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5437A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95437A CN112995437A CN201911215738.9A CN201911215738A CN112995437A CN 112995437 A CN112995437 A CN 112995437A CN 201911215738 A CN201911215738 A CN 201911215738A CN 112995437 A CN112995437 A CN 1129954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diameters
- moving member
- diaphragms
- image capturing
- photoelectric sen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光电感测组件,用于把入射光转化为电信号;移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移动件在移动停止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如此,能够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的转动,实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光圈可以多段的切换,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对手机拍照的需求,各大手机厂商在技术层面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但手机受限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大小等原因,镜头几乎都没有可变光阑,只有固定光阑作为光圈,导致手机中的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的光圈值是固定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光电感测组件,用于把入射光转化为电信号;
移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移动件在移动停止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的转盘;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转盘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和/或,
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的矩形件;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矩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着所述矩形件的长边方向依次分布。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矩形件上分布的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光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光圈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摆动的扇形件;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扇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圆弧轨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分布。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和/或,
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的面积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面积;
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连线上。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
传动轴,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镜头,位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一侧,用于将通过所述光圈的环境光导入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
驱动器,用于产生脉冲信号;
步进电机,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信号使所述移动件移动预定距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不同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不同的所述光圈对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任一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任一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的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对齐;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采集的通过对齐的光圈的环境光生成采集图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包括:
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器基于采集需求产生脉冲信号;
所述驱动组件的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信号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图像采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中设置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并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如此,可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移动件在移动停止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进而实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具备可变的光圈。由于在图像采集装置中设置了移动件,且该移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使得可以通过移动件的转动实现光圈的切换,如此在不同内径的光圈下实现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环境光不同的需求。除此之外,通过在一个移动件上设置多种不同的内径的光圈的方式,由于只设置了一个移动件来放置该光圈,使得图像采集装置的厚度较薄,减轻了设置多个光圈叶片内插的方式实现的光圈变化而导致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厚度较厚的问题,可以在保证图像采集装置以较薄的厚度设计的同时,让用户在多个光圈中进行切换,给用户在拍摄中提供了多个光圈的选择,以此带来了更多的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光阑叶片实现二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一。
图2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光阑叶片实现二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二。
图3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特殊光阑叶片实现三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a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矩形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矩形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扇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9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图像采集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手机的光圈可变,手机厂商提出了通过马达控制一个可以变化口径的光阑来实现手机的光圈可变的技术方案,这个光阑可以外置在镜头表面,或者内插在镜头内部,通过光阑口径的大小切换来实现手机的光圈可变。
