮轴和第一辊轮套,所述第一辊轮套与所述第一辊轮轴间隙设置;所述第一辊轮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托辊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辊轮套的厚度;
所述第二辊轮包括第二辊轮轴和第二辊轮套,所述第二辊轮套与所述第二辊轮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辊轮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辊轮套的厚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辊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第二组托辊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弹性元件,多个所述弹性元件沿着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呈倒V型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远离所述托辊主轴的一侧;
所述第二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承载件和第四承载件,所述第四承载件固设于所述第三承载件远离所述托辊主轴的一侧;
所述托辊主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三承载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与所述托辊主轴间隙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具有第一C型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具有第二C型连接部;
所述第一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C型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C型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三承载件均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第四承载件均为圆管结构。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的高度;
所述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的高度;
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相对于所述托辊主轴对称设置。
管道铺设过程中,当作业工况改变使得管道曲率与托管架曲率不匹配时,管道在托管架上某一点易产生受力较大的情况,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管道自适应托辊系统中托辊的自适应改变可自动降低该点的托辊高度,减小管道过大的局部应力,有效改善管道在整个托管架上的受力情况,从而使托管架的整体铺设能力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支撑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部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依次如下:
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第一组辊轮,140、第一固定板,150、第一托辊箱;210、第三连接部,220、第四连接部,230、第儿组辊轮,240、第二固定板,250、第二托辊箱;300、托辊主轴,310、第一卡合部,320、第二卡合部;410、第一承载件,420、第二承载件,430、第三承载件,440、第四承载件,450,承载轴;51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固定式托管架一般由两节或三节桁架组成,托辊箱在每节桁架上呈规律性间隔排布。海底管道铺设时,根据铺管计算分析结果对托辊箱高度进行调整,托辊箱通过两侧销轴实现分米级高度调节,通过主轴下方垫片实现厘米级高度调节,但无法实现厘米级以下的精确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的托辊箱可根据管道应力变化在托管架上实现厘米级无极差实时高度调节以适应管道曲率,该系统包括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托辊主轴、支撑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组托辊装置与第二组托辊装置之间;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托辊主轴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托辊主轴的另一端;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托辊主轴两端部的第一组支撑装置、第二组支撑装置,以承载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在承载的管道重力作用下克服弹性连接组件的弹性势能绕托辊主轴的中心轴线向外转动以进行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载。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照附图1和附图2,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的支撑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部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托辊主轴、支撑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组托辊装置与第二组托辊装置之间;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托辊主轴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托辊主轴的另一端;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托辊主轴两端部的第一组支撑装置、第二组支撑装置,以承载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在承载的管道重力作用下克服弹性连接组件的弹性势能绕托辊主轴的中心轴线向外转动以进行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载。
进一步地,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托辊箱150和第一组辊轮130,第一组辊轮设置于第一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二托辊箱250和第二组辊轮230,第二组辊轮设置于第二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一托辊箱靠近第二组辊轮的一端;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二托辊箱靠近第一组辊轮的一端;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托辊箱与第二托辊箱在弹性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在承载管道状态下,第一托辊箱与第二托辊箱在对应承载的管道段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或者呈V字型。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40,第一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第二组托辊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40,第二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箱、第二托辊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桁架结构,在保证该系统整体的承载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便于运载,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呈倒V型设置,在第一托辊箱或这第二托辊箱绕所述托辊主轴旋转时,倾斜设置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倾斜面为弹性连接组件提供抵抗力。
进一步地,第一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一辊轮,两个第一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第一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一线段,第一线段与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第二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二辊轮,两个第二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第二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二线段,第二线段与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第一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第一组辊轮沿着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第二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第二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第二组辊轮沿着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优选实施例,其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该系统可根据实际承载需求灵活设置相邻两组之间的第一组辊轮,故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辊轮包括第一辊轮轴和第一辊轮套,第一辊轮套与第一辊轮轴间隙设置;第一辊轮轴的两端与第一托辊箱固定连接;第一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的厚度小于第一辊轮套的厚度,通过第一辊轮套、第一弹性层的设置,既能满足对管道承载的强度,又能防止承载管道的过程中对管道表面造成损伤;第二辊轮包括第二辊轮轴和第二辊轮套,第二辊轮套与第二辊轮轴间隙设置;第二辊轮轴的两端与第二托辊箱固定连接;第二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的厚度小于第二辊轮套的厚度,通过第二辊轮套、第二弹性层的设置,既能满足对管道承载的强度,又能防止承载管道的过程中对管道表面造成损伤。
