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1066A -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 Google Patents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1066A CN113061066A CN201911289251.5A CN201911289251A CN113061066A CN 113061066 A CN113061066 A CN 113061066A CN 201911289251 A CN201911289251 A CN 201911289251A CN 113061066 A CN113061066 A CN 113061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wberry
- microbial
- soil
- continuous cropping
- sol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7—Determining fertilization requir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属于微生态有机肥料个性化定制的技术领域,主要针对草莓的连作土壤进行采样、测序分析,通过复合微生物菌群(主要有光合菌、硝化细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木霉菌、黑曲霉菌、放线菌、固氮菌、有益革兰氏阳性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对特定的土壤进行定制调配菌剂配方,利用天然植物作为发酵基质进行发酵,在充分腐熟后得到优质的微生物动态菌剂,改善草莓连作障碍,增强草莓产品的稳定性,提高草莓产品的品质以及产量,解决了传统单一的生产工艺。在现代农业领域得到充分精准应用,填补产业空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态有机肥料个性化定制的技术领域,针对草莓的连作土壤进行采样、测序分析,按照不同的微生物菌群对特定的土壤进行定制调配菌剂配方,涉及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背景技术
在草莓的生产模式中由于大棚建设成本高,草莓生长周期从定值到成熟采收需要9个月的时间,所以在生产中轮作倒茬较难,连作障碍严重,常年种植草莓的温室大棚会病虫害严重、土壤酸碱度不平衡、一些土传病害连年发生,导致草莓生产后期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严重降低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在不断地试验中通过对草莓连作障碍严重的土壤、草莓连作中等土壤、草莓优质土壤的对比。以及该地区草莓土壤微生物菌群的不同对比,筛选出适宜的微生物菌群来调节草莓土壤微生物菌群平衡、土壤酸碱度平衡增加有益微生物,营造草莓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草莓连作障碍的土壤。
微生物肥料在目前市场上大多都采用单一菌种或者盲目复合菌种发酵,但是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作物无法体现菌群成分多样化、对于不同作物具有针对性的比例配方。采用天然活性复合维生物菌种进行生产制备中,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既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化学试剂带来的危害。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产量以及土壤改良有显著效果。避免化学物质以及添加剂等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提高精准应用的价值。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草莓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土壤障碍,包括土壤次生盐渍化、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益微生物波动较大、有益微生物菌群逐渐减少,常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土壤病虫害严重、草莓品质降低、产量减少、幼苗成活率下降,微生物肥料能促进草莓生长并使环境中的养分潜力充分发挥,增强草莓植株的抗病虫能力,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微生物肥料功能单一、没有针对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根据不同地区内的草莓土壤微生物分布情况确定独特的微生物菌剂配方,对天然植物进行发酵得到合适的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配方依据土壤的性质来制定,制定针对草莓作物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1)草莓土壤样本处理:将采样的草莓连作的根际鲜土壤,去除根茬残体及其它杂物质,经粉碎、过筛,为除杂土。对样本进行粗处理,称量、测定样本PH值。抽提并纯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采用515F/806R PCR引物对微生物DNA的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扩增;
(2)测定草莓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提取土壤中微生物的总DNA,然后以16S rRNA作为目标序列,使用515F/806R PCR引物进行绝对定量,以大肠杆菌作为标准品;
(3)鉴定草莓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比例: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将测序结果与16S rRNA的微生物基因序列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土壤样本中不同活性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和比例;
(4)确定菌剂配方:购买国家微生物菌种库保存的一株编号为ACC10013的胶质芽孢杆菌,和一株编号为ACC11025的枯草芽孢杆菌。将测定的微生物菌群含量与该地区草莓土壤微生物数据库中该微生物菌群的含量分布进行比较,通过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确定自主应用的草莓土壤的配方。若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5.3×109cfu/g(mL);若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1.5×109cfu/g(mL);
(5)微生物肥料发酵:将步骤4中已经确定的菌剂配方与发酵基质混合均匀后发酵,发酵环境中密闭发酵保持10-15天当发酵基质的pH值到达或接近5.0时,则发酵成熟。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在提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的过程中采取微珠打碎或者是超声的提取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法测定DNA浓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的515F/806R PCR引物为515F:GTGCCAGCMGCCGCGGTAA806R;806R:GGACTACHVGGGTWTCTAAT。细菌16S rRNA基因共有V1,V2到V9共九个高变区。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双端编码的515F/806R PCR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扩增的产物通过Illumina或其他的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
