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4737A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4737A
CN113014737A CN202011489723.4A CN202011489723A CN113014737A CN 113014737 A CN113014737 A CN 113014737A CN 202011489723 A CN202011489723 A CN 202011489723A CN 113014737 A CN113014737 A CN 11301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value
region
target region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97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4737B (zh
Inventor
碇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01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8Scan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97Light control, e.g. shielding from ambient light or preventing light leak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2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the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5Correction of errors due to scanning a two-sided document, i.e. show-through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部,用于确定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指定部,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来指定值;第二确定部,用于确定指定的值是否小于预定值;及校正部,用于在第一确定部确定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指定的值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增加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部确定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指定的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小于第一校正量的第二校正量增加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在防止第一面上的图像被去除的同时适当地去除透印。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如扫描器或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图像处理装置读取原稿时,有时会出现“透印(show-through)”。“透印”是在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时,与原稿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变得可视并被读取的条件。“透印”通常发生在第二表面的高浓度部分,并且是由读取时光源的光量和所读取的原稿的厚度(原稿透射了多少光)引起的。出现“透印”会导致通过读取原稿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视觉质量较差。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5-171099号公报讨论了一种减少“透印”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5-171099号公报中,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获取的输入图像中所包括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在像素被确定为未包括在半色调点区域中的像素的情况下,像素的颜色变为白色。
同时,在被确定为未包括在半色调点区域中的像素的像素被均匀地校正的情况下,难以被确定为半色调点区域的在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例如标签或荧光高亮)可能被错误地校正和丢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部,其被构造为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指定部,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来指定值;第二确定部,其被构造为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是否小于预定值;以及校正部,其被构造为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小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小于第一校正量的第二校正量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外观图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器的构造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器接口(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处理单元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量计算单元的构造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读取图像数据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读取图像数据的亮度值的方差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差平均存储单元(查找表(LUT))的存储内容的示例的表。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半色调点图像的点百分比、方差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量计算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校正执行状态的表。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处理单元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操作单元的画面上的透印校正设置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复印机的外观图>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例的复印机的外观图的示例的图。
扫描器140是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将通过用照明灯发射的光使图像曝光和扫描而获取的反射光输入到线性图像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将与原稿上的图像相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扫描器140还将电信号转换为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亮度信号,并将亮度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器(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其细节)。
原稿被设置在原稿给送器141的托盘142上。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160输入的开始读取的用户指令,控制器向扫描器140发送原稿读取指令。响应于原稿读取指令,扫描器140从原稿给送器141的托盘142逐一地给送原稿并读取给送的每张原稿。这些原稿也可以放置在下面描述的稿台玻璃上并进行读取。
打印机120是在片材上形成从控制器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方法是使用感光鼓、显影设备和定影设备的电子照相方法。在电子照相方法中,应用于滚筒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一个片材上并被定影。打印机120包括用于不同尺寸或方向的片材的多个片材盒(片材存储单元)121、122和123。打印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24上。
