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4693B -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4693B
CN113044693B CN202011415702.8A CN202011415702A CN113044693B CN 113044693 B CN113044693 B CN 113044693B CN 202011415702 A CN202011415702 A CN 202011415702A CN 113044693 B CN113044693 B CN 113044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weight
elevator
compensation torqu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7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4693A (zh
Inventor
宫前真贵
保立尚史
中川公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44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4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4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4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ase of excessive loads
    • B66B5/145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ase of excessive load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在轿厢的重量比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设计值)轻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适当的控制常数。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基于轿厢的载荷检测值对电动机施加起动补偿转矩,在对电动机施加了该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将制动器装置释放了时,基于随着轿厢的移动而从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推算轿厢的重量,基于轿厢重量推算值与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来计算用于电梯的控制的控制常数。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安装施工中,存在轿厢中并未搭载必要的全部机器和设备、且轿厢单纯用作吊舱(没有正确地安装内轿厢、轿厢框架的状态)的情况。所以,电梯安装施工中的轿厢的重量(以下称为“轿厢重量”)与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设计值)相比非常轻的情况较多。另外,也存在轿厢重量根据施工的进度而变化的情况。
以往,在运行开始前得知轿厢内的载荷,将基于得知的载荷的轿厢的重量与对重的重量的失衡量作为补偿值(起动补偿转矩)相加至曳引机的转矩指令值之后,进行运行开始。基本上,起动补偿转矩是基于最终设计状态(设计时)的轿厢重量而计算的。另外,驱动曳引机(电动机)用的控制常数是基于最终设计状态(设计时)的轿厢重量设定的。因此,在轿厢重量相对于最终设计状态(设计时)的轿厢重量非常轻的电梯安装施工中,起动补偿转矩和控制常数相对于实际的轿厢重量是不适当的。
设定了不适当的起动补偿转矩和控制常数时,也存在向电梯起动时和运行时的振动增加的方向控制等发生控制发散的风险。为了防止这一点,设定与实际的轿厢重量相应的起动补偿转矩和控制常数是重要的。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自动地变更与电梯的搭乘舒适度相关的控制常数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自动调谐装置的调整处理控制部对于每一个各设定负荷从电梯控制装置导入必要的测定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各测定对象理想值进行比较,同时计算最优的调整值数据,变更电梯控制装置的控制常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设想为电梯安装施工后的技术,关于电梯安装施工中轿厢重量与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相比非常轻时的控制常数的设定并没有考虑。
根据上述状况,要求在轿厢的重量比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设计值)更轻的情况下、设定适当的控制常数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是用于控制电梯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该电梯包括轿厢、用于检测该轿厢内的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能够将连结轿厢与对重的主吊索卷升的电动机、用于对该电动机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以及检测随着轿厢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旋转检测传感器。
上述电梯控制装置包括: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其基于从载荷检测装置获取的第一载荷检测值来输出电动机的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按照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来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轿厢重量推算部,其在对电动机施加了基于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第一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将制动器装置释放了时,基于从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推算轿厢的重量;控制常数运算部,其求取该轿厢重量推算部输出的轿厢重量推算值与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基于轿厢重量推算值与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计算用于电梯的控制的控制常数;和使用由该控制常数运算部计算出的控制常数来控制电梯的控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方式,能够在轿厢的重量比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设计值)更轻的情况下,设定适当的控制常数。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常数计算处理的流程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值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流程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警报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电梯控制装置具备的计算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例子,参考附图进行说明。对于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进行说明。
