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4663A - 绞线煨弯工具 - Google Patents

绞线煨弯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4663A
CN112974663A CN202110180188.2A CN202110180188A CN112974663A CN 112974663 A CN112974663 A CN 112974663A CN 202110180188 A CN202110180188 A CN 202110180188A CN 112974663 A CN112974663 A CN 112974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at
pressing
press
press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01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红国
尚项
高维国
殷建民
韩经伟
王栋
李勇飞
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shuo Railwa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shuo Railwa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shuo Railwa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shuo Railwa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01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4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4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4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02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by means of manually operated devices, e.g. pl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绞线煨弯工具,在制作承力索回头时,将绞线的一端抵触在抵触件上,并按照需求预留回头余量。此时,抵触件则作为绞线煨弯过程中的一支撑部位;接着,将绞线卡入煨弯轮上的第一凹部中;最后,将第一压合座相对于第二压合座进行转动,使得煨弯轮利用第一凹部将绞线弯曲压入第二凹部中,从而使得绞线煨成一个回头。本绞线煨弯工具在回头制作过程中,利用第一压合座和第二压合座之间的合力进行煨弯,代替直接手动煨弯方式,有效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回头制作效果,使得承力索回头制作不易产生死弯、散股等现象。另外,由于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处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中,因此,有效防止绞线发生反弹而造成人员的损伤。

Description

绞线煨弯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和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绞线煨弯工具。
背景技术
承力索是接触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承载接触悬挂负荷,以及与接触线并联供电降低电能损耗。承力索按其机械电气特性可分为铜承力索、钢承力索以及铝包钢承力索等。
目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承力索回头制作,全凭作业人员站在高空用手直接煨弯。由于作业人员力气的不同,做出的承力索回头效果也不同,有时形成死弯与楔子不密贴现象,造成承力索易从线夹中抽出,影响到承力索回头的使用寿命,甚至威胁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同时回头制作过程中,线头容易反弹,伤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绞线煨弯工具,有效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回头制作效果,使得承力索回头制作不易产生死弯、散股等现象,显著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和效率。
一种绞线煨弯工具,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包括:第一压合座,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设有煨弯轮,所述煨弯轮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所述煨弯轮的周向设置;第二压合座,所述第二压合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座上,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压合座上还设有抵触件,所述抵触件用于抵触绞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凹部用于卡入所述绞线,所述第一压合座与所述第二压合座相互压合时,所述第一压合座用于将所述绞线弯曲压入所述第二凹部内。
上述的绞线煨弯工具,在制作承力索回头时,将绞线的一端抵触在抵触件上,并按照需求预留回头余量。此时,抵触件则作为绞线煨弯过程中的一支撑部位;接着,将绞线卡入煨弯轮上的第一凹部中;最后,将第一压合座相对于第二压合座进行转动,使得煨弯轮利用第一凹部将绞线弯曲压入第二凹部中,从而使得绞线煨成一个回头。本绞线煨弯工具在回头制作过程中,利用第一压合座和第二压合座之间的合力进行煨弯,代替直接手动煨弯方式,有效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回头制作效果,使得承力索回头制作不易产生死弯、散股等现象,显著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和效率。另外,由于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处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中,因此,有效防止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发生反弹而造成人员的损伤,极大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件与所述第二凹部均沿着所述第二压合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抵触件与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L从所述第二压合座远离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至所述第二压合座靠近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件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设有抵触槽,所述抵触槽用于卡入所述绞线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合座靠近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部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为圆弧凸起设置,所述第二凹部一端由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延伸至所述折弯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煨弯轮上设有围边,所述围边沿着所述煨弯轮的周向设置,所述围边承托于所述第二压合座边缘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煨弯轮在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能围绕所述煨弯轮的轴心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