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2791B -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2791B
CN113062791B CN202110496175.6A CN202110496175A CN113062791B CN 113062791 B CN113062791 B CN 113062791B CN 202110496175 A CN202110496175 A CN 202110496175A CN 113062791 B CN113062791 B CN 113062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gas pressure
gas cylinder
whole vehicle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61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2791A (zh
Inventor
李静静
陈月春
李素婷
王晓萌
项秀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61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2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9/00Electrical control of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1/00Monitoring or diagnostic devices for exhaust-gas treatment apparatus, e.g. for catalytic activity
    • F01N11/002Monitoring or diagnostic devices for exhaust-gas treatment apparatus, e.g. for catalytic activity the diagnostic devices measuring or estimating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in, or downstream of the exhaust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air, e.g. by mixing exhaust with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包括: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若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所述车辆的整车气瓶与所述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所述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其中,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整车气瓶,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口;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从而不再需要将发动机维持在较高的转速,就可以实现对颗粒捕捉器的快速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驻车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汽车尾气的达到排放标准,所以现今在汽车发动机的后处理系统中增加了颗粒捕捉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通过颗粒捕捉器中的载体采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碳烟。随着DPF中的载体内部的碳烟不断增多,需要对DPF载体进行再生处理,即将通过高温将载体内部的颗粒氧化,以使得载体内继续捕获碳烟。
再生具体分为驻车再生和行车再生。驻车再生是车辆原地静止状态下,通过提排温手段,将颗粒捕集器内收集的碳烟消除。驻车再生时DPF前的排气温度可达到600℃以上,为了防止再生产生的热量在DPF内部聚集,造成DPF损伤,驻车再生模式中设置了冷却阶段。现有的方式是当柴油机运行在驻车再生冷却阶段时,将发动机的转速维持在设定的一个高转速下,同时节流阀全开,从而可以尽可能大的增大进气量,进而将DPF内部聚集的热量带走。
但是将发动机的转速维持在高转速下时,不仅会消耗较多燃油,并且整车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更重要的是所带来的冷却速度也相对有限。而若将该阶段下的发动机转速设置较低,由于此时发动机进气量较小,就会造成DPF冷却速度过于缓慢。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对DPF的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速度慢,以及噪音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包括:
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若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所述车辆的整车气瓶与所述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所述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其中,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整车气瓶,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可选地,在上述的方法中,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当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可选地,在上述的方法中,所述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之后,还包括:
确定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实时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当在未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则维持当前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可选地,在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
可选地,在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当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预设气压时产生。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包括:
第一监控单元,用于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控单元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所述车辆的整车气瓶与所述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所述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其中,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整车气瓶,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第一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可选地,在上述的装置中,还包括: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第二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第一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可选地,在上述的装置中,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第二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第三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实时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转速维持单元,用于在未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维持当前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可选地,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关闭单元,包括:
第一关闭子单元,用于当监测到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当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
可选地,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二关闭单元,包括:
第二关闭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出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预设气压时产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在车辆上新增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从而通过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在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由于,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颗粒捕捉器的进口,而整车气瓶中包含有高压气体,所以打开电磁阀,可以使得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而吹入的高压气体会具有较高流程,所以可以对颗粒捕捉器进行快速的冷却。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以在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电磁阀,从而不再需要将发动机维持在较高转速下,就可以完成对颗粒捕捉器的更快速的冷却,并且降低油耗以及有效避免了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调节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可选地,由于,在驻车再生过程中,前面需要经过提问进行再生后,才进入驻车冷却阶段,相应的车辆的运行模式也才转换为驻车再生冷却的运算模式。所以,可以是在开启驻车再生后,才开始实时监测车辆的运算模式。
S102、判断车辆是否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
其中,若判断出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即监测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时,执行步骤S103。
S103、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
其中,本申请在车辆中新增了一个电磁阀。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车辆上的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车辆上空压机会将空气压缩进整车气瓶中,所以车辆的整车气瓶中包含有高压气体。因此在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时,如图2所示,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将通过电磁阀,从颗粒捕捉器的进入,吹入颗粒捕集器的内部。由于,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具有较大的压力,所以吹入颗粒捕集器中的气体具体较高的流速,因此可以实现对颗粒捕捉器内部的载体的快速冷却。并且,可以不需要再将发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高转速下,从而避免给车辆带来噪音以及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
可选地,可以通过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实现的对于电磁阀的开关的控制,从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控制设备,只需要在ECU中增加相应的控制逻辑。
