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3542A - 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93542A CN112993542A CN201911334542.1A CN201911334542A CN112993542A CN 112993542 A CN112993542 A CN 112993542A CN 201911334542 A CN201911334542 A CN 201911334542A CN 112993542 A CN112993542 A CN 1129935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radiation
- antenna system
- support element
- top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01Q13/106—Microstrip slo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1—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a shorting wall or a shorting pin at one end of the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系统,包括: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一第三天线、一隔离金属部,以及一非导体支撑元件。隔离金属部设置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第三天线界定一缺口区域,其中第二天线至少部份延伸进入缺口区域。第三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间距介于1mm至10mm之间。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隔离金属部皆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上。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天线系统,相较于传统设计,本发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宽频带、高隔离度,以及低制造成本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行动通讯装置当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特别是关于可改善隔离度(Isolation)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行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行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计算机、行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行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讯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行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讯,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讯。
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为支援无线通讯的行动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然而,由于行动装置内部空间狭小,各个天线的配置往往极为接近,容易互相干扰。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天线系统,以改良传统天线系统中隔离度(Isolation)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系统,包括: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一隔离金属部,设置于该第一天线和该第二天线之间;一第三天线,界定一缺口区域,其中该第二天线至少部份延伸进入该缺口区域,而该第三天线和该第二天线的间距介于1mm至10mm之间;以及一非导体支撑元件,其中该第一天线、该第二天线、该第三天线,以及该隔离金属部皆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具有一顶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以及一第四侧面,而该顶面大致垂直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以及该第四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以及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其中该第二辐射部和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形成一第一耦合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呈现一C字形并至少部份包围住该第一辐射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延伸至该第一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经过该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以及该第三侧面再延伸回该顶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离金属部大致呈现一L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离金属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延伸至该第三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天线包括:一第三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其中该第三辐射部至少部份位于该第三天线的该缺口区域内;以及一第四辐射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经过该第四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辐射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延伸至该第三侧面上和该第四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辐射部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三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天线包括:一第五辐射部,具有一第三馈入点;以及一第六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并邻近于该缺口区域,其中该第六辐射部和该第五辐射部之间形成一第二耦合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辐射部包括互相耦接的一第一本体部份和一末端弯折部份,而该末端弯折部份和该第一本体部份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辐射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经过该第四侧面再延伸至该第二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六辐射部包括一第二本体部份、一末端U字形部份,以及一末端H字形部份,而该第二本体部份耦接于该末端U字形部份和该末端H字形部份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六辐射部由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顶面上经过该第四侧面再延伸至该第二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系统更包括:一第四天线,设置于该第一天线和该第三天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天线包括:一第七辐射部,具有一第四馈入点,并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其中该第七辐射部接近一回圈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和该第三天线皆涵盖一LTE(Long Term Evolution)频带,该第二天线涵盖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频带,而该第四天线涵盖一Wi-Fi频带。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立体图;
