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3683A -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3683A
CN113023683A CN202110453344.8A CN202110453344A CN113023683A CN 113023683 A CN113023683 A CN 113023683A CN 202110453344 A CN202110453344 A CN 202110453344A CN 113023683 A CN113023683 A CN 11302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wall
layer glass
glass tub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33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伟
国中华
王玉玲
焦辉平
施聪
王夏雨
王韦
杨建中
潘建军
何毅峻
马弘
吴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h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33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3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3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10Discharger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ozone
    • C01B2201/14Concentric/tubular discharg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0Electrodes used for obtain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4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30Dielectrics used in the electrical dischargers
    • C01B2201/34Composition of the dielect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70Cooling of the discharger; Means for making cooling unnecessary
    • C01B2201/74Cooling of the discharger; Means for making cooling unnecessary by liquid
    • C01B2201/76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本申请的放电管包括:外电极管、介质管和隔热管,介质管设于外电极管内;隔热管设于外电极管外。本申请通过在外电极管外增设隔热管,用来隔绝热量,使得臭氧发生器的温度不会持续升高,尽量保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范围,从而利于臭氧的产生,提高臭氧产量和浓度以及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臭氧发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是臭氧消毒器等产品的核心部件。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现有技术中都是现场采用臭氧发生器制取后,现场使用。
但有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大部分电能不是用来生成臭氧而是转变成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散失,臭氧发生器放电间隙的温度会持续升高甚至超过设计的运行温度,从而不利于臭氧的产生但利于臭氧的分解,导致臭氧产量和浓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该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能够利于臭氧的产生,提高臭氧产量和浓度以及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放电管,应用于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电极管、介质管和隔热管,介质管设于所述外电极管内;隔热管设于所述外电极管外。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电极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介质管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隔热管的材质为玻璃;其中,所述外电极管的内壁与所述介质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外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电极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介质管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隔热管的材质为金属;其中,所述外电极管的内壁与所述介质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外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冷却腔;所述隔热管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进水孔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出水孔。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管的两端具有弯折部,所述隔热管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外电极管固定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电极管、所述介质管和所述隔热管均为圆柱形管,且为同轴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电极管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介质管的厚度,所述介质管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隔热管的厚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电极管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介质管的长度,所述介质管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隔热管的长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还包括:密封盖,密封盖固定于所述外电极管、所述介质管和所述隔热管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内电极管、放电管和至少一个密封圈,放电管为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管;内电极管设于所述放电管内,且所述内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放电管中介质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电离腔;密封圈设于所述内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放电管中介质管的内壁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电极管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放电管的长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放电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
将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相互套接,并将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软化所述外层玻璃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
对所述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对所述外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外层玻璃管的内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外壁;
固化所述外层玻璃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以使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放电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
在所述外层金属管上开设多个通孔;
将所述外层金属管与所述中层金属管焊接;
将所述内层玻璃管置于所述中层金属管内,并将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外层金属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软化所述内层玻璃管;
对所述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固化所述内层玻璃管,以使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在外电极管外增设隔热管,用来隔绝热量,使得臭氧发生器的温度不会持续升高,尽量保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范围,从而利于臭氧的产生,提高臭氧产量和浓度以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图3所示的放电管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图3所示的放电管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图6所示的放电管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标:100-臭氧发生器;110-密封圈;120-内电极管;121-电离腔;130-放电管;131-外电极管;132-介质管;133-隔热管;133a-弯折部;133b-冷却腔;133c-进水孔;133d-出水孔;134-密封盖;14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臭氧发生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100,包括:内电极管120和放电管130,内电极管120设于放电管130内。