复印机进行复印工作,该复印工作包括由扫描器140读取原稿图像、生成图像数据以及使用打印机120在片材上打印图像。
复印机还进行包括由扫描器140读取原稿图像、生成图像数据以及经由诸如局域网(LAN)的网络发送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发送工作。
<复印机-扫描器>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线性图像传感器的扫描器140的主要构造和读取操作的示意图。在图2中,将要读取的原稿100放置在稿台玻璃1400上。原稿100由照明灯1402照明,反射光经由反射镜1403、1404和1405传播,并且通过透镜1406在CCD传感器1407上形成图像。包括反射镜1403和照明灯1402的第一反射镜单元1409以速度v移动,包括反射镜1404和1405的第二反射镜单元1410以速度1/2v移动,因此扫描原稿100的正面。第一反射镜单元1409和第二反射镜单元1410由电机1408驱动。CCD传感器1407将输入到CCD传感器1407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模拟/数字(A/D)转换器(未示出)将各个像素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数字数据作为像素信号Din被输入控制器。
扫描器140还通过操作原稿给送器141在自动原稿给送模式下读取原稿。首先,图2中的原稿100被放置在托盘142上。然后,原稿100通过驱动辊1401从托盘142经由(在驱动辊1401下面的)稿台玻璃1400的表面传送到原稿给送器141。在这种给送模式下,诸如第一反射镜单元1409和第二反射镜单元1410的光学系统是固定的并且不移动。特别是第一反射镜单元1409固定在驱动辊1401下面的位置,并且读取由驱动辊1401传送到驱动辊1401下面的位置的原稿。在这种给送模式下,原稿只是按预定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高速连续读取大量原稿。
原稿100可以不仅在要读取的正面(由照明灯1402的光照明的表面)上,而且在不读取的表面(背面)上,具有打印图像,例如图片、图形或字符。在这种情况下,与正面相对的表面(背面)上的图像可能影响要在正面上读取的图像数据,即可能发生“透印”。
透印可以在上述任何一种读取模式下发生。透印的程度根据介质的厚度(诸如原稿100的片材(透光率))和照明灯1402发出的光的量而不同。一般来说,透印的程度随原稿厚度的减小和发射光的量的增加而增加。背面上打印的图像的浓度也有助于“透印”,并且“透印”更可能发生在浓度较高的打印图像中。
<复印机-控制器>
图3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的硬件构造的示例,尤其是详细的控制器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控制器200与上述控制器类似。控制器200连接到作为图像输入设备的扫描器140、作为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机120、LAN 10和公共线路(WAN)12。控制器200总体控制复印机的操作,并控制图像信息和设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中央处理单元(CPU)2100是控制整个复印机的处理器。CPU 2100将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120上的控制程序读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10并执行该控制程序,以总体控制从复印机对各种设备的访问。此外,CPU 2100总体控制控制器200中的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RAM2110是系统工作存储器,也是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ROM2120是引导ROM并存储系统引导程序。硬盘驱动器(HDD)2130主要存储用于计算机激活和操作的信息(系统软件)和图像数据。数据可以不存储在HDD 2130上,而是存储在即使在电源断开时仍保留数据的其他记录介质上。
LAN控制器(LANC)2200连接到LAN 10,并且用于输出的图像数据和用于设备控制的信息在LANC 2200和用户个人计算机(用户PC)20之间输入和输出。本地接口(本地IF)2210是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或并行(Centronics)接口的接口,并且经由电缆11连接到用户PC 21和打印机120,并且输入和输出数据。调制解调器2220连接到公共线路12并输入和输出数据。打印机接口(打印机IF)图像处理单元2300连接到打印机120并与打印机120的CPU通信。此外,打印机IF图像处理单元2300基于来自CPU 2100的指令进行对图像数据的同步/异步转换并进行用于打印输出的图像处理。扫描器接口(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连接到与原稿给送器141连接的扫描器140,并且与扫描器140的CPU通信。此外,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进行对图像数据的同步/异步转换和图像处理,诸如下文所述的透印校正处理。操作单元接口(操作单元IF)2500是将要在操作单元160上显示的图像数据从控制器200输出到操作单元160,并且将复印机的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60输入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器200的接口。
<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
图4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的构造的框图。
阴影校正单元2410接收作为输入的像素信号Din(参照图2)。像素信号Din是从扫描器140输出并指示亮度的信号。阴影校正单元2410使用公知技术校正源于光学系统和摄像系统的特性的亮度不均匀性,以获得亮度均匀的图像。作为阴影校正处理的结果的像素信号Dsh被输出到后续单元。
伽马校正单元2420使用公知技术校正读取元件和设备之间的颜色特性差异。作为伽马校正处理的结果的像素信号Dg被输出到后续单元。
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进行处理以减少在读取由扫描器140读取的原稿的正面上的图像数据时发生的透印。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生成作为透印校正的指数的透印校正信息,并使用校正信息进行透印校正处理。
作为透印校正处理的结果的像素信号Du从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输出,由存储器控制器(未示出)写入RAM 2110,并且临时存储在RAM 2110上。
<透印校正处理单元>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的构造的框图。
缓冲器2431临时存储输入到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的像素信号Dg。作为后续单元的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和边缘确定单元2434需要参照以关注像素为窗口中心的窗口,缓冲器2431是用于形成窗口的缓冲器。例如,在后续处理中将进行对5×5窗口的参照的情况下,缓冲器大小为五行。在后续处理中将进行对7×7窗口的参照的情况下,缓冲器大小为7行。
接着,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从缓冲器2431一起接收用于计算的窗口尺寸的像素信号,并计算方差值(variance value)。方差值指示窗口尺寸中像素的信号值的离散度(dispersion)。方差值按以下公式(1)计算。
方差值
Figure BDA0002840382330000071
其中,N是窗口尺寸中的像素数,xk是窗口尺寸中第k个像素的信号值,xa是窗口尺寸中像素的信号值的平均值。
由于方差值可能很大,因此可以替代地使用标准差(σ)。
接着,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从缓冲器2431一起接收用于计算的窗口尺寸的像素信号,并计算平均值。平均值按以下公式(2)计算。
平均值
Figure BDA0002840382330000072
这些符号的定义与公式(1)中的符号的定义相同。用于平均值计算的窗口尺寸和用于方差值计算的窗口尺寸相同。
接着,边缘确定单元2434从缓冲器2431一起接收用于计算的窗口尺寸的像素信号,并确定关注像素是否是边缘区域。使用公开的技术来进行边缘确定。具体地,通过对以关注像素为窗口中心的窗口应用Prewitt滤波器或Sobel滤波器并基于阈值确定计算结果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是边缘区域。
