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7092A -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7092A
CN113037092A CN202110274792.1A CN202110274792A CN113037092A CN 113037092 A CN113037092 A CN 113037092A CN 202110274792 A CN202110274792 A CN 202110274792A CN 113037092 A CN113037092 A CN 113037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resonant cavity
inversion module
rectification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47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微
问虎龙
周雪松
马幼捷
杜明星
赵浛宇
周介圭
孙鹏
尹金良
白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2747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7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7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7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t least two simultaneously operating switches on the input side, e.g. "double forward" or "double (switched) flyback"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变换器中的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超级电容;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第一谐振腔和三绕组变压器与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第二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蓄电池;第二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第二谐振腔和三绕组变压器与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第三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直流微网母线;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为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均为LCLC谐振腔;LCLC谐振腔由串联谐振腔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均为全桥结构。本发明能在保证变换器的ZVS特性的同时,获得宽电压增益特性,从而兼容大范围波动的超级电容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微网内风、光等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电动汽车及系统内其他负荷与人们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也具有明显的随机波动性。这类随机波动,尤其是短时功率冲击将可能对直流母线电压造成冲击,严重威胁直流微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流微网中也可由直流侧储能单元进行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维持系统功率平衡。鉴于每一种储能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单独使用时很难满足直流微网对于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的需求。而采用混合储能方式,用两种或多种储能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型储能的优点,并且能够满足直流微网系统对储能装置能量和功率等方面的需求,延长各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混合储能系统接入直流微网的形式按其接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不同,可分为储能单元分别通过独立变换器接入直流微网以及混合储能单元通过三端口或多端口变换器接入直流微网两种形式。为了实现混合储能系统的集成控制,满足直流微网安全性要求,以及实现电力电子装置高效化、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的发展目标,可采用隔离型的具有软开关特性的谐振型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接入直流微网。
常见的隔离型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有三有源桥和串联谐振三端口两种结构。其中三有源桥变换器如图1所示,由双有源桥扩展得到,具有三端口隔离、能量双向流动、开关管零电压软开关特性以及采用移相控制进行三端口间功率控制的优点。但是三端口间存在能量耦合,控制方法复杂。此外,三有源桥在大功率情况下需要降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较低的开关频率不利于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
串联谐振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如图2所示,将LC串联谐振腔引入到三有源桥拓扑中,该拓扑延续了三有源桥拓扑能量双向流动、开关管ZVS特性以及采用移相控制进行能量管理等优点。而谐振腔阻抗由谐振腔电感感值、谐振电容容值以及开关频率共同决定,从而保证串联谐振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在较高频率下实现大功率传输。同时三端口间能量解耦,控制回路中无需解耦算法,控制简单。然而,该变换器在轻载情况下,由于移相角过小,开关管关断电流过小,谐振腔储存的能量不足,导致开关管失去零电压(ZVS)特性。此外,由于串联谐振腔仅具有一个串联谐振频率,仅能够对全桥变换器的输出方波中的基频分量进行传递,谐振电流具有单个谐振峰,电流应力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在保证变换器的ZVS特性的同时,获得宽电压增益特性,从而兼容大范围波动的超级电容电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第一谐振腔、第二整流逆变模块、第二谐振腔、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和三绕组变压器;
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超级电容;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蓄电池;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谐振腔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直流微网母线;
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为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均为LCLC谐振腔;所述LCLC谐振腔由串联谐振腔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和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均为全桥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分压电容支路、三电平桥臂和两电平桥臂;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分压电容和第二分压电容;
所述三电平桥臂包括桥臂支路和二极管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二极管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
所述两电平桥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和所述两电平桥臂并联;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与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点连接;所述桥臂支路的中点和所述两电平桥臂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一谐振腔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谐振腔由第一串联谐振腔和第一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一串联谐振腔由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串联而成;所述第一并联谐振腔由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并联而成。
