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7149A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7149A
CN113017149A CN202010007108.9A CN202010007108A CN113017149A CN 113017149 A CN113017149 A CN 113017149A CN 202010007108 A CN202010007108 A CN 202010007108A CN 113017149 A CN113017149 A CN 113017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ceptor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magnetic field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71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辉
陈汉良
雷宝灵
戚祖强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EP208982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074197A4/en
Priority to US17/757,01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603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983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3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7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7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其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加热;电路;温度传感器,包括被封装或容纳于感受器内的感测部,以及与感测部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感受器外的电连接部;同时电路与电连接部是电连接的,进而可通过该电连接部接收感测部感测的温度。本发明的以上气雾生成装置,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封装或容纳于感受器内,一方面可以基本隔离磁场对感测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感受器与温度传感器集成为一体,提升安装的稳定和测温的准确性;同时便于整体更换和安装。

Description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本申请引用在先申请(申请号:CN2019221907727)的部分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另一示例,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加热装置,其构造可参见图1所示;当烟制品1被接收在加热装置内时,感受器2被感应线圈3产生的交变磁场穿透从而感应发热,进而对烟制品1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实时监测对烟制品1加热的温度,加热装置采用一与感受器2紧密贴合的温度传感器4感测感受器2的实时操作温度,并根据温度传感器4感测的结果调节感应线圈3产生的交变磁场的参数,使感受器2处于适当的加热温度范围。
以上温度传感器4的温度检测实施中,一方面由于温度传感器4通常自身采用热敏电阻金属材质制备,在交变磁场下自身会产生热量;另一方面金属材质制备的温度传感器4和感受器2各自产生感应电流,影响温度传感器4输出的感测信号,影响感测信号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雾生成装置温度监测的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基于以上,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变化的磁场;
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可抽吸材料加热;
电路;
温度传感器,包括:
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感受器内,并用于感测所述感受器的温度;
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感受器外并与所述电路电连接,进而使所述电路可通过该电连接部接收感测部感测的温度。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该容纳空间内。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的。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具有位于表面上的开口,所述感测部通过该开口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口避开所述变化的磁场穿透所述感受器的方向,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被感受器的表面完全遮盖或包围的,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还包括弹性体,被配置为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感测部被稳定封装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细长的导电引脚。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被形成或结合于所述感受器表面的电触头或电触片。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电触头是通过打印、印刷、沉积或蚀刻形成的电触头。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电触头与感受器是绝缘的。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还包括导电机构,该导电机构一端与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路电连接,进而使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与电路电连接。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导电弹针。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包括至少部分沿所述腔室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销钉、针或片状的加热部,以及与所述加热部连接的基座部;
所述容纳空间被形成于所述基座部内;和/或,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被形成或结合于该基座部的表面。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包括:
管状元件,沿所述腔室的轴向延伸,该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内部空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管状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针头,并被配置为可插入至接收于所述腔室的可抽吸材料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从所述容纳空间贯穿所述第二端至感受器外。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靠近所述针头设置。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针头包括:
连接部分,被构造成圆柱状,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端容纳于所述管状元件内;