[电梯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例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电梯100的结构是一般性的,应用本发明的电梯不限定于该例。
图1中,电梯100设置在建筑结构物内形成的井道101中。电梯100具备控制面板17、电动机10、承载人或货物的轿厢1、主吊索7、对重8和绳轮9。主吊索7的一端部与轿厢1连结,主吊索7的另一端部与减轻轿厢1升降时的负荷的对重8连结。而且,主吊索7卷绕在绳轮9上。
电梯100用控制面板17内的电梯控制装置20控制从三相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并对电动机10供给,使电动机10驱动。然后,通过从与电动机10的驱动轴部连结的绳轮9经由主吊索7供给的驱动力,轿厢1和对重8在井道101内升降。
在井道101的顶部设置了机械室102。在机械室102内,设置了绳轮9、使绳轮9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0和控制面板17。绳轮9和电动机10构成曳引机。在控制面板17中,安装了控制电动机10的驱动的电梯控制装置20。
在绳轮9的旋转轴部,安装了与该旋转轴部的旋转相应地输出脉冲信号的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旋转检测传感器的一例)。能够根据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轿厢1的运行方向、轿厢1的运行速度、运行距离、轿厢1在井道101中的位置等。在后文中叙述的图2中,将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的输出信号记作“电动机RE信号”。
轿厢1由承载人或货物的内轿厢2、和其外侧的轿厢框架3构成。内轿厢2被载置于轿厢框架3。在内轿厢2的地板下方,设置了在轿厢框架3的底面上安装的与内轿厢2的载重量相应地挠曲(弹性变形)而抑制内轿厢2的振动的防振橡胶4。另外,在内轿厢2的地板下方,设置了检测防振橡胶4的位移量(挠曲量)的载荷传感器5。载荷传感器5(载荷检测装置的一例)对在轿厢1的顶面设置的器具箱6输出与防振橡胶4的位移量相应的输出信号(载荷信息)。
器具箱6是将电梯控制装置20与轿厢1内的设备电连接的接口(中继设备)。在器具箱6中设置有进行运算的电路板。本实施方式中,在器具箱6中设置了由电路板构成的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参考图2)。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基于载荷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检测在轿厢1的内轿厢2中积载的载荷(载荷检测值),并将载荷检测值对电梯控制装置20输出。另外,也可以将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保存在电梯控制装置20中,也可以使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的功能内置在载荷传感器5中。
对于轿厢1连结了限速器绳缆13,限速器绳缆13挂在上侧限速器滑轮14和下侧限速器滑轮15上。连结至轿厢1的限速器绳缆13与轿厢1的升降同步地运动,使两个限速器滑轮旋转。在下侧限速器滑轮15的旋转轴部,安装了与该旋转轴部的旋转相应地输出脉冲信号的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旋转检测传感器的一例)。能够根据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轿厢1的位置和运行速度等。在后文中叙述的图2~图4中,将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的输出信号记作“限速器RE信号”。
电梯控制装置20导入载荷传感器5、电动机10、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和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等电梯100的各种信号并对电梯100的运转进行控制。例如,电梯控制装置20对电动机10的驱动进行控制,或对在曳引机(绳轮9、电动机10)上安装的制动器装置12的工作和释放进行控制。
[电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2是表示电梯控制装置20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电梯控制装置20具备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电动机驱动电路22、轿厢重量推算部23、控制常数运算部24和主控制部25。
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与从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输入的载荷检测值相应地运算起动补偿转矩,将用于对电动机10施加该起动补偿转矩的指令(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对电动机驱动电路22输出。
电动机驱动电路22基于从主控制部25输入的控制指令,对电动机10供给通常运转时的驱动电流。控制指令中,包括轿厢1的行进方向、运行速度、为了使轿厢1加速和减速所需的加速转矩的指令值等。另外,电动机驱动电路22基于从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输入的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对电动机10供给驱动电流。由此,在电动机10起动时对电动机10施加目标的起动补偿转矩,在轿厢1的重量与对重8平衡的情况下,轿厢1在制动器装置12已释放的状态下停止。例如,电动机驱动电路22是将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进而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的电力转换装置。
轿厢重量推算部23在对电动机10施加了基于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使制动器装置12释放时,接收从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输入的限速器RE信号,基于限速器RE信号推算轿厢1的重量(轿厢重量)。轿厢重量推算部23将轿厢重量的推算值对控制常数运算部24输出。
能够根据接收到的限速器RE信号中包括的脉冲数,求出轿厢1的移动量(轿厢移动量)。因为对电动机10施加起动补偿转矩时的轿厢移动量与轿厢重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能够根据轿厢移动量推算轿厢重量。能够由此推算实际的(与施工进度相应的)轿厢重量相对于设计值少怎样的程度。表示轿厢移动量与轿厢重量的相关性的表或计算式预先保存在后文中叙述的图7的非易失性存储36或ROM32中。
另外,图2中,为了推算轿厢移动量使用了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但也可以使用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作为检测随着轿厢1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旋转检测传感器。
