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073A - 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073A
CN114696073A CN202110117882.XA CN202110117882A CN114696073A CN 114696073 A CN114696073 A CN 114696073A CN 202110117882 A CN202110117882 A CN 202110117882A CN 114696073 A CN114696073 A CN 114696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part
radiating portion
radiation
radiating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78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勳
杨城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9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01Q5/385Two or more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f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系统,包括一第一天线元件、一第二天线元件,以及一电路区域。第一天线元件包括一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和一第一主要辐射部,其中第一主要辐射部设置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第二天线元件包括一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和一第二主要辐射部,其中第二主要辐射部设置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上。第二主要辐射部与第一主要辐射部至少部分垂直。电路区域介于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之间。

Description

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特别涉及一种几近全向性(Omnidirectional)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
天线(Antenna)为无线通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倘若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天线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具有任何零点(Null),则很容易造成移动装置的通信品质下降。因此,如何设计出几近全向性的天线系统,对天线设计者而言是一项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系统,包括:一第一天线元件,包括:一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以及一第一主要辐射部,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一第二天线元件,包括:一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以及一第二主要辐射部,设置于该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上,其中该第二主要辐射部与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至少部分垂直;以及一电路区域,介于该第一天线元件和该第二天线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元件和该第二天线元件皆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699MHz至960MHz之间,该第二频带介于1710MHz至2200MHz之间,而该第三频带介于2300MHz至2690MHz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频带包括介于1710MHz至1800MHz之间的一第一频率区间,介于1800MHz至2000MHz之间的一第二频率区间,以及介于2000MHz至2200MHz之间的一第三频率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元件还包括:一第一馈入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一第一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一短路部,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短路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一第三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以及一第四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其中该第四辐射部邻近于该第三辐射部;其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第一辐射部、该短路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皆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还包括一末端U字形弯折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一主要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不等宽蜿蜒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各自呈现一L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元件还包括:一第一匹配元件;以及一第二匹配元件,其中该第一匹配元件和该第二匹配元件皆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并大致朝互相远离的方向作延伸;其中该第一匹配元件和该第二匹配元件皆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天线元件还包括:一第二馈入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一第五辐射部,其中该第二主要辐射部经由该第五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馈入辐射部;一第六辐射部,其中该第五辐射部经由该第六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一第七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馈入辐射部;以及一第八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其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第五辐射部、该第六辐射部、该第七辐射部,以及该第八辐射部皆设置于该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辐射部与该第二馈入辐射部大致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二主要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六辐射部、该第七辐射部,以及该第八辐射部各自呈现一L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率区间的0.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七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率区间或该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八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天线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天线元件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传统天线系统的辐射场型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的辐射场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天线系统
200:第一天线元件
210:第一馈入辐射部
211:第一馈入辐射部的第一端
212:第一馈入辐射部的第二端
220:第一主要辐射部
221:第一主要辐射部的第一端
222:第一主要辐射部的第二端
225:第一主要辐射部的末端U字形弯折部分
230:第一辐射部
231: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
232: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
235:第一辐射部的加宽部分
240:短路部
250:第二辐射部
251:第二辐射部的第一端
252:第二辐射部的第二端
260:第三辐射部
261:第三辐射部的第一端
262:第三辐射部的第二端
