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6842B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6842B
CN113066842B CN202110310891.0A CN202110310891A CN113066842B CN 113066842 B CN113066842 B CN 113066842B CN 202110310891 A CN202110310891 A CN 202110310891A CN 113066842 B CN113066842 B CN 113066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display panel
display
layer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08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6842A (zh
Inventor
吴国星
马一鸿
李霄
丁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08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6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金属层,位于衬底上,金属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减反膜层,位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减反膜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分部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减反射率,以使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本申请实施例能改善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的显示效果不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光传感器等元件,技术人员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往往将此类元件屏下设置。
然而,目前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透光且可显示,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金属层,位于该衬底上,金属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在该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在该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减反膜层,位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减反膜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分部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减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减反射率,以使第一显示区的反射率与第二显示区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部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部的透光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设置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减反膜层位于盖板朝向金属层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位于盖板背离金属层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减反膜层位于盖板背离金属层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涂覆于减反膜层背离盖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摸层,位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减反膜层位于触摸层朝向金属层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位于触摸层背离金属层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位于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减反膜层位于偏光片朝向金属层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位于偏光片背离金属层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设阈值的取值小于或等于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预设阈值的取值小于或等于1%。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分部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子分层,各第一子分层的反射率不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子分层的厚度d1=1/4λ1,λ1为390nm~780nm。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分部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子分层,各第二子分层的反射率不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子分层的厚度d2=1/4λ2,λ2为390nm~780nm。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分部和/或第二分部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衬底;
在衬底上形成金属材料层,对金属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金属层,金属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第一金属层的反射率和第二金属层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一反射率差值;
在金属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形成减反膜层,减反膜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分部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分部的反射率,第一金属层和第一分部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和第二分部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二反射率差,第二反射率差小于第一反射率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金属层和减反膜层。金属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因为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以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感光组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但是当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时,显示面板在自然光环境中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第一金属层的反射光量与第二金属层的反射光量不同,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减反膜层包括第一分部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且第一分部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减反射率,即第一分部的减反能力小于第二分部的减反能力,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显色不均。进一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显色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减反膜层,且设置减反射率不同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显色差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一实施例中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又一实施例中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是再一实施例中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是还一实施例中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
100、衬底;
200、金属层;210、第一金属层;220、第二金属层;
300、减反膜层;310、第一分部;311、第一子分层;320、第二分部;321、第二子分层;
400、显示层;
500、防护层;
600、触摸层;
700、偏光片;
800、盖板;
900、感光组件;
AA1、第一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NA、非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需要在设置显示面板的一侧集成诸如摄像头、指纹模组、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背面,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发明人发现,设计人员为保证设置于屏下的感光组件能够正常工作,需要提高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并改善由走线引起的光学衍射,因此往往将透光显示区内的像素电路做减弱处理,这使得透光显示区与显示面板其他区域的像素电路密度不一致,又由于金属材质的线路光学反射率较高,这也就造成透光显示区与显示面板其他区域的光学反射率明显不同,进而导致透光显示区与显示面板其他区域的显示效果不均,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为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10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具有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以及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的非显示区域NANA。第一显示区AA1为透光显示区,用于实现例如指纹识别、前置拍照、光学感应等功能。第二显示区AA2为正常显示区。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不包括非显示区域NANA。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重叠,即显示面板10全屏均为透光显示区,例如显示面板10全屏均为指纹识别区,可以实现全屏大面积指纹识别。