控制常数运算部24计算轿厢重量推算部23输出的轿厢重量推算值、与预先存储的轿厢重量的设计值241之比(修正系数),基于轿厢重量推算值与设计值241之比计算控制常数(例如ASR(Automatic Speed Regulator)),并将计算结果对主控制部25输出。
控制常数指的是起动补偿转矩等为了适当地控制电梯100(电动机10、制动器装置12)而使用的常数,具体而言是在基于限速器RE信号的反馈控制中使用的常数。控制常数中,例如有比例常数、微分常数和积分常数等。
主控制部25(控制部的一例)对电梯控制装置20内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主控制部25在轿厢1的载重量是0%时,使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输出符合该载重量的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另外,主控制部25使轿厢1的载重量是0%时用控制常数运算部24计算出的控制常数反映至电梯100的控制中。
制动器装置12例如通过使电源切断而工作。例如,制动器装置12具备电磁接触器等电路,以根据有无主控制部25的制动器释放指令、供给电源的接通/断开切换的方式构成。主控制部25在想要使轿厢1停止(制动)的情况下,切断对电动机10供给的驱动电流,并且停止对制动器装置12的电源供给。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梯控制装置20中,根据在下侧限速器滑轮的旋转轴部安装的限速器旋转编码器的脉冲信号检测对电动机10施加起动补偿转矩时的轿厢1的移动量。然后,电梯控制装置20将根据轿厢1的移动量推算的轿厢重量与设计值之比(比例)与预先设计的控制常数相乘,计算出符合实际的轿厢重量的控制常数,基于计算出的控制常数对电梯100进行控制。
[控制常数计算处理的流程]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0进行的控制常数计算处理的流程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是在电梯的安装施工等中轿厢重量与最终设计状态相比更轻的情况下、自动计算符合实际的轿厢重量的控制常数的处理的例子。在处理开始前的时间点,曳引机的制动器装置12正在工作中,轿厢1是停止的。
首先,电梯控制装置20的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从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获取基于载荷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载荷检测值(轿厢载重量)(S1)。例如,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基于主控制部25发出的执行控制常数的调整的指令,开始获取载荷检测值的处理。
接着,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根据获取的载荷检测值(第一载荷检测值)计算轿厢1内的载重量(相对于额定载重量的百分率),判断轿厢载重量是否0%(S2)。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在轿厢载重量并非0%的情况下(S2的否),返回步骤S1的处理并在下一时机获取轿厢1的载荷检测值。此时的轿厢载重量出于处理简化的方面优选是0%,但只要是预先决定的任意的值即可。
接着,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在轿厢载重量是0%的情况下(S2的是),将与0%的轿厢载重量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的值作为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对电动机驱动电路22输出(S3)。电动机驱动电路22基于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对电动机10供给驱动电流,对电动机10施加符合0%的轿厢载重量的起动补偿转矩(第一起动补偿转矩)。与载荷检测值0(轿厢载重量0%)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的初始值(设计值)可以预先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例如图7的ROM32)中,或者也可以在控制程序中描述、并使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可以读取。
接着,主控制部25从开始对电动机10供给驱动电流直到经过规定时间,对制动器装置12输出制动器释放指令而使曳引机的制动器释放(S4)。
接着,轿厢重量推算部23在直到经过上述规定时间的期间中,从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获取限速器RE信号(S5)。
接着,轿厢重量推算部23基于规定时间的限速器RE信号中包括的脉冲数,计算轿厢1的移动量(S6)。原本,如果对于轿厢重量适当地设定了起动补偿转矩,则即使在对电动机10施加起动补偿转矩之后使制动器装置12释放,轿厢1也不移动。但是,电梯安装施工中的轿厢重量比设计值轻某一值以上时,不能确保轿厢重量、对重8、与起动补偿转矩的平衡,轿厢1与失衡的程度相应地移动。
接着,轿厢重量推算部23基于计算出的轿厢1的移动量,推算轿厢1的重量(轿厢重量)(S7)。根据轿厢移动量推算以多强或多弱的程度对电动机10注入了起动补偿转矩,由此能够推算实际的轿厢重量相对于设计值少怎样的程度。
接着,控制常数运算部24计算用轿厢重量推算部23计算出的轿厢重量推算值与规定的设计值241之比,将该比与设计的或当前的控制常数相乘(S8)。由此,控制常数被修正为符合实际的轿厢重量的值。然后,控制常数运算部24将乘以该比后的修正后的控制常数输出至主控制部25。然后,主控制部25将修正后的控制常数存储在电梯控制装置20内的未图示的存储部(例如图7的非易失性存储36或ROM32)中。电梯控制装置20在步骤S8的处理后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主控制部25使用由控制常数运算部24计算出的控制常数(修正后的控制常数),对电梯100的运转即电动机10的驱动进行控制。另外,主控制部25中,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使用修正后的控制常数,运算下一次的起动补偿转矩。
如以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0根据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的脉冲信号检测对电动机10施加与第一载荷检测值(例如轿厢载重量0%)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时的轿厢1的移动量。然后,电梯控制装置20将根据轿厢1的移动量推算的轿厢重量与设计值之比(修正系数)乘以预先设计的控制常数,由此将控制常数调整为符合实际的轿厢重量,基于调整后的控制常数对电梯100进行控制。根据这样构成的电梯控制装置20,在电梯安装施工中等轿厢重量比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更轻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梯控制装置20的控制常数调整(设定)为适当的值而良好地控制电梯10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说明在轿厢成为最终设计状态后,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检测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输出的载荷检测值的异常的例子。轿厢成为最终设计状态,指的是成为轿厢重量推算值在从设计值起的一定范围内的状态。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0A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图4所示的电梯控制装置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0相比,轿厢重量推算部23对主控制部25输出轿厢移动量和具备输出处理部26的方面不同。