可选地,为了使得颗粒捕集器的冷却速度更快,可以在监测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后,在执行步骤S103的同时,将发动机的转速调整至设定转速,并且将节流阀全开,从而可以同时通过发动机的进气以及整车气瓶的高压气体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冷却,进一步加快了颗粒捕集器的冷却速度。
并且,发动机的进气可以在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不足时,弥补冷却效果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对颗粒捕集器的冷却。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整车气瓶带来的快速冷却效果,所以发动机所需要的转速可以相对较低,从而也不会带来噪音以及消耗过多的燃油。
具体的,也可以是在正常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将发动机的转速提升至一个设定转速,并维持在该转速下直至监测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阈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颗粒捕捉器前期经过正常气瓶的高压气体的冷却,所以所设定转速可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值。
当然,也可以是从进入驻车冷却阶段开始就将发动机提升值一个较小的设定转速,然后随着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或颗粒捕捉器的内部的温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发动机的转速。或者采用其他的测量,配合整车气瓶对颗粒捕捉器进行冷却。
S104、实时监测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并判断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其中,当判断出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即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说明驻车再生冷却可以结束,此时执行步骤S105。
S105、关闭电磁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在车辆上新增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从而通过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在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由于,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颗粒捕捉器的进口,而整车气瓶中包含有高压气体,所以打开电磁阀,可以使得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而吹入的高压气体会具有较高流程,所以可以对颗粒捕捉器进行快速的冷却。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以在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电磁阀,从而不再需要将发动机维持在较高转速下,就可以完成对颗粒捕捉器的更快速的冷却,并且降低油耗以及有效避免了噪音的产生。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不再S30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此处不再赘述。
S302、判断车辆是否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
其中,若判断出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则执行步骤S303。
S303、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
其中,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需要说明的是,不再S3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此处不再赘述。
S304、实时监测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以及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由于,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原本是用于车辆制动的,所以整车气瓶中的气体不能过低,所以需要实时监测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S305、判断是否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或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
其中,当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说明驻车再生冷却结束所以此时可以执行步骤S306。而当监测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此时避免整车气瓶的气体压力过小,此时也应该执行步骤S306。所以,当判断出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或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执行步骤S306。
S306、关闭电磁阀。
S307、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还未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由于,当监测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并关闭电磁阀后,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可能还未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而此时已经不存在整车气瓶的气体对颗粒捕捉器的内部进行降温,所以此时可以执行需要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并维持至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以通过发动机进气完成对颗粒捕捉器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期已经过整车气瓶的高压气体的冷却,此时颗粒捕捉器的内部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设定的第一设定转速可以为一个相对较低的转速。
可选地,第一设定转速可以是一个固定值。当然,也可以是根据当前情况设定的一个值。例如,具体可以预先通过实验,确定出在不同温度下,使得对颗粒捕捉器的冷却速度,车辆噪音、油耗等多个因素的处于最佳效果的发动机转速,从而可以根据当前颗粒捕捉器的温度,设定对应的第一预设值。
由于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在起初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压力,并且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在打开电磁阀后,会不断降低,降温效果也会下降,所以为了更加有效地保证颗粒捕捉器的冷却效果。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步骤S307的方式,而在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开始时,就配合发动机转速进行冷却,即在监测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之后,还可以同时执行配合调节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方法,此时需要相应地将步骤S307删除。具体的,一种配合调节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401、确定当前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S402、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其中,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越大,与其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越小,最小也可以为零。
具体的,可以预先通过实验,确定出在到达固定冷却速度的前提下,不同的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的大小。从而,可以在监测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之后,就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S403、实时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由于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不断减少,其所能带来的冷却效果也不断下降,所以为了能保证对颗粒捕捉器的冷却速度,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断的调节发动机的转速。
S404、当在未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则维持当前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由于,在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电磁阀已被关闭。而由于此时,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还未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所以需要维持当前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以保证完成对颗粒捕捉器的冷却。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此处不再赘述。
S502、判断车辆是否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式。
其中,若判断出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执行步骤S503。
S503、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
其中,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此处不再赘述。
S504、监测车辆是否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或是否接收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
其中,当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预设气压时产生。
由于,在步骤S501时,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监测车辆是否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来确定是否完成了驻车再生冷却。而通过报警提示的方式,可以让驾驶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情况,而此时也相应地通过监测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来确定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是否小于预设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监测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或接收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执行步骤S505。
S505、关闭电磁阀。
同样,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配合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实现对颗粒捕捉器的冷却,而具体的过程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单元:
第一监控单元601,用于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开启单元602,用于在第一监控单元601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车辆的整车气瓶与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颗粒捕捉器的内部。
