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2801A -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2801A
CN113012801A CN202011550932.5A CN202011550932A CN113012801A CN 113012801 A CN113012801 A CN 113012801A CN 202011550932 A CN202011550932 A CN 202011550932A CN 113012801 A CN113012801 A CN 11301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hospital
target
diagnosis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09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晨
郑丽文
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raZeneca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traZeneca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raZeneca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traZeneca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09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2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2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所述医疗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数据中心。所述远程数据中心包括:远程诊断系统,配置为接收从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接收的关于患者的检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以及调度系统,配置为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诊断结果,在预定范围内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以便调度所述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目标医院。

Description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胸痛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激增,因急性胸痛而急诊就诊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据统计,急诊胸痛患者的数量已达到500万人年以上,占急诊内科就诊量的5%20%。急性胸痛病因繁多、病情严重性悬殊极大,不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 ACS)、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embolism APE)、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等高危胸痛,也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低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引起胸痛最常见的疾病(占全部胸痛的1/3,高危胸痛的95%以上)。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其中ACS患者超过25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我国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
急性胸痛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问题。目前我国急性胸痛救治现况充满挑战。临床上,急性胸痛患者病情复杂,诊疗不足和过度医疗的现象时有发生。研究数据显示高度疑似ACS收住院患者,最终确诊不足50%。而部分心源性胸痛可能性很小的患者也可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另外,患者发病后在某些环节上“救治延迟”会导致不良后果。欧洲心脏病学会胸痛工作组认为胸痛患者获得医疗救助过程中有5个重要环节:患者、社区医师、调度中心、急救车和急诊科,各环节均能影响胸痛患者诊疗效率。
我国目前现状是国人对胸痛认知度和应变能力差,常有患者就诊延误,院前及远程救治能力薄弱,院前院内缺乏及时有效无缝隙衔接,各级医疗单位间协同救治配合不完善,部分院内各专业会诊为主的模式亟待优化。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利用远程数据中心进行急性胸痛疾病的诊断和急救资源的调度,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远程数据中心,包括:
远程诊断系统,配置为接收从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接收的关于患者的检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以及
调度系统,配置为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诊断结果,在预定范围内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以便调度所述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目标医院。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设备至少包括设置在转运工具、多级医院、患者家中的检测设备。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患者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以及
所述远程诊断系统接收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可选地,所述远程诊断系统接收通过第一医院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第一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
当判断所述第一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第二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根据第一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可选地,所述远程诊断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使用对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自动生成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可选地,所述远程诊断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接收医生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生成的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可选地,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心电测试仪器,并且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患者的心电数据。
