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6902A -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6902A
CN113016902A CN202110219754.6A CN202110219754A CN113016902A CN 113016902 A CN113016902 A CN 113016902A CN 202110219754 A CN202110219754 A CN 202110219754A CN 113016902 A CN113016902 A CN 113016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orange peel
dried orange
past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97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娟
吴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er Lancang Ancient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er Lancang Ancient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er Lancang Ancient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er Lancang Ancient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97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6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包括由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以及陈皮颗粒,所述陈皮颗粒包裹于所述膏体内部。本发明陈皮普洱茶膏采用的原料包括普洱熟茶、晒青毛茶和陈皮颗粒,陈皮颗粒包裹于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内部,直接添加陈皮颗粒,陈皮无需进行提取,避免了陈皮挥发油的损失,在原料中增加晒青毛茶,增加茶香味,降低普洱熟茶带来的苦涩滋味,使得冲泡后的茶汤中能够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且滋味协调。

Description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陈皮普洱茶膏属于茶叶深加工产品,可以冲泡以后直接喝。然而,现有陈皮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将普洱茶和陈皮经提取后高温熬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挥发油类中药的分类及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挥发油的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和吸附法等,这些提取方法技术成熟,便于规模化生产,但存在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提取时间长,杂质多,萃取成分不足,热敏性成分易破坏,选择性差,香气不持久等缺点,使得普洱茶和陈皮中的香气成分损失严重,冲泡后的茶汤中无法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陈皮普洱茶膏,用于解决现有陈皮普洱茶膏冲泡后的茶汤中无法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方法使得普洱茶和陈皮中的香气成分损失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包括由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以及陈皮颗粒,所述陈皮颗粒包裹于所述膏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膏体的外表面附着有所述陈皮颗粒。
优选的,所述陈皮普洱茶膏为颗粒状,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为0.5~3.0g;
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为0.5~2.0cm,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更优选为1cm;
所述陈皮颗粒的目数为8~10目。
优选的,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5%~30%;
优选的,位于所述膏体内部的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3%~20%;
位于所述膏体外表面的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2%~10%。
优选的,所述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的质量比为(17~18):(2~3)。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进行提取后,浓缩得到膏体;
b)在所述膏体中加入陈皮颗粒,再成型处理,得到所述陈皮普洱茶膏。
优选的,步骤a)所述提取的溶剂为水;
所述普洱熟茶和所述晒青毛茶质量总和与水质量的比例为1:200~300;
所述提取的温度为80~100℃。
优选的,步骤a)所述膏体的含水量为20%~30%。
优选的,步骤b)所述成型处理之后,得到所述陈皮普洱茶膏之前,还包括:干燥;
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8~45℃,所述干燥的时间为36~50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陈皮普洱茶膏采用的原料包括普洱熟茶、晒青毛茶和陈皮颗粒,陈皮颗粒包裹于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内部,直接添加陈皮颗粒,陈皮无需进行提取,避免了陈皮挥发油的损失,在原料中增加晒青毛茶,增加茶香味,降低普洱熟茶带来的苦涩滋味,使得冲泡后的茶汤中能够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且滋味协调。
