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0656A -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0656A
CN113050656A CN202110333414.6A CN202110333414A CN113050656A CN 113050656 A CN113050656 A CN 113050656A CN 202110333414 A CN202110333414 A CN 202110333414A CN 113050656 A CN113050656 A CN 113050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ergy supplementing
energy
supplement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34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圆
李继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34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06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0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4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a vid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image processing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14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criteria, e.g. avoiding hazardous area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5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docking at a fixed facility, e.g. base station or loading ba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57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a rada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05D1/0278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signals, e.g. G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当车主通过终端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建立连接后,车辆停在补能站内部获得补能站的站内电子地图,之后车主完全可以锁车离开,车辆能够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进行通信,补能控制平台监测到站内有空余补能设备后,向车辆发送补能许可信号并且发送空闲补能设备的位置。车辆可以通过自身配置的自动驾驶系统,按照站内电子地图、车辆当前位置和空闲补能设备的位置,自动驾驶车辆沿着指引路径行驶,到达补能设备后即可自动释放补能端口,供补能站工作人员插入补能枪进行补能。本申请以上方案,使车辆补能过程更便利,且无需增加建站成本,提高了补能设备利用率,释放了车主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车辆补能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化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此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燃油车补充燃油的便利性来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能所需要的时间长是影响其发展的一项重要阻碍。
一方面,在较长的补能时间前提下,如果要满足相同数量的车辆补能,补能站就需要设置更多的补能设备。另一方面,较长的补能时间会引起较长的等待时间,这会增加单位时间停留在补能站内的车辆和人员。这两方面都会引起补能站在规模上的巨大变化,例如高速公路上带补能站的服务区可能要加大很多,大幅提升建站成本。另外,较长的补能等待时间对车上人员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导致补能体验和便利性都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通过提供一种全新的补能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补能过程耗时长以及占用车主时间所导致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补能站的站内电子地图后进入等待补能状态;
响应于补能许可信号,获取目标补能设备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一目标位置;
根据车辆在所述内部电子地图内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指引路径;
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一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补能设备所在位置后释放补能端口。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补能启动信号后进入补能状态;
监控补能过程并实时获取补能数据;
若所述补能数据与预设补能需求数据相一致,则停止补能并发出补能完成信号。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补能端口关闭信号,进入补能完成状态;
获取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二目标位置;
根据车辆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指引路径;
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二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泊车位。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泊车成功信号,发送取车信息和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用户的移动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补能控制平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补能请求信号,获取补能需求数据;
根据所述补能需求数据和当前补能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补能等待时间并发送所述补能等待时间至所述移动终端;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对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确认信息;
同步站内电子地图至车载终端;
监测到站内有补能设备的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时,将空闲状态的补能设备作为目标补能设备;
发送补能许可信号以及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切换至空闲状态的信号,选择一空闲泊车位作为目标泊车位,发送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补能请求信号和补能需求数据至补能控制平台;
接收所述补能控制平台发送的补能等待时间;
发送确认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信息至所述补能控制平台。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载终端发送的取车信号以及目标泊车位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计算机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执行以上任一项方案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载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中应用的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补能控制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以上所述补能控制平台中应用的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的所述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车主通过终端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建立连接后,车辆停在补能站内部获得补能站的站内电子地图,之后车主完全可以锁车离开,车辆能够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进行通信,补能控制平台监测到站内有空余补能设备后,向车辆发送补能许可信号并且发送空闲补能设备的位置。车辆可以通过自身配置的自动驾驶系统,按照站内电子地图、车辆当前位置和空闲补能设备的位置,自动驾驶车辆沿着指引路径行驶,到达补能设备后即可自动释放补能端口,供补能站工作人员插入补能枪进行补能。本申请以上方案,车辆可以停在泊车位置处等待允许补能的通知,在这一过程中车主可以锁车离开,无需在现场等待;补能过程通过自动驾驶车辆的方式控制车辆行驶至补能设备处,无需人为干预,避免补能站增加人力消耗。