示例性地,图1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光阑叶片实现二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在镜头11外面设置了一个光阑叶片12,所述光阑叶片12的一端与导向槽13连接,通过马达带动所述光阑叶片12在导向槽13上进行移动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这里,图1中的(a)为二段式光圈的切换中内径最大的光圈的示意图,如(a)所示,当马达带动所述光阑叶片12的一端的在导向槽13上从右向左运动时,所述光阑叶片12沿箭头指示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圈的切换。图1中的(b)为二段式光圈的切换中内径最小的光圈的示意图,如(b)所示,当马达带动所述光阑叶片12的一端的在导向槽13上从左向右运动时,所述光阑叶片11沿箭头指示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
示例性地,图2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光阑叶片实现二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在镜头21外面设置了两个光阑叶片22和23,通过马达控制带动所述两个光阑叶片22和23按照设定的轨迹进行移动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这里,两个光阑叶片22和23通过相对的运动来移动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
示例性地,图3是通过马达带动可动的光阑叶片实现三段式光圈的切换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镜头31外面设置了两个光阑叶片32和33,通过马达控制带动所述两个光阑叶片32和33进行移动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在图3中,当两个光阑叶片32和33移动至图3的最左边的所述位置时,光圈的开孔最小,即光圈的面积最小;当两个光阑叶片32和33移动至图3的中间的所述位置时,光圈的开孔半开,此时光圈的面积大于最左边的光圈的面积;当两个光阑叶片32和33移动至图3的最右边的所述位置时,光圈的开孔最大,此时光圈的面积大于中间的光圈的面积。
这里,上述图1、图2以及图3的技术方案都是通过马达控制光圈进行机械运动来实现光圈大小的切换,图1、图2所示的方案只能实现两段式光圈的切换,图3所示的方案只能实现三段式光圈的切换,在实际应用中,都只能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应用局限。
为了实现图像采集装置的光圈可以实现多段的切换,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
光电感测组件401,用于把入射光转化为电信号;
移动件402,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4021,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4021中的一个光圈4021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
驱动组件403,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402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移动件402在移动停止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4021中的一个光圈4021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对齐。
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至少包含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是一种将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光像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的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元件(Charged CoupledDevice,CCD)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实际应用中,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采集通过移动件402上的光圈4021的环境光来生成采集图像。所述环境光是指各种环境下的光,例如,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0处于室内环境中进行图像采集时,所述环境光就是指当前室内环境中的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402可以是多种形状的,例如圆形、矩形、扇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即移动件402上能够设置有光圈即可。例如,考虑到包含该图像采集装置400的终端内其他功能装置的布局设置,可以将所述移动件402设置为非规则形状以与其他结构配合,以达到更好的利用终端内的空间。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4021设置在所述移动件402上,所述光圈4021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等形状。由于光圈4021具有不同的内径,可以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0进行图像采集时,通过选择不同内径的光圈4021来限制到达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环境光的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径用来表征光圈4021的面积大小。例如,当所述光圈4021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内径就是指直径;当所述光圈4021的形状为椭圆形时,所述内径就是指椭圆形的长轴。这里,考虑到光圈4021是用来限制到达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环境光的量,而圆形的光圈4021在制作上以及对入光亮的估算上都相对于其他形状较为简便,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光圈4021可以设置为圆形,如此可以通过控制光圈内径的大小来实现对到达光电感测组件401的环境光的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移动件402在旋转停止后,通过所述移动件402上的一个光圈4021的环境光可以进入到光电感测组件401中,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可以朝向所述移动件401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4021中的一个光圈4021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这里,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移动件402所在平面可以是平行,当两者是平行的就更利于通过所述光圈4021的环境光进入所述光电感测组件401。
所述驱动组件403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402转动,以此实现在所述移动件402停止转动时,移动件402上的多个光圈4021中的某一个光圈4021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401对齐,使得通过光圈4021的环境光可以达到光电感测组件401的感光面上,进而光电感测组件401可以采集该达到的环境光来完成图像采集。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移动件上设置多个光圈来为用户提供多种光圈的选择;进而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得所述移动件发生移动,并使得在移动停止后移动件上的其中一个光圈可以旋转至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的位置,如此,可以满足实际拍摄中对入光量的各种不同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光电感测组件的面积可以不小于最大光圈的面积;如此,当移动件上的其中一个光圈旋转至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的位置时,即使光圈的中心没有与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对齐,由于光电感测组件的面积不小于最大光圈的面积,也能保证通过该光圈的环境光可以进入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为以下之一:
转盘,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
矩形件,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
