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2432B -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2432B
CN112992432B CN202110422563.XA CN202110422563A CN112992432B CN 112992432 B CN112992432 B CN 112992432B CN 202110422563 A CN202110422563 A CN 202110422563A CN 112992432 B CN112992432 B CN 112992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deformation
alloy wire
bending
elongation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25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2432A (zh
Inventor
王文辉
戴志成
李发才
王玉
周聪
郭宸轩
何仓平
孙光进
谢书鸿
缪旭光
李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Power Optical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Power Optical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Power Optical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Power Optical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25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2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2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2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2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2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heat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27Pre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28After-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属于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技术领域。该生产方法包括:以殷钢盘条为原材料,依次经过预拉拔、连续热处理、覆层金属连续挤压包覆、双金属同步拉拔和弯曲变形工艺。其中,弯曲变形工艺中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k取值为0.6~2.0,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通过上述弯曲工艺,可以在满足低膨胀覆层合金线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伸长率。

Description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工用铝包殷钢线是由殷钢盘条和电工铝杆基于连续挤压包覆技术复合而成的双金属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低膨胀系数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倍容量架空输电线路。
随着输电线路的档距及输电容量的进一步提升,对铝包殷钢线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线膨胀系数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铝包殷钢线所用的殷钢盘条,其伸长率一般>10%,但相应的强度较低,一般不大于1050 MPa。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铝包殷钢线的抗拉强度达到1200 MPa以上,常规的加工工艺都是以冷拉拔的方式来提高强度,但冷拉拔过程中材料的伸长率降低较大。当拉拔后线材外径小于拉拔前外径50 %时,其伸长率不大于0.8%,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成为制约高强度铝包殷钢线应用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能够在保证低膨胀覆层合金线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伸长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殷钢盘条为原材料,依次经过预拉拔、连续热处理、覆层金属连续挤压包覆、双金属同步拉拔和弯曲变形工艺。其中,弯曲变形工艺中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k取值为0.6~2.0,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经过弯曲工艺以后,不改变覆层合金线的尺寸(外径),提高覆层合金线的断裂伸长率,改善覆层合金线的韧性,得到高韧性(高伸长率)的覆层合金线;并且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使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是原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的2~3倍,伸长率得到满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弯曲变形为多道次弯曲变形,其中,第二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2=y1+y’,y’=ε×y1,ε取值为0.3~0.7,y2表示第二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如果经过两次弯曲变形工艺,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增大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更加容易满足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弯曲变形和第二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均为60~140°,弯曲变形时覆层合金线受到的张力均为500~1000 N。
弯曲角度越小,线材变形越剧烈,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越高;而弯曲角越小,变形阻力越大,需要的牵引张力越大。当弯曲角小于60°时,断线频率显著增加,不能正常生产,弯曲角大于140°时,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较小,所以,弯曲角和张力分别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对伸长率进行改善,又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断线现象的产生,弯曲角和张力的共同作用起到了改善伸长率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弯曲变形工艺在张力弯曲工装设备中进行,张力弯曲工装设备包括覆层合金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张力器、第一导向模、道次工装、第二导向模和第二张力器,弯曲变形的工艺包括:道次工装上的弯曲角为60~140°,第一张力器和第二张力器对覆层合金线施加的张力为500~1000 N。
通过上述弯曲工装设备进行弯曲角和张力的控制,可以使结构较为简单,并方便弯曲变形工艺的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道次工装包括模具通道,模具通道的通道直径一致,覆层合金线经过模具通道进行弯曲变形。