更进一步地,在草莓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包括草莓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包括光合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木霉菌、黑曲霉菌、放线菌、解钾菌、解磷菌、固氮菌、有益革兰氏阳性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多种菌群的配方,按照草莓的具体生长环境配制而成。
更进一步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为:通过选择草莓种植土壤样本中常见多种菌株16S rRNA的微生物基因序列的测定,参照公共数据库(RDP、SILVA、GreenGene、UNITE)菌株的系统分类名称和DNA序列信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和管理平台的方法。
更进一步地,草莓土壤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通过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获得某一地区的大量草莓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组成分布比例信息,如图(1)所示。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发酵基质主要是无毒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包括果树、蔬菜、菌菇类、以及一些草本植物。发酵基质在经过清洗、粉碎、去除杂质(石块、塑料、泥块等)。
更进一步地,发酵基质中包括35%的水和15-20%的蔗糖,质量分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蔗糖是一种颜色较深、没有经过高度提取精炼的成品糖,主要有黑糖和红糖。
更进一步地,步骤(5)中发酵过程为:在25~35℃的温度下发酵,活性复合微生物进行营养和繁殖,发酵7d后,没有大量气体产生时,密封发酵罐,以便杀灭病原菌、虫卵等,为了提高无害化处理程度,这个阶段至少保持15-20d;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上升,水分有所减少。发酵过程继续,并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微生态产品(即本发明中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当温度稳定后,且pH到达或接近5.0时显示发酵成熟,并冷却;发酵结束,过滤分离得到固态型和液态型两种微生态产品,即为本发明中的改善草莓连作障碍土壤的微生物肥料。经检测,上述固态型微生态产品呈黄色,松软;液态型微生态产品呈棕黄色;pH 4.0-5.0,12个月内各种配方菌总含量≥109cfu/g(mL),符合标准。具体步骤详见本公司专利(2018103380602)。。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针对草莓土壤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制定了针对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在确定菌剂配方后对发酵基质进行发酵,得到充分腐熟的活性复合微生物菌剂。特点在于通过对微生物菌剂的配方制备中,利用微生物菌群的比例,调节土壤中微生物菌群生长繁殖,能充分保留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
(2)本发明中的发酵基质采用无毒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包括果树、蔬菜、菌菇类、以及一些草本植物。材料环保,通过基质发酵提高产品稳定性,避免化学试剂以及添加剂对土壤的伤害。促进物质的代谢反应,大量产生和积累初级及次级代谢(衍生)产物,生成低聚糖、糖醇、酶类、低聚肽等多种有益成分,起到调节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延缓衰竭等作用,对个体有多种有益功效。
(3)本发明通过结合当前最前沿的生物信息技术,解决了传统单一的生产工艺,过滤分离后得到固态和液态微生物肥料,改善草莓连作,提高草莓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草莓幼苗成活率,改良草莓品质,提高草莓产量,延长草莓拉秧时间。使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和良性循环,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得到充分地精准应用,填补产业空白,极大地符合我国国情,应用前景广阔。
(4)本发明能促进草莓生长并使环境中的养分潜力充分发挥,增强草莓植株的抗病虫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平衡、增加草莓幼苗的成活率、改善草莓品质、增加草莓生长中拉秧时间,提高草莓产量、给生产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图2.宁夏银川贺兰某客户草莓土壤的微生物组整体结构和连作障碍的相关性
图3.宁夏西夏某客户草莓土壤关键物种差异比较柱状图
图4.宁夏西夏某客户草莓土壤差异物种筛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列举下面的个别实施案例。同时郑重声明:这些所述案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所述这些实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做出的某些改变和调整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宁夏银川贺兰的某客户提供了草莓土壤样品,需要定制符合改善草莓连作障碍土壤需求的生物肥料。首先,构建银川贺兰地区的草莓土壤微生物数据库,通过高通量16SrRNA基因测序获得该区域内300份草莓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组成分布比例信息,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选取部分菌种,制定适合的微生态菌剂配方:
(1)草莓土壤样本处理:采用微珠打碎法抽提并纯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采用515F/806R PCR引物对微生物DNA的16S rRNA基因的V4高变区进行扩增;515F/806R PCR引物为515F:GTGCCAGCMGCCGCGGTAA,806R:GGACTACHVGGGTWTCTAAT。
(2)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提取土壤中微生物的总DNA,然后以16S rRNA作为目标序列,使用515F/806R PCR引物进行绝对定量,以大肠杆菌作为标准品,梯度为104,5×104,105,5×105,106,5×106,107cfu/g;该土壤样本中总微生物含量为1.8×107cfu/g。