锥形部分,被构造成抵靠于所述第一端,并沿背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减小。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还包括:
片状端盖,设置于所述管状元件的第二端、并沿所述管状元件的横截面方向延伸;
所述片状端盖上设置有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贯穿的穿孔。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管状支架;该管状支架内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分隔部,并通过该分隔部将支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所述分隔部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的腔室;
所述感受器的管状元件通过分隔部上的通孔由所述第二部分贯穿至腔室内;所述感受器的片状端盖被容纳于所述第二部分并抵靠在所述分隔部上,进而使所述感受器在支架内保持固定。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二部分内还设置有固定座,该固定座被配置为对所述片状端盖提供支撑,以使片状端盖抵靠在所述分隔部上。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被所述针头、管状元件以及片状端盖完全遮盖或包围的,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管状元件采用具有2.5~4mm左右的内径尺寸,管壁的厚度在0.15~0.3mm的尺寸是易于加工获得的,并足以形成容纳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更加优选地,采用管状元件的管壁厚度在可易于制备的尽可能低的厚度比如0.15mm是适合于电磁感应式的加热效果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所述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所述感受器包括: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产生热量的金属本体;以及,
温度传感器,包括:
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金属本体内,并用于感测所述金属本体的温度;
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电连接部,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金属本体外,以使得可通过该电连接部接收所述感测部感测的金属本体的温度。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被形成或结合于所述金属本体表面的电触头或电触片。
本发明的以上气雾生成装置,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封装或容纳于感受器内,一方面可以基本隔离磁场对感测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感受器与温度传感器集成为一体,提升安装的稳定和测温的准确性;同时便于整体更换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感受器与温度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封装至感受器内的示意图;
图5是又一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塞子使温度传感器与感受器稳定封装的示意图;
图6是又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的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的感受器的立体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图6的感受器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又一个实施例中感受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又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的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感受器的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感受器各部分未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感受器的各部分未装配前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受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气雾生成装置,其构造参见图2所示,包括:
腔室,可抽吸材料A例如烟支可移除地接收在腔室内;
作为磁场发生器的电感线圈L,用于在交变电流下产生交变磁场;
感受器30,至少一部分在腔室内延伸,并被配置为与电感线圈L感应耦合,在被交变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A进行加热,使可抽吸材料A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供抽吸的气溶胶;
电芯10,为可充电的直流电芯,可以提供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
电路20,通过电连接到可充电的电芯10,并将电芯10输出的直流,转变成具有适合频率的交流再供应到电感线圈L。
根据产品使用中的设置,电感线圈L可以包括绕成螺旋状的圆柱形电感器线圈,如图2中所示。绕成螺旋状的圆柱形电感线圈L可以具有范围在大约5mm到大约10mm内的半径r,并特别地半径r可以大约为7mm。绕成螺旋状的圆柱形电感线圈L的长度可以在大约8mm到大约14mm的范围内,电感线圈L的匝数大约8匝到15匝的范围内。相应地,内体积可能在大约0.15cm3至大约1.10cm3的范围内。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电路20供应到电感线圈L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400KHz;更具体地,所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300KHz的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芯10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10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2中呈插入可抽吸材料A内部进行加热的片状、针状或销钉形状的感受器30可以具有大约12毫米的长度,大约4毫米的宽度和大约50微米的厚度,并且可以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作为替代性实施例,感受器30可以具有大约12毫米的长度,大约5毫米的宽度和大约50微米的厚度,并且可以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感受器30还可以被构造成圆筒状的形状;在使用时其内部空间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并通过对可抽吸材料A的外周加热的方式,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这些感受器30还可以由等级420的不锈钢(SS420)、以及含有铁镍的合金材料(比如J85/J66坡莫合金)制成。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布置电感线圈L和感受器30的管状支架50,该管状支架50的材质可以包括耐高温非金属材料比如PEEK或者陶瓷等。在实施中,电感线圈L采用螺旋缠绕的方式布置在管状支架50的外壁上,并且管状支架50的至少一部分内部中空形成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的腔室。