图4A至图4E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各面视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S参数图。
符号说明
100、200~天线系统;
110、210~第一天线;
120、220~隔离金属部;
130、230~第二天线;
140、240~第三天线;
150、250~缺口区域;
160、260~非导体支撑元件;
221~隔离金属部的第一端;
222~隔离金属部的第二端;
270~第四天线;
310~第一辐射部;
311~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
312~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
320~第二辐射部;
321~第二辐射部的第一端;
322~第二辐射部的第二端;
330~第三辐射部;
331~第三辐射部的第一端;
332~第三辐射部的第二端;
340~第四辐射部;
341~第四辐射部的第一端;
342~第四辐射部的第二端;
350~第五辐射部;
354~第五辐射部的第一本体部份;
355~第五辐射部的末端弯折部份;
360~第六辐射部;
364~第六辐射部的第二本体部份;
365~第六辐射部的末端U字形部份;
366~第六辐射部的末端H字形部份;
370~第七辐射部;
371~第七辐射部的第一端;
372~第七辐射部的第二端;
D1、D2、D3、D4、D5、DA、DB~间距;
E1~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一侧面;
E2~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二侧面;
E3~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三侧面;
E4~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四侧面;
EP~非导体支撑元件的顶面;
FP1~第一馈入点;
FP2~第二馈入点;
FP3~第三馈入点;
FP4~第四馈入点;
GC1~第一耦合间隙;
GC2~第二耦合间隙;
VSS~接地电位;
θ1~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词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仅限定于”。“大致”一词则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达到所述基本的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本说明书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至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或经由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而间接地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以下的揭露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实施本案的不同特征。以下的揭露内容叙述各个构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简化说明。当然,这些特定的范例并非用以限定。例如,若是本揭露书叙述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的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可能包含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能包含了有附加特征形成于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之间,而使上述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以下揭露书不同范例可能重复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或(且)标记。这些重复是为了简化与清晰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且)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
图1A以及图1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100的示意图。天线系统100可应用于一行动装置(Mobile Device)当中,例如:一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一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或是一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Computer)。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天线系统100至少包括:一第一天线(Antenna)110、一隔离金属部(Isolation Metal Element)120、一第二天线130、一第三天线140,以及一非导体支撑元件(Nonconductive Support Element)160,其中第一天线110、第二天线130,以及第三天线140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铜、银、铝、铁,或是其合金。第一天线110、第二天线130,以及第三天线140的形状和种类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限制。例如,第一天线110、第二天线130,以及第三天线140的任一者可为一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一偶极天线(Dipole Antenna)、一回圈天线(Loop Antenna)、一补钉天线(Patch Antenna)、一螺旋天线(Helical Antenna)、一耦合馈入式天线(Coupled-Fed Antenna),或是一平面倒F字形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但亦不仅限于此。隔离金属部120设置于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30之间,以降低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30之间的互相干扰。第三天线140界定一缺口区域(Notch Region)150,其中第二天线130至少部份延伸进入此缺口区域150,而第三天线140和第二天线130的间距DA和间距DB介于1mm至10mm之间。第三天线140的存在亦可用于降低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30之间的干扰。第一天线110、第二天线130、第三天线140,以及隔离金属部120皆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16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0和第三天线140皆可涵盖一LTE(Long Term Evolution)频带,而第二天线130可涵盖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频带。根据实际量测结果,此种设计可避免第二天线130的倍频噪声对第一天线110的辐射效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可提升天线系统100的整体通讯品质。
以下实施例将介绍天线系统100的细部结构特征。必须理解的是,这些图式和叙述仅为举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200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200的立体图(从另一不同视角)。图4A至图4E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200的各面视图。请一并参考图2、图3以及图4A至图4E。在图2、图3以及图4A至图4E的实施例中,天线系统200包括:一第一天线210、一隔离金属部220、一第二天线230、一第三天线240、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60,以及一第四天线270,其中第一天线210、第二天线230、第三天线240,以及第四天线270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非导体支撑元件260可为一立体结构,其中第一天线210、第二天线230、第三天线240、第四天线270,以及隔离金属部220皆分布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各个表面上。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非导体支撑元件260亦可改为一平面式结构,以同时承载第一天线210、第二天线230、第三天线240、第四天线270,以及隔离金属部220。
