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2342A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2342A
CN113052342A CN202110424615.7A CN202110424615A CN113052342A CN 113052342 A CN113052342 A CN 113052342A CN 202110424615 A CN202110424615 A CN 202110424615A CN 113052342 A CN113052342 A CN 113052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tenance
intelligent
data
business mode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46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2342B (zh
Inventor
王晓光
任昊睿
苏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zhou Hengs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uzhou Hengs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uzhou Hengs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uzhou Hengs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46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2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2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2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2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2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通过智能云平台监测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数据,并将数据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调配专业的运维人员完成所述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运维工作;并结合运维服务区域大小、行程时限长短和电力用户数量多少三方面考虑进行智能运维中心位置设定,将传统的独立式、分散式运维服务模式转变为智能化、集中式的运维服务模式,实现了变配电室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并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安全问题,降低了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运维成本,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服务领域内的、独有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服务商业模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用户在对其自有产权的变配电室进行运维工作时,需要自行雇佣值班运维人员,由其负责变配电室的运行值班、巡视检查、环境维护及应急抢修等工作,从而确保变配电室正常运行。
以上的电力运维服务模式存在下列问题:
1、运维服务模式比较分散,每个电力用户独立进行自身的运维工作;
2.完全依托人工运维,传统的变配电室电力运维完全依托于人工进行运维,未结合智能化等手段改变运维服务模式,提升运维效率;
3.运维成本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发展,运维人员工资不断上涨,用户雇佣电工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这对电力用户产生较大经济负担;
4.人员缺口逐年增大,近年来电工行业从业者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选择电工作为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造成了较大的人员缺口,对电力用户变配电室日常运维产生较大困扰;
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电力用户缺乏专业的变配电室管理机构和人员,对自主招聘的电工难以进行专业培训,并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运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就以上情况分析可知,每个电力用户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运维人员为其进行运维工作,而多个电力用户需要的运维人员数量更大、运维成本更高、安全隐患不稳地因素更多。
可见,随着当今社会运维人员数量的减少、电力用户运维成本增加、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日趋突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的快速发展,一种用于减少运维人员数量、降低电力用户运维成本、防止变配电室运维安全隐患的集中式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是当前电力服务领域迫切需要的,也是电力服务运维服务模式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效的解决当今社会运维人员数量的减少、电力用户运维成本增加、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运维服务模式分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所述商业模式通过智能云平台监测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数据,并将数据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数据内容调配专业的运维人员完成所述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运维工作,其中
所述智能云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层、通讯传输层和系统平台层:
所述数据采集层用于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商业模式平台层;
所述商业模式平台层基于变配电室运行数据,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提供各种业务应用;
所述通讯传输层用于实现所述数据采集层与系统平台层之间的数据通讯;
所述智能运维中心包括数据监控端和运维站点:
所述数据监控端用于接收和访问所述智能云平台的数据,实时监测变配电室的运行状况,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并作为人机友好界面,进行用户权限内的操作;
所述运维站点驻扎有专业的运维人员、运维车辆和运维物资;
所述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12km2~450km2,且所述智能运维中心位于所述运维服务区域内;
具体步骤为:
S1.所述智能云平台根据由变配电室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存储、抽取、分析、计算判断,最终将故障报警和/或变配电室实时数据和/或运维工单数据推送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
