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7003A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7003A
CN112977003A CN202110206188.5A CN202110206188A CN112977003A CN 112977003 A CN112977003 A CN 112977003A CN 202110206188 A CN202110206188 A CN 202110206188A CN 112977003 A CN112977003 A CN 112977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way valve
communicated
adsorp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61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7003B (zh
Inventor
尹必峰
裴一啸
孙闫
于瀛霄
董非
贾和坤
崔弘杨
解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061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7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7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7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2Cooling devices using evaporation, i.e. not including a compressor, e.g. involving fuel or water evapo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依次与冷却水泵、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三通阀、散热器和第一电子三通阀形成闭环连通;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另一端通过相变储热装置与第一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吸附腔室A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吸附腔室B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冷凝室与蒸发室连通;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性控制控制阀组件的导通,使热水源依次与吸附床A或吸附床B和散热器连通,使冷水源依次与吸附床B或吸附床A和空调水箱连通。本发明可以将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的低温余热利用起来,作为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热源进行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或者动力汽车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如何对汽车的排放进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重要的课题;同时全球石油资源的枯竭也迫使人们去寻找一种替代燃料以缓解能源危机,氢燃料电池汽车便应运而生了。
研究表明,因为燃料电池电池的不可逆性产生的废热占到转化的化学能的50%甚至更多。由于排气温度只能在70℃左右,因此通过排气的散热远远不能同传统内燃机在几百度的排气温度下所能达到的效果相比,实际计算表明燃料电池的排气散热只占总散热量的3%~5%左右,大约有95%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水来带走。同时,燃料电池冷却水温一般在60~65℃,属于低品位余热,若是能够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起来,则可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将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的低温余热利用起来,作为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热源进行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冷却水泵、电子节温器、相变储热装置、散热器、第一电子三通阀和第二电子三通阀;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依次与冷却水泵、电子节温器、第二电子三通阀、散热器和第一电子三通阀形成闭环连通;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另一端通过相变储热装置与第一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热水源;
所述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水箱、空调水泵、控制阀组件和吸附式制冷腔室,所述吸附式制冷腔室包括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冷凝室和蒸发室;所述吸附腔室A内安装吸附床A,所述吸附腔室A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吸附腔室B内安装吸附床B,所述吸附腔室B分别与冷凝室和蒸发室连通;所述空调水箱与空调水泵连通,用于输出冷水源;所述冷凝室与蒸发室连通;所述冷凝室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用于连通空调水泵出口与空调水箱;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性控制控制阀组件的导通,使热水源依次与吸附床A或吸附床B和散热器连通,使冷水源依次与吸附床B或吸附床A和空调水箱连通,用于实现吸附床A和吸附床B交替升温或降温。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三电子三通阀、第四电子三通阀、第五电子三通阀、第六电子三通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冷凝室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冷凝室与吸附腔室B导通;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蒸发室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蒸发室与吸附腔室B导通;
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的进口与热水源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进口连通,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使热水源与吸附床A或吸附床B连通;
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的进口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进口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进口连通,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使冷水源与吸附床A或吸附床B连通;
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的进口与吸附床A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连通,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A出口与空调水箱或散热器连通;
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的进口与吸附床B出口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连通,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A出口与空调水箱或散热器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设有隔热阀对,通过控制隔热阀对打开,用于使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回质。
进一步,当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小于相变储热装置的相变温度时,所述电子节温器使冷却水泵出口与相变储热装置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使相变储热装置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连通;
当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大于相变储热装置的相变温度时,所述电子节温器使冷却水泵出口与第二电子三通阀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使冷却水泵出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使散热器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相变储热装置内的相变材料为三水合醋酸钠。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输出热水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使热水源与吸附床A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使冷水源与吸附床B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A出口与散热器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B出口与空调水箱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使冷凝室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控制阀使控制蒸发室与吸附腔室B导通,用于实现吸附床A升温和吸附床B降温。