透光显示区例如可以为屏下摄像区域或指纹识别(Fingerprint sensor OnDisplay,简称FOD)区域。如图1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为屏下摄像区域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自身面部与第一显示区AA1相对,以实现拍照、摄像、人脸识别等功能;如图2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为指纹识别区域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手指放置于显示面板10并与第一显示区AA1相对,以采集手指指纹,完成解锁等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与图2仅为示例,并不代表对第一显示区AA1形状、数量及位置的限定。根据技术人员的设计需求,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不规则图形或其他形状。第一显示区AA1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一显示区AA1可以设置在靠近显示面板10边缘处,例如用于集成前置摄像模组。也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中段处,例如用于集成指纹识别模组,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其他位置。
请参阅图3,图3示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该显示面板10具有第一显示区AA1以及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该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00;金属层200,位于衬底100上,金属层2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金属层2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金属层220,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减反膜层300,位于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减反膜层3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分部3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分部320,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以使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由于反射率不同而造成的显示效果不均。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00、金属层200和减反膜层300。金属层2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金属层2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金属层220。因为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所以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在显示面板10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感光组件900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900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AA1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但是当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时,显示面板10在自然光环境中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光量与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光量不同,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存在显示差异。减反膜层300包括第一分部3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分部320,且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即第一分部310的减反能力小于第二分部320的减反能力,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色不均。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色差异,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减反膜层300,且设置减反射率不同的第一分部310和第二分部320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色差异。
单位面积内,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是指,在相同的分布面积基础上,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例如,在第二显示区AA2取和第一显示区AA1相同的面积的部分区域,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该部分区域内的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或者,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分别取面积相等的两个区域,该两个区域内,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是指:在设置减反膜层300以前第一金属层210具有第一反光量A1,在设置减反膜层300的第一分部310以后第一金属层210具有第二反光量A2,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等于(A1-A2)/A1
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是指:在设置减反膜层300以前第二金属层220具有第一反光量B1,在设置减反膜层300的第二分部320以后第二金属层220具有第二反光量B2,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等于(B1-B2)/B1
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那么第一分部310对第一金属层210的减反能力小于第二分部320对第二金属层220的减反能力。
第一分部310的减反射率小于第二分部320的减反射率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和/或,第一分部310的透光率小于第二分部320的透光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一金属层210与第二金属层220分别用于设置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当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电路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密度时,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当外界光源射入显示面板10,第一显示区AA1的反射率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
在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设置减反膜层300后,减反膜层300能够消除至少部分金属层200的反光。减反膜层3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分部3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分部320,第一分部310能够消除至少部分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光,第二分部320能够消除至少部分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光。由于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因此第一分部310消除的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光量小于第二分部320消除的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光量,这使得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光量与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光量在通过减反膜层300后趋于一致,因此能够改善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当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能更好的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差异,甚至令用户用肉眼已难以再看出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效果存在差异。
减反膜层3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减反膜层300的第一分部310包括多个分层,其中一个分层的厚度是可见光中某种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那么当该某种光经过该分层反射以后,会导致该某种光在该分层背离金属层200表面的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光程差为π,该某种光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因而使得该某种光在该分层背离金属层200表面相互叠加消除,从而达到减反的目的。
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有多种,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取值小于或等于2%。可选的,预设阈值取值小于或等于1%。当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2%,或者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1%时,能够更好的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当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内设置有其他层结构时,第一金属层210、第一分部310和第一显示区AA1内其他的层结构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第二分部320和第二显示区AA2内其他的层结构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示例性地,衬底100可以是柔性衬底,也可以是硬质衬底。例如衬底100可以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透光材料制成。
像素电路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像素电路可以包括电容、多个薄膜晶体管、电容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连线、薄膜晶体管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连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组件900例如可以包括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模组中的一个或多个。感光组件9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感光组件900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对应的第一显示区AA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一个感光组件900分别对应一个第一显示区AA1,又如多个感光组件900均对应同一个第一显示区AA1。