可选的,所述第二谐振腔由第二串联谐振腔和第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串联谐振腔由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串联而成;所述第二并联谐振腔由第四电容和第四电感并联而成。
可选的,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输入滤波电容、第一桥臂分支和第二桥臂分支;所述第一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一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二输入滤波电容、第三桥臂分支和第四桥臂分支;所述第三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所述第四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三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三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四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三绕组变压器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方法包括:
当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高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一组开关管与第二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一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二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二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三组开关管与第四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三组开关管包括第七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四组开关管包括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所述第三状态为第三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五组开关管与第六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五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六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二开关管和第十三开关管;VSC表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处的超级电容电压,VN表示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
当0.9VN>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中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四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四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五开关管关断、第六开关管导通且第七组开关管与第八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七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八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当VSC≥0.9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低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五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五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关断、第六开关管导通且第八组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变换器中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均采用LCLC多谐振结构,在驱动频率fs下,谐振腔的基频和三倍频阻抗值均较小,可对基频和三倍频进行能量传递;谐振腔电流为基频电流和三倍频电流的叠加电流,具有两个峰值,降低了谐振腔电流应力,并且增大了谐振腔电流过零点斜率,从而可增大轻载情况下的关断电流,保证变换器的ZVS特性。第一整流逆变模块采用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使得可根据超级电容电压实时切换工作模态,能获得宽电压增益特性,兼容大范围波动的超级电容电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三有源桥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图2为串联谐振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模式典型电量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中增益模式典型电量波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低增益模式典型电量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接入直流微网的接口变换器,用于实现混合储能系统接入以及蓄电池、超级电容和直流微网母线三个端口间的能量控制。本发明采用LCLC多谐振结构,使得端口间可同时传递基频和三倍频能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此外,LCLC多谐振结构对于端口电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端口电压变化的情况下,失去软开关特性、谐振腔电流应力增大,从而导致变换器整体效率变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电压波动范围较大的超级电容端口,采用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通过切换电路工作模态,保证多谐振三端口DC-DC变换器在宽端口电压下的高效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第一谐振腔2、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第二谐振腔4、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和三绕组变压器T。
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的端口连接超级电容;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腔2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连接;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的端口连接蓄电池;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谐振腔4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连接;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的端口连接直流微网母线。
为兼容超级电容的宽电压范围,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采用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所述第一谐振腔2和所述第二谐振腔4均为LCLC谐振腔;所述LCLC谐振腔由串联谐振腔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和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均为全桥结构。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包括绕组a、绕组b和绕组c,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的变比为n13:n23:1,其中n13表示变压器绕组a和绕组c的匝数比,其中n23表示变压器绕组b和绕组c的匝数比。
其中,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包括分压电容支路、三电平桥臂和两电平桥臂。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分压电容C1和第二分压电容C2
所述三电平桥臂包括桥臂支路和二极管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所述二极管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续流二极管D1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