270:第四辐射部
271:第四辐射部的第一端
272:第四辐射部的第二端
280:第一匹配元件
281:第一匹配元件的第一端
282:第一匹配元件的第二端
290:第二匹配元件
291:第二匹配元件的第一端
292:第二匹配元件的第二端
299: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
300:第二天线元件
310:第二馈入辐射部
311:第二馈入辐射部的第一端
312:第二馈入辐射部的第二端
320:第五辐射部
321:第五辐射部的第一端
322:第五辐射部的第二端
330:第二主要辐射部
331:第二主要辐射部的第一端
332:第二主要辐射部的第二端
335:第二主要辐射部的末端延伸弯折部分
340:第六辐射部
341:第六辐射部的第一端
342:第六辐射部的第二端
350:第七辐射部
351:第七辐射部的第一端
352:第七辐射部的第二端
360:第八辐射部
361:第八辐射部的第一端
362:第八辐射部的第二端
399: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
400:电路区域
410,510:虚线框
CP1:第一连接点
CP2:第二连接点
CP3:第三连接点
D1,D2:间距
E1:第一表面
E2:第二表面
E3:第三表面
E4:第四表面
FP1:第一馈入点
FP2:第二馈入点
GC1:耦合间隙
L1,L2,L3,L4,L5,L6,L7,L8,L9:长度
VSS:接地电位
X:X轴
Y:Y轴
Z:Z轴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词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仅限定于”。“大致”一词则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达到所述基本的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本说明书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至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或经由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而间接地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以下的公开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实施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以下的公开内容叙述各个构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简化说明。当然,这些特定的范例并非用以限定。例如,若是本公开书叙述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可能包含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能包含了有附加特征形成于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之间,而使上述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以下公开书不同范例可能重复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及/或标记。这些重复为了简化与清晰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
此外,其与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在…下方”、“下方”、“较低的”、“上方”、“较高的”及类似的用词,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能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词也可依此相同解释。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Antenna System)100的示意图。天线系统100可应用于一移动装置(Mobile Device)当中,例如:一手机(Phone)、一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或是一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如图1所示,天线系统100包括:一第一天线元件200、一第二天线元件300,以及一电路区域(Circuit Region)400。第一天线元件200包括一第一主要辐射部(Main Radiation Element)220和一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Nonconductive Support Element)299,其中第一主要辐射部220设置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上。第二天线元件300包括一第二主要辐射部330和一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其中第二主要辐射部330设置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上。第一主要辐射部220和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限制,而它们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铜、银、铝、铁,或是其合金。电路区域400介于第一天线元件200和第二天线元件300之间,其可耦接至一系统接地面(System Ground Plane)(未显示)。虽然未显示于图1中,但电路区域400可用于容纳一或复数个电路元件,例如:一处理器(Processor)、一存储器装置(MemoryDevice),或(且)一电池(Battery)。必须注意的是,第二天线元件300的第二主要辐射部330与第一天线元件200的第一主要辐射部220至少部分垂直。例如,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一部分和第一主要辐射部220两者间的夹角θ可介于45度至135度之间,或可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优选可约为90度。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这种至少部分正交式设计可有效抑制天线系统100的所有零点(Null),使得天线系统100可提供近似于全向性(Omnidirectional)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系统100的第一天线元件200和第二天线元件300皆可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例如,前述的第一频带可介于699MHz至960MHz之间,前述的第二频带可介于1710MHz至2200MHz之间,而前述的第三频带介于2300MHz至2690MHz之间。详细而言,前述的第二频带可包括介于1710MHz至1800MHz之间的一第一频率区间,介于1800MHz至2000MHz之间的一第二频率区间,以及介于2000MHz至2200MHz之间的一第三频率区间。因此,天线系统100将至少可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新世代5G通信的sub-6GHz频段的宽频操作。
以下的实施例将介绍第一天线元件200和第三天线元件300的细节结构。必须理解的是,这些附图和叙述仅为举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天线元件200的立体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200包括:一第一馈入辐射部(Feeding Radiation Element)210、一第一主要辐射部220、一第一辐射部230、一短路部(Shorting Element)240、一第二辐射部250、一第三辐射部260、一第四辐射部270,以及一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第一馈入辐射部210、第一主要辐射部220、第一辐射部230、短路部240、第二辐射部250、第三辐射部260,以及第四辐射部270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而它们都可设置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上。另外,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可具有大致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表面E1和一第二表面E2。
第一馈入辐射部21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一馈入辐射部210具有一第一端211和一第二端212,其中一第一馈入点(Feeding Point)FP1是位于第一馈入辐射部210的第一端211处。第一馈入点FP1还可耦接至一信号源(Signal Source)(未显示)。例如,前述的信号源可为一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可用于同时激发第一天线元件200和第二天线元件300。