扇形件,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摆动。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径不同的光圈,那么只要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得每次移动停止后,所述移动件上能有一个光圈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即可实现光圈切换。基于此,所述移动件可以以转盘的形式、矩形件的形式或者扇形件的形式呈现。
下面对移动件的不同呈现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件为转盘时,所述转盘可以是圆形或者半圆形等形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移动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5所示,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501,在所述转盘500上按照内径从大到小逆时针分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使光电感测组件可以接收到环境光,需要在转盘500转动中,环境光可以通过所述转盘500上的光圈501传导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上。那么,需要在每次转盘500的转动停止时,所述转盘500上的其中一个光圈501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基于此,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501在所述转盘500上的分布位置需要与驱动组件对转盘500的驱动相配合,使得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盘500可以旋转至转盘500上的某一个光圈501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这里,考虑到驱动组件对转盘500的驱动是由用户触发相应的切换指令实现的,而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选择光圈时,用户可以在终端侧通过触碰相应的指示键实现对相应内径的光圈的选择。这里,对于指示键的设置,可以采取在终端侧为每个不同内径的光圈501都设置对应的指示键,那么,当需要选择A内径的光圈进行图像采集时,就触碰A内径的光圈对应的A指示键。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为每个不同内径的光圈501都设置对应的指示键的方式虽然指向清晰,但是较为耗费屏幕显示资源的。例如,如果是通过手机中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中转盘500的控制,那么在所述应用软件中页面上,为每个不同内径的光圈501都设置对应的一个指示键来实现对光圈的选取是会占用一定的屏幕显示资源。
如果不想要占用过多的屏幕显示资源,所述指示键的设置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上下选择的指示键来对应不同内径的光圈,如设置“+”和“-”按钮,每触发一次“+”按钮,则选取的光圈的内径增大一次,或者每触发一次“-”按钮,则选取的光圈的内径减小一次。本公开对指示键的设置形式不作限定。
基于此,为了配合由用户触碰相应的指示键触发的切换指令实现的驱动组件对转盘500的驱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光圈501在转盘500上的分布设置为:以内径的大小顺序进行分布。如此,通过这种按照内径的大小的分布方式,可以配合用户触发的切换指令实现光圈501的内径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切换。由于这种设置的分布方式由于光圈501的内径是按顺序摆放的,用户不需要去记住切换指令与光圈501的内径的对应关系,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了便利,且相对于光圈501在转盘500上无规律地分布来说,在后期的调试上可以极大地减小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光圈501在转盘500上也可以是其他分布方式,只要是切换指令能与光圈501的内径对应上即可,例如,所述分布方式可以是将光圈501按照内径以大小间隔的顺序分布,例如,最大的内径的光圈501旁边放置最小以及倒数第二小内径的光圈501,而最小内径的光圈501的另一边放置倒数第二大内径的光圈501,以此类推。本公开实施例对光圈501在转盘500上的分布方式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件为转盘时,还提供了转盘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结构,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如图6a所示,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二,在图6a中,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601的中心M到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距离相同。
这里,如图6a所示,当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601的中心M到所述转盘602的中心N的距离相同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601的中心M的连线可以组成一个规则的圆形,即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601的中心M都在同一个圆的圆周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转盘600的转动中,光圈601的中心一直在同一个圆的圆周上移动,而光电感测组件的设置只需要满足在该同一个圆的圆周的轴向上的某一个位置即可,并且为转盘600上的其中一个光圈601的中心M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实现精准地对齐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
相对应地,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601的中心M到所述转盘602的中心N的距离不相同,即有的光圈601在靠近转盘600中心的位置,有的在靠近转盘600边缘的位置,如此就会导致转盘600的转动每次停止后,无法保证光圈601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转盘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结构,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6b所示,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相同。
这里,如图6b所示,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相同表征着光圈601在所述转盘600上均匀地分布,即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的连线的间隔相等。如此设置使得当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所进行的旋转角度都相同时,如果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也相同,那么就可以将转盘600的旋转角度与光圈之间的分布角度设置为一样,以此实现转盘每转一次,就切换一个光圈。如此可以通过切换指令控制每次转盘600的停止位置上光圈601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精准对齐。
对应地,即使当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所进行的旋转角度并未设置为相同,例如,只通过旋转的时间和角速度来控制转盘的旋转角度(如1ms旋转30度);如果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相同,也可以通过选择对应的旋转的时间实现光圈与光电感测组件精准对齐。例如,如果转盘600上顺序分布A、B、C、D、E以及F这6个光圈,其中每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为60度,那么,A与C光圈相隔120度,当转盘的角速度为30度/ms,当想从A光圈切换至C光圈,可以控制转盘旋转4ms。