本发明制备方法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提取浓缩得到膏体,再加入陈皮颗粒进行成型处理得到陈皮普洱茶膏,膏体内部包裹有陈皮颗粒,直接添加陈皮颗粒,陈皮无需进行提取,避免了陈皮挥发油的损失,在原料中增加晒青毛茶,增加茶香味,降低普洱熟茶带来的苦涩滋味,使得冲泡后的茶汤中能够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且滋味协调。并且,晒青毛茶可增强陈皮普洱茶膏的黏性,有利于陈皮普洱茶膏的成型,避免茶膏在成型过程中因黏性不足而开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陈皮普洱茶膏冲泡后的茶汤中无法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的技术缺陷。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包括由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以及陈皮颗粒,所述陈皮颗粒包裹于所述膏体内部。
本发明陈皮普洱茶膏采用的原料包括普洱熟茶、晒青毛茶和陈皮颗粒,陈皮颗粒包裹于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内部,直接添加陈皮颗粒,陈皮无需进行提取,避免了陈皮挥发油的损失,在原料中增加晒青毛茶,增加茶香味,降低普洱熟茶带来的苦涩滋味,使得冲泡后的茶汤中能够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且滋味协调。
本发明中,晒青毛茶为用云南大叶种茶高温杀青,经揉捻、日晒方式干燥并经筛分整理、拼配等工艺制成的绿茶,优选通过采用冬季采摘的鲜叶制作而成;普洱熟茶优选为云南古树普洱熟茶,可采用不同年份的云南古树普洱熟茶;陈皮颗粒优选为新会陈皮颗粒。
进一步的,膏体的外表面附着有陈皮颗粒。附着于陈皮普洱茶膏表面的陈皮颗粒,因自身无黏性,在冲泡过程,减弱了陈皮普洱茶膏膏体黏附于容器表层的黏性,缩短了溶解时间;包裹于膏体内部的陈皮颗粒,持续保持膏体正常溶出及整体口感滋味稳定性。
进一步的,陈皮普洱茶膏为颗粒状,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为0.5~3.0g,保证茶膏疏松度适中;
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为0.5~2.0cm,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更优选为1cm,可保证陈皮普洱茶膏快速溶解;
陈皮颗粒的目数为8~10目,该条件下的陈皮普洱茶膏溶解时间短。
本发明中,包裹于膏体内部的陈皮颗粒优选在膏体内部均匀填充,缩短陈皮普洱茶膏的溶解时间。
本发明中,陈皮颗粒通过选用不同年份新会陈皮为原料,刮除内囊,将陈皮切碎,过8、10目筛,取10目筛上层内容物,即得。新会陈皮内囊属蓬松絮状物,通过刮除内囊,相比直接切碎新会陈皮,避免了内囊呈现在茶汤中而显浑浊,保证了茶汤透亮度;新会陈皮有效成分多集中于油室中,相比其他区域陈皮,新会陈皮油室大而凹入,只有保证油室的完整性,才能保留有效成分,并体现出相应特征,通过筛选8-10目大小的新会陈皮颗粒,能较好地达到此目的。相比大片的新会陈皮块,8-10目大小的新会陈皮颗粒适口性更强,美观性更强。
进一步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5%~30%,该质量含量范围能够避免陈皮普洱茶膏膏体内部过于空虚而出现开裂导致的口感协调性不足,还能够避免膏体紧实而溶出慢导致的陈皮特征不明显而不具备显著性产品特点。
更优选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20%。
进一步的,位于膏体内部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3%~20%;
位于膏体外表面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2%~10%。
进一步的,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的质量比为(17~18):(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进行提取后,浓缩得到膏体;
b)在膏体中加入陈皮颗粒,再成型处理,得到陈皮普洱茶膏。
本发明制备方法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提取浓缩得到膏体,再加入陈皮颗粒进行成型处理得到陈皮普洱茶膏,膏体的内部包裹有陈皮颗粒,直接添加陈皮颗粒,陈皮无需进行提取,避免了陈皮挥发油的损失,在原料中增加晒青毛茶,增加茶香味,降低普洱熟茶带来的苦涩滋味,使得冲泡后的茶汤中能够品味到茶和陈皮的原汁原味且滋味协调。并且,晒青毛茶可增强陈皮普洱茶膏的黏性,有利于陈皮普洱茶膏的成型,避免茶膏在成型过程中因黏性不足而开裂。
本发明中,晒青毛茶优选通过采用冬季采摘的鲜叶制作而成;普洱熟茶优选为云南古树普洱熟茶,可采用不同年份的云南古树普洱熟茶。
云南古树普洱熟茶提取产物口感苦涩味重,滋味不协调,加入冬季采摘的鲜叶制作而成的晒青毛茶,利用冬季茶叶口感的清甜性及其与熟茶的搭配性,降低了滋味苦涩度,提升了滋味协调性。
进一步的,步骤a)提取的溶剂为水;
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质量总和与水质量的比例为1:200~300;
提取的温度为80~100℃。
优选的,步骤a)膏体的含水量为20%~30%。
本发明中,步骤a)提取的次数优选为2次,第一次提取的时间为15min,第一次提取后用30目纱布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再把茶渣添加同等比例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提取,第二次提取的时间为20min,得第二过滤液;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混合,进行浓缩,浓缩过程中可不断搅拌,避免膏体焦糊,至膏体的含水量为20%~30%时,取出膏体摊晾。其中,浓缩方法可为熬制。
优选的,步骤b)成型处理之后,得到陈皮普洱茶膏之前,还包括:干燥;
干燥的温度为38~45℃,干燥的时间为36~50h。在该温度范围进行干燥,满足了水分挥发的温度需求,《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中描述干燥温度不超过45度,避免了因高温而使陈皮颗粒有效成分挥发;同时该时间范围的干燥过程,能够促进陈皮颗粒与膏体的相互融合性,提升了茶汤协调度。
本发明中,步骤b)具体为:将陈皮颗粒平铺到温度在45℃-65℃的膏体表面,洒落均匀,再进行搓制成型,然后将搓制成型产物均匀平摊在烤盘摊晾至室温后,转入烘房在36℃下进行36~50h干燥,当膏体水分达12%以下时完成干燥,得到陈皮普洱茶膏,再将陈皮普洱茶膏进行包装存放。