同时基于使感受器30对可抽吸材料A的加热温度处于所要求的适当温度范围,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温度传感器40是封装或容纳并保持于感受器30内并与感受器30紧密贴合的,通过对感受器30的操作温度进行实施感测并输出所感测的温度结果。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基于提升温度传感器40检测感受器30温度的准确性,感受器30的形状和温度传感器40的构造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所示;感受器30则对应进行构造调整,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腔室内延伸的呈销钉、针状或者刀片状的加热部31,当可抽吸材料A接收于腔室内时,加热部31可以插入至可抽吸材料A内从而对可抽吸材料A的内部进行加热;同时,感受器30还包括基座部32,该基座部32的尺寸比加热部31大,从而便于在管状支架50内安装和固定。
在图3和图4所示的更加优选的实施中,温度传感器40的结构包括用于感测感受器30的温度的感测部41、以及用于为感测部41供电和输出感测结果的细长的导电引脚42。基座部32内设有容纳空间321,感测部41被容纳和保持于容纳空间321内并与基座部32紧密贴合。
在以上实施中,感受器30采用的是导磁性的金属材质,进而当其置于磁场中时感受器30构成了磁屏蔽体,可以使容纳空间321大体是磁场屏蔽或者隔离的空间,进而可以在测温过程中有效防止采用热敏金属材质的感测部41受磁场的影响。
为了温度传感器40在容纳空间321内能稳定保持,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温度传感器40在容纳空间321内壁上压紧之后打高温胶,通过打胶的方式对剩余的缝隙进行密封、填合或填充。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中,还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可以添加一个柔性材质如硅胶等制备的弹性塞子43,对置入感测部41后的容纳空间321的开口部分进行堵塞,通过弹性塞子43的弹性力使感测部41能始终稳定地抵接在容纳空间321内壁。当然,根据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弹性塞子43上可以保留孔眼形成用于供细长的导电引脚42从容纳空间321贯穿出来后便于与电路20电连接。
在本发明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中,还采用将温度传感器40与感受器30集成为一体后发热和测温集成的器件;具体参见图6至图8所示;温度传感器40b的感测部41b是被封装在感受器30b的基座部32b内的;但用于为感测部41b供电的电连接结构片状的电触头或电触片42b的形式,进而被采用印刷、打印、沉积或者蚀刻贴附在基座部32b表面。对应气雾生成装置上设置通过焊接或者端子等方式延伸出的导电弹针21,当感受器30b被固定安装于管状支架50内部时,电触头或电触片42b通过与导电弹针21弹性抵接的方式实现供电连接。
当然根据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在使用中电触头42b与基座部32b是电绝缘的;可以在制备中先将基座部32b的表面做绝缘处理例如表面氧化或喷涂等方式形成陶瓷、或者氧化物材质的绝缘层,而后再将感测部41b打胶封装至基座部32b内后,再通过印刷或者贴附等方式形成与感测部41b电连接的电触头或电触片42b,从而即可稳定导电,相比通过引脚焊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40b接入电路20的方式,弹针抵接的方式更便于安装和更换。
或者在其他的变体实施中,以上电触头或电触片42b还可以被形成或者结合于基座部32b的侧壁上,则对应将导电弹针21设置与可以沿侧向方向与电触头或电触片42b抵接即可。
或者在其他的变体实施中,基于进一步消除温度传感器40感测过程中磁场干扰的效果,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感受器30c的侧边开孔的方式进行温度传感器40的封装;具体在图9中,感受器30c的基座部32c的通过侧边打孔的方式形成具有侧壁开口322c的容纳空间,进而将温度传感器40可通过该侧壁开口322c封装或者容纳至感受器30c内。使侧壁开口322是与磁场的磁力线M的方向避开的,进而可以提升封装温度传感器40的容纳空间与由电感线圈L产生的沿着感受器30c的轴向穿透的磁场的屏蔽或隔离的效果。
对于提升温度感测中提升磁场干扰的效果,在图10所示的又一个实施例方式中,感受器30d的基座部32d具有内部的容纳空间321d;温度传感器40d的感测部41d是由基座部32d底部的开口封装至容纳空间321d内,导电引脚42d从底面的开口由容纳空间321d贯穿至感受器30d的外部;基座部32d还包括至少部分遮挡容纳空间321d的遮挡部分322d,该遮挡部分322d是沿基座部32d的横截面内延伸的;进而与沿着感受器30c的轴向穿透的磁场垂直,从而使容纳空间321d基本或大致上是被遮挡部分322d遮盖或包围的空间,进而使容纳空间321d基本是磁场隔离或屏蔽的。
本发明还提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其构造参见图11至图12所示,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用于布置电感线圈L和感受器30e的管状支架40e,该管状支架40e的材质可以包括耐高温非金属材料比如PEEK或者陶瓷等。在实施中,电感线圈L采用螺旋缠绕的方式布置在管状支架40e的外壁上,并且管状支架40e的至少一部分内部中空形成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的腔室。而感受器30e呈插入可抽吸材料A内部进行加热的销钉或针状形状。
同时在图11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管状支架40e内还设置有固定座50e,通过该固定座50e对感受器30e进行支撑和保持,使感受器30e能稳定地保持在管状支架40e内。在实施中,该固定座50e可以采用耐高温的硅胶、橡胶以及刚性的聚合物树脂材质制备。
进一步参见图12至图14所示,感受器30e的构造包括管状元件32e,该管状元件32e具有位于内部的中空部分320e、以及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321e和第二端322e;其中,
第一端321e设置有针头31e,第二端设置有片状端盖33e;
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被容纳和封装在管状元件32e的中空部分320e;为了便于供电以及接受感测信号,温度传感器34e的导电引脚342e从通过贯穿至片状端盖33e外从而便于与电路20e导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在中空部分320e内壁上压紧之后再通过打高温胶的方式进行对剩余的缝隙进行密封、填合或填充,从而使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是稳定固定的,使其紧密的与管状元件32的内壁接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管状元件32e采用S430的不锈钢材质制备,其内径尺寸是2.5~4mm左右的内径尺寸,管壁的厚度在0.15~0.3mm的尺寸是易于加工获得的。其内部中空部分320e的空间大小足以形成容纳约尺寸3.8mm以下大小的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并且内部中空部分320e在容纳和封装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后,还具有适度的缝隙进行打胶或注胶,以使温度传感器34e固定。
基于集肤效应的优选实施采用大约400KHz的交变磁场下大约2密耳(1密耳=0.025mm)的感受器件厚度是比较优选的,可以在大约4.5W的功率下在2s内从室温升高到500度的温度;则在优选的实施中,采用管状元件32e的管壁厚度优选在可易于制备的尽可能低的厚度比如0.15mm是适合于电磁感应式的加热效果的。
进一步在图13至图15所示的优选实施中,针头31e包括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分311e或者尖端部分,该锥形部分311e使针头31e能顺畅地插入至可抽吸材料A内。针头31e还包括由锥形部分311e沿轴向方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分312e,该连接部分312e呈柱状的形状,并在安装后从管状元件32e的第一端321e伸入至中空部分320e内,并通过过盈或紧配等方式使针头31e紧固地在第一端321e处与管状元件32e连接。