感光组件900的形状、尺寸和实现功能所需的区域面积应与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令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密度的差异,相应调节第一分部310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大小,使得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分部310和第二分部320的材料,第一分部310与第二分部320使用不同的材料制备成型,以实现所需减反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显示层400,设置于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显示层400例如包括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包括隔离结构和由隔离结构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发光单元对应于像素开口设置。发光单元例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结构,第一电极位于发光结构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发光结构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发光结构位于像素开口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设计需要,发光结构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或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盖板800,设置于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减反膜层300位于盖板8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300位于盖板8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减反膜层300位于盖板8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时,盖板800可以向减反膜层300提供保护。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膜层300位于盖板8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显示面板10还包括防护层500,防护层500涂覆于减反膜层300背离盖板800的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膜层300位于盖板8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在减反膜层300外设置防护层500,防护层500能够向减反膜层300提供保护,提高减反膜层300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防护层500可以对第一显示区AA1的不同功能作对应优化,例如当第一显示区AA1为指纹识别区域时,可以将防护层500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部分作加强处理改善指纹摩擦对防护层500使用寿命的影响。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触摸层600,位于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减反膜层300位于触摸层6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300位于触摸层6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膜层300可以位于触摸层6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使得减反膜层300不会影响触摸层600的作用。减反膜层300也可以位于触摸层6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能够向触摸层600提供保护。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偏光片700,位于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减反膜层300位于偏光片7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和/或,减反膜层300位于偏光片7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膜层300可以设置于偏光片700朝向金属层200的一侧,使得偏光片700能够对经过减反膜层300的光起到滤光作用。减反膜层300还可以设置于偏光片700背离金属层200的一侧,使得减反膜层300能够向偏光片700提供保护。
减反膜层30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减反膜层300的个数为一个时,减反膜层300可以与盖板800、触摸层600或偏光片700中的任一者相邻。当减反膜层300的个数为两个时,两个减反膜层300可以设置于盖板800、触摸层600或偏光片700中的任一者的两侧,或者两个减反膜层300可以分别与盖板800、触摸层600或偏光片700中的两者相邻。当减反膜层300的个数为三个以上时,三个以上的减反膜层300可以分别与盖板800、触摸层600或偏光片700中的两者或三者相邻。
请参阅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7所示,第一分部310包括在显示面板10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子分层311,各第一子分层311的反射率不同。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方面便于设计人员通过调整第一子分层311的个数来调整第一分部310的整体厚度,保证减反膜层300整体厚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第一子分层311的反射率不同,多个第一子分层311共同作用,其减反增透效果可以叠加,使得第一分部310具有较高的减反能力。
假设由外界光源射入显示面板10的光线为初始光线,初始光线具有初始波形,第一金属层21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反射外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分部310后形成第一光线,第一光线具有第一波形。通过调整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能够令初始波形与部分第一波形处于相消的位置处,初始波形的波谷和部分第一波形的波峰重叠,进而使得初始光线能够消除部分第一光线,削弱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效果。
可选的,第一子分层311的厚度d1=1/4λ1,λ1为390nm~780nm。即第一子分层311的厚度为第一光线波长的四分之一,此时初始光线与第一光线的光程差为π,因此至少部分初始波形与第一波形能够相互抵消,达到减少反射光的目的。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8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分部320包括在显示面板10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子分层321,各第二子分层321的反射率不同。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方面便于通过调整第二子分层321的个数来调整第二分部320的整体厚度,保证减反膜层300整体厚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第二子分层321的反射率不同,多个第二子分层321共同作用,其减反增透效果可以叠加,使得第二分部320具有较高的减反能力。
假设由外界光源射入显示面板10的光线为初始光线,初始光线具有初始波形,第二金属层22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反射外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分部320形成第二光线,第二光线具有第二波形。通过调整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能够令初始波形与部分第二波形处于相消的位置处,初始波形的波谷和部分第二波形的波峰重叠,进而使得初始光线能够消除部分第二光线,削弱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效果。
可选的,第二子分层321的厚度d1=1/4λ2,λ2为390nm~780nm。即第二子分层321的厚度为第二光线波长的四分之一,此时初始光线与第二光线的光程差为π,因此初始波形与第二波形能够相互抵消,达到减少反射光的目的。
可选的,当第一分部310包括多个第一子分层311时,第二分部320可以为一体整层设置或者第二分部3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分层321。当第二分部320包括多个第二子分层321时,第一分部310也可以为一体整层设置或者第一分部3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分层311。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子分层311和/或第二子分层321的个数,调整第一分部310和/或第二分部320的反射能力,使得所述第一金属层210和所述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20和所述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分部310与第二分部320反射率的调整应该搭配进行,以使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直至满足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分部310和/或第二分部320的材料包括多孔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第一分部310和/或第二分部320具有较好的透光率,并便于调整第一分部310和/或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10。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可以为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01:提供一种衬底100。
步骤S02:在衬底100上形成金属材料层,对金属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金属层200,金属层2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金属层2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金属层220,第一金属层21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金属层22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面积,第一金属层210的反射率和第二金属层220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一反射率差值。
金属层200例如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像素电路可以包括电容、多个薄膜晶体管、电容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连线、薄膜晶体管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连线等。
步骤S03:在金属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形成减反膜层300。减反膜层30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分部31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分部320,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二反射率差,第二反射率差小于第一反射率差。