由此可知,无论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转盘所进行的旋转角度是相同还是不相同,由于设置了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601的中心M与所述转盘600的中心N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θ相同,也可以实现在转盘600的旋转停止时,光圈601与光电感测组件精准对齐。为转盘600的上的其中一个光圈601的中心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精准地对齐提供了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件为转盘时,所述转盘的结构可以同时包含图6a、图6b中所示的结构,即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使得多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转盘上可以均匀的分布,为驱动组件驱动转盘转动可以精准地达到与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对齐的位置提供便利。同时,将光圈的分布设置为均匀分布地形式相较于无规律地放置,也为光电感测组件在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件为矩形件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矩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着所述矩形件的长边方向依次分布。
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矩形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7a所示,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701,在所述矩形件700上按照内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所述矩形件700的长边A上依次分布。
图7a中所述的矩形件是横着放置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使光电感测组件可以接收到环境光,需要在每次矩形件700的移动停止时,所述矩形件700上的其中一个光圈701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那么,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701在所述矩形件700上的分布位置需要与驱动组件对矩形件700的驱动相配合,使得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矩形件700可以移动至矩形件700上的某一个光圈701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这里,为了使每次在驱动组件的控制下,矩形件700的移动都能停止在使光圈701和光电感测组件对齐的位置,实际应用中,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701在所述矩形件上分布时,可以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7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如此,可以通过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发生的移动距离和相邻的光圈7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配合,以实现精准的对齐。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用户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的所述矩形件700的移动距离都相同,那么就可以实现每触发一次切换指令,所述驱动组件就驱动所述矩形件700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时由于设置了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7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那么就可以将所述矩形件700的移动距离与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7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相同,即可实现对不同内径的光圈701的切换。
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用户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的所述矩形件700的移动距离并未设置为相同,只通过移动的时间和速度来控制矩形件700的移动距离(如1ms移动5CM);也可以通过选择对应的移动时间实现光圈701与光电感测组件的精准对齐。例如,如果设置了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若该距离为10CM,那么当想从A光圈切换至C光圈,可以控制矩形件700进行2ms的移动。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矩形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7b所示,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701,在所述矩形件700上按照内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所述矩形件700的长边B上依次分布。图7b中所述的矩形件是竖着放置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具体的实现原理同上述图7a所述的矩形件的实现原理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所述移动件为矩形件时,当光圈的切换已进行至矩形件的最外边的光圈而导致下一次的切换无法按以往的方式进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矩形件设置为传送带的形式,如此,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所述矩形件循环的移动,以满足对矩形件的最外边的光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最外边的光圈上设置感应器,当感应到光圈已切换至最外边的光圈,则启动反向的控制,即改变矩形件700的移动方向来实现光圈的切换。
所述感应器可以是光耦感应器,如此,当已切换至最外边的光圈时,由于最外边的光圈上设置有光耦感应器,使得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感应到此时的光圈位置情况,启动反方的控制指令,使得所述矩形件700由之前的从左向右移动变换为从右向左。
相对应地,当所述移动件为扇形件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扇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圆弧轨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分布。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扇形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所述移动件为扇形件800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801在所述扇形件800上按照内径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沿圆弧轨迹从左到右分布。
扇形件的实现原理与转盘形式呈现的所述移动件的实现原理相同。在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扇形件上分布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那么,在所述扇形件摆动的过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距离相同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都在同一个圆弧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扇形件的摆动中,光圈的中心一直在同一个圆弧上移动,而光电感测组件的设置只需要满足在该同一个圆弧的轴向上的某一个位置即可。并且为扇形件上的其中一个光圈的中心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实现精准地对齐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
相对应地,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距离不相同,即有的光圈在靠近扇形件中心的位置,有的在靠近扇形件边缘的位置,如此就会导致扇形件的摆动每次停止后,无法保证光圈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表征着光圈在所述扇形件上均匀地分布,即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的连线的间隔相等。如此设置使得当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所进行的摆动角度都相同时,如果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也相同,那么就可以将扇形件的摆动角度与光圈之间的分布角度设置为一样,以此实现扇形件每移动一次,就切换一个光圈。如此可以通过切换指令控制每次扇形件的停止位置上光圈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精准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所述移动件为扇形件时,当光圈的切换已进行至扇形件的最外边的光圈而导致下一次的切换无法按以往的方式进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如上对矩形件的处理方式,将所述扇形件也设置为传送带的形式,或者通过在最外边的光圈上设置感应器,当感应到光圈已切换至最外边的光圈,则启动反向的控制,即改变扇形件的移动方向来实现光圈的切换。