在模具通道内进行弯曲变形,可以改善覆层合金线在弯曲变形时受到的压力,使覆层合金线周向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使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更加容易进行的弯曲变形,得到直径一致的覆层双金属合金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原材料殷钢盘条的规格为:φ6.0~10.0 mm,强度为850~1150 MPa;经过预拉拔后的殷钢盘条的外径减小5%~40%,强度提高10%~35%。
赋予殷钢盘条较高的初始强度,降低后续覆层合金线拉拔的总压缩率,减缓冷加工硬化效果,以便经过弯曲变形工艺以后,殷钢盘条的强度能够得到满足,且伸长率能够提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拉拔的工艺包括:采用润滑冷拉工艺,拉拔速度≤150 m/min,殷钢盘条的表面温度≤160℃。
此拉拔方式,可以满足经过预拉拔后的殷钢盘条的外径减小5%~40%,强度提高10%~3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拉拔工艺在拉拔模具中进行,拉拔模具的模具锥角为8~18°,拉拔模具的定径带为0.3d~0.8d,拉拔模具内的殷钢盘条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
可以使殷钢盘条在预拉拔的时候,表面温度满足≤160℃,在拉拔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满足预拉拔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之前,覆层合金线的外径为D1,经过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以后,金属盘条的外径为D2;D2≤0.5×D1。覆层合金线同步拉拔,可以提升抗拉强度,以便覆层合金线的强度得到满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续热处理以后,殷钢盘条的抗拉强度≥1100 MPa、伸长率≥10 %,线膨胀系数≤3.0×10-6/℃。
预拉拔以后进行连续热处理,使得经预拉后的殷钢盘条组织均匀化,通过析出弥散的碳化物强化相,进一步提高殷钢盘条的强度。且使得固溶在奥氏体基体晶格间隙内的合金元素以析出相的形式弥散析出,奥氏体基体的晶格畸变程度得到减弱,可以有效降低殷钢盘条的线膨胀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续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为600~760℃,加热时间为2~10 min。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单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弯曲变形后的伸长率分布情况与所选弯曲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4为弯曲变形后的伸长率与弯曲角倒数的线性拟合结果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两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第一张力器;120-第一导向模;130-单道次工装;140-第二导向模;150-第二张力器;131-模具通道;160-工装平台;230-两道次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图。请参阅图1,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0,选择一种殷钢盘条作为原材料。可选地,殷钢盘条的外径为φ6.0~10.0 mm,抗拉强度(初始抗拉强度)为850~1150 MPa。需要说明的是,殷钢盘条的直径和抗拉强度不限定在上述范围之内,只是目前生产覆层合金线的时候,殷钢盘条的直径和抗拉强度大部分在上述范围之内。
S20,预拉拔工艺。殷钢盘条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预拉拔后降低后续覆层合金线拉拔的总压缩率,减缓冷加工硬化效果。
经过预拉拔后的殷钢盘条的外径减小5%~40%,强度提高10%~35%。即经过预拉拔工艺后,殷钢盘条的外径φ’=(0.6~0.95)×φ,抗拉强度为(850~1150)×(1.1~1.35)MPa。初始抗拉强度越高,预拉拔所需要的压缩率相对较低,冷拉硬化效果减弱,伸长率的下降幅度较小,使得预拉拔后的殷钢盘条保留了较高的伸长率。
预拉拔的工艺包括:采用润滑冷拉工艺,拉拔速度≤150 m/min,殷钢盘条的表面温度≤160℃。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干式润滑或湿式润滑,如果是干式润滑,则润滑粉采用硬脂酸钙(钠)或类似的固体润滑剂;如果是湿式润滑,则润滑液为乳化液或润滑油等。
预拉拔工艺可以采用拉丝设备,如:滑轮式拉丝机、单头拉丝机、直进式拉丝机等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中,预拉拔工艺在拉拔模具中进行,拉拔模具的模具锥角为8~18°,拉拔模具的定径带为0.3d~0.8d,拉拔模具内的殷钢盘条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
S30,连续热处理。预拉拔以后进行连续热处理,使得经预拉后的殷钢盘条组织均匀化,通过析出弥散的碳化物强化相,进一步提高殷钢盘条的强度。且使得固溶在奥氏体基体晶格间隙内的合金元素以析出相的形式弥散析出,奥氏体基体的晶格畸变程度得到减弱,可以有效降低殷钢盘条的线膨胀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续热处理以后,殷钢盘条的抗拉强度≥1100 MPa、伸长率≥10%,线膨胀系数≤3.0×10-6/℃。使殷钢盘条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较高,线膨胀系数较低。
连续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为600~760℃,加热时间为2~10 min。可选地,加热温度为600℃,加热时间为10 min;加热温度为760℃,加热时间为2 min;或加热温度为650℃,加热时间为5 min。
S40,覆层金属连续挤压包覆。连续挤压包覆的覆层金属可以为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高导电率金属材料。
S50,双金属同步拉拔。覆层金属和殷钢盘条同步拉拔,可以提升抗拉强度,以便覆层合金线的强度得到满足。
在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之前,覆层合金线的外径为D1,经过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以后,金属盘条的外径为D2;D2≤0.5×D1。
S60,弯曲变形。通过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后增加弯曲变形工艺,提高伸长率,伸长率达到1.2%及以上。
其中,对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采用特殊的多道次(或单道次)弯曲变形工艺处理,提高覆层合金线的断裂伸长率,改善覆层合金线的韧性,得到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伸长率)和低膨胀系数的覆层双金属合金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曲变形工艺可以是单道次弯曲变形工艺。弯曲角为60~140°,弯曲变形时覆层合金线受到的张力为500~1000 N。弯曲角度越小,线材变形越剧烈,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越高;而弯曲角越小,变形阻力越大,需要的牵引张力越大。当弯曲角小于60°时,断线频率显著增加,不能正常生产,弯曲角大于140°时,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较小,所以,弯曲角和张力分别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对伸长率进行改善,又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断线现象的产生,弯曲角和张力的共同作用起到了改善伸长率的效果。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单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单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包括覆层合金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张力器110、第一导向模120、单道次工装130、第二导向模140和第二张力器150,其中,覆层合金线按照图2的箭头方向进线,单道次工装130上的弯曲角为60~140°,第一张力器110和第二张力器150对覆层合金线施加的张力为500~1000 N。