非导体支撑元件260可以大致呈现一长方体。详细而言,非导体支撑元件260具有一顶面(Top Surface)EP、一第一侧面(Side Surface)E1、一第二侧面E2、一第三侧面E3,以及一第四侧面E4,其中顶面EP大致垂直于第一侧面E1、第二侧面E2、第三侧面E3,以及第四侧面E4。在非导体支撑元件260中,第一侧面E1和第四侧面E4可以相对且大致互相平行,第二侧面E2和第三侧面E3可以相对且大致互相平行,而顶面EP同时连接至第一侧面E1、第二侧面E2、第三侧面E3,以及第四侧面E4。必须注意的是,前述的顶面EP、第二侧面E2、第三侧面E3,以及第四侧面E4可以是平滑平面,亦可为略有凹凸起伏的表面,其均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第一天线210包括一第一辐射部(Radiation Element)310和一第二辐射部320。第一辐射部310可以大致呈现一L字形。第一辐射部31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延伸至第一侧面E1上。详细而言,第一辐射部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和一第二端312,其中一第一馈入点(Feeding Point)FP1位于第一辐射部310的第一端311处,而第一辐射部310的第二端312为一开路端(Open End)。第一辐射部310的第一端311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而第一辐射部310的第二端312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一侧面E1上。第一馈入点FP1更可耦接至一第一信号源(Signal Source)(未显示),其中第一信号源可以是一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用于激发第一天线210。
第二辐射部320可以大致呈现一C字形并至少部份包围住第一辐射部310。第二辐射部32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经过第二侧面E2、第一侧面E1,以及第三侧面E3再延伸回顶面EP上。详细而言,第二辐射部320具有一第一端321和一第二端322,其中第二辐射部320的第一端321耦接至一接地电位(Ground Voltage)VSS,而第二辐射部320的第二端322为一开路端。接地电位VSS可由天线系统200的一系统接地面(System GroundPlane)所提供(未显示)。第二辐射部320的第一端321邻近于第一馈入点FP1。必须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邻近”或“相邻”一词可指对应的二元件间距小于一既定距离(例如:5mm或更短),但通常不包括对应的二元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亦即,前述间距缩短至0)。第二辐射部320和第一辐射部310的第二端312之间可形成一第一耦合间隙(Coupling Gap)GC1,使得第二辐射部320可由第一辐射部310所耦合激发。第二辐射部320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皆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它们可以朝互相反且彼此靠近的方向作延伸。
隔离金属部220可以大致呈现一L字形。隔离金属部22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延伸至第三侧面E3上。详细而言,隔离金属部220具有一第一端221和一第二端222,其中隔离金属部220的第一端221耦接至接地电位VSS,而隔离金属部220的第二端222为一开路端并朝靠近第二天线230的方向作延伸。隔离金属部220设置于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隔离金属部220的第一端221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而隔离金属部220的第二端222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三侧面E3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离金属部220亦可具有多个短路点(Shorting Point)以耦接至接地电位VSS,而不仅限于隔离金属部220的第一端221耦接至接地电位VSS。
第二天线230包括一第三辐射部330和一第四辐射部340。第三辐射部330可以大致呈现一蜿蜒形状(Meandering Shape)。第三辐射部33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延伸至第三侧面E3上和第四侧面E4上。详细而言,第三辐射部330具有一第一端331和一第二端332,其中一第二馈入点FP2位于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一端331处,而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为一开路端,其可延伸进入第三天线240所界定的一缺口区域250。第二馈入点FP2更可耦接至一第二信号源(未显示),其中第二信号源可以是一射频模块,用于激发第二天线230。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一端331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三侧面E3上,而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四侧面E4上。
第四辐射部340可以大致呈现一L字形。第四辐射部340可以完全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三侧面E3上。详细而言,第四辐射部340具有一第一端341和一第二端342,其中第四辐射部340的第一端341耦接至接地电位VSS,而第四辐射部340的第二端342耦接至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一端331,使得第三辐射部330可经过第四辐射部340耦接至接地电位VSS。
第三天线240包括一第五辐射部350和一第六辐射部360。第五辐射部350可呈现一不规则形。第五辐射部35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经过第四侧面E4再延伸至第二侧面E2上。详细而言,第五辐射部350包括互相耦接的一第一本体部份(Body Portion)354和一末端弯折部份(Terminal Bending Portion)355,其中一第三馈入点FP3位于第五辐射部350的第一本体部份354上,而第五辐射部350的末端弯折部份355和第一本体部份354之间的一夹角θ1小于90度。第三馈入点FP3更可耦接至一第三信号源(未显示),其中第三信号源可以是一射频模块,用于激发第三天线240。
第六辐射部360可呈现一不规则形。第六辐射部36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经过第四侧面E4再延伸至第二侧面E2上。详细而言,第六辐射部360包括一第二本体部份364、一末端U字形部份(Terminal U-shaped Portion)365,以及一末端H字形部份(Terminal H-shaped Portion)366,其中第二本体部份364耦接于末端U字形部份365和末端H字形部份366之间。第六辐射部360的末端U字形部份365耦接至接地电位VSS。第六辐射部360的第二本体部份364和第五辐射部350的第一本体部份354之间可形成一第二耦合间隙GC2,使得第六辐射部360可由第五辐射部350所耦合激发。第六辐射部360的第二本体部份364和末端U字形部份365皆邻近于缺口区域250,其中缺口区域250可大致呈现一矩形,以容纳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第六辐射部360的末端U字形部份365可完全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第六辐射部360的末端H字形部份366可完全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第二侧面E2上。