S2.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派发巡视和/或应急抢修和/或倒闸操作工单至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
S3.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并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S4.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结果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
进一步的,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汇报完成结果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
S402a.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或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工作任务,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及时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汇报情况,并提出相关请求;
S402b.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提出的请求内容派发新工单;
S402c.新的专业的运维人员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
S402d.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将结果反馈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78km2~314km2
进一步的,行程时限在30分钟以内,所述行程时限是指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由所述运维站点出发到达所述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商业模式进行服务的电力用户数量为80~160位。
进一步的,所述可视化方式为动态图表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操作端设有二级权限,分别是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用户为高压电力用户,电压为1KV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传输层包括交换机和/或路由器。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按照其所服务的各个电力用户的重要性,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星级用户、二星级用户、三星级用户,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电力用户的等级高低采取优先服务措施,星级越高服务优先度越高。
本发明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依托智能化手段将传统的分散式电力运维服务模式转变为智能化、集中式的运维服务模式,实现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并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安全问题,间接的降低了各个电力用户变配电室的运维成本,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服务领域内的、独有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现在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进一步描述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的结构图。
图中:1、电力用户;2、运维人员;3、变配电室;4、智能运维中心;5、专业的运维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图,可见,在本行业现有技术中,电力用户1在对其自有产权的变配电室3进行运维时,需要自行雇佣运维人员2,由其负责变配电室3的运行值班、巡视检查、应急抢修及环境维护等运维工作,从而确保变配电室3正常运行;
此种运维服务模式就变配电室3而言,属于最基本的运维服务模式,电力用户1根据变配电室3的情况雇佣一定数量的运维人员2进行运维工作,其中,变配电室3的运行值班、巡视检查和环境维护等工作主要涉及每天的正常值班和巡检,运维人员2在工作时间内监测变配电室3的运行情况,比如:查看有无跳闸、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配电室巡检计划编制、巡检人员现场打卡、巡检拍照、现场问题记录、现场设备拍照等等,该些运维人员2一般都是三班倒或四班倒,工作内容比较简单,该些运维人员2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变配电室3的应急抢修工作主要涉及在变配电室3遇到突发电力事故时需要运维人员2进行相关的运维工作,由于该些电力事故往往存在不易排查、危险系数高等问题,这就要求运维人员2具有比较专业的技术水平而雇佣这些运维人员2所产生的费用也是较高的。
在如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的结构图;首先可以看到,各个电力用户1的分布情况为分散式,每个电力用户1各自雇佣一定数量的运维人员2,这就增加了运维人员2的需求,同时也增加电力用户的运维成本;再就是,目前社会中运维人员2的数量越来越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电力用户可能雇佣到技术水平不专业的运维人员2。可见,该种运维服务模式是不可取的。
本发明根据目前电力用户在运维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通过智能云平台监测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数据,并将数据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4,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数据内容调配专业的运维人员5完成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运维工作,智能云平台监测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数据内容主要是电信号,比如:跳闸信号、过载信号、高温信号、图形/视频信号、电流信号、电压信号、电量信号和功率因数信号等,即:影响变配电室3正常工作的电信号均在监测范围之内。
智能云平台对各个电力用户1的监测时间周期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测;而智能运维中心4除了根据智能云平台的推送来的数据进行工作调配外,其自身对各个电力用户1的运维工作有独立的工作安排,比如:对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的变配电室3的定期巡检、定期监测、定期维护、故障确认、维护增援等。