主控制部25在对电动机10施加了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使制动器装置12释放,对此时的轿厢1的移动量与规定阈值进行比较而判断是否发生载荷检测值的异常。
输出处理部26在主控制部25检测出载荷检测值的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发出载荷检测值异常的警报的处理。例如,作为输出处理部26的功能,可以考虑对外部的监视中心发送载荷检测值的异常的功能和对显示装置(例如图7的显示装置34)输出载荷检测值异常的功能。
图5是表示由电梯控制装置20A进行的载荷检测值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流程例的流程图。在处理开始前的时间点,曳引机的制动器装置12正在工作中,轿厢1是停止的。
首先,电梯控制装置20的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从载荷检测值运算部61获取基于载荷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载荷检测值(轿厢载重量)(S11)。步骤S1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1相同。
接着,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根据获取的载荷检测值(第二载荷检测值)计算轿厢1内的载重量(相对于额定载重量的百分率)(S12)。
接着,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1将与轿厢载重量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的值作为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第二起动补偿转矩指令)对电动机驱动电路22输出(S13)。电动机驱动电路22基于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第二起动补偿转矩)对电动机10供给驱动电流,对电动机10施加符合实际的轿厢载重量的起动补偿转矩(第二起动补偿转矩)。其中,表示轿厢载重量与起动补偿转矩的相关性的表或计算式预先保存在存储器(例如图7的ROM32或非易失性存储36)中。
接着,电梯控制装置20执行步骤S14~S16的处理。即,主控制部25从开始对电动机10供给驱动电流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使制动器装置12进行的曳引机的制动释放(S14)。接着,轿厢重量推算部23在直到经过上述规定时间的期间中,从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6获取限速器RE信号(S15),基于该限速器RE信号中包括的脉冲数,计算轿厢1的移动量(S16)。该步骤S14~S16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4~S6的处理相同。
接着,主控制部25判断轿厢重量推算部23计算出的轿厢1的移动量是否超过了阈值(S17)。主控制部25在轿厢1的移动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S17的是),判断为载荷检测值异常(S18),用输出处理部26发出载荷检测值异常的警报(S19)。由此,对维护人员提醒载荷检测值的校正、或载荷传感器5的修理、更换。
例如,输出处理部26对监视中心发送表示载荷检测值的异常的警报。或者,输出处理部26在显示装置(例如图7的显示装置34)上显示表示载荷检测值异常的错误画面。另外,在与电梯控制装置20A有线或无线地连接的、维护人员携带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笔记本型PC、平板型终端等)的显示面板上显示。步骤S19的处理之后,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图6所示的警报画面40中,示出了在建筑A中设置的电梯中,单机B的轿厢1的载荷传感器的载荷检测值异常。
另一方面,主控制部25在轿厢1的移动量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17的否),判断为载荷检测值正常(S20),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如以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20A中,成为轿厢重量推算值在从设计值起的一定范围内的状态后,对基于载荷检测值(第二载荷检测值)计算的轿厢1的移动量是否超过阈值进行监视。由此,在电梯安装施工中等的轿厢重量比最终设计状态的重量更轻时的、电梯控制装置20A的控制常数的调整之外,也能够检测施工后的载荷检测值的异常。载荷检测值对于电梯100的控制是重要的信息,通过检测载荷检测值的异常,能够防止电梯100在异常状态下的运转。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等,例如能够通过在集成电路中设计等而用硬件实现其一部分或全部,也能够用软件实现其一部分或全部。作为硬件,可以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等。用软件实现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如下所述的硬件结构的计算装置。
[硬件结构]
图7是表示电梯控制装置20、20A具备的计算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作为计算装置,例如能够使用个人计算机。
计算装置3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1、ROM(Read Only Memory)32、RAM(Random Access Memory)33、非易失性存储36和通信接口37。计算装置30内的各部分经由系统总线相互可发送接收数据地连接。
CPU31、ROM32、RAM33和非易失性存储36构成控制部。ROM32被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介质)的一例。在ROM32中,存储CPU31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等。该ROM32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可改写的存储器。
CPU31从ROM32读取并执行实现各实施方式的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进行各种运算和各部分的控制。RAM33被用作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例。在RAM33中暂时存储在由CPU31进行的运算处理的途中产生的变量和参数等。也可以代替CPU31地使用MPU(MicroProcessing Unit)等其他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装置。