进一步地,单道次工装130包括模具通道131,模具通道131的通道直径一致,覆层合金线经过模具通道131进行弯曲变形。在模具通道131内进行一次弯曲变形,可以改善覆层合金线在弯曲变形时受到的压力,使覆层合金线周向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使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更加容易进行弯曲变形,得到直径一致的覆层双金属合金线。
可选地,第一导向模120上还设置有润滑剂,覆层合金线与润滑剂接触以后进入到模具通道131内,可以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到模具通道131内,并通过模具通道131进行弯曲变形工艺。
本申请实施例中,单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还包括工装平台160,第一导向模120和单道次工装130固定与工装平台160上,已对第一导向模120和单道次工装130进行固定,可以使覆层合金线的弯曲变形的工艺效果更好,对伸长率的提高更加有利。
发明人将弯曲变形工艺与弯曲变形工装设备配合,进行不同的弯曲角与伸长率的试验,经过总结、提炼得到经验公式。具体如下:发明人研究覆层合金线在60~140°角度范围内进行弯曲变形(此时,覆层合金线的张力为800N),弯曲变形后的伸长率分布情况与所选弯曲角之间的关系图如图3,弯曲变形后的伸长率与弯曲角倒数的线性拟合结果图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弯曲变形后,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与弯曲角倒数呈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拟合出的直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值同未经过弯曲变形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基本一致。经过多组试验数据统计后发现随着弯曲角度的变化,伸长率同步变化,且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总结提炼后得出经验公式: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曲线斜率大小代表伸长率随弯曲角的变化程度,即变化效果系数k值,具体范围为0.6~2.0。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使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是原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的2~3倍,伸长率得到满足。
覆层合金线经过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以后伸长率减小,尤其是φ2.8 mm以下规格不合格率明显上升(伸长率更小)。发明人研究发现,经过双金属同步拉拔以后的伸长率不合格的原因在于:线材在连续冷拉拔后,沿拉拔变形方向呈明显的纤维状组织,材料呈现各向异性,宏观方面沿着材料变形方向抗拉强度大幅提升,拉拔后的线材内部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经过弯曲变形工艺以后,覆层合金线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均衡了残余应力,伸长率大幅提升。
在另一实施例中,弯曲变形工艺可以是两道次弯曲变形工艺。第一次弯曲变形和第二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均为60~140°,弯曲变形时覆层合金线受到的张力均为500~1000 N。第一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可以和第二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两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两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包括覆层合金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张力器110、第一导向模120、两道次工装230、第二导向模140和第二张力器150,其中,覆层合金线按照图5的箭头方向进线,两道次工装230上的两个弯曲角均为60~140°第一张力器110和第二张力器150对覆层合金线施加的张力为500~1000 N。
进一步地,两道次工装230包括模具通道131,模具通道131的通道直径一致,覆层合金线经过模具通道131进行弯曲变形。在模具通道131内进行两次弯曲变形,可以进一步改善覆层合金线在弯曲变形时受到的压力,使覆层合金线周向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使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更加容易进行的弯曲变形,得到直径一致的覆层合金线。
可选地,第一导向模120上还设置有润滑剂,覆层合金线与润滑剂接触以后进入到模具通道131内,可以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到模具通道131内,并通过模具通道131进行弯曲变形工艺。
本申请实施例中,两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还包括工装平台160,第一导向模120和两道次工装230固定与工装平台160上,已对第一导向模120和两道次工装230进行固定,可以使覆层合金线的弯曲变形的工艺效果更好,对伸长率的提高更加有利。
覆层合金线经过第一次弯曲变形和第二次弯曲变形,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k取值为0.6~2.0,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各个规格的线材在60~140°弯曲角下,第二次弯曲变形的改善效果能到达第一次弯曲变形的30%~70%,也就是说二道次弯曲后伸长率变化系数ε值是一道次伸长率变化系数的0.3~0.7倍。需要指出的是,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变化是基于弯曲角、弯曲模具通道长度、张力联合作用下的效果,是等线径等通道弯曲变形的累积效应。
第二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2=y1+y’,y’=ε×y1,ε取值为0.3~0.7,y2表示第二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经过两次弯曲变形工艺,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增大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张力弯曲工装设备还可以是三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四道次张力弯曲工装设备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弯曲变形工艺提高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并且发明人研究发现经过第一次弯曲变形以后再次进行第二次弯曲变形,发现伸长率的变化效果与第一次相比,有减弱趋势,三次及更多次弯曲变形后,其变化效果相比于上一次弯曲变形,伸长率改善效果进一步减弱,但都能够起到增加覆层合金线伸长率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张力弯曲工装设备中还可以没有模具通道进行弯曲变形,而是在开放式的空间中进行弯曲变形(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张力辊或张力轮,覆层合金线在张力辊或张力轮上输送进行弯曲变形),本申请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生产方法的实施,能够得到高强度、高韧性、低膨胀覆层合金线,以使成品覆层合金线满足工程需求。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