可选地,所述疾病是胸痛类疾病,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确定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主动脉夹层,根据夹层分类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急性肺栓塞,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张力性气胸,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可选地,所述远程数据中心还包括存储系统,配置为将来自至少一个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转换为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并且与患者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转换后的检测数据。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还包括地图系统,配置为根据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的位置,实时地提供路线信息,并且将路线信息推送给转运工具。
可选地,所述调度系统还配置为与所述区域内的交通控制系统通信,以便控制所述路线中的交通信号灯。
可选地,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康复随访管理系统,配置为按照不同的疾病、区域和治疗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对于不同分组的患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应的康复管理和随访管理。
可选地,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分析系统,配置为采集患者的出现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获取首份检查数据的时间、获取首份检查数据到确诊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非PCI医院停留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监控对患者的救治流程是否符合预定标准。
可选地,所述区域是行政划分区域,包括县级区域或多个县级区域的组合、市级区域或多个市级区域的组合或省级区域或多个省级区域的组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调度方法,包括:
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患者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
接收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调度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第一医院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第一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
当判断所述第一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第二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根据第一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在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个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胸痛急救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模式,在胸痛急救模式的基础上,对急救站和基层医疗机构,及胸痛介入手术医院的部分流程及信息化进行部署或改造。所述模式包括:
远程心电诊断流程和平台的部署;
120调度中心的平台优化,同时覆盖120急救和基层医院转运的调度,将患者转运到有PCI手术能力的医院;
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辅助医疗机构实现胸痛病人救治院前院中(诊断、转运,治疗)的实时记录,以及互通互传(包括各级医院以及120系统),缩短患者救治的FMC2ECG,FMC2B,D2B的时间,缩短患者的总缺血时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利用远程数据中心进行急性胸痛疾病的诊断和急救资源的调度,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医疗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的方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的远程心电平台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的方框图;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应用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应用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系统之前,首先参考图1描述现有技术中的医疗系统的工作流程。
图1以STEMI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当患者感觉症状发作出现急性胸痛时,他通常有两种途径获得救治。
第一种方式是经救护车急救途径。首先,用户拨打120急救中心的电话,然后由120急救中心作为总体调度,派遣最近的医院的急救站中的救护车去转运患者。
然后,急救站发出救护车接到患者,急救医生在行进途中,做首份心电测试获得心电图,且自行判图。如果初诊疑似STEMI,则通知急救站的归属医院做好准备。
进院后,需要再一次进行心电测试和/或肌钙蛋白测试等的进一步测试,以便确诊是否是STEMI。如果是,则安排进入PCI导管室手术,并进行后续的跟进治疗。
然而,如果派出急救车的医院不具备PCI手术能力,则需要将患者再次转运到具备PCI手术能力的PCI医院。
此外,当患者进行二次转运时,通常是非PCI医院自行安排转运。急救车发车前,需要询问患者基本体征以及医院主任和病房的空闲情况等。另外,接收医院虽然有PCI医生,但是医生并不是每天都在医院。此外,导管室PCI由多个科室公用,并不能保证患者入院后能够立即进行PCI手术。
第二种方式是医院转运途径。首先,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检测到心电图后疑似STEMI。然后,社区医生电话至就近急救站或患者自行拨打120,要求转院。急救站接到电话后发车去接收患者,并将患者转运到归属的上级医院。
进院后,需要再一次进行心电测试和/或肌钙蛋白测试等的进一步测试,以便确诊是否是STEMI。如果是,则安排进入PCI导管室手术,并进行后续的跟进治疗。
然而,如果派出急救车的医院不具备PCI手术能力,则需要将患者再次转运到具备PCI手术能力的PCI医院。
此外,当患者进行二次转运时,通常是非PCI医院自行安排转运。急救车发车前,需要询问患者基本体征以及医院主任和病房的空闲情况等。另外,接收医院虽然有PCI医生,但是医生并不是每天都在医院。此外,导管室PCI由多个科室公用,并不能保证患者入院后能够立即进行PCI手术。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医疗系统的院前院中衔接不紧密,急救效率不高,患者需要多次测试心电图,并且需要多次转运,这导致患者救治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快速的有效救治。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的工作流程。在本申请中将以STEMI为例进行说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医疗系统不限于STEMI,而是可以应用于所有其他类型的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等。
如图2所示,当患者感觉症状发作出现急性胸痛时,他通常有两种途径获得救治。
第一种方式是经救护车急救途径。首先,用户拨打120急救中心的电话,然后由120急救中心作为总体调度,派遣最近的医院的急救站中的救护车去转运患者。在本实施例中,建立急救统一调度中心,所述调度中心是远程数据中心的一部分,负责预定区域内所有急救事务的调度,包括救护车的调度、医院的调度、以及医院中手术科室的调度和急救流程的调度等等。所述预定区域例如可以是行政划分区域,包括县级区域或多个县级区域的组合、市级区域或多个市级区域的组合或省级区域或多个省级区域的组合。