非易失性存储36是记录介质的一例,能够保存OS(Operating System)等程序、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参数、执行程序获得的数据等。也可以在非易失性存储36中存储CPU31执行的程序。作为非易失性存储36,可以使用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利用磁性和光的记录介质等。另外,程序可以经由局域网(LAN)、互联网、数字卫星广播等有线或无线的传输介质提供。
作为通信接口37,例如可以使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和调制解调器等。通信接口37构成为能够经由连接了端子的LAN或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或专用线路等,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
另外,也可以在计算装置30中设置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34、以及鼠标和键盘等操作装置35。显示装置34显示GUI画面(操作画面)和CPU31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等,操作装置35生成与操作内容相应的输入信号并对CPU31供给。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要求的权利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就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对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详细且具体地进行了说明,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构成要素。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追加或置换、删除其他构成要素。
另外,图3和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可以在不会对处理结果造成影响的范围内,并行地执行多个处理或变更处理顺序。
附图标记说明
1…轿厢,2…内轿厢,3…轿厢框架,4…防振橡胶,5…载荷传感器,6…器具箱,7…主吊索,8…对重,9…绳轮,10…电动机,11…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2…制动器装置,13…限速器绳缆,14…上侧限速器滑轮,15…下侧限速器滑轮,16…限速器旋转编码器,17…控制面板,20、20A…电梯控制装置,21…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22…电动机驱动电路,23…轿厢重量推算部,24…控制常数运算部,241…设计值,25…主控制部,26…输出处理部,31…CPU,40…警报,61…载荷检测值运算部,100…电梯。

Claims (6)

1.一种控制电梯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包括轿厢、用于检测所述轿厢内的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能够将连结所述轿厢与对重的主吊索卷升的电动机、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以及检测随着所述轿厢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旋转检测传感器,所述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其基于从所述载荷检测装置获取的第一载荷检测值来输出所述电动机的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
按照所述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来驱动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
轿厢重量推算部,其在对所述电动机施加了基于所述第一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第一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将所述制动器装置释放了时,基于从所述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推算所述轿厢的重量;
控制常数运算部,其求取所述轿厢重量推算部输出的轿厢重量推算值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基于所述轿厢重量推算值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计算用于所述电梯的控制的控制常数;和
使用由所述控制常数运算部计算出的所述控制常数来控制所述电梯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重量推算部,在所述制动器被释放规定时间的期间,基于从所述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计算所述轿厢的移动量,并基于所述轿厢的移动量来推算所述轿厢的重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控制常数时的所述载荷检测值,相对于所述轿厢的额定载重量相当于0%的载重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补偿转矩运算部,在成为所述轿厢重量推算值收敛于从所述设计值起的一定范围内的状态之后,基于从所述载荷检测装置获取的第二载荷检测值来输出所述电动机的第二起动补偿转矩指令,
所述电动机驱动电路按照所述第二起动补偿转矩指令来驱动所述电动机,
所述轿厢重量推算部在对所述电动机施加了基于所述第二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第二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将所述制动器装置释放了时,基于从所述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计算所述轿厢的移动量,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轿厢的移动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载荷检测值异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输出处理部,其在判断为所述载荷检测值异常的情况下发出所述载荷检测值异常的警报。
6.一种对电梯进行控制的电梯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电梯包括轿厢、用于检测所述轿厢内的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能够将连结所述轿厢与对重的主吊索卷升的电动机、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以及检测随着所述轿厢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的旋转检测传感器,所述电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从所述载荷检测装置获取的载荷检测值来输出所述电动机的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处理,
按照所述起动补偿转矩指令来驱动所述电动机的处理,
在对所述电动机施加了基于所述起动补偿转矩指令的起动补偿转矩的状态下将所述制动器装置释放了时,基于从所述旋转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推算所述轿厢的重量的处理,