煨弯轮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装入所述第一轴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孔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轴孔沿着所述第一压合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绞线煨弯工具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压合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座和/或所述第二压合座上设有手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绞线煨弯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压合座、抵触件及第二手柄配合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压合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抵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压合座与第一手柄配合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煨弯轮结构示意图。
100、绞线煨弯工具;110、第一压合座;111、第一轴孔;112、第二轴孔;113、连接部;120、第二压合座;121、第三轴孔;122、第二凹部;123、折弯部;130、煨弯轮;131、第一凹部;132、围边;133、第一转轴;134、凸起部;140、抵触件;141、抵触槽;150、手柄;151、第一手柄;152、第二手柄;16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绞线煨弯工具100,绞线煨弯工具100包括:第一压合座110与第二压合座120。第一压合座110上设有煨弯轮130。煨弯轮130上设有第一凹部131。第一凹部131沿着煨弯轮130的周向设置。第二压合座120转动连接于第一压合座110上,第二压合座120朝向煨弯轮130的一侧面设有与第一凹部131相对的第二凹部122,第二压合座120上还设有抵触件140。抵触件140用于抵触绞线的一端。第一凹部131用于卡入绞线。第一压合座110与第二压合座120相互压合时,第一压合座110用于将绞线弯曲压入第二凹部122内。
上述的绞线煨弯工具100,在制作承力索回头时,将绞线的一端抵触在抵触件140上,并按照需求预留回头余量。此时,抵触件140则作为绞线煨弯过程中的一支撑部位;接着,将绞线卡入煨弯轮130上的第一凹部131中;最后,将第一压合座110相对于第二压合座120进行转动,使得煨弯轮130利用第一凹部131将绞线弯曲压入第二凹部122中,从而使得绞线煨成一个回头。本绞线煨弯工具100在回头制作过程中,利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之间的合力进行煨弯,代替直接手动煨弯方式,有效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回头制作效果,使得承力索回头制作不易产生死弯、散股等现象,显著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和效率。另外,由于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处于第一凹部131和第二凹部122中,因此,有效防止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发生反弹而造成人员的损伤,极大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合座110与第二压合座120转动压合方式有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手动作用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上,使得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相互靠拢。此时,为了节省转动力气,可将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的长度加长设计;或者,采用电动驱动,将其中一个压合座固定不动;再将气缸、液压缸或者电缸的输出轴作用在另一个压合座上;又或者,分别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上连接手柄150结构,在压合时可手动作用在手柄150结构上等。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绞线除了为铁路接触网中的绞线,也可为电力系统中呈绞状的导线。
可选地,抵触件140在第二压合座12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焊接、铆接、卡接、销接、一体成型方式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压合座110和/或第二压合座120上设有手柄150,如此,通过手柄150,使得第一压合座110和/或第二压合座120上产生合力,利用第一凹部131和第二凹部122共同作用,保证绞线煨弯成一个回头。
需要说明的是,手柄150可单独设置在第一压合座110或者第二压合座120上;也可同时设置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上。当手柄150单独设置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中任一个时,另一个则处于固定不动状态(比如通过螺栓连接在桌面上等),即作业人员只需压动其中一个压合座即可。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手柄150为两个,两个手柄150分为第一手柄151和第二手柄152。第一手柄151设置于第一压合座110上。第二手柄152设置于第二压合座120上,如此,通过两个手柄150将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转动靠拢产生合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第一压合座110通过连接部113与第一手柄151连接,以保证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一手柄151连接。同时,连接部113的横截面面积从连接部113靠近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至连接部113靠近第一手柄151的一端逐渐增大,这样使得第一压合座110、连接部113及第一手柄151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连接部113分别在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一手柄151上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接、铆接、销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其中,一体成型方式为挤压、锻造、压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抵触件140一端延伸至第二手柄152上,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二手柄152在第二压合座120上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抵触件140与第二凹部122均沿着第二压合座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抵触件140与第二压合座120朝向煨弯轮130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L从第二压合座120远离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至第二压合座120靠近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逐渐增大。由此可知,抵触件140与第二压合座120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L越远离第二压合座120则越窄,如此,当绞线在煨弯轮130的推压下逐渐贴向第二凹部122时,第二凹部122内的绞线部分则越靠近抵触件140上的绞线部分,这样使得绞线上的弯曲度更大,进一步提高回头的制作效率。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二压合座120的长度方向,以图2为例,第二压合座120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S1任意箭头所指的方向。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二压合座120的相对两侧面之间间距从第二压合座120远离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至第二压合座120靠近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逐渐增大。此时,抵触件140沿着第二压合座120远离第二凹部122的一侧边延伸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4,抵触件140朝向煨弯轮130的一侧面设有抵触槽141。抵触槽141用于卡入绞线的一端,如此,本实施例利用抵触槽141,限制绞线在抵触件140上的移动,使得绞线一端稳定抵触在抵触件140上,保证绞线的煨弯动作更加顺畅。