智能云平台就其功能而言,包括数据采集层、通讯传输层和系统平台层。数据采集层用于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系统平台层;数据采集层具体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和汇聚网关,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汇聚网关,汇聚网关用于收集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至系统平台层;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智能监测仪表、图像/视频采集单元、环境参数传感器等,该些采集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一般为模拟量或者开关量数据。通讯传输层用于实现数据采集层与系统平台层之间的数据通讯,在进行通信网络搭建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交换机和/或路由器,具体是采用交换机、还是路由器、还是交换机和路由器,需要根据实际的通信需求而定。系统平台层基于变配电室3运行数据,对数据进行转换、存储、抽取和分析,向智能运维中心4提供各种业务应用,这里的业务应用可以是推送故障报警、变配电室3实时数据、运维工单等,而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这些推送来的数据内容,进行一系列的运维服务工作的安排。
智能运维中心4包括数据监控端和运维站点,数据监控端用于接收和访问智能云平台的数据,实时监测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运行状况,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并作为人机友好界面,进行用户权限内的操作;该可视化方式可以是图形、表格等,但是由于仅仅采用图形或表格方式展示的话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们使用图形方式进行展示,虽然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问题所在,却无法详细的发现具体的问题,如果想要查找具体的内容,还得调用一些数据;我们使用表格方式进行展示,虽然可以看到数据信息,但是表格方式往往只是显示各种数据,专业的运维人员5在查看表格时不能快速的找到存在问题的数据,延误运维时间;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决定采用图形和表格结合的动态图表方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可以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而且根据问题很快的找到异常的数据,便于专业的运维人员5查看和分析,之所以采用动态而不是静态,是因为图表的展示内容在进行实时的变化,每个时间点的内容不尽相同。专业的运维人员5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权限查看和分析权限内的内容以及进行权限内的其他操作,比如对各种预警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判断,也可以根据数据监控端制定的运维工作安排,执行运维工作,比如定期巡检、定期监测、定期维护等;还可以通过智能云平台派发的运维工单执行运维工作,比如应急抢修等。用户权限设有二级权限,分别是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管理员的权限高于普通用户的权限,可以进行数据报警范围设定、电力用户1优先级设计、数据存储设定、工单派发对接人设定等操作,并且可以更改普通用户的权限;普通用户主要是专业的运维人员5在监视各个电力用户所属的变配电室3状态时使用,只具有查看权限,不能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定,如有必要对某个数据进行设定,可以与管理员用户沟通,下放个别设定权限。运维站点驻扎有专业的运维人员5、运维车辆和运维物资等,专业的运维人员5的标准主要包括该专业的运维人员5是否具有各类电力行业颁发的等级职称证书、是否从事本行业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是否通过本公司制定的运维人员技能测试等;运维车辆作为专业的运维人员5执行各种运维工作任务时的交通工具及各种运维物质的运载工具,运维车辆能够有效的缩短专业的运维人员5到达所维护变配电室3的时间,而且避免了由于运维物资准备不充分影响运维工作进程;特别的,本商业模式所服务的电力用户1为1KV以上的高压电力用户,在进行运维工作时,专业的运维人员5往往要携带一些特殊的运维物资,运维车辆能有效的满足该方面的要求。
智能运维中心4按照其所服务的各个电力用户1的重要性,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星级用户、二星级用户、三星级用户,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电力用户1的等级高低采取优先服务措施,星级越高服务优先度越高。星级用户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电力用户1对用电需求的重要性、电力用户1的信誉度、电力用户1维护的难易程度综合考虑的,比如电力用户1是否为公共场所、是否为重要的办公会议场所、是否为写字楼、是否为小区、园区等等,划分等级有助于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电力用户1的等级合理的分配工作,调配合适的专业的运维人员5进行相关的工作任务。
本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12km2~450km2,且智能运维中心4位于运维服务区域内,即:智能运维中心4在设定的运维服务区域内进行运维服务工作,设定有效的运维服务区域,从行程时限、电力用户1数量考虑,都能够大大的提升智能运维中心4的运维服务工作效率。
本商业模式将运维服务区域大小、行程时限长短、电力用户1数量多少三方面结合考虑,从而将智能运维中心4的运维服务效果发挥到极致。其中,之所以将运维服务区域的下限设为12km2,是出于电力用户1数量多少的考虑;本商业模式进行运维服务的电力用户1数量规定为80~160位,为了使运维服务的电力用户1数量满足80位下限,所进行运维服务的区域要做一定的考察和分析,经过初步的考察发现,在运维服务区域小于12km2时,电力用户1的数量往往达不到80位,从智能运维中心4的运维成本考虑,如果电力用户1数量太少的话,会影响到本商业模式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本商业模式要求运维服务区域的下限不得小于12km2,进行运维服务的电力用户1数量不得少于80位。之所以将运维服务区域的上限设为450km2,是出于电力用户1数量及行程时限两方面考虑;经过实际考察发现,一方面,当运维服务区域超过450km2时,该区域内的电力用户1数量将超过160位,而本商业模式所设计的智能运维中心4进行运维服务所要求的电力用户1上限为160位,当超过这个数值时,智能运维中心4的工作负荷就会变大,这样就会影响到智能运维中心4的运维服务效果,而且,运维服务区域太大的话,各个电力用户1所在的位置就比较分散,不利于进行运维服务,因此,本商业模式要求运维服务区域的上限不得超过450km2;另一方面,本商业模式要求行程时限在30分钟以内,这里的行程时限是指专业的运维人员5由运维站点出发到达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时间,虽然智能运维中心4位于运维服务区域内,但是考虑到运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城市路况、人流密集度等因素,当运维服务区域的上限超过450km2时,会出现运维车辆无法在30分钟内到达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情况;而本商业模式之所以要求行程时限在30分钟以内,是出于对运维服务效率的整体考量,即通过缩短行程时限来提升运维效率;因此当运维区域的上限超过450km2时,导致运维车辆不能及时赶到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影响了运维服务效率,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也违背了本商业模式所提出的集中运维服务的特点。具体的集中运维服务我们可以参看图5,图5为本商业模式中电力用户运维服务模式的结构图,其中,智能运维中心4统一管理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的变配电室3,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开始一系列的工作安排;而图4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个电力用户1独自雇佣有一定数量的运维人员2,如果是80~160位电力用户均按照独自雇佣的方式进行运维工作,所需要的运维人员2的数量是多么的庞大;单从运维成本来考虑就不可取,再考虑到目前的运维人员2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工难求等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就长远来看,图5展现的运维服务模式代替图4运维模式是大势所趋。