然后,在调度中心的控制下,急救站发出救护车接到患者,急救医生在行进途中,做首份心电测试获得心电图,并且将该心电图传输给远程数据中心的心电诊断平台,该心电诊断平台用作远程诊断系统。该远程诊断系统可以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对该心电图进行读图或者由专家组成的值班组直接读图,给出精确的诊断报告,并传输给救护车。如果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是STEMI,需要立即介入PCI手术,则调度中心基于距离和能力,智能推荐区域内的目标医院。
进院后,因为已经通过远程诊断系统确诊为STEMI,所以可以绕行急诊流程,直接安排进入PCI导管室手术,并进行后续的跟进治疗。
第二种方式是医院转运途径。首先,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检测到心电图后将该心电图传输给远程数据中心的心电诊断平台,该心电诊断平台用作远程诊断系统。该远程诊断系统可以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对该心电图进行读图或者由专家组成的值班组直接读图,给出精确的诊断报告。如果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是STEMI,需要立即介入PCI手术,则调度中心基于距离和能力,智能推荐区域内的目标医院。
进院后,因为已经通过远程诊断系统确诊为STEMI,所以可以绕行急诊流程,直接安排进入PCI导管室手术,并进行后续的跟进治疗。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系统,提供利用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可以提供线上心电图诊断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或者由PCI医院专家快速读心电图,做出初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传递给患者所在的救护车或基层医疗机构。然后,通过统一的调度中心,推荐最近的并且具有PCI治疗能力的PCI医院,使得救护车能够直接将患者转运到具有PCI治疗能力的PCI医院而没有任何时间延误。在通过远程诊断系统诊断为STEMI的情况下,PCI医院可以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危心梗患者,绕行急诊直达介入导管室进行治疗,从而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为了实现这样的医疗系统,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多个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胸痛急救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模式,在胸痛急救模式的基础上,对急救站和基层医疗机构,及胸痛介入手术医院的部分流程及信息化进行部署或改造。
如图3所示,主要系统部署包括:远程心电诊断平台的部署。通过远程心电诊断平台,能够实现心电图机对接,远程诊断/会诊,以及时间采集。因此,能够实现胸痛病人救治院前院中(诊断、转运,治疗)的实时记录。
主要系统部署还包括:现有120主系统的升级。通过120调度中心的平台优化,能够实现基层医院一键呼叫120,最优医院推荐,以及院前告知院内的准备工作。因此,能够同时覆盖120急救和基层医院转运的调度,将患者转运到有PCI手术能力的医院。
此外,在医院方面内也进行相应的部署。这样的部署主要包括在手术医院、急救站和非手术医院的部署。
例如,手术医院可以部署有急救车,急救车上部署有远程传输心电图机,以便将患者的心电图传输给远程心电诊断平台。
此外,手术医院内还部署有院内告知系统,例如可以部署在急诊室、心内科或导管室。这样可以将患者相关信息以及心电图数据直接传输给相应科室。
在急救站内也进行相应的部署。例如,急救站可以部署有急救车,急救车上部署有远程传输心电图机,以便将患者的心电图传输给远程心电诊断平台。
另外,在非手术医院内也进行相应的部署。例如,可以部署有急救车,急救车上部署有远程传输心电图机,以便将患者的心电图传输给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此外,非手术医院还可以部署专门设计的APP,实现120的一键呼叫。
利用这样的基于多个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胸痛急救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辅助医疗机构实现胸痛病人救治院前院中(诊断、转运,治疗)的实时记录,以及互通互传(包括各级医院以及120系统),缩短患者救治的FMC2ECG,FMC2B,D2B的时间,缩短患者的总缺血时间。
下面,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400。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400的方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400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数据中心401。所述远程数据中心401包括远程诊断系统402和调度系统403。
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接收从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接收的关于患者的检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至少一个检测设备至少包括设置在转运工具、多级医院、患者家中的检测设备。例如,救护车中的心电监测设备、基层医院中的心电监测设备以及患者家中的心电监测设备都可以将检测获得的用户的心电图发送给远程诊断系统402,以便通过远程诊断系统402进行远程诊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根据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使用对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自动生成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例如,当检测设备是心电检测设备时,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使用针对心电读图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自动生成诊断结果。
例如,当检测设备是肺功能仪时,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使用针对肺功能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肺功能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自动生成诊断结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由医生值守。后台医生组7*24小时在线值班,一旦接收到检测数据,就快速分析检测数据,并且做出诊断结果。远程诊断系统402接收医生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生成的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可以接收从例如救护车、社区医院、二三级非PCI医院中的检测设备检测的心电图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和/或医生分析心电图数据,做出诊断结果。
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可以进行多种数据源的心电数据采集,捕捉心电图中的异常波形,然后对心电数据进行分析,心电评估和/或会诊,从而做出诊断结果。此外,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还可以对心电图上传、心电图分析、心电评估和/或会诊以及做出诊断结果并回传给数据源的时间节点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流程评估和质量控制。