(3)鉴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菌群比例: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将测序结果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为:通过选择草莓种植土壤样本中常见多种菌株16S rRNA的微生物基因序列的测定,参照公共数据库(RDP、SILVA、GreenGene、UNITE)菌株的系统分类名称和DNA序列信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和管理平台的方法),确定草莓土壤样本中不同活性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经测序,确定该土壤样本中含芽孢杆菌4×106cfu/g,放线菌4×107cfu/g,乳酸菌2×107cfu/g,根瘤菌1×104cfu/g,光合菌1×104cfu/g,固氮菌5×106cfu/g,厚壁孢子轮枝菌5×106cfu/g等,如图(2)所示,草莓土壤的微生物组整体结构与连作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
(4)根据检测结果,选取适宜菌种,确定菌剂配方:将测定的草莓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与数据库中该微生物菌群的含量分布进行比较(土壤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通过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获得某一地区的大量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组成分布比例信息,),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5.3×109cfu/g(mL);若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1.5×109cfu/g(mL);
该地区不同草莓土壤样本中芽孢杆菌含量≤25%为4×106cfu/g(25%的临界值,下同),根瘤菌含量≤25%为1.0×103cfu/g,光合菌含量≤25%为1.0×104cfu/g,放线菌≤25%为4×107cfu/g。
根据根据检测结果,选取适宜菌种,确定菌剂配方:光合菌2.5×109cfu/g(mL),放线菌9×109cfu/g(mL),枯草芽孢杆菌8×107cfu/g(mL),根瘤菌5×108cfu/g,固氮菌5×106cfu/g,胶质芽孢杆菌5.6×107cfu/g(mL),厚壁孢子轮枝菌6.3×109cfu/g(mL),土壤放射杆菌4.8×107cfu/g(mL),淡紫拟青霉5.7×109cfu/g(mL)草莓土壤中有益革兰氏阳性细菌含量较少,为了增强本发明中最后得到的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因此在依据草莓土壤中测定的微生物活性菌群种类和含量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非细菌类(如木霉、黑曲、酵母)作为本发明配方中额外的基本成分,乳酸菌1.0×1010cfu/g(mL),木霉菌9.0×108cfu/g(mL),黑曲霉菌8.6×108cfu/g(mL),酵母菌8.0×108cfu/g(mL)。
根据生物信息分析的结果,将发酵基质无毒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包括果树、蔬菜、菌菇类、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等清洗、粉碎、去除杂质后混合均匀;添加15-20%(优选加入20%)的蔗糖,搅拌均匀;再以1:450稀释以上所述天然微生物活性菌群后加入,搅拌后转移至发酵车间进行主发酵,温度25-35℃,发酵7d后,可以密封发酵罐,以便杀灭病原菌、虫卵等;这个阶段至少要保持10-15d(本实施例中保持15d)。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上升,水分有所减少。发酵过程继续,当温度稳定后,PH到达或接近5.0时显示发酵成熟,冷却;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混匀l5min,然后采用过滤机进行过滤分离,得到固态型和液态型两种微生态产品,即为本发明中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利用检测平台检测其活性复合微生物菌种的比例及调配至设计标准(光合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土壤放射杆菌:淡紫拟青霉:乳酸菌:木霉菌:黑曲霉菌:酵母菌=2:2:1.5:1.6:2.1:3:2.5:3.2:1:1:2:3.4:2)。优选,将微生态活性复合微生物菌种及其衍生物产品按生产工艺灌装、封盖,得到个性化微生态生物产品(生物肥料)成品,贮藏在无阳光直射、阴凉通风处。经检测,上述固态型微生态产品呈黄色,松软;液态型微生态产品呈棕黄色;pH 5.0-7.5,12个月内各种配方菌总含量≥109cfu/g(mL),符合标准。
实施例2
宁夏西夏地区的客户提供了草莓土壤样品,需要定制符合其土壤需求的生物肥料。首先,构建宁夏西夏地区的土壤微生物数据库,通过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获得该区域内200份草莓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组成分布比例信息,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选取部分菌种,制定适合的微生态菌剂配方:
(1)土壤样本处理:采用微珠打碎法抽提并纯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采用515F/806R PCR引物对微生物DNA的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扩增;515F/806R PCR引物为515F:GTGCCAGCMGCCGCGGTAA,806R:GGACTACHVGGGTWTCTAAT。
(2)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提取土壤中微生物的总DNA,然后以16S rRNA作为目标序列,使用515F/806R PCR引物进行绝对定量,以大肠杆菌作为标准品,梯度为105,5×105,106,5×106,107,6×107,108cfu/g;该土壤样本中总微生物含量为1.3×108cfu/g。
(3)鉴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菌群比例: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将测序结果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确定土壤样本中不同活性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经测序,确定该土壤样本中含枯草芽孢杆菌1.5×106cfu/g,放线菌5×106cfu/g,固氮菌2.5×107cfu/g,硝化细菌1.2×105cfu/g,光合菌1×104cfu/g等。该地区不同土壤样本中枯草芽孢杆菌含量≤25%为1.5×106cfu/g(25%的临界值,下同),放线菌含量≤25%为5×106cfu/g,固氮菌含量≤25%为2.5×107cfu/g,硝化细菌含量≤25%为1.2×105cfu/g,光合菌含量≤25%为5×106cfu/g。
如图(3)所示,对于关键物种差异比较柱状图,选取丰度为前10的物种,展示每组的平均相对丰度以及差异检验的显著性(如有,在柱状图上端以“*”标明,如没有,则不标记),如图所示组2有显著性差异。
如图(4)所示,左边展示的是各组物种相对丰度柱状图;中间是同一物种在两组中平均相对丰度比值的log2值;右图是采用wilcox检验得到的p-value和FDR值。如果P-value和FDR值小于0.05,则该物种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生物信息分析的结果,按一定比例,组成适合该客户的多种天然微生物活性菌群光合菌3.0×108cfu/g(mL),放线菌1.0×109cfu/g(mL),枯草芽孢杆菌1.0×1010cfu/g(mL),固氮菌3.2×1012cfu/g(mL),硝化细菌1.8×1010cfu/g(mL),胶质芽孢杆菌为1.0×1010cfu/g(mL),厚壁孢子轮枝菌6×109cfu/g(mL),土壤放射杆菌3.2×107cfu/g(mL),淡紫拟青霉7.2×108cfu/g(mL),乳酸菌5.0×109cfu/g(mL),木霉菌1.1×109cfu/g(mL),黑曲霉菌1.0×109cfu/g(mL),酵母菌1.0×109cfu/g(mL)。