第一主要辐射部220可呈现一蜿蜒形状(Meandering Shape),其可由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二表面E2延伸至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一主要辐射部220具有一第一端221和一第二端222,其中第一主要辐射部220的第一端221耦接至第一馈入辐射部210的第二端212,而第一主要辐射部220的第二端222为一开路端(Open End)。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要辐射部220还包括一末端U字形弯折部分(Terminal U-shaped BendingPortion)225,其邻近于第一主要辐射部220的第二端222处。必须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邻近”或“相邻”一词可指对应的二元件间距小于一既定距离(例如:5mm或更短),亦可包括对应的二元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亦即,前述间距缩短至0)。
第一辐射部230可呈现一不等宽蜿蜒形状(具有一加宽部分235),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一辐射部230具有一第一端231和一第二端232,其中第一辐射部230的第一端231耦接至第一馈入辐射部210上的一第一连接点(Connection Point)CP1,而第一辐射部230的第二端232为一开路端。
短路部24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第一辐射部230的加宽部分235可经由短路部240耦接至一接地电位VSS(例如:0V)。
第二辐射部25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二辐射部250具有一第一端251和一第二端252,其中第二辐射部250的第一端251耦接至第一馈入辐射部210的第二端212,而第二辐射部250的第二端252为一开路端。
第三辐射部26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三辐射部260具有一第一端261和一第二端262,其中第三辐射部260的第一端261耦接至第一馈入点FP1,而第三辐射部260的第二端262为一开路端。例如,第三辐射部260的第二端262和第一辐射部230的第二端232可大致朝相同方向作延伸。
第四辐射部27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四辐射部270具有一第一端271和一第二端272,其中第四辐射部270的第一端271耦接至接地电位VSS,而第四辐射部270的第二端272为一开路端。例如,第四辐射部270的第二端272和第三辐射部260的第二端262可大致朝相反且互相远离的方向作延伸。第四辐射部270邻近于第三辐射部260但与第三辐射部260彼此分离,其中第四辐射部270和第三辐射部260之间可形成一耦合间隙(Coupling Gap)GC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200还包括一第一匹配元件(Matching Element)280和一第二匹配元件290,其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匹配元件280可大致呈现一弯折直条形,其可由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延伸至第二表面E2上。详细而言,第一匹配元件280具有一第一端281和一第二端282,其中第一匹配元件280的第一端281耦接至第一辐射部230上的一第二连接点CP2,而第一匹配元件280的第二端282为一开路端。第二匹配元件29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其可位于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99的第一表面E1上。详细而言,第二匹配元件290具有一第一端291和一第二端292,其中第二匹配元件290的第一端291耦接至第一辐射部230上的一第三连接点CP3,而第二匹配元件290的第二端292为一开路端。例如,第二匹配元件290的第二端292和第一匹配元件280的第二端282可大致朝互相远离的方向作延伸。另外,第一辐射部230、第一匹配元件280,以及第三匹配元件290可共同形成一十字形结构(Criss-Cross Shape)。必须理解的是,第一匹配元件280和第二匹配元件290皆为选用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移除的。
在第一天线元件200的天线原理方面,第一馈入辐射部210和第一主要辐射部220可共同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一频带。第一馈入辐射部210、第一辐射部230、第二辐射部250,以及第三辐射部260可共同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二频带。第四辐射部270可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三频带。另外,短路部240、第一匹配元件280,以及第二匹配元件290的加入有助于微调第一天线元件200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元件200的元件尺寸可如下列所述。第一馈入辐射部210和第一主要辐射部220的总长度L1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λ/4)。第一辐射部230的长度L2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一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λ/4)。第一馈入辐射部210和第二辐射部250的总长度L3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二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λ/4)。第三辐射部260的长度L4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λ/4)。第四辐射部270的长度L5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λ/4)。耦合间隙GC1的宽度可小于4mm。以上尺寸和参数范围是根据多次实验结果而得出,其有助于最佳化第一天线元件200的操作频宽(Operation Bandwidth)和阻抗匹配。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天线元件300的立体图。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二天线元件300包括:一第二馈入辐射部310、一第五辐射部320、一第二主要辐射部330、一第六辐射部340、一第七辐射部350、一第八辐射部360,以及一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第六辐射部340、第七辐射部350,以及第八辐射部360皆可用金属材质制成,而它们都可设置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上。另外,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可具有大致互相垂直的一第三表面E3和一第四表面E4。
第二馈入辐射部31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其可位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上。详细而言,第二馈入辐射部310具有一第一端311和一第二端312,其中一第二馈入点FP2位于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的第一端311处。第二馈入点FP2还可耦接至前述的信号源。
第五辐射部320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其可位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上。第五辐射部320可与第二馈入辐射部310大致互相垂直。详细而言,第五辐射部320具有一第一端321和一第二端322,其中第五辐射部320的第一端321耦接至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的第二端312。
第二主要辐射部330可呈现一蜿蜒形状,其可由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延伸至第四表面E4上。详细而言,第二主要辐射部330具有一第一端331和一第二端332,其中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第一端331是耦接至第五辐射部320的第二端322,而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为一开路端。亦即,第二主要辐射部330可经由第五辐射部320耦接至第二馈入辐射部3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要辐射部330还包括一末端延伸弯折部分(Terminal Extension Bending Portion)335,其是邻近于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第二端332处。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末端延伸弯折部分335可与前述的第一主要辐射部220大致互相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末端延伸弯折部分335和第一主要辐射部220两者的夹角可介于45度至135度之间,或可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优选可约为90度。