第一分部3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分层311,多个第一子分层311的反射率不同。第二分部3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分层321,多个第二子分层321的反射率不同。那么在步骤S03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层叠设置多层第一子分层311形成第一分部310,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层叠设置多层第一子分层311形成第二分部320,使得第一分部310的发射率大于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并使得第二反射率差小于第一反射率差。
可选的,在步骤S03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层叠设置多层第一子分层311形成第一分部310,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层叠设置多层第一子分层311形成第二分部320,使得所述第一金属层210和所述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20和所述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型的显示面板10,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一分部310的反射率与第二金属层220和第二分部320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色差异,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减反膜层300,且设置反射率不同的第一分部310和第二分部320能够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显色差异。
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熟,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显示,便于透光组件的屏下集成。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减反膜层,位于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减反膜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分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减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减反射率,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反射率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反射率,和/或,所述第一分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部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设置于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金属层的一侧,和/或,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涂覆于所述减反膜层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层,位于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触摸层朝向所述金属层的一侧,和/或,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触摸层背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
和/或,偏光片,位于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金属层的一侧,和/或,所述减反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阈值的取值小于或等于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取值小于或等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子分层,各所述第一子分层的反射率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分层的厚度d1=1/4λ1,λ1为390nm~78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子分层,各所述第二子分层的反射率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分层的厚度d2=1/4λ2,λ2为390nm~78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或所述第二分部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中的至少一者。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金属材料层,对所述金属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反射率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一反射率差值;
在所述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减反膜层,所述减反膜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分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反射率,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分部的反射率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二分部的反射率之差为第二反射率差,所述第二反射率差小于所述第一反射率差。
CN202110310891.0A 2021-03-23 2021-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066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0891.0A CN113066842B (zh) 2021-03-23 2021-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0891.0A CN113066842B (zh) 2021-03-23 2021-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6842A CN113066842A (zh) 2021-07-02
CN113066842B true CN113066842B (zh) 2024-02-20

Family

ID=7656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0891.0A Active CN113066842B (zh) 2021-03-23 2021-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6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8168A (zh) * 2021-08-19 2023-03-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81B (zh) * 2021-11-05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47649B (zh) * 2021-11-15 2022-10-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车载液晶显示装置
CN114420873A (zh) * 2022-01-20 2022-04-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2796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54044A (zh) * 2020-08-13 2020-12-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WO2020248348A1 (zh) * 2019-06-10 2020-12-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8348A1 (zh) * 2019-06-10 2020-12-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1312796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54044A (zh) * 2020-08-13 2020-12-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6842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6842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10089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755010B2 (en) Displays with multilayer masks and color filters
CN10898348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208984U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周辺光センサ用ウィンドウのコーティング
WO2018145461A1 (zh) 显示装置
CN109473042B (zh) 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透明基板的涂层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63235B (zh) 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1399701B (zh)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318033B2 (en) Anti-reflective layer,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418910A (zh) 电子装置
CN113948007B (zh)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494898A (zh) 电子装置
CN1135174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767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20103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触控装置
CN112462463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防反射红外截止滤光器涂层
US1165036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optical coupling layer and diffractive layer
US10969618B1 (en) Opposite substrate
CN211207024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177505B2 (ja) タッチ入力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20306257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831659B (zh) 觸控顯示面板
CN10890066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