进一步,当吸附床A上的吸附颗粒处于干燥状态,且吸附床B上的吸附颗粒处于水饱和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使热水源与吸附床B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使冷水源与吸附床A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A出口与空调水箱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使吸附床B出口与散热器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控制阀使冷凝室与吸附腔室B导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控制阀使控制蒸发室与吸附腔室A导通,用于实现吸附床A降温和吸附床B升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将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的低品位余热利用起来,作为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热源进行利用,该热源温度可以低至50℃;利用双吸附床以及回质为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连续快速制冷,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传统空调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以及臭氧消耗潜能值(ODP),起到了节能减排降低空气污染的作用;同时具有极低噪声升压压级(<50dB),并且使用硅胶作为制冷工质,使用寿命高达30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的原理图。
1-燃料电池堆;2-相变储热装置;3-冷却水泵;4-电子节温器;5-散热器;6-可调风扇;7-去离子器;8-第一电子三通阀;9-第二电子三通阀;10-吸附床A;11-吸附床B;12-冷凝室;13-蒸发室;14-节流阀;15-第三电子三通阀;16-第四电子三通阀;17-第五电子三通阀;18-第六电子三通阀;19-第一控制阀;20-第二控制阀;21-第三控制阀;22-第四控制阀;23-空调水箱;24-空调水泵;25-隔热阀对;26-第一单向阀;27-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1、冷却水泵3、电子节温器4、相变储热装置2、散热器5、可调风扇6、去离子器7、第一电子三通阀8和第二电子三通阀9;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依次与冷却水泵3、电子节温器4、第二电子三通阀9、散热器5、去离子器7和第一电子三通阀8形成闭环连通;所述电子节温器4的另一端通过相变储热装置2与第一电子三通阀8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热水源;所述相变储热装置2内的相变材料为三水合醋酸钠,熔点为58℃,熔解潜热为252KJ/kg。可调风扇6用于加速使散热器5换热。
在燃料电池堆1正常工作时,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小于相变储热装置2的相变温度,所述电子节温器4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相变储热装置2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8使相变储热装置2与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连通;该过程燃料电池堆1内的冷却水将热量传递给相变储热装置2内的相变材料,为储热过程;当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大于相变储热装置2的相变温度时,即储热完成,所述电子节温器4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第二电子三通阀9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9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所述散热器5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8使散热器5与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连通,该过程为散热过程;一般氢燃料电池堆的冷却水温度在60℃以上;当燃料电池堆重新启动时,所述电子节温器4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相变储热装置2连通,使得相变储热装置2中储存的热量通过相变传递给燃料电池堆1,从而令其快速升温,提高其冷启动性能。
所述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水箱23、空调水泵24、控制阀组件和吸附式制冷腔室,所述吸附式制冷腔室包括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所述吸附腔室A内安装吸附床A10,所述吸附腔室A分别与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连通;所述吸附腔室B内安装吸附床B11,所述吸附腔室B分别与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连通;所述空调水箱23与空调水泵24连通,用于输出冷水源;所述冷凝室12与蒸发室13通过节流阀14连通;所述冷凝室12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用于连通空调水泵24出口与空调水箱23;所述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设有隔热阀对26,通过控制隔热阀对26打开,用于使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回质。吸附腔室A和吸附腔室B内填充吸附制冷工质,所述吸附制冷工质为硅胶-水工质对。所述吸附床A10和吸附床B11均为翅片管式吸附床,吸附剂颗粒紧密填充在翅片间,被金属丝网包覆。
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三电子三通阀15、第四电子三通阀16、第五电子三通阀17、第六电子三通阀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第三控制阀21和第四控制阀22;所述第一控制阀19用于控制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三控制阀21用于控制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B导通;所述第四控制阀22用于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20用于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B导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进口与热水源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10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11进口连通,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进口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10进口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11进口连通,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进口与吸附床A10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或散热器5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进口与吸附床B11出口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或散热器5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性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第四电子三通阀16、第五电子三通阀17、第六电子三通阀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第三控制阀21和第四控制阀22的导通,使热水源依次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和散热器5连通,使冷水源依次与吸附床B11或吸附床A10和空调水箱23连通,用于实现吸附床A10和吸附床B11交替升温或降温。
当制冷模式开启时,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输出端作为热水源,空调水箱23中的冷水作为冷水源,随着第三电子三通阀15、第四电子三通阀16、第五电子三通阀17、第六电子三通阀18工作模式的切换,热水源可以经过吸附床A10返回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也可以经过吸附床B11返回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同时,冷水源也可以分别进入该两个吸附床并且与热水管路不会冲突;吸附式制冷系统分为两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一: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输出热水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进入吸附床A10,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即返回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床A10被热水加热升温解吸水蒸气,当腔内压力达到一定时,第一控制阀19打开,水蒸气进入冷凝室12冷凝,冷凝水通过节流阀14进入蒸发室13蒸发,冷凝水蒸发吸收冷媒水的热量,冷媒水送到冷却塔以给车内制冷,制冷功能由此实现,随着冷凝水的蒸发,当蒸发室13内压力达到一定时,第二控制阀20打开,水蒸气进入吸附腔内;与此同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进入吸附床B11,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B11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吸附床B11被冷水降温吸收吸附腔内的水蒸气。