第四天线270设置于第一天线210和第三天线240之间。第四天线270包括一第七辐射部370。第七辐射部370可接近一回圈形状。第七辐射部370可由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经过第二侧面E2再延伸回顶面EP上。详细而言,第七辐射部370具有一第一端371和一第二端372,其中一第四馈入点FP4位于第七辐射部370的第一端371处,而第七辐射部370的第二端372耦接至接地电位VSS并邻近于第七辐射部370的第一端371。第四馈入点FP4更可耦接至一第四信号源(未显示),其中第四信号源可以是一射频模块,用于激发第四天线270。第七辐射部370的第一端371和第二端372皆可位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60的顶面EP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210和第三天线240皆可涵盖一LTE(Long TermEvolution)频带,第二天线230可涵盖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频带,而第四天线270可涵盖一Wi-Fi频带。例如,前述的LTE频带可包括介于746MHz(或787MHz)至894MHz之间的一低频频率区间,以及介于1710MHz至2170MHz之间的一高频频率区间,前述的GPS频带可位于1575MHz附近,而前述的Wi-Fi频带可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因此,天线系统200将至少可支援LTE、GPS,以及Wi-Fi的多重频带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系统200的操作原理可如下列所述。隔离金属部220介于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以降低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的互相干扰。相似地,第三天线240亦介于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以降低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的互相干扰。必须注意的是,第二天线230的最大电流密度处(Maximum CurrentDensity)邻近于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而第三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又延伸进入第三天线240所界定的缺口区域250。根据实际量测结果,第三天线240在此可视为一等效隔离金属部,以避免第二天线230的倍频噪声对第一天线210的辐射效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可提升天线系统200的整体通讯品质。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200的S参数(S-Parameter)图。在图5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210的第一馈入点FP1可设定为一第一埠(Port 1),而第二天线230的第二馈入点FP2可设定为一第二埠(Port 2)。根据图5的量测结果,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30之间的S21参数在前述的LTE频带和GPS频带中皆可低于-18dB,此隔离度已可满足一般行动通讯装置的实际应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系统200的元件尺寸可如下列所述。第一辐射部310的长度(亦即,由第一端311起至第二端312的长度)可大致等于LTE频带的高频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0.25λ)。第二辐射部320的长度(亦即,由第一端321起至第二端322的长度)可大致等于LTE频带的低频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0.25λ)。第一耦合间隙GC1可介于1.5mm至2mm之间。隔离金属部220的长度(亦即,由第一端221起至第二端222的长度)可大致等于GPS频带的0.25倍波长(0.25λ)。第三辐射部330的长度(亦即,由第一端331起至第二端332的长度)可大致等于GPS频带的0.25倍波长(0.25λ)。第五辐射部350的长度(亦即,第一本体部份354和末端弯折部份355的总长度)可大致等于LTE频带的高频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0.25λ)。第六辐射部360的长度(亦即,末端U字形部份365、第二本体部份364,以及末端H字形部份366的总长度)可大致等于LTE频带的低频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0.25λ)。第二耦合间隙GC2可小于或等于1mm。在第五辐射部350中,末端弯折部份355和第一本体部份354之间的夹角θ1可介于0度至45度之间。第七辐射部370的长度(亦即,由第一端371起至第二端372的长度)可大致等于Wi-Fi频带的0.5倍波长(0.5λ)。隔离金属部220和第一天线210的第二辐射部320的间距D1可大于或等于5mm。隔离金属部220和第二天线230的第四辐射部340的间距D2可大于或等于5mm。第二天线230的第三辐射部330和第三天线240的第六辐射部360的间距D3可介于1mm至10mm之间(例如:较佳可介于1mm至5mm之间,或可介于2mm至3mm之间)。第三天线240的第六辐射部360和第四天线270的第七辐射部370的间距D4可大于或等于5mm。第二天线230的第三辐射部330和第三天线240的第六辐射部360的间距D5可介于1mm至10mm之间(例如:较佳可介于1mm至5mm之间,或可介于2mm至4mm之间)。以上元件尺寸范围根据多次实验结果而求出,其有助于最佳化天线系统200的隔离度(Isolation)、操作频宽(Operation Bandwidth),以及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天线系统,相较于传统设计,本发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宽频带、高隔离度,以及低制造成本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行动通讯装置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元件尺寸、元件形状,以及频率范围皆非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天线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这些设定值。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并不仅限于图1A至图5所图示的状态。本发明可以仅包括图1A至图5的任何一或多个实施例的任何一或多项特征。换言之,并非所有图示的特征均须同时实施于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当中。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天线;
一第二天线;
一隔离金属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
一第三天线,界定一缺口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天线至少部份延伸进入所述缺口区域,而所述第三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间距介于1mm至10mm之间;以及
一非导体支撑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所述第三天线,以及所述隔离金属部皆设置于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具有一顶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以及一第四侧面,而所述顶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以及所述第四侧面。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
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以及
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其中所述第二辐射部和所述第一辐射部之间形成一第一耦合间隙。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
5.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呈现一C字形并至少部份包围住所述第一辐射部。
6.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经过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三侧面再延伸回所述顶面上。
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金属部大致呈现一L字形。
9.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金属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上。
10.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包括:
一第三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其中所述第三辐射部至少部份位于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缺口区域内;以及
一第四辐射部,其中所述第三辐射部经过所述第四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
11.如权利要求10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延伸至所述第三侧面上和所述第四侧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0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辐射部设置于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第三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包括:
一第五辐射部,具有一第三馈入点;以及
一第六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并邻近于所述缺口区域,其中所述第六辐射部和所述第五辐射部之间形成一第二耦合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辐射部包括互相耦接的一第一本体部份和一末端弯折部份,而所述末端弯折部份和所述第一本体部份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15.如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辐射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经过所述第四侧面再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辐射部包括一第二本体部份、一末端U字形部份,以及一末端H字形部份,而所述第二本体部份耦接于所述末端U字形部份和所述末端H字形部份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辐射部由所述非导体支撑元件的所述顶面上经过所述第四侧面再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四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天线包括:
一第七辐射部,具有一第四馈入点,并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其中所述第七辐射部接近一回圈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8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皆涵盖一LTE频带,所述第二天线涵盖一GPS频带,而所述第四天线涵盖一Wi-Fi频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45692A TWI719754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天線系統 |
TW108145692 | 2019-1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3542A true CN112993542A (zh) | 2021-06-18 |
CN112993542B CN112993542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7574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34542.1A Active CN112993542B (zh) | 2019-12-13 | 2019-12-23 | 天线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14756B2 (zh) |
CN (1) | CN112993542B (zh) |
TW (1) | TWI71975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15971A1 (en) * | 2010-03-05 | 2011-09-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Low frequency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
CN105703076A (zh) * | 2014-11-24 | 2016-06-22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装置 |
US20170162948A1 (en) * | 2015-12-08 | 2017-06-0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ntenna array |
TW201801395A (zh) * | 2016-06-16 | 2018-01-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電子裝置 |
WO2019050284A1 (ko) * | 2017-09-06 | 2019-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엘리먼트간 격리 구조를 갖는 안테나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68509U (zh) * | 2018-07-12 | 2018-10-11 |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低姿勢與雙頻高隔離度之天線模組 |
-
2019
- 2019-12-13 TW TW108145692A patent/TWI719754B/zh active
- 2019-12-23 CN CN201911334542.1A patent/CN11299354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4 US US16/751,274 patent/US1111475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15971A1 (en) * | 2010-03-05 | 2011-09-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Low frequency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
CN105703076A (zh) * | 2014-11-24 | 2016-06-22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装置 |
US20170162948A1 (en) * | 2015-12-08 | 2017-06-0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ntenna array |
TW201721974A (zh) * | 2015-12-08 | 2017-06-16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天線陣列 |
TW201801395A (zh) * | 2016-06-16 | 2018-01-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電子裝置 |
WO2019050284A1 (ko) * | 2017-09-06 | 2019-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엘리먼트간 격리 구조를 갖는 안테나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19754B (zh) | 2021-02-21 |
US11114756B2 (en) | 2021-09-07 |
TW202123540A (zh) | 2021-06-16 |
CN112993542B (zh) | 2023-04-14 |
US20210184345A1 (en) | 2021-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82304B (zh) | 移动装置 | |
EP2704252B1 (en) | Mobile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 |
CN110994196B (zh) | 天线系统 | |
CN109728439B (zh) | 移动装置 | |
CN112448156B (zh) | 天线结构 | |
CN111697317B (zh) | 移动装置 | |
CN112467357A (zh) | 天线结构 | |
CN112864608B (zh) | 天线结构 | |
CN112864609A (zh) | 天线结构 | |
CN112151945A (zh) | 天线结构 | |
CN108879099B (zh) |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 |
CN109428158B (zh) | 移动装置 | |
CN111478016B (zh) | 移动装置 | |
CN107591619B (zh) | 移动装置 | |
TWI784626B (zh) |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 |
CN112736419B (zh) | 天线系统 | |
CN111129703B (zh) | 移动装置 | |
TW201507265A (zh) | 行動裝置 | |
CN112582790A (zh) | 天线系统 | |
CN117438784A (zh) | 天线结构 | |
CN112993542B (zh) | 天线系统 | |
CN114696073A (zh) | 天线系统 | |
CN115603038A (zh) | 天线结构 | |
CN112397888B (zh) | 移动装置 | |
CN218123712U (zh) | 天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