调度系统403可以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诊断结果,在预定范围内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以便调度所述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目标医院。
如上所述,调度系统403可以对接预定区域内的120急救中心。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系统403可以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即,救护车),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号、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患者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
任务号是分配给此次任务的编号。该任务号可以在后续医院救治环节,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以及统计分析时使用相同的编号,从而方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共享。
也就是说,当患者感觉身体不适时,自己拨打120急救电话。调度系统403可以响应于患者拨打120电话,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患者附近的救护车,并且将任务信息发送给确定的救护车,指示救护车到患者所在位置去接患者。此外,在救护车接到患者之后,调度系统403还指示使用救护车中的心电仪检测患者的心电图。这样,能够将首次获取患者心电图的时间极大地提前,而不用等到患者入院以后再获取心电图。
在救护车中获得患者的心电图之后,可以将其发送给远程诊断系统402。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接收通过救护车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然后,远程诊断系统402将诊断结果发回到救护车中。此时,调度系统403可以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例如,在诊断结果为患者是STEMI的情况下,调度系统403可以确定本市范围内具有治疗STEMI的能力的PCI医院,并且选择最近的并且导管室有空并且医生正在值班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然后,调度系统403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救护车可以根据调度系统403的任务信息,快速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PCI医院。
因为目标医院已经提前获得患者是STEMI的心电图以及患者即将入院的信息,所以目标医院能够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患者在身体不适时首先来到基层医院(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基层医院的心电仪进行心电图的检测。然后将心电图传输给远程诊断系统402。
远程诊断系统402可以接收通过救护车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然后,远程诊断系统402将诊断结果发回到基层医院。此时,调度系统403可以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基层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当判断基层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例如,在诊断结果为患者是STEMI的情况下,调度系统403可以确定本市范围内具有治疗STEMI的能力的PCI医院,并且选择最近的并且导管室有空并且医生正在值班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然后,调度系统403根据基层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附近的救护车作为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救护车,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救护车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救护车可以根据调度系统403的任务信息,快速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PCI医院。
因为目标医院已经提前获得患者是STEMI的心电图以及患者即将入院的信息,所以目标医院能够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
这样,通过远程诊断系统402的提前诊断以及调度中心403的智能调度最优目标医院,可以增加院前院中的衔接度,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600。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600的方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600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数据中心601。所述远程数据中心601包括远程诊断系统402、调度系统403、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600中的远程诊断系统402和调度系统403的功能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医疗系统400中的远程诊断系统402和调度系统403基本相同,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接下来主要描述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
因为数据源可以包括位于不同位置的多种检测设备,此外不同厂家的相同检测设备获取的检测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所以为了便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存储系统604可以将来自至少一个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转换为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并且与患者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转换后的检测数据。
例如,对于心电数据,当前心电图数据格式还没有强制性标准,现有的设备基本遵循的是厂家标准或区域标准,比较常见的有MFER、SCP、MIT、MML、Dicom、HL7-aECG几种格式。按照心电类数据交换平台的连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建设要求,心电数据可以统一为HL7-aECG数据标准格式。HL7-aECG数据标准格式遵从HL7标准相关规定。区域心电业务库基于HL7-aECG数据标准,其数据来自于基层医院和社区,各医疗机构提交的心电数据需要按照HL7-aECG标准格式进行转换与存储交并以此定义进行数据的交互。
存储系统604还可以提供文件存储、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和容灾处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应用服务,包括病人主索引(PID)维护、消息推送系统、数据分析服务、会诊服务、机构管理、检查数据挖掘、数据监测与自动预警。
地图系统605可以根据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的位置,实时地提供路线信息,并且将路线信息推送给转运工具。
例如,地图系统605提供急救电子地图,包括实时区域电子地图服务。
该电子地图支持地图快速缩放:操作方式可以采用点击地图放大/缩小一倍、在地图上选取一定区域放大/缩小至整个区域显示、放大/缩小至特定比例尺等多种方式。
该电子地图支持地名查询:输入要查询地物的名称或者名称的一部分,查询出该地物在地图上的位置。
此外,该电子地图提供急救车定位功能:可显示GPS的实时数据,并在地图上显示并动态监测车辆的当前位置、车牌号。