根据生物信息分析的结果,将发酵基质无毒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包括果树、蔬菜、菌菇类、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等清洗、粉碎、去除杂质后混合均匀;;添加15-20%(优选加入20%)的蔗糖,搅拌均匀;再以1:450稀释以上所述天然微生物活性菌群后加入,搅拌后转移至发酵车间进行主发酵,温度25-35℃,发酵7d后,可以密封发酵罐,以便杀灭病原菌、虫卵等;这个阶段至少要保持10-15d(本实施例中保持15d)。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上升,水分有所减少。发酵过程继续,当温度稳定后,PH到达或接近5.0时显示发酵成熟,冷却;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混匀12min,然后采用过滤机进行过滤分离,得到固态型和液态型两种微生态产品,即为本发明中的微生物肥料;利用检测平台检测其活性复合微生物菌种的比例及调配至设计标准(光合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硝化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土壤放射菌:淡紫拟青霉:乳酸菌:木霉菌:黑曲霉菌:酵母菌=3:2.3:2:3.4:4:3:2.5:3:1:2:2:3.5:2),优选,将微生态活性复合微生物菌种及其衍生物产品按生产工艺灌装、封盖,得到个性化微生态生物产品(土壤改良)成品,贮藏在无阳光直射、阴凉通风处。经检测,上述固态型微生态产品呈黄色,松软;液态型微生态产品呈棕黄色;pH 5.0-7.5,12个月内各种配方菌总含量≥109cfu/g(mL),符合标准。
Claims (10)
1.一种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1)草莓土壤样本处理:将采样的草莓连作的根际鲜土壤,去除根茬残体及其它杂物质,经粉碎、过筛,为除杂土。对样本进行粗处理,称量、测定样本PH值。抽提并纯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采用515F/806R PCR引物对微生物DNA的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扩增;
(2)测定草莓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提取土壤中微生物的总DNA,然后以16S rRNA作为目标序列,使用515F/806R PCR引物进行绝对定量,以大肠杆菌作为标准品;
(3)鉴定草莓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比例: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将测序结果与16S rRNA的微生物基因序列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土壤样本中不同活性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和比例;
(4)确定菌剂配方:购买国家微生物菌种库保存的一株编号为ACC10013的胶质芽孢杆菌,和一株编号为ACC11025的枯草芽孢杆菌。将测定的微生物菌群含量与该地区草莓土壤微生物数据库中该微生物菌群的含量分布进行比较,通过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确定自主应用的草莓土壤的配方。若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5.3×109cfu/g(mL);若相对含量>25%,则提供的菌剂配方中该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含量不低于1.5×109cfu/g(mL);
(5)微生物肥料发酵:将步骤4中已经确定的菌剂配方与发酵基质混合均匀后发酵,发酵环境中密闭发酵保持10-15天当发酵基质的pH值到达或接近5.0时,则发酵成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在提取样本中的微生物DNA的过程中采取微珠打碎或者是超声的提取方法。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采用的515F/806R PCR引物为515F-GTGCCAGCMGCCGCGGTAA,806R-GGACTACHVGGGTWTCTAAT。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草莓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包括光合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木霉菌、黑曲霉菌、放线菌、解钾菌、解磷菌、固氮菌、有益革兰氏阳性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多种菌群的配方,按照草莓的具体生长环境配制而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通过选择草莓种植土壤样本中常见多种菌株16S rRNA的微生物基因序列的测定,参照公共数据库(RDP、SILVA、GreenGene、UNITE)菌株的系统分类名称和DNA序列信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种植土壤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和管理平台的方法。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草莓土壤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某一地区的大量草莓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组成分布比例信息。
7.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发酵基质主要是无毒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包括果树、蔬菜、菌菇类、以及一些草本植物。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发酵基质中包括35%的水和15-20%的蔗糖,质量分数。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所述蔗糖是一种颜色较深、没有经过高度提取精炼的成品糖,主要有黑糖和红糖。