优选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弹性元件510,多个弹性元件沿着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承载件410和第二承载件420,第二承载件固设于第一承载件远离托辊主轴的一侧;第二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承载件430和第四承载件440,第四承载件固设于第三承载件远离托辊主轴的一侧;托辊主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一承载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三承载件连接;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一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均与托辊主轴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托辊主轴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310、第二卡合部320、第三卡合部、第四卡合部,第一卡合部310、第二卡合部320分别用于与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间隙套设,第三卡合部、第四卡合部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间隙套设;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3、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所在的轴段的直径大于托辊主轴中间段的直径,提高承载力。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承载轴450,增强由第一组支撑装置和第二组支撑装置构成的支撑组件的强度,保证整体系统足够的承载力。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组件具有第一C型连接部;第二固定组件具有第二C型连接部;第一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一C型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第三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第二C型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为销轴;通过第一承载件和第三承载件的设置,可灵活进行整体托辊箱的高度调整。
优选地,第一承载件与第三承载件均为立方体结构。
优选地,第二承载件与第四承载件均为圆管结构,便于与托管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一组托辊装置的高度;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二组托辊装置的高度;第一组托辊装置与第二组托辊装置相对于托辊主轴对称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当自适应托辊箱承载弯曲的管道时,两半式结构根据受到载荷的大小可以转动至适当位置,从而使其上多排辊轮同步接触支撑管道,均匀承载;两半式结构在旋转时,辊轮的高度发生变化,承载大的辊轮下降幅度大,从而弥补了托辊高度的设置误差,实现了各托辊箱均匀承载的效果。在不同水深托管架整体角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托辊的自适应结构设计,托辊与管道的整体接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式托辊。
本发明公开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托辊箱,采用两半式结构,单一结构可绕托辊主轴在一定范围内旋转;两半式结构采用弹性材料和结构进行连接,可实现10cm以内的托辊高度自适应调节与海底管道90m-400m弯曲半径的曲率自适应调节,适用作业水深5m-3000m。
现有技术中,在海底管道实际铺设之前,先根据管道铺设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托辊高度的调整。托辊箱高度的精调需要靠改变主轴下方的垫片数量调整,单个垫片的厚度约1厘米,不能实现无极差的调整。另外,由于作业水深变化、计算偏差、测量偏差、托辊及托管架结构变形等因素,托辊与管道的整体接触情况不理想,承载分配不均。部分托辊承载过大,部分托辊承载较小或者不接触,引起管道局部弯曲过度。同一托辊箱上的四排辊轮,相比外侧的辊轮,中间滚轮承载明显小很多,有时甚至接触不到管道;由于铺设水深等条件的动态变化,这一问题无法通过提前设定托辊高度解决。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托辊箱,可根据不同承载管道段的重力进行自适应调节,更好地匹配管道的曲率,实现各个辊轮的均匀承载。
海底管道与托管架上托辊接触不理想时,管道会在局部托辊过高位置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当铺管船、管道动态运动引起部分位置管道脱离、撞击托辊时,将引起管道应力的进一步增大;局部过高位置的托辊箱本身受到的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过大,为结构安全带来隐患。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对管道曲率的自适应功能,有效改善托管架结构、托辊箱整体及托辊箱上多排辊轮的受力分布,提高管道铺设的安全性,显著增强铺管船系统整体的铺设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组托辊装置、第二组托辊装置、托辊主轴、支撑组件和弹性连接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之间;
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套设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的另一端;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托辊主轴两端部的第一组支撑装置、第二组支撑装置,以承载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
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在承载的管道重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弹性势能绕所述托辊主轴的中心轴线向外转动以进行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一托辊箱和第一组辊轮,所述第一组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
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包括第二托辊箱和第二组辊轮,所述第二组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托辊箱内部,以承载海底管道;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辊箱靠近所述第二组辊轮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托辊箱靠近所述第一组辊轮的一端;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托辊箱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在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在承载管道状态下,所述第一托辊箱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在对应承载的管道段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同一条直线或者呈V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一辊轮,两个所述第一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组辊轮包括两个第二辊轮,两个所述第二辊轮呈V字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辊轮端部的连线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所述第一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一组辊轮沿着所述第一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所述第二组辊轮有一组或多组;当所述第二组辊轮为多组时,多组所述第二组辊轮沿着所述第二托辊箱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包括第一辊轮轴和第一辊轮套,所述第一辊轮套与所述第一辊轮轴间隙设置;所述第一辊轮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托辊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辊轮套的厚度;