地图系统605还可以进行区域急救任务管理。例如,地图系统605可以
实现所有急救任务的统一管理,可在同一界面查阅所有急救任务信息及状态。实现任务与车辆的关联,可调阅指定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信息。查看区域急救资源预警信息,辅助指挥调度人员进行指挥调度。查看区域急救患者的公告大屏信息,全方位了解患者的救治状况。
此外,地图系统605还可以实现区域急救电子病历查看,例如,可以查看急救患者的急救电子病历,查看急救患者的心电图信息,查看急救车载监护仪采集的波形。
此外,地图系统605还可以与所述区域内的交通控制系统通信,以便控制所述路线中的交通信号灯。这样,可以确保救护车到医院的路线上的交通信号灯保持畅通,以确保救护车以最快时间到达医院。
康复随访系统606可以按照不同的疾病、区域和治疗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对于不同分组的患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应的康复管理和随访管理。
康复管理包括患者管理、康复评估、康复方案及计划、患者治疗状态监控等功能,康复随访系统606可以实现医生对患者康复的管理,康复方案由临床医生制定,由社区康复医生执行。
随访管理是指由人工智能服务台和医院及社区医生为出院患者进行联合随访,根据不同的病种,开发对应的随访管理功能和话术,为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分别提供移动随访管理功能。为社区医生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库和用药指导知识库。
人工智能随访及患者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肺栓塞等疾病的随访管理。
分析系统607可以采集患者的出现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获取首份检查数据的时间、获取首份检查数据到确诊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非PCI医院停留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监控对患者的救治流程是否符合预定标准。
通过对胸痛救治从院前、院内到院后的全过程救治时间的采集,对胸痛就诊进行质控,质控标准参照国家胸痛中心的相关标准,时间参数主要包括:
·S2FMC时间,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
·FMC2EK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
·首份EKG至确诊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至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非PCI医院停留时间
·D2B时间
·D2N时间
通过对救治时间的分析,可以评估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救治能力,便于医疗系统改善救治流程,确定最优方案。
在院前院中和院后程序后,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胸痛救治效果评估。
诊断质控:院前诊断、急诊初诊、院内确诊的符合率等。
死亡率统计:院前急救死亡率、院内急诊死亡率、手术死亡率、救治成功率等。
效果评估:急救效果评估、院内救治效果评估、康复效果评估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医疗系统600中示出了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但是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不是必须全部包括的。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新的医疗系统。
这样,通过远程诊断系统402的提前诊断以及调度中心403的智能调度最优目标医院,可以增加院前院中的衔接度,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通过存储系统604、地图系统605、康复随访系统606和分析系统607,可以增加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度、院后的衔接度和数据可用性。
1.第一应用示例
下面,将参考图7描述医疗系统400或600的第一应用示例。第一应用实例是患者通过电话急救的方式的应用实例。
医疗系统400或600例如应用于一个地级市的区域,该地级市包括四区一县和一个地级市。在该区域内,三家医院有PCI能力,两家医院具有急诊PCI和择期PCI能力,一家具有择期PCI能力。
该区域内的120急救中心,不是常规的单独运营体系,而是依托于8个急救站来调度和派车,这些急救站也是部署在各自所在的归属医院的院内的。某个医院的急救站接到患者电话后,会就近派单到包括自己在内的8个急救站,再由相应的急救站发车,多接收到急救站的归属医院。
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系统400或600,当患者身体不适拨打急救电话时,120总急救站接到任务,调度给患者最近急救站。
患者最近急救站在接收任务后,立即派车。
120救护车发车,接患者去医院。在120救护车中,开始心电图测试,并传送心电图给远程诊断系统(即,图6中的移动医生工作站)。
移动医生工作站通过人工智能心电图诊断平台或值班医生组诊断之后,做出是否是STEMI初诊。然后,将初诊结果发送给患者最近急救站。
当初诊是STEMI时,最近急救站决定就近PCI医院,并指示急救车将患者运送到确定的PCI医院。如果初诊不是STEMI,则救护车可以将患者运送到原目标医院(例如,最近的非PCI医院)或者患者指定医院。急救站将最终的目标医院告知调度中心。
当初诊是STEMI时,也可以咨询患者意见。如果患者接受急救站确定的目标PCI医院,则调度中心通知目标PCI医院准备好接收患者并做好相应准备。如果患者不接受,则救护车可以将患者运送到患者指定医院。急救站将最终的目标医院告知调度中心。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PCI医院已经做好准备并接收患者。此时,目标PCI可以参考初诊,进一步确诊是否为STEMI。如果是,则绕行急诊,进行术前谈话,并进入导管室进入PCI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住院治疗恢复。
如果进一步确诊不是STEMI而是其他疾病,则按照常规救治流程,跟进其他检查和治疗。
这样,在预定区域内,当患者是STEMI时,可以减少转运次数,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2.第二应用示例
下面,将参考图8描述医疗系统400或600的第二应用示例。第二应用实例是患者经由基层医院转运到PCI医院的应用实例。
医疗系统400或600例如应用于一个大市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包括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53家,社区服务中心88家。具有PCI能力的医院有18家。
在这样的大的区域内,患者感觉身体不适时,通常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医院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测试心电图和/或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测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常使用即时检测设备检测常规测试数据,如血压、血糖等。此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将心电图数据传输给远程诊断系统(即,图7中的移动医生工作站)进行诊断。
移动医生工作站通过人工智能心电图诊断平台或值班医生组诊断之后,做出是否是STEMI初诊。然后,将初诊结果发送给患者最近急救站。
当初诊是STEMI时,移动医生工作站将初诊结果返回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呼叫120调度台,并且传输心电图以及POCT结果给120调度台。
120调度台(即,信息中心)在接收心电图患者最近急救站在接收任务后,立即派车。信息中心能够根据距离以及CPC导管室能力,决定最优的PCI医院。
120救护车发车到社区中心接患者去确定的目标PCI医院。
如果初诊不是STEMI,则救护车可以将患者运送到其他目标医院(例如,最近的非PCI医院)或者患者指定医院。
