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0892A -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0892A
CN113020892A CN202110262161.8A CN202110262161A CN113020892A CN 113020892 A CN113020892 A CN 113020892A CN 202110262161 A CN202110262161 A CN 202110262161A CN 113020892 A CN113020892 A CN 113020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urnal
surfacing
welding
surface hardness
incr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21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亮
于博
魏文斌
张磊
王强
李安辉
王郁林
刘惠平
黄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21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0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0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0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6/00Restoring or reconditioning objec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属于机械及化工机械设备生产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轴类零件经常磨损,表面硬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在轴类零件轴颈磨损处进行粗加工、检验、一次堆焊、二次堆焊、二次精加工、检验的工艺,对轴类零件的轴颈受力处进行局部修复,保证了原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同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硬度都能达到图纸要求,工艺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及化工机械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中,轴是常见的一种机械零部件,轴类磨损是轴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设备问题。轴类零件磨损后的修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采用镶轴套、打麻点等办法效果不理想。采用传统的堆焊处理则会产生焊接内应力,可能在轴肩处出现裂纹或断裂的现象。如果采用电刷镀、激光焊、微弧焊则需要高昂的设备和高薪聘请技术工人,成本费用较高,而且操作难度较大,经济效益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轴类零件经常磨损,表面硬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轴颈打光谱,分析轴颈的材料成分,判断轴颈材质,选用合适的补焊焊材;
步骤2,进行第一次初加工,视轴颈磨损情况,控制车床转速,控制加工深度和宽度;
步骤3,初加工结束后对加工处进行无损检测,当检测有缺陷时需进一步车削加工,直至缺陷完全消除,当车削深度超过轴颈1/3深度则判定该轴报废;当检测合格确认无缺陷后进行下一步;
步骤4,进行补焊,将轴颈安装在专用焊接车床上,保证工件匀速转动下,对轴颈加工处进行预热,再用焊机配合车床旋转,采用多层多道堆焊方式进行第一次过渡层堆焊;
步骤5,使用与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保证足够的车削加工余量;
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
步骤7,轴颈表面堆焊完成后上车床进行车削加工,加工至大于原轴颈1~2mm时停车,对轴颈进行堆焊检验;
步骤8,检验合格后根据需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第二次精加工;
步骤9,第二次无损检测和硬度检测,合格及完成修复。
进一步,所述步骤2车床转速为12r/min,加工深度为6mm。
进一步,所述无损检测的检测合格标准为Ⅱ级。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匀速转动的转速为10-12r/min;所述步骤4中对轴颈加工处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对轴颈加工处用履带式电加热片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20℃。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的焊接电流为220-240A,焊接电压30-35V。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多层多道堆焊方式的层间温度控制在80℃。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的堆焊高度≥3mm;所述步骤5中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的堆焊高度为6mm。
进一步,所述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的方法是采用高铝针刺毡。
一种使用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的应用,用于旋转体传动轴轴颈的加工。
进一步,所述旋转体传动轴包括短轴和细长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在轴类零件轴颈磨损处进行粗加工、检验、一次堆焊、二次堆焊、二次精加工最后再次检验的方法,对轴类零件的轴颈受力处进行局部修复,保证了原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同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硬度都能达到图纸要求,工艺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轴颈未加工示意图;
图2为轴颈初加工检验合格的示意图;
图3为轴颈表面堆焊完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轴颈打光谱,分析轴颈的材料成分,判断轴颈材质,选用合适的补焊焊材;
步骤2,进行第一次初加工,视轴颈磨损情况,控制车床转速,控制加工深度和宽度;
步骤3,初加工结束后对加工处进行无损检测,当检测有缺陷时需进一步车削加工,直至缺陷完全消除,当车削深度超过轴颈1/3深度则判定该轴报废;当检测合格确认无缺陷后进行下一步;
步骤4,进行补焊,将轴颈安装在专用焊接车床上,保证工件匀速转动下,对轴颈加工处进行预热,再用焊机配合车床旋转,采用多层多道堆焊方式进行第一次过渡层堆焊;
步骤5,使用与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保证足够的车削加工余量;
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
步骤7,轴颈表面堆焊完成后上车床进行车削加工,加工至大于原轴颈1~2mm时停车,对轴颈进行堆焊检验;