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运维服务区域大小、行程时限长短、电力用户1数量多少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本商业模式根据自身独有的设计理念结合运维服务区域大小、行程时限长短、电力用户1数量多少三方面,形成了本商业模式独有的商业体系。
优选的,本商业模式对运维服务区域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即本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78km2~314km2,在上述运维服务区域12km2~450km2的基础上,将运维服务区域缩小,且缩小后的区域仍在12km2~450km2运维服务区域内。之所以将运维服务区域进一步的缩小,目的有三,其一,当运维服务区域的下限大于78km2时,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用户1的数量大于80,甚至是接近160,只有智能运维中心4所服务的电力用户1数量接近160这个上限数量,智能运维中心4的运营及经济效益才能发挥到最大;其二,当运维服务区域的下限小于314km2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智能运维中心4所派发的运维车辆在30分钟内到达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的变配电室3,甚至只需要10分钟或15分钟就能到达运维现场,这样就大大的缩短了行程时间,为专业的运维人员5进行运维工作争取了时间;其三,将运维服务区域缩小,有助于对电力用户1进行集中管理,从而解决了由于电力用户1过于分散,智能运维中心4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的问题。
如图2所示的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的流程图,本发明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具体有:
S1.智能云平台根据由变配电室3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存储、抽取、分析、计算判断,最终将故障报警和/或变配电室3实时数据和/或运维工单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4;这里提到的故障报警主要是指各种智能仪表、各种表计、各种传感器等对变配电室3进行检测时所产生的异常数据,该些数据由智能云平台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将结果按照故障报警的种类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4,具体的报警内容包括警告提示、报警处理等;这里提到的变配电室3实时数据就是指各种智能仪表、各种表计、各种传感器等对变配电室3监测的数据;这里提到的运维工单是指智能云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推送一些需要专业的运维人员5参与的工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智能云平台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4的内容不仅仅包括S1中提到。
S2.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派发巡视和/或应急抢修和/或倒闸操作工单至专业的运维人员5;这里提到的巡视主要是针对对应的变配电室3所进行的定期巡视、临时巡视;应急抢修主要的工作是针对变配电室3突发性的故障进行的维护工作,应急抢修、倒闸操作考验的是智能运维中心4的及时性、高效性,通过本商业模式完全具备此方面的要求;
S3.专业的运维人员5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并向智能运维中心4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这里提到的专业的运维人员5接单主要是通过PC机或手机APP或公众号来实现,并且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与智能运维中心4的互动。
S4.专业的运维人员5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结果至智能运维中心4。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分为两种,其一是完成,直接汇报结果即可,其二是未完成,则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流程。
如图3所示的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进一步描述的流程图,展示了S4中工作任务完成的两种情况,具体有:
S401.在完成工作任务后,专业的运维人员5汇报完成结果至智能运维中心4,智能运维中心4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其中智能运维中心4的更新工作主要是为了将进行维护工作后的故障报警或问题进行复位处理,从而消除这些故障报警或问题;智能运维中心4的保存工作主要是将进行维护工作后的信息内容进行留底,方便后期进行查看和调用使用。
S402a.专业的运维人员5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或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工作任务,专业的运维人员5及时向智能运维中心4汇报情况,并提出相关请求;专业的运维人员5在到达运维现场后,会对变配电室3所发生的故障或问题进行分析和相关的工作布置,这里所指的工作布置是落实到每个现场专业的运维人员5的,当专业的运维人员5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发现运维工作存在难度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运维工作无法开展时,通过PC机或手机APP或公众号向智能运维中心4汇报情况实现互动,提出请求内容。
S402b.智能运维中心4根据专业的运维人员5提出的请求内容派发新工单;智能运维中心4在派发新工单的同时,需要通知运维现场的专业的运维人员5,告知已经派发新工单,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S402c.新的专业的运维人员5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新的专业的运维人员5在接单后,与现场专业的运维人员5联系,确认请求内容,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后,及时赶往运维现场。
S402d.专业的运维人员5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将结果反馈至智能运维中心4,智能运维中心4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该步骤同S401。
通过以上的步骤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到本商业模式的每个工作环节,再结合运维服务区域、行程时限和电力用户1数量三要素,从而形成了一种针对电力用户1进行运维服务的新商业模式。