接着,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计算关注像素的饱和度值S。饱和度值S指示颜色的亮度,并且根据像素信号Dg来计算。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仅通过从R、G和B值的最大值减去作为像素信号Dg的颜色分量值的R、G和B值的最小值来计算像素的饱和度值S。公式(3)如下所示。
饱和度(S)=max(R,G,B)-min(R,G,B) 公式(3)
其中,max(R,G,B)是具有最高亮度的像素信号Dg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的值,min(R,G,B)是具有最低亮度的像素信号Dg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的值。
具体地,在R-分量、G-分量和B-分量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饱和度值S是高的,并且像素信号Dg可以说是明亮的高饱和像素。由于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原稿的片材表面读取透印,所以由于片材纤维等的影响,饱和度不太可能增加。
接下来,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控制向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写入数据和从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读取数据。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以查找表(LUT)的形式存储各个方差值的平均值。例如,各个方差值是LUT中的地址,与方差值对应的平均值存储为地址中的数据。首先,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是指从边缘确定单元2434输出的边缘确定结果,并检查关注像素是否是在边缘区域中。在关注像素是在边缘区域中的情况下,不进行将数据写入到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接下来,在关注像素不在边缘区域中的情况下,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参照从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输出的方差值,并读取存储在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中的相同方差值中的平均值。具体地,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访问与LUT中所引用的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所引用的方差值相同的值的地址,并读取数据(平均值)。接下来,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将读取的平均值与从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输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然后,在从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输出的平均值更大的情况下,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将更大的平均值写入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具体地说,LUT中地址中的读取数据被更新为更大的值。然后,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将从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读取的平均值输出到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
从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读取的平均值是指在输入图像中当前处理的关注像素之前处理的图像区域中最亮的平均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最亮的平均值是透印校正信息(透印校正的指数)。
下面将参照图7描述存储在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中的数据(透印校正信息)的详细含义。图7是示出由扫描器140读取的原稿100的正面上的读取图像数据300的示例的图。作为打印图像的高浓度图像301、由半色调点表示的半色调图像302和荧光高亮图像307位于原稿100的正面上。此外,与高浓度图像301类似的打印图像位于原稿100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原稿100背面的高浓度图像在由扫描器140读取的原稿100的正面上的读取图像数据300上作为透印图像303出现。
将关注读取图像数据300的各个区域。首先,关注于半色调图像302的区域被示出为半色调关注区域306。半色调关注区域306具有半色调点结构,因此各个像素要么在具有半色调点的区域中,要么在没有半色调点的区域中。该区域被预定窗口尺寸划分,并且计算方差值和平均值以获得方差值X2和平均值Y2。接下来,关注于透印图像303的区域被示出为透印关注区域304。在透印关注区域304中,将该区域被预定窗口尺寸划分,并且计算方差值和平均值以获得方差值X1和平均值Y3。由于以下原因,从透印关注区域304获得的方差值X1是小值。具体地说,透印分量是透过片材获取的图像分量,并且只有图像的低频分量才可能出现在背面。因此,即使在由半色调点绘制背面上的图像的情况下,也经常出现没有亮度不均匀的透印分量,如在透印关注区域304中那样,并且因此方差值是小值。此外,读取图像数据300上没有打印和没有透印的片材空白区域被预定的窗口尺寸划分,并且方差值和平均值被计算为方差值X1和平均值Y4。如上所述,透印分量不太可能影响方差值,因此片材空白区域的方差值和从透印图像303的区域获得的方差值可能是接近的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方差值是方差值X1。接着,关注于半色调图像302与透印图像303交叠的区域的区域被示出为交叠关注区域305。交叠关注区域305具有半色调点结构,因此各个像素位于具有半色调点的区域或不具有半色调点的区域中。由于透印图像303的影响,像素值总体上是暗的(低值)。在交叠关注区域305中,该区域被预定的窗口尺寸划分,并且计算方差值和平均值以获得方差值X2和平均值Y1。如上所述,透印分量不太可能影响方差值,因此交叠关注区域305的方差值与没有透印的半色调图像302的半色调关注区域306的方差值可能是接近的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方差值是方差值X2。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方差值X1和X2以及平均值Y1到Y4来描述用于透印校正的指数(透印校正信息)。图8是示出方差值X1和X2以及平均值Y1到Y4的曲线图。在图8中,坐标(X1,Y4)表示片材空白区域,坐标(X1,Y3)表示透印关注区域304,坐标(X2,Y2)表示半色调关注区域306,坐标(X2,Y1)表示交叠关注区域305。换言之,片材空白区域是坐标(X1,Y4),而有透印的片材空白区域是坐标(X1,Y3)。此外,半色调关注区域306是坐标(X2,Y2),有透印的半色调关注区域306是坐标(X2,Y1)。因此,在使用透印关注区域304中的Y3与Y4之间的差来校正关注像素的情况下,将透印关注区域304的信号值校正为片材空白区域的信号值,并且适当地进行透印校正。此外,在交叠关注区域305中,在使用Y1与Y2之间的差来校正关注像素的情况下,将交叠关注区域305的信号值校正为半色调关注区域306的信号值,并且适当地进行透印校正。换言之,将没有透印的区域的平均值用作针对各个方差值的透印校正的指数(即,透印校正信息)。
方差值基于关注区域中的半色调点的数量。此外,基于要打印的浓度来唯一地确定半色调点的数量。因此,对于各个方差值,存储没有透印的区域的平均值,由此,即使在出现透印区域或透印和正面上的半色调点交叠的区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存储的平均值作为指数校正信号值来适当地校正透印。短语“存储各个方差值的平均值”是指“存储半色调点的各个量的平均值”。
为了获取适当的指数,需要获取没有透印的区域的平均值。为了容易地获取没有透印的区域的平均值,如上在对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的描述中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输入图像数据中的各个方差值的最高平均值用作指数。该方法利用了无透印区域的平均值比有透印区域的平均值高(亮)的特性。输入图像数据中的整个半色调点区域被包括在透印区域中是很少见的,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存在没有透印的半色调点区域,因此该方法是充分可用的。
此外,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样,即使在输入图像中当前处理的关注像素之前处理的图像区域中的最亮平均值被用作透印校正信息的情况下,仍存储适当的透印校正信息。这是因为在原稿上透印区域单独延伸是罕见的,并且本示例性实施例是充分可用的。