当初诊是STEMI时,也可以咨询患者意见。如果患者接受急救站确定的目标PCI医院,则调度中心通知目标PCI医院准备好接收患者并做好相应准备。如果患者不接受,则救护车可以将患者运送到患者指定医院。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PCI医院已经做好准备并接收患者。此时,目标PCI可以参考初诊,进一步确诊是否为STEMI。如果是,则绕行急诊,进行术前谈话,并进入导管室进入PCI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住院治疗恢复。
如果进一步确诊不是STEMI而是其他疾病,则按照常规救治流程,跟进其他检查和治疗。
这样,在预定区域内,当患者是STEMI时,可以减少转运次数,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调度方法。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调度方法900包括以下步骤:
S901: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病人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
S902:接收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S903: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S904: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具体地,在步骤S901中,120调度中心响应患者的电话呼叫,并且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调度救护车给患者。在派出救护车的同时,120调度中心给救护车推送任务信息,包括指示救护车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病人以及在患者进入救护车后立即通过车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例如心电图。
然后,在步骤S902中,远程诊断系统接收救护车发送的患者的心电图,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或专家组进行诊断。例如,确定患者是STEMI。
然后,在步骤S903中,调度中心响应于诊断结果,确定本市范围内离患者最近的并且具有治疗STEMI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然后,调度中心指示救护车直接转运患者到确定的目标医院。同时,调度中心通知目标PCI医院准备好接收患者并做好相应准备。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PCI医院已经做好准备并接收患者。此时,目标PCI可以参考初诊,进一步确诊是否为STEMI。如果是,则绕行急诊,进行术前谈话,并进入导管室进入PCI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住院治疗恢复。
如果进一步确诊不是STEMI而是其他疾病,则按照常规救治流程,跟进其他检查和治疗。
这样,当患者是STEMI时,可以减少转运次数,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调度方法。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调度方法1000包括以下步骤:
S1001:接收通过第一医院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S1002: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第一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
S1003:当判断所述第一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第二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S1004:根据第一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以及
S1005: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具体地,在步骤S1001中,当患者在就诊医院首先测试心电图和/或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测结果。此时,就诊医院将心电图数据和/或POCT检测结果传输给远程诊断系统进行诊断。
移动医生工作站通过人工智能心电图诊断平台或值班医生组诊断之后,做出是否是STEMI初诊。
在步骤S1002中,120调度中心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就诊医院是否具有治疗STEMI疾病的能力。
在步骤S1003中,当120调度中心判断就诊医院不具有治疗STEMI能力时,120调度中心确定本市范围内离患者最近的并且具有治疗STEMI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然后,在步骤S1004,120调度中心根据就诊医院的位置确定要派出的救护车。
最后,在步骤S1005中,120调度中心指示救护车直接转运患者到确定的目标医院。同时,调度中心通知目标PCI医院准备好接收患者并做好相应准备。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PCI医院已经做好准备并接收患者。此时,目标PCI可以参考初诊,进一步确诊是否为STEMI。如果是,则绕行急诊,进行术前谈话,并进入导管室进入PCI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住院治疗恢复。
如果进一步确诊不是STEMI而是其他疾病,则按照常规救治流程,跟进其他检查和治疗。
这样,当患者是STEMI时,可以减少转运次数,使得目标医院能够提前准备相应的导管室,并且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降低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作示例,本申请不限于这样的示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远程数据中心,包括:
远程诊断系统,配置为接收从至少一个检测设备接收的关于患者的检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以及
调度系统,配置为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诊断结果,在预定范围内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以便调度所述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目标医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设备至少包括设置在转运工具、多级医院、患者家中的检测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号、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患者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以及
所述远程诊断系统接收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远程诊断系统接收通过第一医院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第一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