当吸附床A10上的吸附颗粒处于干燥状态,且吸附床B11上的吸附颗粒处于水饱和状态时,切换至工作模式二,在工作模式二中,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输出热水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进入吸附床B11,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B11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即返回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床B11被热水加热升温解吸水蒸气,当腔内压力达到一定时,第三控制阀21打开,水蒸气进入冷凝室12冷凝,冷凝水通过节流阀14进入蒸发室13蒸发,冷凝水蒸发吸收冷媒水的热量,冷媒水送到冷却塔以给车内制冷,随着冷凝水的蒸发,当蒸发室13内压力达到一定时,第四控制阀22打开,水蒸气进入吸附腔内,与此同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进入吸附床A10,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吸附床A10被冷水降温吸收吸附腔内的水蒸气,当吸附床B11上的吸附颗粒处于干燥状态,并且吸附床A10上的吸附颗粒处于水饱和状态时则又切换至工作模式一,以此不断循环,实现连续制冷。
特别地,在切换吸附床工作模式之间,四个控制阀均关闭,此时隔热阀对25打开,实现吸附腔室之间回质,缩短制冷周期,提高制冷性能以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制冷要求。
设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设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第二出口即上述的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为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二出口交汇后与第一支路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支路另一端交汇后与散热器5连接,所述第一支路上安装第一单向阀26,用于防止散热过程回流。
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一出口交汇后与第二支路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出口与第二支路另一端交汇后与空调水箱23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上安装第二单向阀27,用于防止回流。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1)、冷却水泵(3)、电子节温器(4)、相变储热装置(2)、散热器(5)、第一电子三通阀(8)和第二电子三通阀(9);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依次与冷却水泵(3)、电子节温器(4)、第二电子三通阀(9)、散热器(5)和第一电子三通阀(8)形成闭环连通;所述电子节温器(4)的另一端通过相变储热装置(2)与第一电子三通阀(8)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热水源;
所述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水箱(23)、空调水泵(24)、控制阀组件和吸附式制冷腔室,所述吸附式制冷腔室包括吸附腔室A、吸附腔室B、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所述吸附腔室A内安装吸附床A(10),所述吸附腔室A分别与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连通;所述吸附腔室B内安装吸附床B(11),所述吸附腔室B分别与冷凝室(12)和蒸发室(13)连通;所述空调水箱(23)与空调水泵(24)连通,用于输出冷水源;所述冷凝室(12)与蒸发室(13)连通;所述冷凝室(12)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用于连通空调水泵(24)出口与空调水箱(23);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选择性控制控制阀组件的导通,使热水源依次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和散热器(5)连通,使冷水源依次与吸附床B(11)或吸附床A(10)和空调水箱(23)连通,吸附床A(10)和吸附床B(11)通过与冷热水源热交换使得自身温度降低或升高,从而对工质进行吸收与解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三电子三通阀(15)、第四电子三通阀(16)、第五电子三通阀(17)、第六电子三通阀(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第三控制阀(21)和第四控制阀(22);所述第一控制阀(19)用于控制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三控制阀(21)用于控制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B导通;所述第四控制阀(22)用于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A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20)用于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B导通;
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进口与热水源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10)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电子三通阀(15)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11)进口连通,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连通;
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进口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第一出口与吸附床A(10)进口连通,所述第五电子三通阀(17)的第二出口与吸附床B(11)进口连通,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与吸附床A(10)或吸附床B(11)连通;
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进口与吸附床A(10)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第四电子三通阀(16)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或散热器(5)连通;
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进口与吸附床B(11)出口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第六电子三通阀(18)的第二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或散热器(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设有隔热阀对(26),通过控制隔热阀对(26)打开,用于使吸附腔室A与吸附腔室B之间回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小于相变储热装置(2)的相变温度时,所述电子节温器(4)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相变储热装置(2)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8)使相变储热装置(2)与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连通;