下面将描述图7中的图像数据300中的透印的特性,关注于饱和度。
透印图像303是与高浓度图像301相似的数据,唯一的区别是打印在正面上或在背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高浓度图像301是高饱和度图像的情况下,透印图像303的透印关注区域304是低饱和度图像,因为扫描器140透过片材表面对其进行读取。这是由于这样如下特性:即在透过片材表面读取时,由于片材纤维的影响,透印的饱和度不太可能增加。然而,在正面上的半色调图像302是高饱和度图像的情况下,正面上的图像和低饱和度透印交叠的交叠关注区域305因此变成高饱和度图像。
另一方面,图像数据300的荧光高亮图像307是用荧光高亮标记打印的字母的区域。关注于荧光高亮图像307的区域被示出为荧光高亮关注区域308。通常,由于荧光色具有高饱和度,所以荧光高亮关注区域308是高饱和度高亮区域。此外,荧光高亮图像307不具有半色调点结构,因此具有低方差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荧光色与透印之间的饱和度上的特性差来适当地进行透印校正处理。其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
接下来,图5中的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计算用于校正像素信号Dg的校正量。图6示出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的内部构造的细节。首先,像素信号Dave是由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计算的当前关注区域的平均值。此外,像素信号Dlut是从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接收的平均值。如上所述,从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接收的平均值是接近关注位置的方差值的方差值,并且指示先前处理的像素的最亮平均值。此外,信号σ2是从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接收的方差值,信号S是从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接收的饱和度值。
首先,减法器2440从像素信号Dlut中减去当前输入像素信号Dave以计算差,像素信号Dlut是从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接收的。在差为负值的情况下,确定关注区域的平均值比存储在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中的平均值亮,因此减法器2440的输出值为零。计算出的差例如指图8中Y2与Y1之间的差,换句话说,是指透印校正量。计算出的亮度值差被输出到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
接着,将从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接收到的方差值σ2输入到方差值比较单元2441,并且方差值比较单元2441将输入的方差值σ2与方差值阈值Th1(用于离散度的阈值)进行比较。在输入的方差值σ2小于或等于方差值阈值Th1的情况下,确定关注区域是低方差值区域,而在输入的方差值σ2大于方差值阈值Th1的情况下,确定关注区域是高方差值区域,并且将该确定结果输出到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
接着,将从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接收到的饱和度值S输入到饱和度比较单元2442,并且饱和度比较单元2442将输入的饱和度值S和饱和度阈值(饱和度阈值)Th2进行比较。在输入的饱和度值S大于或等于饱和度阈值Th2的情况下,确定关注区域是高饱和度区域,而在输入的饱和度值S小于饱和度阈值Th2的情况下,确定关注区域是低饱和度区域,并且该确定结果被输出到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在例如8位灰度的像素的情况下饱和度阈值Th2的特定值示例为Th2=30。该值可以根据目标荧光高亮或标签的颜色和苍白度(paleness)以及透印级别(原稿的厚度)进行调整。例如,饱和度阈值Th2可以由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60或用户PC 20来设置和改变。方差值阈值Th1也可以由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60或用户PC 20来设置和改变。
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使用来自方差值比较单元2441的确定结果和来自饱和度比较单元2442的确定结果来确定是否要调整校正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对于被确定为低方差值区域和高饱和度区域的区域,输出要调整校正量的确定结果。同时,相对于其他区域(即,被确定为高方差值区域或低饱和度区域的区域)输出不调整校正量的确定结果。确定结果被输出到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
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基于来自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的确定结果来调整从减法器2440输入的亮度值差(透印校正量)。在来自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的确定结果指示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将从减法器2440输入的亮度值差作为最终透印校正量Dm从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输出。同时,在来自校正量调整确定单元2443的确定结果指示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减小从减法器2440输入的亮度值差,并输出减小的亮度值差作为最终透印校正量Dm。该处理可以是将透印校正量调整为零或乘以增益(例如,增益0.5或0.25),以减少从减法器2440输入的亮度值差。在透印校正量被调整为零的情况下,不进行透印校正。
以这种方式,相对于被确定为低方差值区域和高饱和度区域的区域,减少校正量。由于作为低方差值区域和高饱和度区域的区域的特性与荧光高亮区域或标签区域的特性相匹配,因此防止了区域的错误校正和图像数据的丢失。同时,由于确定为高方差值区域或低饱和度区域的区域被确定为校正目标,所以与高饱和度正面图像交叠的透印被校正。
下面将参照图13A和图13B描述这些效果。首先,图13A是示出没有饱和度信息的常规校正执行状态的表。在这种情况下,基于LUT(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的像素信号Dlut和像素信号Dave的减法处理来校正所有区域,而不管方差值是高还是低。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高方差值的区域中存在半色调点与透印交叠的可能性,并且在具有低方差值的区域中的片材空白区域(不与半色调点交叠的区域)中存在出现透印的可能性。因此,在区域中适当地校正了透印。然而,由于具有低方差值的区域表现出与荧光高亮或标签区域的特性相似的特性,因此基于LUT校正该区域,并且诸如荧光高亮或标签的正面图像数据可能丢失。
接下来,图13B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校正执行状态的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方差值比较单元2441确定方差值是高还是低,饱和度比较单元2442确定饱和度是高还是低,使得通过将关注区域划分为图13B中所示的四个区域来区分关注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高方差值和高饱和度的区域是具有颜色的半色调点区域,并且透印可能在该区域中交叠,因此基于LUT将该区域确定为校正目标。接下来,具有高方差值和低饱和度的区域是没有颜色的灰色半色调点区域,并且透印可能在该区域中交叠,因此基于LUT将该区域确定为校正目标。接下来,具有低方差值和低饱和度的区域是在正面上没有半色调点区域的片材空白区域,并且透印可能在该区域中交叠,因此基于LUT将该区域确定为校正目标。同时,具有低方差值和高饱和度的区域是诸如荧光高亮或标签的正面图像数据,因此使用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稍微地进行基于LUT的校正。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从校正目标中仅排除荧光高亮或标签区域的情况下,对透印进行适当校正。同时,在荧光高亮或标签区域中出现透印的情况下,难以在保留荧光高亮或标签图像数据的同时仅校正透印。然而,期望在初始设置状态(默认设置为开状态)中启用透印校正,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初始设置状态是复印机接通之后并且在接收到用户操作之前的状态,或者响应于操作单元160的复位按钮的按下而改变的状态,或者在没有从操作单元160接收到操作的状态下经过预设时间长度的情况下改变的状态。在初始设置状态下启用校正的情况下,由于错误校正而丢失没有透印的荧光高亮或标签图像数据的问题是重要的,并且防止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的错误校正是重要的。