具体地,请参考图4,抵触件140远离第二压合座120上的一侧沿着朝向第二凹部122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抵触槽14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第二压合座120靠近第一压合座110的一端部上设有折弯部123。折弯部123为圆弧凸起设置。第二凹部122一端由第二压合座120朝向煨弯轮130的一侧面延伸至折弯部123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压合座120的端部呈圆弧状。当第一压合座110和第二压合座120相互合力靠拢时,绞线会密贴在折弯部123上,如此,使得绞线在折弯部123的作用下形成更加圆滑的弯曲部分,提升承力索回头的制作效果,从而有利于保证接触网的施工质量。
具体地,请参考图3,折弯部123呈半圆形状,且第二凹部122沿着折弯部123的周向延伸设置,这样在煨弯过程中,煨弯轮130可将绞线顺着折弯部123周向逐渐压入第二凹部122中,使得绞线上的弯曲角度更加顺畅,这样保证制作的回头质量更佳,从而有效避免形成的承力索不易造成死弯和散股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将第二凹部122顺着折弯部123的周向设置,使得折弯部123上的绞线得到稳定限制,避免绞线在煨弯过程中发生上下偏移而导致回头制作发生失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6,煨弯轮130上设有围边132。围边132沿着煨弯轮130的周向设置,围边132承托于第二压合座120边缘的底部。本实施例在煨弯轮130的周边设置围边132,并承托于第二压合座120的边缘底部,这样当第二压合座120靠拢第一压合座110上时,第二压合座120的边缘会在围边132上移动,使得第二压合座120在围边132的导向下,保证第二凹部122与第一凹部131准确对齐,进一步提高绞线的煨弯质量,避免第二压合座120和第一压合座110转动靠拢不稳而导致第二凹部122与第一凹部131易发生错位。
可选地,围边132在煨弯轮130上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焊接、铆接、一体成型方式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6,围边132与煨弯轮130为一体化结构,这样不仅简化围边132在煨弯轮130上的形成工序,而且也保证围边132在煨弯轮130上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第一凹部131沿着煨弯轮130的周向设置,并在煨弯轮130上形成凸起部134。第一凹部131位于凸起部134与围边132之间,且围边132的外径大于凸起部134的外径设置。这样既保证绞线在第一凹部131的作用下稳定弯曲压入在第二凹部122内,又保证第二压合座120与第一压合座110的相对转动靠拢更加平稳、顺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煨弯轮130在第一压合座110上能围绕煨弯轮130的轴心转动,如此,煨弯轮130在压弯绞线的同时,也会在绞线上发生平顺转动,这样使得煨弯轮130在绞线上的平移摩擦降低至滚动摩擦,有效减少对绞线的摩擦损伤,从而使得承力索的结构性能保持完整、稳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第一压合座110上设有第一轴孔111。煨弯轮130上设有第一转轴133,第一转轴133可转动装入第一轴孔111中,如此,通过第一转轴133,使得煨弯轮130在第一压合座110上的转动更加顺畅,从而有利于提高承力索回头的制作质量。
可选地,第一转轴133在煨弯轮13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焊接、螺母连接、卡接、键槽配合方式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转轴133一端贯穿煨弯轮130,且第一转轴133伸出的部分螺接螺母或者螺帽。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第一轴孔11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轴孔111沿着第一压合座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煨弯轮130安装在不同位置上的第一轴孔111上时,煨弯轮130与第二压合座120上的转动支点之间距离则不同,这样煨弯轮130对绞线上的弯曲角度则不同,即煨弯轮130设置于越远离第二压合座120上的转动支点设置的第一轴孔111中时,绞线的折弯程度则越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煨弯轮130设置于不同位置上的第一轴孔111,可实现对绞线上的弯曲程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对不同类型回头的制作需求。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一压合座110的长度方向,以图5为例,第一压合座110的长度方向为图5中S2任意箭头所指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合座120上的转动支点应理解为:第二压合座120在第一压合座110上的转动位置点,即第二压合座120能够围绕第一压合座110上的一支点转动。比如:第二压合座120通过轴结构转动安装在第一压合座110上时,该轴结构所在位置为第二压合座120的转动支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绞线煨弯工具100还包括第二转轴160。第二压合座120通过第二转轴160转动连接于第一压合座110上。如此,通过第二转轴160,使得第二压合座120在第一压合座110上的转动更加顺畅,从而有利于提高承力索回头的制作质量。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3及图5,第一压合座110上设有第二轴孔112。第二压合座120上设有与第二轴孔112相对设置的第三轴孔121。第二转轴160依次穿入第一轴孔111和第二轴孔112中,以使第二压合座120能相对第一压合座110相对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包括:
第一压合座,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设有煨弯轮,所述煨弯轮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所述煨弯轮的周向设置;