10.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要点在于:步骤(5)中发酵过程为:在25-35℃的温度下发酵7d后,没有大量气体产生时,密封发酵罐至少保持10-15d;当温度稳定后,且pH到达或接近5.0时显示发酵成熟,并冷却;发酵结束,过滤分离后得到固态和液态微生物肥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89251.5A CN113061066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89251.5A CN113061066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1066A true CN113061066A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58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89251.5A Pending CN113061066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106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04403A (zh) * | 2021-08-31 | 2021-11-05 | 易之泰生物科技(龙岩)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土壤的多菌种组合菌剂及其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2173A (zh) * | 2010-01-20 | 2010-11-24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株在草莓连作病害中起生防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CN108424184A (zh) * | 2018-04-16 | 2018-08-21 | 银川尧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肥料动态菌剂配方的制定方法和精准应用 |
-
2019
- 2019-12-16 CN CN201911289251.5A patent/CN1130610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2173A (zh) * | 2010-01-20 | 2010-11-24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株在草莓连作病害中起生防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CN108424184A (zh) * | 2018-04-16 | 2018-08-21 | 银川尧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肥料动态菌剂配方的制定方法和精准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何荣芳: "《草莓栽培技术》", 30 September 2008,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04403A (zh) * | 2021-08-31 | 2021-11-05 | 易之泰生物科技(龙岩)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土壤的多菌种组合菌剂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07722B1 (en) | Microbial consortia | |
Pedraza et al. | Azospirillum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effect on grain yield and on the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bacteria in the phyllosphere of rice rainfed crop | |
de Salamone et al. | Inoculation of paddy rice with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Impact of plant genotypes on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field crop production | |
Zhou et al. | Changes in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continuously monocropped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system | |
CN105779305B (zh) | 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Pariona-Llanos et al. | Influence of organic fertilization on the number of culturable diazotrophic endophyt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garcane | |
US20120192605A1 (en) | Fertiliz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 |
da Silva et al. | Screening of plant growth promotion ability amo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field-grown sorghum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s in Brazilian drylands | |
AU2016224903A1 (en) | Microbial consortia | |
CN108424184A (zh) | 一种微生物肥料动态菌剂配方的制定方法和精准应用 | |
Shao et al. | Long-term monoculture reduces the symbiotic rhizobial biodiversity of peanut | |
EP3453694B1 (en) | Bio-fertiliser for increasing crop yields | |
Duraivadivel et al. | Untangling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Jeevamrutha | |
CN113061066A (zh) | 个性化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符合微生态菌剂的制备技术及使用 | |
CN114686403B (zh) |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在柑橘废果酵素发酵中的应用 | |
CN113999804B (zh) | 根瘤菌scauy033及其用途 | |
CN111235069B (zh) | 一种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微生物菌剂m2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10112768A1 (en) |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Nutrient Enrichment in Plants | |
CN110655925B (zh) | 解淀粉芽孢杆菌tf28在调节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环境中的应用 | |
CN113956982A (zh) | 一种青霉菌及其用途 | |
CN114163264A (zh) | 一种提高草莓产量的微生物菌剂肥及其的制备方法 | |
CN112980973A (zh) | 一种改善葡萄连作障碍的个性化微生态菌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969252B (zh) | 根瘤菌scauy041及其用途 | |
KR102005013B1 (ko) | 신규 질소고정균 크립토코커스 포드조리커스 pgpy 및 이의 이용 | |
CN116354765A (zh) | 一种番茄专用复合微生态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