接下来,校正处理单元2439基于从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接收到的校正量,对输入的像素信号Dg进行透印校正处理。在透印校正处理中,例如,将校正量添加到像素信号Dg的亮度值(增加亮度值),以增加像素信号Dg的亮度。在输入像素信号Dg是没有透印的像素信号的情况下,差小并且校正量小。或者,可以通过基于输入像素信号值乘以增益而非简单地添加校正量来进行校正。例如,输入像素信号值越亮,透印受到的影响越大。因此,可以将增益倍增以基于像素信号的亮度来更强烈地校正更亮的像素信号。将校正后的像素信号值作为像素信号Du写入RAM2110。
此外,所读取的半色调点图像的方差值在关注区域(窗口尺寸)中的点百分比50%处具有最大值的峰值,并且在50%或更高的分布与在小于50%的分布相似。方差值的最小值在点百分比0%或100%处。这在图10中示出。在图10中,相同的方差值出现在不同的平均值处。在这种情况下,透印校正处理的目标可以是小于50%的点百分比。具体而言,可以将小于或等于中间浓度的平均值浓度确定为目标并进行校正。这是因为在中等浓度或更高浓度,正面的浓度较高,并且不太可能受到透印的影响。以这种方式,方差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唯一了。在其他构造中,可以采用在浓度为50%或更高的情况下减小校正量的增益。基于半色调点的量的处理被实现到校正处理单元2439。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各个颜色分别进行处理。因此,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针对各个颜色分开存储各个方差值的平均值。由于各个颜色的平均值被分开存储,因此也可以校正颜色透印分量(例如,红色字符的透印分量)。
图9示出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中的LUT的示例。第一行示出LUT的地址,第二行示出存储在LUT中的数据。LUT的地址是方差值,但可以用标准偏差(σ)代替以减小数值。与方差值一样,标准偏差的数值指示离散度。
下面将描述在LUT中存储的方差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例如,方差值0(地址0)指示在不考虑透印效果的情况下半色调点图像中的连续阴影部分(solidly shadedportion)或片材空白部分。由于存储在LUT中的平均值是图像中最高(最亮)数值的平均值,所以在方差值为零的地址中存储的平均值必然是片材空白的平均值。因为,随着方差值(地址)的增加,图像中的半色调点的像素数量增加,存储的平均值(亮度数据)减小(较暗)。因此,在参照图像的一页之后存储在LUT的各地址中的数据是图9中指定的值。
此外,在不存在半色调点图像而是荧光高亮或标签图像的情况下,荧光高亮或标签图像可以像在片材空白部分中那样表现方差值零。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基于LUT的校正的情况下,可能将荧光高亮或标签图像错误地校正成接近在LUT中存储的片材空白的亮度值。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的操作防止了这种错误校正。
<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复印机进行透印校正的处理的流程图。CPU 2100在基于HDD 2130上存储的程序来控制扫描器140以读取原稿100上的图像的同时,控制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尤其是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以执行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01中,CPU 2100对读取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边缘检测处理由边缘确定单元2434执行,并且边缘确定单元2434参照以图像的关注像素为窗口中心的窗口(由缓冲器2431输出)并使用公知技术进行边缘检测。
在步骤S102中,CPU 2100参照步骤S101中的边缘确定的结果,并且确定关注像素是否是边缘部分。在CPU 2100确定关注像素是边缘部分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07。同时,在关注像素不是边缘部分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CPU 2100计算方差值和平均值。由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和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进行计算,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和平均值计算单元2433参照以读取图像的关注像素为窗口中心的窗口(由缓冲器2431输出),计算方差值和平均值。
在步骤S104中,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从LUT读取数据。由方差平均存储控制单元2436进行读取,并且要读取的LUT的地址与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方差值相同。读取的数据是透印校正信息。
在步骤S105中,CPU 2100将在步骤S104中读取的值与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读取的值和计算的平均值中的哪一个大于另一个。在步骤S104中读取的值大于或等于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平均值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07。同时,在步骤S104中读取的值小于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平均值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将数据写入方差平均存储单元2437的LUT。写入数据是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平均值,并且写入地址是在步骤S103中计算的方差值。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CPU 2100计算用于透印的校正量。计算主要由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和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进行。其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
在步骤S108中,CPU 2100对输入像素(步骤S101中的关注像素)进行透印校正处理。由校正处理单元2439进行透印校正处理,并且例如,将在步骤S107中计算的校正量添加到输入像素的信号值(亮度值)中,以增加像素信号Dg的亮度。此外,输入像素的信号值可以乘以与校正量相对应的增益。
然后,结束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校正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量计算的处理的流程图。CPU 2100基于在HDD 2130上存储的程序来控制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尤其是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和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以执行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CPU 2100使用最大平均亮度值和关注平均亮度值(像素信号Dave)来计算校正量。最大平均亮度值是从LUT读取的值(像素信号Dlut)。校正量由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的减法器2440计算。
接下来,在步骤S202中,CPU 2100计算当前关注的目标像素的饱和度。饱和度计算单元2435使用公式(3)根据像素信号Dg的颜色分量值R、G和B计算饱和度。
接下来,在步骤S203中,CPU 2100确定使用方差值计算单元2432在图11中的步骤S103中计算的方差值是否小于阈值。由方差值比较单元2441进行确定,并且方差值与方差值阈值Th1进行比较。在CPU 2100确定计算出的方差值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3中为“否”),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结果,在步骤S201中计算的校正量是从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输出的最终校正量Dm。同时,在CPU 2100确定计算出的方差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204。