求取轿厢重量推算值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基于所述轿厢重量推算值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的设计值之比,计算用于所述电梯的控制的控制常数的处理,
使用计算出的所述控制常数控制所述电梯的处理。
CN202011415702.8A 2019-12-26 2020-12-07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44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5687 2019-12-26
JP2019235687A JP7165121B2 (ja) 2019-12-26 2019-12-26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4693A CN113044693A (zh) 2021-06-29
CN113044693B true CN113044693B (zh) 2022-07-29

Family

ID=7650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702.8A Active CN113044693B (zh) 2019-12-26 2020-12-07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65121B2 (zh)
CN (1) CN11304469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1440A (ja) * 1993-05-11 1994-1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KR0186106B1 (ko) * 1995-02-10 1999-04-15 이희종 엘리베이터의 기동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JP2007131407A (ja) * 2005-11-10 2007-05-3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オートチュ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オートチュ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CN101723215B (zh) * 2009-11-27 2011-12-07 上海永大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电梯用变频器起动转矩检测与补偿的方法
JP5558802B2 (ja) * 2009-12-22 2014-07-23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3373649B (zh) * 2012-04-27 2015-06-2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称量值诊断修正方法
CN103241605B (zh) * 2013-05-09 2015-04-0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启动补偿的控制方法
JP6187978B2 (ja) * 2014-06-20 2017-08-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16013909A (ja) * 2014-07-03 2016-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495386B2 (ja) * 2017-07-19 2019-04-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5121B2 (ja) 2022-11-02
JP2021104867A (ja) 2021-07-26
CN113044693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6234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nintended vertical speed and acceleration of an elevator
US9771243B2 (en) Elevator safety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movement
EP1701904B1 (en) Method for tes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brakes of an elevator
JP436885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190980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rane brake operation
JP3936578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制御システム
JP6157924B2 (ja) 安全装置付きエレベータ
EP25476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startup of an electric drive of an elevator
CN113044693B (zh)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KR101574938B1 (ko) 무대 장치의 가상 위치 운전 시스템
CN110072792B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2005008371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3232026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かごの揺すり低減装置
JP201816519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カウンターウェイトクリアランス診断装置
CN112469656B (zh) 电梯装置
JP664321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の磁極診断装置
JP627885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保守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8147233B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7031077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2009196731A (ja) エレベータの起動補償装置
KR20190110899A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브레이크 제동 토크 측정 방법
JP200434575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2005060074A (ja) エレベータの荷重ファクター自動調節装置および荷重ファクター自動調節方法
CN113056429B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2024008736A (ja) 巻上機、巻上機システム、および状態推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