本发明基于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借助智能云平台为智能运维中心4提供信息化应用,出于对运维服务区域大小、行程时限长短和电力用户1数量多少三方面考虑进行智能运维中心4位置设定,依托智能化手段及智能运维服务流程,将传统的独立式、分散式运维服务模式转变为智能化、集中式的运维服务模式,实现了变配电室3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并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运维人员2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安全问题,间接的降低了各个电力用户1所属变配电室3的运维成本,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服务领域内的、独有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虽然在细节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描述,但是本发明却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导出其它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商业模式通过智能云平台监测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数据,并将数据推送至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数据内容调配专业的运维人员完成所述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运维工作,其中
所述智能云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层、通讯传输层和系统平台层:
所述数据采集层用于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商业模式平台层;
所述商业模式平台层基于变配电室运行数据,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提供各种业务应用;
所述通讯传输层用于实现所述数据采集层与系统平台层之间的数据通讯;
所述智能运维中心包括数据监控端和运维站点:
所述数据监控端用于接收和访问所述智能云平台的数据,实时监测变配电室的运行状况,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并作为人机友好界面,进行用户权限内的操作;
所述运维站点驻扎有专业的运维人员、运维车辆和运维物资;
所述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12km2~450km2,且所述智能运维中心位于所述运维服务区域内;
具体步骤为:
S1.所述智能云平台根据由变配电室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存储、抽取、分析、计算判断,最终将故障报警和/或配电室实时数据和/或运维工单推送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
S2.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派发巡视和/或应急抢修和/或倒闸操作工单至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
S3.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并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S4.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结果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汇报完成结果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
S402a.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或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工作任务,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及时向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汇报情况,并提出相关请求;
S402b.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提出的请求内容派发新工单;
S402c.新的专业的运维人员确认接单及开展工作任务;
S402d.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将结果反馈至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更新和保存相关工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商业模式的运维服务区域为78km2~314km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行程时限在30分钟以内,所述行程时限是指所述专业的运维人员由所述运维站点出发到达所述各个电力用户所属变配电室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所述商业模式进行运维服务的电力用户数量为80~160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方式为动态图表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权限设有二级权限,分别是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用户为高压电力用户,电压为1KV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传输层包括交换机和/或路由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按照其所服务的各个电力用户的重要性,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星级用户、二星级用户、三星级用户,所述智能运维中心根据电力用户的等级高低采取优先服务措施,星级越高服务优先度越高。
CN202110424615.7A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Active CN113052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4615.7A CN11305234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4615.7A CN11305234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2342A true CN113052342A (zh) 2021-06-29
CN113052342B CN113052342B (zh) 2023-08-22

Family

ID=7651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4615.7A Active CN11305234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23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811A (zh) * 2021-09-23 2021-12-0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防外破远程监控平台及系统
CN114118824A (zh) * 2021-11-30 2022-03-0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值班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16819025A (zh) * 2023-07-03 2023-09-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5616A (ja) * 2005-02-01 2006-08-17 Hitachi Electronics Service Co Ltd サービス員情報支援システム及び障害復旧方法