第六辐射部34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上。详细而言,第六辐射部340具有一第一端341和一第二端342,其中第六辐射部340的第一端341耦接至接地电位VSS,而第六辐射部340的第二端342耦接至第五辐射部320的第二端322。亦即,第五辐射部320可经由第六辐射部340耦接至接地电位VSS。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辐射部340的第一端341邻近于第二馈入点FP2,使得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以及第六辐射部340三者几乎可共同形成一环路结构(Loop Structure)。
第七辐射部35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上。详细而言,第七辐射部350具有一第一端351和一第二端352,其中第七辐射部350的第一端351耦接至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的第二端312,而第七辐射部350的第二端352为一开路端。例如,第七辐射部350的第二端352可朝靠近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方向作延伸。
第八辐射部360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其可位于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399的第三表面E3上。详细而言,第八辐射部360具有一第一端361和一第二端362,其中第八辐射部360的第一端361耦接至第六辐射部340的第一端341和接地电位VSS,而第八辐射部360的第二端362为一开路端。例如,第八辐射部360的第二端362和第七辐射部350的第二端352可大致朝互相垂直的方向作延伸。
在第二天线元件400的天线原理方面,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以及第二主要辐射部330可共同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一频带。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第六辐射部340,以及第七辐射部350可共同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二频带。第八辐射部360可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三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天线元件300的元件尺寸可如下列所述。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以及第二主要辐射部330的总长度L6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λ/4)。第二馈入辐射部310、第五辐射部320,以及第六辐射部340的总长度L7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一频率区间的0.5倍波长(λ/2)。第二馈入辐射部310和第七辐射部350的总长度L8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二频率区间或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λ/4)。第八辐射部360的长度L9可小于或等于天线系统100的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λ/4)。第六辐射部340的第一端341和第二馈入点FP2之间距D1可介于0.5mm至1.5mm之间。第七辐射部350的第二端352和第二主要辐射部330之间距D2可介于3mm至4mm之间。以上尺寸和参数范围是根据多次实验结果而得出,其有助于最佳化第二天线元件300的操作频宽和阻抗匹配。
图4是显示传统天线系统的辐射场型图。如图4所示,传统天线系统的辐射场型常会存在非理想的零点(由一虚线框410所指示处),故容易降低其整体的通信品质。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系统100的辐射场型图。根据图5的测量结果,若将第二天线元件300的第二主要辐射部330设计为与第一天线元件200的第一主要辐射部220至少部分垂直,则天线系统100的零点将能被有效地消除(由一虚线框510所指示处),从而可大幅改善整体的通信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天线系统。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几乎可消除所有零点并提供近似全向性的辐射场型,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移动通信装置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元件尺寸、元件形状,以及频率范围皆非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天线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这些设定值。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并不仅限于图1-5所图示的状态。本发明可以仅包括第1-5图的任何一或复数个实施例的任何一或复数项特征。换言之,并非所有图示的特征均须同时实施于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当中。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本发明虽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天线系统,包括:
一第一天线元件,包括:
一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以及
一第一主要辐射部,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一第二天线元件,包括:
一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以及
一第二主要辐射部,设置于该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上,其中该第二主要辐射部与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至少部分垂直;以及
一电路区域,介于该第一天线元件和该第二天线元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天线元件和该第二天线元件皆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699MHz至960MHz之间,该第二频带介于1710MHz至2200MHz之间,而该第三频带介于2300MHz至2690MHz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频带包括介于1710MHz至1800MHz之间的一第一频率区间,介于1800MHz至2000MHz之间的一第二频率区间,以及介于2000MHz至2200MHz之间的一第三频率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天线元件还包括:
一第一馈入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
一第一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
一短路部,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短路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
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辐射部;
一第三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以及
一第四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其中该第四辐射部是邻近于该第三辐射部;
其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第一辐射部、该短路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皆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主要辐射部还包括一末端U字形弯折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一主要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不等宽蜿蜒形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各自呈现一L字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三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四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一天线元件还包括:
一第一匹配元件;以及
一第二匹配元件,其中该第一匹配元件和该第二匹配元件皆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并大致朝互相远离的方向作延伸;
其中该第一匹配元件和该第二匹配元件皆设置于该第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天线元件还包括:
一第二馈入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
一第五辐射部,其中该第二主要辐射部经由该第五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馈入辐射部;