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选择一种殷钢盘条作为原材料。
(2),预拉拔工艺。采用硬脂酸钙作为润滑粉进行干式润滑冷拉工艺,拉拔速度120m/min,殷钢盘条的表面温度140℃。其中,预拉拔工艺在拉拔模具中进行,拉拔模具的模具锥角为10°,拉拔模具的定径带为0.6d,拉拔模具内的殷钢盘条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
(3),连续热处理。加热温度为650℃左右,加热时间为5 min左右。
(4),选择电工铝杆作为覆层金属材料,为殷钢线表面涂覆一层均匀连续的铝层。
(5),双金属同步拉拔。
(6),弯曲变形。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k取值为0.6~2.0,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第二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2=y1+y’,y’=ε×y1,ε取值为0.3~0.7,y2表示第二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经过两次弯曲变形工艺,对伸长率的改善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增大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其中,第一次弯曲变形和第二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均为60~140°,弯曲变形时覆层合金线受到的张力均为500~1000 N。
下面列出具体的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参数如表1:
表1 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表1中的对比例均经过了预拉拔、连续热处理、连续挤压包覆铝和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其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对比例未进行弯曲变形工艺,或者进行弯曲变形工艺时弯曲角过大或过小。
实验例
经过上述生产方法以后的产品的性能如表2,其中,盘条的外径的检测标准为:GB/T 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 2 部分:尺寸测量;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检测标准为: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膨胀系数的检测标准为:GB/T 4339金属材料热膨胀特征参数的测定。
表2 经过上述生产方法后的产品的性能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从表1和表2配合可以看出,对比例1~对比例3中,如果不进行弯曲变形工艺,得到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为0.6%~0.8%,其伸长率很小,不满足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需求。实施例1~实施例15中,如果进行弯曲变形工艺,得到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为1.2%~2.0%,伸长率大大增加,且伸长率的增长值满足y1=k/α×100%+a,k取值为0.6~2.0,且其强度和膨胀系数都能够得到满足。
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15可以看出,采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减小弯曲角有利于改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且经过两次弯曲变形加工后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得到进一步改善。相比于经过模具通道的弯曲变形,未经模具通道的弯曲变形在改善覆层合金线伸长率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大,但未经模具通道的弯曲变形对覆层合金线伸长率的改善效果略差。
从对比例4可以看出,弯曲变形工艺时的弯曲角的值过小,则会产生断线,不能够得到连续的、大长度的覆层合金线。
从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5对比;实施例6、对比例2和对比例6对比;实施例11、对比例3和对比例7对比可以看出,弯曲变形工艺时的弯曲角大于140°时,虽然弯曲变形能够少量增加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但改善效果较弱,且其伸长率不满足公式:y1=k/α×100%+a,k取值为0.6~2.0,成品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也不能满足工程需求。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殷钢盘条为原材料,依次经过预拉拔、连续热处理、覆层金属连续挤压包覆、双金属同步拉拔和弯曲变形工艺,
其中,所述弯曲变形工艺中第一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1=k/α×100%+a,其中,y1表示第一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k取值为0.6~2.0,α表示弯曲角对应的数值,a表示同步拉拔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变形为多道次弯曲变形,其中,第二次弯曲变形的工艺满足:y2=y1+y’,y’=ε×y1,ε取值为0.3~0.7,y2表示第二次弯曲变形后的覆层合金线的伸长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弯曲变形和所述第二次弯曲变形时的弯曲角均为60~140°,弯曲变形时覆层合金线受到的张力均为500~1000 N。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变形工艺在张力弯曲工装设备中进行,所述张力弯曲工装设备包括覆层合金线依次经过的第一张力器、第一导向模、道次工装、第二导向模和第二张力器,所述弯曲变形的工艺包括:
所述道次工装上的弯曲角为60~140°,所述第一张力器和所述第二张力器对所述覆层合金线施加的张力为500~1000 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次工装包括模具通道,所述模具通道的通道直径一致,所述覆层合金线经过所述模具通道进行弯曲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材料所述殷钢盘条的规格为:φ6.0~10.0 mm,抗拉强度为850~1150 MPa;经过预拉拔后的殷钢盘条的外径减小5%~40%,抗拉强度提高10%~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拉拔的工艺包括:采用润滑冷拉工艺,拉拔速度≤150 m/min,殷钢盘条的表面温度≤1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拉拔工艺在拉拔模具中进行,所述拉拔模具的模具锥角为8~18°,所述拉拔模具的定径带为0.3d~0.8d,所述拉拔模具内的殷钢盘条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之前,覆层合金线的外径为D1,经过所述双金属同步拉拔工艺以后,金属盘条的外径为D2;D2≤0.5×D1。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热处理以后,殷钢盘条的抗拉强度≥1100 MPa、伸长率≥10%,线膨胀系数≤3.0×10-6/℃;
所述连续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为600~760℃,加热时间为2~10 min。