步骤8,检验合格后根据需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第二次精加工;
步骤9,第二次无损检测和硬度检测,合格及完成修复。
实施例2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轴颈打光谱,分析轴颈的材料成分,判断轴颈材质,选用合适的补焊焊材;
步骤2,进行第一次初加工,视轴颈磨损情况,控制车床转速12r/min,控制加工深度为6mm和宽度;
步骤3,初加工结束后对加工处进行无损检测,Ⅱ级合格,当检测有缺陷时需进一步车削加工,直至缺陷完全消除,当车削深度超过轴颈1/3深度则判定该轴报废;当检测合格确认无缺陷后进行下一步;
步骤4,进行补焊,将轴颈安装在专用焊接车床上,保证工件匀速转动10-12r/min,对轴颈加工处用履带式电加热片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20℃,再用焊机配合车床旋转,采用多层多道堆焊方式进行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焊接电流为220-240A,焊接电压30-35V,层间温度控制在80℃,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的堆焊高度≥3mm;
步骤5,使用与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的堆焊高度为6mm,保证足够的车削加工余量;
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采用高铝针刺毡进行包裹缓冷;
步骤7,轴颈表面堆焊完成后上车床进行车削加工,加工至大于原轴颈1~2mm时停车,对轴颈进行堆焊检验;
步骤8,检验合格后根据需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第二次精加工;
步骤9,第二次无损检测和硬度检测,Ⅱ级为合格,合格及完成修复。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的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工艺,本实施例采用德国鲁奇气化炉炉蓖偏心套填料轴,首先对轴颈(φ320)需加工处进行表面清理,去除氧化层及油污,对轴颈进行材料成分分析,材质为:40CrNiMo。然后上车床进行一次初加工,车床转速控制在12r/min,加工深度控制在6mm左右,宽度视轴颈磨损情况而定,初加工结束后对加工部位进行PT检测,Ⅱ级合格。如检验有缺陷需进一步车削加工,直至缺陷完全消除。如果车削深度超过轴颈1/3深度则判定该轴报废;如果检验合格确认无缺陷后则进行下一步工序。
如图2所示轴颈初加工检验合格后安装在专用焊接车床上,车床转速控制在10-12r/min,对轴颈加工处用履带式电加热片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20℃之间,将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安装在车床刀架上进行自动旋转焊接,焊材选用TFW-309L,焊接电流220-240A,焊接电压30-35V,层间温度控制在80℃左右,采用多层多道堆焊方式。过渡层堆焊高度不低于3mm,堆焊过渡层后使用相同焊接工艺,用FRW-YD507-G焊丝再进行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堆焊高度控制在6mm,保证足够的车削加工余量。二次堆焊结束后用高铝针刺毡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
如图3所示轴颈表面堆焊完成后上车床进行车削加工。车床转速12r/min,轴颈尺寸加工至φ321mm时停车,对轴颈进行PT检验,Ⅱ级合格。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精加工,使轴颈尺寸达到φ320-0.20mm;表面光洁度Δ1.6。加工完成后对轴颈表面对称四处取样24点,平均硬度分别为486/498/504/511,达到图纸要求尺寸和表面硬度,修复完成。
按照上述工艺方法,对我单位鲁奇气化炉炉蓖偏心套填料轴进行修复,在2020年4月投入使用3台,目前运行正常,达到修复效果。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轴颈打光谱,分析轴颈的材料成分,判断轴颈材质,选用合适的补焊焊材;
步骤2,进行第一次初加工,视轴颈磨损情况,控制车床转速,控制加工深度和宽度;
步骤3,初加工结束后对加工处进行无损检测,当检测有缺陷时需进一步车削加工,直至缺陷完全消除,当车削深度超过轴颈1/3深度则判定该轴报废;当检测合格确认无缺陷后进行下一步;
步骤4,进行补焊,将轴颈安装在专用焊接车床上,保证工件匀速转动下,对轴颈加工处进行预热,再用焊机配合车床旋转,采用多层多道堆焊方式进行第一次过渡层堆焊;
步骤5,使用与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保证足够的车削加工余量;
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
步骤7,轴颈表面堆焊完成后上车床进行车削加工,加工至大于原轴颈1~2mm时停车,对轴颈进行堆焊检验;
步骤8,检验合格后根据需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第二次精加工;
步骤9,第二次无损检测和硬度检测,合格及完成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车床转速为12r/min,加工深度为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检测的检测合格标准为Ⅱ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匀速转动的转速为10-12r/min;所述步骤4中对轴颈加工处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对轴颈加工处用履带式电加热片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的焊接电流为220-240A,焊接电压30-35V。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多层多道堆焊方式的层间温度控制在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过渡层堆焊的堆焊高度≥3mm;所述步骤5中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的堆焊高度为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第二次硬质合金层堆焊结束后对焊接部分进行包裹缓冷的方法是采用高铝针刺毡。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旋转体传动轴轴颈的加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传动轴包括短轴和细长轴。
CN202110262161.8A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3020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161.8A CN113020892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161.8A CN113020892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0892A true CN113020892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2161.8A Pending CN113020892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089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38578A1 (ru) * 1990-03-27 1992-06-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с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По Лесному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ю Способ ремонта пальца гусеницы