放电管130包括外电极管131、介质管132、隔热管133和密封盖134,介质管132设于外电极管131内;隔热管133设于外电极管131外,且密封盖134固定于外电极管131、介质管132和隔热管133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外电极管131、介质管132和隔热管133均为圆柱形管,且为同轴设置。
内电极管120和外电极管131的材质为金属,介质管132的材质为玻璃,隔热管133的材质为玻璃等隔热材料制成的;其中,外电极管131的内壁与介质管132的外壁紧密接触,外电极管131的外壁与隔热管133的内壁紧密接触。内电极管120的外壁与放电管130中介质管13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电离腔121。
于一工作过程中,外电极管131及内金属管之间形成高压,外界空气进入电离腔121后被高压电离而形成臭氧。而本实施例通过在外电极管131外增设隔热管133,用来隔绝热量,使得臭氧发生器100的温度不会持续升高,尽量保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范围,从而利于臭氧的产生,提高了臭氧产量和浓度以及工作效率。
臭氧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110,密封圈110设于内电极管120的外壁与放电管130中介质管132的内壁之间。密封圈110的设置,可以用于定位,提高内电极管120和放电管130之间的同轴度。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10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内电极管120两端。
臭氧发生器100还包括:支架140,支架140与外电极管131连接,用于支撑。
其中,内电极管12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放电管130的长度。外电极管13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介质管132的厚度,介质管132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隔热管133的厚度。外电极管13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介质管132的长度,介质管132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隔热管13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内电极管120的长度等于放电管130的长度。外电极管131的厚度、介质管132的厚度与隔热管133的厚度相等。外电极管131的长度、介质管132的长度与隔热管133的长度相等。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130的结构示意图。外电极管131的材质为金属,介质管132的材质为玻璃,隔热管133的材质为金属;其中,外电极管131的内壁与介质管132的外壁紧密接触,外电极管131的外壁与隔热管13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冷却腔133b;隔热管13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冷却腔133b相通的进水孔133c和至少一个与冷却腔133b相通的出水孔133d。
其中,隔热管133的两端具有弯折部133a,隔热管133通过弯折部133a与外电极管13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隔热管133与外电极管131之间为焊接连接。
于一操作过程中,水泵等供水器件通过进水孔133c向冷却腔133b通入冷却液,冷却腔133b内的冷却液可以对外电极管131进行冷却,冷却之后,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水孔133d排出,带走多余热量。
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冷却腔133b,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外电极管131的温度,使得臭氧发生器100的温度不会持续升高,尽量保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范围,从而利于臭氧的产生,提高了臭氧产量和浓度以及工作效率。
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4和图5,其为本申请图3所示的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方法可以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器100的放电管130。本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134。
本步骤中外层玻璃管的内径大于中层金属管的外径,中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内层玻璃管的外径。外层玻璃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隔热管133,中层金属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外电极管131,内层玻璃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介质管132。
其中,中层金属管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
步骤S102:将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相互套接,并将密封盖134固定在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本步骤中将中层玻璃管套设于内层玻璃管外,将外层玻璃管套设于中层玻璃管外,且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相互之间留有间隙。并将密封盖134通过胶水粘接或者卡扣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的最左端。本步骤的产物如图4所示。
步骤S103:软化外层玻璃管和内层玻璃管。
本步骤可以通过采用电磁炉对内层玻璃管和外层玻璃管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50度以上,以使外层玻璃管和内层玻璃管的玻璃受热变软,从而利于步骤S104的膨胀处理。
步骤S104:对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本步骤可以通过内层玻璃管的另一侧向内层玻璃管的内部吹入氮气使玻璃膨胀,直至内层玻璃管外壁紧贴于中层金属管内壁。
步骤S105:对所述外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外层玻璃管的内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外壁。
本步骤可以通过外层玻璃管的另一侧向外层玻璃管的内部吹入氮气使玻璃膨胀,直至外层玻璃管内壁紧贴于中层金属管外壁。
步骤S106:固化外层玻璃管和内层玻璃管,以使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本步骤可以采用水冷或者风冷等冷却装置对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进行降温,降温至1-60度,使得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一体化形成本申请的放电管130。本步骤的产物如图5所示。
其中,降温温度可以是5-30度。
请参照图6,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其为本申请图6所示的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方法可以用于制造图2所示的臭氧发生器100的放电管130。本放电管13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提供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134。
本步骤中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中层金属管的外径,中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内层玻璃管的外径。外层金属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隔热管133,中层金属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外电极管131,内层玻璃管用以制备放电管130的介质管132。
其中,外层金属管的材质可以与中层金属管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本实施中,外层金属管可以是不锈钢。
步骤S202:在外层金属管上开设多个通孔。
本步骤中在外层金属管上开设多个通孔,分别用作进水孔133c和出水孔133d。
步骤S203:将外层金属管与中层金属管焊接。
本步骤可以将外层金属管的弯折部133a与中层金属管焊接以形成冷却腔133b。
步骤S204:将内层玻璃管置于中层金属管内,并将密封盖134固定在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本步骤中将中层玻璃管套设于内层玻璃管外,将外层金属管套设于中层玻璃管外,且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相互之间留有间隙。并将密封盖134通过胶水粘接或者卡扣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的最左端。
步骤S205:软化内层玻璃管。
本步骤可以通过采用电磁炉对内层玻璃管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50度以上,以使内层玻璃管的玻璃受热变软,从而利于步骤S206的膨胀处理。
步骤S206:对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本步骤可以通过内层玻璃管的另一侧向内层玻璃管的内部吹入氮气使玻璃膨胀,直至内层玻璃管外壁紧贴于中层金属管内壁。
步骤S207:固化内层玻璃管,以使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本步骤可以采用水冷或者风冷等冷却装置对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进行降温,降温至1-60度,使得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和内层玻璃管一体化形成本申请的放电管130。本步骤的产物如图7所示。
其中,降温温度可以是5-30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放电管,应用于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电极管,
介质管,设于所述外电极管内;以及
隔热管,设于所述外电极管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介质管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隔热管的材质为玻璃;