所述第二辊轮包括第二辊轮轴和第二辊轮套,所述第二辊轮套与所述第二辊轮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辊轮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托辊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轮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辊轮套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第二组托辊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弹性元件,多个所述弹性元件沿着所述托辊主轴的纵向轴线平行等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呈倒V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远离所述托辊主轴的一侧;
所述第二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承载件和第四承载件,所述第四承载件固设于所述第三承载件远离所述托辊主轴的一侧;
所述托辊主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三承载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与所述托辊主轴间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具有第一C型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具有第二C型连接部;
所述第一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C型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承载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C型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三承载件均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第四承载件均为圆管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的高度;
所述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的高度;
所述第一组托辊装置与所述第二组托辊装置相对于所述托辊主轴对称设置。
CN202110319869.2A 2021-03-25 2021-03-25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Active CN113071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9869.2A CN113071880B (zh) 2021-03-25 2021-03-25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9869.2A CN113071880B (zh) 2021-03-25 2021-03-25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1880A true CN113071880A (zh) 2021-07-06
CN113071880B CN113071880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611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9869.2A Active CN113071880B (zh) 2021-03-25 2021-03-25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18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881A (zh) * 2007-01-04 2008-07-09 林刚 无源液控联动纠偏机
CN101301959A (zh) * 2008-06-27 2008-11-12 天津成科传动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自适应调整装置
TW201022107A (en) * 2008-09-22 2010-06-16 Martin Eng Co Conveyor belt training idle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CN202790908U (zh) * 2012-07-18 2013-03-13 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近海铺管船托管架托辊装置
CN103587918A (zh) * 2013-06-05 2014-02-19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弯段自适应自动调节托辊组
CN208856282U (zh) * 2018-09-27 2019-05-14 天津俊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尾部托辊装置
CN110980124A (zh) * 2019-12-18 2020-04-10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托辊安装结构、托辊组件及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881A (zh) * 2007-01-04 2008-07-09 林刚 无源液控联动纠偏机
CN101301959A (zh) * 2008-06-27 2008-11-12 天津成科传动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自适应调整装置
TW201022107A (en) * 2008-09-22 2010-06-16 Martin Eng Co Conveyor belt training idle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CN202790908U (zh) * 2012-07-18 2013-03-13 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近海铺管船托管架托辊装置
CN103587918A (zh) * 2013-06-05 2014-02-19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弯段自适应自动调节托辊组
CN208856282U (zh) * 2018-09-27 2019-05-14 天津俊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尾部托辊装置
CN110980124A (zh) * 2019-12-18 2020-04-10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托辊安装结构、托辊组件及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1880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1803B2 (en) Cable assembly curvature limiter
US7189028B1 (en) Underwater pipe-laying
EP0661488B2 (en) Apparatus for near vertical laying of pipeline
CA285348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chain segments
KR101552926B1 (ko) 1점 계류 시스템을 갖춘 부유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유체들을 생산하고 처리하는 설비
CN106337439A (zh) 利用对接装置实现水中悬浮隧道水下对接的方法
BR112014020274B1 (pt) Embarcação assentadora de tubos, método para assentar um duto usando a embarcação assentadora de tubos
US10754052B2 (en) Node handling device
CN113071880B (zh) 海底管道的自适应托辊系统
CA2209896C (en) Offshore turret system
US10527199B2 (en) Pipe-clamping block
CN109534095A (zh) 一种滚轮导缆机构
KR101071339B1 (ko) 바지선를 이용한 수중 관로 케리어장치 및 관로 설치방법
WO2018194515A1 (en) Pipeline la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AU2022218636A1 (en) Revolution roller guide
US20230061471A1 (en) Marine pipeline installations
CN203809952U (zh) 屈曲探测器
CN209383182U (zh) 一种滚轮导缆机构
EP3507531B1 (en) Marine pipelaying friction clamp device
OA10685A (en) Marine pipelaying and handling of rigid pipelines
KR102461346B1 (ko) 터렛 장치
CN117489279B (zh) 一种海洋工程钻探立管安装装置
JP2583279B2 (ja) 長尺水中布設物
CN102288541A (zh) 缆索水阻尼测试系统夹持装置
CN115949804A (zh) 一种悬挂敷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