当判断所述第一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所述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第二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根据第一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号、患者信息以及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远程诊断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使用对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自动生成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远程诊断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接收医生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生成的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与用户的疾病有关的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和/或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诊断结果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类型相关联。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心电测试仪器,并且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患者的心电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疾病是胸痛类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型疾病,其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确定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PCI治疗流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主动脉夹层,根据夹层分类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急性肺栓塞,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指示患者的疾病属于张力性气胸,确定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推送通知信息给目标医院,其中目标医院对于所述患者绕行急诊流程,直接进行治疗流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数据中心还包括存储系统,配置为将来自至少一个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转换为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并且与患者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转换后的检测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还包括地图系统,配置为根据转运工具和目标医院的位置,实时地提供路线信息,并且将路线信息推送给转运工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调度系统还配置为与所述区域内的交通控制系统通信,以便控制所述路线中的交通信号灯。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康复随访管理系统,配置为按照不同的疾病、区域和治疗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对于不同分组的患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应的康复管理和随访管理。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分析系统,配置为采集患者的出现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获取首份检查数据的时间、获取首份检查数据到确诊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非PCI医院停留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监控对患者的救治流程是否符合预定标准。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系统,其中所述区域是行政划分区域,包括县级区域或多个县级区域的组合、市级区域或多个市级区域的组合或省级区域或多个省级区域的组合。
21.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调度方法,包括:
响应于患者的电话呼叫,根据患者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并且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到患者的位置去转运患者以及在患者进入目标转换工具后立即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患者的检测数据;
接收通过目标转换工具中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22.一种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调度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第一医院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对所述检测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以获得指示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结果;
响应于所述诊断结果,判断第一医院是否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
当判断所述第一医院不具备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时,确定预定范围内具有治疗所述疾病的能力的第二医院作为目标医院;
根据第一医院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转运工具;以及
推送任务信息给确定的目标转运工具,所述任务信息包括指示目标转运工具将患者转运到确定的目标医院。
CN202011550932.5A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Pending CN113012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0932.5A CN11301280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0932.5A CN11301280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2801A true CN113012801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0932.5A Pending CN11301280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28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4851A (zh) * 2021-07-21 2021-11-19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胸痛中心的流程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6864099A (zh) * 2023-08-29 2023-10-10 济南鸿泰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设备远程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7012357A (zh) * 2023-10-07 2023-11-07 之江实验室 医疗设备的调度方法、系统及医疗设备调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5576A (zh) * 2015-07-09 2015-09-16 北京慧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
CN105162880A (zh) * 2015-09-24 2015-12-16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系统及其辅助决策方法