接下来,在步骤S204中,CPU 2100确定在步骤S202中计算的饱和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由饱和度比较单元2442进行确定,并且将饱和度与饱和度阈值Th2进行比较。在CPU2100确定计算出的饱和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4中为“否”),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结果,在步骤S201中计算的校正量是从校正量计算单元2438输出的最终校正量Dm。同时,在计算出的饱和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205。
接下来,在步骤S205中,CPU 2100减小在步骤S201中计算的校正量。具体地说,CPU2100将在处理经过步骤S205的情况下的校正量设置为小于在处理没有经过步骤S205的情况的校正量。在步骤S203和S204中,校正量调整单元2444对被确定为方差值小于阈值并且饱和度大于或等于饱和度阈值的区域的区域进行该处理。该处理可以是将透印校正量调整为零或乘以增益(例如,增益0.5或0.25),以减小从减法器2440输入的亮度值差。如上所述,具有低方差值和高饱和度的区域很可能是不透印的图像数据,例如荧光高亮或标签,并且处理防止数据因错误校正而丢失。此外,由于在步骤S201中计算的校正量被应用于其他区域,所以适当地进行透印校正。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正面上具有高饱和度、不具有半色调点结构并且具有相对低的浓度的高亮图像(诸如标签或荧光高亮)被识别、排除在透印校正目标之外并且被保留。此外,从出现并与正面上的图像交叠的透印中去除透印分量。因此,产生上述两种优点。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从关注像素计算饱和度的方法和构造。
然而,在半色调点结构的情况下,根据关注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的点部分(即,关注像素是点之间的空间),即使在相同的半色调点区域中,饱和度计算结果也可能显著变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用于获得作为在同一半色调点区域中的任何地方的类似结果的饱和度计算结果的方法和构造。
在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的内部构造中,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复印机的外观图和扫描器140、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和控制器200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相似。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不同。
<透印校正处理单元>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印校正处理单元3430的构造的框图。
内部框3431到3439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内部框。不同在于饱和度计算单元3435的连接。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饱和度计算单元3435接收从平均值计算单元3433输出的当前关注区域的平均值Dave作为输入。然后,通过从R、G和B值的最大值减去作为平均值Dave的颜色分量值的R、G和B值的最小值来计算饱和度值S。公式(4)如下所示。
饱和度(S)=max(Rave,Gave,Bave)-min(Rave,Gave,Bave)
公式(4)
其中,max(Rave,Gave,Bave)是目标区域的平均值Dave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的亮度最高的值,min(Rave,Gave,Bave)是目标区域的平均值Dave的R-分量、G-分量和B-分量的亮度最低的值。
平均值Dave是目标区域(由缓冲器3431形成的5×5或7×7窗口)的多个像素的平均值,并且通过公式(2)计算。因此,在目标区域是半色调点区域的情况下,对点部分的亮度值和半色调点的点之间的空间进行平均,因此计算出的饱和度不太可能变化。此外,杂质点(诸如污垢和灰尘)的影响以及读取数据中的亮度不均匀性被降低。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更合适地计算饱和度。
此外,为了共享缓冲器3431并降低实现成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饱和度计算中使用平均值计算单元3433的计算结果。换言之,使用与方差值计算、平均值计算和边缘确定中的窗口区域相同的窗口区域来计算饱和度。或者,通过改变缓冲器3431的大小,可以从用于方差值计算、平均值计算和边缘确定的窗口区域的尺寸来改变用于饱和度计算的窗口区域的尺寸。这样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确定饱和度,从而更多地提高计算精度。
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构造和处理,可以在相同的半色调点区域中的任何地方适当地计算接近值中的饱和度。此外,可以在杂质(如污垢和灰尘)影响更少的情况下计算饱和度。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总是在相同的级别透印校正的方法和构造。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一种方法和构造,通过该方法和构造,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复印机来调整透印级别。
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不同是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复印机的外观图和扫描器140、扫描器IF图像处理单元2400、控制器200和透印校正单元的构造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相似。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不同。
<透印校正级别设置>
图15示出了用户操作以设置透印校正级别的画面。画面位于操作单元160上,并且复印机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画面来调整透印校正级别。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透印校正级别具有弱、中、强三个级别,但是级别的数目不限于三个。在要更精细地控制透印校正级别的情况下,级别的数量可以是4或5。透印校正级别设置条403示出了当前设置,并且在按下弱按钮401时向左移动,或者在按下强按钮402时向右移动。条403位于最左边的位置的状态是透印校正级别“弱”。条403位于中间的状态是透印校正级别“中”。条403位于最右边位置的状态是透印校正级别“强”。此外,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校正设置:使得不管透印校正级别怎样,在按下保留荧光高亮按钮404时都保持荧光高亮。例如,在没有按下保留荧光高亮显示按钮404并且校正级别被设置为强的情况下,出现如下问题:在校正与荧光高亮区域交叠的透印时,高亮图像数据可能丢失。通过按下保留荧光高亮按钮404,用户可以选择使荧光高亮的保留优先于荧光高亮区域中的透印校正的设置。在将条403移动到期望的透印校正级别的位置并且在此状态下按下OK(确认)按钮406之后,设置相应的透印校正级别。例如,一旦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按下弱按钮401并且条403在最左侧位置的情况下按下OK按钮406的情况下,透印校正级别被设置为弱。在按下返回按钮405的情况下,在不改变透印校正级别的情况下结束透印校正级别设置。
<透印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量计算的处理的流程图。CPU 2100基于在HDD 2130上存储的程序来控制透印校正处理单元2430,以执行流程图。下面将参照流程图详细描述如何基于图15中的透印校正级别设置来改变校正处理。
首先,步骤S301到S306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1中的步骤S101到S106相似,因此省略其冗余描述。
接着,在步骤S307中,获取透印校正参数。透印校正参数是基于用户通过操作图15中的画面而设置的透印校正级别设置来确定的参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透印校正参数指示两种类型,即校正量参数和荧光高亮标志。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309中,校正量参数用于基于透印级别来调整校正量。此外,在步骤S308中,在校正量计算处理中使用荧光高亮标志。在按下保留荧光高亮按钮404的情况下,荧光高亮标志为真,而在没有按下保留荧光高亮按钮404的情况下,荧光高亮标志为假。