所述两电平桥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五开关管S5和第六开关管S6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和所述两电平桥臂并联;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与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连接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3和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连接点连接;所述桥臂支路的中点和所述两电平桥臂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一谐振腔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腔2由第一串联谐振腔和第一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一串联谐振腔由第一电容CR1和第一电感LR1串联而成;所述第一并联谐振腔由第二电容CP1和第二电感LP1并联而成。
所述第二谐振腔4由第二串联谐振腔和第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串联谐振腔由第三电容CR2和第三电感LR2串联而成;所述第二并联谐振腔由第四电容CP2和第四电感LP2并联而成。
其中,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包括并联的第一输入滤波电容CF2、第一桥臂分支和第二桥臂分支;所述第一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七开关管S7和第八开关管S8;所述第二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开关管S10;所述第一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二谐振腔4连接。
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包括并联的第二输入滤波电容CF3、第三桥臂分支和第四桥臂分支;所述第三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一开关管S11和第十二开关管S12;所述第四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三开关管S13和第十四开关管S14;所述第三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四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移相控制方法,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的端口(超级电容端口)电压通过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得到方波电压VT1,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的端口(蓄电池端口)电压通过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得到方波电压VT2,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的端口(直流微网母线端口)电压通过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得到方波电压VT3,VT1、VT2和VT3的频率相同、相位不同且占空比为50%。通过参数设计,变压器电压近似被直流母线电压钳位,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端口之间不存在功率耦合。通过控制三个方波间移相角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71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72
的大小和方向控制端口间能量传递的大小和方向,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73
为超级电容端口与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之间的移相角,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74
为蓄电池端口与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之间的移相角。此外,根据超级电容电压调整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的工作模态,从而控制方波VT1的幅值,保证多谐振三端口DC-DC变换器在宽端口电压下的高效率。
第一谐振腔2由CR1和LR1串联形成的串联谐振腔与CP1和LP1并联形成的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第二谐振腔4由CR2和LR2串联形成的串联谐振腔与CP2和LP2并联形成的并联谐振腔串联组成,两个谐振腔都具有三个谐振频率(一个并联谐振频率和两个串联谐振频率),为了变换器控制简便,本实施例中两个谐振腔参数相同,谐振频率相同。三个谐振频率分别定义为第一谐振频率fr、第二谐振频率fr2和第三谐振频率fr3。通过参数设计,令第一谐振腔2的一个并联谐振频率(LP1和CP1的并联谐振频率)为fr2,第一谐振腔2的两个串联谐振频率分别为fr和fr3;第二谐振腔4的一个并联谐振频率(LP2和CP2的并联谐振频率)为fr2,第二谐振腔4的两个串联谐振频率分别为fr和fr3,此外令fr2=2fr,fr3=3fr。驱动频率fs略高于基频谐振频率fr,保证谐振腔工作在感性情况下,以实现ZVS。在驱动频率fs下,谐振腔的基频和三倍频阻抗值均较小,可对基频和三倍频进行能量传递;谐振腔电流为基频电流和三倍频电流的叠加电流,具有两个峰值,降低了谐振腔电流应力,并且增大了谐振腔电流过零点斜率,从而可增大轻载情况下的关断电流,保证变换器的ZVS特性。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中的参数定义如下:三端口的电压分别为超级电容电压VSC、蓄电池电压VBA和直流微网母线电压VBUS;对应的三端口的功率分别为P1、P2和P3,定义功率由端口1(超级电容端口)和端口2(蓄电池端口)传递到端口3(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为正方向;经过滤波后的端口电流分别为iP1、iP2和iP3;变压器三绕组的电流分别为iT1、iT2和iT3;谐振频率对应的角速度为ωr;驱动频率对应的角速度为ωs;端口1和端口3、端口2和端口3之间的移相角分别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1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2
定义当vT1和vT2超前于vT3时,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3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4
为正,反之为负。为了设计和分析的简便性,本拓扑中两个通道的谐振腔采用相同参数。同时定义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为VN
为了参数设计的方便性,后续分析中各电量均采用标幺化形式表示,标幺基准值分别选取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5
其中,VB为电压基准值;PB为功率基准值;ZB为阻抗基准值;F为驱动频率与基波谐振频率之比;M1为端口1电压标幺值;M2为端口2电压标幺值。
开关频率下谐振腔基频和三倍频阻抗的标幺值分别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86
Xs1,pu为开关频率下谐振腔基频阻抗标幺值;Xs3,pu为开关频率下谐振腔三倍频阻抗标幺值,LP表示并联谐振电感感值,LP=LP1=LP2
由于端口1超级电容端电压VSC根据其充放电情况及剩余容量实时变化,电压波动范围较大,本实施例的突出优势在于可根据超级电容电压实时调整开关管S1-S6的导通/关断组合方式,调整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输出方波电压VT1的幅值,进而使变换器在高电压工作模式、中电压增益模式以及低电压增益模式三种运行模式下进行切换,保证本实施例变换器的宽输入电压特性。具体设计为:当VSC≥0.9VN时,电路工作在低电压增益模式;0.9VN>VSC≥0.45VN时,电路工作在中电压增益模式;VSC<0.45VN时,电路工作在高电压增益模式。
①高电压增益模式
当VSC<0.45VN时,电路工作在高电压增益模式。该模式下,电路中所有开关管均采用固定50%占空比导通。超级电容侧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S1、S2和S6同时导通,S3、S4和S5同时导通。S1、S2和S6导通时VT1=VSC,S3、S4和S5导通时,VT1=-VSC。两组开关管互补导通,其输出电压VT1为占空比50%的方波电压,幅值为±VSC。蓄电池侧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中,S7和S10同时导通,S8和S9同时导通。S7和S10导通时VT2=VBA,S8和S9导通时,VT2=-VBA。两组开关管互补导通,其输出电压VT2为占空比50%的方波电压,幅值为±VBA。直流母线侧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中,S11和S14同时导通,S12和S13同时导通。S11和S14导通时VT3=VBUS,S12和S13导通时,VT3=-VBUS。两组开关管互补导通,其输出电压VT3为占空比50%的方波电压,幅值为±VBUS。采用移相控制策略,通过控制VT1、VT2与VT3之间的移相角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1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2