CN20540551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前院内急诊信息共享系统
CN208422431U (zh) * 2018-02-09 2019-01-22 天津佳医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急诊远程会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5576A (zh) * 2015-07-09 2015-09-16 北京慧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
CN105162880A (zh) * 2015-09-24 2015-12-16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系统及其辅助决策方法
CN20540551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前院内急诊信息共享系统
CN208422431U (zh) * 2018-02-09 2019-01-22 天津佳医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急诊远程会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4851A (zh) * 2021-07-21 2021-11-19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胸痛中心的流程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6864099A (zh) * 2023-08-29 2023-10-10 济南鸿泰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设备远程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6864099B (zh) * 2023-08-29 2023-11-28 济南鸿泰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设备远程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7012357A (zh) * 2023-10-07 2023-11-07 之江实验室 医疗设备的调度方法、系统及医疗设备调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rvell et al.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mobile health and electronic health util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KR102558021B1 (ko) 임상 의사결정 지원 앙상블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상 의사결정 지원 방법
Kayser-Jones et 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hospitalization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
CN113012801A (zh) 基于远程数据中心的医疗系统和调度方法
US2013003595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deliver state of the art concierge medical services to healh care consumers via a control center and a network of mobile medical platforms
Or et al.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emergency care visits by the elderly in France
Nemiroff et al. Adherence to “no transfer to hospital” advance directives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Monestime et al. Analyzing the ICD-10-CM transitio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stages: a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 case study
Singh et al. Cvdmagic: a mobile based study for cvd risk detection in rural india
Garcia‐Esperon et al. Impact of an outpatient telestroke clinic on management of rural stroke patients
CN113643798A (zh) 为失能人员匹配照护人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JP6886209B1 (ja) 情報システム
CN113096820A (zh) 一种流行病与急诊一体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Vemulapalli et al. National patterns in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outpatient care for apparent treatment-resistant hypertension
JP2000099605A (ja) 健診情報分析サーバ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健康情報システム
Community Supporting heart failure patient transitions from acute to community care with home telemonitoring technology: a protocol for a provinc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EC4Home)
CN114613480A (zh) 一种基于门诊大数据分析的就医路线优化方法
Lillquist Peer Reviewed: Challenges in Surveillance of Dementias in New York State
Miller et al. Deployment of a wearable biosensor system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y
Chan et al. 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
Yeo et al. Barriers and Challenges to Telecardiology Adoption in Malaysia Context.
Ghazanchaei et al. Challenges in Provid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during Disasters: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Focus on Diabetes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Iran
Cormi et al. How the local domestication of a teleconsultation solu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adoption of a national policy?
von Wangenheim et al. Direct impact on costs of the teledermatology-centered patient triage in the state of Santa Catarina
JP2010092441A (ja) 患者登録システムへのデータ移行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