如此,通过对不同呈现形式的光圈设置不同的分布方式,可以使得多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移动件上都可以均匀的分布,为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移动以使精准地达到与光电感测组件的对齐的位置提供了便利。同时,将光圈的分布设置为均匀分布地形式相较于无规律地放置,也为光电感测组件在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位置设置提供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的面积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面积;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连线上。这种结构关系的体现可以如图9a和图9b所示,图9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一;图9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9a中901为移动件的侧视图。如图9a所示,所述移动件901的面积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面积,光圈9011位于所述移动件901上;图9a中的穿过光电感测组件902的虚线表示: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光路,该虚线与移动件901的交汇点表示着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901所在平面的投影所在的位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投影的所在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9011的中心的连线上。
这里,由于需要通过移动件的移动来选择不同内径的光圈,进而光电感测组件902可以采集到通过光圈9011的环境光。考虑到光圈9011在移动件901上的分布都是围绕着移动件的中心来分布地,或者沿着移动件的中心向两端均匀分布,那么光电感测组件902在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位置需要与移动件上的光圈9011对应上,即光电感测组件902需要在所述移动件901的一半所对应的位置。如此,所述移动件901的面积需要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面积。
图9b中901为移动件的仰视图。如图9b所示,所述移动件901的面积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面积,光圈9011位于所述移动件901上;图9b中的穿过光电感测组件902的虚线表示:所述光电感测组件902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光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9a主要是针对的是移动件为转盘或者图7b中所述的矩形件的示意图,只是一种示例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当移动件为图7a中所述的矩形件,或者为图8中所述的扇形件时,可以通过先得到仰视图图9b,再将所述仰视图旋转90度即可得到上述图9a。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0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000还包括:
在所述驱动组件1001驱动下用于带动所述移动件1002移动的传动轴1003,与所述驱动组件1001连接;
镜头1004,位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005与所述移动件1002之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1003的一侧,用于将通过所述光圈的环境光导入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005。
这里,所述传动轴1003用于对所述移动件1002形成支撑,并带动所述移动件1002移动。当所述移动件为转盘时,所述传动轴可以与转盘的中心相连,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带动转盘旋转。当所述移动件为扇形件时,所述传动轴同样可以与扇形件的中心相连,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带动扇形件向一定方向摆动一定角度。当所述移动件为矩形件时,所述矩形件设置为转送带形式时,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转送带形式的矩形件的内部,如此,所述传动轴即为带动所述传送带移动的轴。
所述镜头1004用于将通过所述光圈的环境光传导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005。所述镜头1004可以是标准镜头或者是功能型附加镜头;所述标准镜头是指采集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所述功能型附加镜头是指增加相机拍摄距离的长焦镜头或者增大视角的广角镜头等。
如图10所示,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005需要位于所述传动轴1003的一侧。如此,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005才能接收到通过所述光圈的环境光。
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通过旋转轴来对所述移动件形成支撑以及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使得移动件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此移动件与光电感测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保持稳定,为移动件上光圈与光电感测组件的对齐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镜头来传导经所述光圈的环境光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使得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可以更多地接收环境光,以更符合需求的光线条件实现对图像的采集。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用于产生脉冲信号的驱动器;
步进电机,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信号使所述移动件移动预定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所述驱动器与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器产生的旋转指令产生脉冲信号。如此,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
用于产生旋转指令的图像处理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
这里,为了使得每次对切换指令的触发,所述移动件的移动都使得移动件的上的其中一个光圈可以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精准地对齐,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转动的驱动组件可以包括步进电机以及驱动器。
所述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如此,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步进电机一般配合驱动器一起使用。所述驱动器是一种产生脉冲信号,将产生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设备。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如此,通过步进电机以及驱动器可以实现所述移动件移动预定的距离。所述预定的距离可以是指预定的角度或者预定的直线距离。
这里,当所述移动件为转盘或扇形件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步进电机与驱动器配合实现所述移动件移动预定的角度;当所述移动件为矩形件时,可以在步进电机与驱动器的基础上,添加丝杆,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子的转动带动丝杆进行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运动。