US6283356B1 (en) * 1999-05-28 2001-09-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pair of a recess in an article surface
CN102052384A (zh) * 2010-10-27 2011-05-1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大型动力机械的轴及其轴颈表面的修复方法
CN103192224A (zh) * 2013-04-20 2013-07-10 韶关市龙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冶金连铸机辊子的修复方法
CN103418923A (zh) * 2013-08-30 2013-12-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磨损轧辊的堆焊修复方法
CN105441934A (zh) * 2014-08-12 2016-03-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辊道辊面激光熔覆焊耐磨层的方法
CN105750813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重庆迅升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支撑辊堆焊修复工艺
CN107335939A (zh) * 2017-05-12 2017-11-1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70Cr3Mo支承辊大厚度堆焊修复层及修复工艺
CN109048198A (zh) * 2018-08-13 2018-12-21 芜湖鼎恒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
CN112077471A (zh) * 2020-09-09 2020-12-15 湖北金华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立磨磨辊的在线堆焊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38578A1 (ru) * 1990-03-27 1992-06-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с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По Лесному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ю Способ ремонта пальца гусеницы
US6283356B1 (en) * 1999-05-28 2001-09-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pair of a recess in an article surface
CN102052384A (zh) * 2010-10-27 2011-05-1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大型动力机械的轴及其轴颈表面的修复方法
CN103192224A (zh) * 2013-04-20 2013-07-10 韶关市龙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冶金连铸机辊子的修复方法
CN103418923A (zh) * 2013-08-30 2013-12-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磨损轧辊的堆焊修复方法
CN105441934A (zh) * 2014-08-12 2016-03-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辊道辊面激光熔覆焊耐磨层的方法
CN105750813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重庆迅升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支撑辊堆焊修复工艺
CN107335939A (zh) * 2017-05-12 2017-11-1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70Cr3Mo支承辊大厚度堆焊修复层及修复工艺
CN109048198A (zh) * 2018-08-13 2018-12-21 芜湖鼎恒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轧辊辊颈修复工艺
CN112077471A (zh) * 2020-09-09 2020-12-15 湖北金华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立磨磨辊的在线堆焊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6660B (zh) 一种光滑轴磨损在线修复工艺
CN110449848B (zh) 一种堆焊司太立硬质合金薄壁套的加工工艺
CN104786003A (zh) 机体主轴承孔的修复方法
CN108026976B (zh) 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及焊接部的超声波探伤检查方法
CN110747458A (zh) 热轧定宽压力机曲轴的修复方法
CN108608176A (zh) 大型超级双相不锈钢导叶体的加工工艺
CN102848049A (zh) 一种包络线曲面矫直辊堆焊修复方法
CN108406150B (zh) 星轮齿板的在线堆焊用样板组合及在线堆焊方法
CN104439770A (zh) 机车柴油机气缸套密封槽修复方法
CN113020892A (zh) 一种增加轴颈表面硬度的方法和应用
CN112496667A (zh) 一种特棒导板堆焊修复工艺
CN103464964A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转子的修复工艺
DK2195139T3 (en) Method for inspection and reconditioning of machine components
CN112226756A (zh) 一种基于激光熔覆的机床主轴再制造方法
CN105729040A (zh) 一种气化炉激冷室修复方法
CN114226937B (zh) 一种汽轮机阀芯多孔滑动面的司太立合金的堆焊方法及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
CN103357988A (zh) 轴类精密加工件损伤缺陷焊接修复方法
CN112439973A (zh) 一种俄供闸板密封面堆焊层修复方法
CN102489933A (zh) 盾构密封接触面修复方法
CN110814656A (zh) 一种输送轨道制备方法
CN113523718B (zh) 核电站核主泵轴承导环键槽制造工艺
CN106048604A (zh) 用于高速重载轴颈的自润滑激光熔覆用粉末及熔覆方法
CN110561029A (zh) 减速器壳体轴承孔的修复方法
CN111993000A (zh) 一种汽车对称阶梯齿轮轴的加工方法
CN106640975B (zh) 上导轴瓦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