来控制超级电容、蓄电池与直流母线侧的能量传输的大小和方向,当VT1超前VT3时,定义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3
为正,能量从超级电容侧传递到直流母线侧,反之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4
为负,能量从直流母线侧传递到超级电容侧;当VT1超前VT3时,定义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5
为正,能量从超级电容侧传递到直流母线侧,反之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096
为负,能量从直流母线侧传递到超级电容侧。该工作模式下,本实施例中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典型电量波形如图4所示。
在驱动频率fs下,谐振腔的基频和三倍频阻抗值均较小,可对基频和三倍频进行能量传递,有效的降低了谐振腔中的环流功率,从而得到更高的电流利用率和效率;此外,谐振电流由基频和三倍频分量得到,具有两个谐振峰值,可以有效的降低谐振腔电流峰值,并且提升了过零点斜率,增加变换器的软开关范围。
在高电压增益模式下,超级电容端口、蓄电池端口和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三个端口间能量传递关系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101
其中,P1,pu为端口1功率标幺值;P2,pu为端口2功率标幺值;P3,pu为端口3功率标幺值。
②中电压增益工作模式
当超级电容输入电压中等,0.9VN>VSC≥0.45VN时,变换器工作在中电压增益模式。该模式下,超级电容侧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S5一直关断,S6一直导通,其余开关管均采用固定50%占空比导通。超级电容第一侧整流逆变模块中S1和S2同时导通,S3和S4同时导通,S1和S2导通时VT1=VSC,S3和S4导通时,VT1=0。两组开关管互补导通,其输出电压VT1为占空比50%的方波电压,幅值为VSC和0。蓄电池侧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和直流母线侧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中开关管控制方式与高电压增益模式相同。该工作模式下,本发明变换器典型电量波形如图5所示。
在中电压增益模式下,超级电容端口、蓄电池端口和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三个端口间能量传递关系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111
③低电压增益工作模式
当超级电容输入电压较高,VSC≥0.9VN时,变换器工作在低电压增益模式。该模式下,超级电容侧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S1和S5一直关断,S6一直导通,其余开关管均采用固定50%占空比导通。超级电容侧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S3和S4同时导通,并与S2互补导通。S2导通时VT1=0.5VSC,S3和S4导通时,VT1=0。两组开关管互补导通,其输出电压VT1为占空比50%的方波电压,幅值为0.5VSC和0。蓄电池侧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和直流母线侧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中开关管控制方式与高电压增益模式相同。该工作模式下,本发明变换器典型电量波形如图6所示。
在低电压增益模式下,超级电容端口、蓄电池端口和直流微网母线端口三个端口间能量传递关系为:
Figure BDA0002976167860000112
本实施例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如下优点:
①本实施例提出的变换器可将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通过一个三端口变换器接入直流微网,更利于实现混合储能的集成控制,同时满足直流微网安全性要求,以及实现电力电子装置高效化、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的发展目标。
②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均采用LCLC多谐振结构,在驱动频率fs下,谐振腔的基频和三倍频阻抗值均较小,可对基频和三倍频进行能量传递;谐振腔电流为基频电流和三倍频电流的叠加电流,具有两个峰值,降低了谐振腔电流应力,并且增大了谐振腔电流过零点斜率,从而可增大轻载情况下的关断电流,保证变换器的ZVS特性。
③第一整流逆变模块采用复合全桥三电平结构,可根据超级电容电压实时切换工作模态,改变端口间电压增益,解决了LCLC多谐振结构对于端口电压极为敏感的特性与超级电容电压大幅度波动的特性之间的矛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方法包括:
当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高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的第一组开关管与第二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一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六开关管S6,所述第二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和第五开关管S5;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中的第三组开关管与第四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三组开关管包括第七开关管S7和第十开关管S10,所述第四组开关管包括第八开关管S8和第九开关管S9;所述第三状态为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中的第五组开关管与第六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五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一开关管S11和第十四开关管S14,所述第六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二开关管S12和第十三开关管S13;VSC表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的端口处的超级电容电压,VN表示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
当0.9VN>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中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处于第四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四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的第五开关管S5关断、第六开关管S6导通且第七组开关管与第八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七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八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
当VSC≥0.9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低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处于第五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3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5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五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1中的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五开关管S5关断、第六开关管S6导通且第八组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S2互补导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第一谐振腔、第二整流逆变模块、第二谐振腔、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和三绕组变压器;