所述预定距离可以设置为:当所述为转盘或扇形件时,所述预定距离是预定角度,所述预定角度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相同的角度。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根据移动件上设置的光圈的个数来确定出所述预定角度,即根据盘上设置的光圈的个数来确定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与的中心与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进而所述预定角度即为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与的中心与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这里,由于光圈在移动件上均匀部分,那么由移动件上设置的光圈的个数可以知道相邻的光圈与的中心与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例如,如果移动件上设置了6个光圈,那么任意两个相邻的两个光圈的中心与所述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60度,则所述预定的角度为60度。当所述移动件为矩形件时,所述预定的距离是指预定的直线距离,即任意相邻的两个光圈的中心的连线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选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组件来驱动移动件的移动,利用步进电机在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以固定角度旋转的特点,通过步进电机与在移动件上均匀设置的光圈相配合,可以实现在一个脉冲信息后,移动件上的一个光圈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实现精准地对齐。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1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0包括:光电感测组件1101、移动件1102、驱动组件1103、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1104、驱动器1105以及步进电机1106。
这里,所述光电感测组件1101与所述驱动组件1103之间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器来形成连接关系。
实际应用中,图像采集装置1100中的移动件1102可以根据手机应用程序端发送的指令进行对应距离的移动来实现不同光圈的切换。具体地:用户在应用程序上触发切换指令,图像采集装置1100中的图像处理器产生移动指令,将所述移动指令发送至步进电机1106的驱动器1105,驱动器1105获得来自图像处理器设定好的脉冲信号后会控制步进电机1106以一定的角速度和角位移进行转动,步进电机1106带动负载(移动件1102)按照应用程序端发送的脉冲信号进行旋转。根据脉冲信号,移动件1102会以计算好的角位移切换到指定的光圈1104,这样就实现多段光圈的切换。
对应的,当所述步进电机1106上放置有丝杆,即驱动器1103在获得来自图像处理器设定好的脉冲信号后会控制步进电机1106以一定的角速度和角位移进行转动,进而会带动丝杆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
这里,根据图像采集装置1100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以及镜头的型号等来设置移动件1102上光圈1104的内径的大小以及光圈1104的分布,可以使得移动件1102基于一个脉冲信号移动预定距离,以此达到移动件1102上的一个光圈1104的中心可以与光电感测组件1101的中心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件上的光圈的内径大小以及光圈的数量要结合图像采集装置中光电感测组件设置的大小以及位置来确定。用户在手机端应用程序上进行操作触发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器产生旋转指令,并将所述旋转指令发送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所述旋转指令产生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发送给步进电机,使得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电信号旋转预定角度。在完成该触发操作后,所述移动件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此时,所述移动件上的一个光圈的中心对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对准。
这里,脉冲信号要结合多个不同内径的光圈的相对位置去设定,因为相邻两个不同内径的光圈之间是成一定夹角的或者相邻两个不同内径的光圈的中心的连线距离相同,驱动器输出固定的脉冲数量即可达到固定的旋转角度,使得移动件移动固定的距离,来实现不同光圈的切换;除此之外,通过脉冲频率的选择即可达到正确的运转速度控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为至少两个光电感测组件;不同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不同的所述光圈对齐。
图1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2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200包括:至少两个光电感测组件,如12所示的1201和1202为至少两个光电感测组件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不同的所述光圈对齐。这里,所述多个光电感测组件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的采集需求,例如,对同一目标对象进行图像采集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所述不同角度的图像可以采用不同的光圈进行拍摄,以此实现多种采集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件为转盘或者扇形件,且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为多个时,所述移动件上不同的光圈的位置以所述移动件的中心按照预定角度等角度分布;多个光电感测组件以多个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按照所述预设角度等角度的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其中,所述移动件的上的任意光圈到所述移动件的中心的距离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到所述多个光电感测组件所在平面的中心的距离相等。
当移动件为矩形件,且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为多个时,所述移动件上不同的光圈的位置以所述移动件的中心按照预定距离等距离依次向矩形边缘分布;多个光电感测组件以多个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按照所述预定距离等距离地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如此,可以保证在移动件移动停止后,若一个光电感测组件与一个光圈对齐了,剩余其他的光电感测组件都可以与一个光圈对应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件为转盘或者扇形件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电感测组件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也可以是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之间的夹角的倍数。例如,如果移动件上设置了6个光圈,则6个光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移动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60度;如果设置了6个图像处理单元,则6个光电感测组件之间的夹角也为60度;如果设置了3个光电感测组件,则3个光电感测组件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同样的,当移动件为矩形件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电感测组件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也可以是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倍数。
如此,保证了移动件的转动停止后,所有的光电感测组件都可以与移动件上的光圈对齐。
为了可以在不同的光圈下实现对图像的采集,满足更多的采集需求,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1301,