进一步在实施中,针头31e和管状元件32e均是由磁导性能较好的金属或合金材质制备,从而能被电感线圈L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穿透下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A进行加热。具体,可以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或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还可以由含有铁镍的合金材料(比如J85/J66坡莫合金)制成。进而在实施中,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在管状元件32e内可以靠近顶端的针头31e的位置布置,使其在针头31e和管状元件32e一体发热时感测的温度是针头31e和管状元件32e的整体的温度,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片状端盖33e主要是用于对管状元件32e和内部的温度传感器34e提供支撑和固定,以及便于感受器30e与管状支架40e和固定座50e的稳定结合,则片状端盖33e采用耐热的PEEK材质、或者不导磁的金属比如铝合金或陶瓷等材质制备。在图1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片状端盖33e具有一通孔331e,用于供温度传感器34e的导电引脚342e从贯穿至外部进而便于与电路20e导电连接。在实施中,由于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是通过打胶的方式紧密保持和固定在中空部分320e内的,进而通孔331e的尺寸可以大于管状元件32e的内径尺寸,温度传感器34e的感测部341e不会松动或从通孔331e掉出。
而在优选的实施中,参见图17所示,片状端盖33g采用以上优选的不导磁的金属比如铝合金等制备,并且其上仅预留供导电引脚342g贯穿的孔眼,从而使中空部分320e大致或基本上是被均为金属材质的针头31g、管状元件32g、以及片状端盖33g完全包围的,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使中空部分320e内形成磁场隔离或者屏蔽的空间,进而可以在测温过程中有效防止采用热敏金属材质的感测部341e受磁场的影响。
进一步在感受器30e的固定结构上,可参见图15所示;管状支架40e内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分隔部分42e,该分隔部分42e将管状支架40e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分隔部分42e两侧的第一腔室41e和第二腔室43e;其中,第一腔室41e被配置为接收可抽吸材料A的接收腔室,第二腔室43e用于固定感受器30e使用。
具体,分隔部分42e上设置有供感受器30e由第二腔室43e贯穿至第一腔室41e的穿孔421e;安装时感受器30e的片状端盖33e上表面抵接在分隔部分42e上,片状端盖33e下表面进一步通过与第二腔室43e紧配的固定座50e压紧,进而将感受器30e在管状支架40e内稳定安装,参见图11所示。当然,从图11和图15所示的优选实施中,固定座50e呈环状形状,装配之后温度传感器34e的导电引脚342e贯穿固定座50e至外部,从而与电路20e导电连接。
或者在一个可选的变化实施中,针头31e和管状元件32e是一体通过模具成型等直接形成的销钉构造,而非以上图11至图15所示的由两个部分组合的。具体,可以参见图16所示,感受器30f具有呈销钉状构造的主体部分32f,其前端为尖端可以便于插入至可抽吸材料A内,并且其内通过模具或打孔等方式形成的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进而使得温度传感器34f的感测部分能容纳和封装在主体部分32f内,并通过一片状端盖33f实现固定和保持。
本发明的以上气雾生成装置,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封装或容纳于感受器内,一方面可以基本隔离磁场对感测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感受器与温度传感器集成为一体,提升安装的稳定和测温的准确性;同时便于整体更换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变化的磁场;
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可抽吸材料加热;
电路;
温度传感器,包括:
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感受器内,并用于感测所述感受器的温度;
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感受器外并与所述电路电连接,进而使所述电路可通过该电连接部接收感测部感测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该容纳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具有位于表面上的开口,所述感测部通过该开口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开口避开所述变化的磁场穿透所述感受器的方向,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被感受器的表面完全遮盖或包围的,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体,被配置为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感测部被稳定封装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细长的导电引脚。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被形成或结合于所述感受器表面的电触头或电触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头是通过打印、印刷、沉积或蚀刻形成的电触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头与感受器是绝缘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机构,该导电机构一端与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路电连接,进而使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与电路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导电弹针。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包括至少部分沿所述腔室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销钉、针或片状的加热部,以及与所述加热部连接的基座部;
所述容纳空间被形成于所述基座部内;和/或,所述电触头或电触片被形成或结合于该基座部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包括:
管状元件,沿所述腔室的轴向延伸,该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内部空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管状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针头,并被配置为可插入至接收于所述腔室的可抽吸材料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从所述容纳空间贯穿所述第二端至感受器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测部靠近所述针头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包括:
连接部分,被构造成圆柱状,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端容纳于所述管状元件内;
锥形部分,被构造成抵靠于所述第一端,并沿背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减小。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还包括:
片状端盖,设置于所述管状元件的第二端、并沿所述管状元件的横截面方向延伸;
所述片状端盖上设置有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贯穿的穿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管状支架;该管状支架内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分隔部,并通过该分隔部将支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所述分隔部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的腔室;