接下来,在步骤S308中,进行校正量计算处理。除了在步骤S205中,CPU 2100在减少校正量的处理中参照荧光高亮标志之外,校正量计算处理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2中的处理基本相同。在该处理中,CPU 2100参照作为透印校正参数的荧光高亮标志,并且在荧光高亮标志为真的情况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减小校正量的处理。同时,在荧光高亮标志为假的情况下,在步骤S205中不进行减小校正量的处理。在荧光高亮标志为假的情况下的处理对应于传统的校正处理,其中饱和度不用于透印校正,并且荧光高亮区域中的透印校正优先于荧光高亮的保留。
接下来,在步骤S309中,对输入像素进行透印校正处理。由校正处理单元2439进行透印校正处理,并且例如,将在步骤S308中计算的校正量添加到输入像素的信号值(亮度值),以增加像素信号Dg的亮度。在该处理中,而不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使用作为透印校正参数的校正量参数。
校正量参数是用于基于透印校正级别来控制透印部分的各个像素的校正量的值。具体地说,校正量参数是指示要添加到目标像素的校正量的百分比的值。例如,在将透印校正级别设置为“弱”并且将20%的校正量添加到目标像素的RGB值的情况下,校正量参数的值为0.2。类似地,在将透印校正级别设置为“中”的情况下,校正量参数为0.6。在将透印校正级别设置为“强”的情况下,校正量参数为1.0。值差是在透印去除级别设置为“强”的情况、透印去除级别设置为“中”的情况以及透印去除级别设置为“弱”的情况之间的处理中的差,这导致透印部分的校正级别的控制及其对透印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影响。校正处理的公式(5)如下。
Du=Dg+(M×Dm) 公式(5)
其中,Du是从透印校正单元输出的校正像素,Dg是输入到透印校正单元的校正前像素,M是校正量参数,Dm是由校正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校正量。
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相同的级别上持续地进行透印校正,例如校正量参数1.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通过将透印校正级别设置为“弱”、“中”或“强”来改变校正量参数的值时,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基于来自操作单元160或用户PC 20的指令来改变方差值阈值Th1和饱和度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图15的操作画面中排除保留荧光高亮按钮404。
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和处理,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复印机来调整透印校正级别。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用户所期望的那样校正透印。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部,其用于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指定部,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来指定值;
第二确定部,其用于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是否小于预定值;以及
校正部,其用于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小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小于第一校正量的第二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确定部基于所述输入图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像素的信号值的离散度来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所述多个像素的信号值的离散度大于或等于预定离散度的情况下,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
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所述多个像素的信号值的离散度小于预定离散度的情况下,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值由用户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原稿,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通过读取部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打印部,其用于打印由读取部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发送部,其用于发送由读取部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9.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部,其用于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指定部,其用于指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
第二确定部,其用于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饱和度是否小于预定值;以及
校正部,其用于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饱和度小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饱和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小于第一校正量的第二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1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部,其用于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
指定部,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来指定值;
第二确定部,其用于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是否小于预定值;以及
校正部,其用于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小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第二确定部确定由指定部指定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不校正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1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通过读取原稿而获取的输入图像中的目标区域的像素是否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作为第一确定;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饱和度来指定值;
确定指定的值是否小于预定值,作为第二确定;以及
在第一确定中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在第二确定中确定指定的值小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或者在第一确定中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不是半色调点区域的像素并且在第二确定中确定指定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基于小于第一校正量的第二校正量来增加所述目标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
CN202011489723.4A 2019-12-20 2020-12-16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14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0916 2019-12-20
JP2019230916A JP7391653B2 (ja) 2019-12-20 2019-12-20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4737A true CN113014737A (zh) 2021-06-22
CN113014737B CN113014737B (zh) 2022-10-28