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1302,位于所述壳体1301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具备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1302,使得该电子设备可以选择多种内径的光圈进行图像的采集,给电子设备的拍照功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为了可以在不同的光圈下实现对图像的采集,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如图1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的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对齐;
步骤102,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采集的通过对齐的光圈的环境光生成采集图像。
这里,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可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的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对齐,进而所述光电感测组件采集通过所述目标光圈的环境光,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该环境光生成采集图像。
如此,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的采集,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中驱动组件、移动件以及移动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相互配合,实现拍摄需求,并在不同的光圈下进行图像的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包括:
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器基于采集需求产生脉冲信号;
所述驱动组件的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信号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这里,所述脉冲信号的产生具体可以是:检测到用户根据采集需求触发的切换指令,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图像处理器根据所述切换指令产生移动指令,从而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器基于所述移动指令产生脉冲信号。
所述移动指令可以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中的按键被触发所产生的。
由于步进电机的特殊工作方式,驱动器基于所述移动指令产生脉冲信号,来驱动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信号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使得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电信号旋转预定角度。在完成该触发操作后,所述移动件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此时,所述移动件上的一个光圈的中心对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对准。
如此,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的采集,可以在脉冲信号的作用下,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信号驱动所述移动件转动设定的距离,实现移动件上的光圈能够精确地转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对应的位置,为环境光的引入提供便利。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图像采集的装置1500的框图。例如,装置15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5,装置1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502,存储器1504,电力组件1506,多媒体组件1508,音频组件1510,输入/输出(I/O)接口1512,传感器组件1514,以及通信组件1516。
处理组件1502通常控制装置1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5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508和处理组件1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506为装置1500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在所述装置1500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504或经由通信组件1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512为处理组件1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514可以检测到装置1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检测装置1500或装置15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5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或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5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500的处理器15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图像采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执行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的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对齐;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采集的通过对齐的光圈的环境光生成采集图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电感测组件,用于把入射光转化为电信号;
移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在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感光面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移动件在移动停止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光圈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的转盘;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转盘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和/或,
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的矩形件;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矩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着所述矩形件的长边方向依次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件上分布的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光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光圈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为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摆动的扇形件;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在所述扇形件上按照内径的大小顺序沿圆弧轨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到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和/或,
任意两个相邻的光圈的中心与所述扇形件的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的面积大于两倍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面积;