本发明制备方法在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进行提取浓缩得到膏体后,成型处理前加入陈皮颗粒,再使用搓丸板使茶膏呈0.5~2.0cm粒径的颗粒,然后经干燥得到陈皮普洱茶膏。陈皮普洱茶膏中陈皮的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能够有效地呈现。
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茶膏的黏合性覆盖包裹并锁住保存了陈皮原有特点,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为0.5~2.0cm,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为0.5~3.0g,保证了茶膏的疏松度,品鉴过程能较快溶出;干燥过程能够促进茶与陈皮的融合,加强了口感舒适度。
本发明制备方法可以很好地保留陈皮的香气及滋味,体现纯正陈皮特征,更大程度稳定陈皮普洱茶膏的口感风味,并提升陈皮普洱茶膏体验感。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进行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18份普洱熟茶和2份晒青毛茶混合后加入5000份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次数为2次,第一次提取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5min,第一次提取后用30目纱布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再把茶渣添加同等比例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提取,第二次提取的温度为100℃,时间为20min,得第二过滤液;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混合,在80℃下进行熬制,熬制过程中不断搅拌,避免膏体焦糊,至膏体的含水量为25%时,取出膏体摊晾。
2)以新会陈皮为原料,刮除内囊,将陈皮切碎,过8、10目筛,取10目筛上层内容物,即得陈皮颗粒。
3)将1份陈皮颗粒平铺到温度为50℃的膏体表面,洒落均匀,再进行搓制成型,然后将搓制成型产物均匀平摊在烤盘摊晾至室温后,转入烘房在41℃下进行48h干燥,当膏体水分达12%以下时完成干燥,得到陈皮普洱茶膏。
本实施例得到的陈皮普洱茶膏呈颗粒状,粒径为1cm,质量为1.5g,膏体内部和外表面均具有陈皮颗粒,位于膏体内部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15%,位于膏体外表面的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进行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原料批次同实施例1,陈皮颗粒在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同实施例1,制得的陈皮普洱茶膏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陈皮颗粒仅存在于陈皮普洱茶膏的膏体内部,膏体外表面不附着陈皮颗粒。
对比例1
本对比例进行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原料普洱熟茶和新会陈皮的批次同实施例1,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份普洱熟茶和1份新会陈皮混合后加入5000份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次数为2次,第一次提取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5min,第一次提取后用30目纱布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再把滤渣添加同等比例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提取,第二次提取的温度为100℃,时间为20min,得第二过滤液;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混合,在80℃下进行熬制,熬制过程中不断搅拌,避免膏体焦糊,至膏体的含水量为25%时,取出膏体摊晾。
2)将膏体进行搓制成型,然后将搓制成型产物均匀平摊在烤盘摊晾至室温后,转入烘房在41℃下进行48h干燥,当膏体水分达12%以下时完成干燥,得到陈皮普洱茶膏。
本对比例制得的陈皮普洱茶膏呈颗粒状,粒径为1cm,质量为2.0g。
对比例2
本对比例进行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原料批次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原料不含晒青毛茶,原料普洱熟茶的重量份为实施例1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重量份之和。
评分检测
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陈皮普洱茶膏进行评分,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陈皮普洱茶膏能够品味到新会陈皮原有香气及滋味,口感甜醇且入口舒适,口腔有愉悦感。而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陈皮普洱茶膏具有类似小柴胡颗粒香气及滋味,滋味浓而偏苦,陈皮的香味和滋味明显受到破坏或损失;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陈皮普洱茶膏较为苦涩,滋味不够协调。
表1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陈皮普洱茶膏评分结果
Figure BDA0002954239880000091
溶出速度检测
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陈皮普洱茶膏进行溶出速度检测,结果请参照表2。
结果表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陈皮普洱茶膏溶出速度快,并且,较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1陈皮普洱茶膏溶出速度更快。而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陈皮普洱茶膏溶出速度明显更慢;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陈皮普洱茶膏溶出速度无明显区别。