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超级电容;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蓄电池;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谐振腔和所述三绕组变压器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连接直流微网母线;
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为复合式全桥三电平结构;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均为LCLC谐振腔;所述LCLC谐振腔由串联谐振腔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和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均为全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分压电容支路、三电平桥臂和两电平桥臂;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分压电容和第二分压电容;
所述三电平桥臂包括桥臂支路和二极管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二极管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
所述两电平桥臂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
所述分压电容支路、所述桥臂支路和所述两电平桥臂并联;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与所述分压电容支路的中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连接,所述二极管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点连接;所述桥臂支路的中点和所述两电平桥臂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一谐振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由第一串联谐振腔和第一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一串联谐振腔由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串联而成;所述第一并联谐振腔由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并联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腔由第二串联谐振腔和第二并联谐振腔串联而成;所述第二串联谐振腔由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串联而成;所述第二并联谐振腔由第四电容和第四电感并联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输入滤波电容、第一桥臂分支和第二桥臂分支;所述第一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一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二输入滤波电容、第三桥臂分支和第四桥臂分支;所述第三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所述第四桥臂分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十三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三桥臂分支的中点和所述第四桥臂分支的中点均与所述三绕组变压器连接。
7.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方法包括:
当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高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一组开关管与第二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一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二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二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三组开关管与第四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三组开关管包括第七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四组开关管包括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所述第三状态为第三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五组开关管与第六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五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六组开关管包括第十二开关管和第十三开关管;VSC表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的端口处的超级电容电压,VN表示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
当0.9VN>VSC≥0.45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中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四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四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五开关管关断、第六开关管导通且第七组开关管与第八组开关管互补导通,所述第七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八组开关管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当VSC≥0.9VN时,确定工作模式为低电压增益模式,此时,控制第一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五状态、控制第二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且控制第三整流逆变模块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五状态为第一整流逆变模块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关断、第六开关管导通且第八组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
CN202110274792.1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037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792.1A CN113037092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792.1A CN113037092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7092A true CN113037092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4792.1A Pending CN113037092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709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8636A (zh) * 2021-08-09 2021-11-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宽电压增益电池储能型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及方法
CN114070071A (zh) * 2021-12-15 2022-02-18 深圳深源技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双向dc-dc变换器
CN114142738A (zh) * 2021-12-09 2022-0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三端口光伏储能型llc谐振变换器及轻载控制策略
CN114285019A (zh) * 2021-12-20 2022-04-05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基于隔离四端口变换器互联构成的能量路由器及变换器
CN116094342A (zh) * 2023-04-12 2023-05-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电流馈电隔离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16683771A (zh) * 2023-05-30 2023-09-0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陷波器的隔离型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13440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dc/dc变换器和氢燃料电池车