Family

ID=7638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9723.4A Active CN113014737B (zh) 2019-12-20 2020-12-16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0146B2 (zh)
JP (1) JP7391653B2 (zh)
CN (1) CN1130147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4713B2 (en) * 2022-05-02 2024-03-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spection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131A1 (en) * 1999-12-14 2002-06-13 Ricoh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nd a computer product
JP2009124332A (ja) * 2007-11-13 2009-06-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256715A1 (en) * 2014-03-10 2015-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150373227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US20160014302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ading device that eliminates show-through from original
US20170201648A1 (en) * 2016-01-13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513039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40447A (ja) * 1995-06-14 1996-12-24 Ricoh Co Ltd 裏写り除去機能付き画像処理装置
US7777920B2 (en) * 2006-02-28 2010-08-1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opier and image copying method
JP4544311B2 (ja) * 2008-01-24 2010-09-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238299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印刷校准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印刷校准处理方法
US8526059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inting calib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alib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13233765A (ja) * 2012-05-10 2013-11-21 Canon Inc 検品装置および検品方法
JP2015181218A (ja) * 2014-01-24 2015-10-1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スキャナ装置およびイメージスキャン方法
JP6365371B2 (ja) * 2015-03-27 2018-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7135690A (ja) * 2016-01-26 2017-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41257B2 (ja) * 2018-06-20 2022-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131A1 (en) * 1999-12-14 2002-06-13 Ricoh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nd a computer product
JP2009124332A (ja) * 2007-11-13 2009-06-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256715A1 (en) * 2014-03-10 2015-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4917930A (zh) * 2014-03-10 2015-09-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150373227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US20160014302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ading device that eliminates show-through from original
US20170201648A1 (en) * 2016-01-13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513039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0184A (ja) 2021-07-01
US11330146B2 (en) 2022-05-10
US20210195059A1 (en) 2021-06-24
JP7391653B2 (ja) 2023-12-05
CN113014737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0931B1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처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6816613B2 (en)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colors with high-fidelity visually
CN10851303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JP48819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08017364A (ja) 画像補正処理装置、画像補正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633846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KR102047355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957169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65962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14737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531464B2 (ja)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1103244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show-through correc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US1135000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rrecting show-through
JP20111500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67188A (ja) 逆光画像判定装置、逆光画像判定方法、逆光画像判定プログラム、逆光画像補正装置、逆光画像補正方法、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4035489B2 (ja) 地肌除去装置、地肌除去方法、地肌除去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305892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62401A (ja) 地肌レベル検出装置
JP2002290740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3917A (ja) 地肌補正処理装置、地肌補正処理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