其中,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整车气瓶,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第一监测单元603,用于实时监测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第一关闭单元604,用于在第一监测单元603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电磁阀。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中,还包括以下单元: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第二关闭单元,用于在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电磁阀。
第一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中,还包括以下单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第二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第三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实时将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转速维持单元,用于在未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维持当前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中,第一关闭单元,包括:
第一关闭子单元,用于当监测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关闭电磁阀。
其中,当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中,第二关闭单元,包括:
第二关闭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关闭电磁阀。
其中,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出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预设气压时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若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所述车辆的整车气瓶与所述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所述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其中,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整车气瓶,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确定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实时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当在未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则维持当前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当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当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预设气压时产生。
5.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监控单元,用于监控车辆的运行模式;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控单元监控到车辆进入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则打开连接所述车辆的整车气瓶与所述车辆的颗粒捕捉器的电磁阀,以使所述整车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吹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其中,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整车气瓶,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颗粒捕捉器的进口;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
第二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并将节流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
第三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实时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当前监测到的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对应的第二设定转速;
转速维持单元,用于在未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前,若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维持当前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直至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第一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
第二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整车气瓶内的气体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第一转速调节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提升至第一设定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闭单元,包括:
第一关闭子单元,用于当监测到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当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颗粒捕捉器的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车辆退出驻车再生冷却阶段对应的运行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闭单元,包括:
第二关闭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其中,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的报警提示,在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出所述整车气瓶中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预设气压时产生。
CN202110496175.6A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062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175.6A CN113062791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175.6A CN113062791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791A CN113062791A (zh) 2021-07-02
CN113062791B true CN113062791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56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6175.6A Active CN113062791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279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2721A (en) * 1996-10-15 1998-11-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 midbed temperature of a catalytic converter in an exhaust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length exhaust pipe
DE202006004305U1 (de) * 2006-03-18 2007-07-26 Heinrich Gillet Gmbh Abgasschalldämpfer
CN106795791B (zh) * 2014-08-08 2022-04-26 卡明斯公司 强制排气扩散器
CN107355289B (zh) * 2017-08-18 2023-06-0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dpf再生控制系统及该系统的实验台
DE102018102111A1 (de) * 2018-01-31 2019-08-0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bgasnachbehandl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8729986A (zh) * 2018-07-19 2018-11-02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制动能量回收的柴油机dpf车载清灰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791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8110B (zh) 区别egr阀与氧传感器劣化
JP4100449B1 (ja) 排気ガス浄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排気ガス浄化システム
JP2004218558A (ja) 排気浄化装置
US7934373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vehicle
CN110985222B (zh) 一种触发dpf被动再生的方法及系统
EP1654450B1 (en) Strategy employing exhaust back-pressure for burning soot trapped by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JP2007016611A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CN104364500A (zh) 内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37968A (zh)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4870762A (zh) 运行柴油发动机的方法和具有多个运行模式的柴油发动机设备
CN105569781B (zh) 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车载灰烬清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19229A (zh) 一种颗粒捕集器再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0304A (zh) 柴油机颗粒补集系统的再生方法
CN113062791B (zh) 一种驻车再生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03138B (zh) 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WO2022125648A1 (en) Adjusting thermal management mode entry and exit temperature thresholds based on aftertreatment system aging
CN112814813B (zh) 一种发动机防喘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177781A (zh) 操作机动车辆的方法
CN114542307B (zh) 一种混动车的dpf驻车再生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1220260A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CN102477887B (zh) 排放气体后处理方法
WO2017130408A1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2009150278A (ja) パティキュレートフィルタ自動再生時の吸気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7355046B2 (ja) 不具合判定装置および不具合判定方法
CN112983607A (zh) 一种汽车颗粒收集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