一第六辐射部,其中该第五辐射部经由该第六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一第七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馈入辐射部;以及
一第八辐射部,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其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第五辐射部、该第六辐射部、该第七辐射部,以及该第八辐射部皆设置于该第二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五辐射部与该第二馈入辐射部大致互相垂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二主要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六辐射部、该第七辐射部,以及该第八辐射部各自呈现一L字形。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率区间的0.5倍波长。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二馈入辐射部和该第七辐射部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率区间或该第三频率区间的0.25倍波长。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该第八辐射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
CN202110117882.XA 2020-12-29 2021-01-28 天线系统 Pending CN1146960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6593 2020-12-29
TW109146593A TWI762121B (zh) 2020-12-29 2020-12-29 天線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073A true CN114696073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1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7882.XA Pending CN114696073A (zh) 2020-12-29 2021-01-28 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7576B1 (zh)
CN (1) CN114696073A (zh)
TW (1) TWI762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474B (zh) * 2022-07-13 2023-11-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6558A (en) * 2010-10-05 2012-04-16 Univ Nat Sun Yat Sen MIMO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856645A (zh) * 2012-04-13 2013-01-02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支持lte mimo技术的手机天线结构
US20140198012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antenna switch modules
CN104241815A (zh) * 2013-06-06 2014-12-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4577300A (zh) * 2013-10-09 2015-04-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分支移动终端天线及其移动终端
CN104836031A (zh) * 2014-02-12 2015-08-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5742790A (zh) * 2014-12-09 2016-07-0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
CN207781885U (zh) * 2017-12-22 2018-08-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带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09434384U (zh) * 2019-01-14 2019-09-2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5g mimo天线系统及手持设备
CN110943296A (zh) * 2019-11-29 202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16614U (zh) * 2016-11-10 2017-04-1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全向多mino天线
KR102266626B1 (ko) * 2017-07-17 2021-06-1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내장형 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통신칩, 무선통신칩용 내장형 안테나, 및 내장형 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통신칩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6558A (en) * 2010-10-05 2012-04-16 Univ Nat Sun Yat Sen MIMO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856645A (zh) * 2012-04-13 2013-01-02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支持lte mimo技术的手机天线结构
US20140198012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antenna switch modules
CN104241815A (zh) * 2013-06-06 2014-12-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4577300A (zh) * 2013-10-09 2015-04-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分支移动终端天线及其移动终端
CN104836031A (zh) * 2014-02-12 2015-08-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5742790A (zh) * 2014-12-09 2016-07-0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
CN207781885U (zh) * 2017-12-22 2018-08-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带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09434384U (zh) * 2019-01-14 2019-09-2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5g mimo天线系统及手持设备
CN110943296A (zh) * 2019-11-29 202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09429A1 (en) 2022-06-30
US11387576B1 (en) 2022-07-12
TW202230880A (zh) 2022-08-01
TWI762121B (zh)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187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638486B (zh) 行動裝置
CN112467357B (zh) 天线结构
CN109286077B (zh) 移动装置
CN108631044B (zh) 天线系统和无线网络基站
CN112448156A (zh) 天线结构
CN112864609A (zh) 天线结构
CN113675589A (zh) 天线结构
CN111478016B (zh) 移动装置
CN112864588A (zh) 天线结构
TW202215712A (zh) 天線系統
CN109309284A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装置
CN114696073A (zh) 天线系统
CN112736419A (zh) 天线系统
CN112701453A (zh) 天线结构
CN113839209B (zh) 天线结构
CN117438784A (zh) 天线结构
CN117276864A (zh) 穿戴式装置
CN111129703B (zh) 移动装置
CN112993542B (zh) 天线系统
CN112242605A (zh) 天线结构
CN110600864B (zh) 天线结构
CN114566784A (zh) 天线结构
CN115249891A (zh) 天线结构
CN115603038A (zh) 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