当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出口温度大于相变储热装置(2)的相变温度时,所述电子节温器(4)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第二电子三通阀(9)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9)使冷却水泵(3)出口与所述散热器(5)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子三通阀(8)使散热器(5)与所述燃料电池堆(1)的冷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装置(2)内的相变材料为三水合醋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子三通阀(9)的另一端输出热水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与吸附床A(10)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与吸附床B(11)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B(11)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19)使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A导通,使吸附床A(10)温度升高,解吸工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控制阀(20)使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B导通,使吸附床B(11)温度升降低,吸收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吸附床A(10)上的吸附颗粒处于干燥状态,且吸附床B(11)上的吸附颗粒处于水饱和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子三通阀(15)使热水源与吸附床B(11)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五电子三通阀(17)使冷水源与吸附床A(10)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电子三通阀(16)使吸附床A(10)出口与空调水箱(23)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六电子三通阀(18)使吸附床B(11)出口与散热器(5)连通;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控制阀(21)使冷凝室(12)与吸附腔室B导通,使吸附床B(11)温度升高,解吸工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四控制阀(22)使控制蒸发室(13)与吸附腔室A导通,使吸附床A(10)温度降低,吸收工质。
CN202110206188.5A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112977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188.5A CN112977003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188.5A CN112977003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003A true CN112977003A (zh) 2021-06-18
CN112977003B CN112977003B (zh) 2024-03-19

Family

ID=7635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6188.5A Active CN112977003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70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5949A (zh) * 2021-11-30 2022-03-04 华中科技大学 Pemfc联供的新风净化及除湿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18530A (zh) * 2022-07-15 2022-10-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pemfc的制冷除湿独立控制的cchp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2946A (zh) * 2014-04-14 2014-07-09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相变蓄热的回质型吸附制冷空调系统
US20150273974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sorp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128153A (zh) * 2017-05-16 2017-09-05 上海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带余热回收的热储能制热系统
US20190210425A1 (en) * 2016-06-21 2019-07-1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olant circulation loop for vehicle
KR20190105434A (ko) * 2018-03-05 2019-09-17 한국기계연구원 흡착식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112006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214082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73974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sorp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912946A (zh) * 2014-04-14 2014-07-09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相变蓄热的回质型吸附制冷空调系统
US20190210425A1 (en) * 2016-06-21 2019-07-1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olant circulation loop for vehicle
CN107128153A (zh) * 2017-05-16 2017-09-05 上海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带余热回收的热储能制热系统
KR20190105434A (ko) * 2018-03-05 2019-09-17 한국기계연구원 흡착식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112006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214082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5949A (zh) * 2021-11-30 2022-03-04 华中科技大学 Pemfc联供的新风净化及除湿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35949B (zh) * 2021-11-30 2023-09-19 华中科技大学 Pemfc联供的新风净化及除湿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18530A (zh) * 2022-07-15 2022-10-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pemfc的制冷除湿独立控制的cchp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003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0825B2 (en) Motor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EP2990740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Lambert et al. Automotive adsorption air conditioner powered by exhaust heat. Part 1: conceptual and embodiment design
JP4407082B2 (ja) 発熱体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7394311B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和加热系统
CN112977003B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水余热利用系统
JP5379137B2 (ja) 二段式低温空気冷却型吸着冷房設備及び冷房設備を作動させる方法
CN104633991A (zh) 用于优选在机动车中冷却和/或加热媒介的方法以及吸附热和冷存储系统
CN109849617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00975804Y (zh) 汽车溴化锂吸收式空调装置
CN203785313U (zh) 一种利用汽车废热驱动的吸附及压缩混合制冷空调系统
CN102072584B (zh) 一种紧凑型吸附式制冷装置
CN109910544B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JP200331224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ritoph Adsorption refrigerators and heat pumps
JP3925245B2 (ja) 車両用蓄熱システム
CN108621749B (zh) 一种基于尾气驱动的车载吸收式空调系统
CN111354995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JP406969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7584936U (zh) 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
RU2562003C2 (ru) Система климат-контро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и способ ее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219505879U (zh) 一种增程车型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US11788775B2 (en) Heat distribution device
CN109910683B (zh)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控制方法及电动车
JP2004020092A (ja) 発熱体の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