同时,只要有补能设备进入空闲状态就能够立即有需要补能的车辆行驶到该位置进行补能,提高补能设备的利用率。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本方案提供补能方法,补能站的补能设备数量无需增加,因此没有成本的提升,补能站的停车场上的泊车位可以采用更小的尺寸,提高了补能站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于车载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补能站内部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于车载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于补能控制平台中的车辆补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补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载终端的硬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补能控制平台的硬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的硬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之间信号传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在彼此不会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在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案之前,首先对于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申请中各方案可以适用于如下补能场景(补能即为车辆补充能量,能量可以为新能源如电能或者天然气等),车主需要在公共补能站给车辆补能(例如:车辆为电动车辆,补能即为充电),先通过移动终端上安装的APP上搜索周边补能站(例如充电站),此时有两类搜索结果:
(1)车主可接受的距离范围内的补能站内均没有空闲补能设备(例如充电桩)。
(2)车主可接受的距离范围内某一补能站有空闲补能设备,车主驱车前往,然而在驱车去目标补能站的路上目标补能设备被更早到达的其他车占用。
以上两种场景下,如果车主能够等待,则可以继续驱车到达选择的补能站中,车主可以通过APP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建立通信连接、车载终端可以与补能控制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同时,车载终端与车主所持的移动终端也可以通信连接。在此场景下,可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如下方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补能站的站内电子地图后进入等待补能状态。如前所述,本步骤执行的条件为:车主能够接受车辆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补能。车主会将车辆停放在补能站内的指定区域处,此时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与车辆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并将站内电子地图同步到车载终端上,车辆被车主退电并上锁后即可进入到等待补能状态。本步骤中的站内电子地图采用高清地图,如图2所示,其中记录了每一个补能设备的位置和车辆的位置。针对每一补能设备均配置有编号,其中编号i和n代表的是变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泊车区域即为停车的指定区域,里边可以划分出多个泊车位。
S102:响应于补能许可信号,获取目标补能设备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一目标位置。补能许可信号可以使补能控制平台在确定有空闲补能设备之后发送给车载终端的,目标补能设备为被释放的处于空闲状态的补能设备。
S103:根据车辆在所述内部电子地图内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指引路径。
S104: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一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补能设备所在位置后释放补能端口;补能接口被释放后即可处于对接补能设备的状态。车辆中配置有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控制车辆。
由于车载终端已经预先将站内电子地图同步到本地中,当接收到目标补能设备的位置后,启用导航功能即可生成第一指引路径,自动驾驶车辆按照第一指引路径行驶时,车辆上安装的雷达、360度摄像仪等设备可以辅助检测车辆所在的环境中是否有障碍物,并使车辆避开障碍物行驶。车载终端通过获取GPS等定位模块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与第一目标位置进行比对,当车辆位置信息与第一目标位置保持匹配状态时,则可以认为车辆已经到达目标补能设备处,向补能接口端盖处的电子开关发送开启信号,则可以自动控制补能接口的端盖打开即可,补能站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车辆进行操作以为其补能。
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方案,当补能站内某一补能设备进入空闲状态时,即前一辆车充满电并及时驶离后,本申请中等待补能的车辆可以被及时调度到补能设备处进行补能,避免由于车主不在现场,而无法立即就位和补能,导致补能设备被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同时,在补能站内所有补能设备都在使用的情况下,即便车主希望尽快充上电,也无需在现场等待和排队,释放了车主的等待时间,为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上方案通过提高补能设备利用率的方式为更多有需求的车辆提供补能服务,而无需增加补能设备的数量,无需增加扩建成本。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应用于车载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5:响应于补能启动信号后进入补能状态。在步骤S104中,补能接口已经释放,当补能枪插入到补能接口并且启动补能设备为车辆补能后,补能接口处的电流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电流值,因此认为电流值从零第一次变大于零的信号作为所述补能启动信号。
S106:监控补能过程并实时获取补能数据;车辆中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读取该补能数据,车载终端可以通过车载总线接收电池管理系统所检测到的补能数据,如果以充电操作为例,则补能数据包括充电量、充电时长、充电功率等。
S107:若所述补能数据与预设补能需求数据相一致,则停止补能并发出补能完成信号。所述预设补能需求数据为用户通过车载终端进行设置的,或者用户通过移动终端APP设置后同步至车载终端的,以充电操作为例,其包括目标充电量,目标充电时长等。例如,目标充电量为95%,则当监控到的实际充电量达到95%即可停止充电,向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发送补能完成信号即可。
以上方案中,即便是车主不在现场,由于预先已经将补能需求存储于车载终端,因此也能够使补能过程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应用于车载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8:响应于补能端口关闭信号,进入补能完成状态。补能站内的工作人员在根据补能需求数据完成补能操作后将补能接口的端盖扣闭合,闭合时会触发到补能接口处的电子开关,车载终端检测到电子开关被闭合的信号后即可确认已经完成补能的过程。
S109:获取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二目标位置;此时,补能站内的补能控制平台也能够通过扫描到补能设备进入空闲状态的信息确定车辆已经完成补能操作,则可以从目前空闲的泊车位中选择一目标泊车位,并将其位置发送给车载终端。
S110:根据车辆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指引路径。
S111: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二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泊车位。
通过以上方案,能够使车辆在完成补能之后,及时断开与补能设备之间的连接,释放出补能设备为其他车辆提供服务,同时车辆可以自动驾驶回到泊车位,避免车辆占用空闲状态补能设备位置的现象。而且,由于申请的以上方案中,是通过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驾驶车辆从泊车位到达补能设备的位置以及再次回到泊车位置,自动驾驶功能消除了人为驾驶可能存在主观偏差,具有更好的可操控性,因此在补能站内的泊车位和行驶道路均可采用标准化的设置即可,可降低泊车位的尺寸,进一步提高补能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应用于车载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2:响应于泊车成功信号,发送取车信息和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的移动终端与车载终端是必然建立有通信连接的,当车辆完成补能且安全停放到泊车位置后,可以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车信号,以及车辆所停放的位置,方便用户取车。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补能站的补能控制平台中,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响应于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补能请求信号,获取补能需求数据。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登陆APP与补能控制平台建立通信连接,请求在本补能站内进行补能操作,并将补能需求数据发送给补能控制平台。