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中心在所述移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中心连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动轴,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镜头,位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一侧,用于将通过所述光圈的环境光导入到所述光电感测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器,用于产生脉冲信号;
步进电机,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信号使所述移动件移动预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不同的所述光电感测组件与不同的所述光圈对齐。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
13.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的光电感测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中的一个对齐;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采集的通过对齐的光圈的环境光生成采集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具有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光圈的移动件移动,包括:
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器基于采集需求产生脉冲信号;
所述驱动组件的步进电机基于所述脉冲信号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15.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图像采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3至14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5738.9A CN112995437B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5738.9A CN112995437B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5437A true CN112995437A (zh) | 2021-06-18 |
CN112995437B CN112995437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633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15738.9A Active CN112995437B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9543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106A (ja) * | 1994-06-20 | 1996-01-12 | Kyocera Corp | 回転する絞り板を備えた撮影カメラ |
CN2337583Y (zh) * | 1998-06-11 | 1999-09-08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镜头光圈切换的改良机构(一) |
CN2340007Y (zh) * | 1998-01-26 | 1999-09-22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镜头光圈切换机构 |
JP2001042381A (ja) * | 1999-08-04 | 2001-02-16 | Sony Corp | 絞り駆動装置 |
JP2004045652A (ja) * | 2002-07-10 | 2004-02-12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9348015A (zh) * | 2018-11-27 | 2019-02-15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2019
- 2019-12-02 CN CN201911215738.9A patent/CN1129954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106A (ja) * | 1994-06-20 | 1996-01-12 | Kyocera Corp | 回転する絞り板を備えた撮影カメラ |
CN2340007Y (zh) * | 1998-01-26 | 1999-09-22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镜头光圈切换机构 |
CN2337583Y (zh) * | 1998-06-11 | 1999-09-08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镜头光圈切换的改良机构(一) |
JP2001042381A (ja) * | 1999-08-04 | 2001-02-16 | Sony Corp | 絞り駆動装置 |
JP2004045652A (ja) * | 2002-07-10 | 2004-02-12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9348015A (zh) * | 2018-11-27 | 2019-02-15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5437B (zh) | 2023-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4517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sitioning of camera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KR20160020396A (ko) | 촬영 파라미터 조절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 |
CN106775525A (zh) | 控制投影仪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071001A (zh) |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241535B (zh) | 闪光灯调节装置及终端设备 | |
US11598929B2 (en) | Terminal device, lens adjust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02420940A (zh) | 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终端及其摄像头变焦方法 | |
CN112887523B (zh) |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拍摄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210274229U (zh) | 摄像模组及终端 | |
CN110597443B (zh) | 日历显示方法、装置及介质 | |
EP3629560A1 (en) | Full screen terminal,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full screen terminal | |
CN112995437A (zh)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1610921A (zh) | 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 |
EP4113969A1 (en) | Zoom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
WO2019232799A1 (zh) | 屏幕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339019B (zh) | 对焦方法、对焦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565264B (zh) | 相机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7861683B (zh) | 无人机无按钮操作方法及装置 | |
CN112235499A (zh) | 摄像头的安装结构、摄像模组及终端 | |
CN211454074U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213690106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11838655B2 (en) | Image acqui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4827392B (zh) | 一种光学组件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9917851B (zh) | 终端和电子设备 | |
CN111866495B (zh) | 一种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