第二压合座,所述第二压合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座上,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压合座上还设有抵触件,所述抵触件用于抵触绞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凹部用于卡入所述绞线,所述第一压合座与所述第二压合座相互压合时,所述第一压合座用于将所述绞线弯曲压入所述第二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件与所述第二凹部均沿着所述第二压合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抵触件与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L从所述第二压合座远离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至所述第二压合座靠近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件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设有抵触槽,所述抵触槽用于卡入所述绞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座靠近所述第一压合座的一端部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为圆弧凸起设置,所述第二凹部一端由所述第二压合座朝向所述煨弯轮的一侧面延伸至所述折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煨弯轮上设有围边,所述围边沿着所述煨弯轮的周向设置,所述围边承托于所述第二压合座边缘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煨弯轮在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能围绕所述煨弯轮的轴心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座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煨弯轮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装入所述第一轴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轴孔沿着所述第一压合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煨弯工具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压合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绞线煨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座和/或所述第二压合座上设有手柄。
CN202110180188.2A 2021-02-08 2021-02-08 绞线煨弯工具 Pending CN112974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0188.2A CN112974663A (zh) 2021-02-08 2021-02-08 绞线煨弯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0188.2A CN112974663A (zh) 2021-02-08 2021-02-08 绞线煨弯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4663A true CN112974663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9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0188.2A Pending CN112974663A (zh) 2021-02-08 2021-02-08 绞线煨弯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46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5194A (zh) * 2022-06-27 2022-11-0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一种拉线制作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9789Y (zh) * 1998-10-29 2000-03-22 邱国章 弯管器
JP2008073758A (ja) * 2006-09-25 2008-04-03 Sanwa Denko Kk 電線ベンダー
CN104959486A (zh) * 2015-06-30 2015-10-07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弯线装置
CN209303601U (zh) * 2018-12-18 2019-08-27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拉线制作辅助工具
CN111069464A (zh) * 2019-12-19 2020-04-28 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筋自动弯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9789Y (zh) * 1998-10-29 2000-03-22 邱国章 弯管器
JP2008073758A (ja) * 2006-09-25 2008-04-03 Sanwa Denko Kk 電線ベンダー
CN104959486A (zh) * 2015-06-30 2015-10-07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弯线装置
CN209303601U (zh) * 2018-12-18 2019-08-27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拉线制作辅助工具
CN111069464A (zh) * 2019-12-19 2020-04-28 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筋自动弯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5194A (zh) * 2022-06-27 2022-11-0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一种拉线制作器
CN115255194B (zh) * 2022-06-27 2024-10-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一种拉线制作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4115U (ja) 導電部材を貫通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20130029523A1 (en) Wire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at have a crimp connection that contains a pair of humps and a groove disposed therebetween to reduce broadcast rf energy therefrom
CA2750603C (en) Connector for core and stranded cable
CN112974663A (zh) 绞线煨弯工具
CN217215128U (zh) 一种铜铝分线连接结构
CN113949219B (zh) 一种电机轴电流防护结构的组合式导电装置
US3439132A (en) Insulated electrical conductor system
CN108352270B (zh) 隔离开关及制造方法
CN211247781U (zh) 一种多功能不锈钢丝加工安全部件
CN211016647U (zh) 绝缘子
US20070216233A1 (en) Long- Stator Comprising A Ground Conductor And Maglev Railway That Is Equipped With Said Stator
CN212654345U (zh) 支撑装置及索道系统
CN207967355U (zh) 大电流压接端子、制作大电流压接端子的模具结构以及一种汽车用电缆
CN210576541U (zh) 一种双引流线变单引流线连接金具
CN213124768U (zh) 一种螺栓型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CN212305044U (zh) 一种减少含油轴承与换向器接触面积的介子及电机
CN112234408A (zh) 制造导电的连接元件的方法和具有该连接元件的连接装置
CN216929417U (zh) 一种电气安装高空运行滑车
CN221552175U (zh) 一种汽车线束搭铁端子
CN221041549U (zh) 一种电连接件
CN222016346U (zh) 导电装置、电机及用电设备
CN219163712U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
CN221406829U (zh) 一种安全滑触线
CN213124743U (zh) 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
CN219658559U (zh) 一种接地转换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