S202:根据所述补能需求数据和当前补能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补能等待时间并发送所述补能等待时间至所述移动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可以对站内所有正在补能的车辆以及前边正在等待补能的车辆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算,得到本车辆最早补能时间,及根据补能需求数据计算出可能产生的费用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供用户参考是否选择继续等待。
S203: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对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确认信息;当补能控制平台接收到该确认信息之后,说明用户同意等待。
S204:同步站内电子地图至车载终端;用户可以设置车载终端加入到补能站的局域网络中,建立车载终端与补能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即可实现站内电子地图的同步操作。
S205:监测到站内有补能设备的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时,将空闲状态的补能设备作为目标补能设备。补能控制平台作为补能站的管理平台能够监控到站内每一台补能设备的状态,一旦确认有符合条件的补能设备进入空闲状态,则可以邀请车辆补能。
S206:发送补能许可信号以及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当存在多辆等待车辆时,可以根据先后顺序对不同车辆进行编号,当前车辆之前的所有车辆均已经执行补能操作后,再次出现空闲的补能设备后即可邀请当前车辆执行补能操作。
本实施例的以上方案,车主通过移动终端与补能控制平台达成协议后即可离开,之后由补能控制平台与车辆进行通信,自动完成后续的补能操作,检测到补能设备空闲后立即调度下一车辆进行补能,提高补能设备的使用率,能提高整个补能站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补能站内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车主等待时间。采用本方案后,补能站中同样数量的补能设施,在总时间里被浪费的时间越少,那么使用的效率就越高,就可以为更多的车辆提供补能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用于补能控制平台中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7:响应于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切换至空闲状态的信号,选择一空闲泊车位作为目标泊车位,发送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目标补能设备切换至空闲状态说明车辆已经完成了补能操作,则向车辆发送目标泊车位的位置,引导车辆自动驾驶至目标泊车位。以上方案,补能设备在完成当前车辆的补能操作后,马上会断开连接,当前车辆立即自动驾驶离开,之后能够立即调度下一辆车自动赶来补能,提高了补能设备和补能站在总时间里的补能效率,为更多的车辆提供了补能服务,即有效减短了总体的等待时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发送补能请求信号和补能需求数据至补能控制平台。车主驾车进入补能站,将车辆停放在泊车位后执行。车主在移动终端和车载终端上均可以设置补能需求数据并传送给补能控制平台,如果是充电操作,则补能需求数据包含充电功率和电能大小等。
S302:接收所述补能控制平台发送的补能等待时间。补能控制平台接收到车主的补能需求数据,结合站内补能设备的具体参数和使用情况,以及前边等待补能的车辆数和每一车辆的补能需求数据,评估本车辆从现在开始到补能结束用户可以取车的所需时间和金额花费等方案,反馈给车主的移动终端,供用户参考以决定是否继续在本站内补能。
S303:发送确认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信息至所述补能控制平台。车主接收到补能控制平台反馈的方案信息后,在移动终端上给出确认意见并反馈给补能控制平台,之后补能控制平台与车辆之间同步当前站内电子地图等信息,车辆进入等待补能阶段,车主可以选择退电锁车离开去用餐、购物、欣赏风景等,无需原地等待,既提高了补能站的服务质量,又增加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的车辆补能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4:获取车载终端发送的取车信号以及目标泊车位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车主即可随时取回车辆。本方案中,车辆完成补能后即可自动回到泊车位,既可以避免补能完成后继续不合理占用补能资源,又可以及时告知车主补能状态。此时即使车主不立即过来取车也不会造成补能资源的浪费,因为此时车辆仅是停在普通泊车位上,相较于在补能位置给车主发送通知,让其尽快前来取车,带给车主的压力要小得多,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计算机读取所述程序信息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应用于车载终端的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计算机读取所述程序信息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应用于补能控制平台的车辆补能方法。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计算机读取所述程序信息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辆补能方法。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载终端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2,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102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101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上述车载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3和输出装置104。处理器101、存储器102、输入装置103和输出装置1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上述系统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如图7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补能控制平台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202,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202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201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上述补能控制平台2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上述系统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如图8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302,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302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301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执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上述移动终端3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303和输出装置304。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输入装置303和输出装置3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上述系统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如图9所示为以上所述车载终端100、补能控制平台200和移动终端300之间的主要信号传输过程。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补能系统并大规模建立这种补能站,将有效提高补能站内补能设备在一天中总工作时间,即提高设备利用率。还可以带来以下有利效果:降低车主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免除车主在等待空闲补能设备时所受到的对活动自由的限制,提高用户用车的便利性。降低了车主在补能完成后要尽快取车,以避免对公共资源的过度浪费的影响,以及限制取车时间对正常其他活动带来的打扰,提高了用户用车的便利性。补能控制平台传送站内电子地图给车载终端,使用车辆代客泊车系统增加了泊车便利性,降低了代客泊车实现的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补能站的站内电子地图,进入等待补能状态;
响应于补能许可信号,获取目标补能设备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一目标位置;
根据车辆在所述内部电子地图中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指引路径;
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一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补能设备所在位置后释放补能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补能启动信号,进入补能状态;