CN114070071B (zh) * 2021-12-15 2024-06-07 深圳深源技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双向dc-dc变换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873A (zh) * 2012-06-01 2012-10-10 燕山大学 一种双输入全隔离集成变流器
US2019005217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ower electronic conversion unit and system
WO2020096655A1 (en) * 2019-06-26 2020-05-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idirectional multiple-port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366946A (zh) * 2020-11-02 2021-02-1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谐振型dc-dc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873A (zh) * 2012-06-01 2012-10-10 燕山大学 一种双输入全隔离集成变流器
US2019005217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ower electronic conversion unit and system
WO2020096655A1 (en) * 2019-06-26 2020-05-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idirectional multiple-port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366946A (zh) * 2020-11-02 2021-02-1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谐振型dc-dc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微: ""三端口直流微网母线电压控制器及多目标控制"", 《电工技术学报》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8636A (zh) * 2021-08-09 2021-11-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宽电压增益电池储能型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及方法
CN114142738A (zh) * 2021-12-09 2022-0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三端口光伏储能型llc谐振变换器及轻载控制策略
CN114142738B (zh) * 2021-12-09 2023-10-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三端口光伏储能型llc谐振变换器及轻载控制策略
CN114070071A (zh) * 2021-12-15 2022-02-18 深圳深源技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双向dc-dc变换器
CN114070071B (zh) * 2021-12-15 2024-06-07 深圳深源技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双向dc-dc变换器
CN114285019A (zh) * 2021-12-20 2022-04-05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基于隔离四端口变换器互联构成的能量路由器及变换器
CN114285019B (zh) * 2021-12-20 2023-11-03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基于隔离四端口变换器互联构成的能量路由器及变换器
CN116094342A (zh) * 2023-04-12 2023-05-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电流馈电隔离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16683771A (zh) * 2023-05-30 2023-09-0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陷波器的隔离型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6683771B (zh) * 2023-05-30 2024-01-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陷波器的隔离型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13440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dc/dc变换器和氢燃料电池车
CN117134401B (zh) * 2023-10-26 2024-02-27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dc/dc变换器和氢燃料电池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7092A (zh)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01739B (zh) 一种对称半桥llc谐振式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3944397B (zh) Boost型隔离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70560B (zh) V2g双向功率变换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22675B (zh) 单级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
CN106936319B (zh) 一种隔离型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
CN107425722A (zh) 一种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调频相移均流控制方法
CN110649813B (zh) 一种隔离型集成化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
CN104917412A (zh) 一种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的移相全桥拓扑电路
CN113517817A (zh) 三电平双向全桥llclc多谐振变换器拓扑
CN113078830A (zh) 一种高频链互联的chb-sst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CN208337415U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CN114884365A (zh) 一种三相变换器
CN110198124A (zh) 开关电容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宽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11181411B (zh) 变/定母线电压超宽增益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CN102611319B (zh) 非对称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10405078U (zh) 三相多重工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Yan et al. An efficient isolated bi-directional half bridge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CN203554295U (zh) 一种三端口串联谐振变流器
CN112366946B (zh) 一种谐振型dc-dc变换器
CN109818494A (zh) 一种高增益电压型准y源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14793073A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Zheng et al. Primary Double Winding Coupling DC Transformer for DC Micro-Grid Applications
Luo et al. A primary shunt inductor compensated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natural ZVS for battery charging application
CN216564946U (zh) 一种应用于宽电压范围的双端有源混合桥变换器拓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