CN202110422563.X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12992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2563.XA CN11299243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2563.XA CN11299243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2432A CN112992432A (zh) 2021-06-18
CN112992432B true CN112992432B (zh) 2021-07-30

Family

ID=7634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2563.XA Active CN112992432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2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0072B (zh) * 2021-07-15 2022-12-06 江苏亨通电力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伸长率铝包殷钢线的制造方法
CN113718182B (zh) * 2021-08-30 2022-06-17 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锌铝镀层殷钢单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6853A (zh) * 2007-03-02 2008-09-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基线、电线及制造基线的方法
CN111279005A (zh) * 2017-12-06 2020-06-12 株式会社藤仓 铝合金线的制造方法、使用该铝合金线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11687236A (zh) * 2019-11-19 2020-09-22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CN111822540A (zh) * 2019-04-16 2020-10-27 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 铝包钢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6853A (zh) * 2007-03-02 2008-09-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基线、电线及制造基线的方法
CN111279005A (zh) * 2017-12-06 2020-06-12 株式会社藤仓 铝合金线的制造方法、使用该铝合金线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11822540A (zh) * 2019-04-16 2020-10-27 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 铝包钢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7236A (zh) * 2019-11-19 2020-09-22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inuous bending-drawing process to manufacture the ultrafine copper wire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un Yanagimoto;《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0131;第60卷(第1期);第279-28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2432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2432B (zh)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生产方法
US8516868B2 (en) Dies for shear drawing
US10461441B2 (en) Aluminum alloy element wire, aluminum alloy stranded wi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luminum alloy stranded wire, automotive electric wire, and wire harness
CN111687236B (zh) 一种覆层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Naizabekov et al.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in the process “pressing–drawing”
AU6553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 drawing
JPH08174043A (ja) ダイス位置にある複数の標準のダイスを通して線材を伸線加工するための装置とその方法
JP2009280860A (ja) Cu−Ag合金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81025A (zh) 一种tc4钛合金丝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9799B (zh) 一种极细特高强度同步带钢帘线的生产方法
JP6199569B2 (ja) 高強度鋼線の製造方法
WO2016072339A1 (ja) 熱交換器用内面溝付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Volokitina et al. Microstructure of bimetallic wire in the “ECAP-drawing” process
Fereshteh-Saniee et al. Specializ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re aluminum by using non-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for developing its electrical applications
CN114250377A (zh) 高强度铝合金的时效强度预判方法
CN109648266B (zh) 一种矩形调节螺母加工工艺
Verma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multistage wire drawing process-a review
JP2010236063A (ja) 熱交換器用銅合金管
Muliastri et al. Percentage reduction analysis of flow stress of steel AISI 1006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KR101526793B1 (ko) 비원형 관통구멍이 형성된 다이스를 이용한 강선의 제조방법
WO2024070941A1 (ja) 導線、電線、および導線の製造方法
CN115229700A (zh) 一种钨线及锯线
JPH06285546A (ja) 延性を向上した冷間引抜鋼管の製造方法
EP3222368B1 (en) Carbon steel w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amagawa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pper Tube in Cross-Roll Straighte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Clad Alloy Wi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Pledgee: Rudong sub branch of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ZHONGTIAN POWER OPTICAL CAB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