监控补能过程并实时获取补能数据;
若所述补能数据与预设补能需求数据相一致,则停止补能并发出补能完成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补能端口的关闭信号,进入补能完成状态;
获取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作为第二目标位置;
根据车辆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当前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指引路径;
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所述第二指引路径行驶至所述目标泊车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泊车成功信号,发送取车信息和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用户的移动终端。
5.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补能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补能请求信号,获取补能需求数据;
根据所述补能需求数据和当前站内补能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确定补能等待时间并发送所述补能等待时间至所述移动终端;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对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确认信息;
同步站内电子地图至车载终端;
监测到站内有补能设备的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时,将空闲状态的补能设备作为目标补能设备;
发送补能许可信号以及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所述目标补能设备切换至空闲状态的信号,选择一空闲泊车位作为目标泊车位,发送所述目标泊车位在所述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至所述车载终端。
7.一种车辆补能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补能请求信号和补能需求数据至补能控制平台;
接收所述补能控制平台发送的补能等待时间;
发送对所述补能等待时间的确认信息至所述补能控制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载终端发送的取车信号以及目标泊车位在站内电子地图中的位置。
9.一种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
10.一种补能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后执行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补能方法。
CN202110333414.6A 2021-03-29 2021-03-29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30506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3414.6A CN113050656A (zh) 2021-03-29 2021-03-29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3414.6A CN113050656A (zh) 2021-03-29 2021-03-29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0656A true CN113050656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1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3414.6A Pending CN113050656A (zh) 2021-03-29 2021-03-29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06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88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补能意图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15557A1 (en) * 2017-07-20 2017-11-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harg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207367386U (zh) * 2017-09-04 2018-05-15 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泊车系统
CN110217132A (zh) * 2019-06-26 2019-09-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0244738A (zh) * 2019-06-26 2019-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15557A1 (en) * 2017-07-20 2017-11-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harg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207367386U (zh) * 2017-09-04 2018-05-15 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泊车系统
CN110217132A (zh) * 2019-06-26 2019-09-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0244738A (zh) * 2019-06-26 2019-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88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补能意图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7132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EP39504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obile charging apparatus
US10391873B2 (en) Mobile energy storag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ergy to a consumer
CN107633694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停车管理系统
CN207367386U (zh) 一种智慧泊车系统
US20190143828A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server used for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1973389B1 (ko) 전기차량 충전시스템
CN106601019A (zh) 一种停车信息管理与智能停车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10675649A (zh) 一种智能预约停车系统和方法
EP3481141A1 (en) Vehicle dispatch system, vehicle dispatch apparatus used for the same, and vehicle dispatch method
US20200016985A1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arking structure
CN209859298U (zh) 一种基于停车场导航的充电桩车位预约系统
CN113002347B (zh)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自动充电方法
CN112767729A (zh) 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050656A (zh) 车辆补能方法、车载终端、补能控制平台和移动终端
CN116409180A (zh) 一种移动充电桩及充电方法
KR102344752B1 (ko) 주차장 제어 시스템
KR102308141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을 위한 주차장 충전 서비스 방법 및 주차장 충전 시스템
CN112750214A (zh) 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线监测设备的停车位管理系统
CN113788012B (zh) 无人车的停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4410080U (zh) 一种智慧停车及缴费系统
CN209804004U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立体车库停车场
CN11437940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定位运营系统及方法
CN110386020B (zh) 电动车辆智能自动化充电系统及方法
US20220388421A1 (en) Automated valet parking system, method for providing automated valet parking ser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