其中,所述外电极管的内壁与所述介质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外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管的材质为金属,所述介质管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隔热管的材质为金属;
其中,所述外电极管的内壁与所述介质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外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冷却腔;
所述隔热管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进水孔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出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的两端具有弯折部,所述隔热管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外电极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管、所述介质管和所述隔热管均为圆柱形管,且为同轴设置:
所述外电极管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介质管的厚度,所述介质管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隔热管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管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介质管的长度,所述介质管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隔热管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盖,固定于所述外电极管、所述介质管和所述隔热管的一端。
8.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电管,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管;
内电极管,设于所述放电管内,且所述内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放电管中介质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电离腔;以及
至少一个密封圈,设于所述内电极管的外壁与所述放电管中介质管的内壁之间。
9.一种放电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外层玻璃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
将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相互套接,并将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软化所述外层玻璃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
对所述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对所述外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外层玻璃管的内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外壁;
固化所述外层玻璃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以使所述外层玻璃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10.一种放电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外层金属管、中层金属管、内层玻璃管和密封盖;
在所述外层金属管上开设多个通孔;
将所述外层金属管与所述中层金属管焊接;
将所述内层玻璃管置于所述中层金属管内,并将所述密封盖固定在所述外层金属管、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的一端;
软化所述内层玻璃管;
对所述内层玻璃管进行膨胀处理,直至所述内层玻璃管的外壁紧贴于所述中层金属管的内壁;
固化所述内层玻璃管,以使所述中层金属管和所述内层玻璃管一体化。
CN202110453344.8A 2021-04-26 2021-04-26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023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344.8A CN113023683A (zh) 2021-04-26 2021-04-26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344.8A CN113023683A (zh) 2021-04-26 2021-04-26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3683A true CN113023683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3344.8A Pending CN113023683A (zh) 2021-04-26 2021-04-26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368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4301Y (zh) * 2001-06-10 2002-04-03 安徽中奥环保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双水冷高浓度臭氧发生管
CN201209121Y (zh) * 2007-10-18 2009-03-18 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高效臭氧发生筒
CN204661322U (zh) * 2015-05-05 2015-09-23 福建汇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间隙臭氧放电管
CN106395752A (zh) * 2015-08-03 2017-02-15 江苏苏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臭氧发生器
CN107697887A (zh) * 2016-08-29 2018-02-16 浙江乾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臭氧发生器用放电管及其制作工艺
CN207175467U (zh) * 2017-08-04 2018-04-03 青岛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介质双间隙臭氧放电管
CN208103932U (zh) * 2018-01-30 2018-11-16 广州市正奥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4301Y (zh) * 2001-06-10 2002-04-03 安徽中奥环保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双水冷高浓度臭氧发生管
CN201209121Y (zh) * 2007-10-18 2009-03-18 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高效臭氧发生筒
CN204661322U (zh) * 2015-05-05 2015-09-23 福建汇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间隙臭氧放电管
CN106395752A (zh) * 2015-08-03 2017-02-15 江苏苏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臭氧发生器
CN107697887A (zh) * 2016-08-29 2018-02-16 浙江乾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臭氧发生器用放电管及其制作工艺
CN207175467U (zh) * 2017-08-04 2018-04-03 青岛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介质双间隙臭氧放电管
CN208103932U (zh) * 2018-01-30 2018-11-16 广州市正奥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仲鹏: "空气净化原理、设计与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4188B2 (en) Lightweight, intrinsically safe ozone electrode
CN1856189B (zh) 供电部件以及加热装置
CN104377155B (zh) 静电卡盘以及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JP5161778B2 (ja) 予備成形物加熱装置
US20160216002A1 (en) Heating system having plasma heat exchanger
CN214936068U (zh) 臭氧发生器和放电管
US6376978B1 (en) Quartz antenna with hollow conductor
JP2012089653A (ja) 加熱装置、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素子の形成方法
JP2012206898A (ja) オゾン発生器
CN113023683A (zh) 臭氧发生器、放电管和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JP5461364B2 (ja) 燃料電池用集電棒のシール構造
JP2007169134A (ja) オゾン発生器
JP2021002474A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12126614A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オゾ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902872A (zh) 大面积平板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系统
CN103891418B (zh) 在多电极微波等离子体激发源中的电极冷却系统
CN109423631B (zh) 气相沉积均匀加热装置及气相沉积炉
CN202543039U (zh) 真空器件电磁感应加热熔融自动封离炉
KR101647355B1 (ko) 전기절연형 세라믹 라이너를 포함하는 고온 가열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3018682A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オゾ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9363796U (zh) 一种加热基座的导线连接结构及pecvd设备
CN217985506U (zh) 一种分子束热激发装置
JP5072817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
JP2006100078A (ja) プラズマトーチ
JPS61151003A (ja) オゾン発生管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