表2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陈皮普洱茶膏溶出速度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954239880000092
Figure BDA00029542398800001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经提取得到的膏体以及陈皮颗粒,所述陈皮颗粒包裹于所述膏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的外表面附着有所述陈皮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陈皮普洱茶膏为颗粒状,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为0.5~3.0g;
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粒径为0.5~2.0cm;
所述陈皮颗粒的目数为8~1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膏体内部的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3%~20%;
位于所述膏体外表面的所述陈皮颗粒在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质量含量为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陈皮普洱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熟茶和所述晒青毛茶的质量比为(17~18):(2~3)。
7.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陈皮普洱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普洱熟茶和晒青毛茶进行提取后,浓缩得到膏体;
b)在所述膏体中加入陈皮颗粒,再成型处理,得到所述陈皮普洱茶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提取的溶剂为水;
所述普洱熟茶和所述晒青毛茶质量总和与水质量的比例为1:200~300;
所述提取的温度为80~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膏体的含水量为20%~3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成型处理之后,得到所述陈皮普洱茶膏之前,还包括:干燥;
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8~45℃,所述干燥的时间为36~50h。
CN202110219754.6A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016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9754.6A CN113016902A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9754.6A CN113016902A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902A true CN113016902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9754.6A Pending CN113016902A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69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573B (zh) 一种食用方便的罗汉果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6620A (zh) 一种山楂苦荞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0500546B1 (ko) 옥수수수염 농축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3749828B (zh) 一种蜂蜜花瓣冲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27256A (ko) 간장게장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을 통해 제조된 간장게장
CN105028752A (zh) 一种木瓜红枣丰胸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0024A (zh) 一种小青柑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7057856B (zh) 一种嘴棒用甘草增甜增润香精制备方法
CN109329508A (zh) 一种柑普姜茶的制备方法
CN107712144A (zh) 一种石斛速溶茶
CN104106690A (zh) 大麦茶汁调配的荞麦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20172B1 (ko) 향미가 강화된 국화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109569A (zh) 一种夏枯草饮料颗粒的生产方法
CN113016902A (zh) 一种陈皮普洱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2511A (zh) 芋头淀粉的生产工艺
CN1060019C (zh) 凤尾茶的制备方法
CN110521976A (zh) 槟榔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45613B1 (ko) 구기자 및 더덕을 이용한 발효 쌍화차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767320A (zh) 一种青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04179B1 (ko) 대추차 제조방법
KR100297244B1 (ko) 치커리를 이용한 인스탄트형 분말차의 제조방법
CN111888391B (zh) 一种番石榴叶炮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50915B1 (ko) 해삼의 유효성분을 포함하는 커피 제조방법
CN107874222A (zh) 一种具有新鲜花椒风味的高麻度水溶性鲜花椒麻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58369A (zh) 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