US20130318365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Gary Simon Rumney Cloud server system
CN108111347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变配电站低压侧故障在线监测诊断系统
RU2682020C1 (ru) * 2018-02-22 2019-03-14 Анатолий Аркадьевич Короткий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р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объекта на базе цифровых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CN110415373A (zh) * 2019-07-24 2019-11-05 汕头市高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巡检管理系统
CN112465154A (zh) * 2019-08-21 2021-03-09 北京九州恒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电能服务商业模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5616A (ja) * 2005-02-01 2006-08-17 Hitachi Electronics Service Co Ltd サービス員情報支援システム及び障害復旧方法
US20130318365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Gary Simon Rumney Cloud server system
CN108111347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变配电站低压侧故障在线监测诊断系统
RU2682020C1 (ru) * 2018-02-22 2019-03-14 Анатолий Аркадьевич Короткий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р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объекта на базе цифровых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CN110415373A (zh) * 2019-07-24 2019-11-05 汕头市高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巡检管理系统
CN112465154A (zh) * 2019-08-21 2021-03-09 北京九州恒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电能服务商业模式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庞宏源: "智能电力运维管理云平台", 山西电子技术, no. 2, pages 62 - 64 *
朗新智慧售电云: "智慧电务云平台入驻华为云,助力电务运维更智慧",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www.dg-mail.com/xiangmu/578.html>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811A (zh) * 2021-09-23 2021-12-0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防外破远程监控平台及系统
CN114118824A (zh) * 2021-11-30 2022-03-0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值班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16819025A (zh) * 2023-07-03 2023-09-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819025B (zh) * 2023-07-03 2024-01-2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234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2342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智能运维服务商业模式
CN112104083B (zh) 一种基于态势感知的电网生产指挥系统
CN105893516B (zh) 基于营配调数据的配电网运检驾驶舱及其应用
CN109784508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网全景监测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193555A (zh) 集控中心全景状态监测系统
CN104124756A (zh) 一种基于全网数据的省级配电网运行监测系统
CN106026405A (zh) 基于ems系统的继电保护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
CN110932150A (zh) 电力设备运维系统
CN108233531A (zh) 一种可移动式低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86531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供电服务分析指挥系统及方法
WO2021114856A1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保供电系统
CN111792487A (zh)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电梯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5293370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数字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
CN204992782U (zh) 电力集散监控装置
CN115034619A (zh) 一种电力能耗数据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CN115470941A (zh) 一种基于海量数据的配电网运维管控中心建设方法
CN109146206B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556377B (zh) 一种船舶外场涂装环境监测系统
CN114139742A (zh) 一种配电网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
CN114565250A (zh) 基于大数据的有序用电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949155A (zh) 一种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全景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CN110866061A (zh) 一种基于gis的信息可视化系统
CN112636468A (zh) 一种实现电网智能化运行的监控系统
CN114157687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部署的变电信息集中展示系统及展示方法
CN113890187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低压测控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