所述感受器的管状元件通过分隔部上的通孔由所述第二部分贯穿至腔室内;所述感受器的片状端盖被容纳于所述第二部分并抵靠在所述分隔部上,进而使所述感受器在支架内保持固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内还设置有固定座,该固定座被配置为对所述片状端盖提供支撑,以使片状端盖抵靠在所述分隔部上。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大体是被所述针头、管状元件以及片状端盖完全遮盖或包围的,进而使所述容纳空间大体与所述变化的磁场隔离。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元件具有2.5~4mm的内径、以及0.15~0.3mm的管壁厚度。
22.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所述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包括: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产生热量的金属本体;以及,
温度传感器,包括:
感测部,被封装或容纳于所述金属本体内,并用于感测所述金属本体的温度;
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电连接部,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金属本体外,以使得可通过该电连接部接收所述感测部感测的金属本体的温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被形成或结合于所述金属本体表面的电触头或电触片。
CN202010007108.9A 2019-12-09 2020-01-03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Pending CN113017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898211.6A EP4074197A4 (en) 2019-12-09 2020-12-09 SUSCEPTOR FOR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US17/757,011 US20230346030A1 (en) 2019-12-09 2020-12-09 Susceptor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PCT/CN2020/134983 WO2021115339A1 (zh) 2019-12-09 2020-12-09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07727 2019-12-09
CN201922190772 2019-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7149A true CN113017149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7108.9A Pending CN113017149A (zh) 2019-12-09 2020-01-03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714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729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451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53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6016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WO2023174387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杭州玉壶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729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451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53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6016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WO2023174387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杭州玉壶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7149A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11031822B (zh) 具有模块化感应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739228B (zh) 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加热组件和方法
CN112739227B (zh) 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感受器组件的可感应加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12464914U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及测温装置
CN21670169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WO2021115339A1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1534707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3508930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
CN112656033A (zh) 气雾生成装置、感受器及温度监测方法
CN21285250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
CN212852498U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CN21534707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
CN113576048A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JP7488367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サセプタ
CN113712266A (zh) 气雾生成装置、感受器及制备方法
CN213344351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
CN21534706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
CN112806610B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5347061U (zh) 加热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0734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073521U (zh) 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US20240122250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aerosolisable material
CN21696153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2068890A1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及测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